新课标同步高一物理练习:2.5、6(人教版必修1)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物理新人教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一上物理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多选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中选取的一段纸带,其中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在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内质点做曲线运动,时间内质点做反方向的直线运动B.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减小,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不变C.与两段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大于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0.1s ()()0−t 2t 22t 10−t 1−t 1t 20−t 1−t 1t 20−t 1−t 1t 20−t 1−t 1t 23.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器材中必须要用的是( ) A. B. C. D.4. 某同学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进行测加速度的实验,小车上固定的遮光板宽为,在小车运动的前方放置、两个光电门,间距离为(如图所示),该同学测得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小车经过的速度为B.小车经过的速度为C.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5.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改变量方向相同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总是与加速度方向相同6. (1)在下列学生实验中,需要用到刻度尺和测力计的实验有( )(填字母).A.“探究求合力的方法”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 =1.5cm A B AB x =40cm A △=0.05s t 1B △=0.03s t 2A 0.4m/sB 0.5m/s0.2m/s 20.3m/s 2C.“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2)在“探究滑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的中段粘上均匀的薄砂纸,砂面朝上,还选用了质量为的长方体木块、一段较长的棉绳、一合盒钩码(单个质量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学生电源和导线若干,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在木块上加载四个钩码,在棉绳的右端悬挂三个钩码,接通电源,释放木块,成功打出一条纸带,纸带的局部如图乙,大部分点的时刻和速度的对应关系已经描绘在图丙里.①根据图乙,请计算时刻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中.时刻速度②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五组数据,请在答题纸上与图丙相应的坐标中描绘出对应的五个点,再根据图中所有的点,描绘出最能反映出木块运动性质的图像.③根据上述图像,请说明滑块的运动性质:( ).④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和所给的条件,可进一步推算出( ).A.滑块与薄砂纸间的动摩擦因数B.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C.薄砂纸的长度D.钩码下落的高度.7.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是( )A.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100g 50g 0.20s (s)0.20.240.280.320.36(m/s)0.750.870.931.01v −tD.停表8. 关于速度、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一定增加B.加速度增大,速度也一定增大C.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D.物体加速度值减小,速度可能增大卷II (非选择题)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9.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的横杆能够绕竖直轴旋转,横杆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横杆会越转越慢.在横杆的一端装有宽度为=的竖直“挡光圆柱”,当“挡光圆柱”通过光电门时,光电门就记录挡光的时间间隔,“挡光圆柱”宽度与挡光时间之比,可以近似认为是“挡光圆柱”在该时刻的速度.横杆每转一圈,光电门就记录一次“挡光圆柱”挡光时间.=…………………………………在一次实验中记录下横杆转动圈数和每次挡光的时间,并计算出“挡光圆柱”在该时刻的速度以及速度的平方(部分数据如表中所示).请计算表中当=时,=________;如果继续测量“挡光圆柱”的速度,那么当=时,“挡光圆柱”的速度为________;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推理出“挡光圆柱”速度大小与横杆转动圈数的关系为________.d 0.005m n t(s)10−3v d/t(m/s)(/)v 2m 2s 21 2.7781.80 3.2422.8263.133 2.8773.024 2.9312.915 2.9886 3.0492.6973.1132.5883.1812.4793.2552.36103.3332.25n t n 5v 2/m 2s 2n 15m/s v n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两计数点间时间)。
(同步练习)高中物理人教(新课标)必修1同步练习:2.6伽利略对
高中物理人教(新课标)必修1同步练习: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B卷(精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针对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内容及过程,有以下叙述:①伽利略后来借助数学知识发现,如果速度与位移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复杂的结论;②伽利略通过逻辑得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③伽利略做了大胆的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运动,落体的速度与时间或位移成正比;④伽利略通过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这一严谨求实的实验测定,得出只要倾角一定,铜球的加速度不变,他进一步设想当倾角为90°时,运动变为自由落体,其性质不变,且所有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一样,到此人类终于认识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了.根据伽利略研究的真实过程,请你做出科学合理的排序,你认为正确的是()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①④C . ①③②④D . ②①③④2. (2分) (2018高一上·金东期中) 如油画所示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情景,他设计并做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 伽利略以实验来检验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是否真实B . 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是为了“冲淡”重力的影响C . 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D . 伽利略用实验而不是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3. (2分)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首先大胆地提出了“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落体运动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观点,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大胆地做出了“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也不减”的判断…这一认识的飞跃过程在科学探究中称为“科学猜想”,它孕育了科学的重大发现.科学的猜想,能让人们在科学探究中把握住探究的方向,正确地设计实验,明确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科学猜想的提出,一般经历的过程是()A . 认真观察现象,凭借感觉,大胆地猜想B . 认真观察现象,经逻辑分析、推理判断,大胆地猜想C . 认真观察现象,凭借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想D . 认真观察现象,凭实验验证,大胆地猜想4. (2分)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主要应用了控制变量方法B . 在定义“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时,主要应用了比值的方法C . 在研究加速度a和外力F、质量m的关系时,主要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D . 在研究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主要应用了理想实验方法5. (2分) (2020高一上·重庆期中)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情景,他设计并做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
2.5+自由落体运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
2.5 自由落体运动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高空作业的电工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一螺母由静止从离地面45m高处脱落,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A.螺母下落1s内的位移为10mB.螺母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9sC.螺母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D.螺母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2.一物体从h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时,物体的速度和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A.v,h B.v,h C.v,h D.v,h3.四川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历时约90年,通高71米。
雨天水滴从顶上下落(时间间隔均为1s),不考虑一切阻力,则在落地之前,空中的水滴()(g取10m/s2)A.间距均匀,都为5mB.间距均为,都为10mC.先下落的水滴之间间距更大D.后下落的水滴之间间距更大4.下列哪一个物体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A.树叶的自由下落过程B.运动员推出的铅球的运动C.从桌面轻轻滑落的钢笔的运动D.石子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运动5.在饮料瓶的下方戳一个小孔,瓶中灌水,手持饮料瓶,小孔中有水喷出.放手让瓶自由下落,观察喷水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水喷出B.水喷出更快C.水喷出先变慢再慢慢越来越少D.水的喷出没有变化6.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C.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小D.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7.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当下落距离为l时速度为v,那么,当它的速度是时,下落的距离是()A.B.C.D.8.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
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内位移的三分之一。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g=10m/s2)()A.15 m B.20 m C.11.25 m D.31.25 m9.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是()A.B.C.D.10.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所用时间为t,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在此过程的中点位置的速度大小为()A.gt B.gt C.gt D.gt11.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轻石块与重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B.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C.在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都是9.8m/s2D.纬度较低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值较大12.表中列出了对地球表面以上不同高度处相对的重力加速度的值,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请你估算一下空格处的重力加速度最接近选项中的哪一个()A.2.240B.0.224C.0.0224D.0.0022413.在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地球表面处的()A.2倍B.1倍C.倍D.倍14.已知太原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797m/s2.则在太原地区研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将会观察到()A.重的物体下落的快B.物体下落所用的时间不仅与高度有关,还受到其体积的影响C.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D.下落过程中,物体速度的值每一秒末都比前一秒末增加9.797m/s1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的g值大B.同一地点,g是一个定值,与物体轻重无关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16.关于重力加速度g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地点轻重不同的物体的g值一样大B.重的物体的g值大C.g值在地球表面附近任何地方一样大D.g值在赤道处大于南北两极处17.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的g值大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不一样大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D.g值在赤道处小于在北极处18.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的快慢B.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C.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D.轻物体和重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重的物体先落地1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B.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C.物体在地球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比在两极时的小一些D.在地面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它们相差很大20.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地球上的同一纬度,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m/s2二.多选题(共8小题)2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的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自由落体运动的是v正比于t2的运动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2.某同学在一废弃矿井的井口每隔0.5s由静止时放一个石子,当第7个石子刚开始释放时,第1个石子恰好到达井底,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矿井深度为61.25mB.当第1个石子恰好到达井底时,第1个石子与第2个石子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C.当第1个石子恰好到达井底时,第3个和第5个石子之间的距离为15mD.当第1个石子恰好到达井底时,第4个石子的瞬时速度为15m/s23.如图是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的实验,甲同学手拿长为20cm的钢尺上端,乙同学的手指在钢尺下端零刻度附近,当乙看到甲由静止释放钢尺时,立即去捏钢尺,结果恰好捏住钢尺的上端。
新课标同步高一物理练习:2.3(人教版必修1)--(附解析答案)
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 A.4 m/s与2 m/s2B.0与4 m/s2C.4 m/s与4 m/s2D.4 m/s与0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式为x=v0t+12at2,对比x=4t+2t2,得出v0=4 m/s,a=4 m/s2,C正确.答案: C2.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0~10 s内的位移是10 m,那么在10 s~20 s内的位移是( )A.20 m B.30 mC.40 m D.60 m解析:当t=10 s时,Δx=12a(2t)2-12at2=32at2=12at2·3=10×3 m=30 m.答案: B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运动了t 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初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B.它的加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C.它的末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D.它的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的位移一定越大解析: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知,在时间t一定的情况下,只有初速度v 0和加速度a 都较大时,位移x 才较大,只有v 0或a 一个量较大,x 不一定大,所以A 、B 不正确;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v t2t 知,在时间t 一定的情况下,只有初速v 0和末速v t 都较大时,位移x 才较大,只有v t 一个量较大,x 不一定大,所以C 不正确;由位移公式x =v t 知,在时间t 一定的情况下,平均速度 v 较大,位移x 一定较大,所以D 正确.答案: D4.(2011·莆田高一检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2 m/s ,在第6 s 内的位移比第5 s 内的位移多4 m .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 2B .物体5 s 末的速度是36 m/sC .物体5、6两秒内的位移是72 mD .物体从14 m 的A 点运动到32 m 的B 点所用的时间是1 s 答案: AD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在走完第1 m 时与走完第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1∶x 2=1∶3,v 1∶v 2=1∶2B .x 1∶x 2=1∶3,v 1∶v 2=1∶ 2C .x 1∶x 2=1∶4,v 1∶v 2=1∶2D .x 1∶x 2=1∶4,v 1∶v 2=1∶ 2解析: 由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知x 1∶x 2=1∶3,由x =12at 2知t 1∶t 2=1∶2,又v =at 可得v 1∶v 2=1∶2,B 正确.答案: B6.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是2 m ,第4 s 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可以知道( )A .第2 s 内平均速度是1.5 m/sB .第3 s 初瞬时速度是2.25 m/s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 2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 2解析: 由Δx =aT 2,得a =2.5-212m/s 2=0.5 m/s 2,由x 3-x 2=x 4-x 3,得第2 s 内的位移x 2=1.5 m ,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v 2=x 2T=1.51 m/s =1.5 m/s.第3 s 初速度即第2 s 末的速度v 2=x 2+x 32T =1.5+22×1m/s =1.75 m/s ,故A 、D 正确.答案: AD7.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2 m .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B .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C .第2 s 内的位移为4 mD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 2解析: 由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v =xt知,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 v =2 m1 s=2 m/s ,A 正确;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 0+v 2知,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v =2v -v 0=2×2 m/s -0=4 m/s ,B错误;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12at 2,得加速度a =2x t 2=2×2 m 1 s 2=4 m/s 2,D 正确;进一步可求得第2 s 内的位移x 2=12at 22-12at 21=12×4 m/s 2×(2 s)2-12×4 m/s 2×(1 s)2=8 m -2 m =6 m ,所以C 错误.答案: AD8.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 s 、2 s 、3 s ,这三段位移之比应是( )A .1∶2∶3B .1∶3∶5C .12∶22∶32D .13∶23∶33解析: 根据v 0=0的匀加速运动的一个推论:从开始起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1∶3∶5∶…,所以,所求位移之比为1∶(3+5)∶(7+9+11)∶…=13∶23∶33∶…,D 对.答案: D9.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 .0~2 s 内的加速度为1 m/s 2B .0~5 s 内的位移为10 mC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 .第1 s 末与第5 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 0~2 s 内的加速度(即图象的斜率)a =ΔvΔt=1 m/s 2,故A对;0~5 s 内的位移为x =12(2+5)×2 m =7 m ,故B 错;从图象可以看出,第1 s 末与第3 s 末物体的速度都为正值,即都与所设的正方向相同,故C 对;而在第5 s 末的加速度为负,所以D 错误.答案: AC10.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刹车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 .(2+1)∶1 B.2∶1 C .1∶(2+1)D .1∶ 2解析: 汽车在前半程与后半程的时间比为t 1∶t 2=(2-1)∶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 1∶v 2=12x t 1∶12x t 2=t 2∶t 1=1∶(2-1)=(2+1)∶1.答案: A11.如右图所示,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 .如果距停车线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解析: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2 s 内的位移x =v 0t 1+12a 1t 21=20 m >18 m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1=v 0+a 1t 1=12 m/s <12.5 m/s ,汽车没有超速,选项A 正确,B 错误;如果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绿灯熄灭前通过的距离一定小于16 m ,而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t 2=v 0a 2=1.6 s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 2=12a 2t 22=6.4 m ,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 AC12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C.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一片梧桐叶从高为5 m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g取10 m/s2)()A.0.1 s B.0.5 s C.1 s D.2 s3.某学校的地理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考察某一竖直天坑时,从天坑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到天坑底部的声音,由此可知该天坑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10m B.20m C.30m D.40m4.1991年5月11日的《北京晚报》曾报道了这样一则动人的事迹:5月9日下午,一位4岁小男孩从高15层的楼顶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的高度为3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s,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g=10m/s2)( )A.3.0B.1.7C.0.4D.1.35.从楼顶上每隔时间t掉下一个水滴(不计阻力),当第4个水滴开始下落时,第1个、第2个、第3个水滴离开楼顶的距离之比S1:S2:S3为()A.9:4:1B.3:2:1C.5:3:1D.4:2:16.一石块由高出地上方H处自由下落,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着地时速度一半时,它距地面的高度为()A.14H B.34H C.12H D.38H7.如右图所示,A、B两小球用长为L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A距湖面高度为H,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Δt。
如果球A距湖面的高度H减小,则Δt将()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判断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A .1<21t t <2B .2<21t t <3C .3<21t t <4D .4<21t t <5 9.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全球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物理新人教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一上物理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2. 如图所示,物体、用轻质弹簧连接置于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和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B.物体一定受到个力C.、所受斜面摩擦力的合力一定沿斜面向上D.斜面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能竖直向上3. 在教室门与地面间缝隙处塞紧一个木楔(侧面如图所示),能把门卡住不易被风吹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门不易被风吹动的原因是因为风力太小B.门被卡住时,将门对木楔的力正交分解,其水平分力大小小于地面给木楔的摩擦力大小C.门被卡住时,将门对木楔的力正交分解,其水平分力大小等于地面给木楔的摩擦力大小D.塞在门下缝隙处的木楔,其定角无论多大都能将门卡住a b θa b a b 4a b b θ4. 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力作用于物体上的点,现要使合力沿着方向,如图所示,则必须同时再加另一个力,如果和在同一水平面上,则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A.B.C.D.5. 如图所示,一小球被轻绳系住且静止在光滑斜面上.若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小球受到的重力,则的两个分力的方向分别是图中的( )A.和B.和C.和D.和6. 如图,轻绳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与质量为的物体相连.轻绳跨过固定在点的定滑轮,一端连接物体,另一端由力控制.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从处于点正下方的点沿圆弧缓慢地运动到接近点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伸直状态、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计一切阻力,物体可视为质点,滑轮大小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点运动到接近点的过程中,轻绳的拉力一直变大B.物体从点运动到接近点过程中,拉力一直变小C.物体从点运动到接近点的过程中,轻绳对物体的拉力可能大于D.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时,拉力大小为 7.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小车,车上固定一竖直的轻杆,在其最高点固定有另一轻杆,轻杆F O OO'F'F F'F tan θFtan θF cos θF sin θG G 14342432O m l 2B F F O A 14B l 1O B g A B l 1A B F A B l 2mgl 130∘F mg 3–√3θ的末端再拴接一质量为的小球,且两轻杆间的夹角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当小车沿水平地面向右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轻杆对小球弹力的大小为( )A.B.C.D.8. 如图所示,挑水时,水桶上绳子的状况分别为、、三种,则绳子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断些( )A.B.C.D.以上说法都不对卷II (非选择题)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9. 如图所示,一人通过箱带拉着一个旅行箱前进,拉力是,箱带与水平面夹角是,该拉力的水平分力的大小为________,竖直分力的大小为________.10. 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质量为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则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为________,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取,,m θg a (a <g)m(g −a)sin θm(g +a)cos θm −g 2a 2−−−−−−√m +g 2a 2−−−−−−√a b c acb12N 30∘N N θ=37∘ 2.0kg (g 10m/s 2sin θ=0.6cos θ=0.8)11. 在同一平面上共点的四个力、、、的大小依次是、、和,方向如图所示,其合力大小为________12. 如图示,一个准确的弹簧秤,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的水平力拉秤钩,用的水平力拉另一端的圆环,弹簧秤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秤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方向________.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13. 如图所示,在倾角的斜面上有一物块,物块的重力,现有一水平推力作用在物块上.(已知:, )问:(1)若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恰好为,求此时推力的大小?(2)若当时,物块恰好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在以上动摩擦因数不变的情况下,欲使用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推力的大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 现代人经常低头玩手机,这会使颈椎长期受压,可能引发颈椎病,人低头时,可粗略认为头受到重力、肌肉拉力和颈椎支持力,如图所示,某同学头重,若低头看手机时头颈弯曲与竖直方向成,此时肌肉对头的拉力与竖直方向成,由此估算颈椎受到的压力为头重的多少倍?(取=,=,)15. 如下图所示,、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的质量分别为,,与之间、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一轻绳一端系住物体,另一端系于墙上,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今欲用外力将物体匀速向右拉出,求所加水平力的大小.(,,取)F 1F 2F 3F 419N 40N 30N 15N N (sin 3=0.6,cos 3=0.8)7∘7∘=5N F 1=6N F 2N N θ=37∘G =40N F sin =0.637∘cos =0.837∘0F F =20N F G 60∘F m 72.5∘sin 72.5∘0.95cos 72.5∘0.30=1.733–√A B A B =10kg m A =20kg m B A B B μ=0.5A 37∘B F sin =0.637∘cos =0.837∘g =10m/s 216. 如图所示,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用它悬挂一个重的物体,现在其中点施加一个水平拉力缓慢向右拉动,当绳子断裂时段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是多大?此时水平拉力的大小为多少?AB 100N 50N O F AO F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一上物理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答案】D【考点】力的效果分解法【解析】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增加了斜面的长度,从而减小了斜面的坡度,将重力按效果正交分解后根据平衡条件判断即可.【解答】解:对车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阻力,物体重力不变,故错误;设斜面倾角为,将重力按照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平行斜面分量为,由于引桥越长,坡角越小,越小,故正确;垂直斜面分量为,压力等于重力垂直斜面分量,故错误;变小,压力变大,故摩擦力变大,故错误.故选.2.【答案】C【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在三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解析】由于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簧对的拉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对的拉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分析以、和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之蔡仲巾千创作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位移大小分歧,路程一定分歧 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成能为零D.以上说法都分歧错误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 C.位移大小是3mD.以上均分歧错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暗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76km/h是平均速度 B.76km/h是瞬时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纷歧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 .2/)(21v v -B .2/)(21v v +C .)/()(2121v v v v +-D .)/(22121v v v v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更量相等C .平均速度变更量相等D .位移变更量相等14.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暗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更的快慢B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更的大小C .加速度为正值,暗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 .加速度为负值,暗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 .物体的速度大小坚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 .速度变更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 .速度不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 .速度不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更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 3、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l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二、填空题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共45套)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各单元配套练习 同步练习题(含全部课时)
(共45套)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各单元配套练习同步练习题(含全部课时)目录第一章 1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题为多选题)1.(海南省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1321411(D)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解析:根据质点的定义易判选项D正确。
2.(浙江省金兰教育组织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如图为正在航拍的旋翼无人机,下列过程能将无人机看成质点的是导学号 1321411(C)A.调节无人机旋翼转速B.调节摄像机镜头方向C.研究无人机空中停留时间D.研究风力、风向对无人机的影响解析:调节飞机旋翼的转速时,飞机旋翼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能看作质点,则A错误;调整飞机上摄像机镜头的方向时,摄像头的大小不能忽略,则B错误;研究无人机空中停留时间,飞机的大小可忽略,则C正确;研究风力、风向对无人机的影响,飞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能看作质点,则D错误,故选C。
3.(北京市昌平区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 1321411(C)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面上的船为参考系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地球为参考系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该列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解析:“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得出的,故A错误;“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太阳为参考系,故B错误;“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故C正确;“火车行驶出站台”以站台为参考系,故D错误,故选C。
4.(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南朝梁代僧人傅大士,是中国维摩禅祖师,他有一首很著名的偈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物理试题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人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质量不等的甲、乙两个物体,且m 甲>m 乙.则在下落过程中( )A .甲的重力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重力加速度B .甲、乙两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C .甲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小于乙物体的重力加速度D .甲、乙两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与所受空气阻力有关2.某同学投掷铅球.每次出手时,铅球速度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关于出手时铅球的动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夹角越大,动能越大B .夹角越大,动能越小C .速度越大动能越大D .动能的大小与夹角和速度都没有关系3.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g 取210m /s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第2s 末的速度大小为20m /sB .前2s 内的位移大小为20mC .第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D .第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 /s 4.“蹦床”运动时奥运会新增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动作,深受观众欢迎,假设某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 /s 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则可以估算运动员从跃起到落回蹦床瞬间,可以在空中展示动作的时间是(g 取()210m/s )? A .1.6s B .0.8s C .0.4s D .0.2s 5.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A .()2218-a b g T T B .()2214-a b g T T C .()2212-a b g T T D .()2212-a b g T T 6.近两年来,“土耳其远程防空导弹防御系统”有意向以中国红旗9-作为土耳其下一代远程防空系统的消息在世界上引起持续轰动.在某次演习中,“敌方”导弹从远处发射,当其飞行到离地面达最大高度为h 时,导弹速度为1v ,我方即刻竖直向上以速度2v 发射红旗9-进行拦截并获得成功,设敌方导弹和红旗9-在空中同一竖直面飞行时处于无动力飞行状态,且忽略空气阻力作用,开始拦截时,“敌方”导弹与红旗9-发射装置水平距离为s ,则1v 和2v 的关系必须满足( )A .12v v =B .12s v v h =C .12h v v s =D .12v = 7.如图所示,从水平地面上的A 点,以速度v 1在竖直平面内抛出一小球,v 1与地面成θ角.小球恰好以v 2的速度水平打在墙上的B 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A 点,仅改变θ角的大小,小球仍可能水平打在墙上的B 点B .在A 点,以大小等于v 2的速度朝墙抛向小球,它也可能水平打在墙上的B 点C .在B 点水平向左抛出小球,让它落回地面上A 点,则抛出速度大小一定等于v 2D .在B 点以大小为v 1的速度水平向左抛出小球,则它可能落在地面上的A 点二、多选题8.已知广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 2,物体在此地区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下落过程,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9.8m/sB .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C .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D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9.甲、乙两个物体所受重力之比是1:2,所在位置高度之比是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B .下落的时间之比是2:1C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2D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110.为了求出楼房的高度,让一小石块从楼顶上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g 为常数),只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可以计算出楼的高度( )A .石块下落的时间B .石块落地的速度C .石块第1s 内的位移D .最后1s 的位移11.一石块从30m 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g =10m/s 2,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石块下落后( )A .第1s 内的位移为5mB .第3s 末的速度为30m/sC .第2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D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12.在一种新的“子母球”表演中,让同一竖直线上的小球A 和小球B ,从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ph(p >1)和h 的地方同时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球A 的质量为m ,球B 的质量为2m.设小球与地面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忽略球的直径、空气阻力及碰撞时间.若球B 在第一次上升过程中就能与球A 相碰,则p 可以取下列哪些值( )A .6B .5C .4D .3三、解答题13.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20m 高的台上落下需要多久?14.前不久媒体报道,从某大厦15楼窗口落下半块砖头,竟将停在楼下的一辆轿车车顶砸了个口,幸好车内无人,否则后果更加严重.假定此砖头是从距车顶约45m 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且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10m/s 2)求:(1)砖头在空中的运动时间;(2)砖头砸到车上时的速度大小;(3)砖头最后1s 内运动的位移大小.15.从离地面500m 高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取2g 10m /s =,求小球:()1求小球落到地面需要的时间;()2下落到距起点125m 处的速度大小;()3最后1s 的位移.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由于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 =mg m ,所以重力加速度g 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仅与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有关,所以只要在同一位置,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故B 正确,ACD 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同步练习第二章第五、六节.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2011-2012学年高一物理必修1(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二章第五、六节一. 教学内容: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二. 知识要点: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了解伽利略如何应用逻辑分析方法,合理猜想、科学论证,大胆实践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三. 重点、难点解析:1.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发现落体现象一直是引起物理学家们思考的现象,在伽利略之前,14世纪的艾伯特认为下落物体的速度与下落的距离成正比。
另一位14世纪的学者,N·奥雷姆根据对各种运动的数学研究,提出下落物体的速率与下落的时间成正比,下落的距离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15世纪,L·达芬奇提出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下落物体的距离比为1:2:3:4:……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estotle)根据与我们类似的观察,直接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流传了近2 000年,直到16世纪,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讨论了落体运动和圆运动,已有了速度的概念。
伽利略发现了等加速直线运动中,距离与时间二次方成正比的规律,建立了加速度的概念。
伽利略对问题的研究比较全面,先是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和数学推理得出推论,再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这是其他物理家在研究同一问题上缺少的关键环节),并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他最先研究了惯性运动和落体运动的规律,为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他倡导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推导。
这种研究方法对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伽利略运用推理方法,使亚里士多德的结论陷入矛盾中;运用理想模型,猜想落体运动的规律;运用数学方法,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可以直接测定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运用实验方法,对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进行实验验证。
高一物理全学年同步练习题(必修1,必修2全部,带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同步作业本目录目录••••••••••••••••••••••••••••••••••••••••••••••••••••••••••••••••••11.1 力1.2 重力1.3 弹力1.4 摩擦力1.5 力的合成1.6 力的分解第一章测试A组第一章测试B组2.1 几个基本概念2.2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4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7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8 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测试A组第二章测试B组3.1 牛顿第一定律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3 牛顿第二定律3.4 牛顿第三定律3.5 力学单位制3.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7 超重和失重第三章测试A组第三章测试B组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章测试A组第四章测试B组5.1 曲线运动5.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5.3 平抛物体的运动5.4 匀速圆周运动5.5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5.6 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分析5.7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第五章测试A组第五章测试B组6.1 行星的运动6.2 万有引力定律6.3 引力常量的测定6.4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6.5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第六章测试A组第六章测试B组7.1 功7.2 功率7.3 功和能7.4 动能动能定理7.5 重力势能7.6 机械能守恒定律7.7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七章测试A组第七章测试B组参考答案第一章力第一节力1.关于力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关于力,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也会产生形变C.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1F和2F作用,有下列判断①1F与2F一定相同;③1F与2F产生效果一定相同;③1F与2F的性质一定相同.则()A.①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②③均正确D.①②③均不正确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C.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来测量C.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发生形变和运动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7.下列给出的四组力中,完全按性质命名的是()A.万有引力、动力、拉力B.重力、弹力、摩擦力C.电场力、磁场力、拉力D.弹力、支持力、阻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力作用的结果B.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只有一个发生改变10.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11.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木块浸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13.一人骑自行车上坡,用力蹬自行车恰好匀速运动,使自行车上坡的直接动力由_________提供.14.一支火箭携带着人造地球卫星正喷着烈焰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给卫星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给火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15.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16.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17.通常说的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这几种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___________,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是___________.18.力是_______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_______物体,后者是_______物体.19.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物体和_______物体.20.A物体受到B物体给它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作用,则B物体受到A物体给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21.一个小球在两个力1F、2F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1F大小为7N,方向竖直向上,则2F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第二节重力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物体的质量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是会发生变化的C.跳高运动员跳起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向上升的力D.重为2N的物体从直升飞机上抛下,落地前物体重力大于2N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B.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仍受重力作用C.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只有竖直向下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5.一弹簧秤悬挂一小球保持静止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受到的重力B.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C.弹簧的弹力是由于小球所受的重力产生的D.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下面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B.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其重心位置不变7.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根据是物体受到的二力平衡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当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9.关于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D.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到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C.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D.两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有可能不同11.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 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是因为二力平衡1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在静止的地面上,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13.重力的方向常用的两种表述是________和_________.14.测重力的仪器是________.15.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16.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17.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如果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N,则它的质量________kg.18.铝的密度是33kg/m102.7⨯,现有一块体积为303cm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19.N/kg8.9=g,表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到63.1='g N/kg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___.20.在公式mgG=中,g=9.8N/kg.一个质量是50kg的人,受到的重力为_____N.如果这个人在63.1='g N/kg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N.第二节、弹力一、选择题1.图1,一个球形物体O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 点的弹力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3.如图2,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各用10N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应是[ ]A.4mm B.8mmC.16mm D.32mm6.如图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D.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和C物受到的重力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C.知道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500N/m B.1000N/mC.1500N/m D.2000N/m二、填空题9.用绳提一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对人的手,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
[精品]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同步习题2.5、6人教版必修1及答案
高一物同步练习解析1.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设向上为正方向)(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其v-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因取向上为正方向,故只有对.答案:2.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是均匀变的,速度的均匀变意味着( )A.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速度与位移成正比.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D.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解析:伽利略认为速度的均匀增加意味着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又从上推导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答案:AD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2B∶1.2∶1 D.4∶1解析:由v2=2g知v=,所以v1∶v2=∶1答案: B4.17世纪意大利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思想方法属于( )A.等效替代B.实验归纳.想实验D.控制变量【解题流程】▏→→答案:5.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2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解析:首先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变小.答案: A6.一石块从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当速度达到落地速度的一半时,它的下落距离等于( )A BD答案: B7.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A.g2B.3g2/8.3g2/4 D.g2/4解析: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课标同步高一物理练习:2 本章高效整合(人教版必修1)
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 章综合(A 卷)一、选择题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A .伽利略B .亚里士多德C .牛顿D .爱因斯坦解析: 伽利略通过对运动性质和速度均匀变化的猜想与假设,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A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 .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 .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 .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解析: 由v =v 0+at 和x =v 0t +12at 2,A 、B 错误;由a =Δv Δt 知C 正确;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减小,但位移可以增大,D 错误.答案: C 3.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A .0~t 1,v =v 12B .t 1~t 2,v =v 1+v 22C .t 1~t 2,v >v 1+v 22D .t 1~t 2,v <v 1+v 22答案: AD 4.火车沿平直轨道以20 m/s 的速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正前方50 m 处有一列火车正以8 m/s 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行驶,为避免相撞,司机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至少应是( )A .1 m/s 2B .2 m/s 2C .0.5 m/s 2D .1.44 m/s 2【解析】 火车减速行驶.当速度减为8 m/s 时,刚好与列车相接触,有a =0-(20-8)22×50 m/s 2=-1.44 m/s 2.答案: D5.下图分别是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其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题流程】答案: BC6.公交车进站时的刹车过程可近似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时的速度为5 m/s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进站所需时间为5 sB .6 s 时的位移为12 mC .进站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5 m/sD .前2 s 的位移是x =v t =5+42×2 m =9 m解析: 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诊断结论 A 利用速度公式t =0-v 0a =0-5-1s =5 s√ B 因5 s 时车已停下,不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5 s 后的运动情况不能确定,不能将时间直接代入位移公式中求解.× C 平均速度公式v =(v 0+0)/2=2.5 m/s√ D前2 s 的位移可用平均速度求,选项中的平均速度错误的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对时刻的理解错误.×答案: AC7.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水滴自8 m 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当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g =10 m/s 2)( )A .2 mB .2.5 mC .2.9 mD .3.5 m解析: 水滴在空中的分布如右图所示.由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比例式得h 2H =716,h 2=3.5 m.答案: D8.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 、B 、C 、D ,物体A 、B 运动的x -t 图象如下图甲所示;物体C 、D 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 和B 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 的速度比B 更大 B .在0~3 s 的时间内,物体B 运动的位移为10 mC .t =3 s 时,物体C 追上物体DD .t =3 s 时,物体C 与物体D 之间有最大间距解析: 由甲图可知,物体A 、B 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 A >v B ,故A 、B 正确;由乙图可知,t =3 s 时,v C =v D ,此时物体C 与物体D 之间有最大距离,故C 错,D 正确.答案: ABD9.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 m/s ,运动28 m 后速度增加到8 m/s ,则( )A .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B .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 2C .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 m/sD .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 处的速度是5 2 m/s解析: 由v 2-v 20=2ax 得a =v 2-v 202x =82-622×28 m/s 2=0.5 m/s 2.再由v =v 0+at 得运动时间t =v -v 0a =8-60.5s =4 s ,故A 对,B 错.两秒末速度v 2=v 0+at 2=6 m/s +0.5×2 m/s =7 m/s ,C 对.经14 m 处速度为v ′,则v ′2-v 20=2ax ′,得v ′=62+2×0.5×14 m/s =5 2 m/s ,即D 亦对.答案: ACD 二、非选择题10.如图甲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小车开始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cm)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 .试用作图法(v -t 图象)求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解析: 设对应点1、2、3、4、5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v 2、v 3、v 4、v 5,则有 v 1=1.6+1.40.04 cm/s =75 cm/s =0.75 m/s ,v 2=1.4+1.20.04 cm/s =65 cm/s =0.65 m/s ,v 3=1.2+1.00.04 cm/s =55 cm/s =0.55 m/s ,v 4=1.0+0.80.04cm/s =45 cm/s =0.45 m/s ,v 5=0.8+0.60.04 cm/s =35 cm/s =0.35 m/s ;以速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出小车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时的v -t 图象.将图象延长,使其与纵轴相交,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小车做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0.85 m/s ,即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答案: 0.85 m/s11.一辆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在5 s 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 m 的电线杆,它经第二根的速度是15 m/s ,求它经过第一根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解析: 全程5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505m/s =10 m/s中间2.5 s 的瞬时速度v 2.5=v =10 m/s 加速度a =v t -v 2.5t /2=15-105/2m/s 2=2 m/s 2根据v t =v 0+at ,得15=v 0+2×5,v 0=5 m/s.答案: 5 m/s 2 m/s 21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 m/s 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 m/s 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开动后到追上自行车之前,要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解析: (1)汽车开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自行车速度是定值,当汽车的速度还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小.所以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距离最大.有v 汽=at =v 自,t =v 自a=2 s.Δx =v 自·t -12at 2=6×2 m -12×3×4 m =6 m.(2)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位移相等. v 自·t ′=12at ′2,代入数值处t ′=4 s ,v 汽′=a ·t ′=3×4 m/s =12 m/s. 答案: (1)2 s 6 m (2)4 s 12 m/s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 章综合(B 卷)一、选择题1.下列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 A .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 hB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C .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为1.4 hD .由青岛开往通化的1406次列车在德州站停车3 min 答案: B2.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两辆汽车均向东行驶,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是静止的 B .如果观察的结果是两辆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第三辆车 C .如果以在甲车中一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仍是静止的D .如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仍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往西行驶解析: 两车的速度相同时,某相对位置不变,以其中任一辆车为参考系,另一辆车是静止时,故A 正确;若第三辆车丙与甲、乙两车同向同速行驶,以丙车为参考系时,甲、乙两车均静止,故B 正确;若一人在甲车中走动时,他与乙车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则乙车是运动的,故C 错;甲车刹车停下,乙车向东行驶,甲车与乙车间的距离增大,甲车相对乙车向西运动,故D 正确.答案: ABD3.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A .5.5 m/sB .5 m/sC .1 m/sD .0.5 m/s解析: 物体停止所用时间为: t =v 0a =101 s =10 s ,所以最后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v 9.5=v 0-at 9.5=10 m/s -1×9.5 m/s =0.5 m/s.答案: D4.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 A .该质点在t =10 s 时速度开始改变方向B .该质点在0~1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 2C .该质点在t =20 s 时,又返回出发点D .该质点在t =20 s 时,离出发点300 m解析: 由图象知质点前1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v -v 0t =0-3010 m/s 2=-3 m/s 2.后10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全过程中速度始终为正,故A 错,B 对.又由图象的面积可得位移x =12×30×10 m +12×30×10 m =300 m .故C 错,D 对. 答案: BD5.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 600 m ,所用的时间为40 s .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 .a =2 m/s 2,v =80 m/sB .a =1 m/s 2,v =40 m/sC .a =80 m/s 2,v =40 m/sD .a =1 m/s 2,v =80 m/s解析: 阅读题目可知有用信息为位移x =1 600 m ,t =40 s ,则灵活选用恰当的公式x =at 2/2,则a =2x /t 2=(2×1 600)/402m/s 2=2 m/s 2,v =at =2×40 m/s =80 m/s ,则A 选项正确.答案: A6.在一次演示实验中,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小球滚动的距离和小球运动过程中经历t /s 0.25 0.5 1.0 2.0 … x /cm5.02080320…) A .x =kt B .x =kt 2 C .x =kt 3 D .无法判断 解析:答案: B7.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则该物体( )A .在第8 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 .在第4 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 .在第2 s 末到第4 s 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 .在第4 s 末和第8 s 末在同一位置上解析: 由v -t 图象知,在0~6 s 内速度方向为正,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在t =6 s 末,v -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最大,即在6 s 末物体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故A 、B 均错误.在4 s ~8 s 这段时间内,v -t 图象的斜率最大,即在这段时间内加速度最大,C 错误. 在第4 s 末和第8 s 末,物体的位移相同,在数值上均等于0~4 s 内v -t 图象所围的面积,即在4 s 末和8 s 末,物体位于同一位置上,D 正确. 答案: D8.一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 .1.2 mB .3.6 mC .6.0 mD .10.8 m解析: 本题中第三段时间t 内的位移可以转化为前3t 时间内的位移与前2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 1=12gt 2,h 3=12g ×9t 2-12g ×4t 2两式相比可得:h 3=5h 1=6.0 m ,选项C 正确.答案: C9.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2 s 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位移相同B .在t =2 s 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位移不同C .在t =4 s 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位移不同D .在t =4 s 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不同,位移相同解析: 由v -t 图象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v =10 m/s.而甲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5 m/s 2.两图线交点即t =2 s 时二者速度相同,但由面积知其位移不同,而在t =4 s 时,二者速度不同,但两部分面积相等即位移相同.答案: BD 二、非选择题10.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 =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下图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 =16.6 mm ,x B =126.5 mm ,x D =624.5 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 A 、x B 、x D 和f 表示). 解析: (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t =5T =0.1 s.(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v C =x BD 2t =(624.5-126.5)2×0.1×10-3=2.5 m/s.(3)设x B -x A =x 1,x C -x B =x 2,x D -x C =x 3,则x 3-x 1=2at 2,x 2-x 1=at 2,即x 3+x 2-2x 1=3at 2,t =5T =5f ,故x D -3x B +2x A =75af 2,所以a =(x D -3x B +2x A )f 275.答案: (1)0.1 (2)2.5 (3)(x D -3x B +2x A )75f 211.若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以v 1=1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车站A 时关闭油门以a 1=4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2 s 后乙车与甲车同方向以a 2=1 m/s 2的加速度从同一车站A 出发,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追上甲车?解析: 甲、乙两车自同一地点于不同时刻开始运动,乙车出发时甲车具有的速度为v 1t =v 1-a 1t 0=10 m/s -2×4 m/s =2 m/s ,此时离甲车停止运动的时间t ′=v 1t a 1=24s =0.5 s.根据题设条件,乙车在0.5 s 内追不上甲车,也就是说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已经停止了运动.甲车停止时离车站A 的距离,x 甲=v 212a 1=1022×4m =12.5 m ,设乙走完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为t ,由x 乙=12a 2t 2=x 甲得t =2x 甲a 2=2×12.51s =5 s 故乙车出发后经过5 s 追上甲车. 答案: 5 s12.如右图所示,A 、B 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B 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25 m 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A 持棒以最大速度向B 奔来,B 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B 接棒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1)B 在接力区需跑出的距离x 1为多少? (2)B 应在离A 的距离x 2为多少时起跑?解析: (1)对B :设其加速度为a ,跑出的距离为x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 . 由2ax =v 2,有2ax 1=(0.8v )2, 解得x 1=0.64x =16 m. (2)设B 接棒时跑出时间为t ,x 1=v t =0.8v2t ,在t 时间内,对A 有x A =v t , 解得x A =40 m.所以B 起跑时,应距离A 为Δx =x A -x 1, 得Δx =x 2=24 m.答案: (1)16 m (2)24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同步练习解析
1.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设向上为正方向)( )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 =gt ,其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
直线.因取向上为正方向,故只有C 对.
答案: C
2.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速度的均匀变化意味着( )
A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D .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解析: 伽利略认为速度的均匀增加意味着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又从数学上推导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答案: 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 A.2∶2 B.2∶1
C .2∶1
D .4∶1
解析: 由v 2=2gh 知v =2gh ,所以v 1∶v 2=2∶1.
答案: B
4.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
A .等效替代
B .实验归纳
C .理想实验
D .控制变量
【解题流程】
合理外推
▏ 斜面实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想实验,C 项正确
答案: C
5.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取9.8 m/s 2
B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 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 .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 越小
解析: 首先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g 值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 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 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 的值逐渐变小.
答案: A
6.一石块从高度为H 处自由下落,当速度达到落地速度的一半时,它的下落距离等于( )
A.H 2
B.H 4
C.3H 2
D.2H 2
答案: B
7.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第二个物体下落
时间为t /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
A .gt 2
B .3gt 2/8
C .3gt 2/4
D .gt 2/4
解析: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t 2时间,此时离地高度h 1=12gt 2-12
g ⎝⎛⎭⎫t 22;第二个物体下落时的高度h 2=12g ⎝⎛⎭
⎫t 22,则待求距离Δh =h 1-h 2 =12gt 2-2×12g ⎝⎛⎭⎫t 22=gt 24
. 答案: D
8.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高度,其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 =10 m/s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 .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
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45 m
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25 m
答案: ABC
9.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的任一时刻( )
A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C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
D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减小,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
解析: 当第一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时,第二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 h 1=12
gt 2① v 1=gt ②
h 2=12
g (t -1)2③ v 2=g (t -1)④
由①③得:Δh =gt -12
g 由②④得:Δv =g
因此,Δh 随t 增大,Δv 不变,B 选项正确.
答案: B
10. 如右图所示,A 、B 两小球用长为L 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A
距湖面高度为H ,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Δt .
如果球A 距湖面的高度H 减小,则Δt 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解析: B 落水时,A 、B 的速度为v =2g (H -L ),A 再落水时有L
=v Δt +12
g Δt 2.由两式可知H 减小,v 变小,则Δt 增大. 答案: A
11.从离地面80 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 m/s 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 s 内和最后1 s 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解析: (1)由h =12
gt 2得,下落总时间为 t =2h g =2×8010
s =4 s. (2)小球第1 s 内的位移为
h 1=12gt 21=12
×10×12 m =5 m 小球前3 s 内的位移为
h 3=12gt 23=12
×10×32 m =45 m 小球从第3 s 末到第4 s 末的位移,即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
h 4=h -h 3=80 m -45 m =35 m.
(3)小球下落时间的一半为
t ′=t 2
=2 s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
h ′=12gt ′2=12
×10×22 m =20 m. 答案: (1)4 s (2)5 m 35 m (3)20 m
12.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运动员从离出水面10 m 的跳台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重心(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升高0.45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长?(不计重力,g 取10 m/s 2)
解析: 把运动员看成一个质点,把上升阶段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运动,根据对称性原理,运动员上升的时间t 1等于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0.45 m 所用的时间,
t 1=2h 1g =2×0.4510
s =0.3 s. 下降过程,自由落体,t 2=2h 2g =2×10.4510
s ≈1.45 s. 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运动员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
t =t 1+t 2=1.75 s.
答案: 1.7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