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分析[1]-精选学习文档

合集下载

【中考专题】2018年 中考数学专题 最短路程问题 (含答案)

【中考专题】2018年 中考数学专题 最短路程问题 (含答案)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路程问题一、选择题: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50°,∠B=∠D=90°,E,F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 ( )A.50°B.60°C.70°D.80°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A.3 B.4 C.5 D.63.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 )A.2 B.C.D.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B(2,3),若要在x轴上找一点P,使AP+BP最短,则点P的坐标为( )A.(0,0) B.(﹣2.5,0) C.(﹣1,0) D.(﹣0.25,0)5.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中,AE=1,AF=2,若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则EP+FP的最小值为()A.1 B.2 C.3 D.46.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4),D是OA的中点,点E在AB上,当△CDE 的周长最小时,点E的坐标为()A.(3,1)B.(3,)C.(3,)D.(3,2)二、填空题:7.如图,菱形ABCD中,AB=4,∠B=60°,E,F分别是BC,DC上的点,∠EAF=60°,连接EF,则△AEF的面积最小值是.8.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周长的最小值为.9.在⊙O中,AB是⊙O的直径,AB=8cm,==,M是AB上一动点,CM+DM的最小值是cm.10.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是直线y=x上的动点,A(1,0),B(2,0)是x轴上的两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______.1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点P是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M、N分别是BC、CD边上的中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1),在x轴上存在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P点的坐标是______.13.已知点A(1,5),B(3,1),点M在x轴上,当AM+BM最小时,点M的坐标为.14.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PN+PM+MN的最小值是5cm,则∠AOB的度数是.15.如图,在锐角△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参考答案1.答案为:D;2.答案为:C.3.答案为:B.4.答案为:D.5.答案为:C6.答案为:D.7.答案为:.8.答案为:69.案为:8.10.答案为:.11.答案为:1012.答案为:(﹣1,0).13.答案为:(,0).14.答案为:30°.15.答案为:4.。

【初二】最短距离问题总结

【初二】最短距离问题总结

【初二】最短距离问题总结在初二数学课程中,最短距离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类型。

本文将对最短距离问题进行总结和简要解析。

最短距离问题定义最短距离问题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求解两个点之间最短路径的问题。

该问题常见于几何、图论和最优化等领域,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最短距离问题解决方法1. 直线距离计算最简单的情况是直线距离计算。

当两个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时,可以使用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公式)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 曼哈顿距离计算曼哈顿距离是指在矩形网格中,从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所需要的最小移动次数(只能上下左右移动,不能斜向移动)。

曼哈顿距离计算可以通过两点横纵坐标的差值相加得到。

3. 最短路径算法对于复杂的情况,如图论中求解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使用最短路径算法。

常见的最短路径算法包括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 Algorithm)和弗洛伊德算法(Floyd Algorithm)等。

这些算法可以在给定网络、权重或距离信息的情况下,计算出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的长度和路径。

最短距离问题应用举例最短距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例子:1. 导航系统:导航系统通过计算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为驾驶员提供最优的导航路线。

2. 物流配送:物流公司需要计算货物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3. 网络通信: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算法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来确定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

4. 旅行规划:旅行者可以使用最短路径算法规划旅游路线,使得行程更加紧凑和高效。

总结最短距离问题是初二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不同计算方法和最短路径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的问题。

最短距离问题在实际中有许多应用场景,涉及导航、物流、网络通信和旅行规划等领域。

中考数学《最短路径问题1》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最短路径问题1》专题复习

中考压轴题(4)最短路径问题1【典型例题】1.如图,点A、B分别在直线m的上方.(1)在直线m上找到点P,使得AP BP+最短.(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点A、B到直线m的距离分别为3.5cm、8.5cm,且点B在点A的东北方向,则AP BP+的最短距离为______cm.2.如图,在45⨯的网格中,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D均为格点(最小正方形的顶点).(1)如图1,在网格中画出一个以AB为一边且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2)如图2,在线段AB上画出一点P,使CP PD+最小,其最小值为__________.知识点思想方法步骤其他【对应练习】3.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用直尺画图)(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111CBA∆;(2)在DE上画出点P,使1PB PC+最小;(3)在DE上画出点Q,使1QB QC-最大4.如图,在旷野上,一个人骑着马从A地到B地,半路上他必须让马先到河岸l的P点去饮水,然后再让马到河岸m的Q点再次饮水,最后到达B点,他应该如何选择马饮水地点P、Q,才能使所走路程AP PQ QB++最短?(假设河岸l、m为直线)5.在桌面上放了一个正方体盒子,如图,一只蚂蚁在顶点A处,它要爬到顶点B处找食物,你能帮助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爬行路线吗?要是爬到顶点C呢?6.有一根底面周长为30cm,高2米的圆柱形枯木,一条长藤自根部缠绕向上,缠了五周刚好到达顶部,这条长藤最短有多长?7.一只蚂蚁从长为4cm、宽为3 cm,高是12 cm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多少?8.已知点P在∠MON内.(1)如图1,点P关于射线OM的对称点是G,点P关于射线ON的对称点是H,连接OG、OH、OP.①若∠MON=50°,则∠GOH=______°;②若OP=5,连接GH,请说明当∠MON 为°时,GH=10;(2)如图2,若∠MON=60°,A、B分别是射线OM、ON上的任意一点,当△PAB的周长最小时,求∠APB的度数.9.(源模:模型建立)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古从军行》唐李欣诗中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称之为“将军饮马”问题.关键是利用轴对称变换,把直线同侧两点的折线问题转化为直线两侧的线段问题,从而解决距高和最短的一类问题.“将军饮马”问题的数学模型如图所示:(新模1:模型应用)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在边AB上,且1BE=,F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欲使BFE△周长最小.(1)在图中确定点F的位置(要有必要的画图痕迹,不用写画法);(2)BFE△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新模2:模型变式)(3)如图2,在矩形ABCD中,5AB=,4=AD,在矩形ABCD内部有一动点P,满足14PAB ABCDS S=矩形△,则点P到A,B两点的距离和PA PB+的最小值为.(超模:模型拓广)(4)如图3,90ABD BDE∠=∠=︒,2AB=,3BD DE==.请构造合理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模()22439x x+-+()0x>的最小值.。

简析初中数学中的“最短距离问题”

简析初中数学中的“最短距离问题”

求折线转化到同一条直线 卜。由于桥的长度相当于 河宽 , 而河宽是定值 , 所 以桥长也是定值。因此 , 从 点作 河岸 的垂 线 , 并在垂线 上取AC 等 于河宽 ( 相 当 于把河宽 砰 移到A C) , 就相 当于把河宽 预先扣 除 ,
找 出 、 C 两 点之 间 的最 短 路 线 , 问题 就 可 以解 决 。 』 4 C
解: 如上 图 , 过 点作 河岸 的垂线 , 在垂 线 卜 截 取 C 的长为河 宽 , 连结 曰 C 交河岸 于E 点, 作 睡 直 于河岸 ,交对岸于 , E、 厢 点 就是使 两村行程最 短的架桥地点 。即两村的最短路程是AF + F E + E B ( 或 者AC + C B) 。
直线段。我们 下面就研究一下可展开的曲面上 的两 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 例3 景泰 蓝厂的工 人师傅要给一 个圆柱体 的 制品嵌金线 ,如下 图,如果将 金线的起点 同定在A 点, 绕一周之后终点 为 点 , 如果 曰 长为 1 0 c n , 底 面
周长为 1 2 c m, 问 沿 什 么 线 路 嵌 金线 才 能 使 金 线 的用 量最少 , 最少是多少厘米?

难 点 剖 析
简新初中数学中的“ 最短距离问题’ ’
■ 彭 安 镜 马 治 平 z
摘 要: 初 中阶段我们经 常遇到求“ 最短距 离” 的数学问题 , 很多学生对此类 问题毫无头绪 , 遇 到此 类 问题总是一头雾水 、 无从下手 。 其实这类题难 度并 不大 ,如果我们能掌握解决这类题 的本质及 方法 , “ 最 短距 离 ” 问 题将 迎 刃而 解 。 关键词 : 最短距离 ; 对称 ; 平移 ; 展开 初 中数学 中的“ 最短路线 ” 问题 其实是 以“ 平 面 内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 ( 以下简称“ 两点之间 , 线段最短” ) 这一公 理为原则引 申出来的。我们在初 中数学 中常 常遇 到带有 某种 限制 条件的最 近路线 ( 即最短路 线问题 ) ,它的解决方法归根到底是利用 相 应方 法进行转化 , 使问题能用 “ 两点之 间 , 线 段最 短” 这 一 公 理来 解 决 , 常用 的 方 法 主 要 是 : 对 称 及 展 开两 种 。下 面 我 从 这 两 方 面就 “ 最 短距 离 ” 问 题 的 解 决 谈 谈 我 的看 法 。

初中数学常见最短距离问题及解法

初中数学常见最短距离问题及解法

初中数学常见最短距离问题及解法
作者:余立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9期
摘要:初中数学最短距离问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关键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导,找准切入点,建立适合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把问题化难为易,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最短距离;解法
初中数学中,几何最短距离问题一直是重点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现以近几年常见的试题为例,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
由以上例题可知,解决这类最值问题,要认识到动点所在直线为对称轴,轴对称的作用在于改变点的位置关系,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当所求最小距离的两个点不在同一平面内时,则需要通过将曲面进行铺平处理,先求平面展开图,将曲面问题转换为平面问题。

综上所述,利用图形变化解决最短途径问题,基本解题思路是在不改变线段长度的前提下,运用对称变化把对称轴同侧的两条线段转化为对称轴的两侧,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原理,把“折线”转“直”,找出最短位置,求出最小值。

参考文献:
[1]梅宁宁.初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法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6).
[2]赵秀琴.初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法[J].考试周刊,2012(44).。

初中数学最短距离题型实例解析

初中数学最短距离题型实例解析

初中数学最短距离题型实例解析1. 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始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2. 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相反,该问题是已知终结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3. 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4. 全局最短路径问题:求图中所有的最短路径。

问题原型“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费马点”。

涉及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

出题背景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思路找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12个基本问题例题一: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3),B(4,-1).(1) 若点P(x,0)是X轴上的动点,当三角形PAB的周长最短时,求X的值。

(2) 若点C、D是X轴上的两个动点,且D(a,0),当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短时,求a 的值;(3) 设M、N分别为X轴、Y轴的动点。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0)和N(0,n)使得四边形ABMN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m、n。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题二:应试小技巧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

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

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

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

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最短路径专题 PDF含答案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最短路径专题 PDF含答案

是 Rt
‸ 斜边
的中点.
重合时, ‴ 与 ′ 的位置关系是
上一动点(不与 , 重合),分别过 , 向直线 ‸ 作垂线, , ‴ 与 ′ 的数量关系
(2)如图 ,当点 明;
在线段
上不与点
重合时,试判断 ‴ 与 ′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
(3)如图 ,当点
在线段
(或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 )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
cm,底面直径 周 cm,在圆柱下底面的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
8. 如图 ,是一个长方体盒子,长
h 周,宽 ‸ h ,高 ‸ h .
(1)一只蚂蚁从盒子下底面的点 9. 如图, ‸ 中, h ‸, ‴
沿盒子表面爬到点 ,求它所行走的最短路线的长. ‸ 于点 ‴ , ‴ ‸ 于点 ‴ , ‴ h 周 , ‴ 与 ‴ 交于
cm.蜘蛛沿圆柱爬到
点吃苍蝇,请你算出蜘蛛爬行的
h
cm,在
6. 一只蜘蛛在一个正方体的顶点 路线有几条?
处,一只蚊子在正方体的顶点
处,如图所示,假设蚊子不动,
现在蜘蛛想尽快地捉到这只蚊子,那么它所走的最短路线是怎样的,在图上画出来,这样的最短
7. 如图,圆柱的高为 与 点相对的
点处的食物,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厘米? π
16.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2)若 ‴ h ,′ 为 ‴ 的中点,求 发.在侧面上爬行一周又回到
(1)求证:‸′ 与
相切; 的长. h 高 cm ,现在有一只蚂蚁从底边上一点 出 h 高 cm ,高
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
17. 已知,点
(1)如图 ,当点 是 ;
垂足分别为 ‴,′, 为斜边 与点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析与抛物线有关的最短距离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析与抛物线有关的最短距离问题

例析与抛物线有关的最短距离问题以抛物线为载体,求抛物线上(或对称轴)的一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是近年中考常见的题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将相关线段进行转换,最终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来解决问题.现举例说明如下.一、动点在直线上数学模型如图1.抛物线y =ax 2+bx +c 是以直线x =-2b a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抛 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A 、B 两点是对称点.因此,对称轴上任一动点P 到这两点的距离相等,即PA =PB .模型应用:例1 如图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0,且顶点C 的横坐标为4,该图象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AB 的长为6.(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4)2 (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P ,使PA +PD 最小,求出点P 的坐标; 解析 ∵点A 、B 关于直线x =4对称,∴PA =PB .∴PA +PD =PB +PD ≥DB.∴当点P 在线段DB 上时,PA +PD 取得最小值.∴DB 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P .设直线x =4与x 轴交于点M.∵PM ∥OD ,∴∠BPM =∠BDO ,点评 要在已知直线上找与同侧两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对其中一个点作对称变换,把同侧点转化为异侧点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求最值.二、动点在曲线上数学模型如图3.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 和一条不过此点的定直线l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或集合)称之为抛物线.因此,抛物线x 2=2p y 上任一动点P 到一个定点F(0,2P )的距离等于到一条定直线l :y =-2P 的距离,即PE =PF . 模型应用:例2 如图4,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4,3)、B(2,0)两点,当x =3和x =-3时,这条抛物线上对应点的纵坐标相等.经过点C (0,-2)的直线l 与x 轴平行,O 为坐标原点.(1)求直线AB 和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以A 为圆心,AO 为半径的圆记为⊙A ,判断直线l 与⊙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设直线AB 上的点D 的横坐标为-1,P(m ,n)是抛物线y =ax 2+bx +c 上的动点,当△PDO 的周长最小时,求四边形CODP 的面积.解析 (1)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12x +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214x -1;(2)直线l 与⊙A 相切,理由略;(3)把x =-1代入y =-12x +1,得y =32,∴D (-1, 32).过点P作PH⊥直线l于点H,则PH=n+2,即14m2+1.∴PH=PO.∵DO的长度为定值,∴当PD+PO即PD+PH最小时,△PDO的周长最小.当D、P、H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PD+PH最小.∴点P的横坐标为-1,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n=-3 4 .∴P(-1,-34).此时四边形CODP的面积为:点评该题从特殊情形出发,通过观察、猜想并计算发现:抛物线上任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的距离,进而根据这一特性进行线段的转换,最后利用“垂线段最短”来解决问题.。

中考数学试题解析之最短路径问题

中考数学试题解析之最短路径问题

中考数学试题解析之最短路径问题知识储备:利用轴对称知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典型解析:【例题 1】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 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 5 cm 的点 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 3 cm 与蜂蜜相对的点 A 处,则蚂蚁从外壁 A 处到内壁 B 处的最短距离为 cm(杯壁厚度不计).【答案】20.【分析】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点 A 关于 EF 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 即为最短距离,A′B = √(A′D²+BD²)=20(cm).当蚂蚁在一个几何体的表面上爬行时,通常情况下都会考虑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其最短路程,也就是运用“化曲为平” 或“化折为直” 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例题 2】如图,∠AOB = 60°,点 P 是∠AOB 内的定点且OP = √3,若点 M、N 分别是射线OA、OB 上异于点 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A.3√6/2B.3√3/2C.6D.3【答案】D.【分析】解:如图作 P 点分别关于 OA、OB 的对称点 C、D,连接 CD 分别交 OA、OB 于 M、N,则 MP = MC,NP = ND,OP = OD = OC = √3,∠BOP = ∠BOD,∠AOP = ∠AOC,∴ PN + PM + MN = ND + MN + NC = DC,∠COD = ∠BOP + ∠BOD + ∠AOP + ∠AOC = 2∠AOB = 120°,∴ 此时△PMN 周长最小,作OH⊥CD 于 H,则 CH = DH,∵ ∠OCH = 30°,∴ OH = 1/2OC = √3/2,CH = √3OH= 3/2,∴ CD = 2CH = 3.【例题 3】如图,⊙M 的半径为 2,圆心 M 的坐标为(3,4),点 P 是⊙M 上的任意一点,PA⊥PB,且 PA、PB 与 x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若点 A、点 B 关于原点 O 对称,则AB 的最小值为()A.3B.4C.6D.8【答案】C.【分析】解:∵ PA⊥PB,∴ ∠APB = 90°,∵ AO=BO,∴ AB = 2PO,若要使 AB 取得最小值,则 PO 需取得最小值,连接 OM,交⊙M 于点P′,当点 P 位于P′ 位时,OP′ 取得最小值,过点 M 作MQ⊥x 轴于点 Q,则 OQ = 3、MQ = 4,∴ OM = 5,又∵ MP′ = 2,∴ OP′ = 3,∴ AB = 2OP′ = 6.【例题 4】如图,点 P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CD 对角线 AC 上的一个动点,点 M、N 分别是 AB、BC 边上的中点,则 MP + PN 的最小值是()A.1/2B.1C.√2D.2【答案】B.【分析】解:如图,作点 M 关于 AC 的对称点M′,连接M′N 交 AC 于 P,此时 MP + NP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M′N 的长.∵ 菱形 ABCD 关于 AC 对称,M 是 AB 边上的中点,∴ M′ 是 AD 的中点,又∵ N 是 BC 边上的中点,∴ AM′∥BN,AM′=BN,∴ 四边形ABNM′ 是平行四边形,∴ M′N = AB = 1,∴ MP + NP = M′N =1,即 MP + NP 的最小值为 1.。

最短距离问题分析

最短距离问题分析

最短距离问题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平时所学的内容综合运用,无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有最值问题,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比较高的主要有利用重要的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

一、基础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几何模型:条件:如图,A 、B 是直线l 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交l 于点P ,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不必证明).模型应用:(1)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AB 的中点, P 是AC 上一动点.连结BD ,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 与D 关于直线AC 对称.连结ED 交AC 于P ,则PB PE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2)如图2,O ⊙的半径为2,点A B C 、、在O ⊙上,OA OB ⊥,60AOC ∠=°,P 是OB上一动点, 求PA PC +的最小值;(3). (2012•台州)如图,菱形ABCD 中,AB=2,∠A=120°,点P ,Q ,K 分别为线段BC ,CD ,BD 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 ) A .1B .3C .2D .31+(4)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23 B .26 C .3 D .6ADE PB CA B A 'P lA BP 图1A B C图2 P(5)如图,AC 、BD 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D 为BC 边的中点,连长为2cm,在BD 上找点P ,使DP+CP 之和最小。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考查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问题原型:“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

出题背景变式: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几何基本模型: 条件:如下左图,A 、B 是直线l 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交l 于 点P ,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 模型转化应用:在锐角三角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B =24,∠BAC =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为 . 在等边三角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2010 山东滨州)如图2所示,等边△ABC 的边长为6,AD 是BC 边上的中线,M 是AD 上的动点,E 是AC 边上一点.若AE =2,EM+CM 的最小值为 . 在直角梯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2010江苏扬州)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C =90°,AD ∥BC ,AD =4,AB =5,BC =6,点P 是AB 上一个动点,当PC +PD 的和最小时,PB 的长为__________.在等腰梯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如图4,等腰梯形ABCD 中,AB=AD=CD=1,∠ABC =60°,P 是上底,下底中点EF 直线上的一点,则PA+PB 的最小值为 . 在菱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如图5菱形ABCD 中,AB=2,∠BAD =60°,E 是AB 的中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为 . 在正方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如图6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点M 在DC 上,且DM =2,N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则DN+MN 的最小值为 .AB A '′Pl(2009达州)如图7,在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ABCD 中,点Q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对角线AC 上一动点,连接PB 、PQ ,则△PBQ 周长的最小值为 cm .(结果不取近似值).在圆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2010年荆门)如图8,MN 是半径为1的⊙O 的直径,点A 在⊙O 上,∠AMN =30°,B 为AN 弧的中点,P 是直径MN 上一动点,则PA +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2010山东济宁)如图9,正比例函数x y 2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xky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 点,过A 点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已知三角形OAM 的面积为1.如果B 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点(点B 与点A 不重合),且B 点的横坐标为1,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A+PB 最小,则点P 坐标为_________. 在二次函数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2010年玉溪改编)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1,3) ,△AOB 的面积是3.在过点A 、O 、B 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AO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 的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2010年天津)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 为边OB 的中点. (1)若E 为边OA 上的一个动点,当△CDE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 的坐标;(2)若E 、F 为边OA 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 、F 的坐标.ADE PBC经典考题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AB 的中点,P 是AC 上一动点.连结BD ,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 与D 关于直线AC 对称.连结ED 交AC 于P ,则PB PE +的最小值是_______.如图2,45AOB ∠=°,P 是AOB ∠内一点,10PO =,Q R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则PQR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2009年抚顺)如图3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3 B .26 C .3 D 6(2009年鄂州) 如图3所示,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D =2,BC =DC =5,点P 在BC 上移动,则当P A +PD 取最小值时,△APD 中边AP 上的高为( ) A 、17172B 、17174 C 、 17178D 、3 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10AB cm =,E 为边BC 的中点,P 为BD 上的一个动点,则PC P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如图,若四边形ABCD 是菱形,10AB cm =,45ABC ∠=°,E 为边BC 上的一个动点,P 为BD 上的一个动点,则PC P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如图,若四边形ABCD 是矩形,10AB cm =,20BC cm =,E 为边BC 上的一个动点,P 为BD 上的一个动点,则PC P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2009陕西)如图,在锐角△ABC 中,AB =42,∠BAC =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OAB PRQ 图2AB EC P 图1A DBCADBCEPACDAC NME O PF DB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 =2,N 是AC 上的一动点,DN +M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中考数学最短路径与最大面积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中考数学最短路径与最大面积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中考数学最短路径与最大面积在几何学中,最值问题是重要的一类问题,其中最短路径和最大面积问题在中考数学中较为常见。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优化问题和几何学中的应用。

一、最短路径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勾股定理求解,但是,如果我们要从一个点出发,通过多个点,最终到达另一个点,该如何求解最短路径呢?这就需要用到最短路径问题中的“迪杰斯特拉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是求解单源最短路径的有效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图中选定一个源点,然后考虑从该点出发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

将所有点分成两部分:已确定最短路径的点集合S和未确定最短路径的点集合V-S。

从已确定集合S到未确定集合V-S的边中选择一条权值最小的边,加入到已确定的集合中。

例如,我们要从点A到点D,并且需要通过点B和点C,求解它们之间的最短路径。

首先,我们从起点A开始,标记距离该点的距离为0,其他点的距离为无穷大。

然后,我们选择距离起点最近的点B,并将从A到B的距离标记为4。

接着,我们计算通过点B是否可以到达点C和点D,并分别标记其距离为9和8。

此时,已确定的集合S中包含了点A和点B,未确定集合V-S中包含了点C和点D。

我们再从V-S中找到距离两点最短的边,加入到S中,继续更新可达点的距离,直到所有点的距离都被确定为止。

二、最大面积问题最大面积问题是求解一个给定形状的图形中的最大面积。

在几何学中,一个图形的面积通常可以表示为底边长度和高的函数,因此,我们只需要求解函数的最大值,即可找到最大面积。

例如,当我们要求解一个三角形的最大面积时,应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边长度×高,将高看做三角形底边的函数,例如,高为h时,底边长度为a。

然后,我们对该函数求导,令导数为0,即可得到该函数的最大值。

最后,将该最大值代入原函数中,即可求出最大面积。

类似地,我们可以求解其他图形的最大面积,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初中数学中最短距离问题例析

初中数学中最短距离问题例析

最值问题是中考重点考查题型之一,此类问题主要分为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几何中的最短距离问题,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讨和分析.一、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利用轴对称知识将所求问题进行转化,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距离问题是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在运用两点之间求最短距离问题时,是否利用轴对称知识,还需要注意观察点的位置.如果已知两点在所求点的异侧,则直接将已知两点连接;如果已知两点在所求点的同侧,则需要先作其中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另一个点和对称点与已知直线相交,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另一个点与对称点所连线段的长度就是最短距离.[例1]如图1,A 、B 是两个村庄,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两村决定修一条水渠进行引水,引水口应建在河的什么位置才能使路线最短?分析:A 、B 位于河岸的同侧,因此,不能直接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去解决问题.如何让三点共线成为解题的关键,根据轴对称知识,可以作点A 关于河岸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交河岸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的点,即AP+BP 最短.为了证明作法的正确性,也可以在河岸上任取不同于点P 的点P ′,连接A ′P ′和BP ′,则线段A ′B 、A ′P ′、BP ′构成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A ′P ′+BP ′>A ′B ,即A ′P ′+BP ′>A ′P +BP ,因为AP =A ′P ,所以A ′P ′+BP ′>AP +BP ,所以AP +BP 是最短距离.二、利用平移求最短距离利用平移求最短距离主要解决的是选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平移的知识、轴对称的知识、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定理等内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作图,利用平移的知识使原有的宽度为零,从而将其转化为直线异侧两点到直线上一点的线段和最短问题.[例2]如图2,A 、B 两个村庄位于河的两岸(两岸是平行的),为了改变交通不便的现状,乡政府计划在河上建立一座桥MN ,桥要与河岸垂直,应将桥建在什么位置,才能使两村与桥的距离AMNB 最短?分析:因为河本身就有宽度,所以,此题也就无法直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定理解决.如果我们将点B 平移一个河宽到点E 的位置处,连接AE 即能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过点B 作BE垂直于河岸,使BE=MN ,连接AE ,则AMNB 的距离就转化为AMEB 的距离,而BE=MN 是一个定值,AE 是点A 到点E 的最短距离.三、利用展开图求最短距离利用展开图求最短距离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主要解决的是立体图形中某点到某点的距离最短问题.在立体图形中求最短距离问题时,由于移动的距离是沿着立体图形的表面,而立体图形的表面有的是曲面,有的是平面,这就决定了大多数时候无法直接求解最短距离,需要利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将其转化为平面图形,然后利用平面图形中求线段长度的方法求解.[例3]如图3,在一个长为2米,宽为1米的矩形草地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长和场地宽AD 平行且大于AD ,木块的正视图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 处到达C 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米.(精确到0.01米)分析:通过观察发现,蚂蚁要想从A 处到达C 处必须越过长方体的木块,由于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无法直接确定蚂蚁的行进路线,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这个长方体木块展开,展开图如图4所示,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AC ,则AC 即为所求距离.由图可知,AB=AN+NE+EB ,因为长方形的长为2米,木块的正视图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所以AB =2+0.2×2=2.4(米),又因为长方形的宽没变,仍为1米,∠B =90°,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AC =AB 2+BC 2=2.42+12=6.76≈2.60(米),所以A 处到C 处的最短路程是2.60米.(责任编辑黄桂坚)初中数学中最短距离问题例析甘肃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733399)王桂英[摘要]结合具体事例,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轴对称及平移等相关知识探讨最短距离问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最短距离;问题;初中数学[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23-0017-01图1图2图3图4数学·解题研究。

2018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分析[1]

2018中考数学专题:最短距离问题分析[1]

2018深圳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最短距离问题分析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平时所学的内容综合运用,无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有最值问题,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比较高的主要有利用重要的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

利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一、“最值”问题大都归于两类基本模型:Ⅰ、归于函数模型:即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增减性,确定某范围内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Ⅱ、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情况:(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几何模型:条件:如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 PB+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 B'交l于点P ,则PA PB A 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模型应用:(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结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P,则PB PE+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2)如图2,O⊙的半径为2,点A B C、、在O⊙上,OA OB⊥,60AOC∠=°,P是OB上一动点,求PA PC+的最小值;(3)如图3,45AOB∠=°,P是AOB∠内一点,10PO=,Q R、分别是OA 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解:(1)PB PE+的最小值是5DE=(2)PA PC+的最小值是23(3)PQR∆周长的最小值是102【典型例题分析】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使PD 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A.23B.26C.3 D.62.如图,抛物线2124y x x=--+的顶点为A,与y 轴交于点B.(1)求点A、点B的坐标;(2)若点P是x轴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AB;(3)当PA-PB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解:(1)令x=0,得y=2,∴ B(0,2) , ∵22112(2)344y x x x=--+=-++, ∴ A(-2,3)(2)证明:ⅰ.当点P是AB的延长线与x轴交点时,PA-PB=AB;ⅱ.当点P在x轴上又异于AB的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时,在点P、A、B构成的三角形中,PA-PB<AB.BOA·xyA DEPB CABA'PlABPRQ图3ABp图1ABC图2 P1 / 62 / 6y O x P D B(40)A , (02)C ,第4题Oxy BDAC P ∴ 综合上述:PA-PB≤AB.(3)作直线AB 交x 轴于点P 由(2)可知:当PA-PB 最大时,点P 是所求的点 作AH ⊥OP 于H ∵ BO ⊥OP∴ ∠BOP=∠AHP ,且∠BPO=∠APH∴ △BOP ∽△AHP ∴AH HPBO OP = 由(1)可知:AH=3、OH=2、OB=2 即322OPOP += ∴ OP=4,∴ P(4,0) 3.如图,在矩形OABC 中,已知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2)A C ,、,,D 为OA 的中点.设点P 是AOC∠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重合). (1)试证明:无论点P 运动到何处,PC 总与PD 相等;(2)当点P 运动到与点B 的距离最小时,试确定过O P D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设点E 是(2)中所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当点P 运动到何处时,PDE△的周长最小?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和PDE △的周长; (4)设点N 是矩形OABC 的对称中心,是否存在点P ,使90CPN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解:(1)∵点D 是OA 的中点,∴2OD =,∴OD OC =. 又∵OP 是COD ∠的角平分线,∴45POC POD ∠=∠=°,∴POC POD △≌△,∴PC PD =.(2)过点B 作AOC ∠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P ,点P 即为所求. 易知点F 的坐标为(2,2),故2BF =,作PM BF ⊥, ∵P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12PM BF ==, ∴点P 的坐标为(3,3). ∵抛物线经过原点,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ax bx =+.又∵抛物线经过点(33)P ,和点(20)D ,, ∴有933420a b a b +=⎧⎨+=⎩ 解得12a b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x x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对称性知D 点关于AOC ∠的平分线的对称点即为C 点.连接EC ,它与AOC ∠的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 点(因为PE PD EC +=,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此时PED △的周长最小.∵抛物线22y x x =-的顶点E 的坐标(11)-,,C 点的坐标(02),, 设CE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12k b b +=-⎧⎨=⎩,解得32k b =-⎧⎨=⎩.∴CE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32y x =-+.点P 满足32y x y x =-+⎧⎨=⎩,解得1212x y ⎧=⎪⎪⎨⎪=⎪⎩,故点P 的坐标为1122⎛⎫⎪⎝⎭,. PED △的周长即是102CE DE +=+. (4)存在点P ,使90CPN ∠=°.其坐标是1122⎛⎫⎪⎝⎭,或(22),. 4.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A (2,0),B (0,4).(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BO A·xyPH y O x DB (40)A , CP E (02), F M3 / 6(2)O 为坐标原点,设OA 、AB 的中点分别为C 、D ,P 为OB 上一动点, 求PC +PD 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P 点坐标.解:(1)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y =kx +b 并计算得k =-2,b =4.∴解析式为:y =-2x +4;(2)设点C 关于点O 的对称点为C ′,连结PC ′、DC ′,则PC =PC ′.∴PC +PD =PC ′+PD ≥C ′D ,即C ′、P 、D 共线时,PC +PD 的最小值是C ′D .连结CD ,在Rt △DCC ′中,C ′D ='22C C CD +=22;易得点P 的坐标为(0,1).(亦可作Rt △AOB 关于y 轴对称的△)5.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30A -,、()02C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PBC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 的坐标. (3)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点C 重合).过点D 作DE PC ∥交x 轴于点E .连接PD 、PE .设CD 的长为m ,PDE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说明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4233y x x =+-(2)连结AC 、BC .因为BC 的长度一定,所以PBC△周长最小,就是使PC PB +最小.B 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A 点,AC 与对称轴1x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 .设直线AC 的表达式为y kx b =+则302k b b -+=⎧⎨=-⎩,解得232k b ⎧=-⎪⎨⎪=-⎩∴此直线的表达式为223y x =--.把1x =-代入得43y =-∴P 点的坐标为413⎛⎫-- ⎪⎝⎭, (3)S 存在最大值 理由:∵DE PC ∥,即DE AC ∥.∴OED OAC △∽△. ∴OD OE OC OA =,即223m OE -=. ∴333322OE m AE OE m =-==,, 方法一:连结OP OED POE POD OED PDOE S S S S S S =-=+-△△△△四边形=()()13411332132223222m m m m ⎛⎫⎛⎫⨯-⨯+⨯-⨯-⨯-⨯- ⎪ ⎪⎝⎭⎝⎭=23342m m -+ ∵304-< ∴当1m =时,333424S =-+=最大方法二:OAC OED AEP PCD S S S S S =---△△△△ =()1131341323212222232m m m m ⎛⎫⨯⨯-⨯-⨯--⨯⨯-⨯⨯ ⎪⎝⎭=()22333314244m m m -+=--+∵304-< ∴当1m =时,34S =最大 6.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的顶点P 的坐标为4313⎛⎫- ⎪ ⎪⎝⎭,,交x 轴于A 、 B 两点,交y 轴于点(03)C -,. (第24题图) O AC xy BE PDA C x yB O 5题图A C x yB O DOxy BEPA C4 / 6xy OA FE M'A 'M B 33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把△ABC 绕AB 的中点E 旋转180°,得到四边形ADBC .判断四边形AD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试问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得△FBD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写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知解得33a =,233b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23333y x x =--(2)设点A (1x ,0),B (2x ,0),则23233033x x --=,解得1213x x =-=, ∴∣OA ∣=1,∣OB ∣=3.又∵tan ∠OCB =||3||OB OC = ∴∠OCB =60°,同理可求∠OCA =30°.∴∠ACB =90° 由旋转性质可知AC =BD ,BC =AD ∴四边形ADBC 是平行四边形 又∵∠ACB =90°.∴四边形ADBC 是矩形(3)延长BC 至N ,使CN CB =.假设存在一点F ,使△FBD 的周长最小.即FD FB DB ++最小. ∵DB 固定长.∴只要FD+FB 最小.又∵CA ⊥BN ∴FD+FB =FD+FN .∴当N 、F 、D 在一条直线上时,FD+FB 最小 . 又∵C 为BN 的中点, ∴12FC AC=(即F 为AC的中点). 又∵A (-1,0),C (0,-3) ∴ 点F 的坐标为F (12-,32-)∴ 存在这样的点F (12-,32-),使得△FBD 的周长最小.7.如图(1),抛物线3518532+-=x x y 和y 轴的交点为M A ,为OA 的中点,若有一动点P ,自M 点处出发,沿直线运动到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再沿直线运动到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F ),最后又沿直线运动到点A ,求使点P 运动的总路程最短的点E ,点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路程的长。

中考复习系列之距离最短或最大问题(最新整理)

中考复习系列之距离最短或最大问题(最新整理)

中考复习系列之距离最短或最大问题
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情况:
(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
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
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1)归入“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例1、几何模型:
条件:如下左图,、是直线同旁的两个定点.A B l 问题:在直线上确定一点,使的值最小.
l P PA PB +方法: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结交于点,则的值最A l A 'A B 'l P PA PB A B '+=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1)如图1,正方形的边长为2,为的中点,是上一动点.求ABCD E AB P AC PB PE +的最小值.
(2)如图2,的半径为2,点在上,,,是O ⊙A B C 、、O ⊙OA OB ⊥60AOC ∠=°P 上一动点,求的最小值.
OB PA PC +(3)如图3,,是内一点,,分别是上45AOB ∠=°P AOB ∠10PO =Q R 、OA OB 、的动点,求周长的最小值.
PQR △
异旁的两个定点.则先做对称点,再连接对称点与。

完整版本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

完整版本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 [ 最短路径问题 ]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最短路径问题中 , 关键在于,我们善于作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或利用平移和展开图来处理。

这对于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立体图形展开图〞。

教材中的例题“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立体展开图〞。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一、两点在一条直线异侧例::如图,A ,B 在直线 L 的两侧,在 L 上求一点 P,使得 PA+PB最小。

解:连接 AB, 线段 AB 与直线 L 的交点 P ,就是所求。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两点在一条直线同侧例:图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 A 、B 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 A 、B 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解:只有A 、C 、B 在一直线上时,才能使AC +BC 最小.作点A 关于直线“街道〞的对称点 A ′,然后连接 A ′B,交“街道〞于点 C ,那么点 C 就是所求的点.三、一点在两相交直线内部例::如图 A 是锐角∠ MON 内部任意一点,在∠ MON的两边OM ,ON 上各取一点 B, C ,组成三角形,使三角形周长最小.解:分别作点 A 关于 OM , ON 的对称点 A ′, A ″;连接 A ′,A ″,分别交OM ,ON 于点 B、点 C ,那么点 B、点 C 即为所求分析:当 AB 、BC 和 AC 三条边的长度恰好能够表达在一条直线上时,三角形的周长最小例:如图, A.B 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建一座桥MN ,桥造在何A·M 处才能使从 A 到 B 的路径 AMNB 最短?〔假设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解: 1.将点 B 沿垂直与河岸的方向平移一个河宽到E,NEB2.连接 AE 交河对岸与点M,那么点 M 为建桥的位置, MN 为所建的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深圳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最短距离问题分析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平时所学的内容综合运用,无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有最值问题,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比较高的主要有利用重要的几何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等)。

利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一、“最值”问题大都归于两类基本模型:Ⅰ、归于函数模型:即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增减性,确定某范围内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Ⅱ、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情况:(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几何模型:条件:如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 PB+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 B'交l于点P ,则PA PB A 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模型应用:(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结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P,则PB PE+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2)如图2,O⊙的半径为2,点A B C、、在O⊙上,OA OB⊥,60AOC∠=°,P是OB上一动点,求PA PC+的最小值;(3)如图3,45AOB∠=°,P是AOB∠内一点,10PO=,Q R、分别是OA 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解:(1)PB PE+的最小值是5DE=(2)PA PC+的最小值是23(3)PQR∆周长的最小值是102【典型例题分析】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使PD 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A.23B.26C.3 D.62.如图,抛物线2124y x x=--+的顶点为A,与y 轴交于点B.(1)求点A、点B的坐标;(2)若点P是x轴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AB;(3)当PA-PB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解:(1)令x=0,得y=2,∴ B(0,2) , ∵22112(2)344y x x x=--+=-++, ∴ A(-2,3)(2)证明:ⅰ.当点P是AB的延长线与x轴交点时,PA-PB=AB;ⅱ.当点P在x轴上又异于AB的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时,在点P、A、B构成的三角形中,PA-PB<AB.BOA·xyA DEPB CABA'PlABPRQ图3ABp图1ABC图2 Py O x P D B(40)A , (02)C ,Oxy BDAC P ∴ 综合上述:PA-PB≤AB.(3)作直线AB 交x 轴于点P 由(2)可知:当PA-PB 最大时,点P 是所求的点 作AH ⊥OP 于H ∵ BO ⊥OP∴ ∠BOP=∠AHP ,且∠BPO=∠APH∴ △BOP ∽△AHP ∴AH HPBO OP = 由(1)可知:AH=3、OH=2、OB=2 即322OPOP += ∴ OP=4,∴ P(4,0) 3.如图,在矩形OABC 中,已知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2)A C ,、,,D 为OA 的中点.设点P 是AOC∠平分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重合). (1)试证明:无论点P 运动到何处,PC 总与PD 相等;(2)当点P 运动到与点B 的距离最小时,试确定过O P D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设点E 是(2)中所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当点P 运动到何处时,PDE△的周长最小?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和PDE △的周长; (4)设点N 是矩形OABC 的对称中心,是否存在点P ,使90CPN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解:(1)∵点D 是OA 的中点,∴2OD =,∴OD OC =. 又∵OP 是COD ∠的角平分线,∴45POC POD ∠=∠=°,(2)过点B 作AOC ∠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P ,点P 即为所求.易知点F 的坐标为(2,2),故2BF =,作PM BF ⊥,∵P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12PM BF ==, ∴点P 的坐标为(3,3). ∵抛物线经过原点,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ax bx =+.又∵抛物线经过点(33)P ,和点(20)D ,, ∴有933420a b a b +=⎧⎨+=⎩ 解得12a b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x x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对称性知D 点关于AOC ∠的平分线的对称点即为C 点.连接EC ,它与AOC ∠的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 点(因为PE PD EC +=,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此时PED △的周长最小.∵抛物线22y x x =-的顶点E 的坐标(11)-,,C 点的坐标(02),, 设CE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12k b b +=-⎧⎨=⎩,解得32k b =-⎧⎨=⎩.∴CE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32y x =-+.点P 满足32y x y x =-+⎧⎨=⎩,解得1212x y ⎧=⎪⎪⎨⎪=⎪⎩,故点P 的坐标为1122⎛⎫⎪⎝⎭,. PED △的周长即是102CE DE +=+. (4)存在点P ,使90CPN ∠=°.其坐标是1122⎛⎫⎪⎝⎭,或(22),. 4.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A (2,0),B (0,4).(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O 为坐标原点,设OA 、AB 的中点分别为C 、D ,P 为OB 上一动点,BO A·xyPH y O x D B (40)A , CP E(02), F M求PC +PD 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P 点坐标.解:(1)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y =kx +b 并计算得k =-2,b =4.∴解析式为:y =-2x +4;(2)设点C 关于点O 的对称点为C ′,连结PC ′、DC ′,则PC =PC ′.∴PC +PD =PC ′+PD ≥C ′D ,即C ′、P 、D 共线时,PC +PD 的最小值是C ′D .连结CD ,在Rt △DCC ′中,C ′D ='22C C CD +=22;易得点P 的坐标为(0,1).(亦可作Rt △AOB 关于y 轴对称的△)5.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30A -,、()02C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PBC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 的坐标. (3)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点C 重合).过点D 作DE PC ∥交x 轴于点E .连接PD 、PE .设CD 的长为m ,PDE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说明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4233y x x =+-(2)连结AC 、BC .因为BC 的长度一定,所以PBC△周长最小,就是使PC PB +最小.B 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A 点,AC 与对称轴1x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 .设直线AC 的表达式为y kx b =+则302k b b -+=⎧⎨=-⎩,解得232k b ⎧=-⎪⎨⎪=-⎩∴此直线的表达式为223y x =--.把1x =-代入得43y =-∴P 点的坐标为413⎛⎫-- ⎪⎝⎭, (3)S 存在最大值 理由:∵DE PC ∥,即DE AC ∥.∴OED OAC △∽△. ∴OD OE OC OA =,即223m OE -=. ∴333322OE m AE OE m =-==,, 方法一:连结OP OED POE POD OED PDOE S S S S S S =-=+-△△△△四边形∵304-< ∴当1m =时,333424S =-+=最大方法二: =()22333314244m m m -+=--+∵304-< ∴当1m =时,34S =最大 6.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的顶点P 的坐标为4313⎛⎫- ⎪ ⎪⎝⎭,,交x 轴于A 、 B 两点,交y 轴于点(03)C -,.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把△ABC 绕AB 的中点E 旋转180°,得到四边形ADBC .判断四边形AD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试问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得△FBD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写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知(第24题图)O AC xy BE PDA C x yB O 5题图A C x yB O DO xyB E P A CxyO A F E M 'A 'M B 3 3解得33a =,233b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23333y x x =--(2)设点A (1x ,0),B (2x ,0),则23233033x x --=,解得1213x x =-=, ∴∣OA ∣=1,∣OB ∣=3.又∵tan ∠OCB =||3||OB OC = ∴∠OCB =60°,同理可求∠OCA =30°.∴∠ACB =90° 由旋转性质可知AC =BD ,BC =AD ∴四边形ADBC 是平行四边形 又∵∠ACB =90°.∴四边形ADBC 是矩形(3)延长BC 至N ,使CN CB =.假设存在一点F ,使△FBD 的周长最小.即FD FB DB ++最小. ∵DB 固定长.∴只要FD+FB 最小.又∵CA ⊥BN ∴FD+FB =FD+FN .∴当N 、F 、D 在一条直线上时,FD+FB 最小 . 又∵C 为BN 的中点, ∴12FC AC=(即F 为AC的中点). 又∵A (-1,0),C (0,-3) ∴ 点F 的坐标为F (12-,32-)∴ 存在这样的点F (12-,32-),使得△FBD 的周长最小.7.如图(1),抛物线3518532+-=x x y 和y 轴的交点为M A ,为OA 的中点,若有一动点P ,自M 点处出发,沿直线运动到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再沿直线运动到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F ),最后又沿直线运动到点A ,求使点P 运动的总路程最短的点E ,点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路程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