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形象的景,生动的人——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沪教版高一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沪教版高一语文精编教案

2023年沪教版高一语文精编教案

2023年沪教版高一语文精编教案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

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起先探究教学的机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学问体系即教学理论。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高一语文精编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沪教版高一语文精编教案1《合欢树》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深刻领悟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1)熬炼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协作实力。

(2)因情作文,提高写作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感悟母爱的宏大,培育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2)揣摩作者的懊悔之痛思索母子同等主体的社会角色确立独立自办法识。

教学重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由情感体验的感性活动过渡到象征手法的学问点的落实,使修辞学习由感性层面内化为理性认知。

教学方法:课堂剧、小组探讨法、换位体悟法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激趣入题(多媒体播放歌曲)以周杰伦歌曲《听妈妈的话》导入,引起同学们的兴奋点与对母亲关系的联想,老师在曲终提问:你现在还总是听妈妈的话吗?引入本文母爱话题。

二、作者介绍,知人论世(用多媒体屏幕出示,重体字用彩色字标出)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思想家。

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起先发表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轮读课文,处理字词(要求同学们有感情朗诵,幻灯片出示课文生字词)针灸(jiǔ) 虔诚(qián ) 惊惶(huáng)侥幸(jiǎo) 瞎逛(guàng) 够呛(qiàng) 侍弄(shì)四、初步感知,回答问题1、文中最感动你的是哪里?激励同学们自由发言,目的在于激励同学们投入情境。

2、你对合欢树了解多少?这种树名字许多,为何本文取合欢树?(多媒体出示合欢树简介和图片)纪念主子公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

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案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二、简介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

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

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

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初读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四、阅读第一小节1、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在这一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2、明确:描绘了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又通过“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3、小结:这一小节是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

五、阅读第二小节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

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

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

(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

)六、阅读第三小节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

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详案五篇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详案五篇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详案五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1《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抓住文眼,理解课文的主旨。

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参阅书目:《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0年版)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登陆了《高中语文课改网》,和123课件站,利用百度收集了图片和课文美读。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教学要点:介绍背景知识,结合美读,初步感知课文。

(打开课件,播放幻灯片1)一、导语:(播放幻灯片2)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

他是的散文家、诗人、_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

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毛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的散文秀丽朴素,我们通过学习《荷塘月色》一起体会一下。

二、背景介绍:(播放幻灯片3)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在这样的社会,作者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是自然而然的。

《荷塘月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电子版五篇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电子版五篇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电子版五篇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而教学效果最终将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潜力上。

要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务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备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1《离骚》教学目的:1、理解本诗运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中执着自修美德的强烈愿望。

3、背诵这两节诗。

教学重点: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蕴、作用。

教学难点:相对古奥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评价。

教时:三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质疑和点拨教学过程:1、结合教材(明)陈洪绶所绘《屈子行吟图》,由学生介绍屈原主要身世、经历和思想。

明确:屈原,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离骚”:离愁;遭忧;楚地的古乐曲名。

2、结合注释,默读,梳理字词基础知识,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诗中的运用:修姱鞿羁蹇蕙纕揽茝谣诼偭规矩忳郁邑侘傺溘死鸷鸟攘垢兰皋芰荷岌岌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兮何方圆圜之能周兮······(通假)怨灵修之浩荡兮固世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古今异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屈心而抑志兮回朕车以复路兮······(词类活用)不吾知其亦已兮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特殊句式)3、本诗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把他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看看屈原通过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理解本文显性的思想感情))明确:课文里节选的这一部分,特别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情操。

沪教版高三第一学期荷塘月色教案

沪教版高三第一学期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方法目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备课思路】学习本文最重要的是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两条线穿织在一起。

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好似一条经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犹如一条纬线。

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中国古诗中“月”的意象及其含义。

(1)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散文《荷塘月色》。

2、了解作者(知人)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炫,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

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2021年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2021年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2021年教学工作是教师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必要的教学规则,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能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没有教案的准备,就很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1《氓》【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

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中的《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睢》、《蒹霞》。

这两首诗再加上《氓》,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

(二)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一)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

在文学源头《诗经.国风》中,写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它们或以为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写)。

《国风》中水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大家能加快出跟水有关的诗歌吗?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南朝东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设计五篇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设计五篇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设计五篇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1《小狗包弟》【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能力;2、品味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3、走出文本,联系作品,感受生活,认识自我【学习重点】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感情【学习难点】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介绍:了解作者及_背景整体把握:朗读,品味;结构,文眼具体探讨: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感悟作者情感一、导入小调查:爱狗的同学有多少?你喜欢狗的什么特点?狗,聪明、可爱,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作家巴金也养了一条狗,并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散文《小狗包弟》二、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1、走进作者(出示幻灯片)“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_”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_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2、走进特殊时代(出示幻灯片)关于“_”: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_”历时10年“十年浩劫”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_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_,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现象:红卫兵,_,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_”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_”“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3、《小狗包弟》巴金在十年_的_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_,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_”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_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_中,小狗包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三、整体把握(一)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边听边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标好段落数;给陌生字注音;标出关键句和全文的“文眼”(中心句);2、梳理:全文讲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全文结构怎么划分?3、思考: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二)检查字词:熟悉字词,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揪回来(ji)头破血流(xuè)满身是血(xi)血迹(xuè)脚爪(zhu)作揖(y)租赁(lìn)倘使(tng)胆战心惊篱笆缝里(fèng)解剖(pu)堕入(duò)绿草如茵(yn)血:xuè(文),用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xi(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鸡血,血晕,血块子”爪:手爪、鹰爪、爪牙,读zho;余指禽兽的脚或像爪的东西,读zhu缝:名物义,第四声;动作义,第二声(三)简要复述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两条狗:1、_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四)理清全文结构,标出“文眼”: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眼前)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扩展:小狗包弟教案/小狗包弟优秀教案/小狗包弟发展:友爱包弟(3-5)七年相处回忆结局:送别包弟(6-10)一朝离别尾声:想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眼前)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四、具体探讨“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探究:1、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2、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一)阅读“序幕”部分(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思考: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狗的忠心与人的冷漠、残忍,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给人以强烈的触动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_时期;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二)阅读“主体”部分(2-10):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思考: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1、包弟的经历--“我”的感情被转送给我,亲密接触欢快被追杀,不知如何安排忧虑被送走时(]轻松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客人发笑)正面描写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士过问包弟侧面描写爱人讨骨头喂包弟包弟特点: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描写包弟聪明可爱的特点,用意是什么?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这是为什么?--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小狗包弟教案《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这种人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种人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于生存在那样特殊时代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5、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前:(7)胆战心惊,害怕(8)暗暗地流泪(9)睡不好觉--(个读找出,并解说)_中,作者无法自保,包弟可能带来的“抄家”和苦难让他害怕;可怕的劫难与可爱的包弟让他感到自己的无助与抉择的痛苦,只有暗暗流泪后:齐读第10自然段,请一个同学找出作家的内心变化的三个词,并解说:“轻松——沉重——自责”轻松: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沉重:他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自责:(读一读表现“自责”的句子)“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扩展:小狗包弟教案/小狗包弟优秀教案/小狗包弟请理解巴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一辈子的熬煎!【二】【教学要点】具体探讨: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感悟作者精神总结课文:本文的思想价值;写作启示拓展人文:联系作品,关注社会,认识自我四、具体探讨(三)阅读“尾声”部分(11-13):真心忏悔思考: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11-12)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11-12)--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想念、熬煎);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哀草:_之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惘,精神的苍白--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隔阂的砖墙,_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弭--可见反省、忏悔,重建精神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1)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2)作者忏悔的思想意义:在_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自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于“_”思索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印证:(个读)“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五、总结课文学完全文后,思考: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认识一个畸形时代的情况:连狗都难以幸免;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明白作者呼唤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顺势总结文章主题:(出示幻灯片)揭露_的罪恶;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呼唤人性,讴歌人性呼唤: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_”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扩展:小狗包弟教案/小狗包弟优秀教案/小狗包弟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巧用对照:(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故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对照写狗的忠诚写人的背弃重在写现象惨烈重在写内心悲哀--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_残害”;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心痛!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小结:巧妙对照:说明了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六、拓展人文1、关注社会:请看图,就“勃兰特的下跪”与“小泉拜鬼”说说你的看法附: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8226;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_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_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_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我们是一头野狼,挨了十几拳,死于两颗枪弹,那十几拳就是中国,那两颗枪弹,讲的就是美国,这句话全日本都在讲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杖,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2、认识自我: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_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向巴金致敬: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写人要抓住特点精品教案

写人要抓住特点精品教案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要能抓住任何事物的特点。

2.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

3.能够抓住细节,用一两句话塑造出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1.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

2.能够抓住细节,用一两句话塑造出人物的个性。

【教学难点】能够抓住细节,用一两句话塑造出人物的个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如果要留住你少年时代的形象,你会选择用什么方式?如果我们班级要做一本《少年的你——迈入中学时代》的纪念册,你又会选择怎样的形式?相机用影像记录生活,未来的你可以从相片中看到你少年的模样;文字能更传神地描述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这本纪念册会让这个集体和集体中的那个少年的你,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设计意图:将写作活动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明确写作目的与写作对象。

二、技法指导技法回顾1.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内容,回顾本单元所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总结写好一个人物,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示:①可以采用勾画法,将教材上提示的方法技巧勾画出来。

②结合教材的举例,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体会写作方法。

2.技法小结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点拨(1)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

出示与漫画对应的人物照片,说说漫画突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明确:鲁迅:浓发、浓眉、浓须(“一”字须),神情严肃,让人联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诗句。

爱因斯坦:爆炸式的乱发(白发),白须,大鼻子,布满皱纹的消瘦的脸,凝望的眼神,都用凌乱的线条描绘。

小结漫画创作对写作的启示:漫画抓住并放大了人物特征,所以就特别传神。

我们写作时首先要仔细观察描写对象,寻找人物特点,并将特征放大突出。

(2)抓住独特之处进行肖像描写。

描写一语本来是从绘画上来的。

写作的人把文字作为色彩,使用着绘画的手法,记叙他所选定的事物,使它逼真,使它传神。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电子教案五篇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电子教案五篇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电子教案五篇教案的编制过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脑力劳动。

随着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备课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和娱乐活动,已经没有尽头。

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很难让人完全满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1《鸿门宴》[教学目的]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设想]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导入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

要读出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核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在力,是暴秦的主要奠基人。

2)项羽起兵及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

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北的教训。

“时不”,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我战之罪也”。

4)“鸿门宴”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沪教版高一语文(上)《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语文(上)《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⑵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及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接受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大致了解该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学生通过对具体字句的感悟能够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3、学生通过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诗歌.三、教学难点1、对于“绘画美”的感悟。

2、对于文章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对比鉴赏法、扩写法、美读法、分组讨论法六、教学时间二课时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同学们在初中都学过哪些有关送别的诗?(学生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诗人笔下的赠别对象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何不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二)、介绍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高中一年级沪教版语文必修一借鉴教案3篇(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材)

高中一年级沪教版语文必修一借鉴教案3篇(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材)

高中一年级沪教版语文必修一借鉴教案3篇(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材)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中一年级沪教版语文必修一借鉴教案3篇(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欢迎参阅。

高中一年级沪教版语文必修一借鉴教案1《花未眠》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定景换点,从不同侧面描写景物,使景物特征毕现的写法。

2、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用词以及多种修辞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寄情于景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读,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认识。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散文追求的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自主学习的这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写的《花未眠》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自读。

2、点拨:文章由一偶然的发现——海棠花未眠,联想开来,引发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由于花未眠,作者感受到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们感受美的能力需要艺术品作为启迪,艺术美让人们更好地领略社会的真实美;发现美还得需要一定的条件。

文章形散神聚,画家雷诺阿的话、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作品、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真正黄昏的天空等内容都是由“花未眠”引发的对艺术的感悟。

三、重点提示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

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

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①如何理解“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海棠花怒放,作者从中感受到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自己的生命意识受到了强烈震撼,他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有多少艰难困苦,都要努力地做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美丽,所以,他说“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②如何理解“一朵花也是好的”这句话的含义?点拨:从文中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文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句,结合起来看,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说的,因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高中一年级语文写作教案:写人物形象描写

高中一年级语文写作教案:写人物形象描写

高中一年级语文写作教案:写人物形象描写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写人物形象描写更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通过生动、具体地描述一个人物形象,不仅可以让读者对其有深入的了解,更能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因此,本教案将从如何构思人物形象描写、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来刻画人物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构思人物形象描写1. 确定主题与背景在进行人物形象描写时,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与背景。

主题可以是一个共同的情感或者某个特定事件,背景则是发生这个事件或情感产生的环境。

选择一个恰当且有足够冲突与张力的主题和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2. 了解人物特点与经历在开始正式描写人物之前,有必要对该人物进行相关调查和深入了解。

包括其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经历、价值观等方面。

只有真正理解了一个人物,才能够准确地描绘出其形象。

三、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1. 借助具体的形象比喻与细节描述在进行人物形象描写时,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比喻和细节描述来增强读者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通过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可感知的事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并产生共鸣。

同时,在描述人物时,要注意使用具体而富有感官刺激性的词汇来营造生动、丰富的画面。

2.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也能够有效地提升人物形象描写的效果。

如拟人、排比、对仗等手法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运用修辞手法,以免破坏描写本身。

四、细腻刻画人物内心世界除了外貌特征和行为表现之外,一个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还包括其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部分内容需要通过细腻而深入的描写来展现。

例如,可以运用心理描写、对话等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活动。

五、合理分段,条理清晰在整篇文章中,合理的分段能够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也更容易读懂。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人物形象的描写内容要与主题紧密相关。

通过恰当地分段和组织材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形象。

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重点课文必修部分教案五篇

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重点课文必修部分教案五篇

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重点课文必修部分教案五篇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

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

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

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先让学生看文章后面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这是朱彝尊《_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

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_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沪教版新高一语文教案范文

沪教版新高一语文教案范文

沪教版新高一语文教案范文沪教版新高一语文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对生命以及苦难的感悟。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领会地坛使“我”豁达地对待生死。

3、品味语言,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作者传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

2、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方法:以读促悟、小组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伟大的作品,可以将人的灵魂唤醒。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这是作家史铁生自传性的散文,《我与地坛》。

我们来看一张史铁生的照片。

看着这张照片,你关注到什么?(哪里和我们不一样?)作者的残疾是怎么来的呢?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在他生日的那一天,上帝给了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上帝夺去了他的双腿。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我们来做一个设想,如果让你在21岁的时候,遭遇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样?生:……是的,史铁生也很我们同学一样,在残废之初,他一度想去寻死。

但是最终,他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了一位的作家。

他写了许多作品,知道有哪些吗?看课_释①。

他的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大家用波浪线划一下。

那么,一个残废的,一心求死的人,最后却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到底是什么陪伴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文本研习文章虽然题为《我与地坛》,实际上有三个描写对象,分别是我、地坛、母亲。

这三者彼此关联,构成了文章的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的是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写的是我与母亲。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我与地坛”这一部分。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角色转换。

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你,你就是史铁生。

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你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文中找一找答案。

(①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②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沪高一语文教案文案

沪高一语文教案文案

沪高一语文教案文案沪高一语文教案最新文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_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

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

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重点课文电子版教案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重点课文电子版教案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重点课文电子版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重点课文电子版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沪教版新高中语文教案精选

沪教版新高中语文教案精选

沪教版新高中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根底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拟清全文结构,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储藏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如课文中对光年根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局部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局部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课文是电视片的解说词,所以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的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

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作者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课文说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统一的。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清楚,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形象的景,生动的人——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沪教版高一教案设计)
写形象的景,生动的人
——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
【设计说明】:
高一学生的写作,长于记叙,但记叙中没有生动的人物、场景,记叙也没有个性,给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都是因为描写中惯于用粗线条的语言,在这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对看到的本真的表达,如果能够改正这种习惯,学生的文章就能变得生动起来,观察事物也会逐渐变得细腻起来,所谓细节描写就自然有了。

所以本堂课我想让学生怎样把自己笔下粗线条的人物或景物写成具体生动形象做初步尝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怎样能使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化的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怎样能使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化的几种方法,提高对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描写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具体形象文字的魅力并发现自己的写作潜力,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方法】:
以学生动脑、动笔、动嘴为主,学生协作,老师适时引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生初中学过的印象深刻的写景和写人的文章导入,如朱自清的《春》和《背影》中的写景和写人的精彩片段。

二、阶段一(方案一)
(1)展示一幅风景图,学生看图找出图片中有什么,(图片中有水,有荷花,有树木,有水草、有风、有云。

)请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这幅风景图,写在纸条上。

(2)老师在学生边写的过程中边观察学生写的内容,找出几位同学的作品,有存在问题的作品和写得比较成功的作品,将学生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比较。

(3)问哪些文字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哪些文字只能留下大致的、抽象的印象。

为什么?
课堂预设:学生会说因为他运用了修辞,或写得比较具体,这时老师接着可以问:“为什么他能写得具体?”学生回答不上来可这样引导“他用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如写湖水的“静”,再问“另一位同学的写出了什么特
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将景物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之一:
将抽象变为具象,抓住景物的特点,从这一点加以扩展,采用适当的修辞和运用联想与想象。

(多媒体展示文字)
(4) 展示例段,大声朗读,再次感受:
这湖水真静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轻盈盈的,没有一丝涟漪。

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把薄薄的晨雾轻轻地驱散了,袅袅地升入高空。

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碧绿的荷叶微微地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

岸边的柳树像舒展腰枝的少女,将长长的柳条低垂到湖面上,在抚摩着静静的湖水……
老师引导:同样写了湖水、荷花、树木、水草、风、云,有同学的作品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比如说湖水的静、荷花的香……写“静”又不是单独一个“静”字表达的,而是从这一点展开联想或想象,运用合适的修辞将其再现出来,这样,读者看到文字就如身临其境了一般。

(本阶段设计理由:写景好的一般是有具体生动描写的句子,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在写景时多用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比如“好美”、“好静”,或直白地指出画面内容,不借助修辞和联想来完善表达。

形象生动的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具体的,而粗线条或概念式的景物描写往往
只能给人大致的印象,是抽象的。

所以通过自己的写和比较希望学生能掌握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阶段一的另一方案:先不由学生写,老师在学生看图议论后直接展示出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老师根据学生平时写作中出现的毛病拟写的,一段是老师自己范写的。

大家比较之后,朗诵例二,总结写景由抽象到具象的方法之一。

之后,给一个图片,议一议图片中有的景物,然后现场练习一篇,展示学生写得好的作品。

这两段文字如下:
例一、湖面很平静,湖中的水草随风摇曳,湖中的荷花盛开了,有的含苞待放,湖边的树木静静地环绕着荷塘,天上的白云被塘中的景色吸引了,迟迟不肯离去。

例二、这湖水真静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轻盈盈的,没有一丝涟漪。

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轻抚着湖中嫩绿的水草。

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碧绿的荷叶微微地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

岸边的树木如绿云般环绕着整个湖畔,守侯着静静的河塘。

白云如喝醉酒般停留在湛蓝的天空,迟迟不肯离去……
阶段二
议一议:
不用“热”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天气的炎热和人的心情。

(学生思考议论并回答,老师在黑板板书学生回答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方法的引导总结)
例段: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骆驼祥子》
与学生作品比较,不写热但要再现出天气的热,必然要借助于其他感官,用形象的语言将它表现出来。

同样,在写人的时候不说快乐,也能表现人的快乐,通过神情/动作/语言/心理可以表现出来,(文章是给读者看的,要给人以美感,事情在感染你时也要感染别人,这样的文章才能动人。

方法总结:
用入微的感觉(味、听、嗅、触、视),细腻描摹,写准写活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

通过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三、阶段三
设计说明:阶段二已谈到通过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但人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描写学生也往往用粗线条概括似的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探讨一种怎样写活神情、动作、心理的方法。

(1)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写作。

括号部分缺少细节描写,请你在A处写上描写小男孩捡钱的动作,在B处写上“我”的心理活动,在C处写上男青年的动作神态。

这里的冬天太冷太冷。

昨天下了场大雪,今天就会冷得出奇。

像这样的天气,没人愿意多暴露出自己的一寸肌肤,哪怕是平时里追求“美丽动人”的年轻女孩儿们。

在这条繁华大街的一个角落里,蜷缩着一个十岁光景的小男孩。

他全身裹在一条看似随时有可能烂掉的破棉被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一双大眼睛乞求般地盯着过往的行人,头上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

呵,一个小乞丐!在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

一位衣着十分考究的男士搂着怀中的女友匆匆走过。

一股寒风吹过,男士原本插在裤兜里的手本能地伸出来,整理了一下他很平的头发,无意中带出了一枚明晃晃的硬币。

只见它在空中划了一道极优美的银狐,接着便叮叮当当地滚进了一个由路边的积雪融化而汇成的水潭。

一双大眼睛被点亮了。

小男孩披着单衣从棉被中钻了出来,径直奔向小水潭。

(A……速度之快让身后溅起了一串还未完全融化的雪水,他蹲下身体,迅速伸出那本已冻得发紫的小手,向冰冷的水中探去,从潭底摸出了那枚滚进来的硬币。

)用一双本已冻得通红的小手在水潭中摸出了那枚硬币。

(B……多么可怜的孩子啊,我正同情地看着小男孩,这时)
小男孩跑向那位男士,“先生,您的钱掉了,是我把它拾起来的,现在还给您。


男士看着小男孩脏兮兮的手,(C……又瞅了瞅小男孩淡薄的衣裳,皱了皱眉头,很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它已经脏了,你留着吧。

”男士转身搂着女友走了。

“一个多么好的人呀!”小男孩说。

“一个多么可悲的人呀!”我心里想。

(2)将修改后的文字与修改前的比较,有何不同,谈谈看法。

(3)多媒体展示老师的填写:
A、用一双本已冻得通红的小手在水潭中摸出了那枚硬币。

速度之快让身后溅起了一串还未完全融化的雪水,他蹲下身体,迅速伸出那本已冻得发紫的小手,向冰冷的水中探去,从潭底摸出了那枚滚进来的硬币。

B……
多么可怜的孩子啊,我正同情地看着小男孩。

C、看着小男孩脏兮兮的手,摇摇头说
男士看着小男孩脏兮兮的手,又瞅了瞅小男孩淡薄的衣裳,皱了皱眉头,很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
(3)总结方法:动作、神态或心理分解法,描绘富有特征的系列动作、神态或心理。

五、回顾三种方法(多媒体展示)
六、总结,在平时的写作中,细节描写总为表达一定的主题服务,细致入微的景物为情服务,人物的特写也往往为表达一个中心,所以写景写人往往不是单纯地一种描摹与再现,还必须用心感悟,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我们首先要学写生动的景与人,让它们服务于你的情和议。

七、作业:
选择下面任意一题,写200字左右的小片段。

1、抓住“阵雨”的特点,写一段描写“阵雨”的小片段。

2、不用“快乐”、“高兴”等字,写一小段文字表现人物的快乐。

3、到街道、市场观察卖货的、推车的、修鞋的……抓住某个人特有的动作,把他连贯的动作写下来,表现他的热情、敬业精神……
梅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