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论下科学发现的逻辑优秀课件
科学发现的逻辑 (第三章) 论科学方法理论问题理论
經驗科學是理論的系統。
所以,科學認識的邏輯可說是理論的理論。
科學理論是全稱陳述。
像所有的語言表示的一樣,科學理論是記號或符號的系統。
因此,我認為用下列的說法來表示全稱理論和單稱陳述之間的區別是毫無裨益的:單稱陳述是「具體的」,而理論則僅是符號公式或符號圖式。
因為,甚至對最「具體的」陳述也可以完全同樣地說是符號公式或符號圖式。
理論是我們撤出去抓住「世界」的網;使得世界合理化,說明它,並且支配它。
我們盡力使得這個網的網眼越來越小。
12.因果性、解釋和預見的演繹給予某一事件以因果解釋就是演繹出一個描述這一事件的陳述,運用一條或更多條的普遍性定律以及某些單稱陳述即初始條件,作為演繹的前提。
例如,我們可以說已經給一根線的折斷作了因果解釋,如果我們發現這根線的抗張強度是1磅,而我們放了2磅的重物在它上面。
假如我們分析這個因果解釋,我們就發現有幾個組成部分。
一方面,有一個假說:「凡是一根線上面放一重量超過這根線的抗張強度,這根線就要斷」,這個陳述有著普遍性自然規律的性質,另一方面,我們有單稱陳述(在這個例子裡有兩個),它只應用於這裡說的特殊事件:「這根線的抗張強度是1磅」和「放在這根線上的重物重2磅」。
因此,我們有兩個不同種類的陳述,它們都是一個完全的因果解釋的必要成分。
它們是:(1)全稱陳述,就是帶有自然定律性質假說:(2)單稱陳述,它應用於所討論的特殊事件上,我稱之為「初始條件」。
我們正是從和初始條件合取的全稱陳述中,演繹出這個單稱陳述:「這根線要斷」。
我們稱這個陳述為一個特殊的或個別的預見。
初始條件描述該事件的通常被稱作「原因」的東西(2磅重物放在只有1磅抗張強度的線上是這根線斷的「原因」)。
預見描述通常被稱作「結果」的東西。
我將避免使用這兩個術語。
在物理學裡,「因果解釋」這個表達方式的應用通常只限於一種特殊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普遍定律具有「接觸作用」定律的形式,或者更確切地說,用微分方程表示的無窮地接近零的距離的作用。
第四讲 科学发现的逻辑与科学证明的逻辑
➢ 复杂多样性 因果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固然有“一因一 果”,但更多的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
排除归纳法——寻求因果关系的归纳法
在科学研究中,常常要从实验结果去追溯原因,这 就是寻求因果关系的归纳法,简称求因法。这种方 法是根据因果关系的特点,把某些明显不是被研究 现象的原因的先行情况排除掉,而在其余的先行情 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归纳出因果联系。因此,这种 方法又称“排除归纳法”。
“排除归纳法”包括五种,它们最初由英国哲学家 和逻辑学家弗兰西斯·陪根提出,到英国哲学家穆 勒那里最后完成,所以又称“穆勒五法”。它是达 到了某种形式化要求的归纳法。
(一)求同法——异中求同
求同法(又称契合法)的内容是:同一结果在各个不同场合出现,而在各 个不同场合中只有一种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唯一共同的情况就可能 是引起该结果的原因。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
……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二)求异法——同中求异
求异法(又称差异法)的内容是:比较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 合,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并且这一相同情况存在时某 种结果出现,不存在时某种结果不出现。于是推断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与
➢ 例如,在19世纪,人们对甲状腺肿大的病因还不清楚,后来医疗卫生部门多次组织 人员对甲状腺肿大盛行的病区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气候、 风俗等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情况却是共同的——这些地区的土壤中缺碘。 于是得出结论:缺碘是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科学逻辑学第1章-科学问题PPT课件
科学问题的来源与产生
科学问题的来源广泛,可以来自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 领域等各个方面。例如,自然界中的新奇现象、人类社会 中的技术难题、思维领域中的逻辑悖论等都可以成为科学 问题。
科学问题的产生通常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好奇心、观 察力、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等。科学家通过对世界的观察 和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和推理来解答问 题,推动科学的发展。
实验策略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 某些变量,以揭示研究对象之间 的因果关系和规律。
归纳与演绎策略
归纳策略
从个别事实出发,通过概括、总结, 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规律。
演绎策略
根据已知的一般性原理或规律,推导 出个别或具体的结论或预测。
假设与推理策略
假设策略
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提出假设或假说,然后通过进一步观察和实验进行验证。
方案。
解决方案实施
验证结果分析
将选择的解决方案付诸 实践,进行实验验证。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解释和总结,检验解决 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05
科学问题的解决评价
问题解决的正确性评价
答案是否符合事实
判断答案是否与已知事实相符, 是否具有客观性。
推理是否严密
评估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的推理 是否合乎逻辑,无矛盾或漏洞。
科学问题的分类
按照问题的性质,科学问题可以分为描述性问题和解释性问 题。描述性问题主要关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而解释 性问题则关注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进行探究和解释。
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科学问题可以分为简单问题和复杂问 题。简单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单一实验或观察得到解答,而复 杂问题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推理才能得到解答。
科学逻辑学第1章-科学问
终版逻辑学与科学方法.ppt
数集合(0, 1)是不可数的。
最新.
27
实数集是不可数的
• 实数集(0, 1) = {x∈R | 0 < x < 1}不可数。
• 证明:假设(0, 1)可数,则可将其中的数排序:
•
1: 0.a11 a12 a13 ···
•
2: 0.a21 a22 a23 ···
•
3: 0.a31 a32 a33 ···
不可以证明为假。即A与A都不可证。
最新.
35
歌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 根据歌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一个逻辑系统 中的所有公式集合是分成三个部分的:
知其对 知其错
A为真 A为真
A与A都 不为真!
茫然 不知
最新.
36
歌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 一方面,定理说明任何形式系统都有局限性,都 只能从某种相对意义上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
最新.
30
“端”之争
• 这个问题是一个古老的争论:把一条线段 对分,可否无穷尽地分下去?
• 一种观点认为不可以,当分到最小的所谓 的“端”时,就不能再分下去了。
• 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最小的“端” ,因 而可以无穷尽地分下去。
• 这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连续公理”。
最新.
31
“端”之争
• 若有“端”,则线段上的点不是致密的, 即任意两点之间有间隙,那么[0, 1]区间的 点对应的是可数无穷集合。
• 自然数集合是最小的无穷集。因为自然数 可以依次排序,故又称为可数无穷集合。
• 换言之,可数无穷集合是最小的无穷集合。 • 如果一个无穷集合中的元素可数,即可以
排序,则它的基数也是0。
最新.
26
实数集是不可数的
科学发现的逻辑
F=ma
E=mc2
(2)进程
“三个阶段两次飞跃”
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2、意义
使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现 出来,
▪ 使问题的处理大大简化而又不发生大的偏差。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合而为一, 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
——马克思 (1) 鉴别真假 (2) 区分主次 (3)识别基础和派生属性
(2)理想实验
—在头脑中进行的假想 的实验
特点——假想性 类型 功能——发现、反驳 ▪ 滚球实验——惯性定律
▪ 追光实验 —— 光速不变原理 ▪ 升降机实验——等效原理
二、临床思维
——诊断过程中对就医者所患 疾病作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诊断 思维) 1、临床思维基本思想的历史演变
(1)局部定位思想——以局部组织 结构的定位性为基础来判断病变在 解剖学上的特异性(肺结核)
3、科学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内涵—对象的共同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 (病原体 )
外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 (细菌、支原体、病毒----)
(1)逻辑特征
▪ 可确定性—确定的涵义、应用范围、 病程的个体特异性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结论可靠性不同
逻辑关系和地位 病原微生物常常是发病的一个必要条件。
7。8%
思路狭窄:
7。7%
只重常见病:
6。1%
忽视非典型性:
4。1%
缺乏发展眼光:
3。1%
只抓主要症状:
3。1%
其它:
8。7%
(1)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2)个性与共性相统一 (3)一般与特殊相统一 (4)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5)形象与抽象相统一
“医者意也”
科学发现的逻辑
归纳主义存在的问题
1
确切地说出在何种条件下一个概括构成一个好的归纳论证的问 题,也就是说,不清楚归纳究竟是什么。
2 3
许多科学定律采取了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定律形式。如果 科学定律是来自可观察事实的归纳概括,就很难明白人们如 何能够避免构成归纳论证前提的测量的不精确性。
分 析
归纳问题。任何人持科学知识在各个方面必须或者诉诸(演绎) 逻辑来辩护,或者从经验推导出来给予辩护的观点,就会发生 这个问题。
新思想
其他陈述
获得逻辑关系 (等价性/可推 导性/相容性等)
一些 结论
演绎推理注意
3.总结归纳与演绎
六、针对波普尔理论的反思
过于极端(片面)
过分否定(人类认知是逐 步完善的过程)
精神可嘉(不拘泥于传统)
优缺点并存,批判地接受
谢谢
1964年,他受封为英国爵士。他是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和英国科学院成员。
三、作者风格及著作
他早年就开始与维也纳学派交流思想,并接受其影响,但又是最早批判该学 派的科学哲学家之一。 波普尔与世界上著名的哲学家诸如罗素、维特根施坦、爱因斯坦、珀尔等人 都有交往,他最推崇的哲学家是柏拉图、斯宾诺莎、康德和休谟。在科学哲 学上,他自认受康德和罗素的影响。50年代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本体论, 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1945)、《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57)、《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 《猜测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1963)、《客观——一个进化论的观点》 (1972)、《自我及其大脑》(与约翰·艾克尔爵士合著,1978)等。 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经验观察必须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 事又是可证伪的,因此应对之采取批判的态度。科学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 驳发展的,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此其理论被称为证伪主义。
科学方法论PPT培训课件
。
04
科学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实证主义与理性主义
实证主义
强调经验实证和实验验证,认为只有 通过经验观察和实验验证的知识才是 可靠的。
理性主义
强调理性思考和演绎推理,认为通过 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可以获得真实知 识。
归纳与绎的关系
归纳
从具体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或原理。
数据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融合
随着数据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例如,科 学家可以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从而发现新的
规律和现象。
新兴领域与科学方法论
新兴领域对科学方法论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领域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不断涌现,这些领域的研究需要新的方法和手段,对科 学方法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
指导科学研究
科学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指 导原则和方法,帮助科学家设计 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假
设和理论。
提高科学素养
了解和学习科学方法论有助于提高 个人的科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科学发展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知识 的积累和创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和发展。
02
科学方法的步骤与原则
观察与实验
01
02
03
观察
通过感官或仪器收集数据, 记录现象,是科学研究的 起点。
实验
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假设, 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观察与实验的关系
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实验 是观察的深化。
假设与理论
假设
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的一 种可验证的科学陈述。
自然辩证法第六章-科学发现的逻辑方法
古典归纳逻辑主要指培根(F.Bacon,
1561~1626)和密尔(也有翻译为穆勒) (l,1806~1873)所创立的逻辑。
现代归纳逻辑是在古典归纳逻辑的基础
上引入了概率论的方法、逻辑演算的方 法建立起来的。
依据归纳的结论方式,可将归纳分为
全称性归纳法和统计性归纳法。
第六章
科学发现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 逻辑思维
一、关于逻辑思维
1)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对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属于理性认识。 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
2)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抽象思维是借助于语言间接地概括地反
映客观对象。
语言有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种。
自然语言有多义性,一词多义。
综合,是在思维中将已有的关于客观对
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特性的认 识联结起来,形成关于客观对象的统一 性认识的方法。
2、归纳与演绎
1)归纳方法:是从个别事物概括出一般原
理的方法。它是在考察某类事物部分对象 的基础上,抽取其共性并推广到该类的全 体,从而形成关于该类对象的一般性认识。
归纳逻辑有古典归纳逻辑和现代归纳逻辑。
了声现象和光现象,发现它们有许多系统的 属性:服从直线传播规律、反射规律、折 射规律和干涉规律,通过实验又证明,声 是由一种周期性运动引起的,呈波动状态 (即声波),由此推出,光也可能由周期 性运动引起,也呈波动状态(即光波)。 类比推理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有两种比 较突出的类型:相关类比和模拟类比。
依据归纳对象的范围,可将归纳分为
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依据归纳的方法,可将归纳法分为简
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a)全称性归纳法是以全称性命题表述
第四讲 科学发现的逻辑与科学证明的逻辑.
案例:火鸡究竟错在哪里?
在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 主人打铃后就给它喂食。然而,作为一个卓越的 归纳主义者,它并不马上作出结论,它继续搜集 有关主人打铃与给它喂食之间的联系的大量观察 事实;而且,它是在多种情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 雨天和晴天,热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 它每天都在自己的记录表中加进新的观察陈述。 最后,它的归纳主义良心感到满意,通过归纳推 理得出以下结论:“主人打铃后就会给我喂食。” 可是,事情并不像它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和乐观。 在圣诞节前夕,当主人打铃后它跑出去觅食时, 主人却把它抓起来宰杀、烹调之后,送上了餐桌。 于是,火鸡通过归纳概括而得到的结论被无情地 推翻了。那么,爱作归纳的火鸡最终被送上了餐 桌,究竟怪谁呢?或者说,火鸡究竟错在哪里?
———————————————— 所以,D与d有因果联系
统计归纳法——统计推理
统计推理是由样本具有某种属性推出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即从S 类事物经考察对象中有n%(0<n<100)具有性质P,推出S类的所有对象 中n%具有性质P。其一般形式是:
S1是P, S2是P, S3不是P, S4是P, 55不是P, … Sn是P, S1,S2…Sn是从S类抽取的样本,其中有n%的对象具有属性P, ————————————————————————————— 所以,S类的所有对象中有n%具有属性P。
恒常伴随 任何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也有它产生的 结果,原因和结果总是如影随形。原因的变化将引起结 果的相应变化,结果的改变总是由原因的改变引起的。
先后性 一般来说,原因总是在先,结果总是在后。但 也要注意“‘在此之后’并非就是‘因此之故’”。
复杂多样性 因果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固然有“一因一 果”,但更多的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宗教问题,如“上帝是善的吗?”由于其预设涉及到超验的知识, 因此应被列入非科学的问题中。
科学问题与科学发展的背景相关
知识背景决定着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 同一问题,在不同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是不同的。 比如,探索遗传的奥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在19世纪的 知识背景下孟德尔提出的是“体质”和“种质”的问题, 20世纪初摩尔根提出的则是“基因”的问题。到了20世 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则提出了生物大分子DNA的 结构问题。
有关问题,特别是科学问题,从逻辑上讲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是什么”(what)的问题。 这类问题是关于研究对象的识别与判定的,如“原子是什么 ?”、“遗传基因是什么?”、“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某个斑 驳陆离的图案是什么?”等等; 二种问题是“怎么样”(how)的问题。 这类问题是询问研究对象的状态及运动转化过程的,如“太 阳系的结构是怎么样的?”“铁元素的原子量有多大?”等等; 三种问题是“为什么”(why)的问题。 提出这类问题是要求对某个事实进行解释,例如,“为什么 牛有四个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等等。
②数学问题,如“2+2=4吗?”按照数学哲学的三个重要的学派逻 辑主义、构造主义和直觉主义,这是一个非科学问题。
③形而上学问题,即有关讨论经验之外的物质与意识关系等传统的哲 学问题,如“宇宙意识是否是一个实体?”由于其预设是形而上学的知 识,它们不涉及经验内容,不可能被证实和证伪,所以是非科学的问题 。
经过长期确认的理论一旦被证伪,就产生一个新问题。新问题的解决,又要 求提出新的假说、理论,于是又需要新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什么是问题呢? 波普尔说问题就是
“矛盾和不一致”。哪里 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 就有问题。人们对事物的 某种现象、特性和规律或 对生产领域、有了这些问 题或不一致,人们就要对 它们进行猜测,于是就有 了理论。因此,他断言: “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 始于问题,终于问题—— 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 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科学方法论下科 学发现的逻辑
第一节 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 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 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
1. 科学发展始于问题来自“问题是新知识 、新学问的老祖宗, 古往今来的一切新知 识的产生与积累都是 因为要解答问题”。
❖ 时代性,指向性,应答域
❖ 从认识来源上看,科学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 实践和科学实践。
❖ 从科研程序上看,科研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 现和选定问题是科研的起点。
“科学始于问题”
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 科学发展的四段式:P1 →TT →EE →P2 P1是研究最初所面对的问题problem,它是科学发展的开端,也是理论的对象。 TT表示试探性理论tentative theory。面对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各种大胆的猜测, 试着去解答,并提出了各种假说。 EE是排错、消除错误elimination of error。通过观察、实验或实践中的生产应用, 加以检验,淘汰不合理的成分,正确的被保留下来从而使科学理论得到了发展。 P2是新的问题problem。
特别是法国科学家菲涅耳
的双镜实验,有力地支持光的 波动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 在研究黑体辐射时,光的波动 说对许多科学现象根本无法解 释,以至于像爱因斯坦、康普 顿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不得不 再次提出光是一种粒子流。直 到1924年,法国科学家德布罗 意提出任何实物粒子都有波动 之后,科学家对光的本性有了 明确的理解:光同时具有波动 和粒子的特性。这是一个横跨 200多年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 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一般来说,问题表现为一个 疑问句。逻辑学家对疑问句 的研究发现,疑问句在逻辑 特征上不同于一般的陈述句。
“任何疑问句 都存在一个或多 个预设”
问题有科学的问题和非科学的问题
如果问题的预设是真实的,则问 题的提法是正确的;
如果问题的预设是虚假的,那么问 题的提法是错误的。
非科学问题的类型:
①逻辑问题,如“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是真的吗?一些问 题表面上不是逻辑问题,但实际上可化归为逻辑问题,如“生物是有生 命的物体吗?”因为其预设“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实际上是一个重言 式命题。
牛顿认为,光是一种直线
飞进的微粒流,而且,他用这 种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的传播、 反射和折射等一系列实验现象。
格里马弟发现,光透过两个
紧挨的小孔,在某些位置出现 干涉现象。同时,他还发现在 狭窄的光束路径上放一物体, 其影子的边缘出现衍射现象。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现象显然 与牛顿的粒子说相矛盾,光应 是一种波。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
希尔伯特发表了题为 《数学问题》的著名 讲演。他根据过去特 别是十九世纪数学研 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 数学问题。
❖ 问题:一种已知与未知的结合体、交界。
❖ 科学问题:
主体在当时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 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求解范围,但尚无确定的答 案。
2.问题的来源
第一,从已有的理论与经验或实验事实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人们进行的任何观察,人们都要根据研究的 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范围,总是在一定的理论指 导下进行的,即所谓“观察渗透着理论”。一旦 某一观察现象与现有的理论发生矛盾或不一致, 人们更多的是相信事实,旧理论就会发生危机, 就需要对旧理论进行修改或彻底推翻,从而建立 能够解释观察事实的新理论,达到科学的创新。 例如,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总是觉得天 圆地方,无边无际,但为什么远来的船只先见桅 杆后见船身呢? 太阳总是这样的东升西落,但为 什么会有四季更替?正是这些经验事实与传统理 论的矛盾,才促使人们去思考,去探讨,并提出 假说,才有日心说的发端。
--胡适在1932年6月为北大毕业生 的赠语
思维是 从疑问和 惊奇开始 的。
亚里士多德
问题是接 生婆,它 能帮助新 思想诞生。
苏格拉底
“科学在每个时代都 有它自己的问题,而这些 问题的解决对于科学发展 具有深远意义。”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 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 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 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 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