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文科数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53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对称问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称变换
1曲线C:F ( x,y) 0经过上述规律进行变
换f ,得曲线C ',则C '为C关于f 对称的曲线.
2 若C '的方程与C的方程相同,则证明曲线
C自身具有对称性.
特例:曲线C:F ( x,y ) 0关于x轴、y轴、原点 对称的曲线C 的方程分别为F ( x, y ) 0, F ( x,y ) 0,F ( x, y ) 0;关于直线y x, y x,y x b,y x b对称的曲线C 的方 程分别是F ( y,x) 0,F ( y, x) 0, F ( y b,x b) 0,F ( y b, x b) 0; 关于直线x a,y b,点M (a,b)对称的曲线C 的方程分别为F (2a x,y ) 0,F x, 2b y 0, F 2a x, 2b y 0.
aa-1-b=0 a=2 所以 ,解得 . -3a+b+4=0 b=2
方法 2:由已知可得 l2 的斜率必存在, 所以 k2=1-a. 若 k2=0,则 1-a=0,a=1. 因为 l1⊥l2,直线 l1 的斜率 k1 必不存在,即 b=0. 又因为 l1 过点(-3,-1),所以-3a+b+4=0, 即 b=3a-4=-1≠0(不合题意), 所以此种情况不存在,即 k2≠0.
【分析】 设出直线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 公式求出系数即可.
【解析】 (1)①当 l 的斜率 k 不存在时显然成立,此 时 l 的方程为 x=2. ②当 l 的斜率 k 存在时, 设 l:y+1=k(x-2),即 kx-y-2k-1=0, |-2k-1| 3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2 =2,解得 k=4, 1+k 所以 l:3x-4y-10=0. 故所求 l 的方程为 x=2 或 3x-4y-10=0.
掌握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点到 直线的距离公式、中心对称和轴对称 的概念,能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 线的位置关系,会求两相交直线的交 点坐标和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能把 握对称的实质,并能应用对称性解题.
1.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若直线l1:y k1 x b1或A1 x B1 y C1 0; 直线l2:y k2 x b2或A2 x B2 y C2 0. 且A2 C1 A1C2 0(或B1C2 B2C1 0).
素材1
已知两直线 l1: mx+8y+n=0 和 l2: 2x+my-1=0, 试确定 m、n 的值,使: (1)l1∥l2; (2)l1⊥l2 且 l1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1.
【解析】(1)由 m· m-8×2=0,得 m=± 4.
m=4 m=-4 由 8×(-1)-n· m≠0,得 或 , n≠-直线 x=1 对称的直线方程 是 x+2y-3=0 .
【解析】由已知及对称几何性质可设所求直
x=1 线的方程为 x+2y+λ=0.又由 , 得 x-2y+1=0
点 A(1,1).又点 A 在直线 x+2y+λ=0 上,从而 λ=-3,故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x+2y-3=0.
一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 1】 已知两条直线 l1: ax-by+4=0 和 l2: (a-1)x +y+b=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 a、b 的值. (1)l1⊥l2,且 l1 过点(-3,-1); (2)l1∥l2,且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解析】(1)方法 1:因为 l1⊥l2 且 l1 过点(-3,-1),
1.如果直线 l1:ax+2y+1=0 与直线 l2:x+y-2=0 互相垂直,那么 a 的值等于( A.1 2 C.-3 1 B.-3 D.-2 )
【解析】方法 1:由 l1⊥l2⇔A1A2+B1B2=0,求得 a =-2. 方法 2:若两直线垂直且斜率存在,则 k1·2=-1, k a 即(-2)· (-1)=-1,得 a=-2.
3.不等边△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所对的边 分别为 a,b,c,且 lgsinA,lgsinB,lgsinC 成等差数 列,则直线 xsin2A+ysinA=a 与直线 xsin2B+ysinC=c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C.重合 ) B.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解析】因为 lgsinA,lgsinB,lgsinC 成等差数列, 所以 sin2B=sinA· sinC. sin2A sin2A sinA a 由正弦定理可知,sin2B=sinA· =sinC=c , sinC 故两直线位置关系是重合,故选 C.
(2)数形结合可得,过点 P 且与原点 O 距离最大的 直线是过点 P 且与 PO 垂直的直线. 1 由 l⊥OP,得 klkOP=-1,所以 kl=-k =2. OP
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直线 l 的方程为 y+1=2(x-2), 即 2x-y-5=0, 即直线 2x-y-5=0 是过点 P 且与原点 O 距离最大的直 |-5| 线,最大距离为 = 5. 5
4 所以 l1、l2 在 y 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即b=b,④
2 a=2 a= 则联立③④解得 或 3 b=-2 b=2
,
2 所以 a、b 的值分别为 2 和-2 或3和 2.
【点评】在运用直线的斜截式 y=kx+b 时,要特别 注意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的特殊情况.运用直线的一般式 Ax+By+C=0 时, 要特别注意 A、 为零时的特殊情况. B 另 外求解与两直线平行或垂直有关的问题时, 主要是利用两 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若出现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可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研究.
2.过点(1,0)且与直线 x-2y-2=0 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 A.x-2y-1=0 B.x-2y+1=0 C.2x+y-2=0 D.x+2y-1=0
1 【解析】方法 1:过点(1,0)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 y 1 =2(x-1),即 x-2y-1=0. 方法 2: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c=0, 因为点(1,0)在直线上, 所以 1-0+c=0, 所以 c=-1,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1=0.
5.已知点(x0,y0)在直线 ax+by=0(a,b 为常数)上, 则 x0-a2+y0-b2 的最小值为 a2+b2 .
【解析】
x0-a2+y0-b2可看作点(x0,y0)与
点(a,b)的距离,而点(x0,y0)在直线 ax+by=0 上,所以 x0-a2+y0-b2的最小值为点(a,b) a2+b2 到直线 ax+by=0 的距离,为 2 2= a2+b2. a +b
三 两直线的交点问题
【例 3】求经过两直线 l1:x-2y+4=0 和 l2: x+y-2=0 的交点 P,且与直线 l3:3x-4y+5=0 垂直的直线 l 的方程.
【分析】 求 l 的方程: 思路一:求交点,定斜率,用点斜式求解. 思路二:利用直线系方程求解.
x-2y+4=0 x=0 【解析】 方法 1:由方程组 ,解得 , x+y-2=0 y=2
若 k2≠0,即 k1、k2 都存在. a 因为 k2=1-a,k1=b,l1⊥l2, a 所以 k1·2=-1,即b(1-a)=-1.① k 又因为 l1 过点(-3,-1),所以-3a+b+4=0.② 由①②联立,解得 a=2,b=2.
(2)因为 l2 的斜率存在,l1∥l2, 所以直线 l1 的斜率存在, a 所以 k1=k2,即b=(1-a).③ 又因为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l1∥l2, 且
1 l1 //l2 ① __________ 且b1 b2或② ____ 2 l1 l2 ③ __________ 或④ __________. 3 l1与l2相交 A1 B2 A2 B1 0. 4 l1与l2重合 k1 k2且b1 b2或A1 B2 A2 B1 0
特别地,若l1:Ax By C1 0, l2:Ax By C2 0, 则l1与l2间的距离d ⑥ __________ .
3.中心对称与轴对称
1中心对称:求P( x0,y0 )关于点M (a,b)对称
的点P的基本方法是转化为M 是线段PP的中 点求,即P 2a x0, 2b y0 . 特例:当a 0,b 0时,P ( x0,y0 )关于原点的 对称点为P( x0, y0 ).
即 m=4,n≠-2 时,或 m=-4,n≠2 时,l1∥l2.
(2)当且仅当 m· 2+8· m=0,即 m=0 时,l1⊥l2. n 又-8=-1,所以 n=8, 即 m=0,n=8 时,l1⊥l2 且 l1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1.
二
有关距离问题
【例 2】已知点 P(2,-1). (1)求过点 P 且与原点距离为 2 的直线 l 的方程; (2)求过点 P 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 l 的方程, 最大距离是多少?
【点评】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两平行直线间的 距离公式是常用的公式,应熟练掌握.
2.点到几种特殊直线的距离: (1)点 P(x0,y0)到 x 轴的距离 d=|y0|; (2)点 P(x0,y0)到 y 轴的距离 d=|x0|; (3)点 P(x0,y0)到与 x 轴平行的直线 y=a 的距离 d=|y0-a|; (4)点 P(x0,y0)到与 y 轴平行的直线 x=b 的距离 d=|x0-b|.
2 轴对称:求已知点P( x0,y0 )关于已知直线l:
y kx b的对称点P( x,y )的基本方法是转化为求方程 PP ' l ⑦ 组的解,即由 ' 线段PP 的中点p0 l ⑧ .
特例:当k 0, 1或b 0时,分别有以下规律: ⅰ P( x,y )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分别为 () P ( x, y ),P2 ( x,y ). 1 (ⅱ) P( x,y )关于直线y x,y x对称的点分别 为⑨ __________________. (ⅲ) P( x,y )关于直线y x b,y x b对称的 点分别为P5 ( y b,x b),P6 ( y b, x b). (ⅳ) P( x,y )关于直线x a,y b对称的点分别为 P7 (2a x,y ),P8 x,2b y . 注意:当k 1,0时,不具有上述规律.
【要点指南】 ①k1 k2;②A1 B2 A2 B1 0;③k1k2 1; | Ax0 By 0 C | ④A1 A2 B1 B2 0;⑤ ; A2 B 2 y y0 | C1 C2 | ⑥ ;⑦ k 1; x x0 A2 B 2 y y0 x x0 ⑧ k b; 2 2 ⑨P3 ( y,x)、P4 ( y, x)
素材2
在直线 x+3y=0 上求一点 P,使它到原点的距离与 到直线 x+3y-2=0 的距离相等.
【解析】设点 P 的坐标为(-3t,t), |-3t+3t-2| 则 -3t +t = , 2 2 1 +3
2 2
1 解得 t=± , 5 3 1 3 1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5,-5)或(-5,5).
且A1C2 A2 C1 0(或B1C2 B2C1 0).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设点P( x0,y0 ),直线l:Ax By C 0, 则 1点在直线上:Ax0 By0 C 0.
2 点在直线外:Ax0 By0 C 0. 3点到直线的距离d ⑤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