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白细胞计数结果变化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分析

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分析

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这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也让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问题。

而在研究健康问题时,很多人会关注到他们的血液指标,特别是白细胞计数水平。

因为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力军,人们认为掌握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本文将对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

一、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基础知识白细胞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能缓解或预防不良细胞活动。

白细胞的计数指的就是我们身体里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在4000-11000个/毫升之间。

然而,这个值在人体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二、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影响因素1. 生理性因素青年时期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受到生理性因素的影响。

青年人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因此,他们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与成年人相比有一定差异。

2.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也是影响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的因素。

现在的青年人喜欢熬夜、吸烟、过度饮酒等,这些生活方式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水平发生变化。

3. 病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也会对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产生影响。

一些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免疫性疾病等,都会导致白细胞计数水平异常。

三、青年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规律1. 性别差异研究显示,在青年群体中,男性的白细胞计数水平较女性高。

这是由于男性激素水平较高,导致免疫系统较为活跃,因此白细胞计数水平也较高。

2. 年龄差异青年时期的年龄越小,其白细胞计数水平越高。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白细胞计数水平会逐渐降低。

然而,这种规律并不是绝对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3. 季节性变化研究还发现,白细胞计数水平会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例如,夏季时白细胞计数水平较低,而冬季时会有所升高。

这可能是因为季节因素影响到了免疫系统的活跃程度。

血液因素致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1例原因分析

血液因素致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1例原因分析
董云 华 牛华
【 键 词】 血 浆 ; 白细 胞 计 数 ; 设 备 和 供 应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1 R4 6 1 1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3 4 3 ( 0 9 0 — 4 30 1 7 — 1 0 2 0 ) 40 1 — 2
S 一0 0 S s x 司 的 五 分 类 自动 化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 E 9 0 是 yme 公 白细胞 的计 数 使 用 较 强 的 溶 血 剂 使 红 细 胞 完 全 溶解 , 抗 法 计 阻 数 脉 冲 获得 数 量 。联 合 使 用 电 阻 抗 法 和 高 频 电磁 波 的传 导 技
洗 涤 后 报 警 提 示 : ek L u o十; et h t 2 显 微 镜 复 片 结 果 : LfS i? 细胞 1 0 , 见 嗜 碱 性 30 淋 . 单 . 未
康 ) 司 S - 0 0全 自动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及 提供 原 装 配 套 试 剂 和 公 E90 质 控 品 , E 仪 器 运 转 正 常 , 控 所 有 指 标 在 控 。2 方 法 : 用 当 l 质 ) 使
结 果
集颗粒 、 冷凝 蛋 白 等 。 血 液 因 素 影 响 分 析 仪 计 数 白 细胞 假 性 减
低 的病 例 未 见 报 道 , 将 发 现 的 血 液 因素 对 血 细胞 分 析 仪 白细 现
胞 计 数 严 重 假 性 降低 1 报 道 如下 。 例
资 料 与 方 法
1 病 例 简 介 .
杨某, , 女 5岁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住 院 手 术
1 标 本 显 微 镜 白细 胞 计 数 、 . 分类 及 洗 涤 前 后 S 一0 0测 定 E 90 结 果 见 表 1报 警 提 示 及 显 微 镜 复 片 结 果 如 下 : ) 涤 前 报 警 , 1洗

白细胞分类检测的影响因素

白细胞分类检测的影响因素

白细胞分类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分类的因素,排除假性增高和假性降低情况,必要时必须血片复核,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方法:使用Sy smex KX-21血液细胞分析仪及目视显微镜,同时对150例标本进行检查,对比分析。

结果:操作不顺利、标本采取后放置时间、温度及上机前标本混匀、振荡时间、力度等均可影响血液细胞分析仪正确对白细胞的分类。

结论:血液细胞分析仪并不能完全代替目视显微镜进行白细胞分类,对出现疑有异常白细胞警告报警,应分析原因,目视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或重新采血。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是白细胞分析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型号血液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特别是白细胞自动分类和异常白细胞警告提示,改变了目视显微镜分类方法,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但是,目前很多检验人员因对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认为血细胞分析仪分类结果,完全可以代替目视显微镜分类结果,而忽视某些结果需要复片的重要性。

为此,本文将对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KX-21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与目视显微镜复片分类,对异常白细胞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的影响因素,现探讨如下1.方法:随机抽查门诊患者150例,静脉采血,EDTA-K2抗凝。

室温放置15min后,充分混匀,上机测试。

同时推血片一张,室温自然干燥,瑞氏染色,目视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

将两种方法对异常白细胞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150例标本经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结果,出现疑有异常白细胞警告报警有20例,报警率(阳性率)13.3%。

目视显微镜复片,发现有不同程度异常白细胞12例,阳性率8.0%。

20例阳性标本,目视显微镜复片,其中有8例可见有不同程度异常白细胞(有幼稚细胞1例,杆状核粒细胞增多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2例,嗜碱粒细胞增多1例,异常淋巴细胞增多3例),占阳性标本的40%。

白血病例题解析

白血病例题解析

白血病例题解析
背景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髓组织,导致异常增殖和增生的
白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在医学考试中,白血病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对象,通过病例题可以考察学生对于该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诊断治疗能力。

病例描述
一名患者,男性,45岁,因体检时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而入院就诊。

患者自
述近期出现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

体格检查显示贫血表现,脾脏可触及肿大。

实验室检查结果
•白细胞计数: 80,000/mm³
•血红蛋白: 8 g/dL
•板lets计数: 90,000/mm³
•骨髓穿刺液检查:显示异常增生的白细胞,呈现原始样态。

问题
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患者可能患有什么
类型的白血病?
2.针对此病例,你建议进行哪些进一步诊断检查?
3.针对该患者,你认为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治疗方案?
4.请简要描述一下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解析
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可能患有慢性髓样白血
病(CML)。

2.进一步建议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查,如BCR-ABL基因检测来确认诊断。

3.对于CML患者,推荐使用靶向疗法,如伊马替尼(Imatinib)作为
治疗方案。

4.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导致造血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血
液中白细胞数量异常增高,同时影响正常造血功能。

结论
通过对这一白血病病例的分析,展示了在现实医学实践中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和
治疗思路,同时也提醒了医护人员对于类似疾病的重视和及时干预的重要性。

白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

白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

白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和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白细胞计数偏低,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本文将探讨白细胞计数偏低的可能原因。

1. 先天性因素:一些人可能天生就具有较低的白细胞计数。

这可能与个体遗传基因相关,导致骨髓无法产生足够的白细胞。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可能会对个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感染:感染是导致白细胞计数偏低的常见原因之一。

某些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会抑制骨髓中白细胞的产生,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

例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会破坏免疫系统,使白细胞计数下降。

3. 骨髓疾病:骨髓是白细胞的主要产生地,任何影响骨髓功能的疾病都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

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骨髓疾病,会导致骨髓中干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影响白细胞的正常生成。

4. 药物和化疗:某些药物和化疗药物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

例如,抗癌药物常常会破坏骨髓中正在分裂的细胞,包括白细胞。

此外,一些免疫抑制剂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因为它们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

5.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导致白细胞计数偏低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维生素B12、叶酸和铁是白细胞生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缺乏这些营养物质会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

此外,蛋白质和能量的不足也可能影响骨髓中干细胞的正常功能。

6.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它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

放射线对骨髓产生损害,影响白细胞的生成。

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骨髓会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7. 自身免疫疾病:某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会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

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包括骨髓中的白细胞。

8. 其他疾病: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偏低。

例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会占据骨髓空间,从而抑制白细胞的生成。

血常规白细胞大幅度变化的原因分析

血常规白细胞大幅度变化的原因分析

血常规白细胞大幅度变化的原因分析血常规白细胞数是衡量人体免疫系统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数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如果白细胞数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身体内部发生了某种异常情况。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血常规白细胞大幅度变化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变化情况进行解读。

1. 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即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身体正在遭受感染。

感染可以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不同类型。

在感染过程中,人体免疫系统会通过增加白细胞数量来抵抗感染源。

此外,其他疾病如炎症、风湿性疾病和组织损伤等也可以引起白细胞增多。

如果出现白细胞大幅度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寻找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2.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即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身体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会导致个体易感染疾病,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患上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免疫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放射线或化疗等。

此外,营养不良、肝脏疾病和骨髓异常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

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寻找原因并进行治疗。

3. 白细胞分类变化:除了总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外,白细胞分类的变化也是血常规检查中常见的情况。

白细胞主要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显著增多,而在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数量会相应增加。

因此,血常规白细胞分类变化可以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总结起来,血常规白细胞大幅度变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炎症、免疫功能异常等。

对于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只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效地恢复身体健康。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仅作为参考资料,对疾病的具体诊断和治疗还需依靠医生的指导和专业建议。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数及分类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并介绍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一、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是指测量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的数量,一般以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4.0-11.0 × 10^9/L。

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的免疫状况和疾病的发生。

1. 白细胞过高白细胞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肿瘤等引起的。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湿病、白血病等,均可以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增高往往可以作为早期疾病的一个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 白细胞过低白细胞过低(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药物作用、骨髓抑制等因素引起的。

由于白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白细胞计数过低会导致机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感染。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异常降低也需要密切关注,并寻找其原因。

在临床上,长期白细胞计数过低可以提示免疫系统疾病、感染、骨髓抑制等情况。

二、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除了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白细胞分类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其数量的变化与感染和炎症密切相关。

在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往往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降低。

因此,通过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类型。

2.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节。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常常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

例如,HIV感染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情况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异常。

3.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种大型的白细胞,其数量的变化与病毒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状态密切相关。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实验报告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实验报告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实验报告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实验报告一、实验简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临床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和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计数是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或手工方法计算血液中白细胞的数目,而白细胞分类则是根据白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染色性质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协助诊断感染、炎症、过敏、血液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三、实验原理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原理主要基于血液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白细胞计数是通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机体的炎症状态或感染程度。

白细胞分类则是通过观察白细胞形态和染色性质,将其分为不同类型。

1.白细胞计数: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或手工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计数。

根据标准操作规程,将血液样本稀释并加入计数板中,然后通过显微镜计数白细胞数量。

最后根据白细胞计数结果,可计算出每微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2.白细胞分类:根据白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染色性质进行分类。

中性粒细胞直径较大,染色性质为中性颗粒阳性;淋巴细胞直径较小,染色性质为酸性颗粒阴性;单核细胞直径较大,染色性质为嗜碱性颗粒阳性。

通过显微镜观察白细胞的特点,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并计算各类型白细胞的比例。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全血样本、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计数器等。

2.稀释血液样本:按照规定的比例将血液样本稀释,加入血细胞计数板中。

3.计数白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中的白细胞,使用计数器进行计数。

4.计算白细胞分类比例:根据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特性,使用显微镜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并计算各类型白细胞的比例。

5.分析实验结果:结合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潜在疾病进行评估。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1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比例偏高,淋巴细胞比例略低。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导语: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

白细胞在人体中是非常重要的,人体不舒服的时候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目的显着变化而表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

白细胞在人体中是非常重要的,人体不舒服的时候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目的显着变化而表示出来。

因此我们有时候如果感冒或者别的严重的毛病都要化验血才能看出来问题的严重性,那么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偏高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下下面的介绍。

1白细胞增高一般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炎症,有消化道症状一般提示消化系统炎症,如肠炎、胰腺炎、阑尾炎等;偶尔消化道外的炎症也能引起呕吐,如神经系统炎症、肺炎。

抗生素治疗应该能解决,炎症治愈对身体没影响
2临床上血常规检查出现白细胞增多,一般是出现细菌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人急性创伤,白细胞应激性增高引起,根据临床各种病症不同有不同的病因,建议您根据病症至相关科室进行正规治疗3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

感染可引起白细胞偏高。

但只是白细胞比例较多并不能确诊是什么病看到了上面的介绍还在担心的你是不是心里有底了呢,白细胞偏高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把它看的太重要而随波逐流,白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有很多种,及时的去医院就医如果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可以过去的,同时还要注意问清楚大夫在饮食方面该不该注意,一定要遵医嘱才能好的快。

在这里祝您身体健康早日康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V1

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V1

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V1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血液学检查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信息。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例实际的病例来分析血液学检查的结果和诊断过程。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最近感到乏力和体重下降。

他进行了一项血液学检查,结果如下:- 白细胞计数:5.5 × 109/L (参考值:4.0–11.0 × 109/L)- 红细胞计数:3.8 × 1012/L (参考值:3.5–5.5 × 1012/L)- 血红蛋白:10.8 g/dL (参考值:13.5–17.5 g/dL)- 红细胞压积:32% (参考值:40–50%)- 平均红细胞体积:88 fL (参考值:80–10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0 g/dL (参考值:32–36 g/dL)- 血小板计数:210 × 109/L (参考值:150–450 × 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 (参考值:40–75%)- 淋巴细胞百分比:30% (参考值:20–45%)- 单核细胞百分比:8% (参考值:2–10%)-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 (参考值:1–5%)分析:1. 白细胞计数正常: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位于正常范围内,排除炎症或感染。

2. 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范围。

结合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我们可以确定患者患有贫血。

贫血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3. 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位于正常范围内,排除血小板减少症。

4.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正常范围内,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略高于正常范围。

这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正在对某种疾病或病毒进行反应,但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诊断。

5.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位于正常范围内,排除过敏或寄生虫感染。

诊断: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结果表明,他患有贫血,并且免疫系统正在对某种疾病或病毒进行反应。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析如何判断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析如何判断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析如何判断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检查项目,可以反映人体的血液状况及某些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其中的白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何判断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常见的白细胞计数异常情况入手,进行解析和分析。

1. 白细胞计数异常表现白细胞计数异常通常表现为计数偏高或偏低,常见的指标异常包括:(1) 白细胞计数偏高:也称为白细胞增多,是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

在一般健康人群中,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9/L。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时,可提示机体发生感染、炎症、应激反应、免疫性疾病或白血病等情况。

(2) 白细胞计数偏低:也称为白细胞减少,是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

在一般健康人群中,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9/L。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时,可能与感染、骨髓功能低下、药物损伤、免疫性疾病或化疗相关。

2. 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分析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可通过对病史、相关检查和鉴别诊断的综合分析来判断,下面将针对不同的白细胞计数异常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 白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分析:a.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这些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活化,进而引发白细胞增多的现象。

b.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组织损伤、感染等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过程中白细胞计数会显著增加。

c. 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心理压力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增多。

d. 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增高。

e. 白血病:白血病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是其常见特征之一。

(2) 白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分析:a. 骨髓功能低下:由于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白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引起白细胞计数降低。

白细胞计数分析解析

白细胞计数分析解析

白细胞计数分析解析白细胞计数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统计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机体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外部因素侵袭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白细胞计数的结果对于确定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以及检测可能存在的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的分析解析进行讨论。

1. 白细胞计数的意义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项检测指标,它反映了人体免疫功能的活跃程度。

正常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00至11,000个/微升,其中分为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其不同类型的比例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2. 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可能原因白细胞计数异常可以是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反应,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

例如,感染、炎症、过敏反应、贫血、骨髓异常、白血病等都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异常。

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的具体数值、白细胞类型的比例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进一步判断异常的原因。

3. 白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白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对白细胞计数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并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在感染疾病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增高,而在某些类型的骨髓异常和白血病等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异常增多或减少。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分析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4. 白细胞计数的检测方法目前,常见的白细胞计数检测方法包括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两种。

手工计数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在特定条件下手工计数白细胞的数量。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耗时长,操作繁琐。

自动计数则是利用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通过数码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技术自动计数白细胞的数量。

自动计数方法操作简便,且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

在临床应用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5. 白细胞计数结果的解读在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的解读时,不仅要考虑白细胞计数的具体数值,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的分析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的分析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的分析
白细胞作为血常规化验单最常用到的项目 之一,你真的会读吗?
白细胞计数: 正常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5.0~12.0)×10^9/L
升高原因
外周血白细胞和粒细胞升高是医生判断细菌感染的常用指标,但许多病毒感染 同样也可引起类似现象,容易造成误诊及抗生素的使用不当。白细胞增多最先想 到的是出现感染,但你可能不知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以及化学药的急性中毒也都会引起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需引起足够 重视,因其可能是慢性白血病的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慢粒白血病 的加速或急性病变。除了这些病理性的原因,还有生理性原因如月经前后、妊娠、 分娩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等也会引起白细胞增多。因此在看到白 细胞升高时,不要妄下诊断,有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
化验血常规的目的,不应只为区 分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在呼吸道感染时的 12 小时内血常规的意义不大,如 果考虑呼吸道感染而没有其他并发症,精神状态也还 好的话,优先考虑病毒感染所致。
感谢
为什么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外周血 白细胞、粒细胞总数升高?
神经应激反应:急性应激是机体应对各种刺激及病原感染最早的防御 反应,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糖皮质浓度升高,可使骨髓释放到 血循环的粒细胞增多,减少白细胞黏附于边缘池而进入血循环,并使 血管外的粒细胞也进入血循环,致使外周血粒细胞的总数增加。
血常规中能够区分细菌感 染还是病毒感染?
常规来说WBC计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增高,提示病毒 感染;WBC计数和中染还是病毒感染,原因如下:白 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严重细菌感染等的表现,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明显降低,如果遇到侵袭力强的细菌感染或由于病程较长、免疫力低 下时,那么感染就会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从而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 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都增高,细菌感染?在疾 病早期,随着病程的进展,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就 开始下降了,而淋巴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则开始增高。另外,如长时间 口服激素类药物的患儿,在没有任何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出 现增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1.引言1.1 概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细胞,它们具有辨别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在临床医学中,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是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和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白细胞计数方式主要依靠显微镜观察,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主观性。

为了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和效率,现今人们普遍采用自动化的白细胞计数仪器进行分类计数。

这些仪器利用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和计算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进行鉴定和计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结果准确度。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首先将详细描述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样本制备、仪器设置和操作步骤。

然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白细胞的计数情况,并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提出对该实验方法的总结和改进意见,并展望未来在白细胞分类计数领域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为临床诊断和免疫疾病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高该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架构,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概述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介绍,提出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组织架构,提供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为读者提供一个预期的目标。

最后,目的部分说明了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和预期的成果。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括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两个方面。

实验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实验步骤和所使用的工具/仪器。

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类计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以达到实验目的。

结论部分主要包括实验总结和结果分析与展望两个方面。

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制备的操作要领。

2. 熟悉瑞氏染色方法及其原理。

3. 识别正常外周血中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

4. 学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血涂片,计算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

5. 利用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计算每mm³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二、实验原理白细胞计数是血液常规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计数外周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

实验中,白细胞必须经过染色才能区分其类别,常用瑞氏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

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血涂片,计算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进而计算每mm³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三、实验器材1. 香柏油、盖玻片、推片2. 采血针或注射器3. 小滴管、消毒棉球4. 瑞氏染液、pH6.4~6.8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5. 计数板及专用盖片6. 1ml刻度移液管、1ml EP管7. 光学显微镜8. 20ul刻度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 血片制作:- 取一滴血液,滴于洁净无油脂的玻片一端。

- 左手持玻片,右手再取边缘光滑的另一玻片作为推片。

- 将推片边缘置于血滴前方,然后向后拉,使血液均匀附在两玻片之间。

- 以两玻片约呈30-45度的角度平稳地向前推至玻片另一端,推出均匀的血膜。

- 将制好的血涂片晾干,不可加热。

2. 瑞氏染色:- 在血涂片上滴加适量瑞氏染液。

- 待染液自然干燥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血涂片。

- 洗涤至无色,晾干。

3. 白细胞分类计数:-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类计数:- 观察染色情况,选择细胞分布均匀之处(体尾交界处)。

- 转浸油镜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 按照城垛形的方式往血涂片头部方向进行计数,以正“字计数,直至计数满100个白细胞。

4. 结果计算:- 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值。

五、实验结果(此处应填写实验结果,包括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值。

)六、实验讨论(此处应填写实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目录1. 分类计数实验概述1.1 实验背景1.2 实验目的1.3 实验方法2. 实验结果分析2.1 样本采集2.2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2.3 计数误差分析3. 实验结论及建议3.1 实验结论3.2 实验建议4. 参考文献1. 分类计数实验概述1.1 实验背景在医学实验中,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是一项常见的实验。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测炎症、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1.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的分析,进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并观察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占比,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3 实验方法在实验中,首先需要从患者采集血液样本,然后通过染色等方法将白细胞染色分开,使用显微镜观察并逐一计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数量,最终得出各类白细胞的比例。

2. 实验结果分析2.1 样本采集实验中采集到的患者血液样本应该是来自于静脉采血的新鲜血液,保证样本的新鲜度和完整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经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数量统计结果,并可以根据统计结果绘制出相应的柱状图或饼图,以直观展示各类白细胞的比例。

2.3 计数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数误差,例如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计数不准确等。

因此,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对误差进行合理评估,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结论及建议3.1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并根据比例结果推断患者的免疫状况或疾病情况。

3.2 实验建议在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时,需要注意样本采集的标准化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参考文献[1] Smith A, Jones B. White blood cell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0(3):45-52. 2020.。

1例贝克曼DXH800血球分析仪自动修正所致白细胞计数错误的案例分析

1例贝克曼DXH800血球分析仪自动修正所致白细胞计数错误的案例分析

1例贝克曼DXH800血球分析仪自动修正所致白细胞计数错误的案例分析发表时间:2017-12-04T15:08:59.8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作者:司徒秋晨,张美,刘贤[导读] 本研究从病例资料、标本检测方面进行如下阐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12)通讯作者:刘贤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H800血球分析仪广泛运用于外周血细胞计数,具有精密度高,可信度好,携带污染少等优点[1]。

然而,部分疾病可引起血细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变化,此分析仪并不能对所有标本进行精确的检测。

本研究从病例资料、标本检测方面进行如下阐述:1 病历资料患者,男,75岁,因白细胞升高40余年伴随乏力一周入我院血液科。

体格检查:精神尚可,皮肤黏膜黄染、无瘀斑。

体温36.5℃,心率6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

查体配合,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放射性污染物接触史。

血常规示:RBC 2.03×1012/L,Hb 69.2×109/L,PLT 106×109/L,WBC 161.89×109/L,LYM 153.17×109/L。

行骨髓穿刺活检,形态学提示: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免疫分型提示:R2淋巴细胞群占88.28%,主要表达CD19、CD20。

初步考虑为成熟B细胞肿瘤。

2 实验室检查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该例标本进行机器复检和人工涂片镜检。

复检结果:RBC 1.95×1012/L,Hb 65×109/L,PLT 120×109/L,WBC 34.10×109/L,LYM 31.60×109/L。

瑞氏染色镜检可见有核红细胞和巨大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形态、数量正常。

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且多为小淋巴细胞,镜检WBC计数与初检结果大致符合。

结合临床表现及骨髓活检,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白细胞计数实验工作报告

白细胞计数实验工作报告

白细胞计数实验工作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白细胞计数,了解和评估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白细胞计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炎症、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存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仪器与设备:- 血液计数仪- 血细胞计数板- 血液离心机- 显微镜- 血液采集器2. 实验试剂:- 血液标本- 0.9% 生理盐水- 卢格液3.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

2) 使用血液采集器采集血液标本。

3) 将血液标本转移到干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0.9% 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4) 将稀释后的血液样本输入血液计数仪,等待计数结果。

5) 将计数结果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6) 为了确保结果准确,可以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

7) 根据需要,使用卢格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获取白细胞不同类型的数量。

8) 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的数据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和结论:1. 白细胞计数结果:在本次实验中,通过血液计数仪,我们得到了血液标本的白细胞计数结果为 x 10^9/L(具体数值请填入实验结果)。

2.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使用卢格液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嗜中性粒细胞:x 10^9/L- 淋巴细胞:x 10^9/L- 单核细胞:x 10^9/L- 嗜酸性粒细胞:x 10^9/L- 嗜碱性粒细胞:x 10^9/L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对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表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而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及绝对值则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四、实验结论通过白细胞计数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取了血液样本的白细胞计数结果,并进一步进行了白细胞分类计数。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情况。

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结果比对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总之,白细胞计数实验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实验方法,对评估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检测感染和炎症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计数报告

白细胞计数报告

白细胞计数报告白细胞计数是一项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炎症、感染和其他疾病。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白细胞计数的意义、检测方法、结果分析以及相关疾病的参考范围。

一、白细胞计数的意义白细胞是一类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感染、炎症、药物反应、肿瘤等。

通过白细胞计数,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二、白细胞计数的检测方法白细胞计数通常通过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自动计数和手工计数两种。

1. 自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是目前最常用和常规的白细胞计数方法。

它利用自动化仪器对血样中的白细胞数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且结果准确可靠,因此被广泛使用。

2. 手工计数法手工计数法是一种传统的计数方法,依赖于人工显微观察和计数。

虽然这种方法操作相对复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手工计数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自动计数法结果异常或无法判读时,可以使用手工计数法进行补充或验证。

三、结果分析及参考范围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成年人的正常白细胞计数一般在4-11×10^9/L 之间。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

具体的异常值进一步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可能的病因。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骨髓抑制等疾病。

同样,需要综合分析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以进一步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确定诊断。

四、白细胞计数异常的临床意义1. 白细胞计数增高当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存在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

例如,急性炎症常常伴随着白细胞计数的明显升高,而感染、白血病等也可导致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

2. 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骨髓抑制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10.9
18
10
137
38.5
6
1.3
1
0.3
-
-
135
38.1
-
-
-
-
-
-
63
30.1
183 40.1
178
50
-
-
154
73.8
183 40.1
178
50
9
5
-
-
183 40.1
178
50
14
7.5
191
53.8
183 40.1
178
50
-
-
120
33.8
0
关键词:白 细 胞 计 数 ;显 微 镜 复 检 ;质 量 控 制
患者朱某,女,32 岁, 2011 年 3 月 28 日上午 8: 05 因妊娠终止术前检查血常规(RT),结果为 WBC: 2.9×109/L, 其它项目计数指标结果在参考范围内。 检验人员发现其 WBC 触发了我院复检规则 [①血 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3.0 或>20.0)×109/L, Hb<30.0g/L,PLT<50 ×109/L。 ②血细胞直方图异常: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个直方图的峰值出 现偏移都需要人工显微镜镜检。 ③出现警示信号: 如无白细胞自动分类结果、 白细胞自动分类结果 某种细胞白分比严重异常、仪器出现可疑提示、同 一患者近日白细胞总数波动大的也要进行复检], 按规定再次进行血 RT 计数(上午 8:10,第 2 次),结 果为 WBC:2.7×109/L,其它项目计数指标结果在参 考范围内, ,随后进行显微镜复检(上午时间 8:20): 血 细 胞 形 态 正 常 ,0~2/HP, 细 胞 分 类 : 淋 巴 细 胞 29%,中性粒细胞 71%。 该患者检验报告单经两次 复查审核后发出。
医学的发展, 要求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 不断地进行信息沟通与学术交流,从(下转第 637 页)
第 30 卷第 6 期 2012 年 12 月
实验与检验医学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抗生素
青霉素 G 苯唑西林 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 哌拉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钠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亚胺培南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 红霉素 氯霉素 克林霉素 万古霉素 复方新诺明 利萘唑胺 5- 氟 胞 嘧 啶 二性霉素 B 制霉菌素 咪康唑 益康唑 酮康唑
患者准备就是规范采集标本前患者的一切行 为。 采集检验标本时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 生理状态、 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措施等对检验结果 有影响。 由于患者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可 以使检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5]。 因此,要求 医务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在标本采集 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 并提出要求病人予 以配合和服从的内容,采取确实措施,保证所采集 的标本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
表 2 本组 1989 株病原菌中的主要 5 种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
大肠埃希菌 n R(%)
肺炎克雷伯菌
n
R(%)
产气肠杆菌
n
R(%)
金黄色葡萄球菌
n
R(%)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63
30.1
-
-
-
-
-
-
63
30.1
456 100
355
100
184
100
-
-
338 74.1
247
69.6
129
70
-
-
42
9.2
·644·
第 30 卷第 6 期 2012 年 12 月
实验与检验医学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Vol.30 No.6 Dec. 2012
·病例报告·
1 例白细胞计数结果变化的原因分析
邹冬梅
(南京市浦口区妇幼保健所,江苏 南京 211800)
中图分类号 R446.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1129(2012)06-0644-02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2.06.053
上午 10:25,根据临床要求患者朱某重新静脉 采血进行血 RT 计数,WBC 结果为 4.4×109/L,其它 项目计数指标结果在参考范围内(上午时间 10:27, 第 3 次)。 现将患者 3 次 WBC 结果变化的原因分析 如下:
该 患 者 采 血 地 点 相 同 ( 一 楼 门 诊 化 验 室 ), 检 验 人员为同一人, 检验操作规范;血球计数仪为同一 台仪器。 采血时间不同:第 1 次与第 3 次采血时间 间隔 2h20min。 采血时病人状态不同:第 1 次与第 2 次采血时病人处于安静状态,没有情绪变化,为当 天早晨门诊化验室采血的第 1 位患者,没有拥挤和 排队情况发生,采血前没有剧烈运动,采血时神情 安定。 第 3 次采血时患者脸皮通红,情绪明显发生 了变化。
目前,根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人为地分为分 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等。 ①分裂 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
合成 DNA,具有分裂能力;②成熟池:包括晚幼粒 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③贮备池: 包括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 成熟粒细胞 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 3~5d,数量为外周血 的 5~20 倍 ,贮 备 池 中 的 细 胞 ,在 机 体 受 到 感 染 和 其它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④循环池: 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 血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⑤边缘池: 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 黏附于微静脉 血管壁,边缘池和循环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由 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边缘池和循环池中的粒细胞 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 使白细胞计数显 示大幅度甚至成倍波动。 WBC 在妊娠晚期、 月经 期、分娩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 惧与疼痛等情况下会出现生理性增加 。 [1-3]
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生理状态是采集到合格 标本的前提。 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可以影响到神 经-内分泌系统,使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及白细 胞等升高[4]。 此患者前两次在平静状态下采血,两 次血常规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第 3 次血常规计数 是在患者等候看病时间过长、 医生询问时紧张过 度同时受到惊吓后并从妇科三楼跑到一楼后进行 的。 综上因素,此例患者 WBC 数值从 2.9×109/L 上 升到 4.4×109/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