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af027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4.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1.1 水滴里的生物》。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呈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生物和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水滴中的微生物世界,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帮助他们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认识微生物在水滴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难点:微生物在水滴中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显微镜、样本、载玻片等)、教学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显微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生物世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在水滴中的存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滴中生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加深对微生物在水滴中重要性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微生物在水滴中的重要作用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微生物在水滴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保护水资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672f941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c.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世界。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滴中的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制作临时装片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微观世界的研究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世界,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滴中的生物世界,显微镜的使用。
2.难点: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制作临时装片。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演示法:教师示范显微镜的使用和制作临时装片,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显微镜、装片、实验材料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服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水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滴中的生物世界,以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操练(15分钟)1.教师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对光、观察等步骤。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巩固(10分钟)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
2.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记录观察结果。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滴中的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fc8a6b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e.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普遍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 掌握水滴中常见的生物及其特点。
3. 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掌握水滴中常见的生物及其特点。
2. 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
1. 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水滴中的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滴并引导学生发现水滴中的生物。
2. 引导学生猜测水滴中的生物有哪些,以及它们的特点。
二、呈现新课:
1. 讲解生物的普遍特征,如需要氧气、水和食物生存,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等。
2.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图片,介绍水滴中常见的生物,如水蚤、水藻、水虱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三、巩固与拓展:
1.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滴中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
2.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滴中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总结生物的特点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四、小结:
总结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特点,并强调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作业:
1. 教师布置观察记录水滴中生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作业。
2. 自学下一课的内容,预习并做好笔记。
注:根据教材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掌握程度,上述教案仅作参考。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df12114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a.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微生物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微生物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作用了解不深。
此外,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其配件。
2.水滴中的微生物样本。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世界。
提问:“你们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谈谈对微生物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水滴中的微生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在水滴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特征。
3.操练(15分钟)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步骤如下:a.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b.学生分组观察微生物样本。
c.讨论观察到的微生物特征。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8efda3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7.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探究水滴中的生物世界,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探究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微生物的微观世界认识不足,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验法: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观察材料、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水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微生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显微镜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可通过案例分析、分享观察日记等方式进行交流。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微生物基本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5)](https://img.taocdn.com/s3/m/4321f56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2.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5)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让学生感受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理解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法: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水滴中的生物样本。
2.准备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准备讨论问题: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生物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操作,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并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并记录生物的基本特征。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76583fc8d376eeafaa3100.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描述。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生物,认识水里的生物,学会观察。
学情分析全班学生基本对学习科学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都有较强学习科学的意志。
还有少部分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学生对科学的自学能力偏低,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是很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描述。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生物,认识水里的生物,学会观察。
学情分析全班学生基本对学习科学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都有较强学习科学的意志。
还有少部分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学生对科学的自学能力偏低,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是很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描述。
苏教版科学六上《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3b561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f.png)
苏教版科学六上《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水滴里的生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世界。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水滴中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水滴中也有生物生存,并且这些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滴中的生物世界,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知识也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世界;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水滴中也有生物生存,并且这些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世界。
2.难点: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水滴、生物样本等。
2.学具:载玻片、盖玻片、水滴、生物样本等。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水滴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水滴中的生物吗?它们是什么样子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65939a2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4.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3)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微生物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的认识。
2.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3.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水滴样本,用于观察微生物。
2.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微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生物的名称和特点。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和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微生物为什么能在水滴中生存?”、“微生物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制作微生物的模型,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8e2ce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8.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显微镜下的水滴世界,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显微镜的使用以及水滴中的生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简单的文字以及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显微镜的使用和水滴中的生物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基本使用方法。
2.观察水滴中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水滴中的生物,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其配件。
2.水滴样本和生物标本。
3.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4.实验器材和耗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的水滴世界,引导学生关注显微镜下的生物。
2.呈现(10分钟)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样本,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生物,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生活环境。
5.拓展(10分钟)展示其他生物标本,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生物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绘制显微镜下的生物,观察和思考生物的生活环境。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4388deb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5.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2)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世界。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浓厚,好奇心强,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2.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显微镜片、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等。
2.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水滴模型、显微镜等。
3.素材:微生物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微生物种类,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微生物生活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生物,为后续实践活动做铺垫。
操练(10分钟)1.教师演示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fa82a1fab069dc502201ea.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扎西小学邓大财教学目标: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的生物及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培养尊敬科学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一:想一想提问:我们想看看水里面有什么,可以用什么工具来观察呢?让学生想一想并回答。
①可以用肉眼来观察,课件出示图片。
②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课件出示图片。
③还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课件出示图片。
我们都知道显微镜可比放大镜复杂多了,你们知道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吗?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二。
活动二:记一记课件展示显微镜,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课件展示依次为: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镜座。
认识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后,向学生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并在使用中对学生做出小提示: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擦目镜和物镜。
认识完显微镜后,就让学生看一看水滴里的生物。
活动三:看一看让学生看一看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等。
让学生知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活动四:读一读让学生读一读课本第3页了解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过程。
活动五:认一认让学生看课本第4页,认识大自然中的微生物,并思考两个问题:1.微生物生存在什么地方?2.微生物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问题。
学生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回答这两个问题,课件展示问题答案。
活动六:练一练课件展示“练一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测和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
苏教版《水滴里的生物》教案优质版1
![苏教版《水滴里的生物》教案优质版1](https://img.taocdn.com/s3/m/c3f86f8d1ed9ad51f11df2bf.png)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并做好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单细胞生物,用显微镜才可看清。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一班学生22人,学生总体成绩处于中等偏下位置,班上第一名向雪梅都处在全区803名,第二名至第十名(9名)在全区处于1240名至1702名,第十一名至十四名(4名)在全区处于2480名至2941名,第十五名至二十名(6名),在全区处于3074名至3859名。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本班无优生,后进生相当多,教学相当困难,提高学生整体成绩很不容易,加之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贪耍贪玩,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集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想进一步了解的知识。
2、启发推测:水中是否还有用眼睛看不见的生物?需借助什么观察?(二)合作探究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尝试用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3、显微镜的结构: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
(三)交流解疑1、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3、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四)练习填空: 1、()是一类非常微小的(),通常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节《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Word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节《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770120fad6195f312ba6bb.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说课人:杨自洪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水滴里的生物》,那么接下来我将与各位分享我对《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初步认识微观的生物世界——水滴里的微生物家族,使他们认识到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物大家族的成员,是人们仅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的生命体。
从而全面地认识我们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不只是有动植物还有微生物群落,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同时还要借助资料知识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发现史、认识微生物。
同时也是在为本单元后续学习做铺垫。
2.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将设置三维目标如下:)2.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形态各异、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微生物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2)知道微生物是和动物、植物一起,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这些观察工具来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几种常见的微生物。
2.2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三维目标,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2.3.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和认识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对六年级学生的了解)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课程学习,对动、植物以及人体这些宏观的生命体有了相应认识,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微观世界里生物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
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是第一次接触显微镜的,因此,学生缺乏正确使用显微镜及如何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技能。
这就需要实验前老师先介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并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制作临时装片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水滴里的生物》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水滴里的生物》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54899e2af90242a995e50b.png)
1.水滴里的生物【教育目标】1.学习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调查微生物,并做好调查记载。
2.了解微生物的特点,知道绝大多数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阅览列文虎克的故事,学习他的科学精力。
【教育重点】调查、知道微生物。
【教育难点】用显微镜调查微生物。
【教育准备】教师资料:课件。
学生资料:活动一:水样、烧杯、放大镜、活动记载一,活动二:光学显微镜、水样玻片、活动记载二。
【教育时间】1课时【教育进程规划】一、初步调查水样,激起探求兴趣1.说话:课前请同学们从自然界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咱们仔细调查一下所选水样。
学生完成活动记载同时报告。
(后附表)2.说话:一杯水中除了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调查到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假如要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调查,要凭借什么工具?(显微镜)[规划目的:科学课程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练习更有效。
]3.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国际呢?二、了解基本结构,学会使用办法1.叙述:已然咱们想凭借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调查,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办法。
2.教师演示使用办法,强调轻拿轻放。
3.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要正确安放显微镜,间隔桌子边缘10厘米左右,避免坠落。
(2)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损伤眼睛。
(3)保护好镜头,不能用手触摸物镜和目镜。
三、仔细调查水样,走进不知道国际1.说话:显微镜下的一滴水会是怎样的一个国际呢?咱们就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载二上。
(后附表)2.学生分组调查并报告调查成果。
3.教师小结。
4.凭借多媒体知道其他的水中微生物。
[规划目的:科学学习是开放的。
表现为,要引导学生使用广泛存在于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宽广的布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国际科学现象的体会,并丰富他们的学习阅历。
]四、拓宽认知视野,了解品种散布1.说话:微生物在大自然中散布极广,不光在水中,空气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乃至是在90度的温泉里,0°的冰川下等极点环境里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水滴里的生物》优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水滴里的生物》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77524a0242a8956aece40b.png)
1.水滴里的生物【教育目标】1.能够凭借显微镜和放大镜调查水滴里的微生物,并做好调查记载;能够认真详尽调查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达自己调查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2.知道微生物是一类个别细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分布广泛,品种繁复;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究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育重点】用显微镜调查微生物,并知道微生物。
【教育难点】调查一滴水里的微生物。
【教育预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样、放大镜、显微镜、记载单。
【教育时刻】1课时【教育进程设计】一、情景激趣1.播放丁香湖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过渡:不错这是丁香湖,是咱们于洪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景色怡人。
炎炎夏日经常有人泛舟湖上,感触湖水的清凉,亦或有人扬帆湖上,感触湖水带来的浪漫与热情。
你能想到这美丽的湖水里有什么吗?3.教师特意采集了一份丁香湖的水样,请同学们用肉眼细心调查,说说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子的?4.为了使同学们调查得更加详尽,教师给每个小组都预备了一份水样,请同学们拿起放大镜再来细心地调查,看看里面还有什么?5.很高兴同学们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其实除了同学们刚刚调查到的,水里还有很多的小生命,只是它们及其细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需求显微镜才能够调查到。
这节课就让咱们运用神奇的显微镜去探究《水滴里的生物》,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运用方法1.叙述:既然咱们想凭借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调查,咱们首要先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
(课件出示显微镜图片及各部分称号)2.要想用显微镜调查只是知道这些还不行,咱们还要知道它的用法。
让咱们看看视频中的人物是怎样运用显微镜的。
(课件出示视频)3.调查之前教师特别提示同学们调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4.运用显微镜调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损伤眼睛;(2)运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接触目镜和物镜。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优秀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915aebbe23482fb4da4cff.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备课时间 2020.9.4教材分析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深入到微观的生物世界——水滴里的微生物家族中,使他们认识到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一类,是人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的生命。
从而全面地认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平日忽略的微观世界,所以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生涩的,很多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要结合信息技术这一优势来解决,同时以图片的形式将小小的微生物放大,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懂得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寻找水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放大镜1个、250ml烧杯1个、滴管1个、显微镜1架、载玻片1片、盖玻片1片、吸水纸1张、池塘水1瓶、草履虫培养液1瓶前置作业内容1.收集生活场所附近的水的样本。
要求:把收集来的水样装瓶,并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思考: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前置作业展示交流】1.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
2.学生汇报。
3.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4.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构造:①镜座:镜座分量很重,用来稳定显微镜。
②镜柱和镜臂:中间有活动的关节,可以用来调节角度,便于观察。
【精选】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
![【精选】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929095074b73f242326c5f18.png)
教学环节设计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情趣,
导入新课
新授
出示水样
提出问பைடு நூலகம்:水中有什么?
谈话:怎么知道有细菌?
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谈话:了解构造
看投影图与表(课件1.1)
2.讲解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A反光镜勿直对太阳,防伤害眼睛;B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破片;C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D轻拿轻放。
教案
单位
执教教师
年级
六年
课题
水滴里的生物
所用版本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活动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运用多媒体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重难点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板书设计
草履虫体积微小细菌、病毒
鼓藻生命体硅藻变形虫
钓钟虫借助显微镜……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拓展知识
总结
阅读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播放课件1.3)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10ed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5.png)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滴里的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及特征。
2.学会在水滴里捕捉、观察、描述和记录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和观察微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水滴里有哪些生物?”“它们长得怎样?”“它们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课题产生兴趣。
2. 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1.准备工作:收集新鲜的水和装有水的容器,如放置多日的香槟瓶、玻璃杯等。
准备显微镜和光源等观察工具。
2.观察方法:将水滴放在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观察时要注意调节光源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微生物或小型水生生物的形态、颜色、数量和运动情况。
3.观察内容: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如:水蜻蜓的雏虫体形像“期望,头部较大”;小桶脚虫的身体呈橢圆形,纵贯着1根长长的鞭毛和许多短鞭毛;链霉菌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细菌群体,由数个单独的菌体联系在一起,呈链状排列。
4.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的名称、数量、特征等信息记录下来。
3. 分析生长繁殖条件1.根据观察结果和文献资料,讨论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如温度、水质、光照等。
2.利用实验或资料查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的适宜生长温度和其他特殊要求。
如:草履虫对光线敏感,而且要在水温20℃以下的环境下生长繁殖;球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30℃,光照强度也是影响它的生长的因素之一。
4. 小结对本课内容和学生的感性理解进行小结,强调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有助于理解它们的生长繁殖条件和特征,以及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1.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和数量。
2.记录观察结果。
3.探究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和特殊要求。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水滴里的生物》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水滴里的生物》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e00c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7.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水滴里的生物》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前言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水滴里的生物》科学教学课件PPT。
本教案课件适用于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水滴里的生物》课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然后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最后反复修改和完善教学课件PPT。
学习目标和知识点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能够观察和记录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惯,并能够对比、归纳和总结不同水生生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以下是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水生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水生生物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水生生物的分类和归纳方法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以PPT展示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融合讲解、图片展示和互动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具体内容包括:1.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生物的八大分类–水生生物的分类方法2.水生生物的观察和记录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惯3.水生生物的分类和归纳方法–对比、归纳和总结不同水生生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教学形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形式:1.开放提问: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图片展示: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示来引起学生的视觉注意3.讲解与互动问答: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问答来解释课程内容和消除学生的疑惑教学课件PPT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课件PPT将采用简洁明了、生动有趣、重点突出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阶段性设计: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和归纳,进行阶段性的梳理和总结,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图文并茂:加入精美图片和有趣动画,引起学生视觉和心理的好奇和激励。
3.互动式设计:引入互动问答题目,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应变能力。
教学设计内容1.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状态(1分钟)–通过简要的生物图片展示,预热学生的课程兴趣和好奇心。
2.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15分钟)–生物的八大分类–水生生物的分类方法3.水生生物的观察和记录方法(20分钟)–使用显微镜观察–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惯4.水生生物的分类和归纳方法(20分钟)–对比、归纳和总结不同水生生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5.教学总结(4分钟)–提出本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小测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6.课程结束(1分钟)–感谢学生的参与和支持–提出下一课的预习内容教学效果评估1.提高科学素养: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水生生物,学习到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生物知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滴里的生物
备课时间 2020.9.4
教材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深入到微观的生物世界——水滴里的微生物家族中,使他们认识到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一类,是人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的生命。
从而全面地认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平日忽略的微观世界,所以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生涩的,很多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要结合信息技术这一优势来解决,同时以图片的形式将小小的微生物放大,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懂得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寻找水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放大镜1个、250ml烧杯1个、滴管1个、显微镜1架、载玻片1片、盖玻片1片、吸水纸1张、池塘水1瓶、草履虫培养液1瓶
前置作业内容
1.收集生活场所附近的水的样本。
要求:把收集来的水样装瓶,并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前置作业展示交流】
1.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
2.学生汇报。
3.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4.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构造:①镜座:镜座分量很重,用来稳定显微镜。
②镜柱和镜臂:中间有活动的关节,可以用来调节角度,便于观察。
③载物台:从镜臂基部伸出的圆板,中间有个通光孔。
④反光镜:镜子可以任意转动,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上来,通过光孔,照射到标本上来。
⑤镜筒。
⑥镜头:包括目镜和物镜,镜筒上端的叫目镜,下端的叫物镜。
⑦准焦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起调整清晰度的作用。
)
三、演示实验——显微镜的使用
1.教师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轻拿轻放。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四、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
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4.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五、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
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六、拓展活动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
的?
2.学生自由发言。
可以提出自己证明的办法。
3.活动: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4.课外活动:
(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新鲜的和腐烂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泥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板书设计
1.水滴里的生物
水藻、蓝藻、团藻、金藻
钟形虫、草履虫
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