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共124页
微课课件(流水作用与地貌)
侵蚀作用
水流、冰川、风等外力对地表 进行侵蚀,形成沟壑、峡谷等
地貌。
沉积作用
风、水、冰川等携带的物质沉 积下来,形成各种地貌,如河
流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地貌的演变规律
自然演变规律
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地球运动 、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多种自 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
人类活动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表形态和地貌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表形态的演变。
地貌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地貌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 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地貌研究的前沿动态
数字地貌分析技术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貌分析技术 在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更精确地揭示地貌 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特征。
记录与总结
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地貌特征, 并总结河流地貌的形成因素和过
程。
河流地貌的模拟实验
实验设计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不同流量、坡度、泥沙含量 等条件下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实验材料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水、沙子、石头等,以 及实验工具,如测量尺、计时器等。
实验操作与记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 验结果,得出结论。
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04
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河流地貌的形成
河流地貌是由地表水流在地壳表面长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 形成的自然地理现象。
河流地貌的演变
随着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 响,河流地貌会不断发生变化。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从上游看彩虹桥
分 汊 型 河 床
游 荡 型 河 床
山 区 小 溪
河床底部的火山岩砾石(Arizona)
河漫滩
概念: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往往被淹 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沉积结构:河漫滩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 土和粉砂,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 物,具有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
河漫滩的形成
鸟足状三角洲 尖头状(鸟喙状)三角洲 扇状三角洲 梳状三角洲; ……
三角洲的类型
根据三角洲的 平面形态和水动力 特征可以划分为: 鸟足状三角洲— —河流作用为主; 如经过波浪作用改 造形成扇状三角洲。 尖头状或者鸟喙 状三角洲——波浪 作用为主; 梳状三角洲—— 潮汐作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 过渡型三角洲— —两种以上的水动 力势力相当
1
边
2 雏形河漫滩阶段
滩
阶
段
3 河 漫 滩 阶 段
河漫滩类型
河曲型漫滩 汊道型漫滩 堰堤式漫滩
迂回扇形成的平面示意图——曲流运动与点沙坝的形成
河曲型河漫滩——迂回扇形成剖面
在河漫滩的近河床地带,由于水深突然变小,阻力变大,流速变小, 挟沙力降低,使泥沙沉积下来,形成贴近河床并与河岸平行的沙堤—— 河岸沙堤(滨河床沙坝)。由于河床的快速侧向移动,形成了多条大致 平行的河岸沙堤,它们组合成扇型,称为迂回扇。
流域地貌
水系和水系类型
河流干流及其所属各 级支流组成的河流系 统
人们通常采用分支法 和分级法表示干支流 之间的关系。
水系类型
树枝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格子状水系 放射状水系 环状水系 分散洼地状水系 扭曲状水系
分水岭的移动与河流袭夺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流水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叫做流水作用。
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
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夹运一定数量和一定粒径的泥沙。
当流速、流量增大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会发生侵蚀,从而夹带更多的泥沙;反之,当流速、流量减小或含沙量增加时,就会发生沉积。
通过侵蚀、搬运、沉积,流水作用于地表岩石或沉积物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即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是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标志。
流水地貌可以划分为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和河流地貌。
一、坡面流水作用与地貌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
细流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因而能比较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坡面流水的侵蚀强度主要受降水性质、地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
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如果地表组成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
雨滴对地面的溅击,不仅可以直接造成表土流失,而且还可以增加地表薄层水流的紊动性,加强水流的侵蚀能力,同时破坏土壤的结构,使表土分散,给水流冲刷创造条件。
因此,坡面侵蚀作用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密切相关。
坡面坡度与坡面水层厚度,是坡面流水进行冲刷的动力条件。
它们决定水层重力沿坡面的分力,即反映水流动能的大小。
坡面坡度增大,径流流速加快、动能增大,对坡面的冲刷增强。
但当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却因为受雨面积减小而使坡面流量减小,对坡面的侵蚀反而减弱。
据研究,在坡度小于2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20~40度之间,坡面冲刷强度仍然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在4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达到最大;在40~90度之间,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冲刷强度逐渐减小(图9-10)。
图9-10 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雨及入渗强度、坡面物质组成都一致的情况下,在分水岭顶部由于地面比较平坦,片流较小,冲刷能力微弱,成为微弱侵蚀带;坡面的中段,坡度一般比较陡,流量比较大,冲刷强度也大,成为强烈侵蚀带;坡麓地段,因为坡度变缓,流速变小,出现了堆积现象,成为堆积带。
第三章 流水地貌
③河漫滩阶段
雏形河漫滩形成以后,谷底进 一步扩宽,滩面再度淤高,洪水时 由于滩面水深变浅而流速减小,洪 水中的大量悬移质就可以在那里沉 积下来,构成由粉砂及粘土组成的 沉积层。这样雏形河漫滩就发展成 为真正的河漫滩。
2020/5/5
2020/5/5
2. 河漫滩的特征
河漫滩具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 上部为较细的河漫滩沉积;河漫滩占据了谷底 的大部分,滩面向内侧缓缓倾斜。
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顺直或微弯 河床的两岸。
2020/5/5
曲流与河漫滩
2020/5/5
深切曲流,怒江
2020/5/5
心滩
金沙江 虎跳峡
入口
2020/5/5
2020/5/5
江 心 洲
(四)阶地(Riverterrace)
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 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
2020/5/5
2、搬运作用
指流水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向下游搬移的过程;
搬运方式: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
推移—— 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移动。 跃移 ——床底泥沙跳跃式向前搬运。 悬移—— 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移状态搬运。
2020/5/5
2020/5/5
3、堆积作用
由于流水搬运能力下降而造成泥沙堆积(原因 包括:流速降低、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
急流: Fr >1。 v:平均流速;h:平均水深。
2020/5/5
河水的运动方式 层流
紊流
2020/5/5
◆地表流水的形式:
片状流水——即坡面径流,降雨或冰雪 融水在倾斜地面上形成的 薄层水流;
线 状
沟谷流水——是在沟谷中流动的、暂时 性的、线状水流;
第三讲:流水地貌
准平原: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 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 态。
山麓面: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 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 原有坡面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 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沙波:河床上由泥沙堆积而成起伏不平的波状
地形称为沙波。
壶穴和岩槛:基岩河床中被水流侵蚀冲磨的深
穴为壶穴。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 底部而成岩槛。
边滩
通常边滩堆积在河流的凸岸,是由弯道 处的(单向)横向环流所致。 单向环流,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弯 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过水断 面形成的单一闭合的横向环流。 弯道处表层的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 层的水流由凹岸补偿流向凸岸,使得凸 岸出现堆积,凹岸出现侵蚀。
第三讲: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地表流水可以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 流;其中坡面流水无固定的流路由股流组成; 沟谷流水通常发生在山区也叫暂时性流水。 流水的侵蚀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加 深)、侧蚀(加宽)、溯源侵蚀(加长)。 流水搬运的形式有:推移、跃移、悬移、溶移
二、坡面流水地貌
坡面径流的作用强度
被夺河上游改道,下游因失去源头成为断头河。
而被夺河原有谷地的一部分成为劫夺河与断头 河的分水岭,即所谓的“风口”。
河口地貌
河口类型:根据河流作用与海洋作用的对 比关系可分为: 建设型河口(河道型河口),河流作用 为主;如黄河口。 破坏型河口(河港型河口),海洋作用 为主。如钱塘江口。
河口三角洲
体积 15%-40%
重量>1.5T/m3
重量<1.5T/m3
搬运பைடு நூலகம்质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与大多数发育在山口平缓地区、坡度不足10而面积广阔的冲积扇不同, 慕士塔格山的冲积扇面积袖珍,但坡度可以达到20,几乎一次大规模的 山洪就能造就出一个这样的“非典型”冲积扇。一个个近似标准三角形 的冲积扇紧密地排列在山口,边缘被另外一个同样三角形的绿洲所掩盖, 构成了这样一幅独特的风景。
流淌在四川泸定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河岸两侧山谷陡峭。由于可开垦居住的 土地非常有限,泸定县城只能建在山麓的冲积扇上。从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两岸的冲积扇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房屋建筑所覆盖,一座公路桥连接着大渡河 两侧的交通。河面上还可看到一条铁索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泸定桥。
雨滴的溅蚀与降雨侵蚀力成正比,也与地 表水层厚度成正比,与土壤抗剪强度成反比。 后者受土粒间的结合力、植物根系粘结力以及 土壤紧实度等的影响。
坡面实际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a.直线坡、b.凸形坡、c.凹形坡、d.混合坡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1、坡面径流的三个作用带
(1) 不明显冲刷带
(2) 冲刷带
雨滴溅落到地面,形成一个小坑。土 粒被抛向空中,扰动了土壤表面。
在片蚀过程中,雨滴对地面的打击也是相 当重要的。雨滴在垂直降落地面时,最高速度 可达7--9米/秒,因此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土 粒受雨滴冲击可以溅到60厘米高和1.5米远的 地方。据估计,一次倾盆暴雨能够扰动多达每 公顷225吨的土壤。在一个倾斜的地面上,雨 滴溅击侵蚀使土壤缓慢地向坡下蠕移。
表2 坡积裙与倒石堆比较
形成原因 物质组成
主要特点
倒石堆
崩塌堆积地 貌(倾卸式急 剧堆积)
碎石与土混杂 堆积,石块或 以块石主。
自顶部向前缘,机 械组分由细变粗。 结构松散、杂乱、 多孔隙,大小混杂 无层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活动:
都江堰水利工程
(1)在洪水期,为什么都江堰能 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 又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
弯道水流产生离心力 (水流在此打漩) 表层水流向凹岸 底层水流向凸岸
大部分水流随底层水流 向外江
(80%的砂石由外江带走)
活动:
都江堰水利工程
(2)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地 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是指在河流或沟谷 底部地形变陡之处,因流水 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 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 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
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 腾而下,巴塘县城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 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 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 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 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 "V"字形大弯,“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 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 第一湾”。
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中下游或河 流宽谷
河流中的沙洲,江心洲四面环 水
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有的江心洲平时出露水面, 洪水泛滥时顶部会没入水中,发生泥沙沉积;有的江心洲
则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
中下游
平坦开阔
在平原地区,河流侧向发展导致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 前伸,河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曲流带。当河床弯曲越
江心洲因其规模较大, 在分汊河床消亡时与 河岸或河漫滩相连接, 可成为河漫滩的一部 分。
心滩与江心洲
活动
当河流进入海洋时,河水很快分散, 由于流速突然降低而产生沉积作用, 同时河水与海水混合,海水中的离子 使河水中不易沉积的胶体物质絮凝沉 降。在大河河口,尤其是河流泥沙含 量高的河口,因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 三角洲。据此讨论三角洲形成的物质 条件和动力条件。
第三节 流水地貌
水岭的迁移,造成一条河流夺取另一条河 流某一段或全部的现象称河流劫夺
2、河床地貌
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 河床 河床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 在河床中形成各种地貌
(1)浅滩
浅滩是河床高起的浅水河段,高程在水位之下, 主要由砂砾堆积而成。位于河心的浅滩称为心滩 或沙埂,位于河岸的浅滩称为边滩。 浅滩的生成主要是由于流速骤减,挟沙能力降低 而堆积所成。出现的位置多在宽浅河床的岸边, 弯曲河床的凸岸,束窄河段的上游壅水处及下游 扩宽处,支流汇入主流的汇口处以及上、下深槽 之间的过渡处等
五 河流地貌
五、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谷 河床 河漫滩 三角洲 河流阶地 河流劫夺
1、河谷地貌
在经常性水流为主的长期侵蚀作用下,高 地面被蚀,自上游向下游呈现为连续伸展 并大致逐步拓宽的狭长形的凹地。 河谷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谷坡与谷底两大 部分。谷坡分布在两侧,有凸形、凹形、 直线形和阶梯形等。谷底是夹在两坡之间 的低陷部分,内有河床和河漫滩二种地貌
随着河曲的再发展,河道发生裁弯取直, 形成牛轭湖和天然沙堤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漫滩一般具有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结构,就是 指河漫滩的下部由粒径较粗大的砾石或沙组成, 是河床水流冲积而成的,称为河床相物质;其上 部一般粒径较细,多由粉沙、亚粘土组成,是洪 水期流速较慢的水流沉积形成的,称为河漫滩相 物质
(1)峡谷
又称“V”形谷,它是河谷发育早期的形态. 由河流下蚀而成。两坡急陡,谷底深窄, 只有河床而无河漫滩。河床纵比降很大, 水流湍急,多险滩、瀑布和瓯穴,如我国 金沙江的虎跳涧峡谷,深达2500-3000米, 谷底宽度不到100米,窄处只有30米左右。
第四章流水地貌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 地表物质、地形条件; 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
不明显 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沟谷水流作用与沟谷发育 1.沟谷水流的特性
沟谷是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的结果,这种地形分布 十分广泛,尤其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山 麓地带更为常见。
这种沟谷水流与前面讲到的面状水流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它是线状的,但它又区别与另一种经常性的线状 水流-河流,此种水流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特性,相 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独特地地貌类型。 2.沟谷水流的作用
量减少,泥沙物质增多,在河流上游也可以堆积为主,在同一
时间,同一地段内,侵蚀和堆积也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在弯曲 河段,凹岸侵蚀,被侵蚀的物质由于环流的作用,被搬运到凸
岸堆积下来。
由此可见,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只 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内,不同条件下,它们的作用强度和 性质不同而已,所以不能把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孤立起来, 机械地划分侵蚀、堆积过程。
而且也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冰雪地区发生,
只不过它们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而已,所以流水
是地表外营力中最普遍最活跃的作用营力之一。
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及其相应的沉积,是陆
地上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与沉积相类型。
流水地貌的研究,对水工建筑、航道整治、水
土保持和矿产地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推移
颗粒太大而不能悬浮的沙、 砾石集中在河底,以滑动、 滚动和偶尔低跳的方式移 动,这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推移。
河流的搬运方式(据K.W.布泽)P—深槽;R—浅滩;W—河水面
推移质——粗沙、砾石 跃移质——细砾石、沙
悬移 粒径较小的粉沙与 粘土,在流水中呈 悬浮状态搬运,这 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悬移。
4第四章 流水地貌
1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2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3
河流的作用
4
河流地貌
5
河口地貌
6
流域地貌
0
由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流水地貌: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有流 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存在区域差异。
• 直接结果——其结果是导致河床发生侧 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24
溯源侵蚀
• 概念解释 溯源侵蚀指的是河流向源 头或山坡的后退侵蚀,使河谷延伸加 长直抵分水岭。
• 本质 是河流下切作用在源头或河床 的瀑布、裂点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 影响因子 与流速、水量、岩性和土层 的松软有关
25
26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在广大的山区范围内,发育完善的山地沟谷地形, 按其纵剖面的特征及侵蚀沉积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三 个部分
集水盆 沟谷主干 洪积扇
➢ 洪积扇的形态与成因 ➢ 洪积扇的结构 ➢ 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洪积扇发育的影响
9
10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是介于 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与挟沙水流运动之间的 一系列连续流动现象(过程)。它是由大量泥 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相混合组成,沿山坡 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固液两相流)。
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三类:
• (1)粘性泥石流 • (2)稀性泥石流 • (3)过渡性泥石流
11
2. 泥石流的三个主要形成条件 A 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B 坡面坡度与沟谷比降较大 C 充足的水源供给
3. 一条发育比较完善的泥石流沟谷,大多有形 成区(包括清水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流 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相应地 上游—侵蚀 区; 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堆积区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 阿 西波 比罗 河 9 曲号 、所 )牛 摄 轭 湖 及 漫 滩 附 近 的 密
Mississippi
Vicksburg
深切曲流
)
道桥深 (,切 桥曲 下流 为裁 取弯 直取 后直 的形 新成 河拱 Natural Bridges National Monument, Utah
水系类型
树枝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格子状水系 放射状水系 环状水系 分散洼地状水系 扭曲状水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水岭的移动与河流袭夺
如果分水岭两侧侵蚀速度差别不大,在长 期剥蚀过程中,分水岭逐渐降低,但不发 生明显的位置移动 由于某种原因,分水岭某一侧的河流溯源 侵蚀能力强,导致分水岭脊线向另一侧移 动;并逐渐切穿分水岭,抢夺分水岭另一 侧河流上游的水,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 河流袭夺。
(a) (b)
(c)
(d)
(e)
(a) 侵蚀阶地 (b)上叠阶地 (c)内叠阶地 (d)基座阶地 (e)埋藏阶地
非旋回阶地——构造阶地
非旋回性阶地——河曲阶地
新墨西哥盆地中河曲凸岸发育窄小的河漫滩,但阶地面积广阔
冰川补给的曲流两侧是泛滥平原和低矮的阶地 (Greybull, Montana)
两种介质(海水、淡水): 淡水浮于海水之上流动,形 成盐水楔
三重作用(波浪、潮流、径 流):径流是带来泥沙物质主 要动力,波浪与潮流对物质起 着再搬运、再分配的作用
河口
双向水流:落潮流方向与 径流一致,涨潮流方向与径 流相反
快速沉积(顶托、凝絮、断面展宽): 有利沉积部位:涨落潮流的动力平衡 带——口门;多汊道的分汊口;河口盐 水楔顶端
侵蚀循环理论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第三章流水地貌地表流水是最主要的地貌外力之一。
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形态的侵蚀沟谷,同时又将被侵蚀的物质沿途堆积,形成各种各样的堆积地貌。
凡由地表流水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流水地貌。
根据流水的特性,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水流和沟谷水流两种。
前者包括坡面上薄层的片流和细小股流,往往发生在降雨时或雨后很短的时间内,以及融冰化雪时期;这种短时期出现的流水,称暂时性流水。
后者是指沟谷及侵蚀沟中的水流,在一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或汇水面积较小的沟谷中,水流往往也是暂时性的,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沟谷中,仅在暴雨或大量融冰化雪的季节才有水流,其他时间几乎无水。
在湿润地区,河床中终年保持一定的水量,称经常性流水。
无论是暂时性流水或经常性流水,他们对坡面或沟谷的塑造是很明显的,只不过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第一节流水作用一、水流的基本特性(一)层流与紊流层流的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
这种流动仅在水库及高含沙量的浑水中或坡面薄层缓流中可能存在。
而在沟槽中很少发生。
由于层流没有垂直于水量方向的向上分力作用,所以一般不能卷起泥沙。
紊流的水质点是呈不规则的运动。
并且互相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了大小不一的旋涡运动。
旋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不同,分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这种分界面极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微弱的波动;这种波动逐渐发展,最后在交界面上形成一系列的旋涡。
层流水是否失去稳定性取决于作用于水体的惯性力与粘滞力(viscosity)的对比关系。
一般沟槽、河道中的水流总是属于紊流性质,只有坡面薄层缓流才是层流(Only in a thin zone along the bed and channel of a smooth-walled stream, where frictional drag is high, is the velocity low enough for laminar flow to occur.)。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共124页文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24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① 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枯水 位时的平直河湾。在中枯水位时这种河湾中的水流 一般来说中部流速快,两岸流速慢,形成微下凹的 水面,两岸表层水流向河中心汇聚,底层水为了补 充两岸流失的水量,向两岸流动,形成底部辐散型 的双向环流。 ②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平直 河道的洪水期。在洪水期河床横剖面上河床中部的 水量往往比两岸的水增加的快些。这时的水面略呈 上凸形,表层水从河流中心流向两岸,而两岸水为 了补充河流中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向中心,构造 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河流:在河谷中常年流动的水流。 河谷是由河流作用造成的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 狭长形凹地。 河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式塑造 河流地貌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水流 运动 特征
2)弯曲的河道中单向环流
在弯曲部分,由于水的流动呈弧形,那么 就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其方向指向凹岸。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 这样就造成在弯曲边的水流横剖面上水面 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凸岸附近水 面低,比降的存在降造一个超压力,超压 力的方向指向凸岸。这个超压力正比于横 比降In
三、片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的变化,自上而下,一般将 坡地分为: (1)不明显冲刷带 (2)冲刷带 (3)淤积带 在坡面径流的作用 下,冲刷带和淤积 带将逐渐向上移动, 使坡积裙向上发展, 导致整个地区的地 势日趋和缓。
(1)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 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冲刷量顺坡随径流 的增大而逐步加大,使浅凹地在具有一定纵向 倾斜凹槽的下端逐渐变深,转化为深凹地。
地貌学-第二章-流水地貌-第二节
流水地貌授课教师:李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邮箱:leexin_sxnu@流水地貌一、陆地流水的形式二、流水作用三、片流地貌四、沟谷流水地貌五、河流地貌四、沟谷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一)沟谷流水特点及生成(二)沟谷流水地貌(一)沟谷流水特点及生成1)水文特点流量变化极大,水位暴涨暴落,降雨时水量很大,无雨时水量消失;——————又称暴流或洪流流水纵比降大,流速大,水流湍急,侵蚀力强,破坏性大;含沙量大,常挟带巨砾,造成下游堆积地貌。
(一)沟谷流水特点及生成片流转变而成,在不平整的坡地,只要有局部凹陷,就可形成。
2)生成流心线(二)沟谷流水地貌中游沟谷洪积扇上游集水盆沟谷的发育:细沟→切沟→冲沟→坳沟;(二)沟谷流水地貌1)集水盆沟谷源头扩大后的小盆地形成:沟谷源头水量较多,下蚀作用强,下蚀深度深,引起沟头四周迅速侵蚀,扩大成盆地状。
1)集水盆大规模的集水盆——崩岗(崩口)(二)沟谷流水地貌崩岗侵蚀力极强,已经成为灾害地貌。
崩岗发育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二)沟谷流水地貌2)沟谷——流水侵蚀所形成的长形谷地。
形成:●浅凹地亦或深凹地上的片流汇集后,沿土层裂隙下蚀而形成。
形态:●横剖面“V”形,两坡陡立,呈小峡谷状,破谷与地面交界处有沟缘。
沟底纵剖面阶梯状崎岖起伏。
2)沟谷按发育程度可分为四种类型细沟→→切沟→→冲沟→→坳沟①细沟:最初发育的小沟,深、宽度不及0.5m ,沟两坡无明显沟缘,纵剖面与坡面形态大致相同。
(如图所示:1为原始坡面地形线;2为沟底纵向地形线)(二)沟谷流水地貌2)沟谷②切沟:●由细沟发展而成;●宽、深度达到1~2m,长数十米以上;(二)沟谷流水地貌●横剖面是“V”形,沟缘明显,纵剖面与坡面不一致,下部为下凹形2)沟谷③冲沟:●沟谷发育最盛期的形态;●由切沟进一步发展而成,下切作用强烈;●较深,长可达数公里到数十公里;(二)沟谷流水地貌●横剖面呈峡谷状、纵剖面崎岖起伏,多陡坎和瓯穴2)沟谷④坳沟:●沟谷发育晚期的形态;●侧蚀作用为主,谷坡扩宽,底堆积物增厚;(二)沟谷流水地貌●纵剖面比较平缓,横剖面呈宽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