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研究进展
布里奇曼斯托克定向凝固法
布里奇曼斯托克定向凝固法介绍布里奇曼斯托克定向凝固法(Bridgman-Stockbarger method)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单晶的生长和凝固过程。
它是由二位科学家布里奇曼斯和斯托克巴格发展而成的,并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通过控制熔体的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来实现单晶的生长,以获得高纯度和大尺寸的晶体材料。
工艺原理温度梯度布里奇曼斯托克定向凝固法的关键在于创建一个合适的温度梯度。
通常,熔体温度从下到上逐渐降低,形成一个从高温到低温的温度梯度。
这样可以控制晶体的生长方向和生长速率。
凝固速度凝固速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参数。
通过调节凝固速度,可以控制晶体的晶格缺陷和晶体缺陷密度。
快速凝固可以得到高度有序的晶体,而慢速凝固则会导致晶格缺陷的增加。
实验过程1.准备样品:选择合适的晶体材料,并将其制成适当尺寸和形状的熔体。
2.设计熔体容器:选择合适的容器,通常为石英管或陶瓷坩埚。
3.创建温度梯度:将熔体置于熔炉中,通过控制熔炉上下部分的温度来形成温度梯度。
4.开始生长:将熔体加热至适当温度,使其开始凝固。
凝固过程中,缓慢下移熔体容器,保持温度梯度不变。
5.结束生长:当晶体生长到所需尺寸时,停止加热并冷却样品,使其完全凝固。
6.取出晶体:将晶体从熔体容器中取出,并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应用布里奇曼斯托克定向凝固法在材料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单晶生长和研究方面。
它可以用于生长各种材料的单晶,如金属、半导体和陶瓷。
其应用不仅限于实验室研究,还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单晶材料制备。
优势与局限性优势•能够制备大尺寸和高纯度的单晶材料。
•可以控制晶体的生长方向和生长速率。
•数据可重复性高,实验结果可预测性强。
局限性•该方法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凝固过程中容易引入晶体缺陷,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和调控。
•在某些材料中,可能会出现晶体断裂或晶格缺陷过多的问题。
发展趋势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1、定向凝固的研究状况定向凝固成形技术是伴随高温合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和未凝固熔体中建立起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以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很好的控制了凝固组织的晶粒取向,消除横向晶界,提高了材料的纵向力学性能,因而自美国普拉特·惠特尼航空公司采用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以来,这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1.1定向凝固理论的研究定向凝固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定向凝固中液-固界面形态及其稳定性,液-固界面处相变热力学、动力学,定向凝固过程晶体生长行为以及微观组织的演绎等,其中包括成分过冷理论、MS 界面稳定性、线性扰动理论、非线性扰动理论等。
从Chalmers[1]等的成分过冷理论到Mullins[2]等的界面稳定动力学理论(MS理论),人们对凝固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主要分析一下成分过冷理论和界面稳定性理论。
(1)成分过冷理论成分过冷理论是针对单相二元合金凝固过程界面成分的变化提出的,如对于平衡分配系数小于1的合金在冷却下来时,由于溶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溶质原子随着凝固的进行,被排挤到液相中去,并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与这种溶质梯度相对应的液相线温度与真实温度分布之间有不同的值,其差值大于零时,意味着该部分熔体处于过冷状态,有形成固相的可能性而影响界面的稳定性。
Chalmers等人通过分析得出了成分过冷的判据,确定了合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的形态取决于两个参数:GL/v和GL·v,即分别为界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的商和积。
前者决定了界面形态,而后者决定了晶体的显微组织(即枝晶间距或晶粒大小)[3]。
成分过冷理论能成功的判定无偏析特征的平面凝固的条件,避免胞晶或枝晶的生成。
但是成分过冷理论只考虑了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效应的因素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忽略了非平面界面的表面张力、凝固时的结晶潜热及固相中温度梯度等的影响。
《2024年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与形成》范文
《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与形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在各种工程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电子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研究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及其形成的高质量特性。
二、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概述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是一种由铝、硅和镁元素组成的合金。
其独特的成分比例和相结构使得该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该合金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定向凝固组织的形成过程在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定向凝固技术,可以得到具有特殊组织和性能的材料。
该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熔融金属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冷却和结晶,从而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合金。
在定向凝固过程中,由于各元素的成分差异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会形成多种相结构。
这些相结构在不同的温度和成分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形态和空间分布,从而影响合金的整体性能。
因此,掌握定向凝固过程中相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对于优化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质量的定向凝固组织特性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具有以下高质量特性:1. 良好的结晶性:通过定向凝固技术,可以获得晶粒尺寸均匀、排列紧密的结晶组织,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 优异的力学性能:由于各元素的相互作用和相结构的优化,使得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满足各种工程应用的需求。
3. 良好的耐腐蚀性能: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在特定的环境下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抵抗化学物质的侵蚀和氧化。
4. 稳定的热稳定性:定向凝固组织的热稳定性较高,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殊要求。
五、结论通过对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形成过程和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Sn-16%Sb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演化研究
Ma 0 8 y2 0 VO . 7 NO 5 1 5 .
S 一 %S 包 晶合金 的定 向凝 固组 织演化 研 究 n1 6 b
胡 小武 ,李 双 明 ,刘 林 ,傅 恒志
( 西北 工业 大学 凝 固技 术 国 家重 点 试 验 室 ,陕 西 西安 7 0 7 ) 10 2
h p r e i c i l y y e p re t a l . t c o
Ke r s Sn 1 % Sb h p r e i c i aly dr cin l oiic t n p i a yp a e m o p oo ia ywo d : 一 6 y e p re t l ; i t a s l f a i ; r r h s ; t c o e o di o m r h lgc l
u i r vi temar f np a e T ev lmef cino n bp a efsl d ce s n h n n o ml n h txo S h s . h ou a t f S h s rt e ra ea dte f i 1 3 r o S i y
摘 要 :利用高温度梯度定向 固 凝 装置对S一 w.S 过包晶合金进行 了 n1 t b 6 % 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凝固速度条件下获得的
凝 固 组织 、相 的形 貌 及 初 生相 体 积 分 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 化 。结 果 表 明 ,定 向凝 固组 织 为 硬 质 初 生金 属 间化 合 物S S 相 弥 散 分布 于 nb
ic e s . wh n te s l mc t n r t ic e s s i dr cin l s l ic t n o Sn 1 % Sb n ra e e h Oi d ai ae n ra e n O i t a e o oi f a i f di o . 6
Pb—Bi—Sn准包晶合金定向凝固微观组织演化
铸造
胡小武等:bB S准包晶 P— i n — 合金 定向凝固 微观组织演 化
・6 33・
HU a - L h a g m i g , a — n JANG u g n Xi o WU , I u n — n AI n r g , I S F o F —a g
(. co l f c aia Eetcl n ier gNac ag i ri , a ca g 3 0 1 J n x, hn ; 1S h o o Meh ncl lc a E g ei , nh n Unv sy N n hn 0 3 ,i g iC ia — i r n n e t 3 a 2 Sae e aoa r f oiict nPo es gNo h et P lt h i l nvri , ’ 1 0 2 S an iC ia . t yL b rt yo S l f a o rcsi , a w s m oye nc i sy Xin7 0 7 , h ax, hn ) tK o di i n e c aU e t a
lq d m ea o ln n ue hi e h ol g n r s ld fc to a e O 5 1 0 pm/ nd tm p r t e i ui t lc o i g a d q nc ng tc n o y u de o i i ai n r t f0.— 0  ̄ s a e e aur i g a in p t mm . e mir sr t r v uto n o u e d srb i n we e i e tg t d wh c r r d e tu o 1 K/ 8 Th c o tucu e e ol i n a d s l t itiuto r nv si a e . i h we e b e n s ld fc to t as d o o i i ai n pah,p s o p sto i ha e c m o ii n,s l t iti u i n a c o tuc r ha a trsis o u e d srb to nd mir sr t e c r c e itc .The u
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原理及应用综述摘要:阐述了介绍了定向凝固应用于硅材料的理论基础,论述了近年来定向凝固制备技术在杂质提纯和晶体生长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定向凝固制备铸造多晶硅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展望今后的发展前景,认为新型的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出的硅锭在杂质含量、晶体结构方面均优于传统凝固技术,应积极改善定向凝固技术,以制备高品质的太阳能硅材料。
关键词定向凝固;铸造多晶硅;杂质和缺陷;转化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2种,多晶电池的市场份额占到一半以上,商业化的多晶电池效率可以达到14%左右[1]。
实验条件下,多晶电池的最高转化效率达到20.30左右,多晶电池的效率虽然略低于单晶电池1%~2%,但多晶电池制造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仍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市场[2]。
近年来,由于技术改良、电池效率提高及生产成本下降等有利因素,因而大大促进了多晶电池应用技术的发展,也使业内专家学者给予了多晶电池制备技术更多研究和关注[3]。
影响多晶电池转换效率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多晶硅铸锭的纯度,即使材料中含有少量的杂质,对电池的光电性能就有很大的影响[4];二是尽量减少材料中各种缺陷,多晶硅铸锭中的晶界、位错与杂质聚集成载流子复合中心,大大的降低了多晶电池效率。
由以上表述可知,要提高多晶电池的效率,必须围绕提高材料纯度和降低材料缺陷的技术进行研究,而定向凝固技术正是制备硅晶体材料的典型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开始只用于传统的高温合金研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材料制备技术[5]。
定向凝固技术在多晶硅铸造主要是控制晶体生长和杂质提纯2方面的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组织的晶面取向,消除横向晶界,获得大晶粒或单晶组织,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6]。
同时,定向凝固可生成按照一定晶面取向、排列整齐的晶体结构,由于分凝系数的不同,杂质凝聚于晶界和铸锭上方,对材料起到提纯作用。
1. 基本原理多晶硅铸锭实际上就是由定向排列的柱状晶体组合形成,形成的理论基础就是定向凝固原理。
定向凝固技术
5.1 定向凝固旳发展历史 5.2 定向凝固基本原理 5.3 定向凝固工艺 5.4 应用实例
Your company slogan
5.1定向凝固旳发展历史
定向凝固过程旳理论研究旳出现是在 1953年,那是Charlmers及其他旳同事们 在定向凝固措施考察液/固界面形态演绎旳 基础上提出了被人们称之为定量凝固科学 旳里程碑旳成份过冷理论。
而当界面前沿存在成份过冷时,界面前沿 因为不稳定原因而形成旳凸起会因为处于过 冷区而发展,平界面失稳,造成树枝晶旳形 成。
Your company slogan
成份过冷理论提供了判断液固界面 稳定性旳第一种简要而合用旳判据,对 平界面稳定性,甚至胞晶和枝晶形态稳 定性都能够很好地做出定性地解释。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1、成份过冷理论
纯金属旳凝固过程
在正旳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 前沿液体几乎没有过冷,固液 界面以平面方式向前推动,即 晶体以平面方式向前生长。
在负旳温度梯度下, 界面前方旳液体强烈过冷, 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Your company slogan
成份过冷理论能成功旳鉴定低速生长条件下 无偏析特征旳平面凝固,防止胞晶或枝晶旳生 长。
Your company slogan
单晶在生长过程中绝对要防止固—液界面不稳定 而生出晶胞或柱晶。故而固—液界面前沿不允许有 温度过冷或成份过冷。固液界面前沿旳熔体应处于 过热状态,结晶过程旳潜热只能经过生长着旳晶体 导出。定向凝固满足上述热传播旳要求,只要恰当 旳控制固—液界面前沿熔体旳温度和速率,是能够 得到高质量旳单晶体旳。
但是这一判据本身还有某些矛盾,如:
成份过冷理论把平衡热力学应用到非平衡动力学过程中,必然带 有很大旳近似性;
《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与形成》范文
《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与形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轻质合金材料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以其优良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封装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重点研究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及其形成的高质量特征,探讨其内在机理和应用前景。
二、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基本特性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主要由铝、硅和镁等元素组成,其近共晶成分的微观组织主要由初生相、共晶相和少量其他杂质相组成。
这种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
三、定向凝固组织的形成过程定向凝固是一种通过控制合金的冷却速度和温度梯度,使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方向生长的技术。
在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的控制,合金中的各组分元素将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进行结晶,形成具有特定形态和结构的凝固组织。
四、定向凝固组织的形态与结构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主要由初生相、共晶相和其他杂质相组成。
初生相通常为铝基固溶体或铝硅化合物,具有特定的晶体形态和取向。
共晶相则是由铝、硅和镁元素共同形成的复杂化合物,具有特定的相结构和相分布。
这些相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方向生长,形成了具有特定形态和结构的凝固组织。
五、高质量的形成与特性通过定向凝固技术,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可以形成高质量的组织结构。
这种高质量的组织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
首先,其高强度和高硬度使其在承受重载和冲击时具有良好的表现。
其次,其优异的热稳定性使其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此外,其良好的抗腐蚀性使其在恶劣的环境中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六、应用前景Al-Si-Mg三元近共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和高质量特性使其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Zn-25%wtAl定向凝固截面变化区的组织演化分析
Zn-25%wtAl定向凝固截面变化区的组织演化分析
查燕青;傅明喜;黄兴民;周志华;李岩;宗华
【期刊名称】《热加工工艺》
【年(卷),期】2005()1
【摘要】利用HRC定向凝固装置,选择热区温度为830℃和780℃,凝固速度为77.5μm/s和155μm/s的凝固条件,采用变截面结晶器,获得了截面变化前后的稳定组织以及截面变化区的组织演变。
结果表明,截面变化对组织的影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演变区晶粒经历了分叉、合并及淘汰后,形成新的稳定区组织。
【总页数】4页(P8-11)
【关键词】定向凝固;截面变化;组织演变
【作者】查燕青;傅明喜;黄兴民;周志华;李岩;宗华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13;TG244
【相关文献】
1.试样截面尺寸变化对高温合金DZ125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 [J], 陈波;刘林;张卫国;傅恒志
2.定向凝固Ti—43Al—3Si合金的组织演化规律Ⅰ.初始过渡区组织演化规律 [J], 樊江磊;李新中;郭景杰;苏彦庆;傅恒志
3.定向凝固Ti—43Al—3Si合金的组织演化规律Ⅱ.稳态生长区组织演化规律 [J],
李新中;樊江磊;郭景杰;苏彦庆;傅恒志
4.Zn-Cu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演化Ⅰ.实验现象及分析 [J], 王猛;林鑫;苏云鹏;沈淑娟;黄卫东
5.CMSX-2单晶高温合金高梯度定向凝固下过渡区的组织演化特征 [J], 李双明;杜炜;张军;李金山;刘林;傅恒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1.定向凝固理论基础及方法定向凝固又称定向结晶,是指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方法。
定向凝固技术是在铸型中建立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熔融合金沿着热流相反的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铸造的工艺。
它能大幅度地提高高温合金综合性能。
定向凝固的目的是为了使铸件获得按一定方向生长的柱状晶或单晶组织。
定向凝固铸件的组织分为柱状、单晶和定向共晶3种。
要得到定向凝固组织需要满足的条件,首先要在开始凝固的部位形成稳定的凝固壳,凝固壳的形成阻止了该部位的型壁晶粒游离,并为柱状晶提供了生长基础,该条件可通过各种激冷措施达到。
其次,要确保凝固壳中的晶粒按既定方向通过择优生长而发展成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组织,同时,为使柱状晶的纵向生长不受限制,并且在其组织中不夹杂有异向晶粒,固液界面前方不应存在生核和晶粒游离现象。
这个条件可通过下述措施来满足:(1)严格的单向散热。
要使凝固系统始终处于柱状晶生长方向的正温度梯度作用下,并且要绝对阻止侧向散热,以避免界面前方型壁及其附近的生核和长大。
(2)要有足够大的液相温度梯度与固液界面向前推进速度比值以使成分过冷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同时要减少熔体的非均质生核能力,这样就能避免界面前方的生核现象,提高熔体的纯净度,减少因氧化和吸氧而形成的杂质污染,对已有的有效衬底则通过高温加热或加入其他元素来改变其组成和结构等方法均有助于减少熔体的非均质生核能力。
(3)要避免液态金属的对流。
搅拌和振动,从而阻止界面前方的晶粒游离,对晶粒密度大于液态金属的合金,避免自然对流的最好方法就是自下而上地进行单向结晶。
当然也可以通过安置固定磁场的方法阻止其单向结晶过程中的对流。
从这三个条件我们可以推断,为了实现定向凝固,在工艺技术上必须采取措施避免侧向散热,同时在靠近固液界面的熔体中维持较高的温度梯度。
定向生长理论和它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定向凝固技术。
自从Bridgman和Stockbarger在20世纪20年达提出奠定了现代定向凝固和单晶生长技术基础的Bridgman定向凝固技术,定向凝固就被广泛运用于制备各种结构和功能材料。
定向凝固包晶合金相和微观组织选择研究进展
随着材料科 学的发展 , 包晶合金因其特殊的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 。许多重 要的工程材料都存在包 晶反应 , F- 如 e c和 F -r i e - 合金 , CN 高温 T—l N- 合金 ,dF - i 和 i A N -e B和 C —m C oS —u稀土永磁材料 以及 Y .
2 0 年 9月 08 第2 4卷第 3 期
陕 西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Ju a o hax U i r t o eh o g N trl cec din orl f ani n esy f c nl y( a a Si eE io ) n S v i T o u n t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综述包晶合金定 向凝 固的研究现状 , 提出存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足之处 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 定 向凝 固中包晶相 的生长机理
包晶反应是初生相和液相反应生成新 的包 晶相 的过程。包 晶凝固过程中不仅存在初生相 的生长 , 同时存 在包 晶相 的生长 。 为了更好地认识包 晶相 的生长机理 , 研究者将这个过程分为包晶 反应、 晶转变和直接凝 固 3 阶段 ( 1 。包晶反应 是初 包 个 图 )
和微观 组 织的选择 规 律 , 同时讨 论 了对流 对凝 固微 观 组 织 的影 响 。依 据 国 内外对 包晶合 金 凝
固的研究现状 , 出进 一步研 究的方向。 提
[ 关 键 词 ] 包晶合金 ; 定向凝 固; 相选择 ; 微观组织 [ 中图分类号 ] T 1 G4 [ 文献标识码] A
B —uO高温超导材料等¨ a — C 0。包晶合金凝固过程中相和微观组织对材料的性 能起决定性作用 , J 因此, 研究定向凝固包晶合金相和微观组织的选择引起 国内外学者 的极大兴趣 , 通过模拟计算获得合金 的相 和微观组织选择图, 并运用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随着对包金合金定向凝固研究的不断深人 , 发现包晶合 金凝固中相和微观组织随温度梯度 , 生长速度以及对流影响而呈现复杂 的多样性 4, . 但迄今为止, J 包 晶合金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目前 , 包晶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 向凝 固中包晶相 的生长机理 以及相 和微观组织的选择规律。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摘要:定向凝固技术可使材料凝固组织按特定方向排列,获得定向及单晶组织结构,从而大大改善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
本文详细地评述了传统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几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定向凝固技术。
介绍了定向凝固技术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关键词:定向凝固技术,温度梯度,材料制备金属的定向凝固就是指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样未凝固熔体中建立起沿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在气壁上形核后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的技术。
它是在高温合金的研制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该技术被广泛用于获得具有特殊取向的组织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因而自其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应用定向凝固方法,可以得到定向组织、甚至单晶,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所需的性能。
因此,定向凝固技术自其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过程定向凝固技术除早期用于高温合金的研制外,后来还逐渐推广到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复合材料等的研制中,并成为凝固理论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热流的控制是定向凝固技术中的重要环节,获得并保持单向热流是定向凝固成功的重要保证。
伴随着对热流控制(不同的加热、冷却方式)技术的发展,定向凝固技术经历了由炉外法、功率降低法、快速凝固法直到液态金属冷却法等的发展过程。
1.1炉外结晶法炉外结晶法有叫发热剂法(EP法),是定向凝固技术中最原始的方法之一。
Versnyder 等早在20 世纪50年代就应用于试验中。
其原理是水冷模底部采用水冷铜底座,顶部覆盖发热剂,侧壁采用隔热层绝热,浇入金属液后,在金属液和已凝固金属中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温度梯度,使铸件自下而上,实现定向凝固。
由于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小和沿高度不断减小,而且很难控制。
因此,该法只可用于制造要求不高的零件。
但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在小批量零件生产中任然还有应用。
1.2功率降低法(PD法)在20世纪60年代,Versnyder等人提出了功率降低法。
定向凝固包晶相变微观组织演化的相场方法研究:Ⅱ.形核控制的微观组织模拟
定 向凝固包晶相变微观组织演化的相场方法研究
I. I形核控制的微观组织模拟
苏 彦庆 李新 中 郭 景杰 吴 士平 傅 恒 志
(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100 ) 501
摘 要 采用包晶相变相场模型分别模拟了高 G/ p定向凝固 T— 1 v iA 合金在小直径试样的连续形核和大直径试样的多重形核
M an c i t r c i e 0 5 _ 9 1 us r p e e v d 2 0 _0 -2
A B ST R A C T Them ir s r t r v l to fbo h ph s si i ult d by t e p s - ed m o e f c o t uc u e e o u in o t a e ssm a e h ha e f l d lo i pe ie tct a sto o ie to a l o i i e - l y a g v l fG P wh n t e c n i u s rt c i r n ii n f rd r c i n ly s ld f d Ti A1al tahih a ueo i o e h o tn ou
Cor s o d n :SU a qn , rf so ,T l 0 5) 6 18 5 ma ix @1 3c r rep n e t Y n ig p oe s r e:(4 18 4 8 1,E- i :ht z 6 .o l n
S p otdb t n l trl ce c o n ain o hn No 09 1P u p re yNai a Nau a S i eF u d t fC ia o n o . 350) 5
维普资讯
第 4 2卷
哈工大铸造方向导师简介
一、微精密铸造成形
率先研发成功了微米尺度的三维复杂构件微铸造成形工艺,并成功制备 出国内外最小的三维微铸件——直径仅为580微米的微齿轮铸件,同时借助 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实际实验等方法,对微铸造过程中涉及 的基础理论问题
进行研究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诸如微米尺度条件下液态金属的微流动、微 传热、微传质及微凝固规律,以及微铸件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 律等。
钛合金叶片
定向凝固组织
电磁约束成型
卫星帆板支架
汽车滤清器
某型号导 弹舱体
微观组织模拟
徐达鸣 教授、博导
2 2 新新材材料料定定向向凝凝固固和和特特种种成成形形方方向向
钛合金离心铸造充型与传热过程耦合计算机模拟与工艺实
验研究
冷 坩
电磁场等外场作用下合金
埚 定
凝固耦合传输计算机模拟
向
金属凝固理论与组织控制
非平衡凝固理论 快速凝固喷射成形技术与新材料 非晶及非晶丝软磁合金形成的物理基础、制备与表征 大型复杂轻合金件的凝固过程与工艺理论
△Z/Z (%) 1400
4T
6T
1200
12T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针对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需求的先进精密复杂结构件 精密成型技术,达到:
减重、节能、降低制造成本 结构整体化、轻量化、薄壁化 高精度、高性能、低成本、短周期
孔凡涛 副教授、硕导
11 TTii及及TTiiAAll基基合合金金精精密密热热成成形形
TiAl金属间化合物制备与精密热成形技术 高温钛合金制备与熔模精密铸造技术 核电用材料的制备与成形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定向凝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26 4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全片层 元胞自动机方法 偏析 交流阻抗谐振谱 一次间距 η 相 γ -tial合金 γ '相 ybco超导单畴 tial基合金 ti-al合金 ti-50al合金 ti-46al-0.5 si-0.5w tb-dy-fe合金 simple算法 rene95镍基高温合金 mcraly涂层 fe72.5ga27.5合金 dz417g cu-cu2mg过共晶合金 a液态金属冷却 al3ni初生相 al2o3/yag/zro2三元亚共晶 al-pb合金 al-ni合金 al-mn相 al-mn合金
科研热词 定向凝固 高温合金 显微组织 强磁场 切向流动 凝固组织 凝固 冷坩埚 组织演化 磁致伸缩 模型合金 提纯 实时观测 定向排列 多晶硅 力学性能 tial合金 ti-43al-3si合金 高速凝固法 震荡生长 镁合金 错配角 锆基块体非晶 铌硅化物 跃迁 超高温合金 超重力 超声振动 缺陷 组织选择 组织和性能 竞争生长 稳态生长 磁机械阻尼 磁抑制对流 磁场 磁各向异性 磁化强度 真空感应熔炼 相选择 界面反应 界面不稳定性 电磁约束铸造 电子束熔炼 生长速率 片层组织 片层 燃烧合成 熔体过热温度 热电磁对流 热处理 热传导
8包晶相图及其它二元相图、合金的凝固和组织解析
Cu-Pb偏晶合金的凝固偏析
在结晶过程中,由于两相比重不同而造成 铸锭上下部分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 比重偏析(宏观偏析) 如:Cu和Pb的比重差别大,比重小的Cu 晶体就有可能上浮至铸锭的上部,使凝固 后的合金锭上部含Cu多,下部含Cu少、
2018/10/15
15
Cu-Pb偏晶合金的组织
2018/10/15 11
4.4 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细化晶粒:在包晶反应前析出大量细小相, 如在Al及Al合金中添加少量Ti,Ti量超过0.15%时,从液体中析出TiAl3,在 665℃发生包晶转变:L+TiAl3→α,α相依附细小而弥散TiAl3形核,起到细 化晶粒作用 Cu及Cu合金中添加少量Fe,在Mg合金中添加少量Zr,均因在包晶转变前形 成大量细小的化合物,起非均匀形核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细化晶粒效果
2018/10/15 6
N点以左和D点以右的合金:
固溶体合金
共晶线与包晶线:
(1)分解型 L→α+β (2)共晶线为固相线,线 上的合金在共晶温度全 部凝固完毕, (3)组织为两相混合物, 组织较细, (4)反应相成分点位于共 晶线的中间,两个生成 相位于两端 (1)合成型 L+α→β; (2)仅MN为固相线,MD非固 相线,MD的合金包晶转变后有 过剩的液体,L→β; (3)组织:MN合金为α+β两相 混合物,组织较粗,DM合金为 单相β; (4)两个反应相成分点位于包 晶线的两端,一个生成相位于中 间。
4
2018/10/15
β相依附在α相上形核成长, 并把α相包围起来,将α相和 液相分隔开,故名包晶反应
X合金: T1:L→α, T2:LD+αN→βM , T2-T3:L→β T3:全部凝固完毕,室 温组织β
定向凝固TiAl合金成分
定向凝固TiAl合金成分−组织−性能研究进展刘涵;黄宏;宗骁;张富强;梁永锋;南海;林均品;丁贤飞【期刊名称】《精密成形工程》【年(卷),期】2022(14)11【摘要】TiAl合金由于其低密度和高比强度,在航空材料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定向凝固控制TiAl合金晶体取向,有助于大幅提升合金高温性能和服役温度,促进TiAl合金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综述了近年来TiAl合金定向凝固的研究方法和成分−组织−性能关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定向凝固TiAl合金的主要研究单位及研究主题,简要介绍了定向凝固方法与模壳材料的应用情况。
从合金成分角度,分析并总结了α、β相稳定元素和其他常见元素对定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作用;从力学性能角度,介绍了定向凝固高Nb−TiAl合金在高温拉伸、蠕变、高周疲劳性能上的优势及相关机理;从定向凝固工艺角度,归纳了生长速率和温度梯度对合金凝固路径、片层取向及宏观、微观偏析的影响。
展望了定向凝固TiAl合金的未来发展方向。
【总页数】15页(P184-198)【作者】刘涵;黄宏;宗骁;张富强;梁永锋;南海;林均品;丁贤飞【作者单位】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市先进钛合金精密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1.4;TG146.23【相关文献】1.合金成分对定向凝固合金IC6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2.定向凝固TiAl-Nb 合金的显微组织控制与力学性能3.定向凝固TiAl-Nb合金的显微组织控制与力学性能(英文)4.凝固模式对定向凝固TiAl-Nb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5.(TbDy)Fe_2基定向凝固磁致伸缩合金的性能与组织和成分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廖世杰:致力突破材料制备加工难题
廖世杰:致力突破材料制备加工难题周婷【摘要】@@ 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产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湘潭大学新材料研究中心廖世杰教授长期以来致力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其中,他主持的二维定向凝固技术是20世纪未首先在我国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财富》【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1页(P126)【作者】周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产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湘潭大学新材料研究中心廖世杰教授长期以来致力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
其中,他主持的二维定向凝固技术是20世纪未首先在我国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二维定向凝固技术是在一维定向凝固基础上,将二维定向凝固原理和轴类、盘类零部件结合,应用二维定向凝固设备而发明的一种高新技术,它包括了二维定向凝固的原理、设备、工艺、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
早在80年代初,廖世杰读研究生时就发现了传统的一维定向凝固技术存在着固有的弊端,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在一维定向凝固基础上,发展二维定向技术。
为了这项技术的突破,他艰难起步,在有限的科研经费下,紧衣缩食搞科研。
幸运的是后来他的付出得到了学校和业内有识之士的支持并实现了该技术的突破。
在九五期间,廖世杰主持实施并完成国家863计划“二维定向凝固技术一步整体成形”课题,宣告了该技术的成功,被多部委确认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
新技术的突破无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廖世杰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在“七五”、“八五”期间,已在二维定向的原理、常温设备和工艺及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期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廖老师他们先后设计制作了系列二维凝固结晶器,从而成功地研制出二维定向凝固设备的关键部件。
而后他们又解决了超高温的耐热、抗碳蚀陶瓷绝缘圈材料的研制,并在实验中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主加热器的研制是二维定向凝固技术研究的一个大难题。
定向凝固Cu-50%Sn包晶合金显微组织演变
定向凝固Cu-50%Sn包晶合金显微组织演变彭鹏;刘林;喻杨新;甘露;杨文超;徐远丽【期刊名称】《铸造技术》【年(卷),期】2024(45)6【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包晶合金因其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比如Fe-Cr-Ni、Ti-Al、Nd-Fe-B合金以及应用于电子封装领域的Cu-Sn合金等。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对集成电路的机械、电子和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Cu-50%Sn(原子分数)包晶合金(L+Cu^(3)Sn→Cu6Sn5)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布里奇曼定向凝固法,在显微镜下对组织进行观察和测量,研究淬火固液界面的凝固组织随凝固条件改变而产生的变化。
生长距离、温度梯度一定时,随着生长速度的增大,初生相Cu^(3)Sn经历了胞状→胞/枝状→枝晶状组织转变,Cu^(3)Sn相的尺寸与间距均随生长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生长速度、生长距离一定时,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大,初生相Cu^(3)Sn相由块状与枝晶状转变为胞状组织;生长速度、温度梯度一定时,随着生长距离的增大,初生相Cu^(3)Sn由块状与胞/枝状转变为胞状组织,且Cu^(3)Sn相尺寸发生小幅细化。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绘制了关于生长速度、温度梯度及生长距离条件下的显微组织选择图,进一步阐明了凝固条件的改变对Cu-50%Sn(原子分数)包晶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页数】11页(P532-542)【作者】彭鹏;刘林;喻杨新;甘露;杨文超;徐远丽【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1.4【相关文献】1.Pr对Sn-Cd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2.Pb-Bi-Sn准包晶合金定向凝固微观组织演化3.Sn-16%Sb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演化研究4.Cu-55Sn亚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研究5.Cu-70%Sn包晶合金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的组织及其尺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定向凝固镁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定向凝固镁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贾红敏;常剑秀【期刊名称】《材料导报》【年(卷),期】2022(36)6【摘要】镁及镁合金在轻量化、节能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使用优势,近年来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但强度低、变形加工能力差、化学活性大、抗腐蚀性能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镁及镁合金的使用。
因此,开发高性能的镁合金材料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现阶段,添加合金元素、开展热处理、开发新型镁基复合材料等方法被用于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及加工变形能力,但考虑合金凝固特性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较少。
科学合理地解释镁合金凝固特性会为合金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合理地控制合金的凝固路径对合金设计和制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工程意义。
定向凝固技术能够通过调节凝固参数定制凝固组织,便于获得准确的成分-组织-工艺-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研究合金凝固过程的重要方法。
通过定向凝固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镁合金的凝固组织及晶粒生长取向,从而改善合金性能。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定向凝固镁合金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镁合金定向凝固组织演变、生长取向及力学性能等方面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结果。
本文在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定向凝固镁合金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定向凝固镁合金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7页(P135-141)【关键词】定向凝固;镁合金;组织演变;生长取向;性能【作者】贾红敏;常剑秀【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292【相关文献】1.快速凝固高性能镁合金研究进展——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镁合金2.铝、镁合金高压凝固及高压凝固理论研究进展3.定向凝固对AZ31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4.合金元素Al对定向凝固镁合金组织、晶粒取向和力学性能的影响5.挤压态定向凝固镁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2期Vol 126 No 12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总第112期Ap r.2008文章编号:167322812(2008)022*******二元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研究进展胡小武,李双明,刘 林,傅恒志(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2) 【摘 要】 针对二元包晶合金定向凝固,本文评述了其近年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包晶合金的相选择、两相形核、带状组织以及耦合生长等方面。
讨论了定向凝固过程中相和微观组织选择机制,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带状组织及其形成原因,以及由岛屿带状组织转变成初生相和包晶相的耦合生长组织。
【关键词】 二元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相和微观组织选择;带状组织;耦合生长中图分类号:T G113.12 文献标识码:AR esearch Developments Of Directional Solidif icationFor Binary Peritectic AlloysHU Xiao 2wu ,L I Shu ang 2ming ,L IU Lin ,FU H eng 2zhi(State K ey Laboratory of Solidif ication Processing ,N orthw estern Polytechnical U niversity ,Xi ’an 710072,China)【Abstract 】 Based on the current studies mainly involved in the phase selection ,nucleation ,banded structure and coupled growth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binary peritectic alloy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phase and microstructure selection ,band structure and the transition f rom island banding to coupled growth in experiments wa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K ey w ords 】 binary peritectic alloys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phase and microstructure selection ;banded structure ;coupled growth收稿日期:2007203207;修订日期:20072052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95100)作者简介:胡小武(1982-),男,博士研究生,E 2mail :huxiaowu0926@ 。
1 前 言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是目前凝固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是因为一些非常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都存在包晶反应,如高温Ti 2Al 合金,Ni 基高温合金,Ni 2Al 和Fe 2Ni 合金[126,10211]。
近几年对于某些铁磁材料、超导材料、形状记忆材料及耐高温材料等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也涉及到了包晶反应,可见包晶型合金是一类非常常见的合金体系。
但至今包晶合金的凝固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单相和共晶合金那样较为成熟的模型(如成分过冷判据、MS 界面稳定理论、J H 规则共晶分析模型等[7])。
近几十年关于二元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研究主要集中在Fe 2Ni 、Fe 2C 、Fe 2G e 、Pb 2Bi 、Sn 2Cd 、Ti 2Al 、Zn 2Cu 、Zn 2Ag 和Cu 2Sn 等[1,4,8210,14219]合金上。
在最近的包晶合金凝固研究领域中,一些学者采用相场法来模拟二元包晶合金的形核及生长过程。
如L.J.Tan 等[8]用相场法对Fe -0.3wt %C 包晶合金两相的生长进行了模拟,得到奥氏体包晶相在铁素体初生相的二次枝晶间形核并生长。
D.Phelan 等[9]用相场法对Fe 2C 合金的包晶转变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L/γ界面生长速度和δ/γ界面生长速度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冷却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H.Emmerich 和R.Siquieri [21]采用一新的相场法模型成功地研究了流动对包晶转变的影响以及包晶合金中异质形核动力机制。
目前关于二元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相和微观组织的选择;带状组织及其形成机制;耦合生长。
包晶合金的相选择和低速带状组织的研究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对包晶凝固机理的理解,且在某些包晶体系中包晶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包晶合金相及微观组织的演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包晶共生组织在一些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中有着比一般组织更优异的性能,所以包晶共生生长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兴趣。
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综合评述二元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国内外包晶合金研究的不足提出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相和微观组织的选择二元包晶合金在定向生长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凝固组织,从平面带状及类树枝状到岛带状,再到耦合生长的胞枝状等[2,5,20],充分反映了二元包晶合金在定向凝固过程中组成相与显微组织之间竞争与选择的多样性。
为此,许多学者对包晶合金提出以成分和温度梯度与生长速度比值作为函数的相和显微组织选择图,其中比较典型的是Hunziker 等[22]提出的接近成分过冷极限的包晶合金相选择模型,该模型利用充分形核假设和成分过冷准则以及相稳定生长的最高界面温度判据,获得了Fe2Ni合金的相和组织选择图。
一般来说,凝固过程中的相选择和组织选择是一合金系相和组织的稳定性问题,涉及到相关相和组织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以及相与相之间的竞争。
如果要完全定量地对凝固过程中的相选择规律进行分析,需要处理大量的非线性耦合因素,从技术上来看,目前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在包晶凝固过程中,不同的相之间存在两种竞争方式,即形核竞争和生长竞争。
在定向凝固中,由于存在形核基底,通常两相的形核过冷度较小,因此最终的相组成主要取决于不同相之间的生长竞争。
T.Umeda等[36]利用单相界面响应函数和最高界面生长温度判据来确定包晶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的稳定相和亚稳相的出现。
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对Ti2Al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研究,得到了Ti-(44~50)at.%Al合金的相选择图[23]。
计算各单相的界面响应函数忽略了相与相之间的关系,这在实际凝固过程中是不合理的,但至今也没有建立起更为合理的模型。
Hunziker[22]等的模型的建立是假定初生相或包晶相在凝固界面前沿已存在稳定的溶质浓度梯度,即初始过渡区之后,相还没有进入稳态生长的近稳态情况,忽略了在初始过渡区内,凝固界面前沿的溶质浓度梯度随凝固距离变化的情况。
为此近来研究表明[24,25],从凝固开始到结束,相和显微组织的选择应该是连续变化的过程,初始过渡内发生的相或组织形态的转变对后续凝固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所以,研究不同初始成分的合金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G/ V)从初始到稳态的整个过渡区间相和显微组织的选择是必要的。
Hunziker[22]等的模型将包晶相形核后界面前沿液相溶质分布特性仍沿用与初生相生长界面前沿同样的处理是不合理的,忽略了相生长的历史相关性。
郭景杰等[25]以Ti2 Al合金为例研究从初始到稳态的整个过渡区间内的相和显微组织选择,分别考虑两相形核过冷度为0和2K时的情况。
另外Ti2Al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凝固距离的增大,由于凝固界面处溶质成分梯度的单调变化,单相α(或β)平界面生长区逐渐减小,相应地α(或β)胞晶或枝晶生长区域逐渐增大。
在初始过渡区开始阶段,存在较大的单一带状组织区,但随着凝固距离的增大,该区域逐渐减小并消失;相应地周期性带状组织区逐渐增大;混合带状组织生长区和两相耦合生长区则逐渐增大,直至接近稳态。
该实验同时验证了两相形核过冷度的存在对包晶合金的相和显微组织选择都影响较大,将减小形成带状组织的成分区间,相应增大两相协同生长区,形成带状组织所需的凝固距离增大。
单一带状组织区的出现则从无形核过冷度时的整个过包晶成分范围内变为部分过包晶及与其相邻的部分亚包晶成分范围。
从以上综述可得出二元包晶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的相和组织的选择取决于凝固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如冷却速度,界面移动速度,温度梯度及合金原始成分等。
同时,两相的形核过冷度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带状组织及其形成机制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某些二元包晶合金如Fe2Ni[5]、Sn2 Cd[13]、Pb2Bi[12]、Ti2Al[23]、Zn2Cu[27]等会出现带状组织。
这种带状组织垂直于晶体生长方向,由初生相和包晶相周期性交替生成,Boettinger首先利用成分过冷原理对这种带状组织做出定性解释。
Trivedi[29]在无对流只有液相扩散的条件下提出了二元包晶合金低速平界面定向凝固带状组织形成的模型,他在同时考虑了各相形核和生长的情况下,指明形成低速带状结构的驱动力主要是初生相生长过程中其界面前沿液相相对于次生相的成分过冷,并指出形成低速带状组织的成分应在亚包晶成分范围内。
对Sn2Cd[30]包晶合金进行定向凝固的实验结果很好地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验中为了抑制对流,取试样直径为0.6mm和0.4mm,实验中观察到的带状组织及成分范围和模型预测结果很好地吻合。
在充分形核假设和成分过冷准则以及相稳定生长的最高界面温度判据的基础上,李新中等[31]分析了初始过渡区内可能发生的第二相形核转变,确定了形成带状组织的成分条件。
同时考虑到相生长的历史相关性,将带状组织区分为周期性带状组织区和单一带状组织区。
周期性带状组织即为Trivedi[29,30]扩散模型分析得到的带状组织,单一带状组织按领先生长的相又分为两种:领先相为初生相时形成初生相+包晶相的单一带状组织;领先相为包晶相时形成包晶相+初生相+包晶相的单一带状组织,这种组织在许多低速定向凝固的二元包晶合金实验(如Pb2Bi[12]和Fe2 Ni[4,5,10,11,32,33])中已观察到,其结论更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按Trivedi的纯扩散模型,能得到带状组织的二元包晶合金的成分区间处于初生相和包晶相成分之间,而Hideyuki Yasuda和Kentaro Tokieda等对Sn2Cd、Pb2 Bi[13,12]二元包晶合金带状组织的研究工作表明:在包晶相成分与其平衡液相成分之间也能形成带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