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重点

民事诉讼法重点

民事诉讼法重点第一章1.民事纠纷的概念及特点?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特点: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民事纠纷的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

2.私力救济的定义、特点、分类和效力?私力救济又称自力救济,是指纠纷主体在没有中立的第三者介入的情况下,依靠自身或其他私人力量解决纠纷,实现权利。

基本特征:无中立的第三者的介入,纠纷解决过程表现为非程序性,解决途径主要是依靠武力、操纵、说服和权威等私人力量。

分类:私力救济依据解决纠纷的方式可分为自决和和解。

自决是指纠纷主体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强行使对方服从;和解是双方协商解决纠纷。

私力救济根据法律性质又可分为法定和法外的私力救济。

法定的私力救济一般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等;法外的私力救济的典型是债权人拘押债务人、债权人雇佣残疾人或者传染病人进行收债等。

效力:在现代法治社会一般禁止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纠纷,但例外情形下承认某些私力救济的合法性。

3.社会救济的概念、分类和效力?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分类:社会救济包括调解和仲裁。

效力:调解和仲裁虽然是非国家公权力解救纠纷的一种方式,但国家一般赋予这些纠纷结果一定的法律效力,以维持该种纠纷解决制度的存在。

4.公力救济的定义和特点?公力救济:在当事人无法通过自主性的方式解决纠纷时,必须设立一种强制性解决纠纷、保护权利的制度,这就是公力救济。

特点:一是强制性;二是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5.ADR的主要形态和特点?和解:当事人以平等协商、相互妥协的方式和平解决纠纷,即为和解。

特点:高度自治性;非规范性。

调解:是第三方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讲道理,促成其相互谅解相互妥协的就绝纠纷的活动。

特点:调解除了具有和解的特征外,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调解人的居中性。

仲裁:是指纠纷双方根据有关规定或双方协议,将争议提交到一定的机构,由该机构居中裁决的制度。

民事诉讼法必背知识点

民事诉讼法必背知识点
再审发回重审又提反诉的处理:再审裁定撤销原判决、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变更、增加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1)原审未合法传唤缺席判决,影响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
(2)追加新的诉讼当事人的;(3)诉讼标的物灭失或者发生变化致使原诉讼请求无法实现的;(4)当事人申请变更、增加的诉讼请求或者提出的反诉,无法通过另诉解决的
反诉的处理
二审提出反诉的处理: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者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二审发回重审又提反诉的处理: 二审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变更、增加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的,可以合并审理
民事诉讼法必背知识点
考点1 诚实信用原则
主体
当事人、法院、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勘验人员
对当事人的要求
1.真实陈述义务
2.促进诉讼义务
3.禁止以欺骗方法形成不正当诉讼状态,从而获得不当法益
4.禁止反言
5.禁止滥用诉讼权利
对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要求
证人不得故意提供虚假的证言
鉴定人不得故意出具与事实不符的鉴定意见
【注意】反诉应由其他人民法院专属管辖,或者与本诉的诉讼标的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无关联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诉。
须与本诉适用同一诉讼程序
须反诉与本诉的之间存在牵连关系。所谓存在牵连关系,是指两者存在法律上或事实上的联系。法律上的牵连包括两者源于同一法律关系(如原告提出请求交付买卖标的物的本诉,被告则提出请求支付价金或者请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的反诉)和两者源于相关联的法律关系(如原告基于所有权请求被告交付所占有的动产,被告则反诉请求法院确认他对该动产享有的质权)

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整理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法考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简要概括民事诉讼法的基本背景和重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民事诉讼法是指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范围包括诉讼主体、诉讼行为、诉讼程序、证据规则等方面。

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结合,具有程序性、独立性和平等性的特点。

二、民事诉讼法的重点内容总论总论部分主要涉及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本程序和基本理论。

其中,合议制度、审级制度、当事人制度、代理制度、证据制度、诉讼保全制度等是重点内容。

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程序。

审判程序是诉讼程序的主体,执行程序则是实现判决和裁定的过程。

执行程序虽然较为独立,但也受到民事诉讼法的调整。

当事人及代理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的主体,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和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被代理人的意志和利益通过代理人的行为得到体现。

在民事诉讼中,代理分为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

律师在民事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处理法律事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案件的公正解决。

同时,律师还可以代表当事人进行上诉和申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证据及证明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和手段,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内容之一。

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和笔录等。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是决定案件事实认定的关键环节。

证明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证据,以证明自己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的过程。

证明对象是指在诉讼中需要用证据加以证明的问题,如实体法律关系、法律事实等。

证明责任是指在诉讼中,当事人提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

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则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是指诉讼活动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形式。

民事诉讼法笔记

民事诉讼法笔记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民事案件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考点•法院行使•独立审判(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例子:蒙古语(5)检察监督原则。

人民检察院(6)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原则。

(7)同等和对等原则。

考点•同等:外国人在中国拥有民事诉讼权利•对等:外国法院对中国法律上有限制,就要限制回去•同等是常态,对等是报复(8)自愿、合法调解原则。

考点•调解贯穿始终•法院依据职权要求当事人调解,说法错误(9)辩论原则。

考点•贯穿始终•可以书面或者口头•可以实体也可以程序(10)处分原则。

自由支配自己的权利(11)支持起诉原则。

(12)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一)回避的情形(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法官亲儿子(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法官的债务人(3)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法官的初恋(4)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

(二)回避的适用人员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考点•证人不回避可能就回避民事诉讼的管辖(一)级别管辖(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①重大涉外案件;•考点:要求重大且涉外•②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考点•不管自己认为应该管的(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①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②认为应当由其审理的案件。

想管谁就管谁(二)地域管辖一般情形•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节简答题一、当事人诉讼行为(一)概念当事人诉讼行为,是指作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当事人实施的,能够引起诉讼上法律后果的行为。

(二)分类大陆法系的诉讼行为理论通常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分为取效性诉讼行为和与效性诉讼行为。

1、取效性诉讼行为,是指其自身无法单独直接获得所要求的诉讼效果,于是必须借助法院的相应行为才干获得所要求的诉讼效果的诉讼行为。

1)当事人的取效性诉讼行为只能向受诉法院实施;2)受诉法院应当依法调查当事人的取效性诉讼行为是否合法或者有无理由。

2、与效性的诉讼行为,是指无需借助受诉法院的相应行为即可直接获得预期的诉讼效果的诉讼行为。

1)当事人的与效性诉讼行为大多向受诉法院实施,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向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实施;2)与效性诉讼行为既可以是单方当事人实施,也可以是双方当事人共同实施。

前者如当事人的自认,原告抛却或者者变更诉讼请求;后者如自行和解。

(三)具体类型1、请求请求,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裁判的意思表示。

1) 对于原告而言,请求即为诉讼请求;对于被告而言,请求为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

2)请求的功能:限定法院将来所作裁判的范围。

无诉即无裁判,法院不能超出诉讼请求或者在诉讼请求以外作出裁判。

2、主张主张,是指当事人为了使自己所提诉讼请求能得到法院支持,向法院陈述相关法律要件事实的行为。

主张的内容主要为:A、原告的诉讼请求;B、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否认;被告在承认原告主张的基础上,此外提出具有独立法律效果的事实,而为旨在使原告请求得不到法院支持的抗辩。

3、举证指当事人为了使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法院确信,向法院提出相关证据,要求法院对该证据进行调查的行为。

功能:法院不能够在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外主动地调查证据以认定事实。

(四)当事人诉讼行为的重要性1、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是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泯灭的主要法律事实;2、在实行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的条件下,当事人诉讼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摆布着诉讼的进程乃至结果;3、保证正当诉讼行为的有效实施,对实现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极其重要。

民事诉讼法必背知识点

民事诉讼法必背知识点

民事诉讼法必背知识点一、起诉阶段1. 起诉条件:起诉人享有诉权,被告享有诉讼能力,主张具有法律依据。

2. 起诉方式: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但口头起诉需立即书面确认。

3. 起诉状的内容: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及证据来源。

二、受理阶段1. 受理条件:符合法定告诉条件且不违反法定排除告诉条件。

2. 受理程序:立案、登记、案由确认、收取案件材料。

3. 受理范围和管辖衔接:专属管辖权、特别管辖权、普通管辖权。

三、审判阶段1. 庭前准备:组成合议庭、出庭质证、调解磋商、裁判员回避、合议庭回避。

2. 开庭审理:传唤、举证、质证、辩论、调解、宣判。

3. 举证责任:原告举证主动性和相对责任、被告举证责任、证据保全。

四、判决阶段1. 判决形式:判决文书形式,包括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等。

2. 判决内容:诉讼请求的成败、事实认定、适用法律、裁判结果、诉讼费用。

3. 判决生效: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与判决确立时间。

五、执行阶段1. 强制执行:申请执行、执行裁定、执行回转、执行程序、产生效力。

2. 申请执行程序:书面申请、审查合格、执行通知、强制执行书、执行结果。

六、上诉阶段1. 上诉范围:对法院的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上告的裁定一般不能上诉。

2. 上诉条件:正当上诉理由、上诉请求、上诉期限、上诉范围。

3. 上诉程序:收到上诉状、上诉费用、法院组织调解、提交上诉材料。

七、终局阶段1. 确定判决案件: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判决。

2. 发生法律效力:判决生效、判决確定。

3. 诉讼费用:负担原则、减轻原则、实际情况。

八、其他重要知识点1. 举证能力:举证能力主体、举证能力对象、举证能力限制。

2. 证据的形式: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3. 调解程序和调解协议:调解员的资格、调解的开展、调解协议的效力。

以上是民事诉讼法的必背知识点,相信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民事诉讼法,提高自己的诉讼技能。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诉讼法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诉讼法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民事诉讼法一、基本原则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

2.同等、对待原则。

3.自愿、合法调解。

4.处分原则。

5.检察监督。

6.支持起诉。

7.辩论原则。

8.诚信原则。

9.经当事人同意,可线上诉讼。

二、基本制度(一)合议制少数服从多数,少数意见也要记录。

独任制情况:1.简易程序;2.基层第一审;3.中级第一审或不服裁定。

上诉第二审,双方同意,可以独任。

(二)回避制1.情形: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执行员。

2.程序:(1)申请:提出案件开始审理时;审理后知道:辩论终结前。

(2)回避的决定院长独任时,委员会决定。

审判、书记、执行员,院长决定。

翻译、鉴定、勘验,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决定。

3.公开审判国家秘密、个人隐私——不公开。

离婚、商业秘密——申请不公开。

4.两审终审制三、管辖(一)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

中级人民法院:重大涉外;本辖区有重大影响;最高法院确定由中级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本辖区由重大影响的第一审。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有重大影响+应当由本院审理的。

(二)一般地域1.原则:原告就被告(1)被告居住地;(2)居住地与长居住地不一致,则在常住地。

2.例外:原告所在地法院(1)身份关系不在中国居住的人;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

(2)限制被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措施;被监禁的人。

(3)特殊合同纠纷,则在合同履行地或被告所住地。

侵权行为,则在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住地。

产品、服务不合格,则在产品制造地、销售地、服务提供地、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

(4)专属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在所在地。

继承遗产纠纷,在(死亡时或主要遗产)所在地。

(5)协议①只能用于合同或其他财产纠纷。

②仅适用于一审。

③必须以书面形式。

(6)共同2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则向其中一个起诉。

2个起诉,则对最先立案的管辖。

(7)裁定移送:不属于本院的,则要移送;制定:受移送的认为不属于,则报请上级法院指定。

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则共同上级法院制定管辖。

民事诉讼法学重点难点解析

民事诉讼法学重点难点解析

民事诉讼法学配套复习题(附答案)2. 不定项选择题:(1)村民甲与乙因返还借款问题发生纠纷, 后经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双方达成协议: 乙于调解协议达成后一个月内返还甲借款1500元。

人民调解委员会就返还制作了调解书, 并将调解书送交给甲与乙。

一个月之后, 乙未按该调解书履行义务。

在此种情况下, 甲()。

A. 可以直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B. 应当通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C. 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就乙借款问题提起诉讼D. 应由村调解委员会开出借款问题经调解委员调解的证明方可到人民法院起诉(2)甲公司与乙公司就双方签订的加工承揽合同达成仲裁协议, 约定一旦合同履行发生纠纷, 由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

后合同履行发生争议, 甲公司交乙公司告上法庭。

对此乙公司没有向受诉法院提出异议。

开庭审理中, 甲公司举出充分证据, 乙公司败诉几成定局, 于是乙公司向法院提交了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

法院审查后认为该仲裁协议无效, 此时()。

A. 继续审理B. 判决该仲裁协议无效C.如甲公司对仲裁协议效力没有异议, 则裁定驳回起诉D. 将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移交有关仲裁委员会审理。

(3)合议庭在评议案件, 如有意见分歧时, 应当()。

A. 由审判长决定B. 少数服从多数C. 报审判委员会决定D. 报法院院长决定(4)陪审员可以与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的情形包括()。

A. 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案件B. 重审案件C. 适用一审程序再审的案件D. 二审案件(5)下述情况下, 必须适用合议制审理的是()A . 二审案件 B. 再审案件 C. 重审案件D。

依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6)独任制适用于()及其派出人民法庭。

A . 基层人民法院B. 中级人民法院C. 高级人民法院D. 最高人民法院(7)在民事诉讼中, 人民法院的()活动属于民事诉讼活动。

A. 受理案件B. 合议庭向审判委员会汇报案情C. 作出判决D. 审查核实证据(8)技术人员张强与华阳机械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 在合同履行中发生了纠纷。

民诉法重点

民诉法重点

1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汇总(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任务民事诉讼法,就是规定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有:(l)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2)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案件;(3)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民事诉讼法通过这四个任务的实现,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目的。

(二)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就是指民事诉讼法对事、对人,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适用和发生作用。

1.对事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审理下列案件:(l)民法、婚姻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律规范调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发生的案件;(2)劳动法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3)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其他案件。

2.对人的效力。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人,都要适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

包括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企业和组织等。

3.空间效力。

民事诉讼法生效的空间是在我国领域内,包括我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以及领土的延伸范围。

4.时间效力。

现行《民事诉讼法》生效的时间是1991年4月9日,人民法院不论是审理1991年4月9日后受理的案件,还是审理1991年4月9日前受理的案件,都适用该法。

(三)诉和诉权1.诉。

这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保护实体权益的请求。

诉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诉和实体意义上的诉。

依照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目的和内容为标准,诉可分为:(l)确认之诉,指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2)给付之诉,指原告要求被告履行一定民事义务的诉讼;(3)变更之诉,指当事人要求变动或者消灭一定的法律关系的诉讼。

诉的要素有二: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二者缺一不可。

民事诉讼法重点

民事诉讼法重点

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意义:辩论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辩论权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当事人的辩论权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准则。

当事人双方就有争议的问题,相互进行辩驳,通过辩论解释案件的真实情况。

只有通过辩论核实的事实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

(个人简化:辩护原则的意义在于 ( 1 ) 维护当事人的权利;( 2 )为法院审理案件提供依据)内容: ( 1 )辩论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整个过程。

( 2 )辩论的内容,既可以是程序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实体方面的问题。

( 3 )辩论的表现形式及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通过口头形式进行也可以运用书面形式进行表达。

变化:最先我国的辩论原则是非约束性的,但在 1998 年民诉法关于质证的规定使得辩论原则具有了约束性仅在法律规定上。

但总的来言我国的辩论原则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调整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其不足之处在于它只规定了当事人有权对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却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样,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辩诉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在诉讼中保障当事人平等充分地行使辩论权,但这就使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辩论权的规定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

对现行辩论原则的一般阐释虽然要求法院充分保障当事人能够实施辩论行为,而没有使当事人的辩论结果形成对法院裁判的约束。

其与刑诉中辩护原则的关系:两者关系主要体现在区别上:辩护原则建立在公诉权与辩护权分立的基础之上,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一以公诉人的身份对刑事被告人刑事追诉权,被告人处于被控诉和受审判的地位,只能就自己是否犯罪和罪行轻重进行辩护:而辩论原则建立在原告和被告诉讼地位平等而又彼此对立的基础上,双方可以相互反驳、争辩,被告还有权对原告进行反诉。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民诉法重点整理

民诉法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重点】总共31道题单选10题10分多选10道20分名词解释5道20分简答题3道18分论述题1道12分案例分析2道20分一、概述部分✧民事诉讼的概念(名词解释)概念: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运用司法权保护民事权益或解决民事纠纷及其他事项的程序制度和行为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名词解释)民事诉讼法,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民事诉讼法,或称形式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的专门性法律。

在我国,狭义的民事诉讼法包括:《民事诉讼法》(现行法2012版2013年1月1日);《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1999年)。

(多重性的法律特征:①公法;②基本法;③部门法;④程序法)【重要的是集中在中间,两头相对较少】二、诉权✧诉的要素(主体、标的、理由;尤其是关于诉的标的里面的内容!)•诉权:民事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权利。

即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时,当事人请求国家法院行使司法权来保护民事权益或者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

•诉的要素1. 定义——构成一个完整的诉(案件)所必不可少的、能使诉特定化的因素2. 要素①诉的主体②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诉讼标的:(国外)“诉讼客体”、“诉讼对象”、“系争标的”、“诉讼物” 等。

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民事实体权利。

→根据诉讼标的识别诉:一般来说,一个诉讼标的即构成一个诉(案件),诉讼标的不同则是不同的诉(案件)。

诉讼请求(诉的声明):是原告以诉讼标的为基础提出的具体实体请求,是原告获得实体(法)上的具体法律地位或具体法律效果的诉讼主张。

【提示】传统观点认为:诉讼请求是可以可以更改的,诉讼标的是不能改的。

如:因甲方违约,乙方起诉履行,后觉得无望,就请求解除合同。

民事诉讼法重点

民事诉讼法重点

民事诉讼法重点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司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定,用于规范和保护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它是我国民事司法活动的重要依据,在法律规范和实践操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民事诉讼法中的几个关键要点。

一、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的概念和要求。

诉讼标的是指作为争议解决的对象,可以是财产性或非财产性权益。

而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法院提出的要求,包括请求权利的确认、请求义务的履行、请求责任的承担等。

二、诉前程序在正式进入诉讼程序之前,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系列的诉前程序,包括调解、仲裁、举证、鉴定等。

这些程序的目的是通过协商和裁决等方式,尽可能解决争议,减少对法院的负担。

诉前程序的完成与否将直接影响案件是否能够进入正式的诉讼程序。

三、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一项重要的原则。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原告和被告的举证责任,即由谁来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或答辩。

根据法律规定,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通常是谁主张谁举证,被告在反驳或提出抗辩时则负有举证责任。

四、合议庭组成与审判程序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合议庭的组成和审判程序。

合议庭通常由审判员组成,其中包括一名审判员担任审判长,由审判长主持审判工作。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由一名或多名合议员参与审判。

审判程序包括开庭审理、举证质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五、判决执行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判决来解决争议。

一旦判决作出,当事人必须遵守判决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如有一方不履行判决,对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判决的执行。

六、上诉程序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时,可以提起上诉。

上诉程序要求当事人提交上诉状,并遵守规定的时限和程序。

上诉程序将上诉案件移送至二审法院进行重新审理,并根据最终判决来解决争议。

七、再审程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起再审程序。

再审程序要求当事人提供新的事实证据或法律依据,以证明原判决存在错误或不适当。

民事诉讼法重点笔记(简略要义版)

民事诉讼法重点笔记(简略要义版)

民事诉讼法理论编第一章民事诉讼一、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所谓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就是在一定社会中实行的,解决和消除民事纠纷的一整套制度和方式。

1、私力救济————指在没有第三方以中立名义介入纠纷解决的情形下,当事人依靠自身或者私人力量,解决纠纷,实现权利。

有合法与不合法之分。

2、公力救济————指国家设置的,通过国家公权力强制性解决纠纷的机制。

包括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法院调解也属于此类。

3、社会型救济————指基于纠纷主体的合意,依靠社会力量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

二、民事诉讼模式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依据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的权限配置划分。

当事人主义:1、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和进行依赖于当事人2、法院或法官裁判所依据的证据资料只能依赖于当事人,作为法院判断对象的主张只能来源于当事人3、法院或法官不能主动收集证据;职权主义:1、程序的进行依法院职权推进2、在诉讼对象的确定、诉讼主张方面,法官不受当事人约束3、法院在诉讼资料、证据搜集方面有主动权第二章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法的性质——部门法、基本法、程序法二、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制度的关系调解文书的效力问题第三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可分解为争讼法律关系、审判法律关系、诉讼协助法律关系、法律监督法律关系。

1、争讼法律关系主体:当事人,包括有独三和无独三内容: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客体:案件事实的证明与法律的适用2、审判法律关系主体:审判权的行使者、当事人。

法院是主导。

内容:审判权、审判责任客体: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与民事实体法的适用3、诉讼协助法律关系主体: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当事人、法院诉讼协助人是诉讼协助法律关系的中心,他们与当时人和法院共同形成诉讼协助法律关系内容:诉讼协助权利与义务客体:案件事实的证明和法律的选择与主张(无法律的适用)4、法律监督法律关系主体:检察院、法院检察院通过抗诉的方式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实施监督内容:法律监督权、责任客体:除程序事项外,案件事实的认定、民事实体法的适用、法官的审判行为操守第四章诉与诉权一、诉的含义与特征诉是指民事争议发生时一方当事人针对纠纷的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关于解决争议的请求。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第一讲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1、私力救济机制:私人调解、和解;2、社会救济机制:人民调解(可诉可确)仲裁(或裁或审);3、公力救济:诉讼(强制执行力保障)。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效力1、从法律体系角度划分,属于基本法;2、从调整的社会关系角度划分,属于部门法;3、从内容的角度划分,属于程序法;4、从公私法角度划分,属于公法。

三、诉讼标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诉讼标的是法院的裁判对象,即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与诉讼请求(主张)和诉讼标的物(具体对象)相区别。

四、诉的种类(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更之诉)1、确认之诉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包括积极的确认之诉和消极的确认之诉。

2、给付之诉给付财物之诉和给付行为之诉(积极给付之诉或消极给付之诉)。

3、变更之诉(形成之诉)原告要求变更或消灭其与被告之间一定的法律关系的诉讼(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

五、反诉(构成要件,与反驳的区别)1、构成要件(1)主体:反诉的原告是本诉的被告,反诉的被告是本诉的原告。

(2)目的在于抵消或者吞并本诉原告的全部或者部分诉讼请求。

(3)独立性:本诉的撤回不影响反诉的效力。

(4)程序同一:程序必须属于同一种类。

(5)管辖同一:反诉应当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

(6)牵连关系: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

第二讲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与对等,同等相区别)、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1、同等原则(常态)2、对等原则(报复)三、辩论原则1、辩论原则贯穿于诉讼程序的全过程,但不适用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2、辩论权专属于当事人3、包括口头辩论和书面辩论四、处分原则(与辩论原则相区分)1、处分原则在诉讼程序、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中均可适用2、处分权专属于当事人3、当事人可以做出实体性和程序性处分4、处分必须依法处分,诚信处分五、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六、民事检察监督原则(公对公)七、支持起诉原则(与公益诉讼没有关系)第三讲民事诉讼基本制度(贯穿始终)一、合议制度(合议制+独任制)1、独任制的适用范围(1)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的简单民事案件(2)部分特别程序案件: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非重大、疑难的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的案件,实现担保物权的案件(3)公示催告程序的公示催告阶段(4)督促程序二、回避制度(适用对象,方式,法定事由,决定权,法律效力)三、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为原则,一审终审是例外)实行一审终审的特殊情形:1、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所作出的判决、裁定2、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3、确认婚姻效力的案件4、一审以诉讼调解方式结案的:民事调解书自签收之日起生效,不得上诉5、大多数裁定6、小额诉讼程序第四讲主管与管辖(重者恒重)一、法院的主管范围二、级别管辖(基层法院,中院,高院,最高院的第一审案件)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除法律规定由中级、高级和最高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外,其他均应由基层法院管辖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1)重大涉外的案件(2)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3)最高院确定有中院管辖的案件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只有最高人民法院才能“想管谁就管谁”)(1)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2)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三、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5、一般地域管辖(1)通常规定:原告就被告(2)特殊规定:被告就原告6、特殊地域管辖(1)合同纠纷的特殊地域管辖(2)侵权纠纷的特殊地域管辖(3)公司诉讼的地域管辖7、专属管辖(1)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2)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辖(3)继承遗产纠纷提起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8、协议管辖四、裁定管辖(指定管辖,移送管辖,管辖权转移)1、指定管辖:三种情形2、移动管辖:受理后、无到有、限一次(纠错程序)3、管辖权转移:上向下移+下向上移五、管辖权异议与应诉管辖1、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条件(1)主体条件:通常情况下,管辖权异议由被告提出(2)时间条件: 管辖权异议应当在被告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3)异议的对象:地域管辖或级别管辖2、管辖权异议的处理方式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民事诉讼法重点

民事诉讼法重点

民事诉讼法重点整理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民事纠纷及其救济机制第二节民事纠纷的非讼救济1.民事当事人自行协商和平解决纠纷2.各种社会群体组织规劝平息纠纷3.有关部门依职权处理纠纷4.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5.仲裁委员会仲裁纠纷第二章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第一节民事诉讼法2.民事诉讼法立法模式(1)法典式立法与判例式立法前者强调法律的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以及法典化;后者主要通过判例确立规则(2)集权式立法与分权式立法前者指民诉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统一制定;后者指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以及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都有权制定民诉(3)审执合一式立法与审执分离式立法前者指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被规定在统一的民事诉讼法中;后者指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中(4)程序和实体同步立法与不同步立法前者指国家同时制定民法典和民诉法典;后者指国家制定民法典和民诉法典的时间不一致5.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时间效力即民事诉讼法适用的时间范围,民事诉讼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2)空间效力即民事诉讼法适用的空间范围,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和领土的延伸空间,港澳台不适用(3)对人的效力即民事诉讼法适用主体的范围,即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的全体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国籍不明的人,以及在我国进行诉讼的外国企业和组织,享有司法豁免权者除外(4)对事的效力即适用民事诉讼法处理案件的范围A.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案件的范围B.适用《民事诉讼法》执行案件的范围C.适用《民事诉讼法》处理的其他事务的范围第四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诉讼模式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只有一方主体是法院的才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审判法律关系,指在人民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形成的由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等法律调整的以审判权利和审判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争讼法律关系在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形成的由民事诉讼法、律师法及其他诉讼法规调整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1)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专门机关(2)当事人包括原告人、被告人、第三人、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代表人(3)全体诉讼参与人包括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4)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出抗诉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负有的诉讼义务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案件,即民事案件第二节民事诉讼模式(小题)1.职权主义职权进行主义,职权诉讼进行主义,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和诉讼资料、证据收集等由法官为之优点在于:(1)诉讼效率较高(2)在实现实体正义方面有天然优势2.当事人主义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居于核心地位,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概由当事人负责。

民事诉讼法学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学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学重点整理民事诉讼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法规,是调解和解决民事纠纷的基础,是保护公民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益的基本依据。

学习民事诉讼法在今天社会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会对民事诉讼法的重点进行整理。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诉讼主体的平等性、当事人的自主选择、诉讼主体的公证性、公正性、及时性等等。

平等性是指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贫贱之分。

自主选择原则强调当事人对诉讼的主动选择和诉讼方案的决定。

公证性和公正性原则体现了审判机关的公正性和公正性,包括公开、公正和公证性。

及时性原则是指当事人应该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在为时不晚的期限内接受判决或裁定。

二、民事诉讼的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在民事诉讼案件中诉讼的各个环节和程序的规定。

民事诉讼的程序包括立案、受理、调解、举证、庭审、裁判、执行等环节。

立案是指诉讼的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经补正后,人民法院组成立案庭,对诉状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调解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通过第三方的协调和调解,达成和解协议,避免法律纠纷带来的损失。

举证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应当明确自己的事实主张和证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举证。

庭审是指在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案件,即在开庭后依法向当事人进行传唤、质证、辩论等环节。

裁判是指判决或者裁定民事纠纷的结束,并规定了指令和处理结果。

执行是指对已经作出的民事判决或裁定,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执行的过程。

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诉讼双方互相证明其主张的依据,是判决和裁定的基础。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包括物证、证人证言、书证、鉴定结论等。

物证是指物品、计算机资料,能够证明民事纠纷案件多方系,和诉讼事实的存在的有形证据。

证人证言是指第三方作出证明,证明与案件有关的事实的证据。

书证是指口供、书证,能够证明纠纷之处和证明事实的证据。

鉴定结论是指司法鉴定人员鉴定理论或事实,对法庭提供的证据进行科学证明。

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

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

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法的考试重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是规定诉讼程序、诉讼制度、诉讼权利与义务以及诉讼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准则,是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辩论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处分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合议原则、回避原则、公开审判原则和两审终审原则等。

二、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益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和应诉的利害关系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

诉讼代理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授权,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包括法定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和指定代理人。

三、证据及证明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和手段,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和笔录等。

证明:指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依法收集证据和运用证据来证实案件事实的活动。

在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由当事人承担,法院不承担证明责任。

四、诉讼程序普通程序:包括起诉、受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笔录、宣判等阶段。

简易程序:基层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特别规定。

二审程序: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上级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或裁定。

再审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

五、执行程序执行: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和当事人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制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行为。

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划拨、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等。

执行中止:指在执行过程中,因某种法定事由的出现,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事由消失后继续进行。

执行终结:指执行程序因法定事由结束,不再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诉讼法重点整理令狐采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民事纠纷及其救济机制第二节民事纠纷的非讼救济1.民事当事人自行协商和平解决纠纷2.各种社会群体组织规劝平息纠纷3.有关部门依职权处理纠纷4.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5.仲裁委员会仲裁纠纷第二章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第一节民事诉讼法2.民事诉讼法立法模式(1)法典式立法与判例式立法前者强调法律的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以及法典化;后者主要通过判例确立规则(2)集权式立法与分权式立法前者指民诉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统一制定;后者指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以及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都有权制定民诉(3)审执合一式立法与审执分离式立法前者指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被规定在统一的民事诉讼法中;后者指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中(4)程序和实体同步立法与不同步立法前者指国家同时制定民法典和民诉法典;后者指国家制定民法典和民诉法典的时间不一致5.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时间效力即民事诉讼法适用的时间范围,民事诉讼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2)空间效力即民事诉讼法适用的空间范围,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和领土的延伸空间,港澳台不适用(3)对人的效力即民事诉讼法适用主体的范围,即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的全体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国籍不明的人,以及在我国进行诉讼的外国企业和组织,享有司法豁免权者除外(4)对事的效力即适用民事诉讼法处理案件的范围A.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案件的范围B.适用《民事诉讼法》执行案件的范围C.适用《民事诉讼法》处理的其他事务的范围第四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诉讼模式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只有一方主体是法院的才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审判法律关系,指在人民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形成的由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等法律调整的以审判权利和审判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争讼法律关系在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形成的由民事诉讼法、律师法及其他诉讼法规调整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1)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专门机关(2)当事人包括原告人、被告人、第三人、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代表人(3)全体诉讼参与人包括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4)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出抗诉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负有的诉讼义务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案件,即民事案件第二节民事诉讼模式(小题)1.职权主义职权进行主义,职权诉讼进行主义,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和诉讼资料、证据收集等由法官为之优点在于:(1)诉讼效率较高(2)在实现实体正义方面有天然优势2.当事人主义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居于核心地位,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概由当事人负责。

当事人甚至对法律的适用亦有选择的权利。

法官则在诉讼中处于中立的地位,他从不主动去干预某一方,而是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优点在于:(1)能体现当事人的权利,当事人享有的诉权能制约法院的审判权(2)能较充分地实现程序公平和程序正义(3)当事人的自由性能得到较大范围的展示第二编总论第五章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第一节人民法院概述人民法院是指在国家机构体系中负责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组成。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根据行政区划设置,专门法院根据需要设置。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下级人民法院接受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1.最高人民法院式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最高审判权,同时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工作2.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自治县人民法院、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法院3.专门人民法院根据实际需要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1)军事法院A.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B.大军区、军兵种军事法院C.基层军事法院(2)海事法院为行使海事司法管辖权而设立的专门审判一审海事、海商案件的专门人民法院第三节民事审判组织民事审判组织不属于法院的内设机构,它是审判具体民事案件的临时组织,通常由人民法院内设民事审判庭的一名或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或者审判人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审判委员会并非审判具体案件的临时组织,它是人民法院内部对审判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一种组织形式2.民事审判组织的形式(1)独任庭由审判员一人代表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组织形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除外(2)合议庭由三名以上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集体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院长或者庭长担任审判长人民陪审员的条件:A.拥护宪法B.年满23周岁C.品行良好、公道正派D.身体健康E.一般应有大专以上学历F.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法院、检察院、公安、国安、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执业律师等,不得担任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有:A.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B.被开除公职的第六章民事诉讼当事人(全面复习)第一节当事人概述1.当事人的内涵(1)实际诉讼当事人在程序上,任何提起诉讼的主体及其相对方都是当事人,法院都需要对他们之间的诉讼作出处理实际诉讼当事人是指具有诉讼权利能力,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引起民事诉讼程序发生、变更或者消灭,受法院裁判拘束的诉讼主体实际诉讼当事人的特征:A.具有诉讼权利能力能够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能力,是民事权利能力在诉讼上的转化B.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C.具有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当事人能够实施对诉讼程序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有重大影响的诉讼行为D.受法院裁判拘束当事人有义务履行法院的生效民事裁判(2)适格当事人即正当当事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A.基于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的声明而进行民事诉讼的当事人都属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B.基于保护他人的民事权利的声明而进行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一定属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不一定属于正当当事人只有基于法律的规定(法定的诉讼担当)或当事人的授权(任意的诉讼担当),该人才取得当事人地位并有权在诉讼中以自己的名义主张他人的权利法定的诉讼担当的情形:A.为保护死者名誉,死者近亲属(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和兄弟姐妹)可作为原告B.企业法人清算人,作出撤销企业法人决定的机构,破产管理人C.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D.代位权人、撤销权人2.当事人的更换与诉讼权利义务承担(1)当事人的更换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发现当事人不适格时,通知适格当事人参加诉讼,要求不适格当事人退出诉讼的一种活动(2)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在诉讼进行中,因发生了法定事由,一方当事人将其诉讼权利义务转移给案外人,由该案外人续行原当事人已经开始的诉讼诉讼承担的前提条件:A.原当事人系适格当事人B.诉讼正在进行中C.出现了特定的事由D.承担者与被承担者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引起诉讼承担的事由主要有:A.诉讼进行中当事人死亡,由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承担诉讼B.诉讼进行中,一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消灭,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主体承担诉讼C.诉讼中当事人转移其实体权利义务,可以引起诉讼承担发生诉讼承担后,承担诉讼的新当事人应当继续原当事人已经开始的诉讼,诉讼程序继续进行而不是重新开始,原当事人所进行的一切诉讼行为,对新当事人都发生诉讼法上的效力3.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1)当事人的诉讼权利A.请求司法保护原告有起诉权,被告有答辩和反诉权;原告起诉后,有变更或者放弃诉讼请求、撤回诉讼的权利,被告有承认原告诉讼请求的权利B.委托诉讼代理人每个当事人可以委托一或二名诉讼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C.申请回避当事人有权要求存在法定回避情形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退出对案件的审理或者与本案有关的工作D.收集和提供证据有权自行收集证据,有权申请法院调取证据、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有权要求重新调查、鉴定或勘验E.陈述、质证和辩论有权辩论,可采用口头形式,也可采用书面形式F.选择调解G.自行和解H.申请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I.提起上诉一审判决都可以上诉,一审裁定只有管辖异议、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可上诉J.申请执行K.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L.申请再审(2)当事人的诉讼义务A.依法行使诉讼权利B.遵守诉讼秩序C.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4.诉讼行为能力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又称为当事人诉讼能力,指当事人自己实施诉讼行为,亲自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所必须具有的诉讼法上的能力。

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亲自实施诉讼行为的法律资格第二节诉讼第三人1.诉讼第三人概述对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他人已经开始的诉讼中的人特征:(1)在他人之间诉讼(本诉)的基础上,在法院对他人之间的诉讼做出裁判之前参加诉讼(参加之诉)(2)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具有全部或部分独立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3)第三人参加诉讼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2.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不论全部或者一部分,以独立实体权利人的资格,提出诉讼请求而参加诉讼的人(1)参加诉讼的根据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声明其对本诉原、被告争执的诉讼标的享有独立请求权。

第三人的请求必将同原告和被告的主张发生冲突(2)参加诉讼的程序只能在他人之间诉讼的基础之上,在法院对他人之间的诉讼做出裁判之前参加诉讼。

二审程序中,没有参加一审程序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接受法院调解。

如果调解不成,由二审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重审时,二审中的第三人为重审案件的当然参加者,无须另行申请参加诉讼的方式为“提起诉讼”(3)诉讼地位处于当事人的地位,诉讼权利义务类似于原告A.独立性独立为一方主体,同原被告形成诉讼冲突,其为参加之诉的原告,本诉原被告为参加之诉的被告B.牵连性其诉讼地位同本诉原被告诉讼地位存有牵连关系:其获得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以他人居于本诉原被告的诉讼地位为前提;诉讼过程中,本诉原被告诉讼地位丧失,将导致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转换诉讼地位3.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实体权利,只是参加到当事人一方进行诉讼,以维护自己利益的人(1)参加诉讼的根据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应当是民事实体法上的利害关系,主要表现为“义务性关系”,包括:A.本诉一方当事人败诉,该方当事人认为败诉的责任可全部或部分归咎于第三人B.本诉一方当事人败诉,该方当事人认为自己可以对第三人主张替代赔偿的权利主要情形有:A.代位权诉讼中的第三人——可以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B.撤销权诉讼中的第三人——可以将受益人或者受让人列为第三人C.合同转让情形下的第三人a.转让合同权利的——可将原债权人列为第三人(债务人对原债权人权利提出抗辩)b.转让合同义务的——可将原债务人列为第三人(受让人就原债务人对债权人权利提出抗辩)c.概括转让的——可以将出让方列为第三人(相对方就合同权利义务提出抗辩)D.反诉中的保证人有保证的债务合同发生纠纷,债务人向债权人提起诉讼,债权人提出反诉的,保证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2)参加诉讼的程序以本诉存在为基础参加诉讼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相比:实践中,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通常是在审理本诉过程中参加诉讼,而且极少有迳行申请参加二审程序的情况;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原告起诉时被列入诉状、与本诉当事人同时进入诉讼,以及迳行参加二审的情况,并不鲜见方式有:A.申请参加案外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主动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