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经系统疾病MRI基本阅片技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综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脑、脊髓和与之相连的神经根。
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有助于判断异常情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头部CT扫描头部CT扫描主要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横断面的影像图像,用于评估头部疾病和损伤。
常见的应用包括头部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的检查和诊断。
1.1 颅骨头部CT扫描可以显示颅骨的形态、结构和密度,评估是否存在颅骨骨折、颅骨畸形等病变。
1.2 脑部头部CT扫描可以显示脑部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密度,评估脑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等病变。
1.3 脑室和脑池头部CT扫描可以显示脑室和脑池的形态和大小,评估脑积水、脑脓肿等病变。
二:脑部MRI扫描脑部MRI扫描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脑部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评估脑部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1 T1加权影像T1加权影像对脑灰白质的结构和解剖学特征显示较好,可以评估脑结构的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
2.2 T2加权影像T2加权影像对脑白质的结构和病变显示较好,可以评估脑白质病变、脑水肿等情况。
2.3 弥散加权影像弥散加权影像可以评估脑部水分的分布情况,对评估脑水肿和缺血性病变有重要意义。
2.4 功能性MRI功能性MRI可以评估脑部的功能活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三:脊柱MRI扫描脊柱MRI扫描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脊柱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评估脊柱的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1 脊柱骨骼脊柱MRI扫描可以评估脊柱骨骼的结构和畸形情况,对脊柱骨折、椎体滑脱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2 神经根和脊髓脊柱MRI扫描可以评估神经根和脊髓的结构,对脊髓脊神经根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3 椎间盘脊柱MRI扫描可以评估椎间盘的结构和病变,对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 正中矢状位T1WI:脊髓呈中等信号,位于椎管中心,前后为低信号脑脊液 ➢ 旁矢状位T1WI:椎间孔内脂肪高信号,神经根为低信号 ➢ 正中矢状位T2WI:脊髓仍为中等信号,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呈高信号 ➢ 横断面能清晰显示脊髓、脊神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MRM能清晰显示高信号脑脊液和走行其中的低信号脊髓和脊神经
较低信号,无明显高信号区;此外,还可通过计算,获取脑实质各部水分子运动的量化指标即表观扩 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及重组的ADC图
正常脑DWI及ADC图
➢ DTI纤维束成像则可显示白质纤维束分布和走向 正常脑DTI纤维束成像
(一)X线检查
椎基底动脉DSA 前 后位
椎基底动脉DSA侧位
(二)CT表现
1. CT平扫 (1) 颅骨
➢ 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其中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 ➢ 鼻窦及乳突内气体呈极低密度
(2)脑实质
➢ 脑实质:分大脑额、颞、顶、枕叶及小脑、脑干 ➢ 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分界清楚 ➢ 大脑深部的灰质核团密度与皮质相近,在髓质的对比下显示清楚
(4)蛛网膜下腔
➢ 包括脑沟、脑裂和脑池,充以脑脊液,呈均匀水样低密度 ➢ 脑池:鞍上池、环池、桥小脑角池、枕大池、外侧裂池和大脑纵裂池等 ➢ 鞍上池在横断面上表现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五角或六角形
正常脑CT平扫
2. 增强扫描
(1)增强检查:正常脑实质仅轻度强化,血管结构、垂体、松果体及硬脑膜呈显著强 化。 (2)CTA检查:脑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强化,MIP上所见类似正常脑血管造影的动脉 期表现。 (3)CT灌注检查:可获得脑实质各种灌注参数图,其中皮质和灰质核团的血流量和血 容量均高于髓质。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分辨率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分辨率影像学诊断高分辨率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CNS)是人体的最重要的调控系统之一,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许多疾病可以影响CNS,如肿瘤、卒中、感染和退行性变等。
为了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高分辨率影像学成为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高分辨率影像技术1.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MRI是一种非侵入式无剂量辐射的成像技术,能提供优质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MRI通过检测原子核自旋产生信号,并以高对比度显示组织结构及异常区域。
在CNS疾病的诊断中,MRI广泛应用于头颅CT扫描、脑卒中评估、肿瘤检测和神经退行性变等方面。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CT扫描使用X射线束通过人体进行旋转扫描,并生成切面图像。
CT音像图提供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很好地显示骨骼和血管结构。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CT扫描常用于头颅外伤、出血和急性脑卒中等情况。
二、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 脑肿瘤MRI是脑肿瘤诊断的主要方法。
通过MRI扫描可以明确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并对与周围组织相互影响提供信息。
此外,MRI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以评估肿瘤周围区域的功能连接。
2. 脊髓肿瘤对于脊髓肿瘤,MRI也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工具。
它可以确定肿块是否位于蛛网膜下隙或脊髓内,并提供有关与周围神经组织和血管的解剖关系。
三、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在卒中评估中的应用卒中是CNS最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及时准确的卒中评估对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在卒中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X射线检测大脑和颈部动脉血液供应情况的诊断方法。
它可以显示动脉内的狭窄、堵塞或扩张等,帮助医生确定卒中类型和进行治疗规划。
2. 弥散加权成像(DWI)DWI利用MRI技术测量水分子运动,可检测急性卒中病例。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和异常的影像改变
常见变异:第五、第六脑室
透明隔间腔 Vagae间腔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基本病变:X 线平片
溶栓 Coil(螺圈)闭塞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 术前栓塞富血管性肿瘤如脑膜瘤 其他
Neuro CT---- CT在CNS的应用
CT平扫
怀疑急性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若CT已有梗塞征象,则不应系统溶栓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
识认血管
Cervical Petrous Laceral Cavernous Superclinoid
Clinoidal Ophthalmic Communicabral injection
Caldwell
Townes
Lateral view of vertebral injection
脑池的概念
脑脊液循环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上矢状窦 (硬脑膜窦)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下隙
常见变异
脑室系统
第五脑室:透明隔间腔 第六脑室:第五脑室向后延伸至穹隆柱之间
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及脉络膜裂囊肿 生理性钙化
松果体、脉络丛、苍白球、大脑镰等钙化
Frontal view of venous phase
Lateral view of venous phase
CTA
脑血管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椎动脉
大脑后动脉
MRA
MRA
解剖基础
脑室系统
侧脑室
前角 后角 下角
第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
磁共振阅片方法
磁共振阅片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磁共振阅片方法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方法。
它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的详细情况,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
磁共振阅片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包括脑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肿瘤等。
磁共振阅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患者准备、扫描过程、图像重建和阅片分析。
首先是患者准备。
在进行磁共振阅片前,患者需要脱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如手表、耳环、钥匙等,这些金属物品会对磁场产生影响。
患者还需要脱掉衣服,穿上无金属制品的医用服装或病号服,然后躺在磁共振机的检查床上。
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身体不动,以确保图像清晰准确。
接着是扫描过程。
在开始扫描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扫描方案。
磁共振机会产生强磁场和无线电波,通过这些信号可以获取人体各个部位的图像。
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听从医生的指导,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效果。
然后是图像重建。
通过扫描获得的图像会被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重建。
计算机会把信号转换成图像,医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断层图像,以便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对医生的诊断非常重要,如果图像模糊或者有伪影,可能会影响诊断结果。
最后是阅片分析。
医生会根据图像的特点和患者的症状进行诊断分析。
医生需要对图像进行认真仔细的阅片,观察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密度、信号等特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变和异常情况。
磁共振阅片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各种疾病,指导治疗和手术方案。
磁共振阅片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的情况下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帮助医生对各种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阅片方法将会在临床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示例:磁共振阅片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通过利用磁共振成像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获取患者体内的详细结构和病变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CT阅片
颅脑的影像解剖及正常表现
颅脑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颅脑疾病诊断 (一)脑肿瘤 (二)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动脉 瘤、动静脉畸形等) (三)脑外伤
正常颅脑横断面解剖CT表现
检查方法:扫描线为听眦 线,即外眦与外耳也上缘 的连线。常用11个标准 层面结构。 1、颅底层面 中线部可 见鸡冠、筛窦、斜坡, 后方为枕骨大孔,内为 延髓。筛窦两侧为眼眶, 眼球向后为视神经、
二 出血: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或固有腔 隙.血液进入脑实质并于局部积蓄者称脑实质血肿; 血液还可破入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分别称为硬膜外 血肿和硬膜下血肿;血液进如蛛网膜下腔时,由于可 沿蛛网膜下腔弥散,不形成血肿,称为蛛网膜下腔 出血.不论发生与何种部位,新鲜血肿在CT上典 型表现为高密度(60-80HU),随血肿吸收 密度逐步降低;在MRI上随病期不同信号强 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则随出血量的不同,表现可 从"正常"至血样密度与信号特征.
第六层仍可见侧脑室前角,中间为透明隔,后连穹 窿柱,侧壁为尾状核头部,向外侧为内囊前肢,向 后为内囊膝部,再向后为内囊后肢。内囊后肢的内 侧为丘脑。双侧丘脑间为第三脑室,内囊外侧依次 为苍白球,屏状核、壳核和外囊、岛叶、侧裂及岛 盖。后方为颞叶,侧脑室三角区亦可显示,其后方 为枕叶,双枕叶间为四叠体池,池内可见松果体。
八 钙化与骨化 钙化系指脑组织中非生理性的钙盐沉着,骨化指脑 组织或相关颅内结构的异常成骨.颅内结构的钙化远 较身体的其他部位多件,可见于各种炎症,寄生虫,血 管性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及肿瘤.与其他部位 肿瘤不同,脑肿瘤中,即使恶性程度很高,也可以见到 钙化.某些肿瘤还可以表现为生理性钙化异常增多. 颅内病变中,发生骨化的病变不多,偶见于畸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与异常影像学表现)
脑静脉与静脉窦
脑静脉造影
正常颅脑CT
Chinese gooseberry
颅脑CT的正常解剖
• 颅骨 • 硬脑膜 • 脑实质:大脑额、颞、顶、枕
叶及小脑、脑干 • 大脑深部灰质核团:尾状核、
豆状核、屏状核等 • 脑室系统:双侧侧脑室、三脑
室、四脑室 • 蛛网膜下腔:脑池、脑沟、脑
裂。脑池是蛛网膜下腔的局部 膨大:鞍上池、环池、桥小脑 角池、枕大池、外侧裂池和大 脑纵裂池及小脑上池等 • 血管系统
1、椎动脉 2、基底动脉 3、小脑上动脉 4、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造影正位
椎动脉造影(侧位)
4 3 2 1
1、椎动脉 2、基底动脉 3、小脑上动脉 4、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造影侧位
2、静脉与静脉窦期 (1)浅静脉:为分布于大脑表面的皮质 静脉。
(2)深静脉:分布于大脑深部的静脉。 (3)静脉窦
头颅正位
头颅侧位
正常颅缝
矢状缝 冠状缝 人字缝
头颅正位片 显示的颅缝
侧位片上的冠状缝和人字缝
颅压增高时显示颅缝增宽
颅底片显示冠状缝和矢状缝
脑膜中动 脉压迹
脑膜中动脉压迹
板障静脉 压迹
蛛网膜颗粒压迹
蛛网膜颗粒是一种正常的 解剖结构,是蛛网膜突入 到硬脑膜静脉窦内形成的 绒毛状或颗粒状突起,脑 脊液经此吸收循环。
第一节 正常影像表现
头颅X线平片
• 常规位置:头颅正侧位片 • 特殊位置: (1)颅底位 (2)汤氏位 (3)视神经孔位 (4)斯氏位 (5)卡氏位 (6)蝶鞍点片 (7)头颅切线位片
X线平片
1、头颅大小、形状; 2、颅板:内板、外板和板障; 3、颅缝; 4、颅板压迹: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压迹、 板障静脉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迹。 5、蝶鞍(侧位); 6、内耳道(正位) ; 7、生理性钙化: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脑室脉络丛钙化。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 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
扫 描 基 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 (CT angiography)可 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4、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5、椎管造影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 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一、头颅平片
➢ 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一、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只能提示某些 病变,不能确诊。
2、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3、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MRI扫描方法
❖ 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 状面层厚4~5mm
❖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 等于3mm
❖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 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
2、MR信号表现
脑脑 脑 脂 颅 板 脑 血 钙 白灰 脊 质质 液 肪 板 障 膜 管 化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
ADC )和 DWI图
右侧大脑半球梗塞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病例1
男性,53岁,右侧肢体麻木、头晕1天
病例1 DTT
两个梗死灶均未累 及皮质脊髓束,病 人肌力正常
★ 脑脊液腔隙,T1低,T2高信号 ★ 颅神经,Ⅱ、Ⅴ 、Ⅶ、Ⅷ、Ⅸ ★ 脑血管流空信号 ★ 颅骨与软组织
正常表现(MRI冠状1)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冠状2)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MRI矢状1)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矢状2)
矢状位 T2WI
MRI新技术
第一节
★ 磁 共 振 波 谱 (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病例2
女性,72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肌力Ⅱ级
病例2 DTT
病灶累及右侧皮质脊 髓束,病人肌力下降
病例3
男性,65岁,右侧肢体无力1天,右侧肢体肌力Ⅲ级
病例3 DTT
右侧皮质脊髓束受压无中断,治疗后6天复查,压迫缓解
一、正常X线表现
(血管造影1)
第一节
★ 颈内动脉 ◆ 颅内有数个弯曲总称虹吸部 ◆ 岩段、海绵窦段、前膝段、床突上段和终 段 ◆ 前膝段先向前发出眼动脉,继而分出脉络 膜前动脉及后交通支向后走行,最终分为 大脑前、中动脉
一、正常X线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血管造影2)第一节
★ 大脑前动脉 ◆ 水平段、上行段、膝段、胼周段和终段 ◆ 侧位,眶额动脉、额极动脉和胼缘动脉 ◆ 前后,水平段和上行段之间向对侧发出前 交通动脉,连接两侧的大脑前动脉
中枢神经系统 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异常脑MRI分析
4.变性:纤维钙化病变和铁质沉着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5.嚢肿: 含液嚢肿:呈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 含粘液蛋白和类脂性嚢肿:呈短T1和长T2异常 信号;
异常脑MRI分析
6.肿块:
一般性:含水量高,呈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 脂肪类:呈短T1和长T2异常信号 含顺磁性物质:呈短T1和短T2异常信号,如黑色素瘤 钙化和骨化性:呈长T1和短T2异常信号
(2)非均匀性强化:见于胶质瘤、血管畸 形等.
(3)环形强化:见于脑脓肿、结核瘤、胶 质瘤等.
(4)无强化:见于脑炎、嚢肿、水肿等.
3.脑室系统变化
(1)占位效应:脑室受压,中线移位
(2)脑萎缩:皮质:脑沟和脑裂增宽
池扩大
髓质: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室脑
(3)脑积水:交通性: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池增宽
脑池无增宽
梗阻性:梗阻近侧脑室扩大,
4.颅骨骨质改变
(1)颅骨改变:如骨折、炎症和肿瘤等. (2)颅内改变: 如蝶鞍、内耳道和颈 静脉孔扩大,协助颅内病变的定位和 定性诊断.
脑膜瘤
血肿破入 脑室系统
异常MRI表现
脑质信号异常
长T1、长T2:大多数脑肿瘤、脑梗死等 长T1、短T2,动脉瘤、AVM、钙化 短T1、长T2,脑出血的亚急性期、含脂肪类肿瘤 短T1、短T2,急性出血、黑色素瘤 混杂信号
易发现. 亚急性(3d~2w) : T1WI和T2WI血肿周围信号
信号环.
增高并向中心推进,周围可出现低
慢性(〉 2w): T1WI和T2WI均成高信号,周围
异常脑MRI分析
3.梗死: 急性期:脑组织因缺血缺氧,继发脑水肿、坏死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⒈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⑴皮层和白质结构正常,无明显异常密度改变。
⑵脑室及脑沟正常,无扩张或变窄。
⑶基底节结构正常,无明显异常密度改变。
⑷颅骨及软组织结构正常,无颅内出血或肿块。
⒉头颅MRI(磁共振成像)⑴ T1加权图像:脑组织呈灰白对比度,无明显信号异常。
⑵ T2加权图像:脑组织呈高信号,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⑶弥散加权图像:无明显弥散限制。
⑷各序列扫描显示神经结构清晰,无明显异常。
⒊脊髓MRI⑴ T1加权图像:脊髓呈灰白对比度,无明显信号异常。
⑵ T2加权图像:脊髓呈高信号,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⑶弥散加权图像:无明显弥散限制。
⑷各序列扫描显示脊髓结构清晰,无明显异常。
⒋脑血管造影(CTA/MRA)⑴大脑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正常无明显狭窄、扩张或血管畸形。
⑵脑静脉、静脉窦及静脉分支无明显异常充盈。
⑶原发性脑血管供血动脉正常。
⒌脑电图(EEG)⑴脑电图波形规整,频谱正常。
⑵无明显脑电图异常放电或过度放电。
附件:⒈头颅CT扫描图像(包括三维重建图像):文件名⒉头颅MRI序列图像(T1、T2、弥散加权图像):文件名⒊脊髓MRI序列图像(T1、T2、弥散加权图像):文件名⒋脑血管造影图像(CTA/MRA):文件名⒌脑电图波形图:文件名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资料——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文件、图像等信息。
⒉附件——与文档相关的材料、图像等文件。
⒊法律名词——相关法律法规中定义的术语或名词。
⒋注释——对法律名词的解释或详细说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不同类型的脑萎缩有其独特的影 像表现,如皮层型脑萎缩主要表 现为皮层变薄和沟回增宽加深。
脊柱疾病的影像表现
脊柱疾病的影像表现主要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和 脊柱肿瘤等。
脊柱骨折则表现为椎体形态改变、骨皮质断裂和椎间隙 变窄等。
椎间盘突出在影像上表现为椎间盘局部突出于椎体边缘 ,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脊柱肿瘤则表现为椎体破坏、骨质增生和软组织肿块等 ,增强扫描后通常会强化。
肿瘤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也是脑肿瘤 影像表现的重要特征。
增强扫描后,脑肿瘤通常会强化,表 现为病变区域密度增高。
不同类型的脑肿瘤有其独特的影像表 现,如胶质瘤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的占位病变。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表现
01
02
03
04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表现主要包 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脑血管狭
窄或阻塞等。
病例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与脑部血管相关的疾 病,如脑梗塞和脑出血。影像诊断有 助于准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详细描述
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CT和MRI 等影像技术可以检测到血管狭窄、堵 塞或破裂等异常,对于及时诊断和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三: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脑梗死在影像上表现为低密度 影,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
出现。
脑出血则表现为高密度影,通 常在发病后CT扫描时即可发
现。
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则表现为相 应血管供血区的低灌注或缺血
改变。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表现
01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表现 主要包括脑白质疏松、 脱髓鞘病变和脑白质缺 血等。
02
脑白质疏松常见于老年 人和长期高血压患者, 影像上表现为脑室周围 低密度影。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脑挫裂伤
CT
硬膜外血肿
指脑膜血管损伤,脑膜中动脉常见。 硬膜与颅骨 内板之间形成血肿。
梭形;常发生在外伤的局 部,伴有 颅骨骨折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血液积聚于硬膜下腔; 颅骨内板下方见弧线形或新月形高
密度影,常同时存在的脑挫裂伤和脑 内血肿
Subdural hematoma MRI
不同平面显示不同的解剖结构 增强CT:血管、脉络膜丛和硬膜
等可发生强化,密度增高 正常脑组织强化不明显。
20
正常影像表现--CT
正常影像表现--头颅MRI
一、 脑
检查方法 正常影像表现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CT、MRI) 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头颅CT基本病变
1. 平扫密度改变: (高、中、低)密度病灶
转移瘤
来源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状肿块,大小
不等。单发时肿 瘤通常较大。 位于皮髓质交界区,瘤周水肿明显
转移瘤
常见疾 颅内感染 脱髓鞘疾病 先天性畸形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胼胝体发育不全 Chiari畸形
胼胝体发育不全
Chiari畸形
二、脊髓
检查技术 正常影像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二、脊髓
检查技术 正常影像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X线检查(脊柱
平片、脊髓造影)
CT检查
MR检查:主 要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 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一、脑 二、脊髓
一、 脑
检查方法 正常影像表现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影像
30
发病部位
基底节区、丘脑、脑干
31
CT表现
急性期 亚急性期
发病时间 血肿密度 周围水肿 占位效应 <1周 高 有 有 2周-2月 逐渐变等 逐渐减轻 逐渐减轻
慢性期
>2月 低 无 无
32
分期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时间 <1周 密度 高 水肿 有 占位 有 2周 等 轻 轻 >2月 低 无 无
acute stage:hyperdensity
• [初步诊断]:右侧颅骨线性骨折,右侧急性硬膜外血肿。
67
男性,70岁 头部外伤后 2 天。
68
• [种类和检查方法]:头颅CT(平扫)
[描述]:颅骨内板下左侧额部及颞部可见新月形高密度影,
邻近组织受压,大脑中线移位向右侧移位。
• [初步诊断]:左侧颅骨线性骨折,右侧急性硬膜外血肿。
69
70
53
CT
24小时内
•等-略低密度
24小时-1月
低密度
1个月 软化
54
54
CT
55
MR
6小时内
•DWI:高信号
6小时-1月
长T2长T1信号
1个月
脑软化脑萎缩
56
5657ຫໍສະໝຸດ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疾病
鉴别点
脑肿瘤
脑脓肿
脱髓鞘
58
58
MR优于CT: ①<6小时脑梗塞 ②幕下脑梗塞
59
2、腔隙性脑梗塞
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 • 好发部位:基底核及丘脑区,脑干、小脑 • 直径一般在1.5CM以下
60
CT:边界较为清楚的 低密度影,直径 10-15mm
61
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诊断
上。
2、MRI表现: ①平扫: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 高信号。 ②增强:明显强化。 ③常有梗阻性脑积水。
(四)髓母细胞瘤
1、概述 ①神经上皮胚胎性肿瘤。 ②主要发生在小脑蚓部,少数发生
在小脑半球。小儿后颅窝常见肿瘤。 ③肿瘤生长迅速,易发生脑脊液转
3、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病变
先作横轴位T1WI、T2WI显示双侧听神 经束及面神经,然后再做局部T1WI薄层 扫描,观察肿瘤与听神经束的关系,各方 位扫描是必要的。
第二节 颅脑正常解剖
第三节 脑肿瘤的MRI诊断
一、脑肿瘤的MRI诊断要点: (一)肿瘤的部位:
区分脑内或脑外肿瘤是行MRI检查的 第一步。
典型表现为:病变动脉变窄,流空效应减 弱或消失,其供血范围的脑组织在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占位效应明 显。
(3)梗塞第2周到第3周,坏死物质逐渐被 清除,梗塞区周围出现新生血管,血脑屏 障重新建立。增强扫描呈脑回样强化。
(4)梗塞几个月后,MRI呈2种不同表现:
①梗塞范围缩小,治疗及时,仅稍有遗 留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脑萎缩。
(二)MRI影像学表现
1、常多发。
2、病灶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3、小病灶、大水肿。
4、多数病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少 数病例T2WI可为低信号。
5、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6、癌性脑膜炎:平扫脑池脑沟增宽,脑室 扩大。增强脑膜室管膜增强,小脑幕增强,常并 发脑实质转移。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
脑外肿瘤常呈以下表现: 1、肿瘤有一宽基底紧贴于颅骨内面 2、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或在脑池脑 沟内有异常信号。 3、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位。 4、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
核磁共振头部阅片方法
核磁共振头部阅片方法
1. 观察整体结构:首先,观察大脑的整体结构,包括脑室、脑沟、脑回等的形态和位置是否正常。
2. 对比两侧对称性:比较大脑两侧的结构是否对称,包括灰白质的对比、脑室的大小和形状等。
3. 分析灰白质信号:观察灰白质的信号强度是否均匀,有无异常信号或病灶。
4. 检查脑室系统:仔细观察脑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以及脑脊液流通情况。
5. 观察脑实质:注意脑实质内有无异常信号、占位性病变或水肿。
6. 识别血管结构:查看大脑的血管结构,如脑动脉和静脉,有无异常或动脉瘤等。
7. 检查脑膜:观察脑膜有无增厚、强化或异常信号。
8. 结合临床信息:将核磁共振影像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核磁共振头部阅片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如果你对核磁共振头部阅片的结果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建议咨询专业的神经科医生或影像学专家。
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诊断,并提供准确的解释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基本术语 信号(高信号-白,低信号-黑,等信号-与周围 组织信号一致) 血管流空影(血管流空信号) 加权(或称为权重)---weighted 常规加权:(T1WI T2WI Pd-WI ) 特殊加权:(DWI)(diffuse weighted imaging) 多方位(矢状位sag/冠状位cor/横轴位tra/斜位 oblique)
T1WI表现为高信号
脂肪(脂肪瘤 皮样囊肿 畸胎瘤) 蛋白(胶样囊肿 颅咽管瘤 RATHKE囊肿) 亚急性出血(胆固醇囊肿、肉芽肿) 黏液囊肿 动脉瘤内合并血栓形成 部分蛋白含量高的囊肿
脂肪瘤
亚急性出血
畸胎瘤
颅咽管瘤
拉克氏囊肿
蝶窦囊肿
T1WI表现为高信号 肿瘤出血(胶质瘤或出血性转移瘤:绒癌、神经母 细胞瘤、甲状腺癌、肾癌、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椎体血管瘤 终板变性 结石 正常垂体后叶高信号 肝硬化结节
特殊扫描图像 DWI(弥散加权或扩散加权序列) T2*WI (出血序列或黑血序列) MRS(SVS CSI) (磁共振波谱成像) DTI (磁共振灌注)(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PWI (动态灌注)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OUT PHASE(同-反相位图像) MRA (脑动脉造影) MRV (脑静脉造影)
外伤性脑软化灶?脑炎?脑瘤?脑血管病?
DWI:等、低信号:--肿瘤可能性大
术后病理:星形细胞瘤1~2级
结论: 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得出最可能接近与病理的诊断
磁共振序列 T1WI (观察解剖结构) T2WI (发现病变) Pd-WI (基本不用) FLAIR (发现病变更敏感) STIR (判断病灶内是否存在脂肪成分) FL2D(SWI)(判断是否是出血) DWI(DTI) (判断是否为急性期病变) MRS (脑功能成像)
DWI的应用-3
脑出血MRI表现: 超急性期脑出血的MRI表现T2WI T1WI
FLAIR 以及B=0
DWI 以及ADC图
FL2D(T2*WI)出血序列
CT
磁共振反映出血最敏感的序列(SWI:磁敏感序列)
SWI 与CT、FLAIR、T2WI 对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比较
实际病例分析: 患者,男,34岁,记忆力差伴抽搐 一次入院
椎体血管瘤与终板变性
病理基础分别为:海绵状血管瘤脂肪性基质及终板内黄骨 髓和脂肪基质增多为主
垂体瘤出血
胶质瘤出血
黑色素瘤
正常垂体后叶高信号: (抗利尿激素)所致
胆汁
胆结石
动脉瘤合并血栓
T1WI低信号
脑炎 囊肿 脑水肿 脑脓肿 脑肿瘤 蛛网膜囊肿 椎体转移瘤
慢性脑炎并软化灶形成
硬膜下积液
MRI 优点:
多方位 多参数 无辐射 更准确判断病灶内成分
缺点
对骨骼、钙化、微小骨折显示不如CT
携手合作 共同进步!
囊肿
炎症
脱髓鞘
低级别胶质瘤
高级别胶质瘤
T2WI低信号
出血(含铁血黄素环) 钙化 结石 肝硬化结节 椎体转移瘤 结节硬化 韧带、骨皮质、软骨
出血
血管畸形
结节硬化
DWI高信号
急性脑梗塞 急性脑炎 急性脱髓鞘性病变 脑出血 脑脓肿 胆脂瘤 部分脑肿瘤(转移瘤放疗后、淋巴瘤)
急性脑梗塞
T1WI (T1-Weighted Imaging) :观察解剖细节
T1WI-FLAIR
T2WI(T2-Weighted Imaging) :寻找病变
Pd-WI(质子加权): 基本不用
Pd-WI
T2WI
T1WI
TIR2D(FLAIR): 发现病变更敏感,但要注意脑室内 伪影
海马硬化-斜冠状位FLAIR
急性脑炎
脑出血
胆脂瘤
脑脓肿
急性脱髓鞘性改变
Wilson脑病(肝豆状核变性)
脑转移瘤
DWI等信号
肿瘤
脑肿瘤
胶质瘤
转移瘤
DWI低信号
囊肿Leabharlann 蛛网膜囊肿DWI的作用-1
DWI应用:2(超急性脑梗塞),头 晕伴喝水呛咳发病后即可扫描
2天后复查
结论:对怀 疑脑血管病 的患者要注 意弥散的观 察
高信号
低信号
低信号
等信号: 容易漏诊,观察时需仔细观察
血管流空影(T2WI)
血管流空并血栓形成
多方位成像
常用扫描图像
T1WI (T1WI-TIR2D 或T1- FLAIR) T2WI TIR2D (FLAIR 水抑制)(turbo inverse recovery 或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IR2D (STIR 脂肪抑制:包括T1脂肪抑制和T2脂肪抑制)(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
DTI: 纤维束成像,用于脑功能研究及肿 瘤的诊断
胶质瘤破坏纤维束
增强扫描常用序列
T1WI 冠状位 矢状位 横轴位 FLAIR (脑膜病变)
脑膜病变观察
如何利用磁共振诊断病变 1、发现病变
2、解剖定位 3、分析特殊序列表现,判断病程以及病变性质 4、必要时加用功能成像技术进一步诊断 5、结合临床病史
典型垂体微腺瘤表现
MRS(单体素检查方法) 磁共振波谱(判断病变性质,以及 对治疗后病灶变化的评估)
肿瘤术后复发与否的判断
病变侧:提示肿瘤复发
对照组:正常侧
MRS:(多体素检查方法)
正常MRA (MR-angiography)
MRA
MR原始图象观查面神经或三叉神经周围血管
三叉神经
MRV:临床主要用来肿瘤侵犯静 脉窦以及怀疑矢状窦栓塞检查
蛛网膜囊肿
转移瘤周围水肿
胆脂瘤
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
T1WI等信号 神经纤维瘤 错构瘤 脑膜瘤 软组织肿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 DNT 神经节细胞瘤 结节硬化 关节软骨、骨皮质、韧带
错构瘤
脑膜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
DNT(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神经纤维瘤
结节硬化
T2WI高信号
肿瘤 炎症 水肿 感染 囊肿 脓肿
大面积脑梗塞
脑干胶质瘤
TIR2D(STIR)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 判断颅内病变脂肪成分
DWI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发现急性期 病变
B=0(相当于重T2像)
B=1000(弥散像)
ADC图(与弥散图相反)
PWI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主要用于垂体微腺瘤的判断以及颅内 肿瘤良恶性程度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