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命论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运命论

运命论

运命论作者李康著(196?~265?)三国魏文学家。

字萧远。

中山(今河北定县一带)人。

性狷介不能和俗。

曾作《游山九吟》,魏明帝异其文。

初仕为浔阳长,有政绩。

魏末晋初病逝。

内容概述李康所作《运命论》,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

李康从“五德更运”的观点出发,认为各个朝代按五行更始,以次相代。

这种“运”不是杰出人物靠个人努力所能改变的。

个人的出处穷达贵贱又受个人命运的“命”与时代命运的“时”摆布。

他列举历史上正反面人物与事件,以图证明上述推论。

该文特别重在对士人出处问题的探究,强调“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

但又强调虽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是为了“遂志而成名”。

此文曲折地反映出魏晋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对待政治的矛盾心情。

旧有集2卷,今佚。

存《运命论》1篇,《文选》卷53、《艺文类聚》均采录。

《运命论》全文第一段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

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第二段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

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

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

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

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

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

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嗜欲将至,有开必先。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运命论

运命论
【试题回放】
阅读下海“11.15”火灾“头七”这天,10万上海人自发用鲜花铺满了胶州路教室公寓外的街道,不少市民为祭奠者免费提供鲜花,代外地网友鲜花。
江苏盐城以为常年捡破烂的83岁老人张忠泉,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0万元巨款捐给慈善机构,而他自己每天的伙食费不过2元。
在两百年多前的北美洲,也有这么一位伟人,他以他独特的人性光辉,照亮了人们追求自由、改变世界的路。“你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你将带着所有同胞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你的道德力量不会随着军权一起消失,它将激励子孙万代!”
这是美国新成立那一天,华盛顿交出军权那简单而动人的那一幕。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华盛顿内心执著的“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仍能清晰地看到当时每个人眼里充满的晶莹的泪水。这个戎马一生,用了八年时间带领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将军,在到处都还是君王、国王和世袭制的世界里,主动放弃权力,这位美国国父,为美国打下了坚实的民主基础,为全人类树立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光辉典范!
东莞富豪刘伯权与儿子及直升飞机教练,见到两名劫匪骑摩托车抢劫路人,他们出动保时捷跑车、私人飞机、游艇全面围堵,将劫匪擒获。
对上述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优秀考场例文选】(共9篇)
【优文01】 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运命论》中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积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而有那么一些人,力排风摧、流湍、众非、遗世而独立,离群而索居,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史铁生没有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凌晨3时,“啪”地一声灵魂脆响,史铁生魂归地坛,这位用他那祥和平静的文字给亿万中国人送予内心与灵魂温暖的伟大作家,悄然离去,给人们留下久难平复的哀痛,以及令人赞叹的灵魂的重量。

《反经》运命原文及译文

《反经》运命原文及译文

《反经》运命原文及译文运命作者:赵蕤(《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夫人之受生,貌异音殊,若乐愚智,尊卑寿夭,无非三势,业理使之然。

)夫天道性命,圣人所希言也。

虽有其旨,难得而详。

然校之古今,错综其纪,乘乎三势,亦可以仿佛其略。

何以言之?荀悦云:“凡三光(议曰:三光,日月星也。

)、精气变异,此皆阴阳之精也。

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

政失于此,而变见于彼,不其然乎?”(文王问太公曰:“夫人主动作举事,有祸殃之应,鬼神之福乎?”太公曰:“有之。

人主好重赋敛,大宫室,则人多病瘟,霜露杀五谷;人主好畋猎,不避时禁,则岁多大风,禾谷不实;人主好破坏名山,壅塞大川,决通名水,则岁多大水伤人,五谷不滋;人主好武事,兵革不息,则日月薄蚀不息,太白失行。

”文王曰:“诚哉!”)今称《洪范》咎征,则有尧、汤水旱之灾;消灾复异,则有周宣云汉宁莫我听!《易》称:“积善余庆。

”则有颜、冉短折之凶。

善恶之报,类变万端,不可齐一,故视听者惑焉。

(太史公曰:“《书》称:‘天道无亲,尝与善人。

’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餍而早夭。

天之报施善人,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也。

)尝试言之:孔子曰:“死生有命。

”又曰:“不得其死。

”又曰:“幸而免”者,夫死生有命,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以死而死也;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死也。

此皆性命三势之理也。

(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

”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

若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

故曰:死生有命,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以死而死也;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死也。

此荀悦论性命三势之理也。

扬子《法言》云:或问:“寿可益乎?”曰:“德。

”或问曰:“回、牛之行德矣!何不益也?”曰:“德故尔。

如回之残,牛之贼,焉得寿?”曰:“残贼或寿。

”曰:“彼妄也,君子不妄也。

”)推此以及教化,亦如之。

运命论

运命论

运命论李康作《运命论》,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出处间的关系。

他从“五德更运”的观点出发,认为各个朝代按五行更始,以次相代。

这种“运”不是杰出人物的努力能改变的。

而个人的穷达贵贱又受个体命运的“命”与时代命运的“时”摆布。

通过列举历史人物与事件,来证明上述推论。

此文特别重在对士人出处问题的探究,强调“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

但又强调虽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是为了“遂志而成名”。

曲折反映出魏晋之际知识分子对待政治的矛盾心情。

《运命论》可以分为前后两大段。

从文章开头到“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为第一大段。

第一大段提出了立论,并用具体事例论证了此立论。

第一大段又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首先解释什么是“运”,什么是“命”,什么是“时”。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然后提出立论,“忠贤之臣”得遇“圣明之君”,君臣之间,亲和不疑,之所以能够如此,离不开运、命、时,“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第二层意思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立论。

首先举了伊尹、太公、百里奚、张良这四位贤臣的例子,他们四人得乎运命,遭遇明主,这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然后,用褒姒之于周幽王,公孙强之于曹伯阳,竖牛之于叔孙豹,这样的乱臣贼子,遭遇穷时乱世,遭逢昏暴之君,才能祸国殃民,从反面来说明自己的立论。

第三层意思讲述,虽至圣大贤如孔夫子,生不逢时,运衰命蹇,也一事无成,难所作为。

而当命归运至,以子思、子夏之才,也能改易风俗,为诸侯师。

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对立论再一次进行论述。

从“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至文章结尾为第二大段。

第二大段又分为两层意思: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为第一层意思。

这层意思论述说明,既然圣人也需要得逢“运、命、时”,那么,人生在世就此应该“乐天知命”,“穷达如一”。

从“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到文章结尾为第二层意思。

运命论译文

运命论译文

运命论译文平治和混乱都是时运;贫穷和显达都是天命,富贵和卑贱都是际遇。

因此时运将要昌隆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圣明的君主。

而圣明的君主必然会拥有忠贤的臣子。

他们之所以能够相遇,这是不用谋求就能自然地交合在一起的;他们之所以能够互相亲近,这是不用介绍就能自然地亲近的。

他们倡导的事情必然会得到应和,谋划的事情必然得到服从,在道德上与天地万物混同为一,曲折都合乎符节。

得失之祸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志向产生疑惑,谗言诬陷不能使他们的交情被离间,然后取得成功。

之所以能够如此,所依靠的难道仅仅是人事吗?(不,)那是天上所授与的,那是神灵所告知的,那是时运所成全的。

黄河水清的时候圣人就会诞生,里社清明的时候圣人就会出现,群龙出现的时候圣人就会被任用。

因此,伊尹虽然只是有萃氏家陪嫁的奴隶,却能在商朝担任阿衡的职位。

姜太公虽然只是在渭河之滨垂钓的贫贱老头,却能在周朝胜任尚父的高位。

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虞国不任用他,终致灭亡;在秦国的时候,却能为秦国所任用,从而能使秦国称霸天下,并不是他因为在虞国时没有才能而在秦国时就有才能。

张良接受黄石公授给的《符》书,诵读《三略》的学说,并用以之游说于群雄之间,但他叙述出的言论就像如同把水投向石头一样,没有人接受它;等到他遇到了汉高祖,他叙述出的言论却如同把石头投像水中一样,没有不顺从的。

并不是因为张良在游说陈涉、项梁的时候口舌拙笨而在游说沛公的时候巧言善辩。

然而张良的话是一样的。

不认识它为什么有会合与分离,会合与分离的理由就是神明之道。

因此他们四位贤者的名字能够被记载在典籍之上,他们四位贤者所做的事情顺应天道与人事,怎么可以量度其贤愚呢?孔子说:“清明在于自身,气志如同神明。

所欲望的事将要来到的时候,必然先有征兆。

这就好像天上将要下雨的时候,山川之间必然会先出现云气。

”《诗经》说:“惟有五岳降下了神灵,诞生了仲山甫和申伯。

惟有申伯和仲山甫,能够成为周朝的重臣。

”这就叫做命运。

这难道仅仅限于兴国的君主,乱世亡国的人亦像这样:周幽王被褒姒迷惑,为使褒姒一笑而弄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终导致西周为犬戎所灭,自己与褒姒一起身首异处,而这样的祸患是从飞到夏朝的王庭之中的两条神龙交合的并留下龙漦的异事开始的;曹伯阳得到公孙强,让他处理政事,奉行与晋国绝交及入侵宋国的政策,最终导致曹国被宋国灭亡,两人都身首异处,而这件事的征兆发生在社宫的梦中;叔孙豹亲昵竖牛,让他参入政事,最终酿成祸患,这祸患的根源在庚宗那个地方形成的。

千古奇文《运命论》:字字珠玑,句句生辉!

千古奇文《运命论》:字字珠玑,句句生辉!

千古奇文《运命论》:字字珠玑,句句生辉!千古奇文——李康《运命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

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

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对人们思维的禁锢,要求大家都得一个样,如果你要特立独行,与众不同,那就对不起了,会有很多人群起而攻之。

当然这种群起而攻之是会有嫉妒的成分在内,但恐怕也不完全是嫉妒吧。

主要是你跟大家不一样,别人看你不顺眼就要想办法把你搞的和他们一样。

说嫉妒,我有数例。

魏惠王为了显现自己招贤纳士,请来了孙膑。

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

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

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这叫嫉妒。

韩非《孤愤》、《五蠹》传到秦国,秦王赢政读了以后十分赞赏并发誓要得到他。

后来秦王发兵攻打韩国,提出要将韩非交给他。

韩非在韩国不受重用,韩王有他无他没有什么关系,便拱手把韩非给了秦王。

因为韩非锋芒毕露,虽然秦王很喜欢韩非的才气,却不信任他,更谈不上重用。

秦的重臣李斯自认为才能不及韩非,尽管两人有同窗之谊,仍十分忌恨他。

于是,李斯与他人联合起来陷害韩非,在秦王那里大进谗言,要秦王将韩非杀掉。

秦王把韩非打入了监狱。

李斯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要韩非自杀。

可怜韩非远离故国家乡,想拜见秦王为自己申诉,有李斯作梗而不可能,不得不含愤自杀了。

这叫嫉妒。

墨子就说过:“今有五锥,此其銛,銛者必先挫。

三国李康名著《运命论》中的七大名句,乐天知命尽在已

三国李康名著《运命论》中的七大名句,乐天知命尽在已

三国李康名著《运命论》中的七大名句,乐天知命尽在已《运命论》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创作的文学作品。

此文是一篇亦骈亦散的论说文,主要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出处间的关系。

文章先用史实论证“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的观点,然后提出“乐天知命”的主张,最后告诫人们应明哲保身。

联系魏晋时代的社会环境及作者本人的不佳境遇,这些看似消极的观点实际曲折地表现出作者的人格和骨气。

全文清新流畅,言简意明,没有以往骈文奇字怪词的堆砌,而排比格的大量使用,又使文章汪洋恣肆,气势磅礴。

文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句,流传至今,足见其表现力。

毛泽东曾评价:李康《运命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就是人必骂之,人不被别人骂不好。

一、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堆:土堆。

湍:急冲。

非:诽谤。

如果一棵树比整个树林都秀美挺拔,那么风就一定会摧折它;如果一个土堆突出岸边,那么水流也一定会把它冲掉;如果一个人的品行高于常人,那么也必定会遭到诽谤。

译文:平治和混乱都是时运;贫穷和显达都是天命,富贵和卑贱都是际遇。

三、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

译文:无论得失都不会怀疑彼此的志向,谗言挑拨也不能离间他们之间的交情,这样然后才取得了君臣之道的成功。

四、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

译文:天地的大德叫生长万物,圣人的大宝叫地位。

用什么来守住地位叫做仁,用什么来端正人心叫做义。

五、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既通达明白又富有智慧,并得以保全自身,遗留下那种能造福后代的谋划,来安顿敬事的儿子,我死去的朋友,曾经是这样做的。

六、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

译文:如此说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他们能够安于天命而自得其乐了。

所以他们遇到困厄时并不生怨,居于高位时并不生疑。

敦煌写经法藏P.2645文选运命论

敦煌写经法藏P.2645文选运命论

敦煌写经法藏P.2645文选运命论
敦煌写经
法藏 P.2645
文选运命论
尺寸:29×69厘米
说明:存三十四行,无注。

按:此件可与敦研0356缀合,此件在前。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

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

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

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

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

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

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

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嗜欲将至,有开必先。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运命之谓也。

编辑|谦斋
主编|谦斋文房。

李康《运命论》原文译文赏析

李康《运命论》原文译文赏析

李康《运命论》原文|译文|赏析《运命论》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创作的文学作品。

此文是一篇亦骈亦散的论说文,主要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出处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运命论》原文魏晋:李康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

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

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

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

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

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

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

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嗜欲将至,有开必先。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运命之谓也。

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

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于夏庭。

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

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

吉凶成败,各以数至。

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

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

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

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

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

《运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运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运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译文及注释】译文治乱,是由命运决定的;穷达,是由天命决定的;贵贱,是由时机决定的。

所以命运将要隆盛的时候,必定产生圣明的君主;有了圣明的君主,必定会有忠贤的臣子。

他们彼此的相遇,不是互相访求而是自然地走到一块来的;他们彼此的相亲,不是有人介绍而是自然地亲密起来的。

一人吟唱而另一人必定应和,一人谋画而另一人必定听从。

彼此道德混同齐一,辗转相合有如符契。

无论得失都不会怀疑彼此的志向,谗言挑拨也不能离间他们之间的交情,这样然后才取得了君臣之道的成功。

他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哪里仅仅是人为的呢?给予的是天,告知的是神,玉成的是命运啊。

黄河水清就有圣人诞生,神祠鸣响就有圣人出现,群龙出现就有圣人君临天下。

所以伊尹,原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隶,却辅佐商汤做了阿衡;太公,原是在渭水边上钓鱼的微贱老人,却辅佐周朝做了尚父。

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到秦国后秦国却成了霸主,不是百里奚在虞国没有才能而到秦国后就有才能了。

张良接受黄石公授与的兵书,诵读记载了三略学问的书籍,然后用所掌握的学问游说群雄,他说的话,却像用水泼向石头一样,没有一个人接受。

等到他碰上汉高祖,他说的话,就像将石头投向水中一样,没有一次受到抗拒。

不是张良在劝说陈涉、项梁时就笨口拙舌,而在劝说沛公时就能说会道。

那么张良说话的技巧前后是一样的,有人不明白前后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由于不明白君臣所以合离的道理,君臣合离的原因,就像神明之道一样。

所以前面提到的四位贤人,姓名被史籍记载,事迹应乎天事合于人心,这哪能用贤明愚昧来加以量度呢!孔子说:“圣人清明在身,气度志向如神。

君临天下的欲望将要来到的时候,神灵在为之开路的同时必先为之预备好辅佐的贤臣。

就像天将降落及时雨时,山川为之出云一样。

”《诗经》说:“中岳嵩山降下神灵,生下了吕侯和申伯。

就是吕侯和申伯,辅佐周朝成了中坚。

”这里说的就都是命运啊。

岂只是振兴主人的人,导致乱亡的人也是这样。

周幽王被褒姒惑乱,其反常怪异开始出现在夏朝宫庭;曹伯阳得到公孙强,迹象最初出现在社宫;叔孙豹宠信竖牛;祸乱在庚宗时就已造成。

《运命论》

《运命论》

《运命论》运命论李萧远运,谓五德更运,帝王所禀以生也。

《春秋元命苞》曰:五德之运,各象其类,兴亡之名,应录以次相代。

宋均曰:运,箓运也。

《春秋元命苞》曰:命者,天下之命也。

※李萧远《集林》曰:李康,字萧远,曹魏时期文学家,中山人也。

性介立,不能和俗。

著《游山九吟》。

魏明帝异其文,遂起家为寻阳长,政有美绩。

病卒。

其生平事迹不详,《文选》中仅有寥寥几句。

李康的《运命论》,载于《昭明文选》卷五十三,全文二千余字。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古代散文。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墨子》曰:贫富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

《王命论》曰:穷达有命,吉凶由人。

《庄子》北海若曰: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

《春秋河图揆命篇》曰:仓戏农黄,三阳翼天德圣明。

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介,绍介也。

《礼记》曰:介绍而传命。

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为玄同。

《论语比考识》曰:君子上达,与天合符。

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

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易乾鉴度》曰:圣人受命,瑞应先见於河。

河水先清,清变白,白变赤,赤变黑,黑变黄,各三日。

《春秋潜潭巴》曰:里社明,此里有圣人出。

其呴,百姓归,天辟亡。

宋均曰:里社之君鸣,则教令行,教令明,惟圣人能之也。

呴,鸣之怒者。

圣人怒则天辟亡矣。

汤起放桀时,盖此祥也。

明与鸣古字通。

群龙见而圣人用。

《易》曰:见群龙无首,吉。

又曰:圣人作而万物睹。

故伊尹,有莘氏之媵[yìng]臣也,而阿衡於商。

《说苑》邹子说梁王曰:伊尹,有莘氏之胜臣,汤立以为三公。

《毛诗》曰:实维阿衡,左右商王。

毛苌《传》曰:阿衡,伊尹也。

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於周。

《史记》曰:太公望以渔钓于周西伯。

李康《运命论》

李康《运命论》

李康《运命论》李康《运命论》運命論李蕭遠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故運之將隆,必生聖明之君。

聖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

唱之而必和,謀之而必從,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讒構不能離其交,然後得成功也。

其所以得然者,豈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運也。

夫黃河清而聖人生,裏社鳴而聖人出,群龍見而聖人用。

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於商。

太公,渭濱之賤老也,而尚父於周。

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於虞而才於秦也。

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以游於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非張良之拙說於陳項,而巧言於沛公也。

然則張良之言一也,不識其所以合離?合離之由,神明之道也。

故彼四賢者,名載於籙圖,事應乎天人,其可格之賢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嗜欲將至,有開必先。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詩雲:“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運命之謂也。

豈惟興主,亂亡者亦如之焉。

幽王之惑襃女也,祅始於夏庭。

曹伯陽之獲公孫彊也,徵發於社宮。

叔孫豹之暱豎牛也,禍成於庚宗。

吉凶成敗,各以數至。

鹹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親矣。

昔者,聖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興者,六八而謀。

及成王定鼎於郟鄏,蔔世三十,蔔年七百,天所命也。

故自幽厲之間,周道大壞,二霸之後,禮樂陵遲。

文薄之弊,漸於靈景;辯詐之偽,成於七國。

酷烈之極,積於亡秦;文章之貴,棄於漢祖。

雖仲尼至聖,顏冉大賢, 揖讓於規矩之內,訚訚於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軻、孫卿體二希聖,從容正道,不能維其末,天下卒至於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於魯衛;以仲尼之辯也,而言不行於定哀;以仲尼之謙也,而見忌於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讎於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於陳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毀於叔孫。

夫道足以濟天下,而不得貴於人;言足以經萬世,而不見信於時;行足以應神明,而不能彌綸於俗;應聘七十國,而不一獲其主;驅驟於蠻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門,其不遇也如此。

小品百练:运命论(李康)辩命论(刘峻)

小品百练:运命论(李康)辩命论(刘峻)

小品百练:运命论(李康)辩命论(刘峻)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

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

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

屈原以之沉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

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

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

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

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前监不远,覆车继轨。

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

凡希世苟合之士,俯仰尊贵之颜,透迤势利之间。

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 荣与辱孰珍也?故遂洁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

(节选自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食稻粱,衣狐貉,观窈眇之奇舞,听云和之琴瑟,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

敦孝梯,立忠贞,渐礼乐之腴润,蹈先王之盛则,此君子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

然则君子居正体道,乐天知命,明其无可奈何,识其不由智力。

逝而不召,来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戚。

不充诎①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岂有董相《不遇》②之文乎?(节选自南朝梁·刘峻《辩命论》【注】①充诎:得意忘形的样子。

②西汉董仲舒曾写《士不遇赋》。

其因两度任藩王国相,故有“董相之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B.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C.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D.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蛮夏,蛮夷与华夏,泛指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文中指孔子辗转的众多区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全文翻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全文翻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全文翻译出自三国李康创作的《运命论》,自原文选段: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前监不远,覆车继轨。

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

译文:忠直的言行触犯君主,独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之势就是如此。

所以树木高出树林,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德行高于众人,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

前车之鉴不远,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

然而志士仁人,还要踏着忠直之路进行而不后悔,还要坚持独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要以此实现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声名。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是群雄争霸、动乱杀伐最激烈的时期,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人们的命运如同原野上的秋草,枯荣只在瞬息之间,文人的受害,自然首当其冲。

魏晋南北朝时期,探讨命运的文章特别多,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

文人们越是对命运感到迷茫、畏惧,便越是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探索命运的奥秘。

作者生于魏晋之际,有感于国家兴衰,君臣遇合之无常,把这一切都委之于运命,发为此论。

文章寓意:这句话的社会寓意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能力出众,成绩显著的人,容易被嫉妒,甚至受到打击、排斥,很多人往往会选择选择明哲保身而不愿做枪头鸟。

这种现象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无法回避,但这种观点本身具有片面性,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它。

必须清晰的认识到,木秀于林风或许会摧,堆高于岸流或许湍,但是,只要坚定立场,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就可以做到让大风摧不倒,大水冲不垮!就如二战时期,正因为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基础,美国才不敢打苏联的主意。

毛遂自荐才能出人头地,一个人要做到非常优秀,才能毅然立于社会、才不会遭人非议、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运命论最出名的几句

运命论最出名的几句

运命论最出名的几句运命论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预测未来、分析人生的学说,它通过推算人的生辰八字、星座、风水等因素来预测个人的命运和运势。

下面是运命论中最出名的几句话:1. 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皆已定。

这句话意味着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注定的,无论是早死还是晚死,都是在运命所决定的范围内。

2. 时来运转,运转时来。

这句话表达了人的运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当运气好的时候,一切都会顺利,而当运气不好的时候,一切都会不顺心。

3. 命中注定,无法改变。

这句话意味着人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已经注定,无论个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

4.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命运受到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因素的影响,只有三者兼备,才能有好的运气和命运。

5. 时运不济,万事不顺。

这句话表达了当一个人的运气不好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6. 命运多舛,时来运转。

这句话意味着人的命运往往是多变的,在不顺利的时候,也许只是运气还没有到来,只要坚持努力,运气终会转好。

7. 命运是自己掌握的。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的努力和选择对于命运的影响,只要肯努力和抓住机遇,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8. 命运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命令。

这句话表达了个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不是被命令或强制的。

9. 命运是一条河流,我们只能顺应它的走向。

这句话意味着人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顺应命运的安排,才能够获得幸福和成功。

10. 命运是一种机会,我们要抓住它。

这句话表达了命运是一种机会,只有我们抓住了机会,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结起来,运命论中最出名的几句话强调了命运的注定性、变化性和可塑性,以及个人努力和选择对于命运的影响。

通过运命论的研究和运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命运,并通过努力和选择来改变命运的走向。

天妒英才——精选推荐

天妒英才——精选推荐

【原文】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

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译文】势力有时会失去,名声有时会遭诽谤,少发怨言的人能失而复得。

势力一定会消失的,人终会死亡的,不骄纵的人,才能惠及子孙。

【体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指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

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妒忌。

下面举两个例子。

贾谊(图片来自网络)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33岁就忧伤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贾谊年少时,就跟着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对道家的学说也有研究,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

他酷爱文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伟大诗人屈原的著作。

汉高后五年,贾谊才18岁,就因为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

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了解到贾谊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优秀人才,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

汉文帝刘恒元年,吴公被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长官),他向汉文帝推荐贾谊的才干,被任命为博士。

从此,贾谊步入了政治活动的舞台。

当时贾谊才二十一岁,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轻的。

博士是一种备皇帝咨询的官员。

每当汉文帝提出问题让博士们议论时,许多老先生一时讲不出什么来;只有贾谊能对答如流,并且说得有理有据。

这使汉文帝非常高兴,在一年之中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这是比博士更为高级的议论政事的官员)。

千古奇文《命运论》:字字千钧,治乱,运也;穷达,命也;明哲保身

千古奇文《命运论》:字字千钧,治乱,运也;穷达,命也;明哲保身

千古奇文《命运论》:字字千钧,治乱,运也;穷达,命也;明哲保身【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运命论》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创作的文学作品。

此文是一篇亦骈亦散的论说文,主要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出处间的关系。

文章先用史实论证“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的观点,然后提出“乐天知命”的主张,最后告诫人们应明哲保身。

联系魏晋时代的社会环境及作者本人的不佳境遇,这些看似消极的观点实际曲折地表现出作者的人格和骨气。

全文清新流畅,言简意明,没有以往骈文奇字怪词的堆砌,而排比格的大量使用,又使文章汪洋恣肆,气势磅礴。

文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句,流传至今,足见其表现力。

运命论原文及译文(原文)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故运之将降,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合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

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译文)平治和混乱都是时运;贫穷和显达都是天命,富贵和卑贱都是际遇。

因此时运将要昌隆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圣明的君主。

而圣明的君主必然会拥有忠贤的臣子。

他们之所以能够相遇,这是不用谋求就能自然地交合在一起的;他们之所以能够互相亲近,这是不用介绍就能自然地亲近的。

他们倡导的事情必然会得到应和,谋划的事情必然得到服从,在道德上与天地万物混同为一,曲折都合乎符节。

得失之祸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志向产生疑惑,谗言诬陷不能使他们的交情被离间,然后取得成功。

之所以能够如此,所依靠的难道仅仅是人事吗?(不,)那是天上所授与的,那是神灵所告知的,那是时运所成全的。

(原文)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

规矩方面的诗句

规矩方面的诗句

规矩方面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法规方面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法规”的诗词有哪些“法规”的诗词1.不以法规,不能成方圆。

——孟子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

(.)——白居易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5.以戒为基,止观相踵。

大矩崇规,链金烹矿。

——黄庭坚6.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

——苏洵7.恒言但桑稼,怪志无鹏鹍。

规圆而矩方,往往万巧攒。

——陈傅良8.今朝岁1周,岐嶷傲娥羲。

丛珍试初步,动觉应矩规。

——陈著9.天生蒸民,曷其有识。

维圣摩励,规闲矩饬。

——洪遵10.平常是道,不涉平常。

颠来倒去,规圆矩方。

——释大方101.爻象乾连坤断,形器规圆矩。

闹市相逢聊举似,东家杓短西家长。

——释正觉102.肃将王事,集此扬土。

凡我同盟,既文既武。

郁郁桓桓,有规有矩。

——繁钦103.鲁史标嘉瑞,周诗颂太平。

屡游灵畴地,数立纪年名。

矩步规行迹,含仁抱义情。

盛时期在囿,5纬想储精。

——丁谓104.8列方隅位,4周分至时。

画疆兴庶务,地矩囿天规。

——方回105.明肃惟母,实勤养抚。

有臣有虎,有离有附。

请王禄产,请庙考祖。

古人有作,规吕矩武。

——石介2.描写"法规"的诗句有哪些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法规而改错。

——《离骚》先秦:屈原原文节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法规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那些女人嫉妒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原来擅长投机取巧,背弃法规而又转变政策。

违反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郁闷啊我失意担心,现在孤独穷困多么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法规而改凿!——《9辩》先秦:宋玉原文节选: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

高考论语关于树

高考论语关于树

高考论语关于树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出处:春秋时期管仲《管子·权修第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译文:要为一年作打算,最好栽种谷物,要为十年作打算,最好栽种树木,而要为长远打算,不如培养人才。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论语·子罕第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出处:三国魏国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译文:所以树木高出树林,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德行高于众人,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

前车之鉴不远,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译文: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

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5、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出处:明·郑之珍《目莲救母·请医救母》:“古人论求财者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岂不闻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译文:古人论寻求财富的日子,宁可用正当的方法去争取,也不可用旁门左道去谋求。

难道没有听说过世上有正直的树,没有正直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命论原文及译文(原文)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故运之将降,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合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

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译文)平治和混乱都是时运;贫穷和显达都是天命,富贵和卑贱都是际遇。

因此时运将要昌隆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圣明的君主。

而圣明的君主必然会拥有忠贤的臣子。

他们之所以能够相遇,这是不用谋求就能自然地交合在一起的;他们之所以能够互相亲近,这是不用介绍就能自然地亲近的。

他们倡导的事情必然会得到应和,谋划的事情必然得到服从,在道德上与天地万物混同为一,曲折都合乎符节。

得失之祸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志向产生疑惑,谗言诬陷不能使他们的交情被离间,然后取得成功。

之所以能够如此,所依靠的难道仅仅是人事吗(不,)那是天上所授与的,那是神灵所告知的,那是时运所成全的。

(原文)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

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

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

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

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

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

故彼四贤者,名载于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运命之谓也。

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

幽王之惑褒女也,ビ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

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

(译文)黄河水清的时候圣人就会诞生,里社清明的时候圣人就会出现,群龙出现的时候圣人就会被任用。

因此,伊尹虽然只是有萃氏家陪嫁的奴隶,却能在商朝担任阿衡的职位。

虽然只是在之滨垂钓的贫贱老头,却能在周朝胜任尚父的高位。

百里奚在的时候,虞国不任用他,终致灭亡;在的时候,却能为秦国所任用,从而能使秦国称霸天下,并不是他因为在虞国时没有才能而在秦国时就有才能。

张良接受黄石公授给的《符》书,诵读《三略》的学说,并用以之游说于群雄之间,但他叙述出的言论就像如同把水投向石头一样,没有人接受它;等到他遇到了汉高祖,他叙述出的言论却如同把石头投像水中一样,没有不顺从的。

并不是因为张良在游说、项梁的时候口舌拙笨而在游说沛公的时候巧言善辩。

然而张良的话是一样的。

不认识它为什么有会合与分离,会合与分离的理由就是神明之道。

因此他们四位贤者的名字能够被记载在典籍之上,他们四位贤者所做的事情顺应天道与人事,怎么可以量度其贤愚呢孔子说:“清明在于自身,气志如同神明。

所欲望的事将要来到的时候,必然先有征兆。

这就好像天上将要下雨的时候,山川之间必然会先出现云气。

”《诗经》说:“惟有五岳降下了神灵,诞生了仲山甫和申伯。

惟有申伯和仲山甫,能够成为周朝的重臣。

”这就叫做命运。

这难道仅仅限于的君主,乱世亡国的人亦像这样:周幽王被褒姒(bāo sì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

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

)迷惑,为使褒姒一笑而弄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终导致西周为犬戎所灭,自己与褒姒一起身首异处,而这样的祸患是从飞到夏朝的王庭之中的两条神龙交合的并留下(chí鱼、龙的唾液)的异事开始的;曹伯阳得到公孙强,让他处理政事,奉行与绝交及入侵的政策,最终导致被宋国灭亡,两人都身首异处,而这件事的征兆发生在社宫的梦中;叔孙豹亲昵竖牛,让他参入政事,最终酿成祸患,这祸患的根源在庚宗那个地方形成的。

吉凶成败,都是按照历数如期而至,都是不用谋求而会自行交合的,都是不用介绍而会自行亲近的。

(原文)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

」及成王定鼎于郏辱阝,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

二霸之后,礼乐陵迟。

文薄之弊,渐于灵景。

辩诈之伪,成于七国。

酷烈之极,积于亡秦。

文章之贵,弃于汉祖。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りり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译文)以前,圣人接受天命,《河图》、《洛书》说:用接受天命的的人,传承七世或者九世就会走向衰微;用兴起然后承接天命的人,传承六世或者八世就会因为蒙受大难而时常遭受忧虑的煎熬。

等到周成王在的建议和帮助下,在太庙里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殿,选择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宣告周朝正式建立的时候,使人占卜的结果是周朝能够占据有天下并且传承不断的世数为三十,周朝能够存在的时间为七百年,都是上天所决定的。

因此在周幽王、周厉王二王统治的那个时候,周朝的政纲大坏;在春秋二霸之后,周代的礼乐的制度衰落。

教化薄弱的弊病则在和时开始严重起来,而狡辩诡诈的虚伪则在七国争霸的时候形成。

残酷剧烈的统治到达极致,是在已经灭亡的秦朝被逐渐积累起来的,可贵的文明胜迹和,在汉高祖的时候被抛弃。

虽然是至极的圣人,颜回、冉求是大贤人,揖让礼节都做到了规矩之内,并且能够在洙水和洒水之上和悦而正直地辩论义理,而不能遏制断绝它的发生和结束的命运。

虽然和在体魄道德两方面都达到了圣人境界,并且从容地遵循正道,却也不能挽救天下走向的命运。

而天下也终于沉陷以至于达到不可救援的地步。

(原文)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

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雠于桓,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

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

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

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

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

退老于家,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

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

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译文)凭借仲尼的才能,却不能在鲁卫两国得到器用;凭借仲尼的雄辩,却不能使他所倡导的政见在定公和哀公那里得到实行;凭借仲尼的谦让,却被子西所忌妒;凭借仲尼的仁义,却在桓魅那里结下了怨仇;凭借仲尼的智慧,却在陈国和受了委屈和贫困;凭借仲尼的品行,却在叔招致诽谤。

道足以天下,而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言论足以经略万世,而不能在当时被信任;行为足以感应神明,而不能为世俗所包容。

孔子应聘七十国,而没有获得一个君主的知遇,驰骋于蛮、夏的区域,受屈辱于公卿之门,是如此的不逢机遇!到了他的孙子子思的时候,虽然他还没有达到贤人所应具备的道德,富厚却已经足以保养高尚的志节,势力可以动摇人主,他游历所到达的地方,诸侯没有不驾着四匹马拉的车去登门拜访的,虽然登门拜访还有得不到宾客待遇的人。

他的徒弟子夏,对儒学的造诣仅仅停留在升入堂屋(而还没有进入内室)的阶段,退休在家养老,请他当老师,的人都肃然归附他的道德,把他比做孔夫子,而没有人敢说离间他的话。

所以说:平治与混乱是时运,贫穷与显达是天命,富贵和贫贱是际遇。

然而后世的君子们,仅仅侍奉于一个君主,在一代一朝内叹息,屈原因此而沉入湘水,贾谊因此而发出悲愤,不也是错误的吗(原文)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

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

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

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

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前监不远,覆车继轨。

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

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途,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故道之将行也。

命之将贵也。

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

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

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凡希世苟合之士,遽、戚施之人,俯仰尊贵之颜,逶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

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洁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

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王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

故夫达者之算也。

亦各有尽矣。

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译文)然而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它的原因就在于乐天知命。

所以遇上它而不怨恨,处于那种状况而不犹豫。

其身可以被抑制,而道不能委屈;他的地位可以被排斥,但他的名分不可以被剥夺。

就像水一样,疏通它就成为江河,堵塞它就成为深渊,蒸腾成云就会下雨,沉入地中就会湿润泥土。

质地清洁用来清洗物体,却不会与污浊混同;接受污浊以成就事物,却不会对本身的清洁产生伤害,因此圣人处于贫穷或显达之中如同处于一种情况。

忠厚直率,敢于冒犯君主,独立超凡,与世俗相违背,这是道理形势所使然的。

所以树木如果高出树林,风必然把它摧断;土堆如果高出河岸,河流必然把它冲垮;品行高于平常人,众人必然非难他。

前车之鉴不远,翻车是因为继续按着旧的轨道走。

然而志士仁人仍然踏着它走而不后悔,执着它而不丢失,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志士仁人们)将要用这种方法顺利地成就他们的志向而得到名声。

为了成就他们的志向,而甘愿在艰险的路途上承受风波;为了追求他们的功名,而在当时历经众人的谤议。

他们之所以那样处置,是因为他们自有其算计。

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因此天道将要实行的时候,也就是命运即将显达的时候,所以伊尹和就在商周二代成就兴盛,百里奚和张子房在秦汉两朝得到重用,这都是不须追求而能够自然得到的,不需要求而能够自然遇到的。

天道将要废弛的时候,也就是命运即将贫贱的时候,难道只是君子觉得它可耻才不做吗(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君子知道这样做是不会有所获得的罢了。

凡是迎合世俗、随便附合的士人,谗言献媚的债人,照着尊贵之人的脸色俯仰,在势利之间曲折宛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