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热门选择。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旅游景区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那么,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采取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一、问题分析1. 人才素质不高当前,一些旅游景区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并不是很高。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限,很难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无法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高水准的服务。
2. 行业认可度不足相对于其他行业,旅游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该行业的人才培养缺乏相应的关注和支持。
很多人对于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才并不看好,进一步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缺少培训机制目前旅游景区普遍缺少完善的培训机制和制度,使得从业人员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平台。
这直接导致了人才的素质无法得到提高,也限制了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
4. 职业发展路径不明晰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并不明晰,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了许多人才的流失和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区的人才队伍发展的前景也就显得不太明朗。
二、对策建议1. 提高人才素质为了解决旅游景区人才素质不高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旅游景区人才培养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积极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学习机会。
还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优质人才、设立专业学院和培训基地等方式来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2. 加强行业认可度提高旅游业的行业认可度,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在政府引导的带动下,通过宣传推广、培训等方式,逐步提升旅游业的社会地位和行业认可度,增强人们对于旅游行业的信任和认可。
这些努力将促使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旅游行业,并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3.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旅游景区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建立互联网+旅游的学习平台,为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课程。
景区可以与专业院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景区的运营管理中,以此来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探析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探析旅游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大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大量增加,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实现旅游产业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素之一。
而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需要为中国旅游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源动力和潜在的后推力,因此,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在这旅游大发展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1 旅游人才培养现状1.1 缺乏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旅游业是一个与多种行业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服务行业,不仅要求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的人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擅长人际交往,贴心服务,而且要求具备良好的外语、计算机运用能力,懂专业、会管理。
这些要求,由于现在的旅游业从业门槛低,教育体系不完善,所以旅游从业人员普遍达不到以上要求。
因此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重视实践技能,提高思维水平,增强应变能力。
[1]再者旅游行业高级人才的匮乏也是普遍的,如旅游企业高层管理、高级导游、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资本运营、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表演开发、旅游规划、景区管理、航空服务、探险与漂流等,光靠只能培养出导游和服务员的教育是不能真正推动中国旅游业朝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的,因此有着高端专业技术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1.2 教学课程与实际脱节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错位。
即使是通过四年大学专业学习的大学生也缺乏对其岗位清晰的把握和熟练的操作,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都相对欠缺。
学生有的只是理论知识,而光靠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显得单薄和苍白,很多学生力不从心,甚至手足无措。
职业思想和观念也与市场相悖,现实与一直的理想的差距也一定程度上消退了从业的积极性。
学生往往认为,服务工作就是低人一等,自己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干的应该是管理工作;刚进入企业薪酬也不够理想,就导致很多人眼高手低,就不顾自身条件、能力水平而彷徨或放弃,跳槽现象较为严重;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够,接触脏活累活就叫苦不迭,甚至一走了之。
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 文章 分 析 了我 国旅 游 高 等教 育人 才 培 养 的 现 状 以及 存 在 的 问题 . 指 出旅 游 学科 建 设 和 专 业课 程 设 计 不 能 完 全 符 合 我 国快 速 发展 的 旅 游 业 需要 。 并 提 出 了应 对 的 方 案 。
2 0 1 3 年 第 7 期 ( 总 第 1 8 9 期 )
学 内 容设 置 上 还 存 在 一 些 与 原 来 教 学 内 容 相 关 或 者 相 近 的部 分, 比 较混 乱 。 严 重 制 约 了 学 生 专 业 能 力 的 发 展 。同 时 。 在 原 来 以旅 游 学 科 为 中心 的课 程 体 系 中 . 旅 游 学科 按 照本 学 科 自身 的 知 识 体 系 和 逻 辑 体 系 选 择 教 学 内 容 ,容 易 忽 视 相 邻 学 科 之 间 、 旅游学科 与分支学科之 间在一些基本知识 、 基 本概念 、 基 本 框 架 上 的相 似 性 问题 . 从 而 在 实 际 的教 学 过程 中就 出现 了一 些 会 被 不 同学 科 从 不 同 角 度 反 复讲 授 的 问题 这 样 的 重 复 性教 学 无 疑 会 影 响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同 时 还 会 浪 费 学生 的时 间 。 因此 。 我 们 的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提高学生的旅游专业知识 。 提 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果涉及以前的教学学科 。 我 们 也 应 找 准 与 旅 游 教 学 最 佳 的 契合 点 . 在 学 生 学 习旅 游 知 识 的基 础 上 拓展知识面 。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2 0 1 2年 。教 育 部 发 布 最 新 的 《 普通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目 录》 。修 订 的本 科 专 业 目录 在 管 理 学 的学 科 门类 下 单 独 设 立 旅 游管理的专业类 , 该专业类下设旅游管理 、 酒 店管理 、 会 展 经 济 与 管 理 等 专 业 .旅 游 管 理 的 专业 类今 后将 和 工 商 管 理类 平级 。 这 一 学 科 隶 属 关 系 的调 整 和 下属 新 专 业 的 确定 . 必将使得 国内 众 多 高 等 院 校 的旅 游 相 关 专 业 面 临 转 型 、 整合 的前 景 。 我 国旅 游 高等 教 育课 程改 革 的发 展历 程 . 和专 业 的建 设 与调 整有 重 要 的关 联 1 9 7 8年 国家旅 游 行 政 管理 部 门正 式 成立 旅 游 教育 机 构 。 先 后 与 8所 高等 院校 联合 开办 旅 游 系 。 这 在很 大 程 度 上推 动 了旅 游 教 育的 发展 和课 程 结 构建 设 随着 2 0世 纪 9 O 年 代 高等教育的繁荣. 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旅游专业。在此过程 中由 于各 院校 专 业依 托 不 同 . 形 成 的课 程结 构 类 目繁 多 。如 依托 于 地 理学 的课 程 结 构 的重 心放 在 了旅 游 资源 开发 : 依 托 于经 济学 的课 程结 构 的重 心 放在 了旅游 经济 宏 观管 理 为 改 变旅 游专 业过 热 和 学科 设 置 混乱 状 况 。 1 9 9 8年 教育 部将 旅游 专业 设 置 为管 理 学 . 成 为工 商 管理 一 级学 科 之下 的一 个 二级 学 科 。然 而 , 原 来 的学 科 隶 属关 系使 得 工 商管 理 核心 课程 占了较 多课 时 . 真 正 留给旅 游 管 理 安排 专业 课 程特 别 是 实践 教学 的课时 有 限 . 导 致旅 游 院校 教 育 专 业特 点不 突出 。 教学 计 划 和培 养 目标不 够 明确 。 各旅游高等教育机构应抓住专业调整机会 . 对 旅 游 相 关 专 业 的培 养 目标 、 教 学计 划 、 教 学 内容 、 教 学 方 法 等进 行 一 系 列 的 调整 . 以适 应 旅 游 学 科 新 的 发 展 方 向 . 应 提 出 国 际 化 视 野 下 产 学研一体化 的教学设计 . 创 建国际化 复合 型人 才的旅游教学模 式 。在 国内外旅游教育领域起到 了创新与探索的领头作用 。 真 正 实 现 世 界 旅 游 管 理 教 研 重 地 的建 设 目标 . 探索 出“ 全 球 产 业 领袖 ” 的 人 才 培养 模 式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概述旅游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状分析1. 人才培养不足目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人才培训机构和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不断提高的旅游业来说,人才培养的量和质都亟需提升。
2. 人才流动性较大部分优秀旅游人才存在流动性较大的问题,他们更愿意选择去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发展,使得我国旅游业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3. 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旅游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过于倚重基层从业人员,而高级管理人才相对不足。
这导致管理层的专业能力和决策水平相对较弱,影响了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相关教育机构与旅游企业的合作,通过实践性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将行业需求纳入课程设置,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优秀旅游人才回国从事相关工作,通过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他们回国发展。
同时,加强与国外旅游人才交流合作,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促进我国旅游人才队伍的国际化。
3. 加强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薪资激励、晋升提拔等方式对优秀旅游人才进行激励和奖励,进一步激发其创新潜力和工作积极性。
四、在建设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1. 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意识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人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对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2. 推动旅游人才与科技的融合加强对旅游人才的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能力,推动旅游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摘要】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从智慧旅游对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的影响、现阶段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升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智慧旅游时代高职旅游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及高职旅游人才需求与市场实际情况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现状的研究,提出了未来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展望了智慧旅游时代高职旅游人才的未来发展。
本文旨在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更符合智慧旅游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
【关键词】关键词:智慧旅游、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现状、培养问题、能力要求、市场实际情况、发展方向、未来发展、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对策和建议、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智慧旅游时代,旅游行业正经历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革命性变革。
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智慧旅游模式已经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旅游不仅改变了旅游者的旅行方式和体验,也对旅游服务提供者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人才需求不再仅限于熟悉传统旅游管理和服务技能,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数字化营销、大数据分析等新型能力。
深入研究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现状,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职旅游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助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发展与壮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目前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探讨智慧旅游时代高职旅游人才的能力要求,对比高职旅游人才需求与市场实际情况的差距,最终总结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现状,并为未来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发展提出建议,展望智慧旅游时代高职旅游人才的未来发展方向。
旅游类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旅游类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旅游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然而旅游高等教育事业却出现萎缩的迹象[1]。
与此同时,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却面临招生规模萎缩、人才流失率高以及职业道德危机频繁等问题,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培养本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双师型”等多种旨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2,3,4,5]。
文章将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对当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极端实用主义的高校教育改革思路进行反思,深入分析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就如何提高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1.1素质教育的起源及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应试教育”倾向,教育部开始酝酿素质教育改革思路。
到了90年代末期,党和国家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规定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6]。
尽管素质教育的提法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中出现了“重实践轻观念”的狭隘现象,导致素质教育改革呈现出“技能培训”导向型低层次的极端实用主义倾向。
1.2当前素质教育的反思———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素质教育既包括知识与技术的教育,还包括了价值观念与态度的教育,后者即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7,8]。
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作者:陈家武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12期高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自设立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与欢迎,聚集了大量的社会精英人才。
然而近年来,不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相继出现了生源减少、师资力量不足、就业率降低等情况,使得该专业逐渐被人们诟病。
在此种情况下,如何探寻其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成为该专业学者着重考虑的重点。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一)旅游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明显突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然而如今各高校关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令人担忧,现今的情况不但无法为旅游市场的需求提供保障,甚至还与社会要脱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当今旅游行业的发展。
首先,从供给方面来看,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率相对较低,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社会现实,出于社会现实考虑,不得不转行,从而造成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导致“学生就业难”与“人才需求短缺”的怪象发生。
这一奇怪的现象也反映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种种问题:1、、教育不能体现市场的需求。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实效性。
(二)具体的课程教育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人才培养是具体的指导方向,是任何一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都不容背离目标。
目前许多高校迫于社会竞争压力,开始盲目追求“面”的扩展,忽略学校内在精神的发展培养。
“面”的扩展付诸实践时就开始变成多个课程的简单叠加,多个培养目标的简单叠加,因此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但没能实现“一专多能”,浮于表层,同时专业化程度也大打折扣。
(三)师资力量与专业需求发生冲突许多高校虽开设了较全的课程,但难以配齐课程需要的专业师资力量,因此导致很多课程的教师专业水平不是很高,教师兼代、半路改行现象严重。
因为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部分教师对课程理念缺乏系统把握,难以将理论进行深入,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起来,教学效率低效,最终未能达到培养目标。
新疆高职院校旅游人才供需及培养状况分析——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
。
据 世界 旅 游组 织 预测 ,0 0 中 国将成 为世界 最 大 的国 际旅 游 后期 来 考虑 ,仍 然不 能实 现旅 游 人 才 的供 需平 衡 ( 22年 图3),显 示 出 目前 旅游 人才 供需 之间存 在 的激 烈矛盾 。
目的地 和 第 四大 国 际旅 游 客源 国, 国的 旅游 产 业 规模 将 是现 在 的 中 6 ,旅 游业 已被 确 立 为新疆 优 先 发展 的战 略 性 支柱产 业 。 如此 广 倍 阔的市 场前 景 . 需大 量 的旅 游 相关 人 才, 急 然而 同 时确 有 不少 旅游 相 关专 业 的毕业 生就业 难 的问 题。 这一现 象 越来 越被 业界 及学 界所 关
、
旅游人才供需现状分析
作 为西 部 大开发 重 点区域 的 新疆 ,具 有得 天独 厚 的旅游 资源 优 旅 游 专业 带有 极强 的实 践性 ,更 重要 的原 因是 旅游 专 业教 师大部 分 势 ,旅游 业 以其 战略 性 支柱产 业 的地位 已被 确立 起来 。伴 随 着新 疆 都 是 “ 路 出家 “ —从 经济 学 、管 理学 、文化学 、社 会 学 、历史 半 — 工作 座谈会 的顺 利召 开 ,新疆 步入 了全 方位 的跨 越式 发 展阶段 。 预 学 、地 理学 等学科 教 师转 向旅 游学科 教学 和研 究 。 计  ̄ 2 1 年 新疆 将有 7 5 l0 5 J 6 家旅 游 龙头 企业 ,吸 引入境 游 客达 1 0 O 万
1 养观 念过 于 滞后 培 “ 欲善 其事 ,必 先利 其器 ” 。作 为旅 游院校 的专业 教 师必须 工 首 先具 有 丰富 的旅 游教 学经验 和 创新 的实 践经 历 。这 不仅仅 是 因为
注 ,迫切 需要 通过 解决 新疆 目前 旅游 人 才培养 单位 与旅 游企 业之 间 校 及相 关 部 门深 思 的问题 。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当前我国旅游景区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足、缺乏创新能力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旅游景区的发展,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当前的情况,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推动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章旨在探讨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旅游景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如下:1. 探索旅游景区人才培养的现状,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2. 确定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瓶颈,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供支持和依据。
3. 提出针对旅游景区人才培养问题的具体对策建议,包括改进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
4. 探讨如何有效实施提出的对策建议,包括相关部门的合作、政策支持、资源调配等方面。
5. 对提出的对策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分析实施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为后续改进和优化提供反馈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旅游景区人才培养是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加强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可以提升景区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进而推动景区的持续发展。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OCCUPATION992012 03职业指导D irection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文/高 月一、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1.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不切实际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得所培养的学生缺乏从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
而旅游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从业者要想成为真正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从基层做起,熟悉基层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否则一切管理只能是空谈。
2.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是影响旅游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高水平的旅游专业教师资源紧缺,多数教师是由其他相关学科转行而来的,对于系统的旅游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技能的掌握相对缺乏,授课时无法将理论研究与旅游实践紧密联系。
甚至很多学校的教师是直接从大学校门里走进来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市场了解不够充分,因此在授课时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切合市场需要。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而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这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适应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学生实践内容单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岗位多数在酒店,而在旅行社、景区等部门的实习机会则较少,这对于的旅游专业学生来说实习内容过于单一。
学生的专业素质无法通过实习这一渠道得到提升。
5.旅游专业教材编写滞后现象较为突出旅游教材的编写内容雷同,甚至抄袭现象明显,理论性虽强,但实践内容较少,缺乏创新。
另一方面,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1.依据市场需求细化培养目标,对毕业生进行准确定位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明确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我国各高校培养目标基本为“复合型人才”,目的是培养既能做导游员,又能做管理人员,还能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更能从事服务接待工作的人才,但这一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顾此失彼,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专业知识认识不深,成为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2462014年12月下半月刊现代教育管理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一)旅游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明显突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然而如今各高校关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令人担忧,现今的情况不但无法为旅游市场的需求提供保障,甚至还与社会要脱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当今旅游行业的发展。
首先,从供给方面来看,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率相对较低,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社会现实,出于社会现实考虑,不得不转行,从而造成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导致“学生就业难”与“人才需求短缺”的怪象发生。
这一奇怪的现象也反映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种种 问题:1、、教育不能体现市场的需求。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实效性。
(二)具体的课程教育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人才培养是具体的指导方向,是任何一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都不容背离目标。
目前许多高校迫于社会竞争压力,开始盲目追求“面”的扩展,忽略学校内在精神的发展培养。
“面”的扩展付诸实践时就开始变成多个课程的简单叠加,多个培养目标的简单叠加,因此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但没能实现“一专多能”,浮于表层,同时专业化程度也大打 折扣。
(三)师资力量与专业需求发生冲突许多高校虽开设了较全的课程,但难以配齐课程需要的专业师资力量,因此导致很多课程的教师专业水平不是很高,教师兼代、半路改行现象严重。
因为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部分教师对课程理念缺乏系统把握,难以将理论进行深入,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起来,教学效率低效,最终未能达到培养目标。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目标(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市场所需高校教育的发展应定位好办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首先要立足于长远,以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培养旅游人才,改革专业教育,全面适应市场需求,才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优化服务的必要前提。
目前,我国旅游人才存在如下问题:一、结构不够科学旅游人才队伍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尤其是技术性支撑性人才比例较小,与国家定位发展之年需求出现较大差异。
旅游业的高素质、高技术岗位的人的不足,情景动漫化、宣传文化化,旅游志愿服务等方面遗憾功能明显不足,智能旅游开发等技术人才不够充足,旅游行业创新能力薄弱,技术研发力度较为薄弱。
二、素质不够高旅游人才整体素质水平远低于国际标准,尤其跨国旅游人才素质水平更有较大差距。
旅游行业应用人才普遍缺乏高技能、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较低,新兴旅游产业从业者普遍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技能及能力,存在技能不足和素质不高的突出问题。
三、分布无序旅游人才资源分布呈不均衡状态,旅游人才集聚的大城市及受吸引力较强的旅游前沿城市空差明显,沿海开放性城市及新兴游客集中地旅游人才市场饱和,而服务重点城市及游客集中地旅游人才供不应求。
四、管理不够规范旅游人才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目前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和量化评价体系,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等,存在体制安排、管理工作缺失等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人才建设面临着不少困难,对此,有必要探索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一、突出职能定位。
完善围绕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细分需求建立的职业资格标准,完善有关证照体系,强化应届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科学细化和丰富旅游人才队伍构成。
二、实施顶尖定向培养。
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切实实施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有超强创新能力的人员实施开展课程改革,控制好学生率与就业率的比例,增加部分旅游人才的专业研修比例,激励旅游学子接受实践性认证培训。
三、完善优先就业体系。
优先考虑旅游人才队伍,实施步调一致制度,加强服务性就业和职业安置政策,开展试点招聘,加大技术性高新人才调配力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及时引进和培训优秀师资力量,提升专业水平,增强教师管理能力,完善师资队伍绩效评价体系,实施高编、优派制度,加大对旅游师资的支持。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应对措施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应对措施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假期制度的改革,我国的旅游業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取得可喜成就,同时旅游人才的紧缺问题突出,制约着旅游产業的升级和科学发展。
特别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阻碍旅游人才的深入开展,导致目前我国旅游教育“散小弱差”局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旅游人才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不利局面。
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人才建设的现状,根据人才发展规律,深入剖析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我国旅游人才建设的瓶颈问题,从优化旅游人才建设环境、完善人才配置机制,培养主体的多元化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以来,我国的旅游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旅游人才培养在我国高等院校得到大力普及。
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发展背后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存在,严重制约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在国家明确提出把旅游業作为国民经济的重人支柱产業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的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产業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各级政府实现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急需要—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做保障,因此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任务迫在眉睫。
旅游業的快速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队伍影响任何产業的发展内部因素中人力资源发挥决定作用。
旅游業作为与多学科有关的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兴产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
特别是随着国内外旅游業竞争日益激烈和旅游者本身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旅游人才不仅拥有旅游行業本身的知识需求,还必须拥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和把握旅游市场远景战略思想。
作为队伍开发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旅游从業人员的每个行为都代表着国家和地区的形象。
在全民参与的背景下,旅游業价格竞争表面现象下更多的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旅游产業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旅游从業人员的素质高低。
因此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也应上升到这一高度,增加新的培养内容来适应社会需求。
但是由于我国旅游業人才队伍的培养起步晚,旅游人才经营观念落后,高级旅游人才缺乏等特点,可见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旅游業发展的迫切需求。
山西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如何
山西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如何山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近年来,山西的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然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人才培养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制约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山西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1、专业人才短缺山西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管理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然而,目前山西在文化旅游规划、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短缺,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2、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尽管山西的一些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专业,但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
3、人才引进困难由于山西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高层次文化旅游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同时,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山西发展。
二、人才培养对山西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性1、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专业的文化旅游人才能够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促进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能够挖掘山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推动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3、加强旅游品牌建设高素质的营销和宣传人才能够有效地推广山西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山西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山西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1)优化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服务。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
在快速发展的旅游景区人才培养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人才培养观念陈旧落后。
一些旅游景区的人才培养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宽进严出”阶段,重视的是培养大量的毕业生,但忽视了人才的质量和实际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容易造成人才浪费和失业率上升的问题。
2. 教育内容不合理。
目前的教育体制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际技能的培养。
旅游景区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但在学校教育中很难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
3. 教学方法单一。
“灌输式”教育仍然存在,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
而旅游景区人才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4. 实习机会不足。
一些旅游景区缺乏与教育机构合作的意识,不愿意提供实习机会给学生。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提高实际能力,而景区也可以选择优秀的人才,实现人才的共同培养。
二、对策研究1. 调整人才培养观念。
旅游景区要从“大量培养”转向“质量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操作的培养。
加强与景区的联系,了解景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向。
2. 更新教育内容。
学校应根据旅游景区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开展实习,让学生真正接触和了解旅游景区的工作环境,培养实际操作和工作技能。
3. 创新教学方法。
引入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加强景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
景区应意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主动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给学生。
教育机构也应加强与景区的沟通,了解景区的需求,及时为景区提供优秀的人才。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着观念陈旧、教育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和实习机会不足等问题。
旅游业发展中人才培养与流动的问题与对策
旅游业发展中人才培养与流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中非常火热的行业之一。
旅游行业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推动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旅游业发展的加快,这个行业中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愈发迫切。
然而,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仍然是当前旅游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旅游业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和流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
一、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人才问题旅游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各种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
在这些领域中,对人才的需求不同。
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人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缺口问题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人才缺口问题。
这个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季节或者地域,往往人才供应不足导致旅游服务商没有足够的人手应对市场的需求。
2. 人才培养问题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是目前旅游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旅游业每年都有大量的招聘需求,很多旅游从业者都存在着教育背景和技能方面的不足。
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从教育、技术、经验等多个方面入手,完善现行的培训、练习、实践体系,以提高从业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 人才流失问题旅游业是一个相对比较低门槛的行业,他的从业人员类型和数量都非常多。
而这种类型和数量的人员在未来的发展中,难免存在着流失问题。
人才流失会影响到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信誉,也会导致旅游业的一些企业面临着人才空缺的困扰。
二、人才培养与流动的对策1.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完善培训机制在我们谈及人才培养时,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教育教学的体系,也要关注怎样能够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流程,重点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针对旅游从业者,提供各种优质课程和相关的技能培训,加强实践环节,提高从业者的实际应对能力和发展潜力。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旅游景区人才培养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当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下面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目前景区人才培养普遍偏重于基层岗位技能培训,对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较为薄弱,这导致了景区管理水平的不高,影响了景区的整体运营。
由于人才培养不均衡,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旅游景区的人才断档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景区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其管理、创新和领导能力;加强对景区基层员工的培训,提升其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加强对旅游景区人才的留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提供晋升通道等方式来留住人才。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与市场需求不对接的问题。
目前,景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实际需求。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培养的人才数量过多,但质量不高,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某些特定领域的人才供不应求,存在人才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旅游业的需求情况,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内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与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需要有一定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但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的景区人才培养条件较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对景区人才培养的投入,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加强对教育机构的支持和引导,提高其培养人才的能力。
旅游景区人才培养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不对接和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旅游景区人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近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迅速,前景也非常广阔。
高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当前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所以,高校的教育要转变教育模式,为旅游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本文从高校对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旅游;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迅速,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我国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目前,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产业规模最为庞大、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新兴产业之一。
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亚洲第一大旅游市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
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势必要求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国际化、专业化的旅游高素质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给我国的旅游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教育是面向旅游行业,培养服务第一线、旅游管理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所以,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现今高校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不清晰。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旅游专业,从专业定位上分析,表现在学校没有根据师资队伍和自身的条件突出专业特色。
市场经济的高速
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
人才的培养要面临市场的检验,要符合市场的需求。
现在,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综合素质过低,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脱离实际的毕业生面临着被市场拒之门外的危险。
从课程设置上看,大体分析好像是面面俱到,但是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行业实际需求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普遍表现在基础性、理论性课程比例较大。
(二)旅游专业生源短缺
近几年,旅游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高校的旅游专业招生确实严重不足。
笔者分析来看,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鼓励自己的孩子报考和选择这个专业。
他们往往认为旅游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自己的孩子从事这种工作是低人一等。
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制约着旅游专业的招生,很多高校完不成招生计划,这使得有效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旅游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作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是最重要的环节。
何谓人才,其实很简单,就是培养的学生要符合市场的需求,最终需要市场认可和用人单位接受才是目的。
传统的教育思想不注重实践,使得很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行业管理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动手能力不强,理论基础不扎实等,不能满足各旅游企业人才的需求。
(四)旅游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现阶段,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现有的旅游师资严重缺
乏具有“双师型”的教师。
“双师型”是指既具备教师资格又能开展以技能为核心的实践课教学。
旅游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教育。
也表现在忽视实用性、技能性,强调知识性、系统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这样不利于旅游人才的培养。
很多高校引进的硕士和博士,也有一部分缺乏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强。
二、高校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要培养专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要抛开传统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的安排实践课、理论课和基础课的课时,要加大实践课的课时数,注重专业理论服务于职业技能。
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做法,如: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培训或给学生授课,也可以把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亲自去一线学习和实践。
(二)改变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的束缚,给旅游专业的招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政府要加强对旅游专业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让人们正确的认识旅游行业。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值得人们尊重的地方。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专业的正面宣传,改变人们对旅游专业的观念,扭转招生生源短缺的问题。
旅游局等部门还要想办法提高旅游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规范旅游行业服务标准。
(三)对接市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模式,高校要培养合格的旅游人才,就要主动和知名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以开放的姿态走出校园,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使他们能力在实践中增长,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旅游工作岗位的能力。
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全面了解旅游行业,旅游企业也可以全面的评价、考核、观察学生,为旅游企业储备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师,想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就必须到企业里去锻炼,使自己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
高校还可以邀请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来学校讲学,因为这些人才了解旅游市场,他们容易发现旅游行业中的新问题、新动态、新政策。
这些专业人士的授课有利于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和就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在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行业也出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旅游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但是现阶段,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仅是和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与国外旅游行业争夺旅游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秀的旅游人才显得尤为关键。
一个旅游从业者,仅仅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
必须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还需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总之,旅游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强化竞争机制,丰富实践经验,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正霞,职业旅游教育现状与就业对策分析[j].青海教育,2008(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