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阵列储氢的物理吸附特性
碳纳米管吸附原理
碳纳米管吸附原理
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尺寸的管状结构。
碳纳米管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材料的研究领域。
碳纳米管的吸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积效应:碳纳米管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可以提供大量的吸附活性位点,使其有更高的吸附能力。
这是因为纳米管具有纳米级的空隙和通道,更多的活性位点可以与吸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2. π-π堆积效应:碳纳米管的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π电子体系,可以与含有芳香环结构的吸附分子发生π-π堆积作用。
这种堆
积作用可以增强吸附分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吸附效果。
3. 范德华力:碳纳米管表面上存在范德华力,这种力可以从长距离上吸引吸附分子,并将其紧密地吸附在管表面上。
范德华力是一种弱作用力,但由于碳纳米管具有大量的吸附位点,因此可以累积起来,形成较强的吸附效果。
4. 其他作用力:除了上述几种作用力之外,碳纳米管的表面还可能存在静电作用力、氢键作用力等其他吸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力都可以对吸附分子发挥一定的吸引力,增强吸附效果。
总的来说,碳纳米管的吸附原理是多种相互作用力的综合效应。
通过利用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积和特殊结构,可以实现对各种不同物质的高效吸附。
这种吸附特性使碳纳米管在环境污染治理、能源储存和分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物理吸附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物理吸附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日益关注,氢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清洁能源。
然而,氢能的广泛应用受限于其储存和运输的挑战。
物理吸附储氢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旨在概述物理吸附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不同材料的吸附性能、储氢容量以及实际应用前景。
我们将首先介绍物理吸附储氢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包括其相对于其他储氢技术的独特之处。
接着,我们将综述各类物理吸附储氢材料,如活性炭、金属有机框架(MOFs)、碳纳米管等,并详细分析它们的储氢性能、影响因素以及潜在的应用领域。
我们还将讨论目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如提高储氢密度、优化吸附动力学以及材料的成本问题等。
我们将展望物理吸附储氢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型材料的开发、复合材料的研究以及储氢技术的集成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物理吸附储氢材料的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推动氢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物理吸附储氢技术的基本原理物理吸附储氢技术是一种基于吸附剂表面与氢气分子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来实现氢气储存的方法。
这种技术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和高比表面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如范德华力)将氢气分子吸附在吸附剂的表面上,从而实现氢气的储存。
物理吸附储氢技术的核心在于吸附剂的选择和设计。
理想的吸附剂应具备以下特性:高比表面积,以提供足够的吸附位点;适宜的孔径分布,以便有效地吸附氢气分子;良好的吸附动力学性能,确保氢气分子能快速吸附和解吸;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确保储氢过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在物理吸附储氢过程中,氢气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理的,不涉及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因此吸附过程是可逆的。
这意味着在适当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可以从吸附剂表面解吸出来,供后续使用。
这种可逆性使得物理吸附储氢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然而,物理吸附储氢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吸附过程是基于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吸附能较低,导致储氢密度相对较低。
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及其储氢量影响因素浅析
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及其储氢量影响因素浅析文滔,王震(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传统储氢方式的储氢机理,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说明的基础上,着重对碳质纳米材料储氢机制、储氢量影响因素进行了浅析,并对今后碳质储氢的科研方向做了展望分析。
关键词:储氢;碳质;碳纳米管;储氢机制;展望1.1研究背景如今,经济高速发展,化石能源大量消耗,导致的环境问题以及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能源问题与社会高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氢气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它来源广泛,能源转化方便而效率高,对环境的污染小,能够循环再生等,逐渐成为人类未来的理想的能源载体。
如今,在氢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氢气的规模化制取,二是氢气的存储。
其中,储氢是氢能实现规模应用的基础。
然而,缺少方便有效的储氢材料和储氢技术,直接导致了氢能广泛应用受阻。
因此,要实现氢气作为能源载体的应用,必须解决氢的储存问题。
传统的液态、固态形式的储氢或高压气瓶储氢既不经济又不安全。
储氢合金的出现为氢的出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有机液体氢化物的储存技术以其储氢量大、能量密度高、储存安全方便等优点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被认为是未来储运氢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期,由于纳米材料的研究热潮的带动,以碳和纳米碳材料进行除氢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2.1 传统储氢材料与储氢技术本文对几种主要的储氢材料的性能及其发展加以介绍、讨论。
从而更好地将传统储氢方式与本文将要浅析的碳纳米管储氢方式做比较。
1.离子型氢化物离子型氢化物事一种早期的储氢材料。
其储氢原理是:碱金属与氢反应生成离子型氢化物,这种氢化物受热又可分解放出氢气。
离子型氢化物一般只用作还原剂和少量供氢,特别是在水下应用,由于气体产物只有氢气而具有的独特的应用优点。
但在规模化应用前景上并不乐观。
2.储氢合金储氢合金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氢气的压力下,能可逆的大量吸收、储存和释放氢气的金属间化合物。
碳纳米管储氢材料论文
碳纳米管储氢材料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元素,资源无穷无尽,不存在枯竭问题。
氢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可循环利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对氢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趋重要,首先要解决氢气的安全贮存和运输问题,储氢材料范围日益扩展。
氢能技术面临的最大科学挑战是能否将氢在常温常压下安全有效地储存和运输,碳纳米管具备一定的储氢能力并能快速地释放氢。
自发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优良的性能,对其所进行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CNTs具有准一维管状结构,巨大的长径比和比表面积,很高的力学强度,其强度为钢的100倍。
同时,基于强C-C化合键的作用,CNTs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能够填充和吸附颗粒,具有高的稳定性。
由于它的这些性质,研究CNTs作为催化剂负载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碳纳米管储氢要得以规模应用,其关键是如何利用碳纳米管储氢和怎样提高其储氢能力。
碳纳米管是目前人们研究最多的碳质储氢材料,具有储氢量大、释氢速度快、常温下释氢等优点。
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吸附储氢材料。
它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
单壁纳米碳管具有十分独特的结构特征,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
然而,单壁纳米碳管的大规模制备和纳米碳管的定向排列却始终是瓶颈,大大限制了对单壁纳米碳管的应用研究;在纳米碳管的各种优异性能中,纳米碳管的场发射特性尤其引人注目,用于评价纳米碳管阵列场发射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是电场增强因子。
影响该参数的主要因素包括纳米碳管阵列密度、长径比、管尖端结构和尖端电子逸出功等。
因此,在理论上弄清电场增强因子与上列因素的具体关系,有利于提高场发射性能;定向排列纳米碳管对实验中研究纳米碳管场发射性质、制备纳米碳管冷阴极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Dillon等最早对单壁纳米碳管进行了研究。
他们以未经纯化处理、含无定形碳和金属催化剂颗粒的单壁纳米碳管为研究对象,采用程序升温解吸法测定其储氢量。
氢气在氢储存材料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
氢气在氢储存材料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的化石燃料不仅资源有限,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速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当前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之举。
氢气作为一种环保、高效、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要实现氢气能源的应用,就需要有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氢气储存方式。
目前,氢气储存技术中,使用氢储存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储氢方案。
然而,氢气在储存时的吸附和解吸行为仍然是研究的难点之一。
氢储存材料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物理吸附是指氢气分子在储存材料表面产生几何效应和范德华力的作用后吸附在表面上,其吸附能是可逆的;化学吸附是指氢气分子与储存材料中的活性位点发生化学键的形成,吸附能比物理吸附大很多,但解吸时条件较复杂,难以完全实现氢气的解吸。
因此,物理吸附储氢具有储氢能力高、解吸方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研究重点。
物理吸附储氢需要寻找能够与氢气分子相互作用的氢储存材料。
目前,常见的储氢材料有活性炭、金属有机骨架、碳纳米管、金属氢化物等。
其中,碳基材料的储氢性能较为突出,比如活性炭在室温下即可储存大量的氢气,可成为氢气储存的一种有效手段。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表面积、开放孔隙结构和大量活性位点的碳材料。
其表面由大量的杂原子如氧、氮、硫等修饰,这些杂原子带有孤对电子,可以参与与氢气分子相互作用。
活性炭的储氢能力与其孔径分布、表面化学性质和摩尔质量等因素有关。
理论模拟研究表明,孔径在0.7~1.1 nm之间、表面含氧官能团占比为20%~40%的活性炭对氢气的吸附性能更好。
实验结果也表明,将活性炭加热至200~300℃可提高其表面化学性质,从而增强其储氢能力。
此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也是一种有潜力的氢储存材料。
MOFs由中心金属离子与有机基团配位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具有高孔容、大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化学性质等特点。
氢气在碳纳米管基材料上的吸附-脱附特性
物理化学学报 ! !"#$ %"&’"( )"(*&+ " ,-.& /0123 450$63 7$83 & !""!# $%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氢气在碳纳米管基材料上的吸附 & 脱附特性!
周振华 武小满 王 毅 林国栋 张鸿斌
/#0112 "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厦门 摘要
利用高压容积法测定多壁碳纳米管 ! 34567- " 及钾盐修饰的相应体系 ! 8 9 :34567- " 的储氢容量 & 并用
程序升温脱附 ! 7;< " 方法表征研究氢气在 34567- 基材料上的吸附 : 脱附特性 = 结果表明 & 在经纯化 345: (质量分数 ) $= 1 3;> 实验条件下氢的储量可达 0= 20? @ 8 9 盐对 34567- 的修饰对增加其储氢容 67- 上 & 室温、 量并无促进效应 & 但相应化学吸附氢物种的脱附温度有所升高 @ 8 9 的修饰也改变了 34567- 表面原有的疏水 性质 = 在低于 A%/ 8 的温度下 & B% C 34567- 体系的脱附产物几乎全为氢气 @ AA/ 8 以上高温脱附产物不仅含 B% & 也含有 5BD 、 5% BD 、 5% B% 等 50 C 5% 烃混合物 @ B% C 8 9 :34567- 储氢试样的脱附产物除占主体量的 B% 及少量 50 C 5% 烃混合物外 & 还含水汽 & 其量与吸附质 B% 源水汽含量密切相关 = B% 在碳纳米管基材料上吸附兼具非解离 ! 即分子态 " 和解离 ! 即原子态 " 两种形式 = 关键词 ( 多壁碳纳米管 & E#DA 碳纳米管基储氢材料 & 氢吸附 : 脱附特性 & B% :7;<
碳纳米管的储氢机理研究
6 — 9
维普资讯
◎27 第 期 0 年 5 0
LBRTR I C AOAOYS E E CN
27 l 出 0 年O 版 0 月
附剂 的 比表 面积取 决 于孔 径 的大 小 与分 布 。Y .
米 管 ) 氢分 子储 存 在 多层 管 壁 之 间 , 大 储 氢 量 , 最
基金项 目: 国家化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基金 、 国家基金委暑期科研训练基金 、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 中心基 金、 南开大学科技创新 基金 ( 3 )南 开大学 “ 2# 、 百项工程” 创新基金 ( 0 5 7—1 ) 南开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 中心创新基金 、 A 10 8、 南开大学分析测试 开放基金 。
用基 于经 典热力 学 的吸 附理 论来 解释 。 目前 , 碳纳
于物 理吸 附而 言 , 位 质量 吸 附 剂上 的表 面 积 大 , 单 吸附 的量才 可 能多 。固体 吸 附 剂 的表 面积 由外 表
面积 和孔 隙的 内表 面 积构成 , 为吸 附剂 的固体材 作
料, 其外 表 面积 与 内表 面 积 相 比一 般 可 以忽 略 , 吸
是氢 分子物 理 吸 附在 碳 纳 米 管之 间 。超 临界 吸 附
用 于特 指 临界 温度 以上气 体 的 吸附 。它 与 临 界 温 度 以下 气体 的 吸附有本 质 的不 同 , 以饱 和液 体作 为
吸附相参 考 态 , 成 现 有 吸 附理 论 的基 础 , 是 在 构 但
而且 还有 能量 因素 的 影 响 。不 同形 态 分 布直 径 的
附势 场产 生叠加 作 用 , 则对 氢分 子 的吸 附作 用得 以 加强 。至 于 比表 面积 对于 吸 附的意义 则更 明显 , 对
氢气在碳纳米管基材料上的吸附-脱附特性
6789:;<=>?@ABCD ! 34567- " EFGHIJKL,M ! 8 9 :34567- " JNO:P & Q7
RSTUVW ! 7;< " X<-YZ[O\] 34567- ^_‘aJbW : VWcd = ef-g & ]hi# 345: 67- a & 5Uj $= 1 3;> 34klmOJNPno 0= 20? ! pPqr " @ 8 9 Gs 34567- JHIstuvNO: PQwxyzL & {KL#$bWO!|JVWU}~ ! T8 @ 8 9 JHI "#$% 34567- -. & ~J ’( dp = ] )* A%/ 8 JU}m & B% C 34567- ,MJVW + ! ,-./ O\ @ AA/ 8 0 a8UVW + ! 123 B% & "3 ~ 5BD j 5% BD j 5% B% 4 50 C 5% 567 ! @ B% C 8 9 :34567- NO 89 JVW + ! :;< ,PJ B% E = P 50 C 5% 567 ! > & ?3(@ & vP A bWp B% B(@3 P CD K E = B% ]ABCD^_‘abW FGHIJ ! K q LM " NIJ ! K&LM " O | PQ = 456 ( ?@ABCD & E#DA ABCD^NO_‘ & ObW : VWcd & B% :7;<
789:; (
R* O\ G ~ SBTUN w VW4X 2 & O Y Z[/\] |" ^ J _‘abYB = cd " ^ J N eNfg X Q\ O Y 67 hijIk J Elm no] = Z[ pqr. j 8zJNO st]u\ N O vsw ? xyz{ J |} = ] ~ ~JNOX Q ) "# j b $ OklU h & bWNO ! v G ~ r. j N4X 2 %&’ E ( & )*+ xy] M , ~ E AB C_‘NOZ[J% - n . ] / F 0:2 G = 0%123 4 a~ E ABCDNO:PJ% -567 ( @ 8 & 9: ~ ; o < A1? F % G & { =>?@A ? BC F #:A G @ D E ~% - ]5Umo < 0/? F/ G & { " ~ ;F Y o < 1= %2? & 7GH ) = 1I Z[ J! K&NO_‘ E ! L 7ObW34kl 1. MNO j P]& 0Q ! %NO:P ( R56ST & U v \] V 8 ( R J rW12XY 1 Z = ][ ]X.& ~~.\*3 4 J) ] < ^_ h* NO:PJ=> & ~ E ABC _‘a B% JbW : VWcdENO ‘ "JZ[ a bc. = #3 6789:;< de ABCD^_ ‘a B% JbW : VW f / & 7RSTUVWX<j
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应用
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应用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一种主要由碳六边形 (弯曲处为碳五边形和碳七边形) 组成的单层或多层纳米管状材料。
管的内径在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之间 ,长度可达微米量级。
作为吸附氢气的材料 ,碳纳米管既与传统的多孔碳材料有相似之处 ,又有很大的区别。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 ,单臂碳纳米管集结成束 ,束状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宏观形态的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储氢机理物理吸附:理想的氢气吸附剂应具有以下特征 : ( 1) 存在大量均匀的微孔。
(2) 少量的大孔。
( 3) 高导热率。
碳纳米管同时具有以上 3 个特征。
理论计算表明 ,碳纳米管 (单壁) 能够通过类似于纳米毛细作用将 HF 分子稳定在管腔中。
分子尺度的微孔能吸附大量气体 ,因为这种材料的孔壁具有吸附势 , 能够增大气体密度。
电化学吸附:气体在碳纳米管中物理吸附的驱动力是压力或者是低温 ,而电化学吸附的驱动力是电势。
用电弧法制备的产物中包含直径为 017~112nm 的单壁碳纳米管 , 将它们与铜粉或金粉以 1 : 4 的质量比混合并压制成电极。
实验表明 ,电极中铜粉对储氢性能有促进作用。
在电化学储氢过程中 , 水在碳纳米管表面电解 , 产生的氢气进入碳纳米管内部。
充电过程中 ,吸附为控速步骤 ;放电过程中 ,氧化为控速步骤和Ni 粉一起压制成的碳纳米管电极反应活性高 ,具有较大的峰电流。
而峰电压和金属 Ni 的峰电压相同 , 则说明活性点为Ni 。
储氢机理推测为 :Ni + H2 O + e-→ Ni H ad + OH-(控速步)Ni H ad + MW NT(多壁碳纳米管) → MW NTH ad + Ni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应用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应用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 ,把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氢的存储体 , 提供氢源或是把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电极使用。
第二 ,把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高级燃料 ,专供航空或火箭导弹的推进剂使用。
碳纳米管材料在氢能源中的应用研究
碳纳米管材料在氢能源中的应用研究氢能源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新能源形式,一直以来备受各国工程师和科学家的重视与关注。
然而,作为氢能源的“关键技术”之一——氢储存技术的广泛应用却一直受到限制。
氢气密度极低,在常温和常压下,氢气占据的体积远远大于其他燃油,因此在氢能源的流通、储存和制造过程中,一直以来都难以直面氢气的储存问题。
近年来,碳纳米管材料已经成为了当前被广泛研究的氢气储存材料之一,尤其是在氢能源领域。
那么,碳纳米管材料具备哪些特点,使其在氢能源中拥有广泛应用前景呢?碳纳米管物理特性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是由碳原子排列而成,呈螺旋型圆柱体的一种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和化学等特性,是一种具备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首先说到碳纳米管的力学特性。
碳纳米管的力学强度极高,是碳氢化合物材料中最强的材料之一。
其强度与纤维素相似,可达到甚至超过李藻糖的高强度。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弹性模量极高、伸缩性能极佳等独特的力学特性。
其次,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特性。
基于其独特的性质,碳纳米管可以用作电磁场调制元器件、场发射器、纳米电池、微型继电器以及聚合物电子元器件等。
同时,碳纳米管的电导率非常高,甚至远远超过铜、铝等传统的导体材料。
再次,碳纳米管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
碳纳米管与有机物、无机物等大多数化合物的作用力均比较微弱,涂敷碳纳米管薄膜的材料比较稳定,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几种化学转换过程的新型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材料在氢能源中的应用在氢气储存技术领域,二阶段压缩式氢气储存器、压力摩擦焊接储氢器和吸附式氢气储存器等氢气储存材料已经被开发,但是由于这些材料在储氢密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关键性能上的限制,导致了这些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推广。
因此,碳纳米管材料作为氢气储存材料的重要代表,在氢能源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碳纳米管材料在氢能源中的应用分为充氢式和吸附式两大类。
碳纳米管结构及其改善储氢容量可能性
碳纳米管结构及其改善储氢容量可能性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简称CNTs)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因此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储氢技术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储能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化学性质,被认为是提高储氢容量的潜在候选材料。
本文将介绍碳纳米管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在储氢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碳纳米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是由六角形的碳原子构成,呈现出管状结构,可以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两种形式。
单壁碳纳米管由一个层厚度为一个原子的碳原子片卷成而成,而多壁碳纳米管则由多个层厚度较厚的碳原子片卷成。
碳纳米管具有非常小的直径和非常高的长度宽比,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出色的力学强度。
碳纳米管在储氢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储氢材料的载体,二是作为催化剂。
首先,碳纳米管可以作为储氢材料的载体用于提高储氢容量。
由于其大比表面积和高强度的特点,碳纳米管可以提供更多的储氢活性位点,增加氢气吸附量,从而提高储氢容量。
此外,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以加快氢气的扩散速度,提高储氢速率。
研究表明,使用碳纳米管作为储氢材料的载体可以显著提高储氢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其次,碳纳米管还可以作为储氢材料的催化剂用于改善储氢反应的速率和动力学性能。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碳纳米管可以与氢气分子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改变氢气的吸附活化能,提高储氢反应的速率和动力学性能。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与其他催化剂复合使用,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储氢性能。
因此,通过调控碳纳米管的结构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对储氢反应的增效。
虽然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碳纳米管的制备成本较高,并且有一定的制备难度。
其次,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受制于制备方法和条件,因此在大规模制备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及应用
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及应用储氢材料是指能够吸附、储存和释放氢气的材料。
储氢技术是目前广泛研究和探索的关键能源领域之一,因为氢气是一种高能量和清洁的能源来源。
以下是关于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及其应用的详细介绍。
一、储氢原理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主要包括吸附、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等。
1. 吸附储氢吸附储氢是利用储氢材料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积来吸附氢气分子。
常见的吸附储氢材料有活性炭、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和碳纳米管等。
这些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能够吸附大量氢气分子。
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储氢材料可以吸附氢气并保持稳定,当需要释放氢气时,也可以通过调整压力和温度来释放。
2. 化学反应储氢化学反应储氢是指将氢气与储氢材料之间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氢化物。
在适当的条件下,氢气可以与某些金属或合金产生化学反应,形成金属氢化物。
常见的化学反应储氢材料有镁、锂等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这些金属或合金在吸收氢气时会形成相对稳定的金属氢化物,当需要释放氢气时可通过升高温度、减小压力或添加催化剂等方式实现。
3. 物理吸附储氢物理吸附储氢是指利用储氢材料和氢气之间的范德华力来吸附氢气。
常见的物理吸附材料有多孔材料和各种纳米材料。
物理吸附储氢具有高氢负荷能力,吸附和释放速度较快,但在低温下储氢效果较差。
二、储氢材料的应用储氢材料的应用可以分为储能、氢气燃料和移动能源等方面。
1. 储能应用储能是储氢材料的主要应用之一。
通过将电能或其他能量形式转化成氢气的形式进行储存,在需要时释放氢气来产生电能,从而实现能量的存储和利用。
储氢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储存效率,弥补电能储存的不足,并能够用于平稳供电和峰值需求。
2. 氢气燃料应用利用储氢材料储存的氢气作为燃料是储氢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储氢材料可以储存大量的氢气,为氢燃料电池等设备提供持续稳定的氢气供应。
氢气燃料具有高燃烧效率和零排放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生产和发电等领域。
3. 移动能源应用储氢材料在移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等电存储设备能量密度较低的问题。
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研究现状
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研究现状摘要:氢能以其资源丰富可再生热效率高等优点备受关注氢能的使用包括氢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等方面开发氢能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对氢进行储存。
本文即对碳纳米管的储氢吸附机制及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碳纳米管的储氢性能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关键字:碳纳米管储氢机制性能“氢”作为世界上极为丰富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且可再生性,同时兼具高的能量密度,很早便被人们认为是替代石化能源的一种理想二次能源之一而受到重视。
自从1991年11月,日本NEC公司的电镜专家Iijima首先发现了碳纳米管以来[1],碳纳米管即以其特殊结构和其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被誉为“超级材料”,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并迅速成为化学、物理、材料等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1997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的Hebben 等人首次报道了碳纳米管储氢的研究结果,设定研究目标的储氢材料,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2]。
1、碳纳米管的储氢吸附机制及其制备技术1.1、碳纳米管储氢吸附机制尽管碳纳米管储氢研究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学者们通常都认为碳纳米管储氢是吸附作用的结果。
然而,对CNT储氢行为的本质究竟是化学吸附还是物理吸附,还是两种吸附共存,大家还存在争议[3,4]。
一种观点认为,CNT储氢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吸附,氢分子与碳分子间仅以范德华力产生相互作用,物理吸附具有吸附作用比较小,吸附热较低,可以产生多层吸附等特点,在模拟计算时通常采用Monte Carlo方法得到储氢吸附等温线,来分析材料的储氢特性[5]。
另一种观点则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研究CNT的储氢过程,考虑吸附过程中分子的电子态改变和量子效应,并考察CNT的结构因素对发生化学吸附的影响。
化学吸附具有吸附作用强,吸附热大,一般只能产生单层吸附,同时吸附和解析的速度较慢等特点,在模拟时通常运用密度泛函理论[6,7]和分子轨道理论计算氢在CNT中的平衡分布。
1.2、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目前已有很多种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其中电弧放电法和催化裂解法应用得最为广泛。
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应用
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应用首先,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
碳纳米管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大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从而提高储氢量。
同时,储氢材料能够以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的方式储存氢气,进一步增加氢气的储存量。
因此,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相比单一材料具有更高的储氢容量。
其次,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较快的氢气吸附/解析速度。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管状结构和疏松的孔隙结构,可以提供较大的氢气扩散通道,从而加快氢气的吸附和解析速度。
此外,储氢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吸附/解析速度。
此外,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储氢温度和压力要求。
由于碳纳米管和储氢材料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即可实现氢气的吸附和解析,提高了储氢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应用潜力巨大。
首先,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氢燃料电池车辆。
碳纳米管提供了较高的储氢容量和快速的氢气吸附/解析速度,能够满足氢燃料电池车辆对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加注的需求。
其次,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还可以应用于便携式能源储存装置。
由于碳纳米管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良好的电导性能,所以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以制备成轻便且高效的能源储存装置。
此外,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航空航天、储能等。
综上所述,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较快的氢气吸附/解析速度、较低的储氢温度和压力要求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储氢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有望在能源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碳纳米管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炭吸附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类空气净化材料。
碳纳米管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特殊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等。
因此碳纳米管自出现以来即引起关注并广泛应用于诸多科学领域。
碳纳米管(CNTs)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现在已经被应用于储氢及吸附剂等领域。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CNTs的吸附能力,通过KOH活化的方法进一步增大CNT的比表面积,进行甲基橙吸附实验并探索活化需要的最佳碱炭比,之后通过改变其它因素如震荡时间及CNTs的用量进一步探究CNTs的吸附能力。
关键词:吸附材料;碳纳米管;活化;AbstractCarbon adsorption material has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stabl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strong adsorption properties, has become a kind of the most represe ntative materials of air purificati on. Carbon nano tubes have some unique properties, such as special con ductive properties, mecha ni cal properties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refore carb on nano tubes since there has caused concern and that is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of scie nce.As Carbon nano tubes (CNTs) has a larger surface area, it has a good adsorption capacity, has now been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hydroge n storage and adsorbe nt.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dsorpti on capacity of CNTs. Usi ng the KOH activati on method in crease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CNTs. For methyl orange adsorpti on experime nts and explore the best alkali activated carb on ratio required. The n cha ng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shock time and the amount of CNT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adsorpti on capacity of CNTs.Keywords: Adsorptio n material; Carbon nano tubes;Activati on;目录1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 (1)1.2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1.2.1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2)1.2 .2研究意义 (2)1.3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特性 (2)1.3.1碳纳米管的结构 (2)1.3.2碳纳米管的吸附特性 (3)1.4碳纳米管的纯化 (4)1.5碳纳米管的活化 (5)2碳纳米管的KOH活化实验 (7)2.1活化实验方案设计 (7)2.2仪器与试剂 (7)2.3实验内容及过程 (7)2.4实验误差分析 (8)3碳纳米管吸附甲基橙实验 (10)3.1甲基橙吸附实验目的 (10)3.2仪器与试剂 (10)3.3实验内容及过程 (10)3.4数据分析及实验结论 (11)4其它因素对甲基橙吸附的影响 (15)4.1震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15)4.2碳纳米管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17)5结论 (19)致谢 (21)参考文献 (22)1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随着室内装修的不断升温,各种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主要的污染物为来源于油漆、胶合板、刨花板、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中的甲醛、苯、VOC(Volatile Orga nic Compou nds)等挥发性有机物。
常见的储氢方式
常见的储氢方式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备受关注。
而储氢作为氢能产业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常见的储氢方式主要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压缩储氢和液态储氢。
1. 物理吸附储氢物理吸附储氢是指将氢气吸附到一种材料表面的储氢方式。
这种储氢方式需要使用高表面积的材料,如活性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碳纳米管等。
这些材料具有高度的孔洞结构和表面积,能够吸附氢气,从而实现储氢。
物理吸附储氢的优点是储氢比能达到10%以上,储氢过程不需消耗能量,且储氢后氢气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但是,该储氢方式存在储氢密度低、吸附容量有限、吸附温度范围狭窄等缺点。
2. 化学吸附储氢化学吸附储氢是指将氢气与储氢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的储氢方式。
这种储氢方式需要使用具有可逆吸附性的储氢材料,如氨合金、氮化物、氢化镁等。
这些材料能够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从而实现储氢。
化学吸附储氢的优点是储氢密度高、储氢量大、储氢稳定性好。
但是,该储氢方式存在储氢反应速度慢、储氢后需要能量释放等缺点。
3. 压缩储氢压缩储氢是指将氢气压缩到高压状态,从而实现储氢的方式。
这种储氢方式需要使用高压氢气储存罐,并且需要将氢气压缩到700~1000倍以上的气压。
压缩储氢的优点是储氢密度高、储氢量大、储氢稳定性好。
但是,该储氢方式存在储氢过程能量损失大、储氢罐体积大、储氢成本高等缺点。
4. 液态储氢液态储氢是指将氢气冷却至低温,压缩成液态,从而实现储氢的方式。
这种储氢方式需要使用液态氢气储存罐,并且需要将氢气压缩到接近常温常压下的气压。
液态储氢的优点是储氢密度高、储氢量大、储氢稳定性好。
但是,该储氢方式存在储氢过程能量损失大、储氢罐体积大、储氢成本高等缺点。
总的来说,不同的储氢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储氢方式。
未来,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储氢技术也将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纳米管阵列储氢的物理吸附特性程锦荣1!戴磊1!赵敏1!丁锐1!黄德财1!2 1.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230039 2.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80 摘要!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 在室温 100大气压下对以方阵和三角方式排列的碳纳米管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进行计算机模拟 发现氢分子可被吸附于碳纳米管阵列的管内和管外 管外的储氢密度普遍高于管内 方阵阵列优于三角阵列 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关键词!碳纳米管阵列 储氢 物理吸附 巨正则系综 蒙特卡罗模拟中图分类号!O 6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62"2004#06-0032-051991年5月 日本NEC 公司的Su m i o Ii i m a 发现了碳纳米管 1 碳纳米管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中空结构 被公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储氢材料 1997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的A.C.D ill on 等人首次报道了碳纳米管储氢的实验研究结果 2 此后 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储氢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3-12为了实现碳纳米管储氢的实际应用 必须将多根碳纳米管组合成阵列 这就涉及到碳纳米管阵列的优化组合 鉴于碳纳米管阵列的储氢量与碳管的排列方式和管间距 DB W-D i st ance bet Ween car bon Wall s 关系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有报道 本文中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 GC MC -G rand Canoni cal M ont e Carl o 方法对以方阵和三角方式排列的碳纳米管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和研究I GC MC 模拟如图1所示 将单壁碳纳米管 S WCNT -S i n g l e -Wall ed Car bon Nanot ube 在一长方体空间内作方阵排列或在一圆柱体空间内作三角排列 相邻碳管的轴线间距离相等 并将此长方体或圆柱体 含碳纳米管 作为一个GC MC 模拟盒 考虑到氢分子的动力学直径为2.89A 碳纳米管元胞 正六边形 的边长为1.42A 碳纳米管的管壁对管内外的氢分子具有屏蔽作用 即管内外的氢分子不能穿越管壁进行粒子交换 故将所取的模拟盒分成两个子盒 管内部分和管外部分在描述模拟盒内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 Lennar d -Jones 势能模型被广泛采用 5 8-12 对于相距为r i j 的一对粒子i 和j 其I J 势$i j r i j =4E i j G i j r i j 12- G i jr i j 6 1 实际计算中 通常取截断距离r c =2.5G i j 在室温和100大气压下 E i j 和G i j 的取值分别为收稿日期!2004-06-23作者简介!程锦荣 1948- 男 上海人 安徽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2004年11月第28卷第6期安徽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 nal of Anhui Uni versit y Nat ural S ci ence Editi on Nove mber 2004Vol .28No .6E CC =28.2a B G CC =3.4A E ~~=36.7a B G ~~=2.958A E C~=E CC E~~=32.17a B G C~= G CC +G ~~2=3.179A 其中k B 为BoltZ m an 常数 对于由m 个碳原子和1个氢分子组成的系统 其总势能为U = 1-1i =1 1j =i +1$i j r j - r i + 1i =1 m a =1$ia r a - r i + m -1a =1 m l =a +1$al r l - rl a 2式中 r i 和 r j 分别表示第i 和第j 个氢分子的位置矢量 r a 和 r l 分别表示第a 和第l 个碳原子的位置矢量 $i j $ia 和$al 分别表示氢与氢 氢与碳和碳与碳之间的相互作用GC MC 模拟时 等概率地随机产生3种类型的基本操作 即在模拟盒内随机平移 随机插入和随机删除一个氢分子 接受这3种操作的概率分别为9 m i n 1 eX p -A U a B T m i n 1 V i X 3 N i +1eX p H -A U a B T m i n 1 X 3N i V i eX p - H +A U a B T其中 A U 为实施某种操作前后系统总势能的增量 X =h 2 2K m a B T 为de B r o g li e 波长 h 为P l anck 常数 m 为氢分子质量 T 为温度 H 为化学势 N i 为第i 个子盒内的氢分子数 V i 为第i 个子盒的体积 重复上述操作 直至系统达到平衡模拟盒内的氢分子数趋于稳定 实施平移操作时 除规定氢分子不可穿越管壁之外 在各界面处施加了周期性边界条件图1GC MC 模拟盒由于模拟碳纳米管阵列储氢所涉及的粒子数太多 并考虑到其管内部分的储氢密度应与同管径的单根碳纳米管内部的储氢密度一致 为了有效地减少模拟计算量 本文仅就碳纳米管阵列间隙 管外部分 的物理吸附储氢进行系统的GC MC 模拟 为了检验上述假设的正确性 首先取一方阵单壁碳纳米管阵列 碳管直径D =20A 同时考察管内外的储氢情况 模拟结果显示 其管内部分的储氢密度与同管径的单根碳纳米管内部的储氢密度相同 氢分子平均数密度1=2.564>10-2 A 32计算结果固定阵列中的碳纳米管管径 改变管与管的间距DB W 发现碳纳米管阵列间隙的物理吸附储氢量随着DB W 的变化而变化 图2给出了平衡状态下D=20A 方阵的储氢位形图 33第6期程锦荣 等 碳纳米管阵列储氢的物理吸附特性由图2可见9随着管间距的增大9由碳管外壁的物理吸附所形成的氢分子环增多图2平衡状态下碳纳米管阵列的储氢位形图图3(a )给出了直径为20A 的9根单壁碳纳米管在方阵排列时管外部分的储氢密度随管间距的变化关系 由图3(a )可见9随着管间距的逐步增大9管外部分的储氢密度先是快速增大;当管间距增大至17A 时9储氢密度达到最大(1=3.314>10-2/A 3);继续增大管间距9对储氢密度的影响不大图3碳管外部的储氢密度与管间距关系曲线图3(b )给出了直径为20A 的7根单壁碳纳米管在三角排列时管外部分的储氢密度随管间距的变化关系 由图3(b )可见9尽管三角排列不同于方阵排列9但储氢量随管间距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9且当管间距等于17A 时9储氢密度亦取最大值(1=3.198>10-2/A 3)已知直径为20A 的单壁碳纳米管阵列的管内部分的储氢密度为1=2.564>10-2/A 39由图3可见9当管间距大于6A 时9无论是方阵排列还是三角排列9碳纳米管阵列管外部分的储氢密度均高于其管内部分 对比图3(a )和图3(b )9明显可见对于碳纳米管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9方阵排列优于三角排列3理论分析为了减小尺寸效应9取9根直径为20A 的单壁碳纳米管作方阵排列9管间距DB W=20A 由于碳管在模拟盒中的排列具有周期性9我们取中间的一根碳管及其周边区域(满足周期性条件)作为考察对象9研究管外部分的储氢密度与碳氢和氢氢相互作用势的对应关系9具体结果如图4-7所示43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由图4可见 管外氢分子数密度的两个峰值分别位于距离管壁3.56A 和6.52A 处 这是两个氢分子易聚集的区域 与储氢位形图中的第一和第二个氢环的位置相对应图5-6分别是碳纳米管和第一个氢环以外的氢分子的势场分布 由图5-6可见 这两个势阱的位置和氢分子数密度的第一峰值点均有一定的偏离 于是 我们依次剥离第一和第二个氢环上的氢分子 将剩余的氢分子和碳管作为一个整体 得到如图7所示的两个势阱 发现由碳原子和氢分子共同形成的势阱的位置和氢分子数密度的峰值点重合得相当好图4碳管外部氢分子数密度的径向分布图5碳管的LJ 势 管外图6第一氢环以外氢分子的LJ 势图7储氢碳管外部的势阱由于平衡状态下 在储氢碳纳米管阵列的间隙处存在着若干个递减的势阱 运动中的氢分子自发地向低能处聚集 并相继被势阱束缚 从而在势阱处形成氢分子环 如图2所示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 源于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中空的结构 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机制可用势能效应和空间效应作理论解释 11 12 由文献 11可知 由于碳氢和氢氢间的相互作用 在储氢碳纳米管阵列的管内和管外 管间隙 均可形成若干个势阱 且管内外对应的势阱深度同数量级 由于管外形成势阱的区域面积远大于管内部分 导致碳纳米管阵列管外部分的储氢密度高于其管内 另由图1可知 当管径D 管间距DB W 相等时 方阵阵列的比表面积和间隙始终大于三角阵列 因而具有更好的储氢效果4结论在适当的管间距下 DB W >6A碳纳米管阵列管外部分的物理吸附储氢量高于其管内部分 且随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固定管径改变管间距 当DB W=17A 时 碳纳米管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密度达到最大 就物理吸附储氢而言 方阵碳纳米管阵列优于三角阵列 合理地选择管间距及排列方式 阵列优化 可有效提高碳纳米管阵列的物理吸附储氢量 53第6期程锦荣 等 碳纳米管阵列储氢的物理吸附特性63安徽大学学报C自然科学版>第28卷参考文献!1]S Ii i m a.Helical m icr ot ubl es of g ra p hitic car bon J].Nat ure1991354=56-58.2]A C D ill on K M Jones T A Bekkedahl et al.S t ora g e of H y dr o g en i n si n g le-Walled car bon nanot ubes J].Nat ure1997386=377-379.3]P Chen X W u J L i n et al.H i g h H2u p take b y al kali-do p ed car bon nanot ubes under a mbi ent p ressure and moderate te m p erat ure J].S ci ence1999285=91-93.4]C L i u Y Y Fan H M Chen g et al.H y dr o g en st ora g e i n si n g le-Walled car bon nanot ubes at r oo m te m p erat ure J].S ci ence1999286=1127-1129.5]K A W illi a m s P C Ekl und.M onte Carl o si mul ati on of H2p h y sisor p ti on i n fi nite-di a m eter car-bon nanot ube r o p es J].Che m Ph y s Lett2000320=352-358.6]S M Lee Y H Lee.H y dr o g en st ora g e i n si n g l e-Wall ed car bon nanot ubes J].A pp l Ph y s Lett 200076=2877-2879.7]Y C M a Y Y X i a M W Zhao et al.E ff ecti ve h y dr o g en st ora g e i n si n g le-Wall car bon nano-t ubes J].Ph y s Rev B200163=115422-115426.8]H DodZi uk G Dol g onos.M ol ecul ar modeli n g st ud y of h y dr o g en st ora g e i n car bon nanot ubes J].Che m Ph y s Lett2002356=79-83.9]程锦荣闫红陈宇等.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J].计算物理200220=255-258.10]J R Chen g X H Yuan L Zhao et al.GC MC si mul ati on of h y dr o g en p h y sisor p ti on on car bon nanot ubes and nanot ube arra y s J].Car bon200442=2019-2024.11]袁兴红程锦荣黄德财等.碳纳米管物理吸附储氢的势能效应与空间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C自然科学版>200428=44-48.12]顾冲高光华于养信等.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氢气的计算机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958-961.The p ro p erties of h y dro g en p h y s isor p ti on i n carbon nanot ube arra y sCHENG Ji n g-ron g1DAI l ei1ZHA0M i n g1D I NG Rui1H ANG D e-cai12 C1.S chool of Ph y sics and M ateri al S ci ence Anhui Uni versit y Hef ei230039Chi na;2.Instit ute of Ph y sics Chi nese A cade m y of S ci ences Bei i n g100080Chi na>Abstract=The h y dr o g en p h y si sor p ti on i n car bon nanot ube arra y s i s si mul at ed b y g rand canoni cal M ont e Carl o m et hod at r oo m t e m p erat ure and100A t m.W e fi nd t hat H2mol e-cul es can be adsor bed i nsi de and outsi de S WCNT s C S i n g l e-Wall ed Car bon Nanot ubes> and t he nu mber densit y of H2outsi de S WCNT s i s hi g her t han t hat i nsi de S WCNT s and a s C uare arra y i s fi ner t han a tri an g ul ar arra y f or h y dr o g en p h y si sor p ti on i n car bon nanot ube arra y s.Furt her We i nt er p ret t he m t heoreti call y.Ke y words=car bon nanot ube arra y;h y dr o g en st ora g e;p h y si sor p ti on;g rand canoni cal ense mbl e;M ont e Carl o si mul ati on碳纳米管阵列储氢的物理吸附特性作者:程锦荣, 戴磊, 赵敏, 丁锐, 黄德财作者单位:程锦荣,戴磊,赵敏,丁锐(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黄德财(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9;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刊名: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04,28(6)1.顾冲;高光华;于养信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氢气的计算机模拟[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6)2.袁兴红;程锦荣;黄德财碳纳米管物理吸附储氢的势能效应与空间效应[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3.J R Cheng;X H Yuan;L Zhao GCMC simulation of hydrogen physisorption on carbon nanotubes and nanotube arrays[外文期刊] 20044.程锦荣;闫红;陈宇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20025.H Dodziuk;G Dolgonos Molecular modeling study of hydrogen storage in carbon nanotubes[外文期刊] 20026.Y C Ma;Y Y Xia;M W Zhao Effective hydrogen storage in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20017.S M Lee;Y H Lee Hydrogen storage 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外文期刊] 20008.K A Williams;P C Eklu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H2 physisorption in finite-diameter carbon nanotube ropes[外文期刊] 2000(3/4)9.C Liu;Y Y Fan;H M Cheng Hydrogen storage 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t room temperature[外文期刊] 1999(5442)10.P Chen;X Wu;J Lin High H2 uptake by alkali-doped carbon nanotubes under ambient pressure and moderate temperature 199911.A C Dillon;K M Jones;T A Bekkedahl Storage of Hydrogen 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外文期刊] 199712.S Iijima Helical Microtubules of Griphitic Carbon[外文期刊] 1991本文链接:/Periodical_ahdxxb20040600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