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全等的图形需要满意:(1)外形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二)敏捷运用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依据已知条件与结论,仔细分析图形,精确无误的确定对应边及对应角;去分析已具有的条件和还缺少的条件,并会将其他一些条件转化为所需的条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运用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留意以下几点。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查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查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擅长发觉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擅长敏捷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三、疑点、易错点1、对全等三角形书写的错误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肯定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切记不要弄错。

2、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理解错误;3、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题时,要克服多数同学习惯于用全等证明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汇总,全等三角形模型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汇总,全等三角形模型

模型一“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基础模型同侧一线三等角已知:点P在线段AB上,∠1=∠2=∠3,且AP=BD(或AC=BP或CP=PD)结论1:△APC≌△BDP异侧一线三等角已知: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1=∠2=∠3,且AP=BD(或AC=BP或CP=PD)结论2:△APC≌△BDP结论分析结论1:△APC≌△BDP证明:如图,∵点P在线段AB上,∴∠APC+∠2+∠DPB=180°,在△APC和△BDP中,∠1+∠APC+∠C=180°,∠DPB+∠3+∠D=180°, ∵∠1=∠2=∠3,∴∠DPB=∠C,∠APC=∠D,又∵AP=BD或AC=BP或CP=PD,∴△APC≌△BDP. 结论2:△APC≌△BDP证明:如图,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1=∠C+∠APC,∠2=∠D+∠BPD,∠3=∠BPD+∠APC,∠1=∠2=∠3,∴∠D=∠APC,∠CAP=∠PBD,∵AP=BD或AC=BP或CP=PD,∴△APC≌△BDP.模型拓展已知:点P在线段AB上,∠1=∠2=∠3,且AP=BD(或AC=BP或CP=PD)已知: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1=∠2=∠3,且AP=BD(或AC=BP或CP=PD)一线三垂直钝角一线三等角一线三垂直钝角一线三等角结论3:△APC≌△BDP 结论4:△APC≌△BDP典例小试例1 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AB,BC,AC上,若∠B=∠DEF,ED=EF,CF=3,则BE的长为( )A.3B.6C.9D.12例2如图,AB、BC、CD、DE是四根长度均为5cm的火柴棒,点A、C、E共线.若AC=6cm,CD⊥BC,则线段CE的长度是( )A.6cmB.7cmC.6√2cmD.8cm例3如图,∠BAC=90°,AD是∠BAC内部一条射线,若AB=AC,BE⊥AD于点E,CF⊥AD于点F.求证:AF=BE.实战演练1.如图,△ABC中,AC=BC,∠B=45°,A(0,4),C(-2,0),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60°,BC=1,点E是BC上一点,若△ADE为等边三角形,则AB+CD的值为_________.3.在△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且CD=2BD,点E,F在线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积为6,则△ABE与△CDF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4.如图①,在△ABC中,AB=AC,点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若∠BDA=∠AEC=∠BAC=α.(1)猜想并证明D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若α=120°,且△ACF为等边三角形,求证:△DEF为等边三角形.图①图②模型二“半角”全等模型基础模型模型拓展结论分析结论2:①△BDE≌△CDG,△DEF≌△DGF;②EF=BE+FC证明:如图,以点D为旋转中心,线段D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到DG,连接CG,则有DE=DG,∠EDG=120°.∵∠BDE+∠EDC=∠EDC+∠CDG=120°,∴∠BDE=∠CDG.在△BDE和△CDG中,∴△BDE≌△CDG, ∴BE=CG,在△EDF和△GDF中, DE=DG∠EDF=∠GDF=60°怎么用?1.找模型一个角包含着该角的半角,如120°角包含60°角,90°角包含45°角,或者出现12关系,则考虑使用“半角”模型2.用模型①找旋转点(含半角的角的顶点),构造旋转;DF=DF∴EF=GF=FC+CG=FC+BE.典例小试例1 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E,F 分别在AB,AC 上,点D 为△ABC 外一点,且∠EDF=60°,∠BDC=120°,BD=DC.设△AEF 的周长为C ₁,等边△ABC 的周长为C ₂.若DE=DF,则C1C 2的值为 .例2 如图,已知△ABC 是以点C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E 、F 在AB 边上,∠ECF =12∠ACB. 若AE=2,EF=3,则BF 的长为 .实战演练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BAE+∠DAF=45°.若DF=2BE=2,则EF 的长为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B=∠D=90°,∠BAD=120°,∠EAF=60°,E,F 分别是BC,CD 上的点,连接AE,AF,EF,若BE=3,DF=5,则EF 的长为_______.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B+∠ADC=180°,延长BC 到点E,延长CD 到点F,使得∠EAF=21∠BAD.求证:EF=BE-FD.4. 如图,在△ABC中,点D,E 均在边BC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 (1)若∠BAC=90°,AB=AC,且∠DAE=45°.求证:BD 2+CE 2=DE 2.(2)若∠BAC=60°,AB=AC=5,且∠DAE=30°,当BD=1时,求线段CE 的长.模型三 “手拉手”全等模型基础模型 模型拓展 结论分析结论1:△AOC≌△BOD,AC=BD 证明:∵∠AOB=∠COD, ∴∠AOB+∠BOC=∠COD+∠BOC, ∴∠AOC=∠BOD. 在△AOC和△BOD中, OA=OB ∠AOC=∠BOD OC=OD ∴△AOC≌△BOD, ∴AC=BD .结论2:EO 平分∠AED证明:如解图,过点O 作OM⊥AE于点M,ON⊥BD于点N, ∵△AOC≌△BOD, ∴S △AOC =S △BOD ,∴21AC ·OM=21BD ·ON, ∵AC=BD, ∴OM=ON,∴EO 平分∠AED (角平分线性质)典例小试例1 如图,在△ABC中,AC=3,BC=4,∠ACB=30°,以AC,AB 为边向外作等边△ACD,△ABE,连接CE,BD.则CE 的长为( )怎么用? 1.找模型 双等腰(两个等腰三角形),共顶点(顶点O),顶角相等(∠AOB=∠COD),绕点O 旋转一定角度 2.用模型 通常需要连接拉手线,根据旋转角转换及等腰三角形性质证三角形全等A.3B.4C.5D.7例2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MB=36°;②AC=BD;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A.4个B.3个C.2个D.1个实战演练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对角线AC的中点为0,点E 是AB上一点,过点O作OF⊥OE,交BC于点F,连接EF,若AE=1,则EF的长为.2.把两个含有45°角大小不同的三角板如图①摆放,将小三角板ADE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②,连接BD,EC.(1)当DE⊥AC时,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AE与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2)如图②,连接BE,当点D在线段BE上时,∠BEC的度数为__________.图①图②3.如图①,等腰△ABC和等腰△ADE中,AB=AC,AD=AE,将△ADE绕点A旋转,连接BD、CE,(1)若∠BAC=∠DAE=35°,求证:BD=CE;(2)连接BE,当点D在线段BE上时.①如图②,若∠BAC=∠DAE=60°,则∠BEC的度数为;线段BD与C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②如图③,若∠BAC=∠DAE=90°,AM为△ADE中DE边上的高,请判断∠BEC的度数及线段AM,BE,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①图②图③模型四“反向手拉手”全等模型基础模型结论分析怎么用?1.找模型双等腰(两个等腰三角形),共顶点(顶点A),顶角相等(∠BAC=∠DAE),对应底角顶点错开相连接(BE,CD)2.用模型反向手拉手的难点在于如何转化为正向手拉手,转化方法为以三角形的一边为对称轴作对称图形典例小试例如图,在△ABC与△ADE中,∠BAC=∠DAE=90°,AB=AC,AD=AE,连接BE,点O是BE的中点,连接AO,若AO=1, 则CD的长为__________.实战演练1.在等腰Rt△AOB和等腰Rt△COD中,∠AOB=∠COD=90°,连接AD、BC,M为AD的中点,连接OM.(1)如图①,请写出OM与B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将图①中的△COD旋转至图②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2.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连接BE,CD,点M是CD的中点,连接AM.(1)观察猜想:如图①,当点B,A,E在一条直线上时,线段AM与B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2)探究证明:当Rt△ABC和Rt△ADE的位置如图②所示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将题中条件“AB=AC,AD=AE”改为“∠ABC=∠AED=30°”,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E=2,AB=6.请直接写出AM的取值范围.。

八上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

八上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

八上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几何形状的问题。

其中,三角形是最基本且重要的一种几何形状。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而全等三角形模型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以八上全等三角形模型为主题,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方法和一些相关的性质和定理。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都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2. 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3. AS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4. RHS判定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2.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4.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5. 全等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间的夹角相等。

6. 全等三角形的任意两角之间的边长比相等。

7. 全等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都相等。

8.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四、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在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解决各种求角度、求边长以及证明等问题。

下面举例说明:例1: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解: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所以,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出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例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初中数学 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初中数学 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初中数学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常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1. SSS 全等法(边-边-边全等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证明过程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是否相等来完成。

2. SAS 全等法(边-角-边全等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证明过程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和夹角是否相等来完成。

3. ASA 全等法(角-边-角全等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证明过程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和夹边是否相等来完成。

4. RHS 全等法(直角边-斜边-直角边全等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证明过程可以通过比较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直角边和斜边是否相等来完成。

5. AAS 全等法(角-角-边全等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非夹边的对应边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证明过程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和对应边长是否相等来完成。

在证明过程中,需要使用几何定理和性质,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相对的内角之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

还可以使用辅助线、相似三角形等概念来简化证明过程。

对于每种全等法,需要分别列出已知条件和待证明的结论,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和几何性质一步步推导出待证明的结论。

在每一步推导过程中,要确保每个步骤都是可逆的,即可以根据这些步骤反向推导回已知条件。

在证明过程中,可以使用文字描述和图形示意来清晰地展示推导过程。

同时,还可以使用符号表示边长、角度等,并进行逻辑推理和推导。

最后,需要总结证明过程,并确保所有的步骤都是严谨和准确的。

证明过程应该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以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你的证明。

通过以上的证明方法和步骤,可以有效地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逻辑推理和几何性质的运用,并保持严密的推导过程。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解决几何问题有着关键作用。

下面就来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归纳。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相对应的边的长度是一样的。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角的度数完全相同。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因为对应边相等,所以三条边相加的总和也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由于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有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如果 AB = DE,BC = EF,AC = DF,那么三角形 ABC ≌三角形 DEF。

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B = DE,∠A =∠D,AC = D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假设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 =∠D,AB = DE,∠B =∠E,那么三角形 ABC ≌三角形 DEF。

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 =∠D,∠B =∠E,BC = EF,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在直角三角形 ABC 和直角三角形 DEF 中,如果斜边 AC =斜边DF,直角边 BC =直角边 EF,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例如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ABD,AB 就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我们要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全等三角形意味着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和角都完全相等。

为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方法。

这里我们介绍五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 边边边 (SSS)
2. 边角边 (SAS)
3. 角边角 (ASA)
4. 角角边 (AAS)
5. 角角角 (AAA)
我们将通过例子来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

通过解方程组,我们得到: [{a: -b - c + g + h + i, d: -e - f + g + h + i}]
但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不需要解方程组,而是要理解如何使用三角形全等的五种证明方法。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如何使用这五种方法:
假设我们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其中 AB=DE, BC=EF 和∠A=∠D。

根据边角边(SAS) 方法,我们可以证明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是全等的。

其他四种方法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解释。

总结:
1. 边边边 (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2. 边角边(S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一个夹角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3. 角边角 (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它所夹的两边都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4. 角角边 (A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非夹的边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5. 角角角 (AAA):即使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角都相等,它们也不一定全等。

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总结

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总结

全等三角形一SSS知识要点1.全等图形定义: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1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1表示方法: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DEF ABC ∆∆与全等;记作ABC ∆≌DEF ∆2符号“≌”的含义:“∽”表示形状相同;“=”表示大小相等;合起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这就是全等.3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4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边边边”或“SSS ”. 典型例题例1.如图;ABC ∆≌ADC ∆;点B 与点D 是对应点;=∠BAC 且︒=∠20B ;1=∆ABC S ;求ACD D CAD ∠∠∠,,的度数ACD ∆的面积.例2.如图;ABC ∆≌DEF ∆;cm CE cm BC A 5,9,50==︒=∠;求EDF∠的度数及CF 的长.例3.如图;已知:AB=AD;AC=AE;BC=DE;求证:CAD BAE ∠=∠例4.如图AB=DE;BC=EF;AD=CF;求证:1ABC ∆≌DEF ∆2AB//DE;BC//EF例5.如图;在,90︒=∠∆C ABC 中D 、E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且BE=BC;DE=DC;求证:1AB DE ⊥;2BD 平分ABC ∠巩固练习1.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形状一定相同;②若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③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④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的大小一定相同;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 2.如图;ABD ∆≌CDB ∆;且AB 和CD 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 不正确的是A 、CDB ABD ∆∆和的面积相等 B 、CDB ABD ∆∆和的周长相等C 、CBD C ABD A ∠+∠=∠+∠ D 、AD//BC 且AD=BC3.如图;ABC ∆≌BAD ∆;A 和 B 以及C 和D 分别是对应点;如果︒=∠︒=∠35,60ABD C ;则BAD ∠的度数为A 、︒85B 、︒35C 、︒60D 、︒80 4.如图;ABC ∆≌DEF ∆;AD=8;BE=2;则AE 等于 A 、6 B 、5 C 、4 D 、35.如图;要使ACD ∆≌BCE ∆;则下列条件能满足的是 A 、AC=BC;AD=CE;BD=BE B 、AD=BD;AC=CE;BE=BD C 、DC=EC;AC=BC;BE=AD D 、AD=BE;AC=DC;BC=EC6.如图;ABE ∆≌DCF ∆;点A 和点D 、点E 和点F分别是对应点;则AB= ;=∠A ;AE= ;CE= ;AB// ;若BC AE ⊥;则DF与BC的关系是 . 7.如图;ABC ∆≌AED ∆;若=∠︒=∠︒=∠︒=∠BAC C EAB B 则,45,30,40 ;=∠D ;=∠DAC.8.如图;若AB=AC;BE=CD;AE=AD;则ABE ∆ ACD ∆;所以=∠AEB ;=∠BAE ;=∠BAD .9.如图;ABC ∆≌DEF ∆;︒=∠90C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互余与F C ∠∠互补与F C ∠∠互余与E A ∠∠互余与D B ∠∠D第4题图第5题图B第6题图第7题图 第8题图第9题题图10.如图;ACF ∆≌DBE ∆;cm CD cm AD ACF E 5.2,9,110,30==︒=∠︒=∠;求D ∠的度数及BC 的长.11.如图;在ABD ABC ∆∆与中;AC=BD;AD=BC;求证:ABC ∆≌ABD ∆全等三角形一作业1.如图;ABC ∆≌CDA ∆;AC=7cm;AB=5cm.;则AD 的长是 A 、7cm B 、5cm C 、8cm D 、无法确定2.如图;ABC ∆≌DCE ∆;︒=∠︒=∠62,48E A ;点B 、C 、E 在同一直线上;则ACD ∠的度数为A 、︒48B 、︒38C 、︒110D 、︒623.如图;ABC ∆≌DEF ∆;AF=2cm;CF=5cm;则AD= .4.如图;ABE ∆≌ACD ∆;︒=∠︒=∠25,100B A ;求BDC ∠的度数.5.如图;已知;AB=DE;BC=EF;AF=CD;求证:AB//CD6.如图;已知AB=EF;BC=DE;AD=CF;求证:①ABC ∆≌FED ∆②AB//EF7.如图;已知AB=AD;AC=AE;BC=DE;求证:CAE BAD ∠=∠AB CEAD CAB CDEACDFA C E FDE全等三角形二知识要点定义: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几何表示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C EF BC E B DE AB ∆∴⎪⎩⎪⎨⎧=∠=∠=≌)(SAS DEF ∆典型例题例1 已知:如图;AB=AC;AD=AE;求证:BE=CD.例2 如图;已知:点D 、E 在BC 上;且BD=CE;AD=AE;∠1=∠2;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给出证明.例 3 如图已知:AE=AF;AB=AC;∠A=60°;∠B=24°;求∠BOE 的度数.例4 如图;B;C;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ADE 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①CE=AC+DC ; ②∠ECD=60°.例5如图;已知△ABC 、△BDE 均为等边三角形..求证:BD +CD=AD..C ADBECABC E巩固练习1.在△ABC 和△C B A '''中;若AB=B A '';AC=C A '';还要加一个角的条件;使△ABC ≌△C B A ''';那么你加的条件是A .∠A=∠A ' B.∠B=∠B ' C.∠C=∠C ' D.∠A=∠B ' 2.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断△ABC ≌△DEF 的是 A .AB=DE;BC=EF ;CA=CD B.CA=CD ;∠C=∠F ;AC=EFC .CA=CD ;∠B=∠E D.AB=DE ;BC=EF;两个三角形周长相等 3.阅读理解题:如图:已知AC;BD 相交于O;OA=OB;OC=OD.那么△AOD 与△BOC 全等吗 请说明理由.△ABC 与△BAD 全等吗 请说明理由. 小明的解答:21∠=∠ AOD ≌△BOC而△BAD=△AOD+△ADB △ABC=△BOC+△ 所以△ABC ≌△BAD1你认为小明的解答有无错误;2如有错误给出正确解答;4.如图;点C 是AB 中点;CD ∥BE;且CD=BE;试探究AD 与CE 的关系..5.如图;AE 是,BAC 的平分线∠AB=AC1若D 是AE 上任意一点;则△ABD ≌△ACD;说明理由.2若D 是AE 反向延长线上一点;结论还成立吗 请说明理由. 6.如图;已知AB=AC;EB=EC;请说明BD=CD 的理由DOA=OB OD=OC全等三角形二作业1.如图;已知AB=AC;AD=AE;BF=CF;求证:BDF ∆≌CEF ∆..2.如图;△ABC;△B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1CF=AD ;2CE ⊥AD..3.如图;AB=AC;AD=AE;BE 和CD 相交于点O;AO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F.. 求证:BF=FC..4.已知:如图1;AD ∥BC;AE=CF;AD=BC;E 、F 在直线AC 上;求证:DE ∥BF..5. 如图;已知AB ⊥AC;AD ⊥AE;AB=AC;AD=AE; 求证:1BE=DC;2BE ⊥DC.6、已知;如图A 、F 、C 、D 四点在一直线上;AF=CD;AB//DE;且AB=DE;求证:1△ABC ≌△DEF 2∠CBF=∠FECAB CE D FA C BDE FAD E CBFO 1 2 DC ABE FD ABQCPE7、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BD=CE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ECGF的边CE上;连接BE、DG;1观察猜想BE与DG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请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已知:如图;AD是BC上的中线 ;且DF=DE.求证:BE∥CF.10、已知C为AB上一点;△ACN和△BCM是正三角形.求证:1AM=BN2求∠AFN大小..11、已知如图;F在正方形ABCD的边BC边上;E在AB的延长线上;FB=EB;AF交CE于G;求∠AGC的度数.12、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A=CB;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连接AF、BD.1观察图形;猜想AF与BD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将正方形CDEF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正方形CDEF的一边落在△ABC的内部;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并对照已知图形标记字母;题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CNMBAEDFFDACE BFDACGEB全等三角形三ASA知识要点ASA如图;在ABC ∆与DEF ∆中EB DE AB D A ∠=∠=∠=∠ ∴)(ASA DEF ABC ∆≅∆ASA 公理推论AAS 公理: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典型例题例1下列条件不可推得ABC ∆和'''C B A ∆全等的条件是 A 、 AB=A 'B ';'A A ∠=∠;'C C ∠=∠B 、 AB= A 'B ';AC=A 'C ';BC='B C 'C 、 AB= A 'B ';AC=A 'C ';'B B ∠=∠ D 、AB= A 'B ';'A A ∠=∠;'B B ∠=∠例2已知如图;DE AB DE AB D A //,,=∠=∠;求证:BC=EF例3如图;AB=AC;C B ∠=∠;求证:AD=AE例4已知如图;43,21∠=∠∠=∠;点P 在AB 上;可以得出PC=PD 吗 试证明之.例5如图;321∠=∠=∠;AC=AE;求证:DE=BCADAB例6如图;21,∠=∠∠=∠D A ;AC;BD 相交于O; 求证:①AB=CD ②OA=OD巩固练习1.如图;AB//CD;AF//DE;BE=CF;求证:AB=CD2.如图;AD//BC;O 为AC 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BC 于点M;N;求证:AM=CN3.求证:两个全等三角形ABC 与A 'B 'C '的角平分线AD 、A 'D '相等4.如图;AB;CD 相交于O;E;F 分别在AD;BC 上;若FOB EOD ∆≅∆;求证:COF AOE ∆≅∆5.如图;AB//CD;AD//BC;求证:AB=CD6.已知;如图AB=DB;21,∠=∠∠=∠E C ;求证:AC=DEAD 'B D 'C 'BA BD全等三角形三作业1.已知;如图;CD AF D A =∠=∠∠=∠,21,;求证:AB=DE2.如图;已知CAD BAE ADE AED ∠=∠∠=∠,;求证:BE=CD3.已知如图;AB=AD;CAE BAD D B ∠=∠∠=∠,;求证:AC=AE4.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C AD BAC ⊥∠,;求证:ABD ACD ∆≅∆5.已知如图;cm AC ABD DCA DBC ACB 10,,=∠=∠∠=∠;求BD 的长要求写出完整的过程6、如图ABC △中;∠B =∠C;D;E;F 分别在AB;BC;AC 上;且BD=CE;∠DEF=∠B 求证:ED=EFECEA D ECBF7、 1如图1;以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和正方形;连结;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2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理石铺成.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 平方米;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b 平方米;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8、已知:如图 ; AD 为CE 的垂直平分线 ; EF ∥BC.求证:△EDN ≌△CDN ≌△EMN .9、 已知:如图 ; AB=AC ; AD=AE ; 求证:△OBD ≌△OCE10、已知:如图 ; AB=CD ; AD=BC ;O 为BD 中点 ; 过O 作直线分别与DA 、BC 的延长线交于E 、F .求证:OE=OF11、如图在△ABC 和△DBC 中 ; ∠1=∠2 ; ∠3=∠4 ; P 是BC 上任意一点.求证:PA=PD.12、已知 :如图 ; 四边形 ABCD 中 ; AD ∥BC ; F 是AB 的中点 ; DF 交CB 延长线 于E ; CE=CD . 求证:∠ADE=∠EDC .13、已知:如图 ; OA=OE ; OB=OF ; 直线FA 与BE 交于C ; AB 和EF 交于O ;求证:∠1=∠2.AG FC BD E 图1全等三角形四 强化训练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CA 上的点; 1若AD BE CF ==;问△DEF 是等边三角形吗 试证明你的结论; 2若△DEF 是等边三角形;问AD BE CF ==成立吗 试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所示;已知∠1=∠2;EF ⊥AD 于P;交BC 延长线于M;求证:2∠M=∠ACB-∠B3、△ABC 中;∠A=90°;AB=AC;D 为BC 中点;E 、F 分别在AC 、AB 上;且DE ⊥DF;试判断DE 、D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ABC△中;45ABC ∠=°;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 1求证:BF AC =;2求证:12CE BF =;5、 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110AOB BOC α∠=∠=,.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连接OD . 1求证:COD △是等边三角形;2当150α=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BD A A BCDO110 α7、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A 作直线AM 平行于斜边BC;在AM 上取点D;使BD=BC;且DB 与AC 所在直线交于E;求证:CD=CE..过A 作AF ⊥BC 于F;过D 作DG ⊥BC 于G;则DG=AF=1/2BC=1/2BD; 在Rt △BDG 中;DG=1/2BD =>∠DBC=30° =>∠BDC=∠BCD=1/2180°-30°=75°;即∠EDC=75° ∠DEC=∠DBC+∠BCA=30°+45°=75° ∴∠EDC=∠DEC =>CD=CE8、Rt △ABC;AB=AC;BM 是中线;AD ⊥BM 交BC 于D;求证:∠AMB=∠CMD..9、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BDC =120º;说明AD=BD+CD 的理由..10、已知:如图;点D 在△ABC 的边CA 的延长线上;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CF 、EF分别是∠ACB 、∠AED 的平分线;且∠B=30°;∠D=40°;求∠F 的度数..11、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DEC;D 在AC 边上..延长BD 交CE 延长线于N;延长AE 交BC 延长线于M..求证:CM=CN 易证△BCD ≌△ACE 所以∠DBC=∠EAC再证△BCN ≌△ACM ASA∴ CM=CNE CABM D AB MA BCE MND12、操作: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接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13、如图等边△ABC和等边△CDE;点P为射线BC一动点;角APK=60°;PK交直线CD 于K..(1)试探索AP、PK之间的数量关系;KD(2)当点P运动到BC延长线上时;上题结论是否依然成立为什么.. 14、涉及相似三角形若P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且120APB BPC CPA∠=∠=∠=°;则点P叫做ABC△的费马点. 如图;在锐角ABC△外侧作等边ACB△′连结BB′..求证:BB′过ABC△的费马点P;且BB′=PA PB PC++.15、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0;点M;N分别是边AC和BC的中点;点D在射线BM上;且BD=2BM; 点E在射线NA上;且NE=2NA.求证:BD⊥DE.ACBB'K ADMNEDCBA第五章 全等三角形 拓展延伸分析: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及其运用关键点在于“把相等的边角放入正确的三角形中”;去说明“相等的边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说明两个角相等两条边相等是初中里面一个非常常见而又重要的方法..例1:已知AE 既是∠BAC 的平分线;也是∠BDC 的平分线;试说明AB=AC思路:AB 在△ABD 中;AC 在△ACD 中;要说明AB=AC;尝试说明△ABD 与△ACD 全等..1. 观察图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存在公共边AD2. 题目所给条件可以得到两组角相等;3. 再根据三个条件的位置;利用ASA;可得三角形全等 4.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AB=AC例2:在△ABC 中;∠BAC=90°;AB=AC;AE 是过点A 的直线;BD ⊥AE;CE ⊥AE;如果CE=5;BD=11;请你求出DE 的长度..思路:抓住题目中所给的一组相等线段AB=AC 进行分析;对它们的位置进行分析;发现AB 、AC 分别位于一个Rt △中;所以尝试着去找条件;去说明它们所在的两个Rt △全等..那么:已经存在了两组等量关系:AB=AC;直角=直角.可以求证△ABD ≌△ACE..D CEAB练习1. 小明说:“三角形一边的两个端点到这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你认为小明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分析:如图;题目的意思是要你说明哪两条线段相等呢_______=_______∴我们只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解:练习2.在△ABC中;∠ACB= 90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ADC≌△CEB;且DE=AD+BE..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 DE =AD-BE..说说你的理由..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BA图1图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2021初中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方法总结

2021初中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方法总结

2021初中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方法总结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时,解题的关键往往是根据条件找到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再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后得出结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中的线段或角相等.下面介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一、利用公共角证明全等【例题 1】如图 1,已知 AB = AC, AE = AF,BF 交 CE 于点 O.图 1求证:∠ABF =∠ACE.分析:要证明∠ABF=∠ACE,只需证明△BOE≌△COF 或△ABF≌△ACE. 而由图形可知∠A 是公共角,又由已知条件 AB = AC, AE= AF, 所以△ABF≌△ACE(SAS),于是问题获证.证明:略.二、利用对顶角证明全等【例题 2】如图 2,点 B、E、F、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 CD,BE =DF,AE = CF,连接 AC 交 BD 于点 O.图 2求证:AO = CO.分析:要证明 AO=CO,只需证明△AOE≌△COF 或△AOB≌△COD 即可.根据现有条件都无法直接证明.而由已知条件 AB =CD,BE = DF, AE = CF 可直接证明△ABE≌△CDF,则有∠AEB=∠CFD,进而有∠AEO=∠CFO,再利用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AOE≌△COF(AAS)于是问题获证.证明:略.三、利用公共边证明全等【例题 3】如图 3,已知 AB = CD,AC = BD.图 3求证:∠B =∠C.分析:设 AC 与 BD 交于点 O,此时∠B 与∠C 分别在△AOB 和△DOC 中,而用现有的已知条件是不可能直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需添加辅助线来构造另一对全等三角形.此时可以连接 AD,那么 AD 是△ABD 和△DCA 的公共边,这样可以证明△ABD≌△DCA(SSS),从而可证明∠B =∠C,于是问题获证.证明:略.四、利用相等线段中的公共部分证明全等【例题 4】如图 4,点 E、F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上的两点,AF = CE.图 4求证:BE∥DF.分析:要证明BE∥DF, 只需证明∠BEC =∠DFA,此时可以转换为证明∠AEB =∠CFD, 进而证明△AEB≌△CFD(SAS). 而 AE = AF - EF , CF = CE - EF , 故 AE = CF .证明:∵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B∥CD,AB = CD,∴∠BAE = ∠DCF,∵ AE = AF - EF , CF = CE - EF , AF = CE,∴AE = CF,∴ △AEB ≌ △CFD(SAS),∴ ∠AEB =∠CFD,∴ ∠BEC =180° - ∠AEB = 180° - ∠CFD = ∠DFA,∴ BE∥DF.五、利用等角中的公共部分证明全等【例题 5】如图 5,已知∠E =30°,AB = AD,AC = AE,∠BAE=∠DAC.图 5求:∠C 的度数.分析:已知∠E =30°,要求∠C,可考虑证明△ABC≌△ADE , 由∠BAE =∠DAC , 结合图形可知∠BAC =∠DAE,于是问题获解.证明:∵ ∠BAE=∠DAC,∴ ∠BAE +∠EAC= ∠DAC +∠EAC,∴ ∠BAC =∠DAE,∵ AB = AD,AC = AE,∴ △ABC ≌ △ADE(SAS) ,∴ ∠C = ∠E = 30° .六、利用互余或互补角的性质证明全等【例题 6】如图 6,已知∠DCE =90°,∠DAC =90°,BE⊥AC 于点 B, 且DC = EC, 能否找出与 AB + AD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图 6分析:由于 AC = AB + BC,可以猜想 AC = AB + AD,或 BE =AB + AD,此时只需证明 AD = BC 即可.而事实上,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DCA =∠E,从而证明△ADC ≌ △BCE,问题获证.注意考点: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 BE⊥AC,∴ ∠EBC = 90°,∵ ∠DCA +∠ACE= ∠DCE = 90°,∠E +∠ACE= 90°,∴ ∠DCA =∠E,∵ ∠DAC = ∠EBC = 90°,DC = EC,∴ △ADC ≌ △BCE(AAS),∴ AC = BE , AD = BC,∴AB + AD= AB + BC = AC= BE.七、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全等考点: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例题 7】如图 7,点 P 是∠ABC 的平分线 BN 上一点,PE 垂直 AB 所在的直线与 E , PF 垂直BC 所在的直线于F, ∠PAB + ∠PCB = 180°.图 7求证:PA = PC.证明:∵ BN 是∠EBC 的角平分线,PE⊥BA,PF⊥BC,∴ ∠PEA = ∠PFC = 90°,PE = PF ,∵ ∠PAB + ∠PAE = ∠PAB + ∠PCB = 180°,∴ ∠PAE = ∠PCF,∴ △PAE ≌ △PCF,∴ PA = PC.八、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全等所谓截长法是指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的线段,而补短法是指延长较短的线段等于较长的线段,通过截长补短可以把分散的条件相对集中起来,以便构造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思路及技巧汇总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思路及技巧汇总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思路及技巧汇总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把初二数学中,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方法、思路及技巧都来整理一下。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五种判定方法:SSS,SAS,AAS,ASA,HL,其中HL是边边角(SSA的特例)。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一句话,凡是对应的,都相等。

二、寻找全等三角形常用方法1、直接从结论入手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要求证的方向:•线段相等•角相等•度数•线段或者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证的方向,找到要证明的相关量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再围绕这两个三角形进行研究。

2、从已知条件入手把所有能标注在图上的已经条件标注出来,注意用不同的标示进行区分,比如第一组相等的线段用一条短竖,第二组相等的线段用两条短竖,再比如第一组相等的角用一个小圆弧,第二组相等的角就用两个小圆弧等。

然后通过已知条件找到相关的两个三角形,再进行分析。

记住一句话:“充分利用已知条件”。

3、把已经条件和结论综合起来考虑找到所有的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结合结论,找出可能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再进行分析。

4、如果上述方法都确定行不通,就考虑添加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1、题目中出现角平分线(1)通过角平分线上的某个已知点,向两边作垂线,这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者逆定理来构造的全等三角形(2)在角平分线的某个已知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和两边相交,构造全等三角形。

(3)在该角的两边,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两点,分别连接这两点与角平分线上的某已知点,构造全等三角形2、题目中出现中点或者中线(中位线)(1)倍长中线法,把中线延长至二倍位置(2)过中点作某一条边的平行线3、题目中出现等腰或者等边三角形(1)找中点,倍长中线(2)过顶点作底边的垂线(3)过某已知点作一条边的平行线(4)三线合一4、题目中出现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截长补短法,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线段,使之与特定的线段相等,或者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种题型)-2023年新八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浙教版)(解析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种题型)-2023年新八年级数学核心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浙教版)(解析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种题型)【知识梳理】一、全等三角形判定——“边边边”全等三角形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 B =AB ,''A C =AC ,''B C =BC ,则△ABC ≌△'''A B C .二、全等三角形判定——“边角边”1. 全等三角形判定——“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B = ''A B ,∠A =∠'A ,AC = ''A C ,则△ABC ≌△'''A B C .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垂直平分线:1.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2.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四、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边角”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 =∠'A ,AB =''A B ,∠B =∠'B ,则△ABC ≌△'''A B C .五、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角边” 1.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要点诠释: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得两个三角形的第三对角对应相等.这样就可由“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就是说,用角边角条件可以证明角角边条件,后者是前者的推论.2.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在△ABC 和△ADE 中,如果BC ,那么∠ADE =∠B ,∠AED =∠C ,又∠A =∠A ,但△ABC 和△ADE 不全等.这说明,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六、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考点剖析】题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例1、已知:如图,△RPQ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求证:RM 平分∠PRQ .【思路点拨】由中点的定义得PM =QM ,RM 为公共边,则可由SSS 定理证明全等.【答案与解析】证明:∵M 为PQ 的中点(已知),∴PM =QM在△RPM 和△RQM 中,()(),,RP RQ PM QM RM RM ⎧=⎪=⎨⎪=⎩已知公共边 ∴△RPM ≌△RQM (SSS ).∴ ∠PRM =∠QRM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RM 平分∠PRQ.【总结升华】在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的可以从图中直接找到,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条件隐含在题目或图形之中. 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变式】已知:如图,AD =BC ,AC =BD.试证明:∠CAD =∠DBC.【答案】证明:连接DC ,在△ACD 与△BDC 中()AD BC AC BDCD DC ⎧=⎪=⎨⎪=⎩公共边 ∴△ACD≌△BDC(SSS )∴∠CAD =∠D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变式2】、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BD =CE ,求证:∠BAD =∠CAE.【答案与解析】证明:在△ABD 和△ACE 中,AB AC AD AE BD CE =⎧⎪=⎨⎪=⎩∴△ABD ≌△ACE (SSS )∴∠BAD =∠CAE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总结升华】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综合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要证∠BAD =∠CAE ,先找出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分别是△BDA 和△CAE ,然后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题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例2、已知:如图,AB =AD ,AC =AE ,∠1=∠2.求证:BC =DE .【思路点拨】由条件AB =AD ,AC =AE ,需要找夹角∠BAC 与∠DAE ,夹角可由等量代换证得相等.【答案与解析】证明: ∵∠1=∠2∴∠1+∠CAD =∠2+∠CAD ,即∠BAC =∠DAE在△ABC 和△AD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ABC ≌△ADE (SAS )∴BC =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总结升华】证明角等的方法之一:利用等式的性质,等量加等量,还是等量.【变式】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 (A 、B 、D 三点共线,AB =CB ,EB =DB ,∠ABC =∠EBD =90°),连接AE 、CD ,试确定AE 与CD 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AE =CD ,并且AE ⊥CD证明:延长AE 交CD 于F ,∵△ABC 和△D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BC ,BD =BE在△ABE 和△CBD 中90AB BC ABE CBD BE BD =⎧⎪∠=∠=︒⎨⎪=⎩∴△ABE ≌△CBD (SAS )∴AE =CD ,∠1=∠2又∵∠1+∠3=90°,∠3=∠4(对顶角相等)∴∠2+∠4=90°,即∠AFC =90°∴AE ⊥CD例3、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思路点拨】延长AD 到点E ,使AD =DE ,连接CE .通过证全等将AB 转化到△CEA 中,同时也构造出了2AD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决问题.【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延长AD 到点E ,使AD =DE ,连接CE .在△ABD 和△ECD 中,AD DE ADB EDC BD CD ⎧⎪∠∠⎨⎪⎩===.∴△ABD ≌△ECD (SAS ).∴AB =CE .∵AC +CE >AE ,∴AC +AB >AE =2AD .即AC +AB >.【总结升华】证明边的大小关系主要有两个思路:(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要证明AB +AC >2AD ,如果归到一个三角形中,边的大小关系就是显然的,因此需要转移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转化线段的重要手段.可利用旋转变换,把△ABD 绕点D 逆时针旋转180°得到△CED ,也就把AB 转化到△CEA 中,同时也构造出了2AD .若题目中有中线,倍长中线,利用旋转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是一种重要方法.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B =2∠C ,AD ⊥BC ,求证:AB =CD -BD .【思路点拨】在DC 上取一点E ,使BD =DE ,则△ABD ≌△AED ,所以AB =AE ,只要再证出EC =AE 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在DC 上取一点E ,使BD =DE∵ AD ⊥BC ,∴∠ADB =∠ADE在△ABD 和△AED 中,BD DE ADB=ADE AD AD ⎧⎪⎨⎪⎩=∠∠=∴△ABD ≌△AED (SAS ).∴AB =AE ,∠B =∠AED .又∵∠B =2∠C =∠AED =∠C +∠EAC .∴∠C =∠EAC .∴AE =EC .∴AB =AE =EC =CD —DE =CD —BD .【总结升华】此题采用截长或补短方法.上升到解题思想,就是利用翻折变换,构造的全等三角形,把条件集中在基本图形里面,从而使问题加以解决.如图,要证明AB =CD -BD ,把CD -BD 转化为一条线段,可利用翻折变换,把△ABD 沿AD 翻折,使线段BD 运动到DC 上,从而构造出CD -BD ,并且也把∠B 转化为∠AEB ,从而拉近了与∠C 的关系.【变式】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E ,并且AE =12(AB +AD ), 求证:∠B +∠D =180°. AE D CB【答案】证明:在线段AE 上,截取EF =EB ,连接FC ,∵CE ⊥AB ,∴∠CEB =∠CEF =90°在△CBE 和△CFE 中,CEB CEF EC =EC EB EF =⎧⎪∠=∠⎨⎪⎩∴△CBE 和△CFE (SAS )∴∠B =∠CFE∵AE =12(AB +AD ),∴2AE = AB +AD ∴AD =2AE -AB∵AE =AF +EF ,∴AD =2(AF +EF )-AB =2AF +2EF -AB =AF +AF +EF +EB -AB =AF +AB -AB ,即AD =AF在△AFC 和△ADC 中(AF AD FAC DAC AC AC =⎧⎪∠=∠⎨⎪=⎩角平分线定义)∴△AFC ≌△ADC (SAS )∴∠AFC =∠D∵∠AFC +∠CFE =180°,∠B =∠CFE.∴∠AFC +∠B =180°,∠B +∠D =180°.题型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例5、已知:如图,E ,F 在AC 上,AD ∥CB 且AD =CB ,∠D =∠B .求证:AE =CF .【答案与解析】证明:∵AD ∥CB∴∠A =∠C在△ADF 与△CBE 中A C AD CB D B ∠=∠⎧⎪=⎨⎪∠=∠⎩∴△ADF ≌△CBE (ASA )∴AF =CE ,AF +EF =CE +EF故得:AE =CF【总结升华】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角)相等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如下:(1)找到以待证角(线段)为内角(边)的两个三角形;(2)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所要证的角(线段)相等.【变式】(2022•长安区一模)已知: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BC ≌△DEF .【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EF,∠ACB=∠F,再证明BC=EF,然后根据“ASA”可判断△ABC≌△DEF.【解答】证明:∵AB∥DE,∴∠B=∠DEF,∵AC∥DF,∴∠ACB=∠F,∵BE=CF,∴BE+EC=CF+EC,即BC=EF,在△ABC和△DEF中,{∠B=∠DEF BC=EF∠ACB=∠F,∴△ABC≌△DEF(ASA).5种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选用哪一种判定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例6、如图,G是线段AB上一点,AC和DG相交于点E.请先作出∠ABC的平分线BF,交AC于点F;然后证明:当AD∥BC,AD=BC,∠ABC=2∠ADG时,DE=BF.【思路点拨】通过已知条件证明∠DAC=∠C,∠CBF=∠ADG,则可证△DAE≌△BCF【答案与解析】证明:∵AD∥BC,∴∠DAC=∠C∵BF平分∠ABC∴∠ABC=2∠CBF∵∠ABC=2∠ADG∴∠CBF=∠ADG在△DAE 与△BCF 中⎪⎩⎪⎨⎧∠=∠=∠=∠C DAC BCAD CBF ADG ∴△DAE≌△BCF(ASA )∴DE=BF【总结升华】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角)相等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如下:(1)找到以待证角(线段)为内角(边)的两个三角形;(2)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所要证的角(线段)相等.【变式】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答案】证明:∵MQ 和NR 是△MPN 的高,∴∠MQN =∠MRN =90°,又∵∠1+∠3=∠2+∠4=90°,∠3=∠4∴∠1=∠2在△MPQ 和△NHQ 中,12MQ NQ MQP NQH ∠=∠⎧⎪=⎨⎪∠=∠⎩∴△MPQ ≌△NHQ (ASA )∴PM =HN题型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角边”例7.(2021秋•苏州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对角线AC 上一点,AD ∥BC ,∠ADC =∠ACD ,∠CED +∠B =180°.求证:△ADE ≌△CAB .【分析】由等角对等边可得AC=AD,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AE=∠ACB,由∠CED+∠B=180°,∠CED+∠AED=180°,得∠AED=∠B,从而利用AAS可判定△ADE≌△CAB.【解答】证明:∵∠ADC=∠ACD,∴AD=AC,∵AD∥BC,∴∠DAE=∠ACB,∵∠CED+∠B=180°,∠CED+∠AED=180°,∴∠AED=∠B,在△ADE与△CAB中,{∠DAE=∠ACB ∠AED=∠BAD=AC,∴△ADE≌△CAB(AA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的关键是由已知条件得出相应的角或边的关系.例8、已知:如图,AB⊥AE,AD⊥,∠E=∠B,DE=CB.求证:AD=AC.【思路点拨】要证AC=AD,就是证含有这两个线段的三角形△BAC≌△EAD.【答案与解析】证明:∵AB⊥AE,AD⊥AC,∴∠CAD=∠BAE=90°∴∠CAD+∠DAB=∠BAE+∠DAB ,即∠BAC=∠EAD在△BAC和△EAD中BAC EAD B E CB=DE ∠=∠⎧⎪∠=∠⎨⎪⎩∴△BAC ≌△EAD (AAS )∴AC =AD【总结升华】我们要善于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题型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例9.(2023秋·浙江杭州·八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在ABC 中,8AC =,5B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则BCE 的周长为( )A .13B .18C .10.5D .21【答案】A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 BE =,再将BCE 的周长转化为AC BC +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解: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BCE 的周长为BE EC BC AE EC BC AC BC ++=++=+,8AC =,5BC =,∴BCE 的周长为8513AC BC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022秋·浙江温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点D 是ABC 边AC 的中点,过点D 作AC 的垂线交BC 于点E ,已知6AC =,ABC 的周长为14,则ABE 的周长是( )A .6B .14C .8D .20【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ED 垂直平分AC ,故EA EC =,结合6AC =,ABC 的周长为14,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点D 是ABC 边AC 的中点, ED AC ⊥,∴ED 垂直平分AC ,∴EA EC =,∵6AC =,ABC 的周长为14,∴1468AB BC +=−=,∴8AB BC AB BE EC AB BE AE +=++=++=,∴ABE 的周长是8.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答案】C 【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到A ,B ,C 表示三个居民小区距离相等的点,是AC ,BC 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分别作AC ,BC 两边垂直平分线MN ,PQ 交于点O ,连接OA,OB,OC,∵MN,PQ是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OA OB OC∴点O是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的点,即点O是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ABC中,是ABC外的一点,且【分析】根据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证明A、D都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即可证明结论.AB AC,【详解】证明:∵=∴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BD CD,∵=∴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D都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D垂直平分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022秋·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E是△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一点,∠BCE=∠A+∠ACB,求证: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EBC=∠A+∠ACB,结合已知推出∠BCE=∠EBC,得到BE=CE,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BCE=∠A+∠ACB,∠EBC=∠A+∠ACB,∴∠BCE=∠EBC,∴BE=CE,∴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题型六:角平分线【答案】A【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详解】根据题意要使集贸市场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即集贸市场应建在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记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的中点,ABC ,则BED 的面积为( 【答案】C【分析】作DF AC ⊥于F ,DM AB ⊥于点M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作DF AC ⊥于F ,DM AB ⊥于点M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C ⊥于F ,DM AB ⊥,112122AC DF AB DM ∴⋅+⋅=,112122AC DM AB DM ⋅+⋅=∴即:3421DM DM +=得3DM =8AB =, E 是AB 的中点,142BE AB ∴== 1143622BEDS BE DM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熟记性质并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例12.(2022秋·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如图,90B C ∠=∠=,M 是BC 的中点,DM 平分ADC ∠.(1)若连接AM ,则AM 是否平分BAD ∠?请你证明你的结论;(2)线段DM 与AM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AM 平分BAD ∠,证明见解析(2)DM AM ⊥,理由见解析【分析】(1)过点M 作ME AD ⊥,垂足为E ,证明ME MC MB ==即可得证.(2)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证明1390∠+∠=.【详解】(1)AM 平分BAD ∠,理由为:证明:过点M 作ME AD ⊥,垂足为E ,∵DM 平分ADC ∠,∴12∠=∠,∵ME AD ⊥,MC CD ⊥∴MC ME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又∵MC MB =,∴ME MB =,∵MB AB ⊥,ME AD ⊥,∴AM 平分BAD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DM AM ⊥,理由如下:∵90B C ∠=∠=,∴,DC CB AB CB ⊥⊥,∴DC A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180DAB CDA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111,322CDA DAB ∠=∠∠=∠(角平分线定义) ∴2123180∠+∠=,∴1390∠+∠=,∴90AMD ∠=.即DM AM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1】(2023秋·浙江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 90B C ∠=∠=︒,E 为BC 上一点,AE 平分BAD ∠,DE 平分CDA ∠.(1)求AED ∠的度数;(2)求证:E 是BC 的中点.【答案】(1)90︒(2)见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可以得到180BAD CDA ∠+∠=︒,想要求AED ∠的度数,只需要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点E 做EF AD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即可得结论.【详解】(1)解:∵90B C ∠=∠=︒,∴DC AB ∥,∴180BAD CDA ∠+∠=︒,∵AE 平分BAD ∠,DE 平分CDA ∠, ∴12EAD BAD ∠=∠,12EDA CDA ∠=∠, ∴1()902EAD EDA BAD CDA ∠+∠=∠+∠=︒,∴180()90AED EAD EDA ∠=︒−∠+∠=︒;(2)证明:过点E 作EF AD ⊥于点F ,∵AE 平分BAD ∠,90B Ð=°,EF AD ⊥,∴EF EB =.∵DE 平分CDA ∠,90C ∠=︒,EF AD ⊥,∴EF EC =.∴EB EC =,即E 是BC 的中点.【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和定理并做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022秋·浙江杭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ABC 外作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90DAB CAE ∠=∠=︒,AB AD =,AC AE =.连接DC 、BE 交于F 点.(1)求证:DAC BAE ≌△△; (2)直线DC 、BE 是否互相垂直,试说明理由;(3)求证:AF 平分DFE ∠.【答案】(1)见解析(2)DC BE ⊥,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AD AB =,AC AE =,由90DAB CAE ∠=∠=︒,可得到DAC BAE ∠=∠,从而可证DAC BAE ≌△△;(2)由(1)可得ACD AEB ∠=∠,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3)作AM DC ⊥于M ,AN BE ⊥于N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即可证得结论.【详解】(1)证明:∵90DAB CAE ∠=∠=︒,∴DAB BAC CAE BAC ∠+∠=∠+∠,即DAC BAE ∠=∠,又∵AD AB =,AC AE =,∴()SAS DAC BAE ≌△△;(2)解:DC BE ⊥,理由如下;∵DAC BAE ≌△△, ∴ACD AEB ∠=∠,∵90AEB AOE ∠+∠= ,AOE FOC ∠=∠,∴90FOC ACD ∠+∠=,∴90EFC ∠=,∴DC BE ⊥;(3)证明:作AM DC ⊥于M ,AN BE ⊥于N ,∵DAC BAE ≌△△, ∴DAC BAE S S ∆∆=,DC BE =, ∴1122DC AM BE AN ⋅=⋅,∴AM AN =,∴AF 平分DF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判定和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3】(2023春·浙江金华·八年级浙江省义乌市后宅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OP 平分MON ∠,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且180OAP OBP ∠∠+=︒.(1)如图1,当90OAP ∠=︒时,求证:OA OB =;(2)如图2,当90OAP ∠<︒时,作PC OM ⊥于点C .求证:①PA PB =;②请直接写出OA ,OB ,AC 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2OA OB AC −=【分析】(1)证明()AAS OPA OPB ≌,即可得证;(2)①作PD ON ⊥于点D ,证明()AAS PAC PBD ≌,即可得证; ②证明()AAS OCP ODP ≌,得出OD =,根据AC BD =,即可得证.【详解】(1)证明:180OAP OBP ∠∠+=︒,且90OAP ∠=︒,90OAP OBP ∠∠∴==︒,OP 平分MON ∠,POA POB ∠∠∴=,OP OP =,()AAS OPA OPB ∴≌,OA OB ∴=;(2)证明:①如图2,作PD ON ⊥于点D ,PC OM ⊥于点C ,PC PD ∴=,90PCA PDB OCP ∠∠∠===︒,180OAP OBP ∠∠+=︒,180DBP OBP ∠∠+=︒,OAP DBP ∠∠∴=,在PAC 和PBD 中,CAP DBP PCA PDBPC PD ∠=∠⎧⎪∠=∠⎨⎪=⎩, ()AAS PAC PBD ∴≌, PA PB ∴=;②结论:2OA OB AC −=.理由:在OCP 和ODP 中,OCP ODP COP DOP OP OP ∠=∠⎧⎪∠=∠⎨⎪=⎩,()AAS OCP ODP ∴≌,OC OD ∴=,OA AC OB BD ∴−=+,AC BD =,2OA OB AC BD AC ∴−=+=.故答案为:2OA OB A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过关检测】一、单选题 1.(2022秋·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中,90A ∠=︒,点D 是边AC 上一点,3DA =,若点D 到BC 的距离为3,则下列关于点D 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 .点D 是AC 的中点B .点D 是B ∠平分线与AC 的交点 C .点D 是BC 垂直平分线与AC 的交点D .点D 与点B 的距离为5【答案】B 【分析】作DE BC ⊥于E ,连接BD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证明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即可作答.【详解】解:如图所示:作DE BC ⊥于E ,连接BD ,∵3DA =,点D 到BC 的距离为3,∴=AD DE ,∵90A ∠=︒,∴DA BA ⊥,∵DE BC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即点D 是ABC ∠的角平分线与AC 的交点,故B 项正确;其余选项,利用现有条件均无法得出,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作出辅助线,证明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23·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BF DE =,AB ∥DC ,要使ABF CDE ≅△△,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A.BE DF =B .AF CE =C .AB CD = D .B D ∠=∠【答案】C 【分析】根据AB ∥DC ,可得B D ∠=∠,又BF DE =,所以添加AB CD =,根据SAS 可证ABF CDE ≅△△.【详解】解:应添加AB DC =,理由如下:AB ∥DC ,B D ∴∠=∠.在ABF △和CDE 中,AB CD B DBF DE =⎧⎪∠=∠⎨⎪=⎩,(SAS)ABF CDE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3.(2023·浙江金华·统考二模)如图,ABC 和DEF 中,AB DE ∥,A D ∠=∠,点B ,E ,C ,F 共线,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断ABC DEF ≌△△的是( )A .AB DE =B .ACB F ∠=∠C .BE CF =D .AC DF =【答案】B 【分析】根据AB DE ∥可得B DEF ∠=∠,加上A D ∠=∠,可知ABC 和DEF 中两组对角相等,因此一组对边相等时,即可判断ABC DEF ≌△△. 【详解】解:AB DE ∥,∴B DEF ∠=∠, 又A D ∠=∠,∴ABC 和DEF 中两组对角相等,当AB DE =时,根据ASA 可证ABC DEF ≌△△,故A 选项不合题意; 当ACB F ∠=∠时,ABC 和DEF 中,三组对角相等,不能判断ABC DEF ≌△△,故B 选项符合题意; 当BE CF =时,BC EF =,根据AAS 可证ABC DEF ≌△△,故C 选项不合题意; 当AC DF =时,根据AAS 可证ABC DEF ≌△△,故D 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添加条件使三角形全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各种判定方法..ABC 的三条中线的交点.ABC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ABC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答案】C【分析】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由此可解.【详解】解: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应在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三角形中线的交点、高的交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以及角平分线的交点之间的区别. 5.(2020秋·浙江·八年级期末)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交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若7ABC S =△,2DE =,4AB =,则AC 的长为( )A .3B .4C .5D .6【答案】A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2DF DE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1242722AC ⨯⨯+⨯⨯=,然后解关于AC 的方程即可.【详解】解:∵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F AC ⊥,2DE =,∴2DF DE ==,∵7ABC S =△,4AB =,又∵ABD ACD ABC S S S +=△△△,∴111124272222AB DE DF AC AC ⋅+⋅=⨯⨯+⨯⨯=,∴3AC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也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及等积变换.6.(2022秋·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用B C ∠=∠,12∠=∠,直接判定ABD ACD ≌△△的理由是( )A .AASB .SSSC .ASAD .SAS【答案】A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即可.【详解】解:在ABD △和ACD 中,12B CAD AD ∠=∠⎧⎪∠=∠⎨⎪=⎩, ∴()AAS ABD ACD ≌,故A 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几种证明方法:AAS 、ASA 、SSS 、SAS 、HL .A .2B .【答案】C 【分析】由FC AB ∥,得F ADE ∠=∠,FCE A ∠=∠,即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明CFE ADE ≅,则4CF AD AB BD ==−=.【详解】解:FC AB ∥,F ADE ∴∠=∠,FCE A ∠=∠,在CFE 和ADE V 中,F ADE FCE AFE DE ∠=∠⎧⎪∠=∠⎨⎪=⎩,()AAS CFE ADE ∴≅, CF AD ∴=,5AB =,1BD =,514AD AB BD ∴=−=−=,4CF ∴=,CF ∴的长度为4.故选:C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正确地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并且证明CFE ADE ≅是解题的关键.A .SSS【答案】B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两边,及两边的夹角是对顶角解答.【详解】解:在AOB 和COD △中,OA OC AOB COD OB OD =⎧⎪∠=∠⎨⎪=⎩,()AOB COD SAS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准确识图判断出两组对应边的夹角是对顶角是解题的关键. 9.(2022秋·浙江嘉兴·九年级校考期中)在联欢会上,有A 、B 、C 三名选手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在ABC 的( )A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杂中线的交点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当木凳所在位置到A 、B 、C 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时,游戏公平,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木凳所在位置到A 、B 、C 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时,游戏公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木凳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 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可说明ABC 与△ 【答案】A 【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90ACB AD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B DAB ∠=∠,然后根据AAS 定理即可得.【详解】解:,BC AC BD AD ⊥⊥,90ACB ADB ∴∠=∠=︒,AB 平分CAD ∠,CAB DAB ∴∠=∠,在ABC 和ABD △中,90ACB ADB CAB DABAB AB ∠=∠=︒⎧⎪∠=∠⎨⎪=⎩,()AAS ABC ABD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答案】CA FD =,B E ∠=∠,A D ∠=∠,AB DE ∥等【分析】可选择CA FD =添加条件后,能用SAS 进行全等的判;也可选择B E ∠=∠添加条件后,能用ASA 进行全等的判定;也可选择A D ∠=∠添加条件后,能用AAS 进行全等的判定;也可选择AB DE ∥添加条件后,能用ASA 进行全等的判定即可;【详解】解:添加CA FD =,∵12∠=∠,BC EF =,∴()SAS ABC DEF ≌△△,故答案为:CA FD =;或者添加B E ∠=∠,∵BC EF =,12∠=∠,∴()ASA ABC DEF ≌△△,故答案为:B E ∠=∠;或者添加A D ∠=∠,∵12∠=∠,BC EF =,∴()AAS ABC DEF ≌△△,故答案为:A D ∠=∠;或者添加AB DE ∥,∵AB DE ∥,∴B E ∠=∠,∵12∠=∠,BC EF =,∴()AAS ABC DEF ≌△△,故答案为:AB D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题答案不唯一.【答案】AB DC =【分析】添加条件AB DC =,利用SAS 证明ABC DCB △≌△即可.【详解】解:添加条件AB DC =,理由如下:在ABC 和DCB △中,AB DC ABC DCBBC CB =⎧⎪∠=∠⎨⎪=⎩, ∴()SAS ABC DCB △≌△, 故答案为:AB D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SS SAS AAS ASA HL ,,,,. 13.(2023秋·浙江湖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AC DB =,要使得ABC DCB ≅,根据“SSS”的判定方法,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答案】ABDC =【分析】要使ABC DCB ≅,由于BC 是公共边,若补充一组边相等,则可用SSS 判定其全等.【详解】解:添加AB DC =.在ABC 和DCB △中AB DC BC CB AC BD =⎧⎪=⎨⎪=⎩, ∴()ABC DCB SSS ≅△△, 故答案为:AB D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添加时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添加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22秋·浙江丽水·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 ,6BC =,若BCE 的面积为9,则DE 的长为______.【答案】3【分析】过E 作EF BC ⊥于F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EF DE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详解】解:过E 作EF BC ⊥于F ,CD 是AB 边上的高,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 ,DE EF ∴=,192BCE S BC EF =⋅=,1692EF ∴⨯⨯=,3EF DE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能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3EF DE ==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在角的内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 【答案】4【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2AD BD ==,则4CD AC AD =−=.【详解】解:∵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D ,∴2AD BD ==,∵6AC =,∴4CD AC AD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6.(2022秋·浙江温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中垂线,分别交AC ,AB 于点D ,E .已知BCE 的周长为9,4BC =,则AB 的长为______.【答案】5【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周长得到5CE BE +=,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C EA =,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得到AB 的长.【详解】解:∵BCE 的周长为9,9CE BE BC ∴++=,又4BC =,5CE BE ∴+=,又DE 是AC 的中垂线,EC EA ∴=,5AB AE BE CE BE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7.(2023秋·浙江杭州·八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C BAD ≌,(1)若以“SAS ”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2)若以“ASA ”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答案】 BC AD = BAC ABD ∠=∠【分析】(1)根据SAS 可添加一组角相等,故可判定全等;(2)根据ASA 可添加一组角相等,故可判定全等;【详解】解:(1)已知一组角相等和一个公共边,以“SAS ”为依据,则需添加一组角,即BC AD =故答案为:BC AD =;(2)已知一组角相等,和一个公共边,以“ASA ”为依据,则需添加一组角,即BAC ABD ∠=∠. 故答案为:BAC A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添加时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8.(2019秋·浙江嘉兴·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DE ,BE=CF ,AC=6,则DF=________【答案】6.【分析】根据题中条件由SAS 可得△ABC ≌△DE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DF=6.【详解】∵AB ∥DE ,∴∠B=∠DEF∵BE=CF ,∴BC=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B DEFBC EF =⎧⎪∠=∠⎨⎪=⎩,∴△ABC ≌△DEF (SAS ),∴AC=DF=6.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了三角形的全等。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呢?全等三角形是指在三角形的三个对应角相等、三个对应边相等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称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用符号来表示的话,就是∆ABC≌∆DEF,其中A、B、C分别是∆ABC的三个顶点,D、E、F分别是∆DEF的三个顶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

也就是说,在全等三角形中,三个对应角是相等的。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对应边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三个对应边分别相等。

也就是说,在全等三角形中,三个对应边是相等的。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对应线段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对应线段(如中线、角平分线等)也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有几种判定方法,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SAS判定法SAS判定法是指边-角-边全等判定法。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个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判定条件: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一对对应边相等,且夹在中间的对应角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二:ASA判定法ASA判定法是指角-边-角全等判定法。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夹在中间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判定条件: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一对对应角相等,且夹在中间的对应边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SSS判定法SSS判定法是指边-边-边全等判定法。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总结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总结

敷学培fit 方法*»1-2価明三廊形全箸(舍倦段相著、角相等)的几种方法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 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Jo 【最简单,考得也最少,考试过程中没有注意点】② 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最常考,而且考试就考“角是不是两边夹角”】 r 当题目中得出“2对边及1对角相等”时,一定要检査“角是不是两边夹角“。

i ③ E鬲爲反養美另另航蒔京满不三浦花荃,新忑「① 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o⑤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o F ............................ } j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证法。

但当该方法不行时,前面的4种方法也能用来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 !如何找斜边:斜边是直角所对的边,只要找90。

的角所对的边就能找到斜边: ................................................................................................. J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①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②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几种常见全等三箱形的基本图形: 【平移】i 题目中只要得出“1对边及2对角相等",那就能证明三角\ ;形全等,唯一要做的就是区分好是ASA 还是AAS三、找全等三痢形的方法:①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②可以从己知条件出发,看己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③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①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判定四种方法学习总结

全等三角形判定四种方法学习总结

三角形全等一.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 )图2-1 图2-2 图2-3 1.已知:如图2-1,△RPQ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 求证:RM 平分∠PRQ .分析:要证RM 平分∠PRQ ,即∠PRM =______, 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 M 为PQ 的中点(已知), ∴______=______在△______和△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PM RQ RP 已知∴______≌______( ). ∴ ∠PRM =______(______). 即RM .2.已知:如图2-2,AB =DE ,AC =DF ,BE =CF . 求证:∠A =∠D .分析:要证∠A =∠D ,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BE =CF ( ), ∴BC =______.在△ABC 和△DEF 中,⎪⎩⎪⎨⎧===______,______,______,AC BC AB ∴______≌______( ). ∴ ∠A =∠D (______).3.如图2-3,CE =DE ,EA =EB ,CA =DB , 求证:△ABC ≌△BAD .证明:∵CE =DE ,EA =E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 在△ABC 和△BAD 中, =______(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证已知 ∴△ABC ≌△BAD ( ).练习4.已知:如图2-4,AD =BC .AC =BD .试证明:∠CAD =∠DBC .如图2-45.“三月三,放风筝”.图2-5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 =DF ,EH =FH ,不用度量,就知道∠DEH =∠DFH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证明.图2-5二.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边角边”(SAS)图3-1 图3-21.已知:如图3-1,AB 、CD 相交于O 点,AO =CO ,OD =OB . 求证:∠D =∠B .分析:要证∠D =∠B ,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在△AOD 与△COB 中,⎪⎩⎪⎨⎧=∠=∠=),______(),______(______),(OD CO AO∴ △AOD ≌△______ ( ). ∴ ∠D =∠B (______).2.已知:如图3-2,AB ∥CD ,AB =CD .求证:AD ∥BC . 分析:要证AD ∥BC ,只要证∠______=∠______, 又需证______≌______. 证明:∵ AB ∥CD ( ), ∴ ∠______=∠______ ( ), 在△______和△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Δ______≌Δ______ ( ). ∴ ∠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 ).练习4.已知:如图3-3,AB =AC ,∠BAD =∠CAD . 求证:∠B =∠C .图3-35.已知:如图3-4,AB=AC,BE=CD.求证:∠B=∠C.图3-46.已知:如图3-5,AB=AD,AC=AE,∠1=∠2.求证:BC=DE.图3-57.如图3-6,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D三点共线,AB=CB,EB=DB,∠ABC=∠EBD=90°),连接AE、CD,试确定AE与CD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3-6三.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3——“角边角”(ASA),判定方法4——“角角边”(AAS)图4-12.已知:如图4-1,PM =PN ,∠M =∠N .求证:AM =BN . 分析:∵PM =PN ,∴ 要证AM =BN ,只要证P A =______, 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在△______与△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P A =______ ( ). ∵PM =PN ( ),∴PM -______=PN -______,即AM =______.3.已知:如图4-2,AC BD .求证:OA =OB ,OC =OD . 分析:要证OA =OB ,OC =OD ,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 AC ∥BD ,∴ ∠C =______. 在△______与△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AOC∴______≌______ ( ). ∴ OA =OB ,OC =OD ( ).图4-2练习4.能确定△ABC ≌△DEF 的条件是 ( ) A .AB =DE ,BC =EF ,∠A =∠E B .AB =DE ,BC =EF ,∠C =∠E C .∠A =∠E ,AB =EF ,∠B =∠D D .∠A =∠D ,AB =DE ,∠B =∠E5.如图4-3,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 )图4-3A .甲和乙B .乙和丙C .只有乙D .只有丙6.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作DE ⊥AB 于E ,DF ⊥AC 于F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E =DF B .AE =AF C .BD =CD D .∠ADE =∠ADF 7.阅读下题及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如图4-4,AB 和CD 相交于点O ,且OA =OB ,∠A =∠C .那么△AOD 与△COB 全等吗?若全等,试写出证明过程;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答:△AOD ≌△COB .证明:在△AOD 和△COB 中,图4-4⎪⎩⎪⎨⎧∠=∠=∠=∠),(),(),(对顶角相等已知已知COB AOD OB OA C A∴ △AOD ≌△COB (ASA ).问:这位同学的回答及证明过程正确吗?为什么?8.已知:如图4-5,AB⊥AE,AD⊥AC,∠E=∠B,DE=CB.求证:AD=AC.图4-59.已知:如图4-6,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求证:HN=PM.图4-610.已知:AM是ΔABC的一条中线,BE⊥AM的延长线于E,CF⊥AM于F,BC=10,BE =4.求BM、CF的长.11.填空题(1)已知:如图4-7,AB=AC,BD⊥AC于D,CE⊥AB于E.欲证明BD=CE,需证明Δ_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2)已知:如图4-8,AE=DF,∠A=∠D,欲证ΔACE≌ΔDBF,需要添加条件______,证明全等的理由是______;或添加条件______,证明全等的理由是______;也可以添加条件______,证明全等的理由是______.图4-7 图4-812.如图4-9,已知ΔABC≌ΔA'B'C',AD、A'D'分别是ΔABC和ΔA'B'C'的角平分线.(1)请证明AD=A'D';(2)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出来;(3)你还能得出其他类似的结论吗?图4-913.如图4-10,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经过顶点C,过A、B两点分别作l的垂线AE、BF,E、F为垂足.(1)当直线l不与底边AB相交时,求证:EF=AE+BF.图4-10(2)如图4-11,将直线l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l与底边AB交于点D,请你探究直线l在如下位置时,EF、AE、BF之间的关系.①AD>BD;②AD=BD;③AD<BD.图4-11。

【初中数学知识点解析】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常用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解析】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常用方法

方法4 倍长中线法 4.如应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
(1)求证:AB+AC>2AD; (2)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
(1)证明: 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BE. ∵D为BC的中点, ∴CD=BD. 又∵AD=ED,∠ADC=∠EDB, ∴△ADC≌△EDB. ∴AC=EB. ∵AB+BE>AE, ∴AB+AC>2AD.
∴∠B=∠ADG=90°.
在△ABE与△ADG中,
方法5 截长(补短)法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
∠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
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AB=AD,
∠B=∠ADG=90°,
BE=DG,
要点提示
在进行几何题的证明或计算时,需要在图形中添加一些 辅助线,辅助线能使题目中的条件比较集中,能比较容易找 到一些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问题较轻松地解决.
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翻折法、构造法、旋转法、倍长中 线法和截长(补短)法,目的都是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1 翻折法
1.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 求证:∠2=∠1+∠C. 证明: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F.(相当于将AB边向下翻
方法3 旋转法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边上一点,F为CD边上一点, BE+DF=EF,求∠EAF的度数.
∴△ABH≌△ADF. ∴AH=AF,∠BAH=∠DAF. ∴∠BAH+∠BAF=∠DAF+∠BAF, 即∠HAF=∠BAD=90°. ∵BE+DF=EF, ∴BE+BH=EF,即HE=EF. 在△AEH和△AEF中,

三角形全等之手拉手模型、倍长中线、截长补短法、旋转、寻找三角形全等方法归纳总结

三角形全等之手拉手模型、倍长中线、截长补短法、旋转、寻找三角形全等方法归纳总结

一、手拉手模型要点一:手拉手模型特点:由两个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所组成,并且顶角的 顶点为公共顶点结论:(1)△ABD ≌△AEC (2)∠α+∠BOC=180° (3)OA 平分∠BOC 变形:例1.如图在直线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AE 与CD ,证明(1)DBC ABE ∆≅∆ (2)DC AE =(3)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60 (4)DFB AGB ∆≅∆ (5)CFB EGB ∆≅∆ (6)BH 平分AHC ∠ (7)AC GF //变式精练1:如图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AE 与CD ,证明(1)DBC ABE ∆≅∆ (2)DC AE =(3)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60(4)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 ,BH 平分AHC ∠变式精练2:如图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AE 与CD ,证明(1)DBC ABE ∆≅∆ (2)DC AE =(3)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60(4)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 ,BH 平分AHC ∠例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与DEFG ,连结CE AG ,,二者相交于点H问:(1)CDE ADG ∆≅∆是否成立 (2)AG 是否与CE 相等(3)AG 与CE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4)HD 是否平分AHE ∠例3:如图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C 与EDG ,连结CE AG ,,二者相交于点H 问:(1)CDE ADG ∆≅∆是否成立 (2)AG 是否与CE 相等(3)AG 与CE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4)HD 是否平分AHE ∠例4: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与BCE ∆,其中BD AB =,,EB CB =α=∠=∠CBE ABD ,连结AE 与CD ,问:(1)DBC ABE ∆≅∆是否成立 (2)AE 是否与CD 相等(3)AE 与CD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4)HB 是否平分AHC ∠二、倍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倍长中线类☞考点说明: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是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总结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总结

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总结1.SSS全等法(边边边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SAS全等法(边角边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ASA全等法(角边角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RHS全等法(斜边直角边法):当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AAS全等法(角角边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两对边分别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以下将分别对这几种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进行详细说明:1.SSS全等法(边边边法):SSS全等法是利用三角形的边长进行全等判断的方法。

当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方法如下:(1)已知ABC和DEF有AB=DE,BC=EF,CA=FD。

(2)连接AC和DF。

(3)由已知条件可知△ABC≌△DEF,即三边相等,因此两个三角形全等。

2.SAS全等法(边角边法):SAS全等法是利用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进行全等判断的方法。

当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方法如下:(1)已知ABC和DEF有AB=DE,∠B=∠E,BC=EF。

(2)连接AC和DF。

(3)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BAC=∠EDF,通过AB=DE可以得出△ABC≌△DEF,即两个三角形全等。

3.ASA全等法(角边角法):ASA全等法是利用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进行全等判断的方法。

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方法如下:(1)已知ABC和DEF有∠A=∠D,AB=DE,∠B=∠E。

(2)连接AC和DF。

(3)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ACB=∠DFE,由AB=DE可以得出△ABC≌△DEF,即两个三角形全等。

4.RHS全等法(斜边直角边法):RHS全等法是利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相等进行全等判断的方法。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三边相等,对应三角形的对应角也相等。

那么,我们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SSS全等定理。

SSS全等定理是指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比较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相等即可。

2. SAS全等定理。

SAS全等定理是指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方法是先比较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否相等,再比较夹角是否相等。

3. ASA全等定理。

ASA全等定理是指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方法是先比较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是否相等,再比较夹边是否相等。

4. AAS全等定理。

AAS全等定理是指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不相邻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不相邻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方法是先比较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是否相等,再比较不相邻边是否相等。

5. HL全等定理。

HL全等定理是指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分别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证明方法是先比较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否相等,再比较一个直角边是否相等。

以上就是几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掌握这些证明方法对于学习数学和解题都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多练习,掌握这些方法,提高数学水平。

全等三角形分类证明

全等三角形分类证明

全等三角形分类证明在初中数学的几何学习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指的是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能够完全重合。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着多种不同的方法和分类,接下来咱们就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咱们来说说“边边边”(SSS)定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

比如说,有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AB = DE,BC = EF,AC = DF,那就能够得出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DEF。

这个定理很好理解,就好像我们做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如果三条边的长度都固定了,那么这个框架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固定了,不会再有其他变化。

接下来是“边角边”(SAS)定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说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B = DE,∠A =∠D,AC = DF,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就好比我们固定了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再看看“角边角”(ASA)定理。

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 =∠D,AB = DE,∠B =∠E,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想象一下,我们确定了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之间的那条边,是不是这个三角形也就唯一确定了呢?还有“角角边”(AAS)定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 =∠D,∠B =∠E,BC = E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定理,在实际证明中,我们还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直角三角形的全等证明。

对于直角三角形,除了可以用上面提到的那些一般定理,还有专门的“斜边直角边”(HL)定理。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方法总结
姓名: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时,解题的关键往往是根据条件找到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再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后得出结论.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中的线段或角相等.
下面介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利用公共角证明全等
【例题1】如图1,已知AB =AC, AE =AF,BF 交CE 于点O.
图1
求证: ∠ABF =∠ACE.
分析:要证明∠ABF=∠ACE,只需证明△BOE≌△COF 或△ABF≌△ACE. 而由图形可知∠A 是公共角,又由已知条件AB =AC, AE=AF, 所以△ABF≌△ACE(SAS),于是问题获证.
证明:略.
二、利用对顶角证明全等
【例题2】如图2,点B、E、F、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CD,BE =DF,AE =CF,连接AC 交BD 于点O.
图2
求证:AO =CO.
分析:要证明AO=CO,只需证明△AOE≌△COF或△AOB≌△COD 即可.根据现有条件都无法直接证明.而由已知条件AB =CD,BE =DF, AE =CF 可直接证明△ABE≌△CDF,则有∠AEB=∠CFD,进而有∠AEO=∠CFO,再利用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AOE≌△COF(AAS)于是问题获证.
证明:略.
三、利用公共边证明全等
【例题3】如图3,已知AB =CD,AC =BD.
图3
求证:∠B =∠C.
分析:设AC 与BD 交于点O,此时∠B 与∠C 分别在△AOB 和△DOC 中,而用现有的已知条件是不可能直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需添加辅助线来构造另一对全等三角形.此时可以连接AD,那么AD 是△ABD 和△DCA 的公共边,这样可以证明△ABD≌△DCA(SSS),从而可证明∠B =∠C,于是问题获证.
证明:略.
四、利用相等线段中的公共部分证明全等
【例题4】如图4,点E、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两点,AF =CE.
图4
求证:BE∥DF.
分析:要证明BE∥DF, 只需证明∠BEC =∠DFA,此时可以转换为证明∠AEB =∠CFD, 进而证明△AEB≌△CFD(SAS). 而AE = AF - EF , CF = CE - EF , 故AE = CF .
证明:
∵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 AB∥CD,AB = CD,
∴ ∠BAE = ∠DCF,
∵ AE = AF - EF , CF = CE - EF , AF =CE,
∴ AE = CF,
∴ △AEB ≌ △CFD(SAS),
∴ ∠AEB =∠CFD,
∴ ∠BEC =180° - ∠AEB = 180° - ∠CFD = ∠DFA,
∴ BE∥DF.
五、利用等角中的公共部分证明全等
【例题5】如图5,已知∠E =30°,AB =AD,AC =AE,∠BAE=∠DAC.
图5
求:∠C 的度数.
分析:已知∠E =30°,要求∠C,可考虑证明△ABC≌△ADE , 由∠BAE =∠DAC , 结合图形可知∠BAC =∠DAE,于是问题获解.
证明:
∵ ∠BAE=∠DAC,
∴ ∠BAE + ∠EAC = ∠DAC + ∠EAC,
∴ ∠BAC =∠DAE,
∵ AB =AD,AC =AE,
∴ △ABC ≌ △ADE(SAS),
∴ ∠C = ∠E = 30° .
六、利用互余或互补角的性质证明全等
【例题6】如图6,已知∠DCE =90°,∠DAC =90°,BE⊥AC 于点B, 且DC =EC, 能否找出与AB + AD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图6
分析:由于AC =AB + BC,可以猜想AC =AB + AD,或BE =AB + AD,此时只需证明AD =BC 即可.而事实上,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DCA =∠E,从而证明△ADC ≌ △BCE,问题获证.
注意考点: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证明:
∵ BE⊥AC,
∴ ∠EBC = 90°,
∵ ∠DCA + ∠ACE = ∠DCE = 90°,∠E + ∠ACE = 90°,
∴ ∠DCA =∠E,
∵ ∠DAC = ∠EBC = 90°,DC =EC,
∴ △ADC ≌ △BCE(AAS),
∴ AC = BE , AD = BC,
∴ AB + AD = AB + BC = AC = BE .
七、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全等
考点: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例题7】如图7,点P 是∠ABC 的平分线BN 上一点,PE 垂直AB 所在的直线与E , PF 垂直BC 所在的直线于F, ∠PAB + ∠PCB = 180°.
图7
求证:PA = PC.
证明:
∵ BN 是∠EBC 的角平分线,PE⊥BA,PF⊥BC,
∴ ∠PEA = ∠PFC = 90°,PE = PF ,
∵ ∠PAB + ∠PAE = ∠PAB + ∠PCB = 180°,
∴ ∠PAE = ∠PCF,
∴ △PAE ≌ △PCF,
∴ PA = PC.
八、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全等
所谓截长法是指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的线段,而补短法是指延长较短的线段等于较长的线段,通过截长补短可以把分散的条件相对集中起来,以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题8】如图8,在△ABC 中,∠C=2∠B,∠1=∠2.
图8 - 1
求证:AB = AC + CD.
分析:从结论分析,“截长” 或“补短” 都可实现问题的转化,即延长AC 至E 使CE = CD,
图8 - 2
来证明△ADB ≌ △ADE(AAS).
或在AB上截取AF = AC,来证明△ADF ≌ △ADC(SAS),
图8 - 3
AB = AF + FB = AF + FD = AC + CD .
证明:略.
九、利用“一线三等角” 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全等
所谓“一线三等角” 是指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相等角,如果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则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
类型一:直角三角形中的“一线三等角” 模型
【例题9】如图9,在△ABC 中,∠B = 90°,CD⊥AC,过点D 作DE⊥BC 交BC 延长线于点E,且AC = CD ,
图9
求证:△ABC ≌ △CED.
证明:
∵ DE⊥BC,CD⊥AC,
∴ ∠DEC = 90°,∠ACD = 90°,
∵ ∠A + ∠ACB = 90°,∠ACB + ∠DCE = 180° - ∠ACD = 90°,
∴ ∠A = ∠DCE,
∵ ∠B = ∠E = 90°,AC = CD , ∠A = ∠DCE,
∴ △ABC ≌ △CED(AAS).
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一线三等角” 模型
【例题10】如图10,在△ABC 中,AB = AC,点D、E 分别在AB、BC 上,作∠DEF = ∠B,射线EF 交线段AC 于点F,若DE = EF,
图10
求证:△DBE ≌ △ECF.
证明:
∵ AB = AC ,
∴ ∠B = ∠C,
∵ ∠BED = 180° - ∠DEF - ∠FEC,∠CFE = 180° - ∠C - ∠FEC,又∵ ∠DEF = ∠B = ∠C,
∴ ∠BED= ∠CFE,
∵ DE = EF,∠B = ∠C,∠BED = ∠CFE,
∴ △DBE ≌ △ECF(A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