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微知识点第4课2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训练) 含答案
必修二第1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 “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
”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C、重农抑商”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A、重文轻武B、重本轻末C、“闭关锁国”政策D、避战自保3。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其影响是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
《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
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材料直接反映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5。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6。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7。
古代广州曾开设了市舶使和十三行来管理中国的对外贸易,分别是哪两个朝代开设的A、汉朝、唐朝B、唐朝、明朝C、唐朝、清朝D、汉朝、清朝8。
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同步练习题
第1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C.“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2.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保护小农经济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增加赋税收入3.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4. 《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C.承认了土地私有 D.井田制遭到破坏5.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6.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礼崩乐坏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井田制的瓦解 D.赋税制度改革7. 古代中国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源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C.土地买卖的盛行 D.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8. 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 )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 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9.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重要微知识点课件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04
历代重农抑商政策变革与调整
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初步形成
秦朝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中明确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通过奖励耕织,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 业活动,奠定了秦朝及以后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基础。
汉朝承袭秦制,进一步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均输法、平准法等加强了 对商业的控制和限制。
商业与农业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商业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商业发展与农业生产存在矛盾,商业 的繁荣往往会导致农业生产的萎缩。
商业发展的抑制因素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抑 制,如交通不便、货币制度不健全、 政策限制等。
重农抑商政策起源及初衷
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
重农抑商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提出“重农抑商”思 想。
促进农业与商业的融合发展
政府可以鼓励农业与商业的融合发展,如发展农业观光旅 游、农产品深加工等,实现农业与商业的良性互动。
06
案例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 事件中的体现
案例一: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措施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 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础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01
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02
受技术、工具等条件限制,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产出有限
。
农业税收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
03
古代中国以农业税收为主要财政收入,商业税收相对较少。
商业发展与抑制因素
高中历史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田里不鬻”指的是土地国有制,“民得买卖”实际是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
答案 D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土地买卖具有合法性。
A项与本题无关,B项是某些朝代土地兼并的直接原因,C项能加重土地兼并,但都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 D3.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雍正帝)解析注意题干中“抑商”和“初衷”两个限制词的含义,确定答题的范围,然后理解四个选项的意思是不是初衷即可。
C项主要以重农为初衷。
答案 C4.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 )。
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解析题干论述了农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涉及商业政策和税收问题,商人地位提高是与政策比较得出,与题干不符。
最符合题干的是A项。
答案 A5.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理由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解析A项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B项认为工商业扰乱治安,都属于抑商政策的理由;D 项是海禁政策的理由;C项说明广设关卡征收商税,这是抑商政策的表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4课2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20190304365
第4课 2 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关于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②“重农抑商”即“重本抑末”或“强本弱末”③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的国家政权④这一政策中断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A。
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中断其发展,④应排除。
①②③说法均正确。
2.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这反映了明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轻徭薄赋D.重商贱农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不废耕”、“不废织”、“厚本抑末”说明明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取决于它的(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经济基础C.主流价值观D.传统思想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性问题的认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上层建筑,必然受当时小农经济的影响。
4.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解析:B。
明清政府对资本主义萌芽采取压制的态度,而马克思则认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国家政权的扶持。
5.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重商政策B.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D.锁国政策解析:B。
材料主要说明明代设立众多关卡,高额的商税严重抑制了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 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文档
1、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是首要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4、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
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5、《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已贫贱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商人已经纷纷加入了统治者的行列 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无法推行C.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6、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7、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C.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8、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 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B.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C. 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D. 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9、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而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4课2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 2 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关于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②“重农抑商”即“重本抑末”或“强本弱末”③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的国家政权④这一政策中断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A。
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中断其发展,④应排除。
①②③说法均正确。
2.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这反映了明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轻徭薄赋D.重商贱农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不废耕”、“不废织”、“厚本抑末”说明明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取决于它的(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经济基础C.主流价值观D.传统思想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性问题的认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上层建筑,必然受当时小农经济的影响。
4.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解析:B。
明清政府对资本主义萌芽采取压制的态度,而马克思则认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国家政权的扶持。
5.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重商政策B.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D.锁国政策解析:B。
材料主要说明明代设立众多关卡,高额的商税严重抑制了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 项。
人家在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复习题
人家在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X〕复习题名师讲义〔重点讲解〕一、全面认识“重农抑商〞X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根本的经济指导思想。
古代中国封建总揽者实施重农抑商X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稳固封建总揽。
这种X 既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定产物,也是稳固封建总揽的需要。
1.含义: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X,即强调开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开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
从商鞅变法时第—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X。
2.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X,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根底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根底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根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替存亡。
为此,历代总揽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舞、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X上向有利于农业开展的方向倾斜。
通过开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总揽者认为,开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证,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总揽国主张。
“重农抑商〞X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3.主要表现:〔1〕总揽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X,预防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根底;(3)强化户籍治理,限制人口流动;(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对商业进行严格的治理,以限制商业的规模和影响;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办商人;实行专卖制度,对盐、铁等一些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手工业部门和商业种类实行官营制度,独占专利,不许商人染指;对民营商业和手工业征收重税;从一般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卑视性规定等。
历史必修2课堂探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答案 精
课堂探究探究点一“重农抑商”政策史料导入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汉书·食货志》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会出现史料中所反映的社会状况?(2)史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重农抑商”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但事实上仍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
(2)“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很长时期内起到了稳定小农经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巩固统治的作用。
但是,明清时期,这种政策的消极作用愈来愈明显,它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名师精讲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1)产生原因:从根本上讲,“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的生产状况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封建国家的兴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做大事来抓。
同时,由于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所以,封建统治者往往限制商业的发展。
(2)主要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发展演变:①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②秦汉时期,封建政府一方面从社会地位上限制商人,另一方面还以行政手段对商业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限制,汉代还实行盐铁官营的制度。
同时,统治者还实行禁奢侈政策作为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
③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到明清时期,统治者一方面推行“重农抑商”,另一方面又实行了“海禁”政策。
(4)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必修二 第0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必修二第0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义夏商西周时期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内容
实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井田制的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和变法
具体原因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春秋时期初税亩(鲁国,前594)、
内容不论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主观目的增加财政收入
影响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先后变法,使土地制度逐步由有转变为私有例如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注意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才彻底废除。
3.土地兼并
出现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土地兼并带的危害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4课1为什么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我国商业仍能逢勃发展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6
411.()A. B. C.D.:B B2.()A B CD:D4.()A. B. C.D.A. B. :CC. D.依据"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等信息可知A、C两项正确。
D项中的"开始”与南宋的史实不符,故选D项。
5. (2018 •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
这说明()A. 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B.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解析:G北宋允许商人及其子弟参加考试及“榜下捉婿”现象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的结果,故C项正确。
6. (2018 •河南洛阳高一下学期期中)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
这一现象表明()A. 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B. 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C. 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D. 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解析:A。
根据材料“ 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结果’每岁通市不绝’”可知,在这一时期,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制还是相对宽松的,故A项正确。
7. 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
这一现象反映了()A. 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 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 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 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解析:A。
材料反映出盐商家庭比较注重科举取士,说明这些盐商家庭希望通过科举跻身官宦之家,改变社会地位,故A正确&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A. 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B. 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C. 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 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解析:D。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3.明、清皇帝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4.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5.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高其倬(1676~1738年)曾上奏雍正帝:“福、兴、漳、泉、汀五府地狭人稠,无田可耕,民且去而为盗。
出海贸易,富者为船主、为商人,贫者为头舵、为水手,一舟养百人,且得余利归赡家属。
曩者设禁例,如虑盗米出洋,则外洋皆产米地;如虑漏消息,今广东估舟许出外国,何独严于福建?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
臣愚请弛禁便。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这从英国人同印度和中国的通商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4课2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19/1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ou!
2019/1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与一农工业作争之夺人劳,动即力田亩之中 少一耕稼之人。”
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 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目的:
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 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主要表现:
①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材料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
评价:
封建社会初期:利大于弊
促进了农业发展, 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维护了封建政治稳定。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 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 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 收财货。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 数十项,或数百顷。
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
商
致贫者罚为奴隶。
鞅
——《商鞅变法》
②西汉:推行盐铁酒专卖和重征商税等经济政策, 抑制富商大贾;
汉代:商人依然不能做官,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购买 田地,而且需要向政府申报财产,交纳财产税。如果 申报不实,被人揭发,全部财产就要被没收,还要被 罚戍边一年。
③明清:实行专卖制度、加征商税、破坏经 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记一记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结构填一填古代的经济政策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3.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辨一辨1.如何准确辨析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国有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
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但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2.怎样理解“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3.怎样准确辨析“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辨析体会研一研1.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影响史料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根据史料,分析造成土地兼并的原因。
有何影响?[提示] 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影响:土地兼并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严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2.“重农抑商”政策的提出史料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战国)韩非《韩非子》史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提示]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2 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 关于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②“重农抑商”即“重本抑末”或“强本弱末”③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的国家政权④这一政策中断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A。
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中断其发展,④应排除。
①②③说法均正确。
2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这反映了明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 工商皆本B 重农抑商C 轻徭薄赋D 重商贱农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不废耕”、“不废织”、“厚本抑末”说明明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取决于它的(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 经济基础C 主流价值观D 传统思想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性问题的认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上层建筑,必然受当时小农经济的影响。
4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 )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解析:B。
明清政府对资本主义萌芽采取压制的态度,而马克思则认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国家政权的扶持。
5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 重商政策B 抑商政策C 海禁政策D 锁国政策解析:B。
材料主要说明明代设立众多关卡,高额的商税严重抑制了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
6 (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雍正帝认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因此,他实行的政策是( )A 重农抑商B 盐铁专营C 鼓励工商D 闭关锁国解析:A。
材料反映的是雍正帝把农业作为本业,工商业作为末业,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故A项正确。
7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 增加赋税收入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 保护小农经济解析:D。
材料反映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从保护小农经济正常发展的角度去颁布该禁令的,故选D项。
8 (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
这说明( )A 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B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解析:C。
北宋允许商人及其子弟参加考试及“榜下捉婿”现象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的结果,故C项正确。
9 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
”这反映出当时( )A 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B 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C 贱商观念有所改变D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C。
材料没有体现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故A项错误;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也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得出贱商观念有所改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故D项错误。
10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 不事生产B 不尊儒术C 不敬祖宗D 不纳租税解析:A。
重农是为了保护小农,保证封建政府的赋役收入;抑商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防止社会风气的腐化。
古代的统治者认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是末业,工商业者进行的是经营活动,不是直接从事生产。
这种认识是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思想基础。
11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
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
这反映了明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 工商皆本B 重农抑商C 轻徭薄赋D 重商贱农解析:B。
题干材料反映了明太祖要求大臣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即“重农抑商”政策。
故选B项。
12 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不可能的”。
他这样认为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 明清时期的商品生产发展程度较低C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十分缓慢D 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新型公司解析:A。
“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设立的发展海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扩张的机构;而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重视海外贸易,因此不可能建立那样的“贸易公司”。
故选A项。
13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 “生民在勤,所宝惟谷”C “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D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解析:C。
题干材料中作者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农商都很重要,故C项与题干相符;A、B两项反映的是重视农业,暗含重农抑商之意,故排除;D项意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衣食是人民的根本”,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4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这说明( )A 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B 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C 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D 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解析:A。
汉高祖时期,抑制商业的发展,但到汉文帝时,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政府虽然抑商,但商业仍有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汉文帝对待商业的态度,故B项错误;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说明汉高祖实行抑商政策,故C、D两项错误。
15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 )A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 抑商政策的执行有所松动D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解析:C。
从材料看出,在北宋时商人从政府部门购置通行证,凭证支盐、销售,由此可直接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信息相反;材料反映盐业专卖必须征得政府同意,可排除D项。
16.“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下列对此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B.政府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商人利益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从材料中可知此时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国家也通过立法维护商人的利益,所以A、B、D皆正确,可排除。
而国家直至清末甲午战争后才开始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重农抑商政策才开始有所动摇。
综上,本题选C。
17.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
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
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重农抑商”、“宽容对待”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相关内容——经济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破产”一词有严重问题,而是传统经济政策下的政策调整,不正确;C项表述本身具有一定道理,但与B项相比,不能够体现题干要求“最为准确”,从而排除C项;D项表述本身错误,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8.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叙述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19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解析:第(1)问“本”指的是农业,“末”指的是商业。
第(2)问材料二中的“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材料三中“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体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第(3)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商业)。
(2)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3)后果: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