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副本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血脂四项主要包括了: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TC参考值:2.84~5.20mmol/L,TG参考值:0.56~1.70mmol/L,HDL-C参考值:1.00~1.55mmol/L,LDL-C参考值:2.1~3.1mmol/L;血检查;总胆固醇TC CE))的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最低。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
TC增高:多见于脂肪肝、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当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及遗传因素等都可是TC增高;TC降低:多见于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溶血性贫血、甲亢、恶性贫血等疾病。
甘油三酯TGTG构成脂肪组织,参与TC、CE合成及血栓形成。
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别结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或1分子脂肪酸,所以分别成为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
血清中90%~95%是TG。
TG增高:8小TG降低:A1(apoA1IHDL-C增高:多见于抽烟、肥胖者也会有HDLC增高。
长期足量的运动可使HDL-C 升高;当然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HDL血症都会使HDL-C增高;HDL-C降低:多见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当然,素食及吸烟者可见HDL-C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有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化而来,LDL(低密度脂蛋白)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组织,大多数LDL是由肝细胞和肝外的LDL受体进行分解代谢。
LDL-C 水平升高是独立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其中小而密的LDL易于氧化,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LDL-C增高: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见于神经厌食及孕妇;LDL-C等。
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 三、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我国成年男性HDL-C多在1.16-1.42mmol/L(45-55mg/ dL) ,女性较高,多在1.29-1.55mmol/L (50-60mg/dL)。 HDL-C水平随年龄的变动较小。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 认定HDL-C<0.9mmol/L (<35mg/dL)为异常;美国胆固醇 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二次指南(ATP II)中也是同样的 标准,但是,在新发表的APT III中则将低HDL-C标准定为 <1.0mmo/L(40mg/dL)。 临床意义:约25%的胆固醇在HDL中,一般认为HDL-C与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DL-C或 HDL-C/TC比值较TC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 险性。HDL-C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激反应(心 肌梗塞、外科手术、损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 减低、慢性贫血等。
•
四、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血清LDL-C测定可采用公式计算也可采用沉淀法直接测定。Friedwald原公式按旧单位(mg/dL)计 算,假设血清VLDL-C为血清TG量的1/5(以重量计),则:LDL-C (mg/dL) =TC-(HDL-C+TG/5); 按法定计量单位计,则应为 LDL-C(mmol/L)=TC-(HDL-C+TG/2.2)。 应用Friedwald公式计算LDL-C由于方法非常简便,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故较为实用,目前 绝大多数临床检验室多采用此方法。由于TC中的主要部分是LDL-C,故LDL-C与TC的变化是基本 一致的。在ATP III中将血清LDL-C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表3)。 表3 ATP III中有关LDL-C水平的分类 LDL-C (mg/dL) (mmol/L) <100 <2.6 最适的 100-129 2.6-3.4 接近或高于最适的 130-159 3.4-4.1 临界升高 160-189 4.1-5.0 升高 ≧190 ≧5.0 非常高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过去只测定TC,以此间接估计LDL-C水平, 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 危险性评估。LDL-C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冠心病血脂危险水平的评估及降脂治疗 目标中都以LDL-C作为首要实验室指标。LDL-C是导致冠脉事件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LDL-C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血脂的检查内容与临床意义

血脂的检查内容目前临床上开展的血脂测定项目包括TC、TG、HDL-C、LDL-C、Lp(a)以及部分载脂蛋白如ApoA1、ApoB等。
基本指标是TC、TG、HDL-C和LDL-C。
(一)总胆固醇的测定1.胆固醇概况(1)存在形式:胆固醇酯:60%-70%游离胆固醇:30%-40%(2)来源:食物、体内合成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合成原料是乙酰CoA,合成的关键酶是HMGCoA还原酶,临床治疗所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是抑制该关键酶。
血浆中胆固醇不仅反映胆固醇摄取和合成的情况,还反映携带胆固醇的各种脂蛋白的合成速度,以及影响脂蛋白代谢的受体的情况。
血浆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LDL中,其次为HDL和VLDL,CM中含量最少。
(3)胆固醇的主要功能:①是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膜上的重要组成成分②是胆汁酸的唯一前体③是所有类固醇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体④是维生素D3合成的前体2.参考值:TC水平因生活条件(饮食、运动等)而异,随年龄上升。
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确定我国TC参考区间为:合适范围:≤5.18mmol/L(200mg/dl);边缘升高:5.18-6.19mmol/L(200-239mg/dl);升高:≥6.22mmol/L(240mg/dl)3.临床意义(1)胆固醇升高:胆固醇升高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胆固醇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只能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胆固醇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
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二)甘油三酯测定血浆中甘油酯90%-95%是甘油三酯。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
饮食中脂肪被消化吸收后,以甘油三酯形式形成乳糜微粒循环于血液中,进食后12h,正常人血中几乎没有乳糜微粒,甘油三酯恢复至原有水平。
血脂异常

小结
• 要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判断是否需要调脂 治疗(不是化验单后的正常参考值)
• 首选他汀类药物 • 他汀有效的标准:LDL-C达标
• 他汀要坚持长期治疗,它不仅仅是调脂药 物,更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病例 2
请确定该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理由?
不良反应有 胃肠不适,便秘
良好
LDL-C HDL-C
恶心、腹泻 最严重为QT间期延长
TG
消化道症状
HD中L国-C胆固醇教育计转划氨(酶C或CECPK)轻系度列增讲高座
他汀是目前调脂治疗的首选药物
他汀是目前降低LDL-C最有效的药物, 同时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 用,无论是冠心病还是糖尿病均是首选 调脂用药。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
础措施。恰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对多数血 脂异常者能起到与降脂药相近似的治疗效果, 且治疗费用少而且无副作用,应大力提倡 改善生活方式是药物调脂治疗的基础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的基本要素
骨骼肌
用药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有无肌痛、肌压痛、肌无力 乏力和发热等症状。
血CK升高超过5xULN应停药。 用药期间如有其他可能引起肌溶解的急性或严重情
况要停药。
关注他汀治疗的安全性
2010美国FDA对辛伐他汀与其它药物联合时剂量的建议
与下列药物不建议 联用时剂量
联用
不超过10mg
伊曲康唑,酮康唑 红霉素,克拉霉素 泰利霉素 奈法唑酮
3.37-4.12mmol/L ( 130-159mg/dl )
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

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血脂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主要用于测量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细胞膜的构成、激素的合成等,但是过高或过低的血脂水平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一、血脂检验的意义血脂检验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血脂检验可以帮助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都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发生概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认为是“坏的胆固醇”,因为它可以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阻碍血液流动。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认为是“好的胆固醇”,因为它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减少斑块的形成。
因此,血脂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血脂检验可以帮助诊断一些代谢性疾病。
例如,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脂异常,这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
甘油三酯水平也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的状态,因为肝脏是甘油三酯的主要合成和分解场所。
此外,一些遗传性或继发性的高脂血症也可以通过血脂检验来诊断,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血脂检验可以帮助监测降脂治疗的效果。
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给予降脂药物或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增加运动等)。
通过定期进行血脂检验,可以观察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二、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血脂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它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血脂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治疗和预防一些与血脂异常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和肾病等。
首先,我们来谈谈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临床血脂检测项目的意义

临床血脂检测项目的意义目前在临床上常规检测的血脂项目四项: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
此外,部分大医院也开展了其他的血脂项目检测。
1、总胆固醇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
虽然将血浆TC<5.18mmol/L(<200mg/dL)划分为合适水平,但并不等于其为正常值。
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对于ASCVD及其等危症患者,只要其血浆TC>3.5mmol/L(>135mg/dL),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明显减少。
2、甘油三酯临床上所测定的TG是血浆中各脂蛋白所含TG的总和。
同一个体的TG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人群中血清TG水平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
临床中血清TG升高主要见于糖尿病(DM)和代谢综合征(MS)。
TG轻至中度升高常反映CM和VLDL残粒增多,这些残粒脂蛋白由于颗粒变小,可能具有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但多数研究提示,TG升高很可能是通过影响LDL或HDL的结构,而产生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调查资料表明,血清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ASCVD的危险性增加。
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LDL,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
一般情况下,LDL-C与TC相平行,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用于对ASCVD的危险性评估。
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脂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血脂异常,进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在心血管病的预防中,通过监测血脂水平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脂检验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加强对血脂检验的研究和应用将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关键词】关键词:血脂检验,心血管病,临床意义,预防,诊断,治疗,指导意义,预后,生存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高发的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检验是通过对体内血液中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血脂代谢情况,及时发现血脂异常,从而进行预防和干预。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被广泛研究证实。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异常血脂指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病变,进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对血脂进行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血脂检验的意义:通过详细介绍血脂检验的相关指标及其意义,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 探讨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深入研究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分析血脂异常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发病机制。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㊃专题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81370316,81601858)通信作者:胡蕊,E m a i l :936770315@q q.c o m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梁 依1,胡 蕊2,3(1.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内科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51;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17) 摘 要:血脂可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是临床上重要的检测指标,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 S C V D )的防治中㊂临床上把血浆中总胆固醇(T C )和(或)甘油三酯(T G )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 -C )过低称为脂质异常㊂血脂分类中的T G ㊁H D L -C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㊁脂蛋白(a )[L p (a )]㊁A p o A 1㊁A p o B 等对评估A S C V D 的发生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本文就血脂种类㊁水平划分㊁脂质异常分类及相关临床意义进行综述㊂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中图分类号:R 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06-0461-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8.06.001T h e b l o o d l i p i d s 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l s i gn i f i c a n c e L i a n g Yi 1,H uR u i 2,31.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17,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t e r n a lM e d i c i n e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51,C h i n a ;3.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L a b o r a t o r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17,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H uR u i ,E m a i l :936770315@q q .c o m A B S T R A C T :B e i n g a n i m p o r t a n t c l i n i c a l i nd i c a t o r ,b l o o d l i p i d s c a n ref l e c t t h em e t a b o l i s mo f l i p i d s i n t h e b o d ya n d a r ew i d e l y u s e di n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 e a s e (A S C V D ).C l i n i c a l l y,t h e e x c e s s i v e t o t a l c h o l e s t e r o l (T C )a n d /o r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T G ),o r i n a d e q u a t e h i g h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H D L -C )i n p l a s m a a r e d e f i n e d a s l i p i d a b n o r m a l i t y .T G ,H D L -C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L D L -C ),l i p o p r o t e i n (a )[L p (a )],A p o A 1,A p o B a r e a l l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A S C V D.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b l o o d l i p i d s a n d l i p i d a b n o r m a l i t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l i p i d a b n o r m a l i t yi s a l s o e x pl o r e d .K E Y W O R D S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d y s l i pi d e m i as 胡蕊,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博士,主任检验师,硕士生导师㊂2000年参加工作㊂期间留学日本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血液病的实验室诊断以及血栓性疾病研究㊂2008年回国后共发表S C I 论文及国家级核心期刊2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自然基金1项,市厅级5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 青年岗位能手 以及省㊁市级 拔尖人才 等荣誉称号㊂河北省实验血液学会委员,河北省免疫学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㊂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总称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总胆固醇(T C )㊁甘油三酯(T G )㊁载脂蛋白(A po )等,它们在血液中主要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存在㊂血脂是人体不可缺少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㊂临床上重要的血脂指标有T C ㊁T G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 -C )㊁脂蛋白(a )[L p (a )]㊁A p o A 1㊁A po B 等,通常把血浆中T C 和(或)T G 过高或H D L -C 过低称为脂质异常㊂脂质异常是心血管疾病(A S C V D )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监测血脂常用指标对预防或延缓A S C V D 的发生㊁发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㊂本文将对血脂种类㊁水平划分㊁脂质异常分类及相关临床意义做一综述㊂1 血脂检测指标目前临床常用的血脂检测指标包括脂质水平的T C ㊁T G ;脂蛋白水平的H D L -C ㊁L D L -C ㊁L p(a );载脂蛋白水平的A p o A 1㊁A p o B 等㊂可通过F r i e d e w a l d 公式对L D L -C 进行估算:L D L -C=(T C-H D L -C )-T G /5(单位为m g/d L )㊂此方法仅在空腹测定时有效,当T G>2.26mm o l /L 时计算所得数值误差较大,当T G>4.5mm o l /L 时不能应用该方程,宜直接测定L D L -C ㊂脂质异常是A S C V D 最重要的危险因㊃164㊃‘临床荟萃“ 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8,V o l 33,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素,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或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升高H D L-C,降低T C㊁L D L-C和T G,尤其是大幅度降低L D L-C,可显著减低A S C V 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㊂2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标准T C<5.2mm o l/L为最适水平,T C>6.2 mm o l/L为高胆固醇血症;T G<1.7mm o l/L为最适水平,T G>2.3mm o 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H D L-C<1.0mm o l/L为低水平;非H D L-C理想水平<3.4mm o l/L;L D L-C理想水平<2.6mm o l/L㊂L D L-C理想水平对A S C V D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3]㊂对于无其他A S C V D危险因素者,L D L-C< 2.6mm o l/L时A S C V D的发病风险极低;对于已发生A S C V D者,将L D L-C降至1.8mm o l/L以下更优㊂对于轻度脂质异常患者而言,常规监测血脂,并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将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可降低A S C V D发病风险㊂若经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患者的脂质水平不能达到目标水平以下,则应启动药物治疗㊂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或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安全有效地降低L D L-C水平,可显著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发生率[4-6]㊂3脂质异常分类T C>6.2mm o l/L为高胆固醇血症,T G>2.3 mm o 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T C>6.2mm o l/L且T G>2.3mm o l/L则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㊂由已知疾病所引起的脂质异常为继发性高脂血症;由基因异常或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脂质异常为原发性高脂血症[7]㊂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 H)[8]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主要基因突变类型包括L D L受体(L D L R)突变㊁A p oB基因突变以及分解L D L R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 C S 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㊂4血脂指标的临床意义4.1总胆固醇 T C是血浆中各种脂蛋白含有的胆固醇的总和,H D L-C和L D L-C是这些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㊂T C水平易受生活方式㊁年龄㊁血压等因素的影响[9]㊂T C作为A S C V D的危险因素之一[10],可作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㊁评估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㊂在临床中,T C管理是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最重要且可为㊁可控的环节㊂4.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 D L是一系列颗粒大小与组成不均一的脂蛋白㊂H D L的逆向转运作用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并在肝细胞中进行代谢转化,最终完成将外周组织中衰老细胞膜内的胆固醇排出体外的代谢过程㊂由此可见H D L的逆向转运作用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㊁发展㊂由于血浆中H D L-C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㊁发展呈负相关,高水平的H D L-C 有助于降低A S C V D的发病风险[11]㊂胆固醇逆向流出能力(C E C)作为胆固醇逆向转运途径的关键步骤,与A S C V D密切相关㊂M o d y等[12]将A S C V D定义为首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卒中,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或心血管死亡,并对1973例受试者进行平均9.4年随访后发现,除冠状动脉钙化㊁A S C V D家族史㊁高敏C反应蛋白以外,C E C也可用于预测A S C V D的发病风险,且预测效果可能较上述指标更优㊂S a l e h e e n等[13]通过对来自E P I C-N o r f o l k研究,且年龄介于40~79岁之间的25639例受试者进行C E C测量后发现,C E C与H D L-C浓度呈正相关,认为H D L-C的外排能力可能为H D L-C浓度的治疗性调节提供了一种替代机制,对C E C进行干预可能会减少A S C V D事件的发生㊂长期处于高L D L-C水平的F H患者存在早发A S C V D高风险㊂在一项针对杂合子F H患者的研究中,通过对227例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杂合子F H患者进行C E C测量后发现, C E C与杂合子F H的A S C V D发病风险呈独立负相关,并可作为F 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14]㊂低水平H D L-C是A S C V D发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15],尤其是在合并高T G水平㊁肥胖㊁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时,会增加A S C V D的发病风险,甚至有可能出现肾衰竭㊁神经病变㊁肝脾肿大㊁贫血等情况[16]㊂4.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 L-C主要生理作用是将内源性脂质转运至外周组织利用,可以反映个体的血脂水平,其血浆水平受年龄㊁生活方式㊁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㊂L D L-C作为A S C V 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㊁发展呈正相关,是评估A S C V D发病风险的重要指标㊂通过对高L D L-C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发现,高水平的L D L-C与钙化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弱相关性,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风险增加相关[17]㊂由于L D L颗粒在密度㊁体积㊁理化特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或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可以将L D L分成许多亚组分,其中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主要有L D L-I㊁L D L-I I㊁L D L-I I I㊁L D L-I V㊂通过梯度凝胶电泳对117例男性冠心病(C H D)患者进行为期4年的L D L亚组监测随访发现,L D L-I V b(直径22.0~ 23.3n m)与A S C V D发病风险增加有关[18]㊂一项有关我国人群的研究表明,L D L-C能预测A S C V D的发病风险,当合并其他A S C V D危险因素时,L D L-C 具有重要的临床确诊价值㊂此外,L D L-C达标(<70㊃264㊃‘临床荟萃“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8,V o l33,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m g/d L)的A S C V D患者有较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㊂因此,常规监测L D L-C对判断A S C V D的发生㊁发展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㊂4.2甘油三酯 T G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㊂T G与种族㊁年龄㊁性别以及生活习惯有关,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评估的组成部分,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20]或药物治疗高T G血症㊂通常当T G水平大于500m g/d L时应用贝特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㊂应用贝特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可能改善A S C V D的预后[21-22]㊂4.3脂蛋白(a) L p(a)浓度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别㊁年龄㊁体重和多数降脂药物等的影响㊂L p (a)病理性升高多见于A S C V D高危人群㊂一项针对女性患者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L p(a)水平与A S C V D发病风险有关,对于L D L-C正常或无高A S C V D发病风险的女性而言,高L p(a)水平者可在药物治疗和积极调整风险因素的过程中获益[23]㊂有研究显示,高水平L p(a)合并高血压较吸烟合并高血压者A S C V D的发病风险更高㊂L p(a)水平大于300 m g/L可能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阈值,L p(a)水平低于232m g/L可能是A S C V D预后良好的标志,此项试验结果表明,高L p(a)合并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对A S C V D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4]㊂P o k r o v s k y等[25]通过单抗吸附技术下调L p(a)水平,对30例确诊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后发现,与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相比,降L P(a)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可减少超过18个月㊂试验结果表明,高水平的L p(a)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㊂对于存在P C S K9基因功能获得型突变的F H 患者而言,其体内的P C S K9会选择性结合肝细胞表面的L D L R,二者形成的P C S K9-L D L R复合物可在肝细胞内稳定存在,导致L D L R不能再次循环至肝细胞表面参与脂质代谢循环[26]㊂有试验研究表明,血浆P C S K9与L p(a)高水平有关,并有可能成为A S C V D的生物学标记物[27]㊂4.4载脂蛋白 A p o是脂蛋白的组成部分,血浆A p o A1㊁A p o B可分别代表H D L和L D L水平,与H D L-C和L D L-C呈明显正相关,但二者不能互相替代㊂对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 H D者进行A p o B/ A p o A1和非H D L-C基线水平测定,发现A p o B/ A p o A1㊁非H D L-C水平随狭窄冠状动脉分支的数量增加而升高㊂经过3年的平均随访期后发现,相较于单独测定某一指标或其他常规脂质成分而言, A p o B/A p o A1㊁非H D L-C可联合用于评估A S C V D 严重程度及预后[28]㊂M e d e i r o s等[29]对237例已确诊F H的儿童患者进行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后发现,A p o B/A p o A1ȡ0.68可作为鉴别F H与其他类型脂质异常的最佳生物学标记物,并可用于对存在A S C V D高危因素的儿童患者进行有效识别,以尽早实施干预措施,改善预后㊂一项同时纳入成年人及儿童F H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成年人或儿童,A p o B/A p o A1均可以作为区分F H与其他类型脂质异常的生物标志物[30]㊂4.4.1载脂蛋白A1 A p o A1反映H D L颗粒的合成与分解代谢[31],病理状态下H D L亚组分及其他组成成分常会发生变化,故A p o A1也可能与H D L 的变化不完全一致㊂A p o A1可以作为A S C V D发病风险的生物学标志物,并可用于评价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㊂一项有关A p o A1两种多态性(-75G/A和+83C/T)对脂质成分及C H D发病风险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A p o A1可降低A S C V D的发病风险,且具有A p o A1-75A等位基因者血清A p o A1和H D L-C水平更高,有较低的C H D 的发病风险[32]㊂4.4.2载脂蛋白B A p o B水平高低的临床意义与L D L-C相似,但在少数情况下,可出现高A p o B而L D L-C正常的情况,这提示血液中存在较多小而致密的L D L㊂多数临床研究表明,A p o B增高是A S C V D的危险因素[33],A p o B作为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其降低可以减少A S C V D的发生并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㊂此外,Z h u 等[34]通过对1522例健康男性进行为期(7.2ʃ1.7)年随访后发现,A p o B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充血速度显著相关,即A p o B与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的关联,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㊂脂质异常的起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除F H等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脂质异常外,临床上大部分脂质异常是由饮食结构不合理㊁热量过剩㊁缺乏运动㊁超重或肥胖㊁酗酒㊁情绪及应激㊁药物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㊂脂质异常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最危险的因素之一,也是诱发C H D㊁心肌梗死㊁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㊂常规监测血脂,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脂质异常,对预防或延缓A S C V D的发生㊁发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S u hY,L e e C J,C h o D K,e ta l.I m p a c to fn a t i o n a lh e a l t hc h e c k u p s e r v i c eo nh a r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e v e n t s a n da l l-c a u s e m o r t a l i t y i nt h e g e n e r a l p o p u l a t i o n[J].A mJC a r d i o l,2017,120(10):1804-1812.㊃364㊃‘临床荟萃“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8,V o l33,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 F e r e n c eB A,G i n s b e r g HN,G r a h a m I,e ta l.L o w-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sc a u s e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1.E v i d e n c e f r o m g e n e t i c,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a n dc l i n i c a l s t u d i e s.Ac o n s e n s u s s t a t e m e n t f r o m t h e E u r o p e a n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S o c i e t y C o n s e n s u sP a n e l[J].E u r H e a r tJ,2017,38(32): 2459-2472.[3] V a l l e j o-V a zA J,R o b e r t s o n M,C a t a p a n o A L,e ta l.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l o w e r i n g f o r t h e p r i m a r yp r e v e n t i o n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 e a s ea m o n g m e n w i t h p r i m a r ye l e v a t i o n s of 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 l e v e l so f190m g/d Lo r A b o v e:A n a l y s e sF r o m t h e WO S C O P S(W e s to f S c o t l a n dC o r o n a r y P r e v e n t i o nS t u d y)5-y e a r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a n d20-y e a rob s e r v a t i o n a lf o l l o w-u p[J].C i rc u l a t i o n,2017,136(20):1878-1891.[4] F o r d I,M u r r a y H,M c C o w a nC,e t a l.L o n g-t e r m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a c y o fl o w e r i n g 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 w i t hs t a t i n t h e r a p y:20-y e a r f o l l o w-u p o fW e s t o f S c o t l a n dC o r o n a r yP r e v e n t i o nS t u d y[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6,133:1073-1080.[5]S m i t hB A,W r i g h tC,D a v i d s o n M.R o l e o f e z e t i m i b e i n l i p i d-l o w e r i n g 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p r e v e n t i o n[J].C u r rA t h e r o s c l e rR e p,2015,17(12):72.[6] F u l c h e r J,O'C o n n e l lR,V o y s e y M,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o f L D L-l o w e r i n g t h e r a p y a m o n g m e n a n d w o m e n: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 i n d i v i d u a ld a t af r o m174,000p a r t i c i p a n t si n27r a n d o m i s e d t r i a l s[J].L a n c e t,2015,385(9976):1397-1405.[7]S u k h o r u k o v V N,K a r a g o d i n V P,O r e k h o v A N.M o d e r nm e t h o d s o f d i a g n o s i s d y s l i p i d e m i a[J].P a t o lF i z i o lE k s p T e r, 2016,60(1):65-72.[8] H a r a l a m b o s K,A s h f i e l d-W a t tP,M c D o w e l lI F.D i a g n o s t i cs c o r i n g f o r f a m i l i a l 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a e m i a i n p r a c t i c e[J].C u r rO p i nL i p i d o l,2016,27:367-374.[9]S o n g J,H eJ J,F a n g A P,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f o o di n t a k e a n d t h e s e r u mt o t a l c h o l e s t e r o l l e v e l a m o n g a d u l t s i n9r e g i o n s o fC h i n a[J].Z h o n g h u aX i n X u eG u a nB i n g Z aZ h i, 2017,45(3):235-242.[10] C a r r o l lM D,F r y a r C D,N g u y e n D T.T o t a la n dh i g h-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i n a d u l t s:U n i t e d S t a t e s,2015-2016[J].N C H SD a t aB r i e f,2017,290:1-8.[11] B r u n h a m L R.H D L a sa C a u s a lF a c t o ri n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I n s i g h t s f r o m H u m a n G e n e t i c s[J].C u r r A t h e r o s c l e r R e p,2016,18(12):71.[12] M o d y P,J o s h i P H,K h e r a A,e t a l.B e y o n d c o r o n a r y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f a m i l y h i s t o r y,a nd c-r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 e f f l u xc a p a c i t y a n d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r i s k p re d i c t i o n[J].JA m C o l l C a r d i o l,2016,67(21):2480-2487.[13]S a l e h e e nD,S c o t t R,J a v a d S,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H D Lc h o l e s t e r o l e f f l u x c a p a c i t y w i t h i n c ide n t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e v e n t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c a s e-c o n t r o l s t u d y[J].L a n c e tD i a b e t e sE n d o c r i n o l,2015,3(7):507-513.[14] O g u r a M,H o r i M,H a r a d a-S h i b a M.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c h o l e s t e r o le f f l u xc a p a c i t y a n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f a m i l i a l 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J].A r t e r i o s c l e rT h r o m bV a s cB i o l,2016,36(1):181-188.[15] D iA n g e l a n t o n i oE,S a r w a rN,P e r r y P,e ta l.M a j o r l i p i d s,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 s,a n d r i s k o f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J].J AMA,2009,302(18):1993-2000.[16]S c h a e f e r a b E J,A n t h a n o n t a P,D i f f e n d e r f e r a b M R,e ta l.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o fh i g h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d e f i c i e n c y[J].A t h e r o s c l e r S u p p l,2015,18:257-262.[17] A l l i s o n MA,W r i g h tM,T i e f e n b r u nJ.T h e p r e d i c t i v e p o w e ro f 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f o r c o r o n a r y 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J].I n t JC a r d i o l,2003,90(2-3):281-289.[18] W i l l i a m sP T,S u p e r k oH R,H a s k e l lW L,e t a l.S m a l l e s t L D Lp a r t i c l e s a r e m o s t s t r o n g l y r e l a t e d t o c o r o n a r y d i s e a s ep r o g r e s s i o n i nm e n[J].A r t e r i o s c l e rT h r o m bV a s c B i o l,2003;23:314-321.[19] G uX Y,Y a n g X L,L iY,e ta l.U s e f u l n e s so fl o w-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a n d n o n-h i g h-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 a s p r ed i c t o r so f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i n C h i n e s e[J].A mJC a r d i o l,2015,116(7):1063-1070.[20] G a b r i e l eR,O l g aV,G i u s e p p i n aC,e t a l.H o w w e l l c a n w ec o n t r o ld y s l i p i de m i a s t h r o u g h l if e s t y l em o d i f i c a t i o n s[J].C u r rC a r d i o lR e p,2016,18(7):66.[21] B r i n t o n E A.M a n a g e m e n t o f h y p e r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m i a f o rp r e v e n t i o n o f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J].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C l i nN o r t hA m,2016,45(1):185-204.[22] A r b e lY,K l e m p f n e r R,E r e z A,e ta l.B e z a f i b r a t ef o r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d y s l i p i d e m i a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d i se a s e:20-y e a r m o r t a l i t yf o l l o w-u p o ft h e B I P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t r i a l[J].C a rd i o v a s cD i a be t o l,2016,15:11.[23] C o s t e l l oB T,S i l v e r m a nE R,D o u k k y R,e t a l.L i p o p r o t e i n(a)a n d i n c r e a s e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r i s k i n w o m e n[J].C l i nC a r d i o l,2016,39(2):96-102.[24] T s e l m i n S,Mül l e r G,G e l g a f t E,e t a l.A n e l e v a t e dl i p o p r o t e i n(a)p l a s m a l e v e l a s a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r i s k f a c t o r[J].A t h e r o s c l e r S u p p l,2015,18:257-262.[25] P o k r o v s k y S N,A f a n a s i e v a O I,S a f a r o v a M S,e ta l.S p e c i f i cL p(a)a p h e r e s i s:At o o l t o p r o v e l i p o p r o t e i n(a)a t h e r o g e n i c i t y[J].A t h e r o s c l e r S u p p l,2017,30:166-173.[26] D u f f C J,S c o t t M J,K i r b y I T,e t a l.A n t i b o d y-m e d i a t e dd i s r u p t i o no ft h ei n t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P C S K9a n dt h e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r e c e p t o r[J].B i o c h e m J,2009,419(3):577-584.[27] T a v o r iH,C h r i s t i a nD,M i n n i e r J,e t a l.P C S K9A s s o c i a t i o nW i t hL i p o p r o t e i n(a)[J].C i r c u l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2016,119(1):29-35.[28] L i t i n g P,G u o p i n g L,Z h e n y u eC,e ta l.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 B/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 A1r a t i o a n d n o n-h i g h-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c h o l e s t e r o l.P r ed i c t i v ev a l uef o rC H Ds e v e r i t y a n d p r og n o s t i cu t i l i t y i nC H D p a t i e n t s[J].H e r z,2015,40(1):1-7.[29] M e d e i r o sAM,A l v e sA C,A g u i a r P,e t a l.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 o f d y s l i p i d e m i c c h i l d r e n:a n a l y s i s o fb i o m a r k e r s t oi d e n t i f y m o n o g e n i cd y s l i p i d e m i a[J].JL i p i d R e s,2014,55(5):947-955.[30] M e d e i r o sA,A l v e sA,B o u r b o n M.A P O B/A P O A1r a t i oa n dA P O C2a r e t h e b e s t b i o m a r k e r s t o d i s t i n g u i s h f a m i l i a l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f r o m o t h e r d y s l i p i d a e m i a[J].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2017,263:61.[31] M e i X,A t k i n s o n D.L i p i d-f r e e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 A-Is t r u c t u r e:i n s i g h t s i n t o H D Lf o r m a t i o na n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d e v e l o p m e n t[J].A r c h M e dR e s.2015,46(5):351-360.[32] L i a oB H,C h e n g K Q,D o n g S H,e t a l.E f f e c t o f 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A1g e n e t i c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o nl i p i d p r o f i l e sa n dt h er i s k o f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d i se a s e[J].D i a g nP a t h o l,2015,10:102.[33]S h a p i r o M D,F a z i o S.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 B-c o n t a i n i n gl i p o p r o t e i n sa n d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J].F1000R e s,2017,6:134.[34] Z h u YM,V e r m a S,F u n g M,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 sBa n d A-1W i t h M a r k e r so fV a s c u l a rH e a l t ho r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E v e n t s[J].C a nJC a r d i o l,2017,33(10): 1305-1311.收稿日期:2018-06-13编辑:张卫国㊃464㊃‘临床荟萃“2018年6月5日第33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8,V o l33,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常见血脂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文/ 卜冰冰 蒋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主任医师)
血脂代谢紊乱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代
谢性疾病之一,预防和治疗血脂代谢紊乱
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不论是
预防还是治疗,筛查及诊断是第一步,而
要完成这一步,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血脂
检测指标的意义。
以我院的血脂检测项目为例,一般我
们会观察的内容包括以下的七项,总胆固
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
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
过是入睡前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
而目前对于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最重要的就是对患者采取制动,注意休息。
可以佩戴一个颈托,疼痛难忍者可以给予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如塞来昔布或依托考昔等),并进行一些理疗牵引等治疗。
当然,也可以进行神经阻滞,即: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等局麻药。
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高甘油三酯血症
02
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主要与肥胖、糖尿病、酗酒等有关
。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03
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过低,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
血脂异常的发生率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血脂异常的发生 率较高,约为60%-80%。
血脂异常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肥胖 、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有关。
针对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血脂的影响,未来研 究可探讨通过调整血液透析参数或使用药物等 方法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特定时间点检测
在进行血液透析前后各进行一次 血脂检测,以评估透析对血脂的 影响。
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反映血液中脂质的总和,与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其水平过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 的发生。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心血管疾病是血液 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PART 04
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检测的 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 请输入您的内容
药物治疗
降脂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 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有助于降低 血脂水平。
心血管药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心血管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预防心 血管事件的发生。
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有许多,但有些项目是基本的,如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
我院还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等。
现将我院开展的血脂项目简介如下。
1 总胆固醇(TC)TC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人群TC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
各地区调查所得参考值高低不一,以至各地区有各自的胆固醇血症划分标准。
当前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学者都提倡根据冠心病发病危险性高低的TC水平作为划分界限。
血胆固醇浓度升高的主要危害是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目前认为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防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低胆固醇血症主要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胆道阻塞、肾病、妊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使TC增高;新生儿、肝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胰腺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C含量减少[1]。
2 血清甘油三酯(TG)所测定的TG代表血清中所含脂蛋白的甘油三酯。
TG水平的个体内(不同时间所测定的值)与个体间差异都比TC大。
人群调查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TG水平高于一般人群。
但是冠心病患者TC和LDL也较一般人群高。
目前认为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有以高胆固醇血症或低HDL等情况时TG升高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诱发急性胰腺炎[2]。
肝脏为内源性甘油三脂的唯一合成场所。
各种肝病TG往往升高,尤其是急性病毒性肝炎时,病初多数升高后逐渐下降。
一般肥胖、饮食过量、糖尿病等TG升高[1]。
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大量流行病资料表明,血清HDL水平与冠心病成负相关。
HDL底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HDL增高,即被认为是冠心病的“负”危险因素。
4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应用Friedwald公式计算LDL由于方法非常简便,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故较为实用。
血脂检查

微生物 诊断
生活水平提高,三高病人发病率提高! !
No.1
血脂增高
指导意见: 1、宜食鱼类、水果蔬菜、海带、茄子等 2、不宜食用:咖啡、茶、油炸食品、动物内 脏等食品。 3、注意多运动 4、必要时口服降脂药物。
谢谢
血脂值不仅受测试方法不稳定的影响,而且还受生 物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血胆固醇水平每日 正常波动范围约为3%或略高些,并受季节的影响, 如春季血 胆固醇轻度上升,而秋季时则轻度下 降。
临床血脂测定注意事项(检验)
(八)已知某些疾病会对血脂浓度产生暂
时性的影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急 性期和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此外,大型的 外科手术和妊娠也对血脂水平有些影响。
血脂检查
吉林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 李众
血脂四项的内容
(一)血清总胆固醇(TC)的测定
1、参考值: 2.82~5.72mmol/L:
(一)血清总胆固醇(TC)的测定
2、临床意义:
(1)TC增高:见于①生理性增高:主要受饮食性
质、体力劳动量、环境因素、性别和年龄等因素 影响。一般男性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高于同龄 男性;新生儿低于成人,TC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 趋势,但70岁后减低。②病理性增高:如甲减、 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胆总 管阻塞等。 (2)TC减低:主要见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甲 亢、严重营养不忍受、严重贫血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临床意义】
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1)升高: 见于①(1) 家族性 II 型高脂蛋白血症 ,②高胆固醇 饮食;③甲减;④肾病综合征;⑤糖尿病;⑥多发 性肌瘤;⑦某些药物。 (2)降低: 见于①遗传性无β -脂蛋白血症;②肝能异常;③ ApoB合成减少导致LDL含量减低;④甲亢⑤贫血。
血脂检测及临床应用解读

大同市医学质控部主任---王跃平
血脂异常有什么危害?
血脂是胆固醇还是三酰甘油,都是健康人体内所存在的成分,对于维持正常生 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TC、LDL-C、三酰甘油过高或HDL-C过低,可对人体 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被称为血脂异常。在上述各项参数中,最需要重视的是LDLC,该指标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越大。无论冠心病、心肌梗死,还是脑 梗死,其病理生理机制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甚至破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 胆固醇进入了血管内皮下,逐渐聚集增多而形成的。斑块越大,血管管腔的狭窄与 堵塞就越严重。如果斑块突然破裂,会使血管腔在很短时间内迅速闭塞,造成相应 区域组织器官的缺血坏死,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严重疾病的发生。胆固醇是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没有胆固醇就没有粥样斑块,为更好的防治心脑血管 疾病,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就要积极控制胆固醇水平。只要把 血液中胆固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减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原料,就可以有效 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此外,三酰甘油严重增高(≥5.6 mmol/L)时会增加急性 胰腺炎的风险,后者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故也需要及时处理。
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 中年人≈老年人,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 中年人>老年人,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 各年龄组相近
高脂血症的发病特点
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未来我国冠心病患病率
年龄组
30 40 50 60 患病率(‰) 增加倍数
2000年 (万人)
成年人筛查
Ø 建议 20~40 岁成年 人 至少每 5 年测量1 次血 脂(包括 TC、 LDL-C、 HDL-C 和 TG);建议 40 岁以 上男性和绝经 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高中生物 血脂检测指标的意义

血脂检测指标的意义新人教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介绍了血浆中的成分,包括血脂检测的一些指标。
血脂检测有哪些指标?血脂检测通常有七项,分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
不同医院的具体检测项目不同,但前四项是基本的临床实用检测项目。
所以我们重点解读前四项。
各项指标的意义1.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血液中各种胆固醇的总合,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胆固醇过多会在血管壁沉积,使血管变窄,失去弹性变硬变脆,渐渐将血管完全堵死,诱发心绞痛、冠心病、脑中风等。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一般人只要总胆固醇高于5.7mmol/L就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2.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就是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
如果体内的甘油三酯过多,甘油三酯会在人体不同部位堆积,造成不同的后果。
比如,堆积在皮下,人就会发胖;堆积在肝脏,就会造成脂肪肝;堆积在血管壁,会造成动脉硬化。
一般情况下,甘油三酯高于1.7mmol/L就会被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它就像一个清洁工,把血管壁沉积的胆固醇运到肝脏处理掉,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HDL-C <1.04mmol/L就会被诊断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基本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多,会沉积在血管壁,越积越多就形成了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LDL-C > 3.37mmol/L就会被诊断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血脂异常分类:所以,根据上述四项指标,血脂异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血脂检查注意事项:事项一:检查前三天清淡饮食要少吃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的食物,以免对血脂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特别是甘油三酯,容易受短期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响而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通常采用血清作血脂分析,如用血浆 ,可用肝素抗凝管采血。
④标本应尽快送检,如当天不能检测, 可暂放4冰箱中,至少可稳定4天。如 需长期保存,可低温保存。
2、总胆固醇测定(TCH)
血清总胆固醇(TCH):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 所含胆固醇之总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中 胆固醇含量最高,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何 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最低。TCH测定 的参考系统最为完善,其决定方法为放射 性核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为正己烷抽 提L-B反应显示法(ALBK法);常规方法为 酶法(COD-PAP法)。目前,国内外均推荐 酶法作为临床常规测定方法。
三、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
影响TCH水平的因素有: 1、年龄与性别:新生儿TC水平极低, 哺乳后快速上升,接近成人水平;之 后常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至70岁以后 不再上升甚至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 于男性,女性绝经后较同年男性高。 2、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和 高热量饮食,可使TCH增高。
3、遗传因素。
种类 乳糜微粒
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
极低密度脂蛋白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 携带胆固醇运送到全身组织
高密度脂检测。
1、标本采集: ①受检者应保持平常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一般清晨空腹采血。 ②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分布,因此
可影响血脂水平,除非是卧床病人, 一般取坐位采血。抽血前应至少静坐5 分钟。
非药物防治
1.饮食调节:对于血脂异常的病人,饮食 调节目的是保持合适体重,降低过高的 血脂,兼顾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同 时需要保持患者在其性别、年龄及劳动 强度的具体情况下有一个营养平衡的健 康膳食。专家建议增加膳食纤维,多吃 鱼和鱼油,多吃豆制品,适当减少脂肪 和胆固醇的摄入。
2、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对防治血脂异常 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规律的锻 炼能够减少身体体脂肪、升高HDL-C、 降低LDL-C和TG。戒烟、限酒、适当的 饮茶、摄入足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有利于降低血脂。另外,正确认识社 会生活中存在的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对血脂调节也有重要意义。
4、其他如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 张等可使TCH升高。
5、病理性升高有原发性的如家族性高胆 固醇血症(LDL受体缺陷)、家族性 ApoB缺陷症,继发性的常见于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衰退、肾病综合征、妊 娠等。
影响TG水平的因素有:
1、饮食方式。高脂饮食后TG升高,一般 餐后2-4小时达高峰,8小时后基本恢 复空腹水平。
脂蛋白可分为(超速离心法):乳 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 )[Lp(a)]高密度脂蛋白(HDL)。
载脂蛋白即脂蛋白的蛋白质部份。 分为AopA、B、C、D、E,它是载体 ,使脂质成为水溶性。
脂蛋白在血脂代谢中的功能
血脂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主要内容
• 一、血脂的概述。 • 二、血脂的检测。 • 三、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 • 四、临床意义。 • 五、高脂血症的防治。
一、概述。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 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 、类固醇)的总称。它们是生命细胞 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一般说来,血 脂中的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循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胆固醇必须 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结合 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 代谢。
2、运动不足,肥胖可使TG升高。
3、年龄、性别.成年后随年龄上升(中 青年男性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高于 男性)。
4、病理性升高:原发性见于家族性高TG 血症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 症等。继发性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 功能衰退、肾病综合征、妊娠、口服 避孕药、酗酒等。
四、临床意义。
五、高脂血症的防治。
方法与原理:样品中胆固醇脂(CE)被胆固 醇酯酶(CEH)水解,产生的游离胆固醇( CHOL)被胆固醇氧化酶(COD)氧化,同时 产生胆甾-4-烯-3-酮(△4-胆甾烯酮)和 H2O2;在过氧化物酶(POD)的催化下, H2O2释放出的新生氧使4-氨基安替比林( 4-APP)和对羟基苯甲酸钠形成红色的琨亚 氨色素(Trinder反应),在510nm的吸光 度增加与标本中TCH的含量成正比。
3、甘油三酯测定(TG)
TG测定的决定性方法为放射性核素 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为二氯甲 烷抽提,变色酸显色法;常规方法 为酶法(GPO-PAP法)。国内外均 推荐GPO-PAP法作为临床测定方法 。
方法与原理:样品中TG被脂蛋白酯酶(LPL)水 解,产生成甘油,甘油在甘油激酶(GK)存在 下被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化,生成甘油-3磷酸和二磷酸腺苷(ADP),再经甘油-3-磷酸 氧化酶(GPO)催化产生过氧化氢(H2O2)和磷 酸二羟丙酮,H2O2和4-氨基安替比林、二水合 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 盐(TOOS)在过氧化物酶(POD)催化下生成紫 色琨亚氨色素(Trinder反应),在540nm的吸 光度增加与标本中TG的含量成正比。
3、定期体检。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 动脉粥样硬化病者,高血压、糖尿病 、肥胖、吸烟者,冠心病或动脉粥样 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 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皮肤黄色瘤者 ,家族性高脂血症者,40岁以上男性 和绝经期后女性也建议每年进行血脂 检查。
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血脂异常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他 汀类、贝特类、烟酸及其衍生物、胆 酸隔置剂、鱼油制剂。其中他汀类最 常用。在进行药物治疗前首先应该明 确诊断,判断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类 型,药物的选择要根据血脂异常的临 床分类,遵医嘱服用并定期监测血脂 的控制情况和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