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原理及规律共40页
最新视感知规律人眼的视觉特性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1.0教学讲义PPT
![最新视感知规律人眼的视觉特性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1.0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45da01e82f60ddccdb38a052.png)
杆
不安定的感觉
人们的舞姿、蜿蜒的小道、给人以柔和、优美、和谐和
山脉
韵律的感觉
一轮圆月、飞驰的车轮
给人以完整、圆满和圆润的 感觉
放射结构 光芒四射的太阳
给人以活泼、奔放的感觉
色彩
红色——热烈、喜悦、勇敢、斗争 黄色——醒目、庄重、高贵、光辉 蓝色——安静、深远、幽清、阴郁 绿色——生意、健康、活泼、平和 白色——清洁、坦率、朴素、单调 紫色——柔和、幽婉、华贵、娴静 品红——秀丽、鲜艳、飘逸、悦目 黑色——沉着、恐惧、严肃、神秘
言语
的
符号
经
视觉符号
验
录音 广播
静态图像
观
电视电影
察
参观展览
的 经
野外旅行
验
观摩示范
参与演戏
做
设计的经验
的 经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验
做的经验
• 有目的直接的经验 “塔”的底部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它是直接
与客观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对 客观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完整的 生活经验,去取得大量有意义的信息与观念。 • 设计的经验
• 分辨力
• 是指人眼刚能分辨出被观察物体上相邻两点至人 眼所张视角的倒数。
• 当照度太强、太弱时或当背景亮度太强时,人眼 分辨率降低。
• 当视觉目标运动速度加快时,人眼分辨率降低。 • 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率比对亮度细节的分辨率
要差。
视感知规律
细节色别 黑白 黑绿 黑红 黑蓝 红绿 红蓝 绿蓝 相对分辨力 100% 94% 90% 26% 40% 23% 19%
视感知规律人眼的视觉特 性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
长的变化而变化1.0
最新视感知规律人眼的视觉特性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1.0教学讲义PPT
![最新视感知规律人眼的视觉特性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1.0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45da01e82f60ddccdb38a052.png)
二、听感知规律
• 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 双耳效应
• 声音绕过头部在两耳间产生的声压级差。 • 听觉神经中枢就是根据相位差和声压级差等因素
进行综合判断,来确定声音方位。
• 耳廓效应
•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由于耳廓形状特点而产生不同 的反射。反射声进入耳道与直达声之间就产生了 时间差(相位差)。
• 耳廓效应对声音定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特 别是对频率较高的声音。
• 由静态图像、广播、录音等提供的信息,通常能 为没有文字阅读能力的人所理解。
抽象的经验
• 视觉符号
• 视觉符号是指平面地图、示意图、图表等抽象化 了的符号,它们与现实事物已没有多少类似的地 方,如地图中用圆圈表示城市、乡镇,用线条表 示了公路、铁路,用曲线表示河流或等高线,用 不同粗细的实线、虚线表示国界、省界、县界等 等。
教育传播要素
• 教育者:教育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控制者。 • 教育信息:教学目标、预测学生、教师传送、实
践教学、家庭教育、大众传媒、人际交往、学生 接受和学生反馈等信息。 • 受教育者:接受、加工、存储信息。在信息传播 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可概括为目标性行为、主动 性行为和选择性行为。
教育传播要素
• 非对称式均衡,不是指数量、重量上的 相等或形体上的对称,而是运用人们心 理上的感觉和生活中的体验,形成画面 中力度和价值上的均衡。
视感知规律
• 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 色彩与明暗
• 质感、线条
视感知规律
• 视觉重心
• 画面的“重量”的中心。有右撇现象。
视感知规律
• 视觉心理与构图
• 是把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 安排,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18131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f.png)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
视觉知觉的原理主要分为物理原理和心理原理两大部分。
物理原理指的是外界物体放射出的光线,引起的物理效应,以及眼睛眼球及各种器官结构的反射、反射、聚焦、散射等物理过程。
而心理原理则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这种感知需要大脑的综合运算并有色彩、形状、平面、距离、深度等客观参数来指引外界事物的性质及大小等特点。
视觉知觉规律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是光照规律,即物体接受外界光线后,大脑能够感知外界光线的强弱,包括颜色、明暗等参数,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其次是距离规律,即物体的大小和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成正比,因此,物体较近时,大脑能够更加清晰地感知它;最后是速度规律,即物体的运动越快,大脑对它的知觉越强烈,尤其是动态视觉知觉,会有许多新的参数,可以精确地控制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方向等。
以上就是视觉知觉原理及规律的主要内容。
视知觉原理
![视知觉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6240eeba0d4a7302763aa3.png)
视知觉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电影海报
视知觉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电影海报
· · · 谢谢· · ·
END
视知觉的构成
2. 视觉记忆(核心记忆点)
画家:萨尔瓦多·达利
视知觉的构成
2. 视觉记忆(核心记忆点)
萨尔瓦多·达利自画像
视知觉的构成
2. 视觉记忆(核心记忆点)
视知觉的构成
2. 视觉记忆(核心记忆点)
视知觉的构成
2. 视觉记忆(核心记忆点)
视知觉的构成
2. 视觉记忆(核心记忆点)
当代画家岳敏君
视知觉的构成
4. 视觉想象(思维导图) 能不用看到物品,大脑就能想象出具体的样子, 比如:老师说「画一朵花」,能够听到话之后想出花的样子,最后画出正确的东西。
视知觉的构成
4. 视觉想象
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抱酒瓶的男孩》
视知觉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赢在设计
视知觉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赢在设计
视觉创新的海报,把“创意、活力、希望”完全发挥得淋漓尽致。
视知觉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赢在设计
把苹果乔布斯的海报剽了过来,同样把海报创新的感觉也剽了过来
视知觉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赢在设计
麦凯恩视觉基因架构
视知觉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赢在设计
那真 的还不是 一般的单 调啊,辅 形图形和 标识都固 定了,然 后就是贴 到不同物 料上而已。 这么老套 的设计。
一、核心视觉基因分解
奥巴马核心标识
麦凯恩的核心标识
视知觉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赢在设计
奥巴马基因图谱,8个视觉基因
视知觉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赢在设计
视觉基因运用
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2a56a7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8.png)
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嘿,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聚会,在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好朋友,尽管他只是众多人中的一个,但我的大脑好像自动就把他“挑选”出来了。
这其实就和我们今天要聊的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有关哦。
那我们先来看看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整体性呢,就是指我们会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感知。
就像我们看一幅画,不会只关注局部的线条或色彩,而是能一下子把握整幅画的内容。
它的来源呀,其实就是我们大脑的一种整合能力。
这种特征的作用可大啦,比如我们在看一个人的脸时,哪怕只看到一部分,也能很快认出是谁。
它的优点就是能让我们快速地理解和把握事物,但也有缺点哦,有时候可能会因为整体的印象而忽略一些细节。
在生活中,这一特征让我们能快速地对周围环境有个大致的认知,比如我们进入一个新房间,能很快知道它的布局。
接下来是知觉的选择性。
这就好像我们的大脑有个“过滤器”,会选择我们关注的东西,而忽略其他的。
比如说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专注于和朋友的对话而忽略其他声音。
它的来源是我们的兴趣、需求和当时的情境等。
这个特征的好处是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处理重要的信息,但如果过于专注,可能就会错过一些其他重要的事情。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次走路只顾着看手机,结果差点撞到别人。
对于事物的性质或使用体验的影响呢,比如在设计广告时,设计师会利用知觉的选择性,突出重点信息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再说说知觉的理解性。
这就是我们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所感知的事物。
比如说同样一幅抽象画,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它的来源就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经历和知识储备啦。
这个特征的优点是能让我们赋予事物更多的意义,但也可能导致误解。
就像对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我们不了解他的背景,可能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
它对我们理解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重要影响。
还有知觉的恒常性,即使外在条件发生变化,我们对事物的知觉也能保持相对稳定。
比如不管门从什么角度看,我们还是知道它是长方形的。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资料讲解共42页文档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资料讲解共42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ca060dd79563c1ec5da71f6.png)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视知觉原理及规律资料讲解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视觉认知原理PPT课件
![视觉认知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3a544df524ccbff0218408.png)
第19页/共68页
视觉原理 视觉有选择性
第20页/共68页
第21页/共68页
第22页/共68页
第23页/共68页
第24页/共68页
第25页/共68页
第26页/共68页
第27页/共68页
第28页/共68页
第29页/共68页
第30页/共68页
第31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32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33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34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35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36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37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38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39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40页/共68页
视觉有选择性
第41页/共68页
视觉原理 视觉有选择性
第64页/共68页
学习如何看事物,是学习训练视觉系统非常有 效的办法。
思维的左与右 比如说;母亲对孩子的发怒.
L模式:简化符号,演讲,阅读,写作,计算 特征:思维系统很直接,线性、逻辑性,以语 言为基础。
R模式:视觉、空间、相互关系的思维。 思维系统是非线性和非连续性的。它丝毫不惧 怕含糊、复杂、充满矛盾的事物,它与生俱来 地无法使用词汇来表达。
最新视知觉研究精品课件
![最新视知觉研究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8bc08801f69e3142329480.png)
视知觉是一种(yī zhǒnɡ)认识
• 今天,随着视知觉心理学的发展,视觉研究的深入,绝 大多数学者和科学家已经对视觉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 他们发现,视知觉也有其“逻辑性”和价值,也是一种 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手段。其中,各种视觉产品,包括 艺术品,工艺品,设计,影视作品,装饰品等等,不仅 是视觉方面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它们充分证明了视知 觉本身的文化意义。
第十九页,共31页。
似动现象(xiànxiàng)
• 1910年,惠特海默从维也纳乘火车出门。在火车上, 他观测到远处物体随距离的不同而呈现静止或运动的 景象,这刺激他产生了一个关于运动视觉实验的想法, 用以论证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
• 惠特海默的实验目标是,静止的画面如何产生运动的 感觉(gǎnjué)。因为,显然,画面是静止的,但我们却 知觉到了运动。惠特海默把这种知觉到的运动称为“似 动现象”。
第十七页,共31页。
知觉到的对象是一个(yī ɡè)整体
•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知道了视知觉的一般定义与含义, 我们知道,视知觉指的是视觉来把握对象的过程。
• 但是,我们在观看时,究竟是先看到对象的细部,还是 先看到对象的整体特征?
• 观看当然是看对象的外形。但是,所谓“形状”本身就 是一个带抽象性的概念。
• 在法兰克福大学,惠特海默和考夫卡及苛勒共同建立 了一间实验室,配备了速示器,进行似动现象的实验。
第二十页,共31页。
线段(xià条细缝投射到屏幕上两 条线,一条垂直,另一条与垂直线形成20度或30度 角。两条线依不同时间投射出来。如果两条线出现 (chūxiàn)的时间间隔是200毫秒或更长时间,被试 看到的是两条先后出现(chūxiàn)的直线,没有似动 知觉产生。如果两条线出现(chūxiàn)的时间间隔小 于30毫秒,被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chūxiàn)的直 线,也没有产生似动知觉。但如果间隔时间为60毫 秒,那么被试看到的是一条直线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 一个位置,似动知觉产生了。
知觉的一般规律
![知觉的一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5f443b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4.png)
知觉的一般规律
知觉是人类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它是人类大脑处理外部刺激和内部信号的过程。
在人类感知中存在一些一般规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常见特点。
1. 统一性:人的知觉是通过不同的感官以统一的方式来感知外界的刺激。
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会呈现相似的颜色和形状。
2. 偏见性:人的知觉容易受到自身经验和观念的影响,产生偏见。
不同的背景和文化背景会对人的感知产生差异。
3. 启示性:人的知觉受到既有期望和假设的影响。
大脑倾向于填充信息的空缺和模糊之处,以构建一个连贯的认知体验。
4. 定向性:人的知觉倾向于关注与当前任务或目标相关的信息,而忽视其他无关的刺激。
5. 适应性:人的知觉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和适应。
人对于一种气味的敏感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6. 敏感性:人对某些特定刺激的感知更为敏感,人的视觉在亮度较低的环境中能够感知到较明亮的光线。
7. 公共性:尽管每个人的知觉有所不同,但在相同刺激条件下,人们对于一些基本感知特征,如颜色和形状,会产生一致的认知。
这些一般规律揭示了人类知觉的一些普遍特点,但也必须注意到,每个人的知觉是独特的,并受到个体的感知能力、经验和意识状态的影响。
在具体情境中,人的知觉可能会有所不同。
简述知觉规律
![简述知觉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01271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8.png)
简述知觉规律知觉规律是指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它涉及到感觉、知觉和认知等多个层面的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感官接收信息,然后经过一系列脑部加工和解释,最终形成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规律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的总结和归纳。
知觉规律包括感知的选择性。
人类感知系统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具有选择性,我们只能接收到一部分信息,而忽略了其他的信息。
这是因为我们的感知系统有限,无法同时处理所有的信息。
因此,我们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性地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而忽略其他的信息。
例如,在一个人群中,我们会更容易注意到与我们有关系的人,而忽略其他人的存在。
知觉规律包括感知的整体性。
在感知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各个部分,还能够将这些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整体感知的能力,能够将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组织。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脸时,我们不仅能够感知到他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部分,还能够将这些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脸。
第三,知觉规律包括感知的稳定性。
在感知过程中,我们会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进行稳定的感知。
即使在不同的环境和角度下,我们仍然能够正确地感知到物体的属性。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对物体进行稳定感知的能力,能够自动地对物体进行形状和大小的调整。
例如,即使在不同的角度下,我们仍然能够正确地感知到一个圆形物体的形状。
知觉规律还包括感知的连续性。
在感知过程中,我们会对连续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组织,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对信息进行整合和组织的能力,能够将分散的信息进行连接。
例如,在观看连续的动画片时,我们能够将每一帧的图像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连贯的动画片。
知觉规律还包括感知的参照性。
在感知过程中,我们会将感知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比较和参照,从而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对信息进行参照的能力,能够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