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信用媒介论
早期对金融中介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是信用媒介论。
信用媒介论认为,信用是将资本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的媒介,信用不是资本,也不创造资本。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约翰穆勒
信用媒介论基本观点
1.货币只是交换媒介,便利交换
2.信用只是转移和再分配现有资本
3.银行的作用是媒介信用,提高资本效率
4.银行的业务以存款业务为基本
二、信用创造论
信用创造论是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代表人物:约翰.劳、熊彼特等
核心观点:银行不仅媒介信用,还创造信用。
信用创造论基本观点
1.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超过它吸收的存款额进行放款,而且能够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因此银行的资产业务优先于负债业务,且决定负债业务。
2.银行通过创造信用,为社会创造新的资本并推动经济发展
3.信用就是货币,就是财富
这两种观点只看到了信用的正面作用,特别是信用创造论还夸大了银行的正面影响,例如约翰在付诸实践时,无限制增发银行券,最后导致银行破产。
第二节金融中介的基本功能
本节主要从整体和现实的角度,以现代金融中介的性质和承担的经济、社会责任为出发点,把金融中介的基本功能概括为五个方面(莫顿,1995):
便利支付结算;
促进资金融通;
降低交易成本;
改善不对称信息;
转移与管理风险。
一、便利支付结算
便利支付结算是金融中介机构最早具备的功能。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支付结算服务保证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顺畅进行。
(一)支付结算的功能和效率
(二)货币支付的结算与清算
(三)支付结算功能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二、促进资金融通
金融机构的重要功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一)促进资金融通的功能
(二)资金融通的基本方式
(三)金融中介发挥资金融通功能的方式和特点
(四)资金融通功能的影响
三、降低交易成本
(一)降低交易成本功能
降低交易成本是指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规模经营(scale management)和专业化(specialization)运作为投融资双方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同时,降低交易的单位成本。
这个功能是金融中介得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又叫融资成本,指的是任何融资交易完成所要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商品价格、交易过程中的费用和时间付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等。
(二)交易成本降低的原因
金融中介通过规模经营及专业化运作,可以合理控制利率、费用、时间等成本,使投融资活动能够最终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交易成本来进行,从而满足迅速增长的投融资需求。各种金融机构的专业化运作方式不同,使交易成本得以降低的方式也不同。
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向投融资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从而使拥有闲置资金的经济各部门愿意向金融中介提供资金,使资金需求者愿意获取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支持,最终推动了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改善信息不对称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功能的作用原理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筛选与监督作用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的作用原理
金融中介具有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功能,是指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自身的优势,能够及时搜集、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据此选择合适的借款人和投资项目,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监控,从而有利于投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并降低信息处理成本。
信息不对称表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筛选与监督作用
金融中介机构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在信息处理和监督方面具有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获得信息搜集和获取的便利,通过了解客户账户、建立长期联系、开展贷款承诺业务等方式
2.专业的信息筛选
3.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信息处理成本
4.融资活动后的定期检查和危机处理
5.银行和客户建立长期联系
随着金融活动、金融服务专业分工的深化发展,还产生了专门的信息咨询公司和个人征信所,为经济活动、金融活动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信息服务。
五、转移与管理风险
(一)转移与管理风险功能的作用原理
(二)金融机构转移与管理风险的方法
(三)金融创新对风险转移与管理手段的影响
五、中国目前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中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1)1948年—1953年:初步形成阶段
(2)1953年—1978年:“大一统”的金融体系
(3)1979年—1983年9月改革初期
(4)1983年9月—1993年初具规模阶段
(5)1994年至今
六、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1.混业经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化业务分工,开始走上综合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道路,即混业经营的道路。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放松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领域或资产组合的限制,允许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更广泛的业务领域,,特别是允许商业银行在经营传统业务的同时,经营证券、信托甚至保险业务。改革目的在于加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率,使其能够为一般公众提供全面和完善的服务。
其次,专业化分工的突破还表现在同类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侵入对方“领地”。
2.银行并购
指商业银行(金融企业)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多种手段,取得被并购方的所有权,而后者则失去法人资格(即被吞并)或改变法人实体行为(即使其成为并购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合并成为新的银行。
银行并购这种市场交易行为对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