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

合集下载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镇名。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

⑤可怜:可惜。

⑥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⑦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⑧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⑨鹧鸪(zhè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背景】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幼安自此起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及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及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原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

清江:赣州和袁江合流之处。

长安:京城的代称。

这里借指宋旧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愁余:即“余愁”。

余,我。

鹧鸪(zhègū):鸟名。

古人拟其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大意】
郁孤台下面的清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前流去,水中融合着多少过往行人的眼泪! 我登台遥望西北方向的旧日京城,可惜,连绵不断的山峦挡住了我的视线。

虽然,青山遮住了长安,但终究挡不住这浩浩东流的江水。

天色渐晚,我正满怀愁绪地伫立在江岸上,山深处却传来了阵阵鹧鸪的乱啼声——“行不得也哥哥!”。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2]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 [43]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44]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45] ,山深闻鹧鸪 [46] 。

注释:[42]造口:即皂口,因皂水而得名,在江西万安县西南。

[43]郁孤台:今江西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因其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

清江:指赣江。

[44]长安:今陕西西安,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45]愁余:亦作“愁予”,使我发愁。

[46]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

原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评析:借登山临水而吊古伤今,为《菩萨蛮》一调千古未有之重笔。

上片先述往来登临者,莫不心怀忠愤,感慨当日金人险追及隆祐太后的奇耻大辱,不由得泪水溅入清碧的江水之中。

江水奔流不尽,而行人的伤心之泪,也横流无尽。

登台向西北望去,哪里能见到故都汴梁?只见重重叠叠的山,遮住了望眼。

用笔奇横,兼有寄托。

过片二句承上“可怜无数山”顶针直下,表面上是讲赣江之水,不为青山所阻,滔滔不息,奔流到海,实言神州贵胄,虽遭一时折辱,终当重新奋起。

然朝廷终无恢复之志,词人心中本已积郁难开,更何况听到深山中鹧鸪“行不得也”的哀叫?无限哀凉心事,自然尽在不言中了。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生于汴京沦陷后的金占领区。

绍兴三十一年(1161),山东人民起义抗金,他集合二千人,投农民领袖耿京,留为掌书记。

后奉表来归南宋,高宗召见,授承务郎,签判江阴。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多有建树。

因他立主抗战,遭主和派弹劾,被贬闲居江西带湖、瓢泉先后达二十年。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译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译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yùgūtái__àqīngjiāngshuǐ郁孤台下清江水,zhōngjiānduōshǎoxíngrénlèi中间多少行人泪。

xīběiwàngchángān西北望长安,kěliánwúshùshān可怜很多山。

qīngshānzhēbùzhù青山遮不住,bìjìngdōngliúqù到底东流去。

jiāngwǎnzhèngchóuyú江晚正愁余,shānshēnwénzhègū山深闻鹧鸪。

背景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

21岁参与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

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注词释义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

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可怜:惋惜。

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鸟名,传奇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诗今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远眺西北的长安,惋惜只见到很多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拦住,浩浩江水最终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到底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在南宋,辛弃疾历任滁洲知州,湖南安抚史,晚年任镇江知府。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这首词写于1176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县西南60里。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上。

清江:这里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渔鼓台赣江流水里有多少受难人民的眼泪。

我仰望西北的长安,却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是青山怎么拦河呢?濠江终于东流了。

江边黄昏,听得山中鹧鸪哀鸣,满怀惆怅。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惜春二、三年(公元1175-1176年),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省监狱长,经常往来于湘赣两地。

当我来到色口,俯瞰着日夜奔流的滔滔江水,诗人的思绪就像这条河一样起伏不定,一望无际,于是我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1、邓小军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503-1505页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

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祐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

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

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

【经典诗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_翻译和赏析_辛弃疾

【经典诗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_翻译和赏析_辛弃疾

【经典诗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_翻译和赏析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郁孤台下这赣(ga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注释造口:即皂口,镇名。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里处。

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可怜:可惜。

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潮流不可阻挡。

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余”也有写作“予”)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异常凄苦。

行人:指流离失所的人民。

相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公元-年(淳熙二、三年)间,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壁,当在此时。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分类标签: 山水诗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作品赏析【注释】:[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176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内容评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江水从郁孤台下流过,它在那里见到过多少痛苦流离,溶进了多少血泪!这血泪包括了隆裕太后事关民族生死存亡与尊严之泪,作者感时忧事之泪,更主要的是人民颠沛流离之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如今,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长安」「无数山」具有空间、时间,今昔抽象多重意义,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一体,含义深远,更以「望」「可怜」涂上浓烈的感情色彩,写出了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

这首词叙事、抒情含蓄而不直露,借水怨山,悲愤中有雄壮,笔势健举,含蕴丰厚。

[难词注释]①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县西南60里。

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上。

③长安:诗词中常常借代京都。

这首词里当然不是指偏安江左的临安,而是指北宋旧都开封,以至于北方广大地区。

作者的这首词,用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的瑰宝。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解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解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一作:愁予)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创作背景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

《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yù gū tái xià qīng jiāng shuǐ郁孤台下清江水,zhōng jiān duō shǎo xíng rén lèi中间多少行人泪。

xī běi wàng cháng ān西北望长安,kě lián wú shù shān可怜无数山。

qīng shān zhē bù zhù青山遮不住,bì jìng dōng liú qù毕竟东流去。

jiāng wǎn zhèng chóu yú江晚正愁余,shān shēn wén zhè gū山深闻鹧鸪。

作者背景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

21岁参加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

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注词释义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

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诗今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

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爱国诗: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自古以来,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不知影响了多少文人墨客,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告诫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爱国诗: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创作背景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前言】《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在南宋,辛弃疾历任滁洲知州,湖南安抚史,晚年任镇江知府。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这首词写于1176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县西南60里。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上。

清江:这里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一作:愁予)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创作背景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

《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幼安自此起兴。

”《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1129年(建炎三年)八月,“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

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

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

“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

”《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

《太和县志》),又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

《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

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去万安凡二百四十里。

《赣州府志》)。

”《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

”《宋史·胡铨传》:“铨募乡兵助官军捍御金兵,太后得脱幸虔。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原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翻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注释:
(愁余一作:愁予)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赏析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

全诗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腐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在南宋,辛弃疾历任滁洲知州,湖南安抚史,晚年任镇江知府。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这首词写于1176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译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yù gū tái xià qīng jiāng shuǐ郁孤台下清江水,zhōng jiān duō shǎo xíng rén lèi中间多少行人泪。

xī běi wàng cháng ān西北望长安,kě lián wú shù shān可怜无数山。

qīng shān zhē bù zhù青山遮不住,bì jìng dōng liú qù毕竟东流去。

jiāng wǎn zhèng chóu yú江晚正愁余,shān shēn wén zhè gū山深闻鹧鸪。

作者背景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

21岁参加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

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注词释义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

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诗今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

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及注释译文郁孤台下这赣(ga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注释造口:即皂口,镇名。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可怜:可惜。

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潮流不可阻挡。

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余”也有写作“予”)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异常凄苦。

行人:指流离失所的人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背景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幼安自此起兴。

”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文注释翻译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文注释翻译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为南宋时期的辛弃疾。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作者登台望远,“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

下片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蕴藉深沉,手法实为高超。

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辛弃疾年代: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②,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③,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④。

[注释]①造口:江西皂口镇,在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②郁孤台:在赣州西南田螺岭上,为风景名胜。

③长安:汉、唐旧都,后代指京都。

④闻鹧鸪:汉代杨孚《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其鸣呼飞,‘但南不北'.”词人用它来嘲讽南宋小朝廷不想恢复北方。

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登郁孤台而写下这首词。

词人先从眺望和联想中,引起对往事的回想和对故土的思念。

又以“青山”两句,喻主和派为遮掩恢复之志的“青山”,但它挡不住北伐的呼声。

到最后,还是乐不思蜀的鹧鸪占了上风,此鹧鸪是影射最高统冶者。

因此,最后词人还是陷在哀愁中。

全词由江水起兴,鹧鸪点睛,概括了人民抗敌决心不可阻挡但统治者却大违人心的历史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雅虎〗〖在线字典〗 -
郁孤台①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②泪。
西北望长安③,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④,山深闻鹧鸪⑤。
注释:
① 郁孤台:《赣州府志》:“郁孤台,一名贺兰山,隆阜郁然孤山峙,故名。唐李勉为刺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予虽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乎?’乃易匾为‘望阙’。”
② 行人:指逃难的人。
③ 长安:代指北京城汴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④ 余:我。
⑤ 鹧鸪:鸟名,其声像“行得也哥哥,”易触动羁旅之愁其痛自不待言,人虽是勉强哽住,鹧鸪却早已替人哀失国之痛。青山碧水中有郁郁悲壮之音,正是稼轩素来风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