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概述分解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99a5dc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1.png)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悠久、饮食多样、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
中国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其中有代表性的菜系包括川菜、粤菜、湘菜、鲁菜、苏菜等。
每个菜系的风味和菜品名称都有各自的特点,部分菜品的烹饪方法甚至是开创性的,例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
中国的饮食文化主要以五味和营养均衡为基础,不仅注重口感,也注重营养,充分体现“和谐”的饮食理念。
中国饮食文化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
中国北方饮食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以红烧为代表的油腻口味受欢迎。
而中国南方主要以大米、鱼类、蔬菜为主,咸鲜口味为主导。
另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常常与传统的节日、婚礼和其他庆典活动相结合,如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等等。
中国的饮食文化还影响着全球。
中国菜在世界各地都有市场,茶文化被众多国家所接受,中国烹饪技巧和传统菜肴成为了许多国际菜单的灵感来源。
另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从传统到现代、从不同的地区、从不同的背景中吸取灵感,丰富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它凝聚着人们长期文化生活的经验,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和地域的多样性。
现今,中国餐饮企业和厨师探索新
的技术和手法以拓展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如:厨师精髓、特色菜品以及饮食健康等),致力于把中国普及到全世界。
中华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efd1b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6.png)
中华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形成的卓越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涵盖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
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方式、美感和人生哲理,是中华民族无形的文化遗产。
一、中国饮食文化起源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们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科技条件,只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食物,如食用野果、野菜、野兽和海鲜等。
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人们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饮食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秦朝时期,食品工艺逐渐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味道,出现了很多美味佳肴。
唐朝时期,饮食文化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美食,如鲜奶、豆腐、莲藕、青椒等,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饮食文化在宋、元、明、清等时期,也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二、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1. 材料讲究中华饮食文化十分讲究食材的精选,一般注重材料的鲜美、品质和稀有度,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烹制,才能充分发挥食材的味道和营养。
如清明节时,广东人会食用潮州鹅,因为潮州鹅在这个时期是最为鲜美的。
2. 做法精细中华饮食文化的烹饪方法十分繁多,包括了炒、煮、炖、烤、烩、糖醋、酱爆等等多种做法。
不同的做法能充分发挥食材的味道和口感,使人们在吃中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味觉感官。
3. 以名为美中华饮食文化既讲究口感,又注重色香味美感的协调。
特别是在宴席等特殊场合,菜品的名称十分注重表现其美感和文化内涵,以提高用餐氛围。
4. 礼仪讲究中华饮食文化的饮食礼仪是非常讲究的。
吃饭时要注意姿态,不得吸嗅和吐渣,不得在饭桌上说粗话和争吵,身体立正坐直,不得躺在餐桌上,摆放餐具时要按顺序摆放,用餐时要注意尊重他人,不喧哗、不拿筷子乱指示菜等。
三、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菜肴1. 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名菜之一,起源于北方草原地区。
它的烤制过程十分繁琐,需要选用上等的家鸭,深色鸭肉切成小块,用上好的低筋面粉调匀搅拌,放在锦带鸭形模子中腌渍片刻,然后挂在起锅台上炉烤而成。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a0b4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3.png)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饮食文化完整版
![古代饮食文化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b5ccde49649b6648d7473b.png)
第二十一章古代饮食文化§简述中国古代饮食特点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众多:①重视饮食。
中国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孔孟食道所提倡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使中国古代更加注重追求饮食的品质与卫生,为我国饮食烹调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风味多样。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习惯)&③饮食以五谷为主。
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农耕文明不断发展成熟,这就决定了我国以五谷为主食的饮食结构。
五谷指的是稻、麦、黍、稷、菽这五种粮食作物。
(习惯)④四季有别。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
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
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习惯)⑤讲究美感。
拼盘,雕刻。
⑥食医结合。
还有鸡汤可用于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牛乳饮用于病愈后调理等等。
⑦将哲学思想融入饮食意趣。
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和志趣融入到饮食中,中国古代食物讲究相生相克即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在饮食方面的体现。
⑧美食往往与节庆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食饼饵,饮菊花酒,中秋节食月饼庆团圆,元宵节吃汤圆等这都是我们熟悉的例子。
(习惯)&⑨使用筷子。
筷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材质多样,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一直使用到今天。
(习惯)⑩饮食与政治联系,赋予特殊的政治寓意。
故将统治者称为“肉食者”。
而老百姓一年只有重大节日或祭祖祀神的时候才;能够吃肉,所以平民为“蔬食者”。
对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认识积极之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往来。
通过一系列的细节规定,体现了对客人与主人的相互尊重,表现了对长者的关心。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88e4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a.png)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各个地域、民族的饮食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对饮食有着独特的情感、审美和思考。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存所需,更是中国文化、民俗、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体,反映出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灶祭和大型餐宴的活动。
在商代、周代,饮食礼仪更加规范,大量的饮食文献留存至今,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随着历史的演进,饮食文化逐渐丰富多样,不同地域、民族、阶层有着不同的饮食特色,形成了中国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南北厨艺、鲁川闽浙等著名饮食文化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饮食特色。
北方人爱吃小麦,面食丰富多样;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食,烹饪技艺独特。
川菜以麻辣而闻名,广东菜则注重原汁原味。
每种地域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味觉特点,为中国饮食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国饮食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思想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价值观念。
中国人注重“饮食节俭”,讲究“一勺养一身”,倡导“有节制、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强调“饮食荣辱同在”,认为饮食是人生之美好,对待饮食要有敬畏之心。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仅关乎食物本身,更包含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品德的理解和感悟。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当得到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华美食”的概念,鼓励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饮食文化。
各地举办美食节、传统食材节等活动,推广传统饮食文化,引导人们珍惜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
同时,应当注重科学饮食,加强对现代生活中饮食习惯的引导,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健康发展。
五、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展望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中国的饮食文化讲义
![中国的饮食文化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3372a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12.png)
中国的饮食文化讲义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民族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不仅体现在美食的烹饪和口感上,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历史遗产和社会习俗,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历史起源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猿人时代。
最早的人类是以采集植物和打猎为生,随着社会演变,人类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开始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华夏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当时黄帝就提出了“草木为食,五谷为养”的理念,开始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萌芽。
二、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如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而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如广东的粤菜、福建的闽菜。
西南地区的饮食以辣为主,如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而东北地区则以红烧为主,如东北的东北菜、沈阳的东北菜。
各地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反映出地域的文化特色和气候环境所带来的饮食习惯。
三、烹饪技艺中国的烹饪技艺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中国的烹饪技艺可以分为川、鲁、粤、苏、闽五大菜系,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风格。
川菜以“麻、辣、鲜、香”著称,有着火候掌握精准、调味圆融的特点;鲁菜讲究“清、鲜、香、嫩”,强调原汁原味,讲究火候和刀功;粤菜讲究“鲜、嫩、鲜、爽”,讲究用料精细,做工细致;苏菜讲究“清、淡、滑、嫩”,强调清淡口味,烹饪方法多样;闽菜以“鲜、甜、酥、香”为特色,善于利用海鲜和调味料,口味多变。
四、食俗习惯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表现在美食的口感和烹饪技艺上,更体现在餐桌礼仪和食俗习惯中。
在中国,饮食具有祭祀、节庆、婚丧嫁娶等丰富内容。
比如过年时吃年夜饭、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寿宴上吃寿桃等食俗习惯,都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敬畏和情感。
另外,中国餐桌礼仪也独具风格,有吃饭要先祭祀、长辈先吃、宾主有别等礼仪规矩,体现了尊老爱幼、重视礼节的中国传统美德。
饮食文化第一章知识讲稿
![饮食文化第一章知识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536f5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7.png)
中国八大菜系
01
02
03
川菜
以麻辣、香辣著称,口味 重,多用花椒、辣椒等调 料。
鲁菜
以咸鲜为主,讲究火候, 擅长烹制海鲜和蔬菜。
粤菜
注重原汁原味,口感清淡, 烹饪技巧高超。
中国八大菜系
苏菜
口味清淡,以炖、焖、烧 为主,讲究食材的新鲜和 原味。
湘菜
以酸辣、麻辣为主,多用 辣椒、蒜等调料。
浙菜
口味适中,烹饪技法多样, 以清蒸、红烧、炖煮为主。
验。
02
世界饮食文化概览
亚洲饮食文化
总结词
丰富多样,注重养生
详细描述
亚洲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国菜系各有特色。亚洲人注重食物的色香味俱佳,同时也非常注重食物的养生效果。 亚洲饮食文化强调天然食材和传统烹饪技巧,如炖、煮、蒸、烤等,少用油炸和过度调味。亚洲饮食文化还注重 饮食环境和服务,如日本料理的精致和韩国烧烤的温馨氛围。
01
02
03
04
满足生存需求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饮食文化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 需求,提供了营养和能量。
促进社交交流
饮食是一种社交活动,通过聚 餐、宴请等形式,人们可以增
进感情、交流思想。
传承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反映了人类文明的 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的特色。
推动经济发展
饮食文化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如农业、食品加工业、 餐饮业等,促进经济的增长。
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指采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安排、调控农业生产和 再生产过程的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
![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9e7235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4.png)
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体系,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素食为主:中国的饮食文化以素食为主,注重蔬菜、水果、豆类等食材的烹饪。
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和谐的追求有关。
2.重视健康和进补: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健康和进补,注重食物的搭配和营养的平衡。
在烹饪过程中,各种食材的搭配和烹制方法都体现了对健康的关注。
3.“色、香、味”俱全:中国饮食文化追求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同时要求菜肴具有香味和美味。
这也是中国烹饪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五味调:中国饮食文化强调五味调,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平衡和协调。
在烹饪过程中,五味调不仅使菜肴口感丰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和平衡的追求。
5.奇正互变的烹调法: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烹调法多样,包括炒、炖、煮、炸、蒸等多种方式。
这些烹调方法不仅使菜肴口感各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变化和适应的重视。
6.畅神怡情的美食观:中国饮食文化不仅关注食物的口感和营养,还注重食物对人的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人们也追求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7.地域特色: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
这些地域特色与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8.民族特色: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这些民族特色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因素有关。
9.文化交流: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还通过华侨、留学生等渠道传播到海外。
在海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具有国际特色的中国餐饮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bb2c9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8.png)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态度、饮食习惯、烹饪技艺和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被誉为世界四大美食文化之一。
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下面将从中国饮食的历史渊源、典型菜系、烹饪技艺以及饮食礼仪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中国古代,饮食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社交活动,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从古代的宫廷御宴到民间的庆典盛宴,食物的种类、颜色、口味、烹饪方法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二、典型菜系中国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菜系而闻名于世。
八大菜系被公认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菜系,它们分别是川菜、粤菜、鲁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
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口味、风格和烹饪方法,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和人们对美食的不同追求。
三、烹饪技艺中国烹饪技艺以其精湛的刀工技巧和独特的烹调方法而闻名。
刀工是中国烹饪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刀工可以使食物更加美观,提升口感和食欲。
同时,中国烹饪注重火候的掌握,讲究时间、温度和火力的平衡,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养分。
炒、蒸、煮、炖等多种烹调方法的运用使中国菜肴有着丰富的口味层次和独特的风味。
四、饮食礼仪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饮食礼仪的规范和传承。
从古代的宴会制度到现代的饭局规矩,饮食礼仪一直被认为是展示个人教养和社交能力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餐桌上的座次、用餐顺序、菜肴摆放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礼节。
例如,尊长先食、客人先食主人下筷等都是中国饮食礼仪中的常见规矩。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
从传统的饮食习惯到现代的美食文化,中国饮食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饮食观念,注重食物的天然和健康,强调饮食的和谐和平衡。
今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正逐渐受到世界的认可和喜爱。
中华美食正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和人员交流传遍全球,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和生活。
饮食文化概念及其内涵
![饮食文化概念及其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19e4b8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5.png)
饮食文化概念及其内涵饮食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食物的选择、烹饪方式、食用习惯以及餐桌礼仪等方面的文化表现。
饮食文化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通过饮食文化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信息。
因此,饮食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一国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饮食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传统。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
例如,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以米饭、面食和菜肴为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特点。
而西方国家的传统饮食文化则倾向于肉类和面包,反映了他们的畜牧业和工业化发展的历史。
通过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发展历程和传统价值。
其次,饮食文化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发展的差异。
这又影响了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澳大利亚的饮食文化以牛肉和羊肉为主,反映了那里广袤的牧场和丰富的畜牧资源。
而日本的饮食文化则以鱼类和海产品为主,反映了那里丰富的海洋资源。
通过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此外,饮食文化还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往往会影响人们的饮食方式和习惯。
例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可能更侧重于吃饱为主,关注食物的数量和热量。
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们可能更追求食物的品质和味道,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价值。
通过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其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最后,饮食文化还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于饮食的习惯和行为规范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团圆和谐,讲究尊重长辈和孝敬父母。
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鼓励独立就餐和随意选择食物。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c770e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6.png)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多样和广泛的饮食文化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卓越成就和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
这一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是关乎健康、艺术和社交的重要方面。
中国饮食文化十分强调草食动物的食用。
古代中国人相信素食有益健康,坚持了众多的烹饪技艺和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荤素搭配、五味调和,以及注重平衡饮食的概念。
荤素搭配是指在蔬菜和荤菜之间相互搭配,既能保持平衡,又能增加口感和味觉上的享受。
五味调和是指饮食中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需要相互平衡,以增加食欲和满足味蕾的需要。
中国饮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是烹饪技艺。
中国烹饪技艺是世界上最为杰出和独特的之一,涵盖了炖、焖、煎、炸、炒、蒸、煮等多种烹饪方法。
而刀功更是出类拔萃,刀法娴熟的厨师能将食材切割成丝、片、块,使料理色香味俱佳。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非常注重食材的新鲜和营养价值。
以扬州炒饭、四川火锅和广东烧腊等为代表的中国菜谱,展示了中国人对食材本身味道和质量的高要求。
中国人崇尚的饮食文化还包括饮食礼仪和习俗。
在中国,进餐时要注意礼貌和尊重。
古代的食堂经典《食品》指出,在享用美食时,要尽情享受食物的美味,但也不能贪婪与浪费。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很多习俗与节日有关。
比如春节期间,在家庭团圆饭上,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品尝珍馐美味,以示对新年的祝福。
中秋节则是一个赏月和品尝月饼的浪漫佳节。
最后,中国饮食文化还涉及与健康和养生有关的方面。
中国人认为饮食与健康紧密相连,很多食物被视为有益健康的食品,如葱、姜、大蒜等带有抗菌作用的食材,以及绿茶、红枣等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
此外,中医的理论也影响了饮食文化,中医食疗中的“四季养生”和“治疗养生”理念,都指导了中国人在不同季节选择适宜的食物和做法。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主题,深深打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
它包括了从农耕时代到现代都广泛存在的饮食方式、烹饪技艺、食材选择、饮食礼仪和习俗、以及与健康养生相关的智慧。
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37244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3.png)
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是其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饮食习惯、特色菜肴、餐桌礼仪还是饮食信仰,都与文化紧密相连。
本文将对饮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习惯1. 中国饮食习惯:几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华传统饮食讲究平衡营养、健康养生,讲究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
如粘、清、辣、咸、酸五种味道,绿、红、黄、白、黑五个色彩。
而中国人则有“上劣下优”的习惯,如好吃的食物要放在盘子的上层,不好吃的则会放在盘子的下层。
2. 韩国饮食习惯:韩国饮食文化有“食则天下”之说,韩国人非常注重饮食的卫生和健康,讲究寒热平衡。
同时,韩国饮食习惯中还包括食用大量的泡菜和辣椒粉,以及多种有益健康的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
3. 日本饮食习惯:日本饮食文化中的料理许多倍受国人和法国人的喜爱。
日本人饮食讲究以米饭为主食,注重新鲜和清淡,生吃鱼肉、吃寿司等成为日本饮食中的特色。
日本人还讲究吃的时候不发出声音,不使用筷子插成直立状等,讲究餐桌上的礼仪。
4. 西方饮食习惯:西方饮食习惯中,许多地区都以肉食为主。
中国人喜欢喝茶,而西方则喜欢喝咖啡。
不同地区的饮食也会有不同的饮用方式,如法国人喝葡萄酒,英国人喝啤酒等。
二、特色菜肴1.中国特色菜肴:中国是世界四大菜系之一,中华美食综合了东西南北的特色,拥有众多美食包括麻辣火锅、烤鸭、小笼包等。
而四大名菜则是北京烤鸭、鲍汁翅、佛跳墙、东坡肉。
2. 日本特色菜肴:日本料理以其精致的外观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于世界。
寿司是日本的特色菜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生鱼片、天妇罗等经典菜肴。
3. 法国特色菜肴:作为欧洲的美食之都,法国菜肴的一大特色是,讲究精致的外观和香味。
菜肴中会有各种不同的肉类和海鲜,如法式鸭肉、炖肉等等。
其中法式甜点也是餐桌上的一道亮点,多以巧克力、奶油等为原材料制成。
三、餐桌礼仪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餐桌礼仪,它是一种适合当地文化的用餐方式。
饮食文化概述
![饮食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78be03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2.png)
饮食文化概述
饮食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的选择、烹制、享用等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土地、气候、风俗习惯等因素。
在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器”的统一,将美食大量使用于宴请、祭祀等社交场合,既是食物的品质好坏,也是社交礼仪的一部分。
中国菜肴独具特色,以“四大菜系”为主要代表: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
其中,鲁菜以鲁菜饮食文化为代表,川菜以麻辣为特色,粤菜以清淡、清香的特色为主要特点,苏菜则以精致细腻、独具风味的特点受到赞誉。
在日本,饮食文化深受传统美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简洁、美感和艺术性。
日本的餐饮方式也非常讲究,如“吃拉面要发出声音”、“使用筷子的方式要符合礼仪”等。
日本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如寿司、天妇罗、烤肉等,以产地、季节、食材质量等多方面因素来区别品质。
在西方国家,饮食文化也十分独特。
欧洲的饮食文化以餐桌礼仪为特点,强调在用餐的过程中应保持文质彬彬的风度。
西餐的品种很多,如拉丁美洲、中东、地中海等多种不同地域的风味。
而在美国,快餐文化十分盛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快餐店已成为美国式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习惯等因素,由此也可见其文化背景的不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越来越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_精品文档
![饮食文化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ee9c77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3.png)
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指一种地域社会特有的食品制作、食用习惯、饮食礼仪及相关文化背景。
每个地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正如“食在中国”这句话所说,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味道、香气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整个文化体系中。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饮食文化是不断演变、发展的,它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也反映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以“饭”为中心,中国人不同于外国人,他们的饮食主要以谷物、米饭为主,它代表着中国人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饮食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底气与自信。
中国饮食文化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包罗万象,体现了中国人勤劳、创新、克难克风等精神,其中就包括中国特有的餐饮节令文化。
中国餐饮节令文化,是指中国餐饮文化因当地气候、历史、习惯等因素而出现的节日或者是特别的时节饮食。
节令饮食是现代人回归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增加家庭交流的好机会。
春秋时期开始,中国就基本形成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气候时令划分体系,而人们也把自己的生活和饮食贴紧在这个时间表上,每一品种的食物、每一方式、每一技法的变动都因季节和气候的变换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除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十分重要的节日外,还有一些小节日,比如花朝节、腊八节、小年等,在这些节日里,在习俗、文化、庆典等方面,中国有各种上中下等等层次的饮食文化传承。
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的招待有时富丽堂皇,有时简单实用,无论选取的是何种方式招待宾客,宾客始终可品尝到其丰富的饮食文化。
由于中国饮食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上,饮食文化总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最后,饮食文化虽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与人的生活方式相关度也很大,饮食文化是构成人的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一,通过饮食文化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社会背景、开放程度等,所以饮食文化的重要性无须多言。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0d56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e.png)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饮食文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
中国饮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菜肴、独特的烹饪技巧和餐饮礼仪在世界范围内享誉盛名。
本文主要将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概述,带您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
中国的烹饪技法独具特色,其主要分为八大菜系,即川菜、粤菜、湘菜、鲁菜、闽菜、苏菜、浙菜和徽菜。
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的风味与特色。
川菜善于辣味的烹调,粤菜讲究原汁原味的保持,湘菜则以辣味和麻味为主。
而鲁菜、闽菜、苏菜、浙菜和徽菜则在烹调技巧、食材选择以及口味调配上各有特色。
这些菜系的独特之处使得中国的菜肴丰富多样,无论是清淡口味还是浓郁口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美食。
除了菜系的区别,中国各地还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吃和名族菜肴。
包括北京的北京烤鸭、四川的火锅、上海的小笼包、广东的早茶、山东的煎饼果子等。
这些小吃和名族菜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独特风味。
中国饮食文化中也有许多重要的餐饮礼仪。
在中国,饮食礼仪被视为社交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例如,宴会时主人安排座位时讲究地位的高低,就餐时需要按照传统的规范顺序进行,来宾需要学会使用筷子等。
这些餐饮礼仪体现了尊重和礼貌的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总而言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特点包括丰富多样的菜肴、独特的烹饪技巧和餐饮礼仪。
中国饮食文化将营养与美食相结合,将烹饪技巧与餐饮礼仪相融合,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饮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中国的饮食文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也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7a483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6.png)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概论,并介绍一些中国特色的饮食习俗和传统中的食材。
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各地的饮食文化也有所不同。
北方人主食以面食为主,如面条、馒头、饺子等;而南方人主要以米饭为主食,如粤菜、闽菜等。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
中国饮食文化以“饮食养生”为核心,强调合理搭配饮食,注重食物的味道、色泽和营养。
中国人认为食物的味道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酸、甜、苦、辣等不同味觉的搭配为特点。
中国人相信食物的色泽能够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追求菜肴的色彩搭配和外观艺术。
此外,中国人还认为食物的营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求满足身体需求的养分。
中国饮食文化还注重饮食礼仪和社交场合。
在中餐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餐具和用餐方式。
例如,使用筷子代替刀叉,将饭菜置于共享的大碗中,以及在特定场合和节日时特别准备的宴席等。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一起共进餐,通过餐桌上的互动拉近人际关系。
中国饮食文化中有许多传统的食材和烹饪方式。
例如,大米、小麦和豆类是中国饮食的主要粮食;猪肉、牛肉和鸡肉是最常用的肉类食材;蔬菜如白菜、豆芽、南瓜等广泛使用。
此外,中国烹饪技巧丰富多样,如炒、煮、炸、蒸等。
总结起来,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丰富多样,注重饮食养生、食物味道和色泽、饮食礼仪、社交场合等方面的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独特的成果。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饮食文化概述
![饮食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0953b07f78a6529647d537f.png)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 二、近代至20世纪中叶的国内饮食文化研究 中华民族钦食文化的科学研究,如同历史 文化其他专项研究的开展一样,基本上是20世纪 以来的事情。 科学认识民族饮食文化,并明确指出其为 “文化”,当首推孙中山先生。孙先生认为,作 为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烹调技艺的发展与整 个饮食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整个民族的经济、文 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是社会进化的结果,是文明 程度的重要标志。他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论 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优点。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概念与研究内容
•
•
食料、食品获 食物原料开发, 取,食料、食 二、“饮食文化”的定义 生产,食品加 品流通,食品 工制作,食料 制作,食物消 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 与食品保鲜、 费(进食),饮 安全贮藏,饮 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 食社会活动与 食器具制作, 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 食事礼仪,社 社会食生产管 会食生活管理 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 理与组织; 与组织。
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 人类的食事活动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食或与之相 关的各种行为、现 象 人们的食认识、 知识、观念、理 论 习惯、风俗、传 统等。
三、饮食文化研究内容
饮食文化是关于人类(或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前提:原料、器具),吃 什么(对象:具体肉、蛋、果蔬),怎么吃(方式:生吃、熟吃,用筷子、用 手、用刀叉),吃了以后怎样(结果功能:有益健康、有害健康)等等的学问。
•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进 入了以中国人自己的研究为中心的深化阶段。 •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10余年间,菜谱类书和烹 饪技术普及读物的大量出版是研究的基本特色和 主要成果。 • 自80年代初起,陆续出版了一些烹饪专业大中专 教材和饮食文化方面的书籍。
饮食文化概论说课课件
![饮食文化概论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27b5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a.png)
跨国连锁餐厅通过品牌全球化战略,将本国特色美食推向世界各地,如美国的麦当劳、日本的寿司等。
品牌全球化
跨国连锁餐厅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食品质量、服务水平一致,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用餐体验。
标准化管理
跨国连锁餐厅在推广本国特色美食的同时,也注重与其他国家文化的融合,推出适合当地口味的改良菜品,以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发展饮食文化,可,通过品尝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食,可以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促进交流
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烹饪方式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健康养生
饮食文化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农业等,促进经济发展。
新西兰饮食文化
新西兰菜融合了欧洲和新移民的口味偏好,形成了独特的烹饪风格。新西兰菜以海鲜为主打食材,如鱼、龙虾和贝类等,同时也注重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使用。新西兰菜的口味多样,从清新的海鲜到浓郁的烤肉都有。
03
中国饮食文化
以甜味为主,注重刀工和烹饪技巧。代表菜品有松鼠桂鱼、清炖蟹粉等。
苏菜
闽菜
墨西哥饮食文化
03
墨西哥菜以其辣味和丰富的香料使用而著名。墨西哥菜常用辣椒、番茄、洋葱等食材,烹饪方式包括烤、炖和煮等。墨西哥菜还以其玉米制品如玉米饼和玉米粽子而著名。
非洲饮食文化特点
非洲饮食文化注重食材的天然和健康,烹饪技巧独特,口味浓郁。非洲各国菜系各有特色,如埃塞俄比亚菜、摩洛哥菜等。
埃塞俄比亚饮食文化
经济发展
饮食文化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烹饪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
起源与形成
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邢窑白瓷)
(越窑青瓷)
元代“青花瓷”
“建国瓷”
1953; 1949---1966
二、中国汉族饮食民俗
(一)八大菜系 (二)茶俗 (三)酒俗
对中国菜系的认识
国内按级别分类 宫廷菜(仿膳菜)
聚敛天下美食
官府菜
公馆菜
寺观菜 民间菜
素菜、斋菜、香食 家常、家宴
孔府菜
出于曲阜的孔府菜历史悠久、用料讲究。刀工 细腻、烹调程序严格、复杂。口味讲究清淡鲜嫩、 软烂香醇、原汁原味,对菜点制作精益求精,始终 保持传统风味,是鲁菜中的饺伎者。
八仙过海闹罗汉
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选用鱼翅、海参、鲍鱼 、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将 鸡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罗汉”。制成后再将 烧开的鸡汤浇上即成。
烤牌子
孔府"家常菜"
豆芽菜,将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鲜脆爽 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香椿芽也是山东西 部民间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进数百斤上 好的椿芽,供一年食用。
(一)饮食民俗、成因、形成阶段
3、形成阶段
追溯历史,人类饮食民俗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生食——生食、演变(腌制生鱼、生肉) 熟食——烤食、煮食(炒食) 烹调——主食和副食的不同配制(主食:稻米、小麦、玉米、高梁、小米
等,副食:蔬Biblioteka 、禽蛋、肉类等)饮料——茶、酒、奶。以茶、酒为主。
(一)饮食民俗、成因、形成阶 段
“枣煎饼”是选用上好红枣、芝麻、小米精工
制成,用金属“长方听”密封,外加装饰。“缠 香酥”特色是制作精巧,香脆可口。
应时糕点
菊花饼
荷花饼
到门糕点
梢梅
棉花桃
节用糕点
中国四大菜系
鲁菜 川菜 淮扬 粤菜
对中国菜系的认识
中国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淮扬 粤菜 湘菜 浙菜 闽菜 皖菜
中国十大菜系
鲁菜 川菜 淮扬 粤菜 湘菜 浙菜 闽菜 皖菜 京菜 沪菜
3、形成阶段
利用自然火
人类饮食发展史上第一次突破:180万年前 保留传播火
人工取火
人类饮食发展史上第二次突破:以盐为标志
器物文化:中国餐具发展史
新石器时代:炊具是陶制的鼎、罐和地灶、砖灶、 石灶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 方法较为粗放。
夏商周三代: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
舞台。青铜食器不仅易于传热,提高烹饪工效和
诗礼银杏
是孔府最早上等名菜之一,也是孔府宴中的独具 特色的菜。 此菜色如琥珀,清新淡鲜,酥烂甘 馥,是孔府中的名肴珍品,可解酒止咳。
一卵孵双凤
又名西瓜鸡,用西瓜制菜始于清宫,孔府此菜 是用西瓜和雏鸡加干贝、口蘑等配料烹制而成, 其口味清鲜,孔令贻品尝后极为先赞赏,从此该 菜便成为孔府菜中的上品。
名茶
绿茶
采摘-杀青蒸或炒揉捻-炒烘晒干
碧螺春、龙井、毛峰、银针、云 雾茶、蒙顶茶、猴魁
红茶
采摘-晒干-揉捻- 祁门红茶、凤庆红茶
发酵
乌龙茶
采摘-杀青蒸或炒揉捻-发酵
武夷岩茶、铁观音、大红袍、武 夷水仙、佛手
白茶
不发酵、不揉捻
茶工艺沿用至今。
2、民间茶俗
➢ 茶俗——民间在婚姻、祭丧、敬客等场合,形成以茶为 礼的各种习俗
➢ 婚礼中茶为重要饮品,唐以后民间把订婚称为“受茶”; 结婚成为“吃茶”;订婚的礼金成为“茶金”;彩礼称 为“茶礼”
➢ 以茶祭祀的习俗起于南朝 ➢ 客来敬茶是传承至今的习俗
(二)茶叶分类及名茶:
分类
制作工艺
孔府的另一类菜肴是“家常菜”,从米粥、煎 饼、咸菜到豆芽、香椿、茄子等来自民间的小吃, 经过孔府厨师的精巧制作,成为孔府的独特菜品。
满汉全席
一席宴,光餐具就有400多件,有些餐具的 名就是菜名,而且每件餐具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为盖,中层放菜,下层放热水。
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 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 其中, 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 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 菜,30道山东菜。
菜品质量,还展现出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簋 gui)
(龙虎耳青铜扁足鼎)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铁质锅釜
崭露头角,它较之青铜炊具更为先进,为油烹法 问世准备了条件。与此同时,动物性油脂和调味 品也日风增多,菜肴制法和味型也有新的变化。
隋唐五代宋金元:在餐具中,最主要的是风姿
特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铜墙铁壁质和 漆质餐具。
原曾封闭在府内的孔府菜,80年代以来也走向 了市场,济南、北京都开办了"孔膳堂"。“美食不 如美器”,孔府历来十分讲究 盛器,银、铜等名 质餐具俱备。此外,孔府菜的命名也极为讲究,寓 意深远。
孔府烹饪,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 的规格。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一是用于接待皇帝和钦差大臣的“满汉全席”, 是以清代国宴的规格设置的,使用全套银餐具,上 菜196道,全是山珍海味。 第二等是平时寿日、节 日、婚丧、祭日和接待贵宾用的“鱼翅四大件”和 “海参三大件”宴席。
孔府家常菜中,经常用土特产品烹制各种菜肴 。仅各种“虾仁”菜,多达几十种,如:玉带虾仁 、雨前虾仁、翡翠虾仁、三鲜虾仁、松子虾仁、 腐乳虾仁等等。
孔府糕点
孔府糕点,也象孔府宴一样源远流长、世代相 传。讲究现烤现吃、求其色、香、形具佳。
孔府糕点分外用、内用两大类。外用糕点主要 用于进贡、馈赠、恩赏。其中进贡的孔府糕点, 以“枣煎饼”和“缠手稣”为主。孔府内用糕点 又分应时糕点、常年糕点、到门糕点、宴席糕点 、节用糕点等。
中国十二大菜系
鲁菜 川菜 淮扬 粤菜 湘菜 浙菜 闽菜 皖菜 京菜 沪菜 豫菜
二、茶文化与酒文化
(一)茶文化
1、茶的发现和饮用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
——《神农本草经》
古代,人们最初口嚼生食茶叶,以后以水 煮鲜茶叶羹饮;
周代,人们把茶叶晒干以随时水煮饮用; 唐代,蒸青和炒青法被普遍采用,这一制
饮 食 文 化
(一)饮食民俗、成因、形成阶段
1、饮食民俗
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 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一)饮食民俗、成因、形成阶段
2、成因
(1)经济原因——东种西牧;北方面食、杂粮,南方稻米为主 (2)自然条件——东南待客重水鲜,西北迎宾多羊馔 (3)民族原因 (4)宗教信仰——民俗是退化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