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①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的人;②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③实践的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实践的基本特征(1)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高于认识的根本区别。
(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实践的基本类型(1)物质生产实践: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劳动。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社会政治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
(3)科学文化实践: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人类实践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许多新的发展特点,实践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深入。
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即虚拟实践。
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丰富信息+思维模式)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
但生理素质的差异不能决定人的认识能力。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2. 唯物论的本质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
3. 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区别唯心论和唯物论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
唯心论认为意识是世界的基础,意识能够影响物质,主张主观意识的独立性。
而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主张客观事物的决定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剥削,共同富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既不能急于实现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不能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 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发展道路。
它强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党允许一部分人民在经济活动中以非社会主义的方式经营,但要有限制和规范。
这是为了满足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需要,同时保证国家基本经济的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党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则。
党员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原则,增强党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纲领。
这个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0考研政治史纲重要会议速记口诀
2020考研政治史纲重要会议速记口诀史纲最新的记忆口诀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六中评毛改矛盾十二大提中特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十五大跨世纪,小平思想成指导十六大三代表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全面小康三中深化改革四中依法治国五中十三五规划六中从严治党十九大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了会议注解1.一大:1921年,宣告共产党成立,提出党的的纲领。
2.二大:1922年,提出最低纲领,重申纲领。
指出最低纲领,即当前阶段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三大:1923年,正式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4.四大:1925年,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5.八七会议:1927年,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①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6.古田会议:1929年,规定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7.遵义会议:1935年,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8.瓦窑堡会议:1935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①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②批判"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③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
9.洛川会议:1937年,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
10.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1.七大:1945年,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020考研政治答案
2020考研政治答案一、政治常识部分1.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条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
具体来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领导权,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核心和保证。
•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政权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我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历史性飞跃。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事物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它认为历史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历史规律,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生产力的改变和社会矛盾的运动。
这两个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
二、时政热点部分1.澳大利亚山火灾害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澳大利亚山火灾害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首先,气候变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澳大利亚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导致干旱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为山火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其次,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结构也是导致山火频发的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的植被大部分是适应火灾的植被,很多植物需要火灾来释放种子或繁殖,但近年来火灾频发导致植被过度疏松,火势更易蔓延。
这场山火灾害给澳大利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众多野生动物死亡,植被丧失,大量农田和房屋被毁,直接损失惨重。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二者对立统一: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①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②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3)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条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原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2020考研政治:史纲必背12个核心知识点
2020考研的号角已经拉响,你是否有了适合自己的复习备考计划呢?对于想要参加2020考研的小伙伴们来说,政治这门公共课背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同学们提前准备,重点内容要加强记忆。
下面小编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史纲十二个重要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参考。
一、2020考研政治史纲重要知识点: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1、创建过程: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重要会议(1)遵义会议(1935)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中共“七大”(1945,延安)内容:大会通过了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及新党章。
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的。
这次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大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它在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3、武装斗争(1)北伐战争:1926年7月至1928年12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
(3)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导和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科学指南。
它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总结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标志。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真理的根本条件,也是直接与间接实现工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武装。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创造,是一切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所特有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的演变、生产方式的转变等。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社会。
5.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和建设经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当前研究和发展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应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2020考研政治时政重点知识点
【导语】考研初试即将来临,考⽣们剩余的时间不⾜⼗天,提醒⼤家,在最后时间⾥,多关注考研政治的时政部分,为此,帮⼤家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时政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中国在与世界的联系互动中发展 命题⾓度: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初期,努⼒打破外部封锁,积极开展经贸、⽂化等领域对外交流。
改⾰开放以来,中国积极顺应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拥抱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与世界良好互动、共同发展。
(⼆)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命题⾓:1:为什么说“⼀带⼀路”源⾃中国,属于世界? 命题⾓度2:为什么说“共建‘⼀带⼀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幸福,既是中国⼈民的梦想,也是各国⼈民的共同梦想。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
第⼀,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源。
第⼆,全⽅位对外开放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更多机会。
第三,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第四,中国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和借鉴。
第五,中国绝不⾛“国强必霸”的路⼦。
⽆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论⾃⾝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范围。
(三)如何“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全⾯开放 命题⾓度1:为什么说“把经济全球化动⼒搞得越⼤越好、阻⼒搞得越⼩越好”? 命题⾓度2:为什么说“中国开放的⼤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 各国应携起⼿来,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
新型经济全球化: ①应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同参与、共同主导; ②应继续坚持和维护已经被实践充分证明是正确有效的贸易⾃由化、多边贸易体制等规则体制,并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 ③应消除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丛林法则与零和博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真正实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 ④应有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2020考研政治思修重点: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导语】时间飞逝,2020考研也将开始倒计时。
政治的复习相较于其他科⽬要简单⼀些,同学们要抓住重点,加强理解和分析,不能死记硬背。
为⼤家总结了思修第⼀章节的重要考点:追求远⼤理想坚定崇⾼信念,希望对2020考研复习的同学有所帮助。
⼀、树⽴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 (1)理想的含义:作为⼀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们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在奋⽃⽬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类型:从性质和层次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科学理想、崇⾼理想和⼀般理想。
(3)信念的含义:信念是⼈类特有的⼀种精神现象。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体,是⼈们在⼀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体⼒⾏的精神状态。
(4)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5)理想信念的作⽤与意义: 1指引⼈⽣的奋⽃⽬标; 2提供⼈⽣的前进动⼒; 3提⾼⼈⽣的精神境界。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盾 (1)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的⼀⾯:理想与现实的⽭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盾。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幻想未来。
(2)理想与现实⼜是统⼀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
2、坚持个⼈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理想。
个⼈理想的确⽴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理想的凝聚和升华。
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并体现在实现个⼈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考研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其核心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其内容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认为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理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发展的结果,也肯定了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理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不同社会阶级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理论构想,其核心是社会所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
二、社会思想和学说社会思想和学说是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和理论构想,包括社会契约论、社会进化论、社会控制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
社会契约论是指提出国家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政治学说,主张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和国民的利益而来的。
社会进化论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学说,主张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社会控制论是指在社会中实现管理和控制的学说,主张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控制来保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分层理论是对社会层次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主张社会分层是社会的一种基本结构。
社会支持理论是关于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和理论,主张社会支持是社会成员在经济、情感、信息等方面获得的支持和帮助。
三、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党的革命斗争历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党的产生、党的初期探索、党的长期斗争、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
党的产生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党的早期组织和探索,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的形成。
党的初期探索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初期的革命探索和斗争历程,主要包括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还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接触和学习。
党的长期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主要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距离2020考研时间仅剩下50天!承载理想,起航未来。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医学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二意识观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三实践观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考点四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2020考研政治:思修必背知识点之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
1.理想的的内涵与特征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特征:(1)超越性。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科学的理想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2)实践性。
作为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晶。
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以实践为桥梁,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3)时代性。
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内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地精神动力。
特征:(1)执着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多样性。
具体表现:①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信念;②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在信念体系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
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信仰有盲目和科学之分。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
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这种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
在此意义上,理想和信念难以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0年人大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常考易混知识点名师整理【马哲+毛概+史纲+思修】
2020年人大考研政治100个易混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2、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它是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制约的。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4、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5、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这种的人的活动,并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6、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7、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9、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与错觉不是—回事。
10、生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
11、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
6、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在抗战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
7、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政协的上述协议及其他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
8、我们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我们对资产阶级是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9、毛泽东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 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
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 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核心考点
【导语】时间飞逝,2020考研已经不⾜百天了,政治的复习相较于其他科⽬要简单⼀些,同学们要抓住重点,加强理解和分析,不能死记硬背。
下⾯⽆忧考给⼤家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中特核⼼考点总结,希望能够给考⽣的复习提供⼀定的帮助。
⼀、⽑中特核⼼考点开放理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开放。
邓⼩平明确指出:“改⾰是中国的第⼆次⾰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次⾰命,把⼀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次⾰命,将把⼀个经济⽂化⽐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作为⼀次新的⾰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和发展。
改⾰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仍然是⽣产关系和⽣产⼒、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盾,正是这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党的⼗⼀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平指出:“要发展⽣产⼒,经济体制改⾰是必由之路。
”他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指出还要通过改⾰从根本上改变束缚⽣产⼒发展的经济体制,促进⽣产⼒的发展,从⽽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问题。
开放也是改⾰,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项基本国策。
历史经验⼀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的,把⾃⼰孤⽴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只有坚持实⾏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发挥⾃⼰的⽐较优势,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必要的互接互补,加上我们⾃⼰的艰苦奋⽃、⾃⼒更⽣、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
⼆、⽑中特核⼼考点:如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突破。
第⼆,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量。
深化科技体制改⾰,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三,倡导创新⽂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
2020考研:十天背完考研政治核心考点系列
2020考研政治选择题的必背核心考点系列一、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根本原因”“根本因素”1.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
2.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二、考研政治知识点中的“精髓”“关键”1.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5.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
6.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7.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
8.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9.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10.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2020考研政治:思修必背知识点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的定义
人生态度是人们对待生存环境和处理人生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人生态度的三大问题:是稀里糊涂地活着还是明明白白地活着,是乐观向上地活着还是悲观失望地活着,是积极进取地活着还是碌碌无为地活着?
2、人生态度的重要作用
在人生中,有四大至关重要的“决定”:
①思路决定出路。
②能力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和“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③细节决定成败。
④态度决定一切。
3、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①人生须认真。
②人生当务实。
③人生应乐观。
④人生要进取。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实践基本法,辩证唯物主义不可少。
历史唯物主义教导我们,阶级斗争驱动历史潮。
社会制度被认识,由生产力决定着。
上层建筑体现着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的思想体统。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导向着我们的理想和信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历史选择,经济建设是根本任务。
革命和建设一起加强,全面深化改革不放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要坚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要持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最终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很骄傲。
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问题不能靠感觉。
德政理论是我们的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飞跃。
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解放中国人民是目标。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制度标配。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与人民同呼吸。
执政考验着党的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义不容辞。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守我们的理念信念。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崇尚科学精神,文化自信凝聚力量。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乎世界的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是我们的追求。
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任务。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宗旨。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坚持党的领导是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治国理政基本原则,依法治国是我们的治国理政方法。
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全国政治局势是我们的责任。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2020考研政治复习重点党的基本路线
考研政治复习重点: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考研政治常考考点之一,考生在进行考研政治复习时,一定会复习到这一知识点,为此文都考研名师为大家讲解考研政治复习重点:党的基本路线,一起来看看吧!
一、知识点重现
、基本路线的内涵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 /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
XX年4月,******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个理念。
同年7月,******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XX年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
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对建立和谐世界提出四点基本主张。
此后“和谐世界”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进入新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加快。
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机遇,也建立和谐世界提供了条件。
我国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了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遇到了新问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我国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在经济领域国内生
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经济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滞后,甚至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同样问题,石油价格高涨、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等,中国与世界遇到共同挑战。
三、和谐世界理念的重大意义
(1)丰富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深化了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主张
(2)表明中国将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外交工作内涵不断扩大。
第二,面对我国经济的崛起,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势力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
第三,和谐世界理念提出,从某种角度说,是对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更多发挥作用的回应。
(3)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民主法制、制度化建设的结合
(4)有利于提高中国软实力
四、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
1.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
2.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3.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4.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