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点初中七(下)电子教案13.4(1)平行线的判定(1)公开课
沪教版(上海)七年级第二学期 13.4 平行线的判定的深度剖析二 学案设计
上海市初中数学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数学同步教学案平行线的判定的深度剖析之二【知识点梳理】1.平行线的概念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注意】①“在同一平面内”是定义的首要前提条件,不可缺少,因为在空间里,还存在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况;②“不相交”是说两条直线向两个方向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③平常所说的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实质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平行线符号“∥”表示.如AB平行于CD表示为AB∥CD.3.平行线的基本性质(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是整个初中平面几何的基石,是其他公理、定理的基础,它们的作用十分重要.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在说明直线平行时,经常用到.【注意】这条性质与垂线的性质很相似,但过任意一点都可以画垂线,而画平行线,只能是过直线外一点才可以.4.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基本图形如图所示:(1)如果12∠=∠,那么12//l l ;(2)如果32∠=∠,那么12//l l ;(3)如果24180∠+∠=︒,那么12//l l .【注意】①平行线的判定,实质上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对于它们的识别,一要注意它们的位置特征,二要注意它们的图形特征.②判定两直线平行应根据所给条件,适当选用三种方法中的一种.③判定两直线平行还可以根据定义和平行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典型例题讲解】【例l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②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③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④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A)l (B)2 (C)3 (D)4【分析】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平行(重合的情形通常不考虑),所以①②是正确的;由于线段的特征,当两条线段不相交时,也有可能不平行,故③④是错误的.【解析】B .【方法总结】此类题首先要理解好概念进行判断,往往利用画出反例的图形进行判断.【例2】完成下列推理:(1)如图,已知AB ∥EF ,AB ∥CD .因为AB ∥EF , (已知),所以____∥____( )(2)如图所示,已知MN AB ⊥于M ,CD AB ⊥于D .因为MN AB ⊥于M ,CD AB ⊥于D (已知),∠=____=( ).所以NMB你能发现这两条直线MN与CD位置关系是.【分析】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依据.这两个问题都可依据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完成推理过程.【解析】(1) AB∥CD CD EF平行公理推论∠90︒垂直定义平行(2)CDB【方法总结】说明两直线平行的考法很多,利用平行公理说明两直线平行时,首先要明确想要说明的是哪两条直线平行,应通过哪些直线平行,来说明这两条直线平行.【借题发挥】平行线是( )A.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C.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D.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解析】本题考查对平行线定义的理解,选B.【例3】如图所示,经过点M画MN∥OA,交OB于点N;画ME∥OB,交OA于点E.【分析】本题是利用平行线的基本画法来画.【解析】画法一落:把三角板的一边落在直线OA上;二靠:把直尺紧靠三角板的一边;三推:把三角板沿着直尺的边推到使刚才落在OA 上的边恰好经过已知点M 的位置;四画:沿着三角板经过点的边画直线MN ,交OB 于点N .用同样的方法画ME ∥OB .【方法总结】“一落二靠三推四画”是画平行线的基本方法.注意的是:画平行线的关键是过哪点画哪两条直线平行,因此一般画平行线时,应先说明过哪一点,再说明哪两条直线平行.【借题发挥】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解析】略,可参考例1的解析.【例4】如图所示,直线a 与b 被直线c 所截,如果12180∠+∠=︒,那么a ∥b .试简述理由.【解析】将∠1的邻补角记作∠3,则∠1+∠3180=︒(邻补角的定义).因为12180∠+∠=︒(已知),所以23∠=∠(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1)在几何图形中往往隐含着一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可在图形中挖掘.如本题中由图可知∠l 与∠3的邻补角关系.要学会观察图形,从中寻找条件.(2)几何解题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请同学们务必充分注意.【例5】如图所示,∠1=70︒,∠2=110︒,问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解析】我们用三种方法来判定AB 与CD 平行.方法一:因为2180CNM ∠+∠=︒(邻补角的定义),2110∠=︒(已知).所以180270CNM ∠=︒-∠=︒.又因为170∠=︒(已知).所以1CNM ∠=∠(等量代换),所以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因为1BMN ∠=∠(对顶角相等),170∠=︒(已知).所以70BMN ∠=︒.由方法一知70CNM ∠=︒,所以CNM BMN ∠=∠ (等量代换),所以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三:因为1BMN ∠=∠(对顶角相等),170∠=︒(已知),所以70BMN ∠=︒.因为2DNM ∠=∠(对顶角相等),2110∠=︒(已知),所以110DNM ∠=︒.所以180BMN DNM ∠+∠=︒(等式性质),所以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本题是同一个题用三种方法来进行判断,由于判断途径不同,所以判断过程及方法也不一样,同一题常会有多种解题方法,读者必须充分重视,这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能力.【借题发挥】如图所示,145,2135∠=︒∠=︒,则直线1l 、2l 平行吗?为什么?【分析】由题目提供的条件可知,12180∠+∠=︒,而13180∠+∠=︒,由此可知23∠=∠.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1l ∥2l 的结论.【解析】直线1l 、2l 平行,理由如下:因为13180∠+∠=︒,145∠=︒所以3135∠=︒,又因为2135∠=︒,所以23∠=∠.所以1l ∥2l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要判定直线1l 、2l 平行,首先说明这两条直线被直线3l 所截,形成的同位角2∠、3∠相等,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例6】如图所示,已知1120,260∠=︒∠=︒.求证:AB ∥CD .【分析】要说明AB ∥CD ,只要得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即可.【证明】证法一:因为15180,1120∠+∠=︒∠=︒,所以560∠=︒,因为260∠=︒,所以25∠=∠,所以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法二:因为23∠=∠(对顶角相等).又因为260∠=︒(已知),所以360∠=︒(等量代换).因为15180∠+∠=︒(互补的定义),又因为1120∠=︒,所以560∠=︒(等式性质),所以35∠=∠(等量代换).所以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法三:因为23∠=∠,260∠=︒,所以360∠=︒,因为16∠=∠.1120∠=︒,所以6120∠=︒,所以36180∠+∠=︒,所以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初步感知逻辑推理的过程及其表达,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借题发挥】如图所示:(1)因为3A ∠=∠,所以 ∥ ,理由是 ;(2)因为24∠=∠,所以 ∥ ,理由是 ;(3)因为46180∠+∠=︒,所以 ∥ ,理由是 ;(4)因为5∠= ,所以EF ∥ ,理由是 ;(5)因为5∠= ,所以BC ∥ ,理由是 .【分析】对于第(1)(2)(3)题,首先判断已知的两角是同位角、内错角、还是同旁内角,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被截两直线平行;对于(4)(5)两题,条件和结论都不完整,故需前后综合考虑.【解析】(l) EF ∥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EF ∥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ED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 C ∠,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 ∠4.E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故要对平行线的三种判定理解透彻,要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一定要辨明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随堂练习】1.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 ( )A .有且只有一条B .有两条C .不存在D .不存在或仅一条【解析】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分两种情况:当这个点在已知直线上时,平行线不存在;当这个点是已知直线外的一点时,有且仅有一条平行线平行已知直线,所以选D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相交或垂直 (B)垂直或平行(C)平行或相交 (D)相交或垂直或平行【解析】准确掌握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住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两直线互相垂直是相交的一个特例.所以选C .3.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1l ∥2l 的是( )(A)13∠=∠ (B)23∠=∠(C)45∠=∠ (D)24180∠+∠=︒【解析】因为13∠=∠,所以1l ∥2l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为45∠=∠,所以1l ∥2l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为24180∠+∠=︒,所以1l ∥2l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因为2∠与3∠之间的关系和两直线之间是否平行没有任何关系,所以由23∠=∠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故答案选B .判定两直线平行,必须严格按照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如图,要判定AD ∥BC ,只要说明内错角 = ,要判定AB ∥CD ,只要说明内错角 = .【解析】23∠=∠;14∠=∠5.如图,(1)因为∠1= (已知),所以DF ∥ ( )(2)因为∠2= (已知),所以BC ∥ ( )(3)因为∠2= (已知),所以EF ∥ ( )(4)因为∠3+ =180°(已知),所以EF ∥ ( )【解析】(1);B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C 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5;A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6.如图,(1)因为∠1=∠2(已知),所以 ∥ ( )(2)因为∠3=DCB ∠(已知)所以 ∥ ( )(3)因为∠4=∠EAF (已知),所以 ∥ ( )(4)因为180EAF ADC ∠+∠=︒所以 ∥ ( )【解析】(1)AD ;BC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BC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 ;DC A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7.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如果12∠=∠,那么a ∥b 吗?为什么?【解析】a ∥b .将∠l 的对顶角记作∠3,则有∠l =∠3(对顶角相等),又因为12∠=∠(已知),所以∠2=∠3(等量代换),所以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8.如图,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经过点P 画直线PE ∥OA 交OB 于点E ,画直线PF ∥OB交AO 的延长线于点F .【解析】如图所示:【课堂总结】【课后作业】1.看右图填空,并在括号内填人适当的理由.(1)如果内错角相等,即12∠=∠,能否判定//a b ?解 因为12∠=∠(已知)13∠=∠ ( ).所以32∠=∠,( )所以//a b ( ).(2)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即24180∠+∠=︒,能否判定//a b ?解 因为24180∠+∠=︒ ( ).34180∠+∠=︒( ),所以 32∠=∠( ).所以//a b ( ).(3)由(1)、(2),可知两条直线平行的基本判定方法是: ,还有两种判定方法分别是: , .2.看图填空,并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理由.如右图,因为5∠= (已知),所以AD ∥BC ( ).因为2∠+ 180=︒(已知),所以AB ∥DC ( ).因为3∠= (已知),所以AB ∥DC ( ).3.选择题(1)如图1,DE 是过点A 的直线,如果要使//DE BC ,那么需要条件( )(A) ACB BAD ∠=∠; (B) ACB BAC ∠=∠;(C) ACB CAE ∠=∠; (D) ACB ABC ∠=∠.图1 图2 图3(2)如图2,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根据同旁内角互补,得到//a b 的结论,则已知互补的两个角是 ( ) (A)1∠和3∠; (B) 2∠和4∠;(C)2∠和5∠; (D) 2∠和3∠.(3)如图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12//l l 的是 ( )(A) 13∠=∠; (B) 23∠=∠;(C) 45∠=∠; (D) 24180∠+∠=︒.(4)如图4,如果42,138B BDE ∠=︒∠=︒,那么 ( )(A)EF ∥BC ; (B) ED ∥AB ;(C) DF ∥AC ; (D)图中没有平行直线.图4 图5 图6(5)如图5,已知55,80,45B BAC CAD ∠=︒∠=︒∠=︒,可以判定AD ∥BC ,其根据是 ( )(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6)如图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24∠=∠,所以AB ∥DC ;(B)因为13∠=∠,所以AD ∥BC ;(C)因为43180B ∠+∠+∠=︒,所以AD ∥BC ;(D)因为12180D ∠+∠+∠=︒,所以AB ∥DC .4.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 和AB 相交于点D ,180B ADE ∠+∠=︒,直线EF 与BC 平行吗?为什么?【答案】1.(1)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已知;邻补角定义;等式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6∠;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1)C (2)D (3)B (4)B (5)C (6)C4.本题中,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首先应判定这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同旁内角互补.本题中还利用了“对顶角相等”这一重要命题.ADE ∠与BDF ∠是对顶角,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到180B ADE ∠+∠=︒.从而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说明EF ∥BC .【解析】因为直线EF 和BC 相交于点D .所以ADE ∠= BDF ∠ (对顶角相等).因为180B ADE ∠+∠=︒,所以180B BDF ∠+∠=︒.所以EF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下册-13.4 平行线的判定1 教案
13.4平行线的判定1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1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即三线八角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知识,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他判定的基础,更是今后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
因此这一节在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年级有6个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别较大,从考试的成绩中也能体现出较大的差距,其中有3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属于基本及熟练掌握程度,另外3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严重的脱节,属于学习困难型,理解和掌握知识都比较慢。
结合学情,本节课的教学难度降低,教学进度放缓,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道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经历平行线的基本性质的归纳过程,会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通过操作活动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会用这一基本事实进行说理和解决简单的问题,获得形式化说理的基础性训练3、通过结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四、教学重点及难点:平行线的判定1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用符号语言说理的过程,了解规范表达的要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并判断所画的直线是否相交(预估所画两直线都相交)2、两条直线是否可以不相交,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3、概念:同一平面内不想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如图,直线a和直线b是平行线,称它们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4、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答:平行与相交5、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由于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我们看到的只是直线的不部分,用“不相交”去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十分困难(二)深入探究1、操作1(老师为主)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Ⅰ、画一条直线a,将三角尺的一边AB紧靠直线a,将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ACⅡ、将三角尺由原来的位置推移到另一个位置Ⅲ、沿着三角尺原先紧靠直线a的那一边,画直线b这样就得到了两条平行直线a、b,即a∥b2、思考1在画平行线的操作过程中,三角尺和直尺的摆放方式对于画平行线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直线a与直尺所在直线形成的角的大小等于三角尺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并且保证在推移三角尺后画出的直线b与直尺所在直线形成的角也等于三角尺的同一个锐角的大小。
沪科数学七下《平行线的判定》同课异构教案 (1)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个判定方法的发现、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是难点. 【教学过程】【活动1】合作动手实验引入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活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叙述:∵∠1=∠2,∴l 1∥l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活动3】例题讲解例 已知直线l 1,l 2被l 3所截,如图,∠1=45°, ∠2=135°,试判断l 1与l 2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解:l 1 ∥ l 2理由如下:∵ ∠2+∠3=180°,∠2=135° ∴∠3=180°-∠2=180°-135°=45° ∵∠1=45° ∴∠1=∠3∴l 1∥l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路:(1)判定平行线方法.(2)图中有无同位角(注∠3位置) (3)能说明∠3=∠1吗? (4)结论.(5)∠3还可以是其它位置吗?你能说明l 1∥l 2吗? 【活动4】从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如图,问21l l 与平行的条件是什么? 再问:三线八角分为三类角,l 3l 1l 2123当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具有什么关系时,也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将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设法转化为利用同位角相等. 【活动5】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发现新的判定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猜想.①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3=∠4,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有∠3=∠4,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3=∠4∴AB∥CD(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然后,完成“做一做”∠1=121°,∠2=120°,∠3=120°. 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②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2+∠4=180°,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由类似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吗? 由此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 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2+∠4=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引导学生猜想: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活动6】例题教学,体验新知例2.如图,∠C+∠A=∠AEC .判断AB 与C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分析:延长CE ,交AB 于点F ,则直线CD ,AB 被直线CF 所截.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内错角∠C 和∠AFC 是否相等,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EF4A B CD1 32 EF4A B CD13 2 EFGA B CD132HACDBE ACDB EF提问:能否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判定AB与CD 是否平行? 提示:连结AC.例3 如图∠A+∠B+∠C+∠D=360°,且∠A=∠C,∠B=∠D, 那么AB∥CD ,AD∥BC.请说明理由.先让学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出代表发言,学生基本上都能想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但书写难度较大,教师要加以引导说理过程. 【活动7】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讲与练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如图(1)∠1=∠A,则GC∥AB,依据是 ; (2)∠3=∠B,则EF∥AB,依据是 ; (3)∠2+∠A=180°,则DC∥AB,依据是 ; (4)∠1=∠4,则GC∥EF,依据是 ; (5)∠C+∠B=180°,则GC∥AB,依据是 ; (6)∠4=∠A,则EF∥AB,依据是 . 探究活动:有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如果工具只有圆规, 怎样检验纸带的两条边沿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工具呢?请说出你的方法和依据.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10.2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公开课课件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8 7
5 6
43 12
5 3
观察∠3和∠5两角:
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 向,另一边在截线两侧 的两个角
内错角
夹在两被截直线内, 分别在截线两侧(交错)
5 3
观察∠3和∠6: 各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 另一边在截线的同旁, 方向相同.
8
7
6
5
6
3
43
12
观察∠3和∠6:
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
6
向,另一边在截线同旁 的两个角.
3
同旁内角
在截线同旁,夹在两被截直线内.
观察交流
E2
1
C4
同位角:
DB
36 7
5
8F A
∠1与∠5,∠2与∠6, ∠3与∠7,∠4与∠8。
E
D
36
C
45
A
内错角:
B F
∠3与∠5,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
E
D
36
C 45
同旁内角: A
B F
∠3与∠6, ∠4与∠5
角的名称 同位角
位置特征
图形结构特征
在两条被截直线同旁, 形如字母“F”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
10.2 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
(1)
(2)
(3)
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 叫做平行线
\
已知一条直线a,画另一条直线b,使它和 直线a平行.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请你画出一条直线a,并在直线a外任取一点 C.你能用上面的方法画出一条过点C 且与 直线a平行的直线吗?这样的直线能画出多 少条?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下册-13.4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13.4 平行线的判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说明:1、学习内容的排列与教材的编排顺序相一致。
2、学习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A:识记——了解、认识、感知、初步体会、初步学会B:理解——说明、表达解释、懂得、领会C:再现性情景应用——掌握、会用、归纳等D:生成性的情景应用——会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解决问题、总结评价等二、教学设计建议(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定义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
它是后续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不可或缺的知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二课时,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直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方法。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上看,初一学生年龄小、爱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不够广泛。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上看初一学生只局限于一问一答式的简单推理,不善于进行连续推理。
从知识经验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对顶角、邻补角、角分线的性质、互余互补的性质等基础知识,但只是用于小题或计算而非符号推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2B AC DF1 E2l 1l 4l 3l 31 2 3 2A C1 DBE4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2、练习:如图,直线l 与直线a ,b ,c 分别相交,且∠1=∠2=∠3(1)从∠1=∠2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2)从∠1=∠3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二、学习新课(一)判定2 1.思考: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 如果∠2=∠3,是否也能推出AB ∥CD?2.平行线的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2=∠3(已知)∴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例题:如图,已知1203,1202,1211=∠=∠=∠,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二)判定31.思考:如图,如果∠3+∠4=180°, 能否得到AB ∥CD?2.平行线的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2+∠3=180°(已知)∴AB∥CD(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3.例题:如图:直线AB、CD都和AE相交,且∠1+∠A=180º .直线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如图:(1)∵∠B+∠C=180°(已知)∴_____//_____()(2)∵∠D+∠_____=180°(已知)∴AD//BC()(连结AC)(3)∵∠2=∠4(已知)∴_____//_____()(4)∵∠1=∠5(已知)∴_____//_____()(延长BC)(5)∵∠B=∠3(已知)∴_____//_____()(6)∵∠D=∠3(已知)∴_____//_____()三、课堂小结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平行线的判定1、2、32.(议一议)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有哪些?四、布置作业练习册13.4(2)A DB CA DB C54231A DB C5421CBAD1E三、教学效果检测(一)教学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二)课内检测题1. (每空2分,总分26分)如图所示:(1)如果∠A =∠3,那么 ∥ ,( )(2)如果∠2=∠E ,那么 ∥ ,( )(3)如果∠A+∠ABE =180,那么 ∥ ,( ) (4)如果∠2= ,那么DA ∥EB ( ) (5)如果∠DBC + =180,那么DB ∥EC ( )2. (每空2分,总分24分)如图,已知11532,651=∠=∠=∠,那么AB 与CD 平行吗?EF 与GH 平行吗?为什么? 解:将1∠的邻补角记做4∠,则18041=∠+∠( )∵651=∠( ) ∴1156518011804=-=∠-=∠ ∵ 1152=∠( )EGBDA CHF4 1 2 3ABCDE 12 3∴42∠=∠( )∴______//______( )∵1154=∠,1153=∠( )∴43∠=∠( )∴______//______( )3.(本题10分)如图,BC 、DE 分别平分∠ABD 和∠BDF ,且∠1=∠2,请找出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课通过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推理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产生混淆,教师需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清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3.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具,如直尺、三角板等。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例题。
3.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巩固环节进行训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如操场、教室地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平行线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呈现(10分钟)介绍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通过展示PPT和教具,讲解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平行线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在此过程中,可设置一些判断题,让学生上台板书答案,以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沪科版七年级下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下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2021年宁国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教案主题:§10.2平行线的确定(第1课时)执教人:宁阳学校胡辉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理解平行线定义,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2、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通过变体图形的地图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挖掘学生数学潜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多媒体和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平行线的位置关系及生活中的平行线,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习惯于数学符号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能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四、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感知这些图片中线与线的位置关系,给人以不相交的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自利用多媒体展示宁阳学校校引入新课园风景的图片,引入新课1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问题:上图包含了丰富的直接学生活动的设计意图,建构了知识,突破了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创建情境线模型时,除了相交线之外,还有哪些线?结合我们观察到的图片,我们介绍了一部新的教学影片。
什么样的线叫做平行线?通过讨论,得出了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线称为平行线。
新知识教学1。
教师黑板书写中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表示方法如图所示。
两条直线AB和CD平行,记录为“AB‖CD”,读作“AB平行于CD”。
问这个问题:你能举一些你周围平行线的例子吗?给学生时间讨论例子。
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并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
沪科数学七下《平行线的判定》同课异构教案 (4)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会运用. 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运用. 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说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研究图形时,不能仅靠直觉.那么怎样判定两直线平行呢?从而引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以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感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由平行线的画法,让学生充分观察,在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下,分析、思考、 总结出结论.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合作交流:(1)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3=∠4,则AB 与CD 平行吗?(2)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 ,若∠2+∠4=180°,则AB 与CD 平行吗?由此得到: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练习(2)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寻找直线平行的. 同位角相等 条件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木工师傅用直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 这两条垂线平行吗?为什么? (四)课堂达标 【知识运用】(图1) D C A B FE P 12 E ABCDF142 3完成推理,写出依据 1、如图④ ∵∠1=∠2,∴_______∥________( ). ∵∠3=∠4,∴_______∥________( ). 如图:∵∠A=∠3 ∴ ∥ ( ) ∵∠2=∠E ∴ ∥ ( ) ∵∠ +∠ = 180° ∴ ∥3、已知:如图,∠1=∠2,且BD 平分∠ABC.求证:AB∥CD . 当堂检测1、如图,由下列条件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根据.(1)∠1=∠2,可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3,可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C=180°,可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如图,AD 是一条直线,∠1=65°,∠2=115°.求证:BE∥CF. (五)方法总结,畅谈收获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平行线的判定》公开课课件1
C
2、如图所示,直线AB 与直线CD平行吗,为 什么?
解: ∵∠CNF=70°
110°2
E
M
B
1 70° F
N
D
∴∠1=180°-∠CNF=180°-70°=110°
∵∠2=110°
∴∠1=∠2
∴CD∥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大家来探索!
① 如图: 如果∠1=∠2, 那么a与b平行吗?
② 如图: 如果∠1+∠2=180o, 那么a与b平行吗?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52021/10/25October 25,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252021/10/252021/10/252021/10/25
A
10.2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画法:
“推平行线法”: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A P
(1)上面的画法可以看做 是怎样的图形变换?
B
D
E
C
(2)把图中的直线PB,DE看成被尺边AC所截,那 么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 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L2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E1
1、如右图,∠1=∠2=55°∠3等
G
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
说明你的理由.
解: ∵ ∠1=∠2=55°
B
∠3=∠2=55°(对顶角相等)
∴∠1=∠3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下册13.4(1)平行线的判定 课件
13.4(1)判定定理一
[知识回顾]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 相交
斜交 垂直
[三条直线相交]
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相交,按照位置关系,将图中的角进行 分类?
F型:同位角
21
Z型:内错角
34
C型:同旁内角
65
78
[生活举例]
在周围世界中,到处可见平行线的形象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 ∠1=∠2, (已知) ∴ a // b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练习1]
如图,为了加固房屋,要在人字型屋架上一条横梁 DE,使得∠ABC=29°, 且DE//BC, 那么∠ADE 为多少度?说明理由.
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的对顶角标记为∠4 ,则 ∠1=∠4(对顶角相等)
由∠1=∠3(已知) ∴ ∠3=∠4(等量代换) ∴ a //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l
b
14
c
2
3
[练习2]
如图,如果∠1=110°,∠2=70°,那么AB//CD吗?为什么?
C
E
2
A
1
3
F
D
B
[知识拓展]
操作: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分别画出经过点 P和点Q 且平行于 a 的直线 b 和 c .
P
b
Q
c
a
平行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推论1]
思考:经过点 P 和点 Q 且平行于 a 的直线b和c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呢?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 ∵b // a,c // a (已知) ∴b // 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第二教学设计:13.4平行线的判定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2.教学实施: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检验学生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实施:
(1)设计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分别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完成课本第13.4节后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主要针对平行线的基础概念和判定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5.思考总结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心得,内容包括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应主动思考、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作业按时完成。
2017春七年级数学下册13.4平行线的判定(1)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平行线的判定观察与思考在三角尺平移的过程中,实质是具备了什么条件,才确保直线12与l 1平行?由此我们得到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你能用语言叙述一下吗? 新课探索二(2)11通过添加截线构成了“三线八角”图•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 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表达式:•••/ 仁/ 2,二l i // I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线I 2与I 1平行?”这一 问题基本上要老师引 导观察才能得到,所 以要求降低为只要能 够复述老师的叙述即 可。
新课探索三(1)思考 木条a 绕点P 旋转过程中,过点P 的直线有几条与b 平行.操作如图,已知直线a 及直线外的点B 、C.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 再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 讨论 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过B 、过C 的两条直线平行吗? 新课探索三(2)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可体验到一个 基本事实.这里所说的基本事实是人们在长 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基本事实也称为 公理,它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这条直线平行.学生会说有一条,老 师这是要强调“而且 只有一条”,为了引 出“有且只有”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行.符号表达式:T b // a, c // a,/• b // c.新课探索四C■B ■让学生结合本页“思 考”,会有人总结出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这个结论称为“平行 线的传递性”。
那么这两条直说明后两组平行线 时应让学生讨论一 下。
课内练习六 按下列语句画图:(1)点P 是直线a 外一点,直线b 经过点P 且与直线a 平行;(2)直线a 、b 是相交线,点P 是直线a 、b 外一点,直线c 经过点P 且与直线a 平行,与直线b 相交于点M. 课堂小结:平行线的画法•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1. 平行线的一个基本性质:思考 如图,直线l 与直线a 、b 、c 分别相交,由条件你可得到哪些结论?a II b, a II c,b II c.请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同一平面内,两. (2) _______________ 经过 ________ 点, 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课内练习二如图,为了加固房屋,要在人字型屋架上加一条横梁 MN,使MN BC,如果.ABC =29 ,那么/ AMN 应为 多少度? 课内练习三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1) 画出图形;(2) 写出结论: ____________ ; (3) 说明理由. 课内练习五如图,已知.1=110,.2=70,那么AB// CD 吗?为什么?b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沪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平行线的判定学案
平行线的判定【知识要点】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
2.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经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1=50°,∠2=130°,求证:AB ∥CD例2. 如图所示,∠ABC=∠ADC ,BF 、DE 是∠ABC 、∠ADC 的角平分线,∠1=∠2,求证:DC ∥AB 例3.(1)如图所示,已知AB ∥EF ,求证:∠BCF=∠B+∠F(2)如图,已知AB ∥CD ,∠B=140°,∠D=150°,求∠E 的度数(3)如图,AB ∥CD ,若BEC DCE ABE ∠︒=∠︒=∠求,35,120.例4 如图,∠1=120°,∠BCD =60°,AD 与BC 为什么是平行的?(填空回答问题) 将∠1的__________角记为∠2∵∠1+∠2=__________,且∠1=120°( 已知)∴∠2=____________.A B D E F1 2 3 AB C D E F 1 2 A B C D E F 2 A B C D E 1 3 4 5 A B EC D 21A D∵∠BCD =60°, (_________)∴∠BCD =∠ __________.∴ AD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 如图,已知∠1=∠B ,∠2=∠E ,请你说明AB ∥DE 的理由 . 例 6 如图,已知21,,∠=∠⊥⊥BC EF BC AD ,求证:AB ∥GF 。
【小试锋芒】一、填空题1.如图1所示,已知∠1=∠2,∠3=∠4,由∠1=∠2,可判定_______∥_______;由∠3=∠4,可判定____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填空:①∵∠1=∠2,(已知)∴_____∥_____.( ) ②∵∠2=∠3,(已知)∴_____∥_____.( ) ③∵∠4=∠7,(已知)∴_______∥________.( )④由②③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3=∠BOC ,∠6=∠FOE ,(已知) 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⑥∵∠4+∠ABC=180°,(已知)∴_______∥_______.( )3.如图3,填空:①∵∠1=∠C ,(已知)∴ED ∥______.( ) ②∵∠2=∠BED ,(已知)∴DF ∥______.( )③∵∠2+∠AFD=180°,(已知)图1 A B C D 1 2 4 3 A E FAB C D E F 12 3 45 6 7 图2 O∴_______∥_______.( ) ④∵∠3=∠B ,(已知)∴_______∥_______.( ) ⑤∵∠DFC=∠_______,(已知)∴ED ∥AC .( )4.给下列证明过程填写理由. 已知:如图4所示,AB ⊥BC 于B ,CD ⊥BC 于C ,∠1=∠2, 求证:BE ∥CF .证明:∵AB ⊥BC 于B ,CD ⊥BC 于C,( ) ∴∠1+∠3=90°,∠2+∠4=90°( ) ∴∠1与∠3互余,∠2与∠4互余.( ) 又∵∠1=∠2,( )∴_______=_______.( ) ∴BE ∥CF .( )5.如图5,由A 测B 的方向是___________,由B 测A 的方向是___________.6.如图6,DE ∥BC ,∠DBE=40°,∠EBC=25°,则∠BED=_________. 7.如图7,已知∠1=∠2, ∠D=85°,则∠BCD=___________. 8.如图8,已知︒=∠︒=∠+∠︒=∠+∠1352,18032,18021,则=∠5( )A.︒135B.︒130C.︒145D.︒1409.如图9,已知∠1=85°,∠2=85°,∠3=125°,求:∠4与∠5的度数。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10.平行线的判定
《10.2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与相交线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角、相交线及相交线所成的角、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按照先“认识平行线,再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相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训练学生进行简单说理,加深对平行概念的理解,并学会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平行线的识别法,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线三种识别方法的发现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地观测建筑物,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渗透数学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种识别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三种识别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三角形,练习本,量角器。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平行线的定义。
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提出问题:在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由此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由平行线的画法,让学生充分观察,在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下,分析、思考、总结出结论: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合作交流(1)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3=∠4,则AB与CD平行吗?思考: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由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那么,能否利用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2)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2+∠4=180°,则AB与CD平行吗?由此得到: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1)平行线的判定
闸北八中新校曾杨帆
【教学目标】
(1)知道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会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经历平行线的基本性质的归纳过程, 通过操作活动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并会用这一基本事实进行说理.
(3)在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中, 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感受、体验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
会正确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进行说理.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的获得过程.
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
直线叫做平行线.
通过添加截线构成了“三线八角”图.
实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
MN∥BC, 如果按下列语句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