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发SSCI期刊的经验分享
sci、ei、ssci收录检索证明
sci、ei、ssci收录检索证明一、概述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往往需要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而SCI、EI、SSCI等收录检索证明成为衡量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SCI、EI、SSCI的概念、特点以及获取收录检索证明的方法。
二、SCI、EI、SSCI的概念1.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属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一部分,是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由美国康普公司创办。
SCI覆盖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人文等多个领域的学术期刊,被广泛认可为国际学术界的权威数据库之一。
2. EI(Engineering Index)EI是由美国工程师学会开发的一种专业领域的文献检索工具,其收录范围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领域的学术文献。
EI数据库集成了包括EI Compendex、Inspec、Data Citation Index等多个数据库,被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广泛使用。
3.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也属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主要收录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文献,并为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了检索、引文分析和作者排名等功能。
以上三种收录索引都是学术界和科研机构对学术成果进行评价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获取SCI、EI、SSCI的收录检索证明对于提升个人学术声誉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
三、SCI、EI、SSCI收录检索证明的取得方法1. 通过学术期刊投稿要获取SCI、EI、SSCI的收录检索证明,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向相关学术期刊投稿并最终被录用发表论文。
学术期刊的SCI、EI、SSCI 收录情况通常可以在期刊的冠方全球信息站上查阅,作者在投稿时可以选择已经被这些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进行投稿,提高文章最终被录用的机会。
博士后经验分享
博士后经验分享
成为博士后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以下是一些博士后经验分享:
1. 明确研究方向:博士后阶段是深入研究某个特定领域的好机会。
在开始博士后工作之前,明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与导师或合作导师进行深入讨论,确保研究项目与个人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相契合。
2. 建立合作关系:博士后期间,与导师、同事以及其他研究团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
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也从他人那里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和观点。
3. 积极发表论文:博士后阶段是提高自己学术声誉和建立研究网络的重要时期。
努力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建立联系,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4. 提升研究技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研究技能,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文献综述等。
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研究效率和质量。
5. 寻求职业发展机会:博士后阶段不仅是研究工作的延续,也是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准备的时期。
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如学术界的教职岗位、工业界的研究职位或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机会。
6. 保持积极心态:博士后阶段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如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职业发展的竞争等。
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和失败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博士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
博士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
作为一个博士生,我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
1. 提前准备:在正式开始申报之前,要提前了解项目的申报要求和流程。
阅读官方的申报指南和相关材料,确定自己的课题符合基金的研究范围和主题。
2. 认真分析课题:在确定课题时,要认真分析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申请人需要充分理解自己的课题,清晰地描述研究问题和目标,并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
3. 寻求指导:在项目申报的过程中,寻求导师和专家的意见和指导。
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有用的建议和改进建议,有助于完善申报书的质量。
4. 精心撰写申报书:申报书是评审人员评审的重要依据,因此得认真撰写。
要遵循基金指南的格式要求,清晰地描述研究计划、方法和预期成果。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5. 审稿和修改:在完成初稿后,要将申报书交给导师和专家审稿。
他们将提出修改意见,需要仔细考虑并逐一改进。
在修改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积极的态度,以达到更高的质量。
6. 做好备选计划:由于竞争激烈,项目有可能被拒绝。
因此,在申报过程中要提前有备选计划,准备好备选课题和研究方案。
这样即使一次申请不成功,也可以在下一轮申请中继续努力。
7. 注意细节和时效:在填写申报材料和整理相关文件时要特别注意细节和时效。
要认真填写所有必要的材料,并确保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申请。
以上是我个人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能够成功申请到心仪的项目!。
ssci投稿经验
ssci投稿经验【最新版】目录1.SSCI 投稿的基本流程2.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3.投稿前的准备工作4.稿件的撰写与修改5.投稿后的跟进与应对拒稿正文对于许多学者和研究者来说,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上是一种荣誉,也是对其研究能力的肯定。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学术文献检索库之一,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科学领域期刊,是许多研究者向往的发表平台。
以下是我根据个人经验总结的 SSCI 投稿经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了解 SSCI 投稿的基本流程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SSCI 投稿流程包括: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前的准备工作、稿件的撰写与修改、投稿及投稿后的跟进与应对拒稿。
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呢?这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成果的重要性和创新性,以及期刊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投稿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在选择期刊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 CNKI 等,查阅相关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对比分析,选择最符合自己研究方向和条件的期刊。
在投稿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符合期刊的要求,如篇幅、格式、语言等;为论文撰写一个简洁明了的摘要和关键词;选择合适的审稿人,并邀请他们为论文审稿。
这些准备工作的完成,可以大大提高投稿的成功率。
接下来是稿件的撰写与修改。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论文结构完整,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注意论文的语言表达,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式;在论文中引用相关文献,以增加论文的说服力。
在完成初稿后,我们还需要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以确保论文质量。
投稿后,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投稿进展,及时与期刊编辑沟通。
如果遇到拒稿,我们需要冷静应对,分析拒稿原因,并根据编辑的建议进行修改,以便再次投稿。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论文投向其他合适的期刊。
总之,SSCI 投稿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和毅力。
管理类学科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管理类学科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根据建设与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管理学院的发展目标,管理学院学科分委员会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决定对管理类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需满足下列要求之一:1、在学院认定的A+类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者在学院认定的A+类高水平国际期刊投稿论文1篇,该论文通过第1轮评审、并经修改后已进入第2轮评审。
附导师及学科/领域负责人签字确认的论文投稿信息、第1轮评审意见与结果和进入第2轮评审的论文全文。
论文署名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生是所发表论文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博士生作为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应为导师或副导师;论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署名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2)当论文作者中只有一位我校在读博士研究生时,博士生作为唯一通讯作者可视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2、在学院认定的A1或A2类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
3、在SCI/SSC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2篇。
4、在SCI/SSC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认定的国内高水平期刊(公共管理学报、管理科学除外)发表论文1篇。
5、在SCI/SSC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英文论文2篇并由博士生本人参会报告。
由导师与学科负责人签字确认。
6、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认定的国内高水平期刊(公共管理学报、管理科学除外)发表2篇论文,同时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英文论文1篇并由博士生本人参会报告。
7、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认定的国内高水平期刊(公共管理学报、管理科学除外)或SCI/SSC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1篇,同时至少在CSSCI/CSCD检索期刊或E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2篇。
上述期刊论文中应至少有一篇为英文论文,否则须另外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英文论文1篇并由博士生本人参会报告。
说明1、期刊论文发表认定:包括正式发表或给出DOI编号的在线发表论文。
SCI(SSCI )投稿过程总结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修稿处理、拒稿后对策及接受后总结等(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提示语: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
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
介绍几个方法: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⑥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⑦若是团队序贯研究,斟酌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
发表sci经验分享
发表sci经验分享我是一名科研人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积累了很多发表SCI论文的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经历和心得,希望能对正在努力撰写SCI论文的人有所帮助。
我想强调一点,撰写SCI论文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所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验技术、数据分析和文献查阅等方面。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做出有质量的研究工作,并将其写成一篇有说服力的SCI论文。
要写好SCI论文,我认为关键是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文的结构和段落的衔接。
首先,要明确论文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在引言中清晰地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明确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然后,要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呈现和讨论。
最后,要得出结论,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我还想提醒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免读者产生困惑。
同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科技术语,但同时也要保证通俗易懂,避免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
我想强调一点,写SCI论文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和耐心,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相信我们都能够写出优秀的SCI论文,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撰写SCI论文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写作技巧,相信我们都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
希望我的经验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博士生学术经验分享
博士生学术经验分享作为一名博士生,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许多学术研究的机会,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学术经验。
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博士生涯中所学到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对即将进入博士阶段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博士生在学术研究中应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博士阶段是一个自主研究的阶段,需要主动寻找研究课题,主动与导师和同学交流讨论。
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题,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博士生要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术交流是提高学术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讲座和学术论坛等活动来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其他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同时也可以结识到一些优秀的学者和同行,为今后的学术合作奠定基础。
博士生要善于利用学术资源。
大学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数据库等。
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图书馆是我们获取文献资料的主要场所,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室是我们进行实验研究的地方,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实验设备和仪器,开展创新性的实验研究。
数据库是我们获取数据的重要来源,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博士生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创新能力是博士生必备的能力,我们应该不断地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在学术研究中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博士阶段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研究进展缓慢、实验失败等。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这些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同时,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度追求学术成就而忽略了身心健康。
总的来说,博士生学术经验的分享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SSCI期刊投稿经验
S S C I期刊投稿经验(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SSCI期刊投稿经验台湾的学术界,近年在学界的自我要求与国科会等学术成就评量与学术资源分配机构的推波助澜下,学术生态确实有了极大的转变,其中锁定目标向SCI 或SSCI 期刊进军投稿,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或共同关怀)。
当然,对有些身处学界的人员而言,却也是「共同的痛」。
但无论如何,要在当今台湾的学术界求取生存空间,「必须」在SCI 或SSCI 期刊发表研究成果的要求,也逐渐成为获取职位、升等或研究资源的必要条件或是评审条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要项。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会聚集于此,认真讨论此一议题的重要原因。
我今天要讨论的题目是「如何投稿SSCI?」,严格说来,投稿SSCI 并不是太困难的事,只要将论文写好(绝大多数情况要以英文撰写),并找好一本适当的SSCI 期刊,将论文寄给该刊主编,即完成所谓的「投稿SSCI」。
但显然问题不在此处,而是在于「如何投稿SSCI 且成功的被接受刊登」或更直接的,「如何能顺利地在SSCI 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事实上,绝大多数(或更大胆的说:所有的)曾经向SSCI 期刊投稿过的人,都曾有过被退稿的经验,即便是各领域的学术巨擘,亦难逃此项「命运」。
笔者即曾经听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林南院士说过:被SSCI 期刊退稿,乃是极其正常自然之事,我就常有这样的经验,没什么了不起的。
林院士更进一步地陈述他与其前辈,美国社会学大师James Coleman,之间曾经有过的精彩对话的往事。
林院士自述:当年他刚拿到博士学位,前往John Hopkings 大学任助理教授,当时James Coleman 正好是John Hopkings 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
那时候他们这些可怜兮兮、没有任何投稿经验的助理教授们,为了拼 tenure,终日惶惶地努力做研究、写论文,却往往在投稿SSCI 期刊时,频吃闭门羹,终至灰心丧志,不知如何是好。
SSCI论文发表经验
我的SSCI期刊发表体会和经验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
我本专业是经济学,但我更倾向于称自己属于社会科学或中国研究,土博。
我2年前博士毕业时,曾给自己下了一个目标:自己专业的研究成果不发中文文章(当然也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中文刊物,以后如果发展出比较好的刊物,我会考虑),其它专业写着玩的中文文章,独立发表的话,不低于领域top 1或《中国社会科学》。
以别人(同事或学生)为主笔经我指导修改后挂我名的中文论文,不低于专业前3名。
不然我不挂名。
没有给自己定下一个雄心壮志,在中国的社科评价体系下,肯定会堕落。
发一篇ssci论文,对于一个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在中国社科教育体制下的成长起来的学者来说,真是要脱一层皮。
1.中英文投稿经历先说中文经历,以表明一篇英文ssci论文比中文论文难多少!我最近2年很少写中文文章了。
不过也偶尔动笔。
我曾经花了17天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11天写了一篇《经济研究》,4天时间写一篇《世界经济与政治》。
这三篇应该代表国内三个不同领域(社会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的顶级水平了吧。
写作过程其实也是非常痛苦的,需要闭关,真的有思路的时候一天只睡5个小时以下。
总的来说都是一气呵成。
投稿过程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麻烦一点外,别的基本是一遍通过,少有修改。
但相比较而言,我那篇英文论文的完成过程就非常艰辛了。
文章动笔之前的调研工作历时2年半,更之前对基本概念的辨析也花了1年。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概念问题,我后面会细谈)。
这篇文章从动笔到第一次投稿,花了8个月,中间这段时间,我正好旅行了几个国家进行访问,也找过不少国内外专家交流、谈话、修改。
完整稿出来后,又放了3个月沉浸一下。
先投了一个top journal,3月后被干净利落的拒掉。
然后改投中上的一个期刊,2个月后说major revision,修改后minor revision,然后又一次major revision和minor revision,然后说要我找native的人修改语言。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sci 投稿经验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sci 投稿经验引言概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它涉及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学术界,很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并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SCI期刊上。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在SSCI投稿的经验,以期帮助读者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正文内容:1. 研究选题1.1 确定研究领域:在选择研究题目时,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例如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这有助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相关领域的文献相联系,增加论文的学术价值。
1.2 确定研究问题:在确定研究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独特性和实际意义。
研究问题应该是前沿的、有创新性的,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2. 文献综述2.1 搜集相关文献:在进行文献综述时,要广泛搜集与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
可以通过SSCI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和相关学术期刊等途径获取文献资料。
2.2 分析文献内容:在分析文献时,要注意文献的质量和相关性。
可以根据文献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结论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2.3 总结文献成果:在总结文献成果时,要将不同文献的观点和结论进行对比和综合。
可以通过建立概念框架或提炼主题来归纳文献的主要发现。
3. 研究方法3.1 确定研究方法: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进行选择。
可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或定性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等。
3.2 数据收集和处理:在进行数据收集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质量。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3 结果解释和讨论:在解释和讨论研究结果时,要结合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可以比较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讨论。
4. 结果呈现4.1 结果组织和展示:在呈现研究结果时,要注意结果的逻辑性和清晰性。
SCISSCI投稿过程总结
S C I S S C I投稿过程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提示语: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 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
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
学术技巧如何进行学术期刊投稿与发表成功发表高水平论文(研究生博士生)
学术技巧如何进行学术期刊投稿与发表成功发表高水平论文(研究生博士生)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习生涯中,学术期刊投稿与发表高水平论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何利用学术技巧提高投稿和发表成功的概率呢?本文将为研究生和博士生介绍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任务。
一、选择合适的期刊在进行学术期刊投稿前,研究生和博士生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期刊。
选择合适的期刊不仅可以增加发表论文的几率,还能够提高论文的影响力。
在选择期刊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门类与主题: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期刊,确保论文能够得到专业同行的认可和重视。
2. 影响因子与排名:了解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在相关领域的排名,选择具有一定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的期刊。
3. 投稿与宽容度:了解期刊的投稿方式和宽容度,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水平的期刊。
二、准备充分的论文在投稿前,必须准备充分的论文。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1.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
2. 数据采集与处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处理的科学性,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提出合理的解释与讨论,回答研究问题。
4. 完善的引用与参考文献: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文献的来源给出正确的引用格式。
三、撰写规范的论文撰写规范的论文是投稿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1. 文章结构:按照学术论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确保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2. 语言表达与文章风格: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使用简练、准确、学术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3. 图表与公式:图表和公式应清晰、规范,标注完整,方便读者理解。
4. 参考文献:按照学术规范,对参考文献进行准确的引用和排版。
四、审稿意见的处理与回应在投稿后,往往会接收到期刊编辑的审稿意见。
以下是一些处理审稿意见的建议:1. 认真阅读审稿意见:仔细阅读编辑和审稿人对论文的评价和修改建议,理解并接受他们的意见。
SSCI论文发表经验
作为一个Junior,我曾经无知的询问过很多次CSSCI和SSCI的排名是如何对应的,比如如果把经济研究放到SSCI中是一个大概什么位置呢?所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的五花八门,一开始觉得糊里糊涂的,不过后来才慢慢明白,这本就是一个不应该问的问题......0.引子笔者是一个在国外普通大学念书的博士生,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海归。
其实笔者也不知道留学生和"龟"这种动物挂上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加之自己还未回国,因此还是把自己叫做留学生吧。
一听留学生谈SSCI可能有的人会立马觉得在国外念书发SSCI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发是理所当然的,不发是不正常的。
这些人可能经常听见那些已经发了SSCI的人留学生眯着小眼睛很不屑的哼哼: 切,不就是发SSCI么,很简单哪!说这些话的人一般有两种情况 1.他发的SSCI很烂。
2.他在拿你解闷儿。
笔者曾经在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很认真地问过两位恩师,博士论文在三星的SSCI期刊上的难度有多大(这里三星指的是Keele排名,四星最高,比如AER QJE什么的,三星其次比如RAND,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什么的,二星再次比如Applied EconomicsLetters 和China economic review什么的,一星最低,当然了,期刊排名很多难免有差异,这里只是说个大概,没必要计较太深)两位恩师的回答都是: 很不容易。
据说国外经济类的博士生最终能在SSCI期刊上面(不论什么档次的SSCI)发表文章的比率不到10%。
所以请广大的经济博士生同袍们看这篇文章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好的SSCI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有人可能说你在这儿嘚不嘚的介绍经验说明你发了很多SSCI了呗?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的经验主要来源于我的恩师们,我的同事,同门师兄师姐和我自己。
笔者的两位恩师都是教授,都在世界五大经济期刊发表过不同数量的文章。
ssci期刊发表条件
ssci期刊发表条件SSCI期刊发表条件。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著名的社会科学类引文索引数据库之一,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出版。
SSCI期刊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在SSCI期刊上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因此,许多学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在SSCI期刊上发表。
那么,SSCI期刊的发表条件是什么呢?首先,SSCI期刊对论文的学术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
论文在SSCI期刊上发表,首先要求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和广度,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次,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要科学、合理,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
此外,论文的写作语言要规范,逻辑严谨,能够清晰地表达研究观点和结论。
这些都是SSCI期刊对论文学术质量的基本要求。
其次,SSCI期刊对作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SSCI期刊更倾向于接收那些来自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学者的论文,因为这些学者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其研究成果也更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此外,对于作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SSCI期刊也会进行一定的审核和评估,以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可靠性。
另外,SSCI期刊还对论文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有一定的要求。
SSCI期刊更倾向于接收那些具有较高原创性和创新性的论文,这些论文往往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观点、方法或结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如果想要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作者需要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提出新的观点或思路,以吸引编辑和评审的注意。
最后,SSCI期刊还对论文的语言和格式有一定的要求。
论文需要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和格式进行撰写,符合期刊的投稿要求和规范。
此外,对于图表、数据和引用文献的使用,也需要符合期刊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可读性。
ssci期刊发表条件
ssci期刊发表条件SSCI期刊发表条件。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社会科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之一。
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是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追求和目标,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成果将被更多人认可和引用。
但是,要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严格符合一定的发表条件。
本文将就SSCI期刊发表条件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这些条件。
首先,SSCI期刊对稿件的学术质量要求非常高。
这包括研究的创新性、学术价值、理论深度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
在选择投稿SSCI期刊之前,作者需要对期刊的定位和要求有清晰的了解,确保自己的研究内容符合期刊的学术取向和发表标准。
此外,SSCI期刊还对论文的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有较高的要求,要求论文表达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这就需要作者在撰写论文时要严谨认真,力求完美。
其次,SSCI期刊对作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SSCI期刊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研究成就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论文。
因此,对于一些初涉学术领域的新人来说,要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就没有机会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只要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也是有可能被SSCI期刊接受的。
另外,SSCI期刊对论文的撰写规范和格式要求也非常严格。
作者在投稿之前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确保自己的论文格式符合期刊的要求。
这包括论文的结构、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图表的排版规范等方面。
只有确保论文格式规范,才能增加论文被期刊接受的可能性。
最后,SSCI期刊对论文的原创性和版权要求也非常严格。
任何已经在其他期刊或平台上发表过的论文,都不会被SSCI期刊接受。
因此,作者在投稿SSCI期刊之前需要确保自己的论文是原创的,并且在投稿过程中也需要遵守期刊的版权规定,确保论文的版权不会受到侵犯。
ssci一区期刊发表
ssci一区期刊发表SSCI一区期刊发表。
在学术界,SSCI一区期刊的发表是许多学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一区期刊代表着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严谨的学术评审标准,因此,能够在SSCI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不仅是对个人学术能力的认可,也是对研究成果的高度肯定。
那么,如何才能在SSCI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非常重要。
一区期刊对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可以参考前沿的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找到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研究空白的课题。
此外,还要注意选择符合期刊定位和主题的课题,这样才能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
其次,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
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就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
这包括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梳理,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开展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结论。
只有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才能够产出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才能够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可。
第三,精心撰写论文并注意语言表达。
无论是哪个领域,文笔的好坏都是决定论文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撰写论文时,要注意论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简洁,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此外,还要注意遵循期刊的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确保论文的质量和规范性。
最后,进行严格的学术评审和修改。
在准备投稿之前,要对论文进行严格的自审和修改,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完整性。
此外,还要邀请有经验的学术人士或老师对论文进行审稿和修改,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论文中的问题。
只有通过严格的学术评审和修改,才能够使论文达到一区期刊的发表标准。
总之,要在SSCI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但是,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精心撰写论文并注意语言表达,进行严格的学术评审和修改,就能够提高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最终实现在SSCI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目标。
发C刊和SSCI哪一个更容易
对于人文社科专业的老师同学们来说,我们在发表论文时有一个巨大的坑,那就是争着抢着设法发表国内中文期刊(C刊),却对国外的英文SSCI视而不见。
这样的结果,被认为容易让国内社科研究者产生两种“死法”,一种是“累死”,一种是“冤死”。
“累死”自然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现在发C刊太难了!真的是僧多粥少。
目前要想在社科领域立足,大家通常的做法就是比C刊数量,你10篇我20篇,数量少了,根本就没话语权。
“冤死”,有些人可能就不明白了,我明明辛苦发了很多C刊,而且质量上自我感觉还OK,怎么就“冤死”了呢?那是因为你不够了解SSCI,当你知道你原本可以通过发SSCI走捷径之后,你就知道自己很“冤”了。
所以,本文的宗旨,就是让带你一起开启科研生产的新思路,将视野放眼世界,开始尝试发表国际SSCI英文期刊!为什么要发SSCI?这里给出四个理由:1、SSCI地位很高。
现在很多高校都将之排在国内很多A刊(顶级中文期刊)之上,其价值和受肯定程度远高于中文核心C刊(一篇抵10篇都不为过)。
硕士拿SSCI申请国内外名校博士、博士拿SSCI赴名校就业、老师拿SSCI评职称,都是绝对的杀手锏。
师生发表SSCI,很多学院会当新闻来报道的。
2、SSCI难度并不一定高。
虽然好的SSCI肯定会难,但是好的中文C刊也能难到让你焦头烂额。
其实对比一下数量,我们觉得SSCI也不一定真的就难:中文C刊有700多种(含拓展版),但SSCI多达3500种。
虽然SSCI是面向全球的,但中国人多啊,所以C刊竞争也是可想而知的。
有老师两种期刊都发过,认为SSCI并不一定比C刊难。
3、SSCI很公平。
它注重新意,对格式什么的要求没有中文C刊高。
而且是匿名评审,没有关系稿,不看作者头衔、身份,不像中文C刊就喜欢发大牛的文章,小字辈的容易被直接pass。
4、SSCI更适合未来发展。
现在科研竞争越来越大,以后的学术生存,肯定要有国际化的学术发表。
国家“双一流”发展目标,也有对高教科研走向国际化的要求。
ssci发表流程
ssci发表流程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全球最权威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索引数据库之一。
SSCI发表流程是指学者在将研究成果投稿到SSCI期刊上发表时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规定。
本文将从选择期刊、准备投稿、审稿过程以及最终发表等方面进行介绍。
选择适合的期刊是SSCI发表流程的第一步。
学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SSCI期刊。
在选择期刊时,可以参考SSCI官方网站上提供的期刊列表,该列表包含了被SSCI索引的各个学科领域的期刊。
学者还可以借助一些学术搜索引擎或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来查找相关期刊并了解其影响因子、审稿周期、发表要求等信息。
准备投稿是SSCI发表流程的第二步。
在准备投稿之前,学者应首先阅读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和作者须知,了解该期刊对稿件的要求和格式规范。
然后,学者需要将研究成果整理成符合期刊要求的稿件,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
此外,学者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附件,如数据集、图片、图表等。
在准备投稿时,学者还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避免不当抄袭和剽窃行为。
投稿后,稿件将进入审稿过程。
学者提交的稿件将由编辑部进行初步审查,确保其符合期刊的主题和要求。
如果通过初审,稿件将被分派给相应的审稿人进行专业评审。
审稿人将对稿件的学术性、创新性、方法论和论证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学者需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重新提交给编辑部。
编辑部将根据修订后的稿件再次进行评估,最终决定是否接受发表。
最终发表是SSCI发表流程的最后一步。
如果稿件经过多轮修改和完善后被编辑部接受,学者将收到正式的发表通知。
学者可以在期刊的网站上查找自己的论文,并下载发表证明或文章全文。
同时,学者还可以将发表的论文进行推广和分享,提高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博士期刊发表几区
博士期刊发表几区博士期刊的发表区别是指在期刊评价体系中所处的级别,不同的区别代表着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质量。
一般来说,博士生在发表论文时,会优先选择高水平的期刊,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那么,博士期刊发表几区是怎么划分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期刊的等级划分。
目前国内外期刊的等级划分主要有SCI、SSCI、EI、CSSCI等,这些等级标志着期刊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技期刊评价数据库之一,收录的期刊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高水平学术期刊。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了一些在社会科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
EI(Engineering Index)是工程索引,收录了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期刊。
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主要收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
在这些等级之上,又有不同的区别,比如SCI期刊根据影响因子被划分为Q1、Q2、Q3、Q4四个区,其中Q1代表影响因子排名在前25%,Q2代表排名在25%~50%,依此类推。
而SSCI期刊则根据JCR分区标准划分为A、B、C三个区,其中A区代表排名在前20%,B区代表排名在20%~50%,C区则排名在50%之后。
对于博士生来说,发表论文在高水平期刊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学术声誉,还能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和学术研究增加分量。
因此,选择发表在Q1区、A区的期刊上是博士生们的首要目标。
当然,对于一些新兴领域或者特定研究方向,有时候也可以选择发表在Q2区、B区的期刊上,只要这些期刊在相应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总的来说,博士期刊发表几区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的质量以及期刊的影响力来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生发SSCI期刊的经验分享作为一个Junior,我曾经无知的询问过很多次CSSCI 和SSCI的排名是如何对应的,比如如果把经济研究放到SSCI中是一个大概什么位置呢?所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的五花八门,一开始觉得糊里糊涂的,不过后来才慢慢明白,这本就是一个不应该问的问题......0.引子笔者是一个在国外普通大学念书的博士生,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海归。
其实笔者也不知道留学生和"龟"这种动物挂上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加之自己还未回国,因此还是把自己叫做留学生吧。
一听留学生谈SSCI可能有的人会立马觉得在国外念书发SSCI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发是理所当然的,不发是不正常的。
这些人可能经常听见那些已经发了SSCI的人留学生眯着小眼睛很不屑的哼哼: 切,不就是发SSCI么,很简单哪!说这些话的人一般有两种情况:① 他发的SSCI很烂;② 他在拿你解闷儿。
笔者曾经在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很认真地问过两位恩师,博士论文在三星的SSCI期刊上的难度有多大(这里三星指的是Keele排名,四星最高,比如AER QJE什么的,三星其次比如RAND,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什么的,二星再次比如Applied EconomicsLetters 和China economic review什么的,一星最低,当然了,期刊排名很多难免有差异,这里只是说个大概,没必要计较太深)两位恩师的回答都是: 很不容易。
据说国外经济类的博士生最终能在SSCI期刊上面(不论什么档次的SSCI)发表文章的比率不到10%。
所以请广大的经济博士生同袍们看这篇文章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好的SSCI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有人可能说你在这儿嘚不嘚的介绍经验说明你发了很多SSCI了呗?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的经验主要来源于我的恩师们,我的同事,同门师兄师姐和我自己。
笔者的两位恩师都是教授,都在世界五大经济期刊发表过不同数量的文章。
我刚才为了写这篇文章特地看了一眼其中一位恩师单在AER 就发过不下五篇。
师兄即将发一篇ECONOMETRICA,师姐也在好的期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
我是算做同门中比较一般的,但即使如此笔者也给一个三星的SSCI期刊当过审稿人,而且很幸运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第一篇论文已经在一个SSCI的期刊上发表(据说五年平均的影响因子是1.7左右,实际上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影响因子怎么算的,只知道越高代表越好),第二篇文章正在递交中。
由于这不是所谓的还愿贴也不是炫耀贴,因此具体发到哪里不必详述。
写以上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件事,本文虽然没办法保证你看过了以后就一定能马上在SSCI上发表,但如果你看进去的话,可能会对经济类的博士的研究和发表论文方面有一些正面的帮助。
闲言少叙,书规正文。
1.导师篇可能在看到上段的文字以后,一些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 你和你师兄师姐的文章会发表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导师好吧。
事实上笔者很认同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我没有遇到两位恩师我的博士经历可能会完全不同。
但是请诸位不要误解,我说导师好会使文章发表的几率大一些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你把导师的名字放在你论文上来震慑审稿人(事实上编辑们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作者和审稿人也是双盲),而是由于好的导师会教给你很多有用的东西。
我不知道广大经济博士同袍们多久见导师一次面,我三年里是平均一周见一次的。
当然见导师不是为了讨论哪家馆子的水煮鱼味道正宗(这个可以留到课后讨论),勤见导师的一大好处是你总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会不断推动你在下次见导师前准备好向导师提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了你的进步就会快一些。
导师关键在一个“导”字上面,导不是说帮你研究,而是解决你不懂的问题,当你走偏的时候导师要帮你扶正方向。
举个例子,做实证的时候用哪一种计量模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如果观测值不独立就需要用Cluster来校正OLS的标准误,如果是面板数据就要考虑是用random effect 还是fixed effect, 如果因变量有上下限就要考虑用Tobit模型,如果因变量离散且大于三个值就不能用logit 和probit而可以考虑用multinomial,如果观测值很少很少可以试一下非参检验等等。
这时候导师的几句话就能使刚入门的博士生避免走很多的弯路。
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导师必须明白你提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
我建议各位博士生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争取与导师见面的机会。
当然,你可能会问假如你的导师对你的研究漠不关心或者非常的忙根本没空理你怎么办呢?没关系,你还有另外一个导师——文献。
2.立题篇研究的课题应该怎么找呢?首先说两种错误的方式: 首先一个错误的方式是抱着头自己想,头发都想掉了最后发现自己想出的问题爷爷辈儿的人都研究过了。
说句实话,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到今天,凡是你抱着头能想出来的经济问题基本上都能被前人研究了。
第二个错误就是总想找一个很大的课题研究,整天琢磨着我要是能把股价预测出来就好了,这样我买股票就发了财了,问他怎么研究,除了甩别人听不懂的名词以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博士生要找研究课题最主要的方式是读文献。
前人的研究是你的基础,你必须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一些。
前人的研究是A,你的研究是B,B是从A得来的,没有A你不可能一下子蹦到B。
文献怎么读?这其实是我刚读博士的时候问得最多的问题。
问导师,导师反问我: 你读文献的目的是什么?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读文献不就是看看前人研究什么了么?后来才慢慢的理解了导师的深意。
目的是一个很需要明确的东西,比如在最开始找研究课题的时候,读文献的目的一是看看前人的研究究竟包含哪些方面有没有什么漏洞,这时候就不用精读所有的文章,只要把一个领域的经典文章细读一下,其它的扩展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
导师让我最初的做法是用文字写下每一篇文章的研究课题是什么,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什么,漏洞在哪。
其实这里面前三部分都还好说,最令我为难的是找出漏洞在哪。
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批判性思维",练的就是这个,最开始应用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不过后来越来越顺利了,后来才知道导师其实是在训练我把自己摆在审稿人的角度来看文章。
几周下来,脑子中对自己要研究的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差不多了解了,对这个领域中很热但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了解个大概,这时候再找研究的课题就会简单很多。
当然,找课题并不是读文献的唯一目的,有时候你不知道写作的框架,有时候你不知道数据应该用哪种计量模型分析,有时你不知道理论模型的假设,甚至有时候你不知道表格的格式,这些你都可以从文献中找到,而这些时候由于你的目的不同,读文献侧重的方面也不同。
3.论文篇众所周知,发表SSCI一定要用英文写作。
一些人说自己发表不了好的SSCI是由于英语不好的缘故,如果英语是母语的话我肯定能发SSCI。
如果有人问我对这番言论的意见,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英语是不是你发不出SSCI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哪怕花钱)找人翻译一下,然后投一下好的SSCI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投中了的话说明英语是你的问题,如果投不中的话说明你的问题就不仅仅在英语上。
有人问我英语不好怎么办?练啊!要么你就找个英语好的翻译当你的第二作者吧。
我在这里要说的写论文主要不是英语方面,而是你论文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你论文的卖点在哪里。
就好比一个商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角度对一篇论文来说至关重要。
比如实证研究中很有可能你搜集的数据给你带来的结果五花八门,甚至与你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你文章中下结论的时候就要分外小心,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角度然后看看数据是否符合。
举个例子,我师弟的一篇文章的原假设是: 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正相关,说白了就是你看到了别人中奖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买彩票的中奖几率会大一些。
结果他的数据结果却正好和他的假设相反,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负相关!师弟一开始就慌了,头发都开叉了。
不过几次见导师以后,他最终在导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用"赌徒谬误"解释了他所发现的现象。
所以说,没有烂数据,只要你选对了一个角度,小心地得出结论,你的论文就很有可能增色不少,当然,你的数据一定要符合你选的角度,你不能明明数据不支持,你非要牵强的编一个故事,这样做唬外行可以,内行一眼就看穿了。
4.润色篇终于在无数次撞墙打滚儿揪头发以后,论文完成了!那么是不是可以递交了呢?当然还不可以,首先找一个机构把你的论文变成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防止学术不端的人剽窃你的成果,或者很巧有人研究的与你撞车了,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别人能读到或者引用你的文章。
在变成工作论文以后,你要把你的论文发给你认为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资深的学者。
发的目的不是让别人赞扬你的论文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让他们给你的论文挑毛病。
同时,你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各种相关会议去演讲(present)你的论文,学术演讲(presentation)的目的一个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你,再一个是为了让你的听众挑你论文的毛病。
有的人做学术演讲的时候生怕别人挑毛病,觉得很没面子,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为什么呢?因为在你把论文递交给SSCI的期刊以后期刊编辑会找一到三个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会给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
如果毛病太多的话,编辑拒稿是一定的。
与其如此,不如在审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尽量把你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语言防御一下,而修改和防御的过程就是你文章润色的过程。
当润色接近了尾声,准备投稿吧。
5.投稿篇向SSCI期刊投稿大多是在网上就可以完成的,投稿的时候一般要写一封covering letter,wrod文档一页就行,简单的说一下你希望贵期刊发表你的文章。
投稿结果的可能性从好到坏分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期刊直接邀你写稿,写完后发表。
不过这种情形是可遇不可求的,Junior拥有这样的机会不大;第二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不需要修改就直接发表。
这一般发生在letter 类期刊,要么接受,要么拒绝。
第三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需要修改重新递交,这个叫做R&R (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重新递交以后期刊发表。
这个是发表成功可能性最大的结果。
第四个等级同样是R&R,但是重新递交以后被拒。
第五个等级是递稿后发给审稿人,经审稿后被拒。
最后一个等级是不发给审稿人,编辑直接拒。
你千万不要以为最后一个等级发生的概率很低,事实上如果你给一些非常好的期刊投稿,编辑是很有可能直接把你的文章否掉的,否掉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该期刊类似的文章太多了,可能是你写的文章的结论不是非常有趣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