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技术总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968年 Leksell和助手 Larsson等研制成功了世界上首台颅脑伽马刀 1968年 Leksell和助手 Larsson等研制成功了世界上首台颅脑伽马刀 1996年 1996年 瑞典的Karolinska医院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台体部X刀。由此产生 瑞典的Karolinska医院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台体部X 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的新技术体系 therapy,SRT)的新技术体系 20世纪50年代初期 日本的Takahashi提出了适行(conformao)放射治疗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 日本的Takahashi提出了适行(conformao)放射治疗的 概念,并在1965年提出了用多叶准直器的方法实现适行放射治疗,即 概念,并在1965年提出了用多叶准直器的方法实现适行放射治疗,即 当时所谓的”原体照射“ 当时所谓的”原体照射“ 20世纪70年代 瑞典学者Brahme进一步提出了适行调强放射治疗 20世纪70年代 瑞典学者Brahme进一步提出了适行调强放射治疗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概念 therapy,IMRT)的概念 1954年 1954年 Wilson提出了质子束的医学应用 Wilson提出了质子束的医学应用 1964年 1964年 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质子射线的治疗试验 1967年 英国的Hammersmith医院和美国M.D.Anderson医院使用快中子进行 1967年 英国的Hammersmith医院和美国M.D.Anderson医院使用快中子进行 了肿瘤的临床试验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程控治疗计划系统相继问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程控治疗计划系统相继问 世,1978年,Brown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三维放 世,1978年,Brown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三维放 射治疗计划系统,标志着放射治疗剂量的计算进入了三维计划的新时 代,极大地提高了常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的精确性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局部控制的重要性: 根治性治疗 辅助性治疗 姑息性治疗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常见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5 常见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5年生存率) 食道癌 8-16 宫颈癌 55-65 55鼻咽癌 40-50 40上颌窦癌 22-25 22扁桃体癌 40-50 40精原细胞瘤 90-95 90霍奇金病 70-75 70前列腺癌 55-60 55膀胱癌 25-35 25视网膜细胞瘤 50-95 50-
放射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895年 伦琴发现了X 1895年 伦琴发现了X线 1898年 居里夫人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首次提出“放射性” 1898年 居里夫人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首次提出“放射性”的概念 1899年 开始用X线治疗皮肤癌,到1902年首例皮肤癌治疗成功 1899年 开始用X线治疗皮肤癌,到1902年首例皮肤癌治疗成功 1920年 1920年 第一台庞大的深部治疗机 1922年 巴黎国际肿瘤大会上,Coutard和Hautant报告了放射线治愈晚期 1922年 巴黎国际肿瘤大会上,Coutard和Hautant报告了放射线治愈晚期 喉癌的病例 1924年 Failla首次倡导含有氡气的金属离子永久性置入肿瘤组织内,开 1924年 Failla首次倡导含有氡气的金属离子永久性置入肿瘤组织内,开 始了正规的近距离治疗 1951年 加拿大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远距离钴60治疗机,并促成了远距 1951年 加拿大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远距离钴60治疗机,并促成了远距 离钴60治疗机的大批问世,使放射治疗后的患者生存治疗发生了根本 离钴60治疗机的大批问世,使放射治疗后的患者生存治疗发生了根本 性的改变从而奠定了现代放射肿瘤学的基础和地位 1951年 1951年 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投入使用 1951年 瑞典神经外科医生Leksell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 1951年 瑞典神经外科医生Leksell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 念
对个体化放疗的认识
1.细胞水平 1.细胞水平 2.染色体水平 2.染色体水平 3.DNA水平 3.DNA水平 4.基因水平 4.基因水平
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
1.同步放化疗 1.同步放化疗 2.与加热治疗联合应用 2.与加热治疗联合应用 3.配合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 3.配合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
放疗技师应具备的知识
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与手术联合应用 术前 术后 术中 与化疗联合应用 诱导化疗 同步化疗 序贯放化疗
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与热疗联合应用 理论依据: 1.肿瘤细胞对温热的敏感性较正常细胞高 1.肿瘤细胞对温热的敏感性较正常细胞高 2.热对低氧细胞的杀灭与足养细胞相同 2.热对低氧细胞的杀灭与足养细胞相同 3.加热能选择性作用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线抗 3.加热能选择性作用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线抗 拒的S期细胞,并使S 拒的S期细胞,并使S期细胞对放射线敏感 4.加热可抑制放射线损伤的修复 4.加热可抑制放射线损伤的修复
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956年 Puck和Marcus利用哺乳类细胞增殖为集落的能力,发展了检测细 1956年 Puck和Marcus利用哺乳类细胞增殖为集落的能力,发展了检测细 菌存活率相似的接种技术,绘制出了历史上第一条离体的细胞存活率 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细胞杀灭比例与放射线剂量之间的函数关 系-细胞存活曲线,成为现代放射生物学研究的标准模式对该门学科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4年 1964年 Tubiana 提出了肿瘤细胞在细胞动力学周期中可处于静止状态后 增殖状态,为放射耐受提供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 英国学者Steel为代表的放射生物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细胞 20世纪70年代 英国学者Steel为代表的放射生物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细胞 动力学的放射生物学研究。最终Tithers系统地提出了放射治疗中需要 动力学的放射生物学研究。最终Tithers系统地提出了放射治疗中需要 考虑等生物因素,建立了放射生物学所谓的“4R” 考虑等生物因素,建立了放射生物学所谓的“4R”概念: 即:放射损伤的再修复(repair) 即:放射损伤的再修复(repair) 肿瘤细胞的再增殖 (repopulation) repopulation) 乏氧细胞再氧化(teoxygenation) 乏氧细胞再氧化(teoxygenation)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rribution)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rribution) 4R理论至今仍是指导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4R理论至今仍是指导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同时,以英国Gray研究所Glowler 同时,以英国Gray研究所Glowler 等为代表的放射生 物学家们开展了放疗中时间、剂量、分割方式相 应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L 应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L-Q模式,这一理论 直接推动了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 1974年 Adams等先后报道了甲硝唑和米索硝唑可以 1974年 Adams等先后报道了甲硝唑和米索硝唑可以 作为放疗增敏剂,能够提高临床放射治疗的疗效 20世纪80年代 Steel提出了第5个“R”,及放射敏感性 20世纪80年代 Steel提出了第5 (rediosensitivity) 近20多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肿瘤放射治疗学 20多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肿瘤放射治疗学 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肿瘤基因治疗与放 射治疗相结合有着广泛的基础,并已显示出良好 的应用前景
高传能线密度及重粒子的应用
离子在每个单位距离上释放的能量率定义为 传能线密度(LET) 传能线密度(LET). 主要包括中子,质子,核离子,重离子等 中子射线具有明显的放射生物学特性(快中 子氧增强比低),而质子和氦离子的剂量 分布则具有Bragg峰,重离子的生物学剂量 分布则具有Bragg峰,重离子的生物学剂量 分布由于光子和电子。
1.放射物理学知识 1.放射物理学知识 2.放射生物学知识 2.放射生物学知识 3.放射治疗学知识 3.放射治疗学知识 4.临床肿瘤学知识 4.临床肿瘤学知识 5.医学影像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 5.医学影像学知识 6.医学心理学知识 6.医学心理学知识 7.医学伦理学知识 7.医学伦理学知识
第一节 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范畴
放射治疗技术(radiation technology)定义: 放射治疗技术(radiation technology)定义: 是以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知识为基础,借助 于电离辐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放射治疗技术和 方法,对良恶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一门学科,是肿 瘤学与放射学交叉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临床学科。 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 结构和功能, 努力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改善其生 存治疗
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加热与放疗顺序和时间间隔 临床实践证明,顺序对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间隔时间以不超过4 间隔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为宜
放射治疗技术发展趋势
一.精确放疗技术的开展 1.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1.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2.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2.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3.适形调强放疗技术 3.适形调强放疗技术 二.非常规放疗技术的应用 三.靶向治疗技术的探讨 1.高LET射线Bragg峰的应用 1.高LET射线Bragg峰的应用 2.放射性核素靶向放疗的应用 2.放射性核素靶向放疗的应用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芜湖市肿瘤医院放疗科 王银华 www.sam98157.haodf.com
内容
1.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范畴 1.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范畴 2.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2.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3.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 3.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 4.放射治疗技师应具备的知识 4.放射治疗技师应具备的知识
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906年 1906年 Tibndeau 基于照射大鼠睾丸的效应实验,提出了一条基本的放射 生物学法则:分裂旺盛,分化级别低敏感 1920年 Coohdge使用了放射线剂量的测量方法,并制定出了放射剂量的 1920年 Coohdge使用了放射线剂量的测量方法,并制定出了放射剂量的 单位伦琴 1922年 1922年 巴黎召开首届国际放射治疗会议,肯定了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 床疗效 1930年英国PaterxOn和Parker建立了曼彻斯特系统,描述了组织间插植的 1930年英国PaterxOn和Parker建立了曼彻斯特系统,描述了组织间插植的 剂量分布规律,推动了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 1932年 Coutard奠定了每日照射一次,每周照射5 1932年 由Coutard奠定了每日照射一次,每周照射5天的分割放射基础, 至今仍被认为是外照射剂量分割的经典模式 20世纪40年代后期 系统的开展了放射生物学研究。 20世纪40年代后期 1953年 英国Gray发现了放射中氧效应的问题,不久英国一位放射学家 1953年 英国Gray发现了放射中氧效应的问题,不久英国一位放射学家 Adams提出了著名的“亲电子理论” Adams提出了著名的“亲电子理论” 1955年 1955年 阐明了供血和供氧条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