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学案(适用全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

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

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①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②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

查。

③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

①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

②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

③实施计划

a.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b.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

c.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d.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e.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的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学科&网

④得出结论

a.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b.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考向一种间关系的判断

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数量变化;乙为捕食关系,而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两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丙为竞争关系,X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且将另一种群淘汰,这与种内互助有关,

实验后期X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

解题技巧

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技巧

(1)区分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简单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2)区分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以维持自身生存。另外,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

(3)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的判定方法

①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②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

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2.生活在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道中的木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良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

【参考答案】A

考向二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

3.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参考答案】C

技法提炼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

(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

(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4.下列对导致群落垂直分层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形的高低起伏、土壤湿度及盐碱度的不同

B.陆地植物对光的利用不同

C.动物对栖息空间及食物的依赖

D.水生生物分布与水体温度、盐度及溶氧量等密切相关

【答案】A

考向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的分析

5.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调查校园附近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小动物数量越多,物种丰富度越大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D.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物种丰富度和物种数目相关,A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 正确;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调查其丰富度,C正确;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实验结果才正确,D正确。

易错警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