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数学上学期预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图象、表格- 函数的域与值域-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周期性- 函数的对称性2. 基本初等函数-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 反三角函数- 双曲函数3. 函数的运算- 函数的四则运算- 复合函数- 反函数- 分段函数4. 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导数的定义- 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 求导法则:常数法则、幂法则、积法则、商法则- 高阶导数5.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问题- 极值的定义与判定-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应用二、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三角函数的极值与最值2. 三角恒等变换- 基本三角恒等式- 角的和差公式- 二倍角公式- 半角公式- 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3.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应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分类- 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2. 数列的极限- 极限的概念- 数列极限的性质- 极限的四则运算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证明数列的通项公式- 证明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四、解析几何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的定义与性质- 点的坐标与距离公式-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2. 圆的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 圆锥曲线-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性质-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4. 空间几何-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方程- 简单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公式五、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定义-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2. 随机变量与分布- 随机变量的定义- 离散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常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3. 统计量与统计图表- 常见的统计量: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条形图、直方图、箱线图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显著性水平与P值以上是高二数学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回顾高二数学上学期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下学期的数学课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二数学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并简要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应用和重要性,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

一、函数与方程数学上学期的重点之一是函数与方程的学习。

函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高二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等多种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征。

掌握这些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对于后续学习解析几何、微积分等课程起到了必要的铺垫。

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在高二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图像和运算法则,并通过解三角方程等应用题巩固理论知识。

三角函数在物理、几何等学科中应用广泛,掌握好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运用方法能够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便利。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描述一组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数。

在高二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等几种常见数列的性质和求解方法,并学习了数列极限的相关概念。

数列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还为后续学习数学分析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四、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涉及向量的定义和性质,还包括向量的运算、共线性等内容。

在高二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学会了解决平面向量相关的几何问题。

平面向量在几何、物理等学科中应用广泛,掌握好平面向量的知识和运用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涉及到随机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数据的分析处理。

在高二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学的学习则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表示等内容,旨在掌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高二数学上册十五个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二数学上册十五个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二数学上册十五个重要知识点汇总1.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它的形式为 y = ax^2 + bx + c,其中 a, b 和 c 分别代表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其开口方向取决于二次项系数的符号。

我们可以通过求解二次方程来求得二次函数的零点,从而确定函数的图像与 x 轴的交点。

2. 不等式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表达式,用于表示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常见的不等式包括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小于(<)和大于(>)等符号。

在解决不等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变量的范围来确定其取值范围。

3.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一个有向线段,具有大小和方向。

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坐标表示或向量的模和方向表示。

平面向量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量乘法和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在几何、物理和工程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4.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描述角的函数,最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三角函数的值与角度的关系可以通过单位圆的弧度来表示。

三角函数在三角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5. 数列与数列极限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值,其一般形式为 {an},其中 an 表示数列的第 n 项。

数列可以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的递推表达式。

数列极限是数列的一种特殊概念,表示随着项数无限增加,数列中的值趋于一个确定的数。

6.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研究随机现象的分支,概率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统计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

概率与统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赌博到市场调研,都需要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

7. 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数学中一种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其目标是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寻找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最小值的变量取值。

线性规划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领域。

8. 单元变换与复数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变换方式是单元变换,它可以将一个几何图形变换为另一个几何图形而保持其形状不变。

高二数学上学期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基本知识: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两个实数的大小:用作差运算定义: ;0b a b a >⇔>-;0b a b a =⇔=-.0b a b a <⇔<- 用作商运算定义:;1b a b a >⇔>;1b a b a =⇔=;1b a ba<⇔< 3.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号不改变方向的:①a b b a <⇔> (对称性) ②c a c b b a >⇒>>, (传递性)③m b m a b a +>+⇔> (不等量加等量) ④d b c a d c b a +>+⇒⎭⎬⎫>>(同向不等式相加)(注意:异向不等式不能相加!) ⑤d b c a d c b a ->-⇒⎭⎬⎫<>(异向不等式相减)(注意:同向不等式不能相减!) ⑥bc ac c b a >⇒⎭⎬⎫>>0 (不等量乘正量); bc ac c b a >⇒⎭⎬⎫>>0 (不等量除正量)⑦bd ac d c b a >⇒⎭⎬⎫>>>>00(同向不等式相乘)(注意:异向不等式不能相乘!) ⑧db c a d c b a >⇒⎭⎬⎫<<>>00(异向不等式相除)(注意:同向不等式不能相除!) ⑨nn b a b a >⇒>>0(不等式的乘方) ⑩nn b a b a >⇒>>0(不等式的开方)不等号要改变方向的: ⑾.bc ac c b a <⇒⎭⎬⎫<>0 (不等量乘负量); bc ac c b a <⇒⎭⎬⎫<>0 (不等量除负量)⑿.ba ab b a 110<⇒⎭⎬⎫>>(不等量取倒数)均值不等式 基本知识:1.均值不等式1:如果R b a ∈,,那么ab b a 222≥+(当且仅当b a =时取“=”)证明:222)(2b a ab b a -=-+⇒⎭⎬⎫>-≠=-=0)(0)(22b a b a b a b a 时,当时,当ab b a 222≥+ 2.均值不等式2:如果b a ,是正数,那么ab b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证明:∵ab b a 2)()(22≥+∴ab b a 2≥+ 即:ab b a ≥+2 当且仅当b a =时 ab ba =+23.变式:22⎪⎭⎫ ⎝⎛+≤b a ab ,22⎪⎪⎭⎫ ⎝⎛+≤b a ab (+∈R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均方——方均不等式:2)2(222b a b a +≤+ 5.推广:(不作要求)(1)定理:如果+∈R c b a ,,,那么abc c b a 3333≥++(当且仅当c b a ==时取“=”)证明:∵abc ab b a c b a abc c b a 333)(32233333---++=-++)(3])())[((22c b a ab c c b a b a c b a ++-++-+++= ]32)[(222ab c bc ac b ab a c b a -+--++++= ))((222ca bc ab c b a c b a ---++++=])()())[((21222a c c b b a c b a -+-+-++=∵+∈R c b a ,,∴上式≥0 从而abc c b a 3333≥++ 指出:这里+∈R c b a ,,∵0<++c b a 就不能保证 (2)推论:如果+∈R c b a ,,,那么33abc c b a ≥++(当且仅当c b a ==时取“=”) (3)若+∈R a a a n ,...,,21,则nn n a a a na a a ......2121≥+++(当且仅当n a a a ===..21时取“=”)6.不等式链:若+∈R y x ,,则yx 1+12≤xy ≤2y x +≤222y x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7.柯西不等式(特例):))(()(22222d c b a bd ac ++≤+ 8.绝对值不等式:定 理 ||||||||||b a b a b a +≤+≤-;三角不等式 ||||||||||b a b a b a +≤+≤-(a ,b 同号时右边取“=”,a ,b 异号时左边取“=”) 推论1:||21n a a a +++ ≤||||||21n a a a +++ . 推论2:||||||||||b a b a b a +≤-≤-不等式的证明基本知识: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

高二数学知识点上学期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上学期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上学期总结高二数学知识点上学期主要包括函数、三角函数、微分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高二数学。

一、函数函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高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

1. 一元函数一元函数是指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函数,通常用y = f(x)表示。

在学习一元函数时,需要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此外,还需熟练掌握常见的一元函数类型,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2. 二元函数二元函数是指有两个自变量的函数,通常用z = f(x, y)表示。

在学习二元函数时,需要了解二元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偏导数、极值等基本概念。

掌握二元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对于后续学习多元函数和微分方程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一类函数,广泛应用于几何、物理等领域。

在高二上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它们的图像在坐标系上呈现出波浪状。

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像特点,对于解决与周期性相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2. 正切函数正切函数是周期为π的函数,其图像在某些区间上是递增或递减的。

在学习正切函数时,需掌握定义、性质以及图像特点,并能解决与正切函数相关的三角方程。

三、微分微分是微积分的基础概念,对于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有着关键作用。

在高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导数和微分。

1. 函数的导数函数的导数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理解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和性质,能够求解函数的导数和确定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等关键信息。

2. 微分微分是导数的一种形式,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近似变化。

了解微分的定义和性质,能够使用微分解决问题,如求解函数的极值、近似计算等。

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1. 基础扎实高二数学是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深化,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一、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3)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负数,不等号反向。

2. 不等式组的解法(1)图解法(2)代入法(3)消元法(4)代换法二、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2)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2. 基本初等函数(1)一次函数(2)二次函数(3)指数函数(4)对数函数(5)幂函数(6)分式函数(7)绝对值函数3. 函数的性质与特征(1)区间(2)单调性(3)奇偶性(4)周期性4. 方程与函数的关系(1)函数的零点(2)函数的方程及解法三、导数与微积分1. 导数的概念(1)导数的定义(2)导数的计算(3)导数的几何意义2. 导数的应用(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的关系(3)函数的凹凸性与导数的关系3.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1)常数函数的导数(2)幂函数的导数(3)指数函数的导数(4)对数函数的导数4. 微分与微分中值定理(1)微分的概念(2)微分的计算(3)微分中值定理(4)泰勒公式四、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概念2. 平面向量的表示法(1)以坐标形式表示(2)以数量和方向表示(3)以线段表示3. 平面向量的运算(1)平面向量的加法(2)平面向量的数乘4. 平面向量的应用(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向量共线(3)向量的线性运算5. 空间向量(1)空间向量的概念(2)空间向量的表示(3)空间向量的运算五、空间几何1. 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1)直线的方程(2)直线的位置关系(3)平面的方程(4)平面的位置关系2. 空间中的角与距离(1)空间中的角(2)点到直线的距离(3)点到平面的距离3. 空间中的立体图形(1)球(2)圆柱(3)锥体(4)棱柱4. 空间向量在立体图形中的应用(1)直线平行(2)直线垂直(3)平面平行(4)平面垂直六、三角函数1. 弧度制(1)弧长与圆心角(2)弧度与角度的关系2. 三角函数的概念(1)正弦函数(2)余弦函数(3)正切函数3. 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1)周期性和奇偶性(2)单调性(3)极值4. 三角函数的变换与性质(1)角度变换公式(2)辅助角公式(3)和差化积(4)倍角化积(5)和角化积5. 三角函数方程与三角函数不等式(1)三角函数方程的解法(2)三角函数不等式的解法七、概率统计1. 概率的概念(1)基本概率事件(2)概率的计算2. 条件概率(1)条件概率的概念(2)乘法公式3.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4. 统计学的概念(1)总体与样本(2)均值、方差、标准差(3)正态分布八、空间解析几何1. 空间直角坐标系(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2)点的坐标2. 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1)空间直线的方程(2)平面的方程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点到直线的距离(2)点到平面的距离4. 空间中的立体图形(1)球体的方程(2)锥体的方程5. 空间向量(1)空间向量的概念(2)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读者可将以上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增加相关例题、习题和试题,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二数学知识点上学期

高二数学知识点上学期

高二数学知识点上学期上学期,高二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数学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函数与方程1.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图像的特征。

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为y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不为零。

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确定二次函数的性质,如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等。

2. 三角函数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常用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

通过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我们可以求解各种三角函数方程,解决与角度有关的问题。

同时,还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周期性等特点。

3. 指数与对数指数和对数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方法。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指数与对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算规则。

通过掌握指数与对数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解决各种与指数对数有关的问题,如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等。

二、解析几何1.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定义、运算规则以及与向量相关的性质。

通过学习平面向量,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如线段的中点、向量共线与垂直关系等。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

我们学习了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直线和圆等几何对象。

通过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进行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和计算。

三、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概率与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通过概率的定义和公式计算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涉及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抽样调查、样本空间等。

2. 统计分布与统计参数在统计学中,我们学习了统计分布与统计参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统计分布和统计参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描述和分析样本数据的特征,进而作出推断和判断。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高二上学期的数学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顾和总结这些知识,本文将对高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本学期的数学知识点概述。

1. 二次函数与不等式在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二次函数是一种含有二次项的函数,常见形式为f(x)=ax^2+bx+c。

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变换规律等内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解二次不等式,包括求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和求解关于x和y的二元二次不等式。

2.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描述平面上的有向线段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几何和物理问题中。

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运算法则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等重要概念。

平面向量的熟练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平面几何中的诸多问题。

3.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是研究三角比值与角度之间关系的函数。

我们学习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基本三角函数,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和图像。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许多重要的三角恒等式,如和差化积、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等。

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的灵活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三角方程和三角证明等问题。

4. 矩阵与行列式矩阵是现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学习了矩阵的概念、运算法则和性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行列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矩阵和行列式在线性代数、概率论和力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5. 导数与微分导数是微积分中的基本概念,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我们学习了导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包括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规则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微分的概念和应用,包括求函数的极值和函数的曲线图等内容。

6.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了随机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概率分布等内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统计学中的样本调查、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重要概念和方法。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在高二上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包括代数、函数、几何、概率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复习和回顾。

一、代数1.1 等式与方程在代数中,等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等式是左右两边相等的数学表达式。

方程则是带有变量的等式。

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些特殊的方程类型,如分式方程和绝对值方程。

1.2 多项式与因式分解多项式是由常数项与各种次数的幂函数项相加(减)而成的代数表达式。

我们学习了多项式的基本运算法则,如相加、相减、相乘等。

在因式分解中,我们将多项式表示为几个乘积的形式,这在简化计算和求解方程中非常有用。

1.3 分式与方程分式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其中包含了至少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并且分母不能为零。

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四则运算,以及如何解决包含分式的方程和不等式。

二、函数2.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分类。

2.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表达式为y = kx + b,其中k和b为常数。

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与线性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是一个幂次为2的多项式函数,它的图像呈现抛物线的形状。

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顶点形式、图像特征等重要知识。

2.3 数列与数列的求和数列是一个有序数的集合,其中每个数字都被称为数列的项。

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求和公式以及应用。

三、几何3.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在几何学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我们学习了点、线、面等基本概念,以及平行线、垂直线、角等重要关系。

3.2 三角形与四边形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图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性质、面积计算等。

四边形是一个有四条边的几何图形,我们学习了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周长计算、面积计算等。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二上学期是数学学科中重要的阶段之一,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复习这些内容。

一、代数与函数1.集合与数与代数运算:集合的表示方法、交集与并集、绝对值、等式与方程2.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定义、对应关系、函数图像、函数的增减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等3.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图像、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图像、二次函数的性质、平方根函数等4.指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指对关系、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5.三角函数:弧度制、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三角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等二、平面几何1.平面几何基础知识:点、直线、线段、射线等基本概念2.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性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比例等3.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与垂心、中线与重心、高线与垂直、垂直线段与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切圆与外接圆等4.平行线与比例: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的比例等5.次序关系:三角形内角、三角形内线段等的大小关系、直线的角问题等三、空间几何1.空间几何基础知识:平行直线与平面、空间图形的投影与截面等2.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两平面的位置关系等3.空间几何的计算:空间向量的运算、空间点与直线的距离、空间点与平面的距离、空间角等4.空间几何的应用:空间图形的体积与表面积等四、概率与统计1.概率基础知识:事件与样本空间的概念、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基本概率公式等2.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与性质、离散型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与性质、连续型概率分布等3.统计基础知识:统计量的概念与计算、抽样与估计等五、解析几何1.直线与圆:直线的方程与性质、圆的方程与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2.抛物线与椭圆:抛物线的方程与性质、椭圆的方程与性质、椭圆的性质与参数等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极坐标方程的定义与性质、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图像、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等通过对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巩固与复习,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数学上期全部学习知识重点

高二数学上期全部学习知识重点

单元知识总结一、坐标法 1.点和坐标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上的点和一对有序实数(x ,y)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两点的坐标为P 1(x 1,y 1),P 2(x 2,y 2),则两点间的距离|P P |=12()()x x y y 212212-+-特殊位置的两点间的距离,可用坐标差的绝对值表示: (1)当x 1=x 2时(两点在y 轴上或两点连线平行于y 轴),则 |P 1P 2|=|y 2-y 1|(2)当y 1=y 2时(两点在x 轴上或两点连线平行于x 轴),则 |P 1P 2|=|x 2-x 1|3.线段的定比分点(1)P P P P P PP P P PP P P P =P P P P 12121212112定义:设点把有向线段分成和两部分,那么有向线段和的数量的比,就是点分所成的比,通常用λ表示,即λ,点叫做分线段为定比λ的定比分点.PPP 2当点内分时,λ>;当点外分时,λ<.P P P 0P P P 01212(2)公式:分P 1(x 1,y 2)和P 2(x 2,y 2)连线所成的比为λ的分点坐标是x x x y y y =++=++⎧⎨⎪⎪⎩⎪⎪-1212111λλλλλ≠()特殊情况,当是的中点时,λ,得线段的中点坐标P P P =1P P 1212公式x x x y y y =+=+⎧⎨⎪⎪⎩⎪⎪121222二、直线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当直线和x 轴相交时,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和x 轴平行线重合时,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 所以直线的倾斜角α∈[0,π).(2)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表示,即αα≠π.k k =tan ()2∴当k ≥0时,α=arctank .(锐角) 当k <0时,α=π-arctank .(钝角)(3)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为k =y (x x )212--y x x 1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 已知直线过点(x 0,y 0),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 -y 0=k(x -x 0) (2)斜截式 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kx +b (3)两点式 已知直线过两点(x 1,y 1)和(x 2,y 2),则其方程为:y y y y x x x ----121121=x (x x )12≠(4)截距式 已知直线在x ,y 轴上截距分别为a 、b ,则其方程为:x a y b +=1(5)参数式 已知直线过点P(x 0,y 0),它的一个方向向量是(a ,b),则其参数式方程为为参数,特别地,当方向向量为x x at y y bt =+=+⎧⎨⎩00(t )v(cos α,sin α)(α为倾斜角)时,则其参数式方程为x x t y y t =+=+⎧⎨⎩00cos sin αα为参数(t )这时,的几何意义是,→→t tv =p p |t|=|p p|=|p p|000(6)一般式 Ax +By +C=0 (A 、B 不同时为0). (7)特殊的直线方程①垂直于x 轴且截距为a 的直线方程是x=a ,y 轴的方程是x=0. ②垂直于y 轴且截距为b 的直线方程是y=b ,x 轴的方程是y=0.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当直线l 1和l 2有斜截式方程时,k 1=k 2且b 1≠b 2.当和是一般式方程时,≠l l 12A A B B CC 121212=(2)重合:当l 1和l 2有斜截式方程时,k 1=k 2且b 1=b 2,当l 1和l 2是一般方程时,A A B B C C 121212==(3)相交:当l 1,l 2是斜截式方程时,k 1≠k 2当,是一般式方程时,≠l l 12A A BB 2212①斜交交点:的解到角:到的角θ≠夹角公式:和夹角θ≠A x B y C A x B y C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11122222112121221121200110110++=++=⎧⎨⎩=-++=-++⎧⎨⎪⎪⎪⎪⎩⎪⎪⎪⎪l l l l 1tan ()tan ||()4.点P(x 0,y 0)与直线l :Ax +By +C=0的位置关系:Ax By C =0P ()Ax By C 0P 0000++在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在直线外.⇔⇔l l②垂直 当 和 有斜截式方程时, - 当 和 是一般式方程时, + l l l l 1 2 1 2 1 2 1 2 1 2k k = 1 A A B B = 0 ⎧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P(x y )d =|Ax +By +C|0000l A B 22+5.两条平行直线l 1∶Ax +By +C 1=0,l 2∶Ax +By +C 2=0间的距离为:.d =|C C |12-+A B226.直线系方程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类直线的集合称为直线系,它的方程的特点是除含坐标变量x ,y 以外,还含有特定的系数(也称参变量).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在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往往先根据一个条件写出所求直线所在的直线系方程,然后再根据另一个条件来确定其中的参变量.(1)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在这个方程中,无论λ取什么实数,都得不到A 2x +B 2y +C 2=0,因此它不表示l 2.当λ=0时,即得A 1x +B 1y +C 1=0,此时表示l 1.(2)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x +By +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 +By +λ=0(λ≠C),λ是参变量.(3)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x +By +C=0(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 -Ay +λ=0.如果在求直线方程的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条件待定时,可选用直线系方程来求解. 7.简单的线性规划(1)二元一次不等式Ax +By +C >0(或<0)表示直线Ax +By +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即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2)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例如,z=ax +by ,其中x ,y 满足下列条件:A xB yC 0(0)A x B y C 0(0)A x B x C 0(0)111222nn n ++≥或≤++≥或≤……++≥或≤⎧⎨⎪⎪⎩⎪⎪(*)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就是线性规划问题,不等式组(*)是一组对变量x 、y 的线性约束条件,z=ax +by 叫做线性目标函数.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使线性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最优解. 三、曲线和方程 1.定义在选定的直角坐标系下,如果某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 ,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 ,y)=0的解(一点不杂); (2)以方程f(x ,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 上的点(一点不漏).这时称方程f(x ,y)=0为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为方程f(x ,y)=0的曲线(图形). 设P={具有某种性质(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Q={(x ,y)|f(x ,y)=0},若设点M 的坐标为(x 0,y 0),则用集合的观点,上述定义中的两条可以表述为:(1)M P (x y )Q P Q (2)(x y )Q M P Q P 0000∈,∈,即;,∈∈,即.⇒⊆⇒⊆以上两条还可以转化为它们的等价命题(逆否命题):(1)(x y )Q M P (2)M P (x y )Q 0000,;,.∉⇒∉∉⇒∉显然,当且仅当且,即时,才能称方程,P Q Q P P =Q f(x y)=0⊆⊆为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为方程f(x ,y)=0的曲线(图形). 2.曲线方程的两个基本问题(1)由曲线(图形)求方程的步骤:①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变数对(x ,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 ②立式: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M|p(M)}; ③代换: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 ,y)=0;④化简:化方程f(x ,y)=0为最简形式;⑤证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上述方法简称“五步法”,在步骤④中若化简过程是同解变形过程;或最简方程的解集与原始方程的解集相同,则步骤⑤可省略不写,因为此时所求得的最简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2)由方程画曲线(图形)的步骤:①讨论曲线的对称性(关于x 轴、y 轴和原点); ②求截距:方程组,的解是曲线与轴交点的坐标;f x y y ()==⎧⎨⎩00x 方程组,的解是曲线与轴交点的坐标;f x y x ()==⎧⎨⎩00y③讨论曲线的范围; ④列表、描点、画线.3.交点求两曲线的交点,就是解这两条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4.曲线系方程过两曲线f 1(x ,y)=0和f 2(x ,y)=0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f 1(x ,y)+λf 2(x ,y)=0(λ∈R). 四、圆 1.圆的定义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圆.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x -a)2+(y -b)2=r 2.(a ,b)为圆心,r 为半径. 特别地:当圆心为(0,0)时,方程为x 2+y 2=r 2 (2)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0配方()()x D y E D E F+++=+-22442222当+->时,方程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D E 4F 0()22D ED E F 2212422+-当+-时,方程表示点-,-D E 4F =0()22D E22当D 2+E 2-4F <0时,方程无实数解,无轨迹.(3)参数方程 以(a ,b)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为x a r y b r =+=+⎧⎨⎩cos sin θθθ为参数()特别地,以(0,0)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为x r y r ==⎧⎨⎩cos sin θθθ为参数()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 .(1)d r (2)d =r (3)d r 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 :Ax +By +C=0和圆C :(x -a)2+(y -b)2=r 2,则d Aa Bb C A B=+++||22.(1)0d r (2)=0d =r (3)0d r 相交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两解,△>或<;相切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一组解,△或;相离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或>.⇔⇔⇔5.求圆的切线方法(1)已知圆x 2+y 2+Dx +Ey +F=0.①若已知切点(x 0,y 0)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x x y y D x x E y y F 0 0 0 0 2 2 0 + ++ + + + = ( ) ( ).当,在圆外时,++++表示(x y )x x y y D(x )E(y )F =0000000++x y22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若已知切线过圆外一点(x 0,y 0),则设切线方程为y -y 0=k(x -x 0),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若已知切线斜率为k ,则设切线方程为y=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x 2+y 2=r 2.①若已知切点P 0(x 0,y 0)在圆上,则该圆过P 0点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r 2.②已知圆的切线的斜率为,圆的切线方程为±.k y =kx r k 2+1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则(1)|O O |=r r (2)|O O |=|r r |(3)|r r ||O O |r r 12121212121212两圆外切+;两圆内切-;两圆相交-<<+.⇔⇔⇔单元知识总结一、圆锥曲线 1.椭圆(1)定义定义1: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焦点).定义2: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e (0e 1)ca(2)图形和标准方程图-的标准方程为:+=>>图-的标准方程为:+=>>811(a b 0)821(a b 0)x a y b x b y a 22222222(3)几何性质条件{M|MF 1|+|MF 2|=2a ,2a >|F 1F 2|}{M||MF |M l =|MF |M l =e 0e 1}1122点到的距离点到的距离,<<标准方程x a y b a b 222210+=()>>x b y a a b 222210+=()>>顶点A 1(-a ,0),A 2(a ,0)B 1(0,-b),B 2(0,b)A 1(0,-a),A 2(0,a)B 1(-b ,0),B 2(b ,0)轴对称轴:x 轴,y 轴.长轴长|A 1A 2|=2a ,短轴长|B 1B 2|=2b焦点F 1(-c ,0),F 2(c ,0)F 1(0,-c),F 2(0,c)焦距|F 1F 2|=2c(c >0),c 2=a 2-b 2离心率e (0e 1)=<<c a准线方程l l 12x x :=;:=-a c a c22l l 12y y :=;:=-a c a c22焦点半径|MF 1|=a +ex 0,|MF 2|=a -ex 0|MF 1|=a +ey 0,|MF 2|=a -ey 0点和椭圆的关系>外在椭圆上<内x a y b x y 022022001+=⇔(,)(k 为切线斜率),y kx =±a k b 222+(k 为切线斜率),y kx =±b k a 222+切线方程x x a y y b 0202+=1(x 0,y 0)为切点x x b y y a 0202+=1(x 0,y 0)为切点切点弦方 程(x 0,y 0)在椭圆外x x a y yb 0202+=1(x 0,y 0)在椭圆外x x b y ya 0202+=1弦长公式|x x |1+k |y y |1+1k 212122-或-其中(x 1,y 1),(x 2,y 2)为割弦端点坐标,k 为割弦所在直线的斜率2.双曲线(1)定义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定义2:动点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 >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这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2)图形和标准方程,. 图8-3的标准方程为:x ayb2222-=>,>1(a0b0)图8-4的标准方程为:y axb2222-=>,>1(a0b0)(3)几何性质3.抛物线(1)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几何性质,见下表: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以下特点:都以原点为顶点,以一条坐标轴为对称轴;方程不同,开口方向不同;焦点在对称轴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顶点到准线距离.②p 的几何意义:焦点F 到准线l 的距离.③弦长公式:设直线为=+抛物线为=,=y kx b y 2px |AB|212+k|x x ||y y |2121-=-112+k焦点弦长公式:|AB|=p +x 1+x 24.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与一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叫做离心率,用e 表示,当0<e <1时,是椭圆,当e >1时,是双曲线,当e =1时,是抛物线. 二、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1.定义缺xy 项的二元二次方程Ax 2+Cy 2+Dx +Ey +F =0(A 、C 不同时为0)※,通过配方和平移,化为圆型或椭圆型或双曲线型或抛物线型方程的标准形式的过程,称为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A =C 是方程※为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同号是方程※为椭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异号是方程※为双曲线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中仅有一个为0是方程※为抛物线方程的必要条件.2.对于缺xy 项的二元二次方程:Ax 2+Cy 2+Dx +Ey +F =0(A ,C 不同时为0)利用平移变换,可把圆锥曲线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其方法有:①待定系数法;②配方法.椭圆:+=或+=()()()()x h a y k b x h b y k a ----2222222211中心O ′(h ,k)双曲线:-=或-=()()()()x h a y k b y k a x h b ----2222222211中心O ′(h ,k)抛物线:对称轴平行于x 轴的抛物线方程为 (y -k)2=2p(x -h)或(y -k)2=-2p(x -h), 顶点O ′(h ,k).对称轴平行于y 轴的抛物线方程为:(x -h)2=2p(y -k)或(x -h)2=-2p(y -k) 顶点O ′(h ,k).以上方程对应的曲线按向量a =(-h ,-k)平移,就可将其方程化为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形式.。

高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在高二数学上册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

2. 一次函数:函数的形式、斜率、截距、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等。

3. 二次函数:函数的标准形式、顶点形式、根的性质、判别式等。

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换底公式等。

5.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以及其性质、图像等。

二、数列与数列的极限1.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等。

2. 数列的性质:有界数列、单调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3. 数列的极限:数列极限的定义、数列趋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的情况、夹逼准则等。

4. 利用数列的极限解决问题:数列极限的应用、极限运算规则等。

三、平面向量1. 向量的表示与运算:向量的定义、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向量的加减法、数量积与向量积等。

2. 向量的性质与判定:共线、垂直、平行等性质与判定方法。

3. 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的关系:平面向量的法向量、向量共面的充分必要条件等。

四、解三角形1. 三角函数的进一步性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区间上的单调性、反函数等。

2.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表达式、倍角与半角的三角函数表达式等。

3. 解三角形的基本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关系、解任意三角形的三边或两角一边关系等。

4. 解三角形的辅助线方法:角平分线定理、高线定理等。

五、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定义、基本性质、计算方法等。

2. 排列与组合:排列、组合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排列组合与概率的关系等。

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等。

4. 统计与抽样:总体与样本的概念、统计量的计算、抽样与抽样误差等。

六、解析几何1. 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与直线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二上册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效率不高。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复合函数定义域若函数y=f(u)的定义域是B,u=g(x)的定义域是A,则复合函数y=f[g(x)]的定义域是D={x|x∈A,且g(x)∈B}综合考虑各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取他们的交集。

求函数的定义域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⑴当为整式或奇次根式时,R的值域;⑵当为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不小于0(即≥0);⑶当为分式时,分母不为0;当分母是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0;⑷当为指数式时,对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底不为0。

⑸当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它的定义域应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即求各部分定义域集合的交集。

⑹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上自变量的取值集合的并集。

⑺由实际问题建立的函数,除了要考虑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要求⑻对于含参数字母的函数,求定义域时一般要对字母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为非空集合。

⑼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⑽三角函数中的切割函数要注意对角变量的限制。

复合函数常见题型(ⅰ)已知f(x)定义域为A,求f[g(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g(x)的范围为A,以此求出x的范围。

(ⅱ)已知f[g(x)]定义域为B,求f(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x的范围为B,以此求出g(x)的范围。

(ⅲ)已知f[g(x)]定义域为C,求f[h(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x的范围为C,以此先求出g(x)的范围(即f(x)的定义域);然后将其作为h(x)的范围,以此再求出x的范围。

高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1.求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方法:设函数yf(x)在区间(a,b)内可导,(1)如果恒f(x)0,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增函数;(2)如果恒f(x)0,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减函数;(3)如果恒f(x)0,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为常数函数。

高二数学上学期必拿下的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必拿下的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必拿下的知识点总结高二数学上学期必拿下的知识点总结11、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AB-AC=CB.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a=(x,y)b=(x',y')则a-b=(x-x',y-y').4、数乘向量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0时,λa与a同方向;当λ<0时,λa与a反方向;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缩短为原来的∣λ∣倍。

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

②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3、向量的的数量积定义: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记为〈a,b〉,且〈a,b〉∈[0,π]。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

若a、b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a∣∣b∣。

高二上学期数学预习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数学预习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数学预习知识点在高二上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提高数学能力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高二上学期的数学预习知识点。

一、复数1. 复数的定义复数是由实数部分和虚数部分组成的数。

一般形式为a + bi,其中a为实数部分,b为虚数部分,i为虚数单位。

2. 复数的运算复数的加减法:实部相加(减),虚部相加(减)。

复数的乘法:根据公式(a + bi)(c + di) = (ac - bd) + (ad + bc)i进行计算。

复数的除法:利用共轭复数,分子分母同乘共轭复数,然后进行运算。

二、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是指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由起点和终点确定。

2. 平面向量的表示平面向量可用有序对或以字母加箭头表示。

3. 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加减法:将对应分量相加(减)。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根据公式A·B = |A||B|cosθ进行计算。

平面向量的向量积:根据公式A×B = |A||B|sinθ进行计算。

三、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斜边,余弦函数cosθ = 临边/斜边,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临边。

2. 三角函数的性质基本性质包括周期性、奇偶性、范围等。

3. 解三角形的方法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来求解。

四、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定义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即斜率。

2. 导数的计算常见函数的导数计算公式包括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3. 微分的概念微分是导数的一种应用,表示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近似线性变化。

五、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递推数列与通项公式递推数列中,每一项与它前面的一项有固定关系。

通项公式用来表示数列中第n项的表达式。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相等;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相等。

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用于证明与数列有关的命题,分为证明基础步和归纳步。

高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高二数学上册主要涵盖了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们打下数学基础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二数学上册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是指形式为y=ax^2+bx+c的函数。

在高二数学上册中,学生们通过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最值、求根公式等内容,深入理解了一元二次函数的特点和应用。

学习一元二次函数时,首先要了解一元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然后学习它的图像和性质。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开口方向由二次系数a的正负确定,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对于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需要掌握顶点的概念以及顶点坐标的求法。

此外,学生们还学习了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和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包括因式分解、配方法、公式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一元二次函数也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例如抛物线运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等问题都可以用一元二次函数来建模。

因此,学好一元二次函数对于学生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高二数学上册还涉及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学习。

指数函数的形式为y=a^x,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

指数函数的特点是通过变换指数x来改变函数的增长速度,当a>1时函数是增长的,0<a<1时函数是减小的。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形式为y=loga(x),其中a为底数,x为真数。

对数函数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变换底数a来改变函数的增长速度,当a>1时函数是增长的,0<a<1时函数是减小的。

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时,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图像和应用。

学生们需要理解指数函数的增长规律和对数函数的反函数性质,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特点以及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变换法则。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学期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学期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学期在高二上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的基石。

在本文中,我将对高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1.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我们学习了线性方程、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不同类型的函数形式。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求解各种类型的方程,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掌握了这些概念和方法后,我们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求最值、求解交点等。

2.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各种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角度、求边长等。

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并解决与几何相关的问题。

3.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是按一定规则排列的一组数。

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能够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求解数列的各种问题,如求和、判断递增递减等。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数学证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向量的概念、运算法则以及向量的线性运算等。

通过平面向量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几何和物理问题。

同时,平面向量也是向量代数的基础,为我们学习更高级的向量知识奠定了基础。

5.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是高中数学中的难点内容。

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导数定义、导数的运算法则以及导数的应用。

通过导数,我们可以求解函数的极值、判定函数的单调性等问题。

微分则是导数应用的一种具体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求函数在某一点的近似值,以及解决曲线的切线问题。

6.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空间中点、线、面的性质和运算,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通过立体几何的知识,我们能够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表面积等。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在高二数学上学期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许多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数列等等。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帮助我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还能培养我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对高二数学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代数代数是数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二数学上学期,我学习到了多项式、二次函数、指数与对数等代数知识。

1. 多项式多项式是一类数学表达式,由一系列的相加或相减操作组成。

多项式的基本形式为:$P(x) = a_nx^n + a_{n-1}x^{n-1} + ... +a_1x + a_0$,其中$x$为变量,$a_i$为常数系数。

在学习多项式的过程中,我掌握了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类形如$y = ax^2 + bx + c$的函数,其中$a,b,c$为常数,$a \neq 0$。

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我学会了如何求二次函数的图像、顶点坐标、轴对称和对称轴等基本性质。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二次方程。

3. 指数与对数指数与对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高二数学上学期,我对指数与对数的定义、性质以及求解相关方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指数与对数,我掌握了如何将指数形式转化为对数形式、如何进行指数运算和对数运算等技巧。

二、几何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属性和图形变换的学科。

在高二数学上学期,我学习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个方面的知识。

1.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内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的学科。

在学习平面几何时,我掌握了直线、角度、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图形的性质。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通过几何证明推导出结论,提高了我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2.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的学科。

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我学习了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几何体如球、圆柱体、锥体、棱柱等的性质。

2018年高二数学上学期重点知识突破

2018年高二数学上学期重点知识突破

2018年高二数学上学期重点知识突破一、不等式的性质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2.不等式的性质(4)(乘法单调性)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2)如果a>0,那么(3)|a?b|=|a|?|b|.(5)|a|-|b|≤|a±b|≤|a|+|b|.(6)|a1+a2+……+an|≤|a1|+|a2|+……+|an|.二、不等式的证明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2)不等式的性质(略)(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1)比较法:要证明a>b(a<b),只要证明a-b>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三、解不等式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②解分式不等式;③解无理不等式;④解指数不等式;⑤解对数不等式;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⑦解不等式组.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3.不等式的同解性(5)|f(x)|<g(x)与-g(x)<f(x)<g(x)同解.(g(x)>0)(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与g(x)<0同解.(9)当a>1时,af(x)>ag(x)与f(x)>g(x)同解,当0<a<1时,af(x)>ag(x)与f(x)<g(x)同四、《不等式》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需要持续学习和总结的学科,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的知识点繁多,掌握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着各科的综合成绩。

下面是对高二数学上学期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确定原点、确定横轴和纵轴的方向,确定单位长度等。

2. 点的坐标:横坐标、纵坐标。

3. 函数的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名、函数值等。

4. 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等。

二、函数的表示与性质1. 函数的表示形式:解析式、图象、数据表等。

2. 函数的性质: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3.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减乘除、复合函数等。

三、导数与函数的变化率1. 导数的概念:函数在某点的变化率,导数的几何意义等。

2. 导数的计算:常见初等函数的导数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计算等。

3. 函数的增减性与极值:判断函数在区间内的增减性,极值点的判定等。

4. 曲线的凹凸与拐点:判断曲线的凹凸性,拐点的判定等。

四、不等式与不等关系1. 不等式的性质:加法性质、乘法性质等。

2. 不等式的解法:等式法、因式法、换元法等。

3. 不等关系的证明:代入法、递推法等。

五、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1. 三角函数的概念: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2.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周期性、奇偶性等。

3. 三角恒等式的运用:角度的变换、三角方程的求解等。

六、数列与数列的极限1. 数列的概念:通项、前n项和等。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

3. 数列的极限:数列逼近某个数、数列无穷接近某个数等。

七、平面解析几何1. 点、直线、圆的方程: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圆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等。

2. 直线和圆的性质:相交关系、垂直关系等。

3.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切等。

以上是对高二数学上学期所学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等式的性质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2.不等式的性质(4)(乘法单调性)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2)如果a>0,那么(3)|a?b|=|a|?|b|.(5)|a|-|b|≤|a±b|≤|a|+|b|.(6)|a1+a2+……+an|≤|a1|+|a2|+……+|an|.二、不等式的证明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2)不等式的性质(略)(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1)比较法:要证明a>b(a<b),只要证明a-b>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三、解不等式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②解分式不等式;③解无理不等式;④解指数不等式;⑤解对数不等式;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⑦解不等式组.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3.不等式的同解性(5)|f(x)|<g(x)与-g(x)<f(x)<g(x)同解.(g(x)>0)(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与g(x)<0同解.(9)当a>1时,af(x)>ag(x)与f(x)>g(x)同解,当0<a<1时,af(x)>ag(x)与f(x)<g(x)同四、《不等式》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

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

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

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

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

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五、《立体几何》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台球为代表。

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

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

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

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

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

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平面。

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

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

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六、《平面解析几何》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

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

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

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

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

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

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七、《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

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

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

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

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

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八、《复数》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

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

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

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

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

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

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

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

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

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商的关系: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 α·sinβ·sinγ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 α·sinβ·cosγ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tant=B/A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tan(2α)=2tanα/[1-tan2(α)]·三倍角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4sinα·sin(60+α)sin(60-α)cos(3α)=4cos3(α)-3cosα=4cosα·cos(60+α)cos(60-α)tan(3α)=tana·tan(π/3+a)·tan(π/3-a)·半角公式:sin(α/2)=±√((1-cosα)/2)cos(α/2)=±√((1+cosα)/2)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tanα+cotα=2/sin2αtanα-cotα=-2cot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sin2α1+sinα=(sinα/2+cosα/2)2·其他: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cosx+cos2x+...+cosnx=[sin(n+1)x+sinnx-sinx]/2sinx证明:左边=2sinx(cosx+cos2x+...+cosnx)/2sinx=[sin2x-0+sin3x-sinx+sin4x-sin2x+...+sinnx-sin(n-2)x+sin(n+1)x-si n(n-1)x]/2sinx(积化和差)=[sin(n+1)x+sinnx-sinx]/2sinx=右边等式得证sinx+sin2x+...+sinnx=-[cos(n+1)x+cosnx-cosx-1]/2sinx证明:左边=-2sinx[sinx+sin2x+...+sinnx]/(-2sinx)=[cos2x-cos0+cos3x-cosx+...+cosnx-cos(n-2)x+cos(n+1)x-cos(n-1) x]/(-2sinx)=-[cos(n+1)x+cosnx-cosx-1]/2sinx=右边等式得证[编辑本段]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以上k∈Z)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中,如三角形ABC,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证明:已知(A+B)=(π-C)所以tan(A+B)=tan(π-C)则(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类似地,我们同样也可以求证:当α+β+γ=nπ(n∈Z)时,总有tanα+tan β+tanγ=tanαtanβtanγ设a=(x,y),b=(x',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