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入侵场景的可视化呈现系统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相关工作综述 (3)1.3 目标与目的 (5)2. 现有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与挑战 (6)2.1 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 (7)2.2 深度学习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 (8)2.3 现有深度学习入侵检测系统的挑战 (9)3. 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10)3.1 系统整体框架 (12)3.1.1 数据采集模块 (13)3.1.2 数据预处理模块 (14)3.1.3 模型训练模块 (16)3.1.4 模型部署模块 (17)3.2 网络入侵数据特征提取 (19)3.2.1 深度特征提取 (20)3.2.2 传统特征与深度特征融合 (21)3.3 深度学习模型选择与训练 (23)3.3.1 常用深度学习模型 (25)3.3.2 模型训练策略与参数选择 (26)3.4 模型评估与性能指标 (28)3.4.1 准确率、召回率、F1score等指标 (30)3.4.2 性能评价方法与标准 (31)4. 实验环境与结果分析 (32)4.1 实验平台搭建 (34)4.2 实验数据集 (35)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7)4.3.1 模型精度比较及分析 (38)4.3.2 模型对不同攻击类型的检测性能 (40)5. 结论与展望 (41)5.1 研究成果总结 (42)5.2 系统局限性及未来工作方向 (43)1. 内容概要内容概要。
NIDS)。
该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识别并分类潜在的网络入侵行为。
我们将介绍网络入侵检测的需求背景和当前技术趋势,并概述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优势。
将详细阐述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构建、检测与分类以及结果可视化等部分。
我们将探讨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在入侵检测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不同模型的优缺点。
入侵智能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入侵检测技术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实时监控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阻止非法入侵行为,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入侵智能检测系统,验证其有效性,并分析其性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的构建过程。
3. 评估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包括检测准确率、误报率和漏报率。
4. 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KDD CUP 99入侵检测数据集。
2. 实验工具:Python编程语言、Scikit-learn库、Matplotlib库。
四、实验方法1. 数据预处理:对KDD CUP 99入侵检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归一化等操作。
2. 模型构建:选择合适的入侵检测模型,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等,进行训练和测试。
3. 性能评估:通过混淆矩阵、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评估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
4.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步骤1. 数据预处理(1)数据清洗:删除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数据。
(2)特征选择:根据相关性和重要性选择特征,如攻击类型、服务类型、协议类型等。
(3)归一化:将数据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在相同的量级上。
2. 模型构建(1)选择模型:本实验选择SVM和Random Forest两种模型进行对比实验。
(2)模型训练: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对所选模型进行训练。
(3)模型测试: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测试,评估其性能。
3. 性能评估(1)混淆矩阵:绘制混淆矩阵,分析模型的检测准确率、误报率和漏报率。
(2)精确率、召回率:计算模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评估其性能。
4. 实验结果分析(1)对比SVM和Random Forest两种模型的性能,分析其优缺点。
入侵检测系统(IDS)
入侵检测的部署
检测器放置于防火墙的DMZ区域
可以查看受保护区域主机被攻击状态 可以看出防火墙系统的策略是否合理 可以看出DMZ区域被黑客攻击的重点
入侵检测的部署
检测器放置于路由器和边界防火墙之间
可以审计所有来自Internet上面对保护网络的攻击数目 可以审计所有来自Internet上面对保护网络的攻击类型
NFR公司
Intrusion Detection Applicance 4.0
中科网威
“天眼”入侵检测系统
启明星辰
SkyBell(天阗)
免费开源软件
snort
入侵测系统的优点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它的优点:
能够使现有的安防体系更完善; 能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情况; 能够追踪攻击者的攻击线路; 界面友好,便于建立安防体系; 能够抓住肇事者。
为的规律 操作系统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
动 检查系统程序和数据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Denning)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CIDF)
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特点
入侵检测系统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控制中心和 探测引擎。控制中心为一台装有控制软件的主机 ,负责制定入侵监测的策略,收集来自多个探测 引擎的上报事件,综合进行事件分析,以多种方 式对入侵事件作出快速响应。探测引擎负责收集 数据,作处理后,上报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和探 测引擎是通过网络进行通讯的,这些通讯的数据 一般经过数据加密。
测量属性的平均值和偏差被用来与网络、系统的 行为进行比较,任何观察值在正常值范围之外时 ,就认为有入侵发生
完整性分析
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某个文件或对象是否被更改
AI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AI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威胁环境,因此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安全防御手段,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AI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情况。
一、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IDS)是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够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数据来识别潜在的入侵行为。
传统的IDS系统虽然可以识别已知的入侵行为,但对于未知的高级威胁往往束手无策。
而基于AI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流量,提高对未知攻击的检测能力。
例如,公司的安全团队引入了机器学习算法来构建IDS系统,通过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能够识别出异常的流量,并及时发出警报。
通过不断优化算法模型,系统可以逐渐提高对新型威胁的检测准确率,有效应对各种网络攻击。
二、威胁情报分析随着网络攻击方式的不断演变,安全团队需要及时获取最新的威胁情报,以便及时调整防御策略。
AI技术可以帮助安全团队分析海量的威胁情报数据,挖掘隐藏在中的威胁信号,帮助企业快速应对潜在的网络威胁。
举例来说,家安全公司部署了一个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威胁情报分析系统,能够自动从互联网和Dark Web上收集大量的安全事件数据,并通过文本分析技术提取关键信息。
系统能够将新的威胁情报与已知的攻击模式进行关联,为安全团队提供实时的威胁情报,帮助他们及时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三、恶意代码检测恶意代码是网络安全领域中常见的威胁形式之一,传统的防病毒软件只能识别已知的恶意代码样本,对于未知的变种恶意代码往往无法捕获。
AI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恶意代码的行为特征和代码结构,快速识别出潜在的恶意代码,并加强网络端点的安全防护。
以一家安全公司的产品为例,他们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了一款恶意代码检测引擎,能够通过分析恶意代码的代码特征和行为模式,快速识别出新型的恶意软件。
自适应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自适应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第一部分自适应入侵检测的定义与原理 (2)第二部分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入侵检测算法 (4)第三部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入侵检测方法 (6)第四部分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的架构与模块功能 (8)第五部分利用行为分析技术的自适应入侵检测 (10)第六部分分布式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设计及优化 (12)第七部分入侵行为特征提取与分析在自适应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15)第八部分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的实时性与可扩展性考虑 (17)第九部分针对零日攻击的自适应入侵检测解决方案 (19)第十部分自适应入侵检测与防御的协同机制 (21)第十一部分面向云计算环境的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23)第十二部分自适应入侵检测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6)第一部分自适应入侵检测的定义与原理自适应入侵检测(Adaptive Intrusion Detection, AID)是一种能够根据网络环境动态调整检测策略和学习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其原理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旨在从复杂的网络流量中准确地识别和预测潜在的入侵行为。
本章将对自适应入侵检测的定义和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的定义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安全机制,它能够持续不断地监控网络的运行状态,并识别和响应可能的入侵行为。
这种系统具有智能化和自适应性的特点,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和入侵手段,从而提高识别入侵的准确性和效率。
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系统通过网络设备或嵌入式传感器收集网络流量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网络报文、系统日志、安全设备日志等。
在采集到的数据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噪声和冗余信息,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清洗,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2.特征提取和选择:从预处理的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用于表示网络流量的各种属性和行为。
特征可以包括源IP 地址、目的IP 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在提取特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特征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选择对入侵检测具有较高区分度的特征。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考核试卷
14. ABCD
15. ABCD
16. ABC
17. ABC
18. ABC
19. AB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20. ABCDE
三、填空题
1.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
2.关键点
3.传感器控制中心分析引擎
4.异常检测
5.状态检测
6.阻断拒绝服务
7.红队测试
8.数据清洗数据归一化数据聚合
2. IDS主要用于检测,而IPS则可以在检测到攻击时采取措施。组织可能会根据预算、安全需求和网络环境选择部署IDS或IPS。例如,如果组织需要更高的安全级别和自动防御,可能会选择IPS。
3.评估方法包括:渗透测试、性能测试和准确性测试。渗透测试可以模拟真实攻击,但可能无法涵盖所有攻击类型;性能测试检查系统对大量流量的处理能力,但不一定反映实际环境;准确性测试使用已知攻击数据,但可能无法检测到未知攻击。
A.对系统活动的详细监控
B.检测对文件系统的直接攻击
C.不易受到网络流量过载的影响
D.能够监控整个网络
7.哪种类型的入侵检测系统更适合于检测内部人员的滥用权限?()
A.基于网络的IDS
B.基于主机的IDS
C.混合型IDS
D.基于应用程序的IDS
8.以下哪种技术通常用于减少入侵检测系统产生的误报?()
A.网络带宽
B.网络延迟
C.网络设备类型
D.网络分段
E.网络连接类型
15.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入侵检测系统的准确性?()
A.数据质量
B.检测算法的复杂性
C.系统配置错误
D.网络环境的变化
E.系统硬件的性能
入侵防盗报警系统V1.0
入侵防盗报警系统解决方案V1.02021年05月18号吴丽霞目录第1章背景概述 (1)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总体架构图 (2)2.2 探测器布建设计 (2)2.3 管控系统详细设计 (4)2.3.1 大中场景管控系统设计 (4)2.3.2 小场景报警管控系统设计 (6)2.3.3 小场景报警&视频管控系统设计 (7)2.3.4 无线报警系统设计 (8)2.4 管理中心软件 (9)第3章海康威视报警系统优势 (10)3.1 “0〞漏报,低误报 (10)3.2 防拆,防剪,系统更可靠 (10)3.3 即时探测、上报,实现快速处警 (10)3.4 全网络化设计,可视化编程 (10)3.5 无缝接入大安防平台软件,互补长短 (11)第1章背景概述随着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开展,人们对平安防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技防手段的安防系统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其必要性,报警作为安防系统组成局部,以其“0〞漏报低误报的防入侵探测性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传统报警中心以线作为上报方式,存在线上报慢、费用高、远程控制困难、故障无法判断等问题,在网络技术迅速开展的大环境下,海康威视推出全系列网络化入侵防盗系统,利用已有网络环境,费用几乎没有;网络上报速度快,产生的报警只需1-2秒就报到中心,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前端主机状态进行远程控制,优势明显。
入侵报警系统主要由两局部组成,前端多类别的探测器,实现对前端各种环境实现精确警情探测,管控用的报警主机及附件设备,对前端警情进行会聚并统一推送至中心管理平台,实现报警与安防其他子系统的互动。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2.1系统总体架构图入侵防盗报警系统,是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即多种类别的探测器,探测非法入侵行为,并统一推送到管理中心,实现探测、上报、处警等功能的一个即时防范系统。
海康入侵探测系统按照主机类别形成大中场景的总线制主机集中管控,小场景的分线制网络报警主机联网管控,小场景报警&视频的视频报警主机统一管控以及不方便布线场景的无线报警管控系统,主机支持通过网络或线等方式实现信息推送至管理中心。
网御TD3000系列入侵检测系统产品介绍V5.0_V3.2.74.0
异常检测
网御TD3000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特点—智能分析让威胁可视化
事件采集
针对不同类型 事件,采用特征匹配、 专有算子、异常算法,
实现精确检测。
智能分析
智能分析结合事件 特性、发生频率、攻击 手法等信息评估事件
是否为重点威胁。
威胁呈现 威胁可视化使得 管理员提供宏观信息 ,并能迅速直观发现 重点关注事件,还能 能提供辅助分析
中户
小
TD3000-FS1200
TD3000-FS1600
规
1FE管理口、5GE监听口
模
吞吐200M,1U单电平台
1FE管理口、5GE监听口 吞吐600M,1U单电平台
用
户
TD3000-NGIDS产品型号ຫໍສະໝຸດ NGIDS3000-S 硬件
接口 吞吐性能 动态处理性能
NGIDS3000-A 硬件
接口 吞吐性能 动态处理性能
威胁闭环管理技术
应用效果
提供向导式的报警事件处理机制; 解决运维人员的技术盲区; 事件说明->事件确认->事件处理;
异常流量挖掘技术
应用效果
分段基线流量自动学习; 基线流量对比呈现; 异常流量报警完美展示;
面向安全结论的分析报 表
应用效果
直观展示报表分析结论; 对攻击事件的发生进行评估; 降低运维人员的日志分析成本;
网御入侵检测产品发展历程 网御入侵检测系统介绍
网御入侵检测系统技术亮点 产品型录介绍
典型应用与成功案例
网御TD3000系列入侵检测系统设计理念—智能辅助运维
安全漏洞层出 不穷
攻击工具铺天 盖地
攻击事件数量 巨大
网络用户迅猛 增长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安防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安防入侵检测系统智能安防入侵检测系统是机器视觉技术应用的一大亮点,它能够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对潜在威胁进行及时发现和预警,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安防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
一、工作原理智能安防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报警处理等核心模块。
具体流程如下:1. 图像采集:系统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格式。
2. 图像处理:系统通过预处理、增强等技术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提高其质量和清晰度,为后续的图像分析做好准备。
3. 图像分析:系统通过模式识别、目标检测等算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常特征,如人和车辆等,判断是否存在潜在威胁,并给出相应的警报信号。
4. 报警处理:系统在发现潜在威胁时,可以通过声音、短信、邮件等形式及时向管理员发送警报,并触发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启动防盗门等。
二、技术特点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安防入侵检测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高精度:系统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不断的数据训练和模型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精度和准确率。
2.实时性:系统具备较快的图像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在毫秒级别内发现潜在威胁和报警。
3.灵活性: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具备较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展。
4.安全性:系统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应用场景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安防入侵检测系统适用于各种复杂场景和环境,如:1.住宅小区:可以通过对小区内部道路、楼栋、停车场等区域进行图像监控和入侵检测,保障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企业厂区:可以对企业重要办公区、生产车间、库房等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和入侵检测,防范盗窃和设备损坏等事件的发生。
天融信网络卫士入侵防御系统NGIDP说明书
网络卫士入侵防御系统TopIDP产品说明天融信TOPSEC®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 1 号华控大厦 100085电话:(86)1082776666传真:(86)1082776677服务热线: 8008105119http: //版权声明本手册的所有内容,其版权属于北京天融信公司(以下简称天融信)所有, 未经天融信许可,任何人不得仿制、拷贝、转译或任意引用。
本手册没有任何形 式的担保、立场倾向或其他暗示。
若因本手册或其所提到的任何信息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料流失、 利益损失, 天融信及其员工恕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手册所提到的产品规格及资讯仅供参考, 有关内容可能会随时更新,天融信恕不承担另行通知之义务。
版权所有 不得翻印© 19952009天融信公司商标声明本手册中所谈及的产品名称仅做识别之用,而这些名称可能属于其他公司的 注册商标或是版权,其他提到的商标,均属各该商标注册人所有,恕不逐一列明。
TopSEC®天融信信息反馈目 录1 产品简介 (1)1.1 产品概述 (1)1.2 产品组成 (1)2 产品特点 (3)3 产品功能 (6)4 运行环境 (9)5 典型应用 (10)5.1 典型部署图 (10)5.2 综合应用部署图 (11)1 产品简介1.1 产品概述天融信公司的“网络卫士入侵防御系统 TopIDP”是基于新一代并行处理技术,它 通过设置检测与阻断策略对流经 TopIDP的网络流量进行分析过滤,并对异常及可疑流 量进行积极阻断,同时向管理员通报攻击信息,从而提供对网络系统内部IT 资源的安 全保护。
TopIDP 能够阻断各种非法攻击行为,比如利用薄弱点进行的直接攻击和增加网 络流量负荷造成网络环境恶化的 DoS 攻击等,安全地保护内部 IT资源。
TopIDP 采用多核处理器硬件平台, 将并行处理技术融入到天融信自主研发的安全操 作系统 TOS中,保证了 TopIDP产品可以做到更高性能地网络入侵的防护。
入侵报警系统(培训)
汇报人: 2023-12-23
• 入侵报警系统概述 • 入侵报警系统组成及原理 • 入侵报警系统安装与调试 • 入侵报警系统操作与使用 • 入侵报警系统维护与保养 • 入侵报警系统法律法规与标准
目录
Part
01
入侵报警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入侵报警系统是一种安全防范系统,通过探测、识别和处理非法入侵行为,及时发出警 报,以保障被保护对象的安全。
01
02
03
有线传输
通过电缆将探测器与控制 器连接起来,信号稳定可 靠,但布线相对复杂。
无线传输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RF 、ZigBee等)将探测器与 控制器连接起来,无需布 线,灵活方便。
网络传输
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将报 警信号传输到远程监控中 心或用户手机APP上,实 现远程报警和监控。
Part
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设备故障
检查设备连接是否正常, 1
尝试重启设备或更换故障 部件。
无法远程访问
4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确认远程访问设置是否正 确。
报警误报
2
调整设备灵敏度、检查报
警区域是否有干扰源,如
宠物、窗帘飘动等。
系统崩溃
3 备份重要数据,尝试重启
系统或卸载最近安装的应 用程序。
Part
05
握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置措施。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 责和权限,规范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流程。
入侵报警系统操作规程
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入侵报警系统操作规程,包括系统的开 启与关闭、报警信息的处理与记录、故障排查与维修等方
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攻击和黑客入侵也日益增多。
为保护网络安全,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技术背景、研究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等方面来阐述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一、技术背景网络入侵是指黑客或攻击者通过攻击网络获得访问各种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权限,从而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敏感数据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传统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采用签名和规则匹配方式进行检测,主要限制在已知攻击类型的检测上。
然而,随着黑客的技术不断进步,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防护要求。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ML-NIDS)由于其自适应性、泛化能力和在未知攻击类型检测方面的高效性等优点,成为当前网络安全中一个热门的难点。
二、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在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基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构建系统的正常行为模型,检测出不符合正常行为模型的行为。
异常检测主要依赖于系统能够构建出精确的正常行为模型,而且在高维空间中检测异常的成本较高,一旦建立了不合适模型,就可能导致大量错误的误报。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网络入侵检测基于异常检测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基于特征选择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与网络入侵相关的特征进行筛选和选择,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只有筛选出能够有效区分正常数据和攻击数据的特征才能有效提升检测效果。
目前,对攻击行为进行特征化的工作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特征仍然是一个难点。
3.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网络流量进行建模和学习,提取有效的特征以实现网络入侵的检测。
该方法高度依赖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但是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大规模数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入侵检测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
网络攻击的可视化与分析技术研究
网络攻击的可视化与分析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一个持续存在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防范网络攻击,可视化和分析技术的研究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网络攻击的可视化和分析技术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
网络攻击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安全专家更好地理解攻击者的行为模式和攻击路径,以便迅速发现和应对攻击。
可视化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网络数据转化为图形、图表或动态图像,使人们能够通过视觉效果来分析网络数据。
通过可视化,网络管理员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流量,从而识别潜在的攻击来源和目标。
例如,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将网络流量的源IP地址映射到地图上,显示出攻击者的物理位置。
这种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安全团队迅速定位攻击源和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另外,还有一些网络流量可视化工具能够以图表和动态图像的形式展示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如大量的连接尝试、攻击特征的发现等,从而使安全团队能够更加快速地反应和应对。
除了可视化技术,网络攻击的分析也是防御网络威胁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网络攻击数据,我们可以揭示攻击者的行为模式、攻击手段和攻击目标,从而预测和防范潜在的攻击行为。
目前,一些自动化的网络攻击分析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例如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监视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的安全设备,它可以通过比对预设规则和特征来检测出可能的攻击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网络数据来分析网络中的攻击活动,并发出警报。
入侵防御系统则是根据入侵检测系统的输出结果来阻止网络攻击行为。
这些系统利用了各种分析技术,如机器学习、行为分析和规则匹配等,来实现网络攻击的自动化识别和防御。
此外,还有一些网络流量分析工具可以通过对网络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出隐藏的攻击特征和威胁行为。
这些分析工具能够探测到网络中的异常流量、恶意软件、DDoS攻击等,并及时报警。
通过对网络流量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零日漏洞和未知的攻击行为,为网络安全提供更加全面的防御措施。
基于可视化的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可视化的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方法研究网络攻击是当前互联网环境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通过网络对系统、组织和个人进行攻击已成为现实。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提供更直观、更全面、更高效的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可视化的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方法,旨在提高防御网络攻击的能力。
一、研究背景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是指通过追踪和记录攻击者在网络中的行为,并找出攻击者的真实身份和攻击来源的过程。
传统的网络攻击溯源分析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事件日志的记录,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信息量大、困难程度高、效率低等问题。
而可视化技术通过以图形化展示来呈现网络攻击数据,提供了更直观、更易理解的方式。
二、可视化的优势1. 直观性: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网络攻击溯源分析可以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网络攻击的过程和关联关系。
2. 全面性:可视化技术可以同时呈现各类网络攻击数据,将多维信息整合在一起,帮助分析人员全面了解网络攻击事件。
3. 高效性:可视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快地找到网络攻击的关联点,进而揭示攻击者的意图和行为路径。
三、基于可视化的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方法1. 数据预处理:首先,对原始的网络攻击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提取关键特征并进行归类整理。
此过程有助于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后续的分析操作。
2. 可视化呈现:通过可视化工具,将处理好的网络攻击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可以通过网络拓扑图、时间轴图等方式展示攻击事件的发生和演化过程,识别潜在的攻击路径和攻击者的行为特征。
3. 关联分析:利用可视化技术,分析网络攻击数据中的关联关系。
通过节点之间的连接、颜色、大小等信息,帮助分析人员找到攻击事件之间的联系,掌握攻击者的行为规律,进一步追溯攻击来源和攻击手法。
4. 效果评估:评估可视化工具对网络攻击溯源分析的效果,包括可视化展示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用户的使用满意度等。
最新第11章入侵检测系统ppt课件
第11章 入侵检测系统
11.1 引 言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给当今社会所带来的各种便 利是毋庸置疑的,它把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紧密 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 不断增强,所以我们必须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第11章 入侵检测系统
第11章 入侵检测系统
第11章 入侵检测系统
早期的入侵检测系统大多都是基于主机的IDS,作 为入侵检测系统的一大重要类型,它具有着明显的优点:
第11章 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检测系统
1) 能够确定攻击是否成功 由于基于主机的IDS使用包含有确实已经发生的事 件信息的日志文件作为数据源,因而比基于网络的IDS 更能准确地判断出攻击是否成功。在这一点上,基于 主机的IDS可谓是基于网络的IDS的完美补充。
第11章 入侵检测系统
由于审计数据是收集系统用户行为信息的主要方法, 因而必须保证系统的审计数据不被修改。但是,当系统 遭到攻击时,这些数据很可能被修改。这就要求基于主 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必须满足一个重要的实时性条件:检 测系统必须在攻击者完全控制系统并更改审计数据之前 完成对审计数据的分析、产生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11章 入侵检测系统
检测结果即检测模型输出的结果,由于单一的检测模 型的检测率不理想,往往需要利用多个检测模型进行 并行分析处理,然后对这些检测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处 理,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安全策略是指根据安全需求 设置的策略。响应处理主要是指综合安全策略和检测 结果所作出的响应过程,包括产生检测报告、通知管 理员、断开网络连接或更改防火墙的配置等积极的防 御措施。
第11章 入侵检测系统
3) 近实时的检测和响应 基于主机的IDS不能提供真正的实时响应,但是由 于现有的基于主机的IDS大多采取的是在日志文件形成 的同时获取审计数据信息,因而就为近实时的检测和 响应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安全防护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互联网安全防护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互联网安全防护成为各个企业和个人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互联网安全防护的重要一环,扮演着捕获、识别和响应网络入侵威胁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意义、原理以及主要的技术手段。
一、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意义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和检测网络流量,发现和应对网络入侵威胁的工具。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早发现入侵威胁: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或模型来判断是否存在入侵行为。
一旦发现异常活动,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2. 保障信息安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和报告可能的入侵威胁,从而帮助企业或个人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防止敏感信息的泄露和系统被恶意攻击。
3. 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收集和分析网络流量数据,为企业或个人提供详细的入侵事件报告和安全漏洞分析,从而加强对网络风险的监管和管理。
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监测和威胁检测:1. 流量监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采用监测引擎对网络流量进行持续监测。
它可以通过嗅探器捕获网络流量,也可以与网络设备进行直接连接,实时获取流量数据。
2. 流量分析: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捕获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模式或算法等方法来识别出潜在的入侵行为。
流量分析可以基于特征匹配、异常检测或行为分析等方法进行。
3. 入侵检测:一旦检测到可能的入侵行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会发出警报,提示管理员或用户进行相应的处理。
入侵检测可以根据严重性级别分类,以便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4. 日志记录和报告: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会将检测到的入侵事件记录下来,生成相应的报告。
面向大规模网络的攻击预测可视分析系统设计与研究
面向大规模网络的攻击预测可视分析系统设计与研究蒋宏宇;吴亚东;周丰凯;杨文超;赵思蕊【摘要】Traditional methods depends security products to prediction attack are no longer applied due to the large scale of network securitydata because the network intrusion mode become more and more Huge and complex. Through the studied of netflow data,a new method to real-time visual analysis netflow log with multi-modal display structure and heterogeneous tree netflow data organization structure was pro-posedand a visual analysis system of prediction attack for large-scale network named Monic is designed and researched. The ability of system to recognize attacker behavior and prediction network attack use this system through interaction analysis were indicated by results.%由于网络安全数据量庞大和愈加复杂的网络入侵方式,传统的网络安全产品的攻击预测方法已变得不再适用。
通过对网络流量日志的研究,提出了采用多模态可视化展示结构和快速异构树查询算法的实时网络流量日志可视化方法,开发并设计了大规模网络攻击预测可视分析系统Moni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C o m p u t e r S y s t e m s 2010年10月第10期V o l .31N o .102010 收稿日期:2009-07-13 收修改稿日期:2009-1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3235)资助;吉林省重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0318)资助. 作者简介:杨 昊,男,1983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可视化;努尔布力,男,1982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可视化、入侵检测;徐 欢,男,1987年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胡 亮,男,196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计算与网络安全.一种基于入侵场景的可视化呈现系统杨 昊,努尔布力,徐 欢,胡 亮(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E -m a i l :y a n g h a o c c s t @163.c o m摘 要:针对入侵检测系统警报日志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处理海量信息时存在认知困难、实时交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入侵场景的可视化呈现系统,完成从警报日志到入侵场景的可视化过程,并利用3D 游戏引擎将网络攻击过程在3D 场景中展现出来.目标是使网络分析人员能够在更高层次对网络安全状况有深入的认识,以做出相应判断和应对.通过用户评价和性能测试实验证明其具备可用性并具有较强的可视化能力.关键词:安全可视化;入侵场景;游戏引擎;攻击建模中图分类号:T P 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20(2010)10-2059-06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B a s e do nI n t r u s i o nS c e n a r i o sY A N G H a o ,N u r b o l ,X UH u a n ,H U L i a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c h u n 13001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a l y z i n gm e t h o d s u p o n a l e r t l o g s i ni n t r u s i o nd e t e c t i o ns y s t e m h a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s s u c ha s t o o h e a v yc o g n i t i v e b u r d e nu n d e r m a s s i v e i n f o r m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p o o r r e a l -t i m e a n d i n t e r a c t i v e a b i l i t y .A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i n t r u s i o n s c e n a r i o s i s p r e s e n t e di nt h i s p a p e r t or e a l i z e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f r o m a l e r t l o g t o a t t a c k s c e n e a n d s h o w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n e t w o r k a t t a c ka t 3Ds c e n e w i t h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3Dg a m e e n g i n e .T h e g o a l i s t o g i v e n e t w o r k a n a l y s t s i n -d e p t h c o g n i t i o nf o r n e t w o r k s e c u r i t y s t a t u s a t h i g h e r l e v e l t ol e t t h e m m a k e p r o p e r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a n d r e s p o n s e .Wi t hu s e r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s t o u r s y s t e m i s p r o v e dt oh a v e b o t h u s a b i l i t y a n d s t r o n g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 .K e yw o r d s :s e c u r i t y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i n t r u s i o ns c e n a r i o ;g a m ee n g i n e ;a t t a c km o d e l i n g1 引 言当前的入侵检测系统大多是以警报日志的方式记录系统安全状态.网络分析人员通常通过监视和分析相应的日志信息,查找具有安全威胁的警报事件,最后对确定的异常和攻击行为作出响应.在一个大规模网络下入侵检测系统一般一天就会产生数百万条警报,如果网络分析人员使用传统的逐条警报分析的方法显然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全部警报信息.而往往这些警报大多是重复或误报[1].因此这已经成为入侵响应的瓶颈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分析人员关注的常常是单一的警报数据,缺乏对网络整体状态信息的了解,使其很难识别一些大规模、协作式和周期漫长的网络攻击事件.此外,当前入侵检测系统配置越来越复杂、规则库越来越庞大,未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或拥有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很难仅凭一些警报信息发现隐含的攻击行为和入侵过程,也就无法对攻击意图和趋势作出预测或者提前进行防范.网络安全可视化[2]是将可视化技术引入网络安全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的研究领域.该技术利用人类视觉对模型结构的识别能力,将抽象的网络和系统数据以图形图像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分析人员分析网络状况,识别网络异常和入侵,预测网络安全事件发展趋势[3].网络安全可视化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传统分析方法在处理海量信息时面临的认知负担过重、缺乏对网络安全全局认识、实时和交互性不强、不能对安全事件提前预测和防御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通过在人与数据之间实现图像通信,使人们能观察到网络安全数据中隐含模式,为揭示规律和发现潜在安全威胁提供有力支持[4].目前,基于入侵检测技术的网络安全可视化主要以警报日志为研究对象,对警报进行统计分析并以2D /3D 图表形式表现警报数量和分布情况[5-7],但缺乏对警报所包含攻击内容及过程的判断和展现,无法体现攻击事件对网络和系统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入侵场景的可视化呈现系统,能将警报日志所包含的攻击信息转换成场景数据,并在3D 虚拟场景中以动画形式将网络攻击过程演示出来.网络分析人员可以通过该场景演示直观了解警报背后的网络安全状况,并做出相应决策;普通用户通过观看演示可迅速了解该网络攻击的过程、原理和所造成的后果,从而对网络攻击有一个全面直观的感性认识,增加网络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小 型 微 型 计 算 机 系 统2010年2 相关工作当前,多阶段攻击和协同攻击在黑客攻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黑客进行一次完整的攻击常常需要实施多个不同性质的入侵步骤,这些入侵步骤就形成了入侵场景.构建入侵场景能够为安全分析人员提供黑客攻击过程的高层视图,直观了解黑客攻击行为和攻击意图.以往对入侵场景的研究[8,9]主要侧重于通过警报分析处理生成抽象的代表攻击步骤的2D攻击图,而入侵场景呈现技术将各个攻击阶段置于3D虚拟场景中,力求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演示反映黑客入侵网络和系统的实际过程.用户通过观看演示认知黑客攻击行为,要远比提供抽象的警报数据和攻击图更容易认知和接受,更快地完成从图像到人脑的模式识别过程.作为一项成熟技术,3D游戏引擎为实现该呈现过程提供了有力保证.应用3D技术构建场景本身就具有方便、快速的特点,其强大的表现力和冲击力也是其他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10],在加入“呈现”环节的入侵检测和响应过程中,通过选择恰当的场景元素和表现方式完全可以在3D虚拟场景中实现监控和管理目的.近年来,3D可视化技术由于其承载数据量大、表现力丰富,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和应用.S t e p h e nL a u开发了一个“S p i n n i n gC u b eo f P o t e n t i a l D o o m”软件[11].该软件基于B r oI D S的连接日志,在立方体中使用3D动态绘图实现数据可视化.可视化结果在该立方体中显示,立方体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不同连接状态,而观察重点主要放在未完成连接的点上.该软件的缺点是缺少训练机制,只能回放记录过的B r o连接日志并以灰色显示连接成功部分、彩色显示未完成连接部分.由A b d u l l a h开发的I D SR a i n S t o r m程序[12]能够将I D S警报根据其严重程度映射为不同颜色的圆点,并且能够在同一界面上实现最多163835个I P地址的映射显示.S.Mu s a和D.P a r i s h在使用多种3D警报视图基础上,搭配全球地图实时地显示攻击发生源,并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合并分类算法处理警报以降低误报率,较好地解决了误报警对可视化系统的资源占用[13].以上这些可视化工具虽然能很好地表现警报数据,但都缺乏对警报所包含的攻击内容以及过程的判断和展现,无法体现攻击事件对网络和系统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为了增强实时交互性和协作能力,人们开始尝试将3D 游戏引擎与可视化系统进行整合并用其作为显示输出端.D.C h a o在2001年开发了一个类似于U n i x进程查看程序的软件-p sD o o m[14].该程序实际上是经典第一人称射击(F P S)游戏D o o m的修改版.此后B.K o t等人基于Q u a k e3游戏引擎通过修改部分源码实现了源码解释程序[15].在Q u a k e3创建的虚拟世界里,用户可以操作一个个代表源码文件的实体模型来查看和处理源码.W.H a r r o p和G.A r m i t a g e则在可视化交互和协作方面取得较大成果[10].他们创建了一个反映当前网络活动和主机状态的虚拟世界.类似于F P S游戏,扮演“骑士”的管理员可以实时查看网络和监控象征主机的“怪物”,并对“怪物”的不同行为(如旋转、跳动等,代表不同网络事件)做出特定动作.该工具的最大突破在于将抽象的网络管理和监控变成了一项富有趣味性的工作,简化了操作过程并加入了多人协同管理的思想.美中不足的是,该原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定义大量象征性的模型、属性和动作,管理员在使用前需了解各个模型、动作的含义,且管理方法仍仅限于基本操作层面.以上这些3D游戏引擎在可视化领域中的应用仅限于对开源游戏引擎代码的修改和使用游戏内部固化场景和模型,并没有实现针对网络攻击的可视化.本文所使用的游戏开发工具3DG a m e S t u d i o(3D G S)支持3D场景建模和脚本编程,能够快速创建模拟真实攻击过程的3D场景程序,最大限度地实现网络攻击过程的可视化.同时,利用3D G S进行入侵场景开发可以充分重用游戏引擎的所有功能,节省大量开发时间.本系统的入侵场景再现模块主要使用场景建模工具构建入侵场景,在3D G S脚本编程环境下实现攻击演示内容.目前,国内有关安全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刚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仅限于对国外已有可视化工具的分析和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 基于入侵场景的可视化呈现系统的设计3.1 系统框架设计目前,基于入侵检测技术的网络安全可视化主要以警报日志为研究对象,对警报本身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入侵场景的可视化呈现系统(以下简称入侵场景呈现系统),在对警报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警报背后所包含的攻击信息,并使用3D游戏引擎技术将攻击发生过程演示出来.首先给出场景呈现过程中几种数据类型的定义:(1)警报关键信息:通过解析警报数据提取的重要数据段,包含时间戳、源/目的地址等核心数据内容;(2)攻击数据:在入侵场景模式库中定义的攻击描述信息,每种攻击类型对应一条攻击描述信息,包含攻击各阶段内容、攻击目标等;(3)场景数据:警报关键信息和攻击数据的总和,保存在场景配置文件中.图1 入侵场景呈现系统框架F i g.1 I n t r u s i o ns c e n a r i o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f r a m e w o r k本文采用分布式S n o r t系统作为场景呈现的数据源,将入侵场景呈现系统设计为该系统中“分析员控制层”的控制台之一.系统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读取和分析S n o r t警报日志206010期杨 昊等:一种基于入侵场景的可视化呈现系统文件,对其进行解析并格式化以获取警报关键信息,将其中的攻击类型信息通过查询“入侵场景模式库”得到具体的攻击描述并创建场景配置文件,然后将场景数据中的攻击数据映射到相应的场景演示接口,进而在3D 场景中通过调用3D G S 游戏引擎将攻击过程展现出来.因此,入侵场景呈现系统主要由三个模块,即警报文件解析、场景分析转换、入侵场景再现以及入侵场景模式库组成(如上页图1).各模块通过解析、转换、展现三步完成了从警报数据到入侵场景的转化过程.下面详细介绍各模块的设计过程.3.2 子模块设计3.2.1 警报文件解析模块警报文件解析模块主要负责读取由S n o r t 检测分析引擎得到的警报日志文件,对警报内容解释分析,使用按标识符匹配的字符串分析算法获取包括时间戳、协议类型、源/目的地址等数据段在内的警报关键信息,并以一个新的数据结构存储.然后将其交给场景分析转换模块处理.具体的解析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见右).3.2.2 场景分析转换模块场景分析转换模块主要负责生成场景数据和建立配置文件.(1)场景数据是通过攻击信息查询入侵场景模式库得到的.入侵场景模式库中每种攻击类型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攻击信息关键字和攻击数据.其中,攻击信息关键字是该攻击类型对应在警报消息内容中的一段特征字符串,该字符串唯一对应一类攻击的警报消息,比如对于L a n d 攻击,警报消息中的“s a m e S R C /D S T ”就是攻击信息关键字.给定一条警报的消息内容,可以通过查找入侵场景模式库中各攻击类型对应的攻击信息关键字与其进行字符串匹配,找到对应的攻击数据.如果未匹配成功,则可能是出现未定义或未知攻击类型.当所有警报都完成攻击类型匹配,即可得到各攻击类型对应的攻击阶段信息和警报数目,并将统计结果输出显示到警报分类列表中.(2)根据攻击数据和警报关键信息就可以创建场景配置文件.该文件使用赋值表达式保存场景数据的具体值.这里定义了11种场景数据变量,包括时间戳(T i m e )、协议类型(P r o -t o c o l )、源I P (S r c I P )、源端口号(S r c P o r t )、目的I P (D e s t I P )、目的端口号(D e s t P o r t )、攻击类型(A t t a c k T y p e )、攻击阶段(A t -t a c k S t a g e )、持续时间(T o t a l T i m e )、演示视角坐标(C a m e r a P -o s )和演示视角方向(C a m e r a D i r ),其中后五个变量属于攻击数据,用于指导具体的场景演示过程和风格,其余变量属于警报关键信息,作为提示性内容出现在演示窗口中.所有场景数据将被提交至入侵场景再现模块,作为场景演示的唯一依据.3.2.3 入侵场景再现模块入侵场景再现模块的任务是通过读取场景配置文件,获取场景演示所必需的数据信息,然后在由3D 游戏引擎生成得3D 虚拟场景中,根据配置文件提供的攻击数据,就可以调用各攻击阶段对应的场景演示接口来实现一次攻击再现过程.例如,对于S Y NF l o o d 攻击,其配置文件中A t t a c k S t a g e (攻击阶段)为{S c a n ,S t a r t S Y N F l o o d ,F i n i s h },那么就需要调用演示接口库里的演示函数s c a n ()、s t a r t s y n f l o o d (),f i n i s h ().其流程见图3所示.演示接口库是实现了一组攻击阶段对应场景动画演示的函数集合.该接口库使用3D 游戏引擎的脚本语言开发,并实现了一系列生动体现D o S 攻击过程的演示函数接口,由于不同的演示函数对应不同攻击阶段,因此不同类型攻击的场景演示调用演示接口也不同.如果需要加入新的攻击类型和攻击阶段,可以通过向演示接口库中添加新的演示接口来支持更多的攻击演示.基于复用性的考虑,这里还构建了一个演示框架,用于实现各实体行为控制、场景环境自动更新和2D 界面控制等通用功能,以使所有攻击演示过程的风格统一、易于控制并提高模块的可维护性.图2 警报解析流程F i g .2 A l e r t a n a l y s i s f l o w图3 场景再现流程F i g .3 S c e n e d i s p l a yf l o w 为了使演示过程更加生动逼真,本文设计了一个模拟小型局域网的3D 虚拟场景,其中服务器和一些客户机以星型和环型混合的拓扑结构相互连结.而黑客机器位于该局域网外部,通过对服务器进行拒绝服务攻击以达到网络堵塞和使服务器瘫痪的目的.为了简化用户从视觉到思维的识别过程,还需提供一些常见且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表现方式来完成场景呈现的可视化过程.通过对网络攻击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可视化对象分为三类:实体、实体属性和行为.其各自含义为:(1)实体:攻击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如黑客、目标机器.(2)实体属性:实体本身的角色、类型和状态,如I P 数据包、I C MP 数据包.(3)行为:不同攻击阶段中实体的具体动作,如扫描,发送恶意数据包.在实际场景中,可视化对象被映射成具体的模型或模型动作,它们统称为场景元素.入侵场景中各元素映射所用形象都采用人们所熟知或容易理解的实体模型.在实体和实体属性映射方面,黑客机器和目标机器用“台式计算机”模型表示,而黑客机与其它机器的区别是其机身是黑色的;数据包用小的立方体表示,不同类型数据报对应立方体的颜色也不同;在不同攻击阶段,目标机通过机身颜色变化来表示其所处状态和危险程度.在行为映射方面,黑客机和目标机在不同攻击阶段的行为通过执行特定动作来体现.例如,扫描网络主机或发送控制指令时黑客机将向其它机器发射粒子光束,光束的2061小 型 微 型 计 算 机 系 统2010年颜色变化决定了传输内容;目标机爆炸表示其受到攻击后瘫痪;各机器发送数据包可表现为代表数据包的立方体从一台机器飞向另一台机器,等等.在演示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场景窗口向分析人员提供一些必要的攻击数据信息,以提示当前攻击状态、攻击阶段等信息.从实现角度讲这些信息也可以加入到3D 场景之中,但容易造成用户界面的混乱和辨认困难[16].因此,在不影响整个攻击过程演示的前提下将其加入到2D 场景界面上,这样无论演示内容和用户视角如何变化,它们都会在固定位置实时地显示更新.这些信息内容包括:(1)攻击阶段内容:指示当前攻击阶段名称和本阶段攻击目标;(2)攻击详细信息:显示黑客机、目标机和网络当前的状态和正在进行的动作;(3)相关参数:包含指示当前攻击行为的警报的关键数据,如时间戳、使用协议、源/目的地址等.此外,为了使场景演示过程更具表现力,场景中还加入了计时器(指示当前攻击活动所用时间)、环境亮度和色调变化以及背景音乐(指示当前攻击状态)等功能.3.2.4 入侵场景模式库入侵场景呈现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对网络攻击过程的展现,而展现的内容就是由存储攻击信息的知识库—入侵场景模式库提供.构建入侵场景模式库的首要工作是对网络攻击进行建模.由于网络攻击具有阶段性特点,因此可转化为对攻击过程的各个阶段建模.该建模过程实际上也是描述网络攻击的过程.本文设计的入侵场景模式库主要包含了将若干网络攻击类型进行建模而得到的一组抽象描述集合和与之相关的场景参数项.各攻击类型对应的步骤描述使用多元组进行抽象表示,场景参数包含了各攻击类型的演示参数(如视角坐标,持续时间).入侵场景呈现系统正是通过查询模式库“认知”指定攻击方式所对应的过程描述,继而通过3D 场景呈现出来.本文重点研究了几种典型的D o S 攻击方式,并建立了由D o S 攻击模型组成的入侵场景模式库,为场景演示奠定知识基础.例如,对于I C MP F l o o d 攻击来说,其攻击原理是,由I C -MPp i n g 产生的大量回应请求超出了目标机的最大限度,以至于系统耗费所有资源来进行响应,其形成的I C MP 洪水导致目标机拒绝服务.通过对网络入侵行为的分析总结[17],I C -MPF l o o d 的攻击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扫描,发动攻击,完成攻击.其抽象描述以一个三元组{S c a n ,S t a r t I C MP F l o o d ,F i n i s h }表示,并以文本文件方式保存在模式库中.各阶段的攻击描述如下:(1)扫描:对目标机进行扫描:探测被攻击主机地址范围、配置、性能和带宽.(2)发动攻击:使用I C MPF l o o d 工具以高速发送大量的I C MP 数据包(内容一般默认是32b y t e s 的E C H O 报文),目标机系统运行和网络连接速度逐渐变慢.(3)完成攻击:目标机瘫痪,无法响应正常的服务请求.由于模式库的大小直接决定可演示攻击类型的数量,因此本文设计的模式库有待加入更多的典型攻击类型,如缓冲区溢出、漏洞攻击和口令破解等类型.另外,使用简单的多元组描述攻击过程有一定局限性,缺乏过程描述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目前有关使用攻击描述语言构建模式库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4 系统测试与评价本文采用D A R P A 1998数据集作为入侵检测评估数据,该数据集覆盖了11种43个拒绝服务攻击(D o S )实例.数据源使用S n o r t 2.7,并配置默认规则(r u l e s )文件.通过S n o r t 传感器监听网络获取A l e r t 日志文件,以此作为系统的输入数据.系统实现使用C++创建主程序并搭配游戏引擎的脚本语言实现演示程序.4.1 实例测试本节以I C MPF l o o d 攻击为例,给出一个完整的入侵场景演示过程.利用S n o r t 监听运行有攻击数据集的网络环境,可得到包含多种拒绝服务攻击警报的A l e r t 日志文件.入侵场景呈现系统读取并解析该文件,提取出代表I C MP 攻击的警报项并显示在“警报详细信息”栏中.选中其中一条警报,点击“打开场景演示窗口”按钮就可以执行该攻击对应的场景演示了(如图4).I C MPF l o o d 攻击演示过程分为4个阶段(如下页图5):(1)初始阶段.此时网络和各主机处于正常状态,用户可在场景中进行漫游.点击“开始演示”按钮进入场景演示.(2)扫描阶段.视角切换到黑客机的位置上.黑客机向目标机发射蓝色粒子光束,进行扫描探测.扫描完成后,目标机机身变为红色.图4 系统主窗口F i g .4 Ma i nw i n d o wo f s y s t e m(3)发动攻击阶段.场景环境的亮度变暗且颜色变为红色缓慢闪烁.黑客机开始向目标机高速发送大量I C M P 数据包造成数据包泛滥.目标机机身和场景环境都快速闪烁红色,带宽条迅速增加.(4)完成攻击阶段.当目标机带宽显示条处于满格状态时,目标机发生爆炸并且机身变黑彻底瘫痪.最后场景环境亮度和颜色恢复正常,演示完毕.206210期杨 昊等:一种基于入侵场景的可视化呈现系统除了I C MPF l o o d ,系统还具有针对S Y N F l o o d 、L a n d 、S m u r f 等D o S 攻击的演示能力.这些攻击都是在该场景下进行演示,且相同攻击阶段(如扫描)使用同一演示方式,体现了场景和脚本代码的高度复用性.当然,网络攻击种类繁多、攻击步骤各不相同,在系统后续开发中,还会加入更多、更复杂的攻击类型对应的场景演示.4.2 系统评价在可视化系统实际应用中,用户体验和系统运行性能是检验可视化工具的两个重要指标,本节从用户评价和性能分析两个角度讨论系统的有效性和可用性.(1)初始阶段B e g i n n i n gp h a s e(2)扫描阶段S c a n p h a s e(3)发动攻击阶段A t t a c kl a u n c hp h a s e(4)完成攻击阶段A t t a c kc o m p l e t i o n p h a s e图5 I C MPF l o o d 攻击演示F i g .5 I C MPf l o o da t t a c k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4.2.1 用户评价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入侵场景呈现系统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将网络攻击进行场景可视化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因此用户是可视化过程最重要的参与者,其使用感受和理解程度就决定了系统的实际有效性.本系统在实验室内部进行了用户使用评价测试.依据N i e l s e n 提出的测试方法[18],分别选择了三位拥有丰富I D S 使用和维护经验的用户以及三位没有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的用户,他们都为自愿参加且从未使用过该系统.在测试之前,我们为所有使用者提供了意见反馈表(包括系统评分和使用心得),并提取了覆盖所有和D o S 攻击相关的S n o r t 警报项作为输入数据.通过在规定时间内试用本系统,所有使用者都能快速学会使用入侵场景呈现系统处理警报信息;对于有经验的用户,能够在A C I D 控制台的警报统计数据基础上通过观看场景演示迅速判断网络安全状况、黑客攻击意图和影响范围;对于没有相关知识的用户,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了解D o S 网络攻击的发生过程以及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且对相关安全知识记忆深刻.而用户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可观看的攻击类型比较少、场景元素还不够丰富等方面,这些问题都将在系统未来的版本中加以解决.表1 用户评价得分T a b l e 1 T h e m e s f o r u s e r e v a l u a t i o n评价选项平均值标准差用户界面,友好程度4.670.52易于使用4.830.41交互性4.330.52报告信息量4.670.52过滤无关数据(仅限于经验用户)4.670.58本文参考文献[19]设计了用于评估系统有效性的评分测试,其中分数范围为1~5,1代表最不满意,5代表非常满意,各选项得分使用所有用户在该项上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根据表1的评分结果可知,所有选项的平均值得分都在4.3以上且标准差小于等于0.58,证明该系统设计较为成功,能够满足多层次用户的实际需要.此外,本文还将该系统与S .Mu s a 的时序3D 警报图[19]的用户评分的平均值结果作比较(对比结果见表2).结果证明在绝大多数特性上入侵场景呈现系统与现有可视化工具相比同样具有良好的可视化能力,并在某些特性上略优于后者.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完全可以将本系统和其他可视化工具结合使用.表2 可视化工具对比数据T a b l e 2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t o o l s c o n t r a s t d a t a评价选项入侵场景呈现系统时序3D 警报图用户界面,友好程度4.674.33交互性4.334.67报告信息量4.834.67过滤无关数据(仅限于经验用户)4.674.674.2.2 性能分析除了用户使用评价测试,本文还对系统的性能加以测试.测试机器采用“P e n t i u m 42.0G H z 、1G 内存、128M 独立显卡”的硬件配置和Wi n d o w s X P 操作系统.表3 场景测试结果T a b l e 3 S c e n a r i o t e s t r e s u l t s攻击类型场景初始化时间场景演示时间C P U 平均占用率I C M PF l o o d 4.5s 69.2s 约40%S Y N F l o o d 4.7s 68.7s 约39%L a n d4.6s27.1s约43%由于所有攻击类型对应的演示都是使用同一个3D 场景,故每次演示程序运行时场景初始化的时间均不超过5秒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