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教案
健康评估教学设计生命体征
![健康评估教学设计生命体征](https://img.taocdn.com/s3/m/c6cd5b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a.png)
健康评估教学设计生命体征教学设计:健康评估-生命体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健康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2.掌握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等;3.学会正确的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健康评估?-健康评估是一种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工具,通过测量一些生理指标,以判断个体的身体健康程度和疾病风险。
2.为什么需要健康评估?-健康评估可以提供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客观反馈,帮助及早发现身体异常和疾病风险,提供早期干预的机会。
3.什么是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标,包括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等。
4.血压的测量-介绍血压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测量血压的工具和步骤;-演示正确的测量血压的方法;-实践测量血压。
5.体温的测量-介绍体温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测量体温的工具和步骤;-演示正确的测量体温的方法;-实践测量体温。
6.脉搏的测量-介绍脉搏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测量脉搏的工具和步骤;-演示正确的测量脉搏的方法;-实践测量脉搏。
7.呼吸的测量-介绍呼吸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测量呼吸的工具和步骤;-演示正确的测量呼吸的方法;-实践测量呼吸。
8.记录生命体征-强调记录生命体征的重要性;-介绍正确的记录生命体征的方法;-实践记录生命体征。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疾病导致的生命体征异常的病例,引起学生对健康评估的兴趣和重视。
2.讲解:介绍健康评估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生命体征的定义和常见指标。
3.演示:通过使用真实的测量工具和实物模型,演示正确的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的方法。
4.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学生轮流测量和记录一位同学的生命体征。
5.总结:了解学生的测量情况,让学生自我评估操作是否正确,学生参与总结健康评估和生命体征测量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6.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测量和记录自己的生命体征,记录的数据和体感进行对比和分析。
四、教学评估方法:1.实践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仪器使用、测量方法和记录准确性。
生命体征测量学习教案
![生命体征测量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2a4b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3.png)
观察被测者反应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观察被测者 的面色、呼吸等状况,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止测量。
避免干扰因素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说话、移动 等可能干扰测量的因素。
测量后数据记录与整理
准确记录数据
01
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在病历或健康档案中,包括测量时间、设
备型号等信息。
数据整理与分析
02
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呼吸困难定义 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识别方法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伴 随症状。
处理措施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 道分泌物;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积 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治疗。
高血压或低血压识别与处理
01 高血压定义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 张压≥90mmHg。
02 低血压定义
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 舒张压低于60mmHg。
03 识别方法
通过测量血压来判断。
04
处理措施
对于高血压,应让患者保持安静、 避免剧烈运动;及时就医,选择 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对于 低血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升 高血压;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治 疗。
04
生命体征测量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测量前准备工作
预防疾病发生
通过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可以及 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02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步骤
体温测量方法
腋下测温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 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 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
口腔测温法
直肠测温法
取侧卧位,将肛门体温计的头端涂以 润滑剂,缓慢插入肛门深达体温计长 度的一半,放置5分钟后读数。
生命体征的教案
![生命体征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311a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9.png)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疾病。避免随意使用药物,特别是可能影响 心率的药物。学会自我监测脉搏和心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呼吸频率与深度监测及异常
04
处理
正常呼吸频率和深度范围及变化规律
01
02
03
呼吸频率
成人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 钟12-20次,儿童较快, 新生儿可达每分钟40次左 右。
与脉搏基本一致,也是60-100次/分钟。
变化规律
脉搏和心率可随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及不同时间段而有所变化。如新生儿和儿童的心率 较快,老年人较慢;女性通常比男性稍快;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加快,休息和睡眠时减慢。
异常脉搏和心率类型及原因分析
异常类型
包括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心动过缓(心率低 于60次/分钟)、心律不齐(心跳节律不规则)等。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
03 指导临床治疗
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常见测量方法及原理
• 体温测量:常用测量方法有口温、腋温和肛温等。原理是利用温度计的感温液 体热胀冷缩的特性来测量人体温度。
02
体温监测与异常处理
正常体温范围及变化规律
01 正常体温范围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在36.5-37.5℃之间,不同部位 测量略有差异。
02 昼夜变化
体温存在昼夜节律,通常清晨最低,下午或傍晚 最高,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03 年龄与性别差异
新生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则略低;女性体 温受月经周期影响,排卵后升高,月经期降低。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438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2.png)
监测病情变化
对于已经患病的人,定期 测量生命体征可以监测病 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指导急救措施
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 地测量生命体征可以为急 救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生命体征的组成
体温
反映人体热量平衡和代 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脉搏
反映心脏跳动频率和节 律,以及血液循环状态 的重要指标。
呼吸
反映呼吸系统功能和气 体交换状态的重要指标 。
D
常见异常生命体征及处理
04
高热
定义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通常 指体温超过38.5°C。
物理降温
使用退热贴、温水擦浴等 。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喝水,避免脱 水。
原因
感染、炎症、中暑、药物 反应等。
药物降温
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 酰氨基酚等。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 就医。
低体温
定义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通常 指体温低于35°C。
保暖措施
增加衣物、使用热水袋等 。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喝水,避免脱 水。
01
02
03
04
05
06
原因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
严重感染、甲状腺功能减 退等。
升温治疗
如情况严重,可使用升温 设备或药物。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 就医。
高血压
定义
血压高于正常范围,通常指收缩 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
护理计划制定
生命体征的测量为护士提 供了制定护理计划的重要 依据,有助于确保患者得 到全面、有效的护理。
疗效评估
通过对治疗前后生命体征 的对比,可以评估治疗效 果,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
生命体征测量培训计划
![生命体征测量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b659d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8.png)
生命体征测量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次生命体征测量培训旨在提升培训对象对于生命体征测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临床业务中熟练和准确地进行生命体征测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医护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护士、医生、急救员等。
三、培训内容1. 生命体征测量基础知识- 体温测量原理和方法- 脉搏测量原理和方法- 呼吸测量原理和方法- 血压测量原理和方法- 疼痛评估方法- 意识状态评估方法2. 生命体征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体温计的使用和维护- 脉搏测量仪的使用和维护- 呼吸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血压计的使用和维护3. 生命体征测量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体温异常情况处理- 脉搏异常情况处理- 呼吸异常情况处理- 血压异常情况处理4. 临床实践- 体温测量实操- 脉搏测量实操- 呼吸测量实操- 血压测量实操- 疼痛评估实操- 意识状态评估实操四、培训方法1. 理论课程:通过专业讲师授课,讲解生命体征测量的基础知识和测量方法,培训对象理解相关知识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实操,由培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加深培训对象对于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互动讨论:开展讨论和互动交流,分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强培训对象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4. 考核评估: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培训对象的掌握程度,确保培训效果。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计划为期5天,包括3天的理论课程和2天的实践操作。
培训地点为医院内部专门的培训教室和实践操作室。
六、培训师资本次培训教师由医院内部专业护理教师和临床专家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培训对象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七、培训评估本次培训结束后,将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通过达标者颁发证书,未达标者将进行针对性的再培训并重新考核。
八、培训后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的持续性,我们将在培训结束后开展定期的复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培训对象保持对于生命体征测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1c2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2.png)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命体征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血压、心率、呼吸率和体温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和照料他人生命体征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血压的测量方法。
2.难点:血压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人体模型、血压计、计时器等。
2.教学媒体:PPT演示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插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体征吗?它有什么意义?2.学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生命体征。
并通过展示PPT演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生命体征有哪些。
3.实践探究(40分钟)(1)测量血压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人当志愿者,其他组员分为两组,一组测量收缩压,一组测量舒张压。
教师向学生讲解血压的含义和测量原理,然后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最后让学生在志愿者身上实际操作测量血压。
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数据,让他们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和异常情况。
(2)测量心率和呼吸率教师向学生讲解心率和呼吸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行操作心率计和计时器进行测量。
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数据,让他们了解心率和呼吸率的正常范围,帮助他们发现异常情况。
(3)测量体温教师向学生讲解体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行操作体温计进行测量。
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数据,帮助他们了解体温的正常范围,并引导他们根据测量结果判断体温是否异常。
4.综合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实践探究过程,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测量过程和体会,提出问题和建议。
同时,教师向学生强调测量生命体征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关心和照料他人生命体征的意识。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巩固学生对生命体征测量方法的掌握。
生命体征的教案
![生命体征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a3a225acfa1c7ab00cc17.png)
教案首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实训)
教学过程设计
本单元课程教学总
计
时间:90分钟)
【步骤一】导
入
(时间:5分钟)
李大爷有10余年的高生命体征病史,本次T 、P 、 R 的测量结果均不在正常范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 命体征,因此,有
必要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2.学习任务分析:分析:本次课程工作任务分 解:认识生命
体征计T 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T 判断测 量结果T 异常生命体征患者的护理。
患者李大爷,受凉后咳嗽、咳痰、发热来医院就 诊,目前最主要的不适为头痛、发热、口干、皮肤潮 红且灼热,作为候诊室护士,首先要评估患者生命体 征的情况,然后测量其他生命体征
【步骤二】任务一:学生演示
【步骤四】任务三:训练
(时间:20分钟)
【步骤五】任务四:总结 展示案例一,提出本次训练任务,对任务进行分析。
◎案例一:李某,男,67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因受凉 后咳
嗽、咳痰、发热3天来医院就诊,门诊医师以“大叶性肺炎” 将患者收住呼吸内科,作为该患者的责任护士,你如何对患者进 行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时。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教案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716a97650e52ea551898be.png)
教学设计方案继而咳嗽,咳少量白色痰液,在附近诊所治疗,症状无好转;今日咳少量铁锈色痰,自测体温40.5℃,伴气促(呼吸28次/分钟)、胸痛。
患者在家人陪伴下经门诊入院,入院4天,病人病情稳定,护士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2)引出问题如:根据您所掌握的知识,您从案例中发现什么问题?……(3)总结归纳四、教学内容(一)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二)生命体征测量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内,病人无—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学生】聆听教学案例,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首先由情景案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并使教学贴近临床;其次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有疑惑、有思考、有收获;再次了解学生对上次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教师】讲解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实物展示操作前物品准备等,强调重难点。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对生命体征测量形成初步认识,加强学习效果。
2分钟病人准备环境准备进行剧烈运动、进食、洗澡、灌肠,无情绪激动、吸烟等。
★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时拉上窗帘或用屏风遮挡。
体温计、消毒液纱布、无菌持物镊、用物准备弯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胸表,如为昏迷病人测量呼吸备棉签。
2、课件演示,对比学习4分钟(三)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要点★※1、体温的测量:(1)体温计种类(2)三种体温测量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结合临床实际讲解体温计的种类、通过表格对比口温、腋温、肛温测量方法的异同点。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体温测量方法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同步教学,深化学习4分钟(3)体温计检测记录(4)体温计整理消毒★【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读取体温计度数,并给予纠错,同时讲解读数要领。
【学生】一名学生上台读数,其余学生同步操作。
【设计意图】所有学生一起同步操作学习,使教学做一体化。
【教师】通过图片等讲解体温计整理消毒方法,并重点针对体温测量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
体征测量教案
![体征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0a2ea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2.png)
体征测量教案教案标题:体征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体征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掌握常见体征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技巧;3. 培养学生对体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意识;4. 提高学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体温计、血压计、脉搏计、尺子、体重秤等;2. 教学材料:PPT、教科书、实例图片等;3.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或医务室。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体征测量的概念,提问学生对体征测量的了解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教科书,讲解常见体征的定义、测量方法和相关技巧,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Step 3:示范演示(15分钟)选择一到两个体征进行现场演示,如体温测量和血压测量,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4: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实验器材和测量对象(如同学们自己),让学生亲自进行体征测量操作,并记录测量结果。
Step 5: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讨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Step 6: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体征测量,如婴幼儿体温测量、运动前后心率的测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Step 7:小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体征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的必要性。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体征测量的实践训练,提高操作技能;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了解新兴的体征测量技术和设备;3. 带领学生参观医疗机构或实验室,了解专业的体征测量过程和设备。
教学辅助建议:1. 结合生活实际,引用具体案例或故事,增加学生对体征测量的兴趣和理解;2.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3. 创设合适的实践环境和条件,确保学生能够亲自进行体征测量操作;4.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保证教学效果。
2024年生命体征教案
![2024年生命体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588b6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e.png)
生命体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体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生命体征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命体征异常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命体征的定义和分类2.常见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3.生命体征异常的原因和危害4.生命体征监测的意义和方法5.异常生命体征的应对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体征的定义、分类、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生命体征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难点:生命体征异常的识别和应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生命体征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体征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讲解生命体征的定义和分类(1)生命体征的定义:生命体征是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一系列生理指标。
(2)生命体征的分类: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3.讲解常见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1)心率的测量方法:采用触摸脉搏的方法,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2)呼吸的测量方法:观察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3)血压的测量方法:采用血压计进行测量,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为90-140/60-90mmHg。
(4)体温的测量方法:采用体温计进行测量,正常成年人的体温范围为36.1-37.2℃。
4.讲解生命体征异常的原因和危害(1)生命体征异常的原因:包括疾病、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2)生命体征异常的危害: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5.讲解生命体征监测的意义和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的意义:有助于及时发现生命体征异常,预防和治疗疾病。
(2)生命体征监测的方法: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关注生命体征的变化。
6.讲解异常生命体征的应对措施(1)及时就医: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和运动习惯。
(完整版)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
![(完整版)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1757be009581b6ad9eb12.png)
教学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要体现德育教育,赋予学生责任感。
2.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创新。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
设备(材料)准备
学生出勤情况
文明生产指导
用物准备:
体温计、消毒液纱布、无菌持物镊、弯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胸表,如为昏迷病人测量呼吸备棉签。
出勤:
应到人数:45
实到人数:45
1.护理操作物品整洁有序。
2.护理操作环境清洁干燥。
护理操作垃圾按要求分类放置。
讲解与
示范
工艺规程
操作要领
一、生命体征测量的曹操作目的
二、生命体征测量操作前准备
护士、病人、环境、用物准备
三、操作流程要点:
1.体温的测量:种类和测量的三种方法;体温计检测记录、消毒;测量住哟事项。
2.脉搏的测量:部位、方法:绌脉;注意事项
3.呼吸的测量:体位、方法;注意事项
4.血压的测量:种类、部位、手法;注意事项
四、生命体征的测量示教
(13)安置好病人,清点用物
(14)洗手,正确绘制T、P、R于体温单上
五、终末处理
巡
回
指
导
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发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与病情不相符合时重新测量并在床旁检测。
2.测脉搏时,不能用拇指诊脉。脉搏短绌的病人,应两人同时测量,一人数心率,一人数脉率。
3.测血压时,需严密观察病情的病人,应做到“四定”定血压计、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
(8)关闭气囊开关,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毫米汞柱缓慢放气,记录血压,解开袖带,排尽袖带内空气,关闭气囊开关
婴幼儿健康照护项目五婴幼儿生命体征观测及照护教学教案
![婴幼儿健康照护项目五婴幼儿生命体征观测及照护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46c6b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0.png)
项目五婴幼儿生命体征观测及照护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知婴幼儿生命体征正常值;2. 掌握婴幼儿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3. 了解婴幼儿生命体征异常的识别和照护。
素质目标1. 具有观察婴幼儿生命体征异常的责任心;2. 能在照护中关心和爱护婴幼儿;3. 具有冷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在规定时间内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体温测量;2. 能在规定时间内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脉搏测量;3. 能在规定时间内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血压测量;4. 能在规定时间内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呼吸测量。
思政目标1. 热爱幼教事业;2.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3. 培育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手段讲授、案例分析三、教学学时共6个学时模块一婴幼儿生命体征正常值一、婴幼儿的脉搏脉搏是指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的有节律的搏动。
脉搏是左心室收缩、血液流经动脉时所产生的波动,故以每分钟的脉搏数代表心率。
数脉搏常选用较表浅的动脉,手腕部靠拇指的桡动脉是最常用的部位。
因脉搏易受体力活动及情绪变化的影响,如婴幼儿睡醒后脉搏会比熟睡时每分钟快10 ~40 次,所以,最好在婴幼儿熟睡时进行脉搏测量。
测量时,可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轻轻按于桡动脉或颞浅动脉、股动脉处,注意频率、规律及强弱。
连测3 个10 s 的脉搏数,其中2 次相同并与另 1 次相差不超过1 次脉跳时,可认为婴幼儿处于安静状态。
之后,看好秒表,测1 min 脉搏数并记录。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每分钟110 ~160 次,新生儿每分钟120 ~140 次,幼儿每分钟90 ~100 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 ~90 次。
二、婴幼儿的体温体温指人体的温度,分为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
体核温度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即胸腹腔、脏器和脑的温度,温度值相对恒定;体表温度是指人体表面(皮肤)温度,其一般低于体核温度,因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通常不太稳定,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生命体征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生命体征](https://img.taocdn.com/s3/m/0a2c5dd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生命体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了解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意义。
- 熟悉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和技巧。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 能够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 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视态度。
-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细心度。
-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命体征的概念- 定义生命体征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2. 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详细介绍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正常值。
3.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体温的测量:口腔、腋下、直肠等部位的测量方法。
- 脉搏的测量:腕部、颈部等部位的测量方法。
- 呼吸的测量: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
- 血压的测量:使用袖带法测量血压。
4. 生命体征变化的临床意义-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病情判断的影响。
5. 生命体征监测的护理程序- 生命体征监测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 生命体征异常时的护理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生命体征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 教师详细讲解生命体征的概念、正常范围、测量方法、临床意义及护理程序。
-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病例,分析生命体征变化对病情判断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课后作业:布置与生命体征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查阅资料、撰写心得等。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8 命体征测量(1)理-实一体化教案
![38 命体征测量(1)理-实一体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887d08227916888486d767.png)
模块八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新课导入】案例分析:患者,刘某,男,58岁,心房纤颤病人,脉率和心率不相等,1. 护士如何测量该病人的脉率?2. 测量后该怎样进行记录?【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能够熟练、规范完成生命体征的操作。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生命体征测量的目的、正常数值、注意事项。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测量技巧、关心爱护病人的心理,良好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它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评价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证。
一、体温测量技术:(一)目的:(小先生)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二)体温测量的准备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2.用物准备:有秒针的表、记录本和笔,清洁干燥的2个容器、清洁体温计、消毒纱布、弯盘。
3.病人准备:①体位舒适,情绪稳定②测量前30min内,无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影测量因素。
4.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四)注意事项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腔疾患、口鼻手术或张口呼吸病人不宜测口温;腋下出汗较多,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者,肩关节受伤或极度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忌测肛温;心肌梗病人不宜测肛温。
2.进食或面颊部冷、热敷、吸烟、坐浴或灌肠、腋窝局部冷热敷等情况时,应间隔30min后再测量相应部位的体温。
3.测口温时,嘱病人勿用牙咬体温计,若不慎咬破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胃肠粘膜;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可服粗纤维食物,以加速汞的排出。
二、脉搏测量(一)目的1.判断脉搏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状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二)准备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2.用物准备:有秒针的表、记录本和笔,听诊器,。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999ed53b3567ec112d8a59.png)
X X 职业学校
教案首页
课题:生命体征的测量
教学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流程
2、理解生命体征的测量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难点:生命体征测量的流程
授课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视频讲解)
课时类型:实训课时:2 总课时:2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教师示范的方法讲解了生命体征的测量这一操作,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练习,相互配合,基本掌握了这一操作。
课堂秩序良好,教学效果可。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授课内容:生命体征的测量
一、目的
1、判断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
2、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3、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用物准备
1、解释核对
2、测量体温:(1)三种体温测量方法、(2)体温计整理消毒★
3、测量脉搏:(1)测量部位(2)测量方法(绌脉)
4、测量呼吸:(1)测量体位(2)测量方法
5、测量血压:(1)血压计的种类(2)测量血压的部位★(3)测量血压的
手法★
6、消毒整理
7、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
1、测量前检查用物是否完好,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2、测量时,注意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用物和测量方法。
3、测量前指导病人先休息30min,避免测量不准确。
五、课后作业
课后自行练习,完成实训记录。
常用护理技术实验教学教案——生命体征测量法
![常用护理技术实验教学教案——生命体征测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0adb37ad51f01dc381f15e.png)
核对、解释——夹体温表(汞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曲臂过肘夹紧)——5-10分钟取表读数——记录——整理——消毒体温计
四、脉搏、呼吸的测量:
1、目的: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影响脉搏、呼吸的生理因素存在,患者有无偏瘫、功能障碍。
2、测量血压的体位安置、读数。
3、如何排除影响血压值的外界因素。
教 材 及 参 考 书
1、崔炎 主编 《护理学基础》 第三版.
2、《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及实习指导》
思 考 题
1、影响血压值的因素有哪些?
教 学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备注
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观察
一、体温计的种类:
1、水银体温计:常用
2、电子体温计:
5.血压计的种类和构造:
6.测血压的方法:(1)评估:(2)计划:(3)实施:
7.演示生命体征测量方法:
8.辅导分组练习:
1min
2min
10min
5min
2min
5min
10min
75min
教 学 目 的
要求学生掌握正确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教 学 方 法
1、讲解观看体温计的种类。
2、讲解演示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3、计划:
4、实施:
检查血压计——核对、解释——取体位——开开关——卷扎袖带——置听诊器——充气——缓慢放气——读数——解袖带——排余气——整理血压计——记录(收缩压/舒张压)
七、评价:
八、小结:
脉搏短绌患者的测量、记录方法
《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常用护理技术
教学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任务驱动法()参观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情境模拟
()案例设计(√)角色扮演()其他活动:
教学资源
教材、上网查找资料、多媒体,生命体征测量用物及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含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
4、角色扮演,整体演示
【教师】演示并讲解生命体征测量技术,同时提出操作注意要点。
【学生】观看教师操作示教,回答教师提问,感受整体操作的魅力,理性认识操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临床测量生命体征的场景,综合了解操作的整体效果。
5、加强护考,拓展延伸
【教师】组织课堂测试知识抢答。
【学生】分组抢答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知识测验抢答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检测学习效果;对课堂进行评价,强化护考。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课题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实践: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授课班级
13助产2班
授课时间
第十六周周四5、6节
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一体化教学(√)
其他: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_______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生命体征测量的目的、准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教师】结合图片、案例讲解血压计种类,请一位同学扮演“病人”,配合教师测量血压,同时分步讲解血压测量的部位、手法、注意事项。
【学生】全班同学两人为一组,跟随老师进行血压的测量,体验角色情感,同步学习。
【设计意图】现场教学,分解测量血压的步骤、动作,并采取同步教学,使技能难点得以化解,从而使“教-学-做”真正地融合为一体,同时增加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默契。
6、总结难点,培养组长
【教师】以组为单位,学生针对示教过程中未能掌握的操作要领进行汇总,同时巡视课堂情况,反馈学生疑难问题,针对小组长进行释疑,培养小组长。
【学生】以组为单位,针对操作重难点进行总结,将问题汇总于小组长。小组长为代表,教师进行释疑,其余同学分组练习(落实小组责任制)。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问题,对小组长进行释疑,小组长传达给本组同学,有利大班教学,加强学习效果。
(2)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部位、方法、各种正常值。
2、能力目标:能正确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
3、情感目标:学生能与病人有效沟通,关心爱护病人,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2、生命体征的测量部位、方法、各种正常值。
教学难点
1、生命体征测量的操作要点(特别是测量血压的操作手法)。
【教师】点名,组织教学,宣布教学目标。
1、案例导入,引出新课
【教师】通过案例,提问学生生命体征各种指标的定义和正常值等,并结合临床实际,引出本课题——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学生】聆听教学案例,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首先由情景案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并使教学贴近临床;其次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有疑惑、有思考、有收获;再次了解学生对上次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时间分配
一、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为新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组织教学
三、知识回顾
(1)导入情景:患者,蔡一琳,女,19岁,淋雨后于昨日出现寒战、头痛,自测体温39.7℃,脉搏110次/分钟,继而咳嗽,咳少量白色痰液,在附近诊所治疗,症状无好转;今日咳少量铁锈色痰,自测体温40.5℃,伴气促(呼吸28次/分钟)、胸痛。患者在家人陪伴下经门诊入院,入院4天,病人病情稳定,护士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时拉上窗帘或用屏风遮挡。
用物准备
体温计、消毒液纱布、无菌持物镊、
弯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
笔、胸表,如为昏迷病人测量呼吸
备棉签。
(三)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要点★※
1、体温的测量:
(1)体温计种类
(2)三种体温测量方法★
(3)体温计检测记录
(4)体温计整理消毒★
(5)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2、脉搏的测量
A、测量口温,右侧肢体的血压和脉搏
B、测量右侧腋温,左侧上肢和脉搏
C、测量左腋温,右侧肢体的血压和脉搏
D、看胸部起伏测量呼吸
E、测量右侧肢体的血压和脉搏,用少许
棉花置于鼻孔前观察呼吸
(六)总结疑难点,培养小组长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七)学生分组练习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四、课堂总结
(一)学生回示★※
(二)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微格教学--捉拍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录像,用于课后评价,让学生以引为戒;培养小组长,有利于学生带教,增强练习操作效果,锻炼学生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氛围,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分组练习,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真实地体验护士的治疗角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护患沟通能力。
8、学生回示,互动纠错
【教师】总结问题,进行释疑。
①重申本次课的学习重难点。
②从学生上课的气氛、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目标是否达到。
③布置作业
【教师】为学生分组;布置预习、复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理论知识;布置学生制作生命体征的操作流程图。为学生播放《生命体征测量》的录像。
【学生】分组、观看操作录像,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分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温故知新使新课顺利进行;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制作操作流程图,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课前播放操作录像,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规范的操作程序。
(1)测量部位
(2)测量方法Hale Waihona Puke 绌脉★(3)脉搏测量注意事项★
3、呼吸的测量
(1)测量体位、测量方法
(2)呼吸测量注意事项★
4、血压的测量
(1)血压计的种类
(2)测量血压的部位★
(3)测量血压的手法★※
(4)血压测量注意事项★※
(四)生命体征测量示教★※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五)课堂知识抢答
如:①患者,男性,76岁,呼吸微弱,左侧肢体偏瘫,昏迷,测量生命体征方法正确是:
③血压计位置与血压测量数值有无关系等。
3、校园作业:每位同学测量另一位同学一周体温、呼吸、脉搏情况,并进行登记,一周后上
交作业。
教学反思
【教师】请一名同学说出脉搏测量的常用部位,并重点讲解绌脉及测量注意事项。
【学生】一名同学说出脉搏测量的常用部位,其他同学同步学习,并针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增加师生互动,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锻炼其综合素质。
【教师】结合临床实际讲解呼吸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
3、同步教学,深化学习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读取体温计度数,并给予纠错,同时讲解读数要领。
【学生】一名学生上台读数,其余学生同步操作。
【设计意图】所有学生一起同步操作学习,使教学做一体化。
【教师】通过图片等讲解体温计整理消毒方法,并重点针对体温测量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教学重点难点,加强学习效果。
【学生】由两名同学上台的进行操作回示,其余同学进行互动纠错。
【设计意图】先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回示、多发言,多提问,以此,增加师生互动,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其综合素质。
9、总结归纳,巩固知识
【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小结重点难点。
【学生】聆听总结,完成笔记。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目标的目的;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巩固和延生。
7、分组练习,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操作,并用相机捉拍学生错误的手法,课后给予回放图像,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以引为戒。
【学生】首先每两名学生为一小组,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并进行角色交换,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出现疑难点时,小组长带头解决本组问题,无法解决时,请教老师;其次学生课后观看自己的录像,找出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以引为戒。
(2)引出问题 如:根据您所掌握的知识,您从案例中发现什么问题?……
(3)总结归纳
四、教学内容
(一)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
(二)生命体征测量操作前准备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病人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内,病人无
进行剧烈运动、进食、洗澡、灌肠,无情绪激动、吸烟等。★
环境准备
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
【教师】讲解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实物展示操作前物品准备等,强调重难点。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对生命体征测量形成初步认识,加强学习效果。
2、课件演示,对比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结合临床实际讲解体温计的种类、通过表格对比口温、腋温、肛温测量方法
的异同点。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体温测量方法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课前1-2天
2分钟
5分钟
2分钟
4分钟
4分钟
4分钟
4分钟
8分钟
10分钟
2分钟
5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布置作业
1、家庭作业:教会家人测量生命体征,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交作业,并上传Q群共享。
2、网络作业:针对下列问题在班级Q群里进行讨论。
①测量血压时病人是否需要脱袖子?
②如何解决血压计和听诊器交叉感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