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信息采集

合集下载

遥感获得地理信息的原理

遥感获得地理信息的原理

遥感获得地理信息的原理
遥感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遥感获得地理信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辐射传输:地球表面反射、辐射出的能量在大气层中传输,包括辐射、散射和吸收等过程。

2. 接收器探测:卫星或飞机上的遥感传感器接收地球表面反射、发射的辐射能,通过接收器接收非常微弱的电磁辐射信号。

3. 信号区分:通过区分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信号的不同波段、强度和频率等特征,可以确定不同地物的信息,如植被、水体、建筑物等。

4. 数据处理:通过遥感传感器接收到的原始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和数字化处理,可以提取出地物的特征信息,并生成可视化的地图或影像。

5. 解译分析:经过数据处理之后,可以进行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包括检测和分析地物的分类、变化、分布、数量和特征等。

总的来说,遥感获得地理信息的原理就是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电磁辐射信号,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技术进行探测和处理,最终获取地物特征和信息。

这种技术可
以提供高分辨率、广覆盖、实时更新等优势,用于地理信息采集、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评估等领域。

地理数据采集方法

地理数据采集方法

地理数据采集方法地理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获取地球表面或地球内部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地貌、人口等各种地理要素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地理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地理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各类地理数据的采集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地理数据采集的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田野勘察:地理学研究和地理数据采集的基础是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采集数据。

2. 测量和标记:传统测量成为地理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如使用经纬度、高程等进行测量和标记。

3. 卫星遥感: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大范围地理数据,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情况等。

4. 空中摄影测量:通过航空器上航摄系统进行的摄影测量,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5. GPS定位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位置定位,获取地理数据的经纬度坐标。

6. 无人机遥感:利用无人机平台搭载的遥感设备获取高分辨率、即时的地理数据。

7. 社会化感知: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获取用户生成的地理标记、照片等数据。

地理数据采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明确采集地理数据的目的和需求,确定需要采集的地理要素和采集范围。

2. 数据源选择: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源,如地形图、卫星影像、遥感数据等。

3. 数据采集:根据数据源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采集工作,包括田野调查、测量、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

4.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如数据标准化、清理、转换等。

5. 数据存储:将整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6. 数据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分析等方法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揭示地理现象和规律。

7. 数据应用:将分析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

各类地理数据的采集过程也存在一些差异:1. 地形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测量、卫星遥感、地形测绘等方式获取地形高程、地貌等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及成图方法

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及成图方法

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及成图方法地理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理信息的采集和成图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及成图方法。

一、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是指对地球表面的基本属性进行调查、描述、记录和监测。

其目的是获得表达地球表面对象和现象特征的基本数值或文字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现场测量法现场测量法是指通过在实地进行测量获取数据。

现场测量可以通过传统的地理测量技术或利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来实现。

现场测量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地形、水文、地质、生物、土地利用等基础信息。

2.照片解译法采用照片解译法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影像数据。

该方法需要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或航空照片,并需要用专业的软件对照片进行解译。

通过解译照片可以获取建筑结构、自然地形、土地利用和交通道路等基本信息。

3.数字化地图法数字化地图法是指通过将纸质地图转换为电子格式来获取地理信息。

该方法需要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实地测量技术,将现场地图转换成电子区域,然后使用专业的软件将其数码化。

数码化的地图包括地形、水系、全球危险地区等基础信息。

二、基础地理信息的成图基础地理信息的成图是指将采集的地理信息转换为可视的图像,例如地图或框图。

基础地理信息成图主要应用于GIS系统中,在各学科和行业的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1.地图的制作地图是将地球表面几何数据在平面上描述和表达的二维表示。

制作地图分为三个步骤:几何数据的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绘图。

地图制作是地图学科的基础内容。

2.框图的制作框图是指将三维地形数据以二维方式表现出来。

框图的制作需要利用高精度的地形测量和影像解析技术。

框图的制作是GIS中常用的一种展示方式。

三、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和成图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采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采集。

基础地理信息成图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包括地形测量和制图技术等。

如何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如何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如何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现代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中重要的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GIS(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的应用,地理数据采集和处理变得更加精确、高效。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旨在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地理数据的采集地理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

1.1 遥感数据的采集遥感技术利用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采集遥感数据可以使用已有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或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其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以覆盖广阔的地理范围,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进行遥感数据的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采集区域:根据需求确定采集的地理范围,可以使用GIS软件进行辅助选择。

- 选择合适的数据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或航空摄影测量数据源。

- 获取并预处理数据:通过合法渠道获取遥感数据,进行去噪、配准、辐射校正等预处理工作。

1.2 实地调查的采集实地调查是通过人工测量或采集数据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实地调查的具体步骤包括:-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范围、时间和方法,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 采集野外数据:利用GPS定位仪、激光扫描仪等工具进行测量和采样,获取准确的地理数据。

- 数据处理: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地理数据的处理地理数据处理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展示的过程,以便得到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2.1 数据整理和清洗数据整理和清洗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旨在去除数据中的错误、噪声和不一致性。

数据整理和清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统计工具和GIS软件,如Excel、Python、ArcGIS等。

- 数据去重:删除重复的数据记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 数据格式转换: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方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 缺失数据处理: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可以通过插值方法或删除有缺失数据的记录。

GNSS测绘技术在环境遥感中的应用案例

GNSS测绘技术在环境遥感中的应用案例

GNSS测绘技术在环境遥感中的应用案例导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绘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实现地球测量和地理信息采集的先进技术。

它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和全球覆盖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环境遥感领域。

本文将以几个实际案例为例,介绍GNSS测绘技术在环境遥感中的应用。

一、农田土壤监测农田土壤的质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GNSS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土壤的快速、准确监测和评估。

例如,在河南省的一片农田中,研究人员使用GNSS测绘技术绘制了农田土壤的高精度地形图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通过对土壤的pH值、含水量、养分含量等参数进行测试,并结合GNSS定位信息,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区域进行合理施肥和浇水,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植被覆盖监测植被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GNSS测绘技术,可以对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

例如,在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研究人员利用GNSS测绘技术建立了植被覆盖分布的立体模型。

通过对GNSS接收器和激光雷达数据的融合处理,可以获取到植被的高度、密度和物种组成等详细信息。

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监测和评估森林覆盖率的变化,还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GNSS测绘技术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通过GNSS测绘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掌握工程建设中的地表水位、地下水位、水质等关键参数。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可以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为工程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环境灾害监测环境灾害如地震、洪水、滑坡等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损失。

GNSS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灾害的快速监测和预警。

例如,在地震监测中,通过GNSS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震波形和位移数据,为地震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在洪水监测中,通过GNSS接收器和水文观测站数据的融合处理,可以实现对洪水的水位、流速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报,为洪水防控工作提供精准指导。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地理信息是描述地球表面特征和空间分布的数据,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收集地理信息,人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

从古代以来,人们通过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的方式,就开始积累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据采集技术的进步,现代地理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精确、高效。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的收集方法,包括田野调查、遥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

1.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收集地理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它通常通过走访、观察和测量来获取数据。

田野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精确的实地数据,并建立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集。

田野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手动工具,记录地面高程和地貌特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地表的详细信息,如山脉和山谷的形状和高度、河流的长度和流域等。

(2)调查和实地观察:对地形的直接观察可以提供有关当地的环境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等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是决策制定者制定地域政策所必须的,例如,考虑到城市化的措施。

(3)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通过监测天气、水文、气候、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自然因素,来获取关于地方环境的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关于泛滥、降雨、干旱、风暴等天气事件的警报,也可以提供有关地理风险和灾害的信息,例如洪水和森林火灾等。

2.遥感遥感技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无人机等高空平台对地球表面的信息进行观测和采集,则通过遥感技术可以采集到大面积、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图像、光谱、电磁波等多维数据,并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提供具有结构化和间接组成的地理信息。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指使用卫星搭载的若干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采集所得到的信息,如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地表温度、地表植被覆盖等等。

(2)航空遥感:当需要获取比卫星和飞机拍摄更高精度的数据时,航空遥感会成为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是指关于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空人类活动与自然现象的有关数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仪器,我们可以获取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

然而,这些数据本身是杂乱无章的,如果没有良好的采集和处理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价值将大打折扣。

因此,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非常重要。

一、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卫星遥感、地面测量和人工填表等。

其中,卫星遥感是目前最为常用且效果最好的采集手段之一。

卫星遥感利用人造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监测和拍摄,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地理影像和其他传感器数据。

地面测量是一种传统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方法,在进行地理测绘和地形建模时非常重要。

传统的地面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仪器和定位设备等。

借助这些设备,可以对地表的高程、空间位置和形态等进行测量,得到准确的地理空间数据。

另外,人工填表也是一种常见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方式,特别适用于对人类活动进行调查和统计。

例如,人口普查经常通过人工填表的方式收集人口相关数据,以供后续分析和决策使用。

二、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过滤、整理、分析和再加工,以获取更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通常包括数据清洗、空间分析和地理建模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干扰和错误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算法,如插值和滤波等,对数据进行校正和平滑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空间分析是地理空间数据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比较,可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空间规律。

例如,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找出地表的热点分布、趋势和模式等,对于地理规划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建模是指通过对采集到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和模拟,以模拟和预测现实世界的地理过程和场景。

地理建模可以分为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两种形式。

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作用与注意事项地质工程作为研究地球地质结构和地层特征的一门学科,在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而测绘技术作为地质工程的基础,在地质勘探、工程设计等多个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作用,并分享一些在使用测绘技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作用1. 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测绘技术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等手段,对地球表面进行多方位的地理信息采集。

通过测绘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各种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地质工程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2. 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地质工程中,特别是在山地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地质灾害历史数据的整合和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

这对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岩土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在地质工程中,岩土力学参数的准确性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测绘技术可以借助地震勘探、地下水位监测、岩土力学试验等方法,对地下岩土体的力学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4. 工程监测与变形分析工程建设之后的监测与变形分析是地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利用测绘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工程的地表变形情况、沉降速率等数据,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准确的监测与预警。

二、使用测绘技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地质工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使用测绘技术时,应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科学合理,并进行必要的数据矫正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多种技术手段的结合应用地质工程涉及到的地质信息往往是多样的,通过单一的测绘技术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运用GPS、卫星遥感、地震勘探、岩土力学试验等多种测绘技术手段,提高地质信息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Geoinformatics)是研究地球上的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回顾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手段。

早期的遥感技术主要依赖于航空摄影,通过飞机或卫星拍摄照片进行地表观测。

这种方式受制于摄影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无法满足大规模地表观测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器件的发展使得遥感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光学、红外、微波等传感器相继问世,可以捕捉更多样化的地表信息。

同时,卫星和无人机的应用使得遥感技术的空间范围和分辨率有了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地表观测的精准度。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兴起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地理信息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和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软件系统。

GIS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早期的GIS主要运用在地理测绘领域,用于地图生产和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GIS得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和交通等。

人们通过GIS可以方便地获取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及制定科学决策。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革命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测量接收机接收的信号来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技术。

GPS的发展标志着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GPS最初是用于军事目的,但随着设备成本的下降和技术的普及,GPS得以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

人们通过GPS可以方便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导航行驶路径等。

GPS在交通、物流、导航和地震预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到全球定位系统(GPS),不断推动着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地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特征和变化,还可以为决策制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地理数据的采集方法地理数据采集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载荷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记录,获得空间数据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等。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环境监测、灾害预警、资源调查等方面。

2.地面测量技术地面测量技术是通过在地面上设置测量设备,利用测量原理和方法获取地理数据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获取地表高程、地形、地貌等数据,如全站仪测量、GPS测量等。

地面测量技术在土地调查、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是指利用无人机进行地理数据采集的一种方法。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能够快速、灵活地获取地理数据,如航空摄影、激光扫描等。

无人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土地测绘、农业监测等领域。

二、地理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理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两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指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对地理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有:(1)数据清洗:检测和修复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和异常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整合成一个数据集,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3)数据变换:对数据进行转换、规范化和标准化,以符合数据分析的要求。

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模型建立和可视化等操作,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1)地理统计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点线面分析等,以获取地理现象的特征和变化。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数据,以支持地理空间分析和决策制定。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重要性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能够提供精确的空间信息,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为地理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此外,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还可以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创新,例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

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包括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地面调查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其中,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是通过航空器和卫星获取数据,具有广域、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可用于构建数字高程模型、制图和环境监测等应用;地面调查是通过实地测量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适用于小范围和复杂地形的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和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可用于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展示。

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挑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成本较高,尤其是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所需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其次,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较高,需要采取精确的测量和监测手段,并保持数据的实时更新。

此外,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软件支持,这对数据采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技术和设备,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地理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和设备。

其次,加强数据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再次,加强数据共享与合作,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避免重复采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最后,持续学习和更新技能,紧跟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高数据采集人员的专业水平。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它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深入探讨该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

首先,地理信息采集是指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和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上的空间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地理信息。

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采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传统的测绘方法包括地面测量、空中摄影测量和卫星遥感测量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雷达和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使得地理信息采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接下来,地理信息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以获得更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处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数字化地图制作中,地理信息处理可以将大量的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并进行地图绘制、地形分析等操作。

此外,地理信息处理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进行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可视化等工作。

在城市化进程中,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测绘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地形、建筑物分布、交通网络等空间信息,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地理信息处理可以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帮助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合理调度。

此外,通过对城市环境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可以帮助环境保护部门评估环境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农业领域,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可以用于土地资源管理、农田监测和灾害预警等方面。

通过测绘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分类和调查,评估土地质量和潜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同时,地理信息处理可以通过对农田影像和气象数据的分析,实现农田监测和灾害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

在资源勘探领域,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可以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和能源勘查。

通过测绘技术,可以获取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分布等空间信息,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地理信息处理可以通过对遥感影像和地球物理数据的分析,实现能源勘查,发现潜在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地理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环节,在不同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概念、常用方法和技术以及案例应用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概念地理信息数据指的是反映地球表面实体和现象的数据,包括地理位置、属性信息和空间关系等。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地理信息数据一般以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形式存在。

矢量数据以点、线、面的方式描述现实世界的实体和要素,而栅格数据则以像元单元构建空间模型。

二、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方法1. 传感器获取数据:通过卫星、无人机等传感器,获取遥感影像、激光雷达数据等。

2. 野外实地调查:利用GPS、测绘仪器等设备,在实地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

3. 数据共享与开放:通过开放数据平台、数据共享机制,获取他人整理或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

4. 网络爬虫技术:利用网络爬虫技术,从互联网上抓取相关地理信息数据。

三、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方法1.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去重、填补缺失值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转换:将不同数据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转换和整合,以满足后续分析和可视化的需求。

3. 数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编码、命名规则和单位标准化,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 数据拓展与融合: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可以将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拓展和融合,以丰富和完善地理信息数据的内容。

5. 数据存储与管理: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四、地理信息数据的案例应用1. 城市规划与管理:借助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够对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进行分析和规划,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生活质量。

2. 自然灾害预警和应对: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实现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评估和预警,以及应急资源的调配和灾后重建。

地形数据采集方法与步骤

地形数据采集方法与步骤

地形数据采集方法与步骤地形数据采集是指通过现场勘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获取地球表面的地形信息,包括地形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等各种地形特征。

地形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下面是地形数据采集的方法与步骤。

一、地形数据采集方法1.现场勘测:现场勘测是通过人工测量方法,直接采集地形数据。

常见的现场勘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等。

现场勘测方法精度高,能够获取精细的地形数据,但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的地形信息。

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地面模型(DTM)等。

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地获取地形数据,但精度相对较低。

3.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技术经常用于采集地形数据的位置信息。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测量地理坐标,可以获取地点的经纬度、海拔等位置信息。

GP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位置信息,配合其他方法可以获取地形数据。

4.无人机(UAV)技术: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形数据采集方法。

通过搭载传感器设备的无人机,进行低空遥感拍摄或激光测量,可以获取精细的地形数据。

无人机技术具有灵活性、成本低等优点,在地形数据采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二、地形数据采集步骤1.前期准备在进行地形数据采集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采集目标:明确采集数据的目的和需求,例如地形高程、坡度等。

根据采集目标确定数据采集方法和设备。

(2)选择适当的设备:根据采集目标和现场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设备,如GPS测量仪、无人机、遥感设备等。

(3)制定采样方案:根据采集目标和现场情况,制定采样方案。

包括采样地点、采样形式、采样密度等。

2.现场测量现场测量是地形数据采集的核心环节,需要准备测量设备和进行测量工作。

(1)设置控制点:根据前期准备的采样方案,确定控制点。

控制点应选择在地形起伏较平缓、能够稳定和方便定位的地点,如平缓的山坡或水平的地面。

测绘数据采集的步骤

测绘数据采集的步骤

测绘数据采集的步骤引言:测绘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要进行精准的测绘,首先就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

测绘数据采集的步骤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地理信息采集、遥感技术和全站仪测量等。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步骤进行探讨。

地理信息采集:地理信息采集是测绘数据采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为地理信息采集提供了更为先进和高效的手段。

首先,需要进行地形地貌的测量和采集。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全站仪进行,通过测量不同地点的高程、倾斜度和坡度等数据,构建出地形地貌的三维模型。

其次,还需要进行地理标志的采集。

地理标志包括各个地区的地名、河流、湖泊等,这些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现场摄影和GPS定位等技术,可以准确地获取这些标志的空间信息。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测绘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利用航天器和卫星等遥感平台,通过接收和记录地面发射的电磁波来获取地理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范围和高分辨率的数据,可以为测绘工作提供丰富的信息。

首先,需要进行航空遥感。

航空遥感是利用航空器进行遥感数据的采集,通过航空器上的传感器记录地面反射的光谱信息,从而获取到地理数据。

其次,还需要进行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可以通过卫星上的传感器记录地面反射和辐射的信息,可以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为测绘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是测绘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全站仪利用测量灵敏器件和激光测距仪等技术,可以实时记录地球表面上各个点的空间坐标信息。

首先,需要进行位置定位。

位置定位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来实现,通过接收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可以获得接收装置的准确位置信息。

其次,还需要进行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可以通过全站仪上的测角仪器来实现,通过记录不同位置的角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空间位置。

最后,还需要进行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可以通过全站仪上的激光测距仪来实现,通过测量激光光束从全站仪发射到目标点返回的时间,可以计算出目标点与全站仪的距离。

测绘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详解

测绘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详解

测绘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详解引言:测绘技术是以地球为基准,运用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对地面及其上、下方的物理、地理、测量等要素进行测量、观测、记录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中,数据采集是测绘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绘技术数据采集方法。

一、地面控制点的测绘技术地面控制点是测绘过程中的重要参考点,它们可以提供地表各种要素的精确位置和高程信息。

常见的测绘地面控制点的方法有全站仪测量法、GPS测量法和导线测量法。

全站仪测量法是通过全站仪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测量,获取其坐标和高程信息。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中小尺度地形的测绘。

GPS测量法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地面控制点的测量。

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进行坐标测定,得到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GPS测量法具有工作速度快、测量范围广的优点,适用于大尺度地形的测绘。

导线测量法是通过在地面上拉设导线进行测量,获取地面控制点的位置信息。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低,但适用于拓扑复杂、地形崎岖的地区。

二、遥感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遥感技术是利用飞机、卫星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测绘技术。

它可以用于获取大范围、多时相的地表要素信息,并生成相应的遥感图像。

遥感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有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两种。

航空遥感是通过载人飞机或无人机搭载遥感设备,对地面进行拍摄或扫描,获取地表要素信息。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活性,适用于小范围和复杂地形的测绘。

卫星遥感是利用卫星搭载的遥感传感器对地球进行观测,获取地表要素的遥感图像。

卫星遥感具有大范围、全球性的优势,可以提供大范围地表要素的信息。

三、激光测距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激光测距技术利用激光仪器对目标物体进行测量,获取其距离和位置信息。

激光测距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有激光测距仪和LiDAR两种。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束对目标物体进行单点测距,通过不断扫描和测量,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的标配。

本文主要介绍了测绘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

一、测绘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测绘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过去,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往往需要人工操作,耗时耗力并且易出错。

而借助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高精度和大规模的数据采集。

1.卫星影像测绘技术卫星影像测绘技术是利用航天器拍摄地球表面的影像,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影像进行解析和处理,从而获取地理空间数据。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理空间数据,对于全球地理信息的采集和监测非常重要。

2.激光测距技术激光测距技术是利用激光束对地面进行扫描和测量,从而获取地理空间数据。

它可以实现高精度、高速度的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3.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信号进行空间定位的技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距离差值,可以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精确定位。

GPS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交通导航、地图制作和地质勘探等。

二、有效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的方法为了有效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合理选择测绘方法根据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的需求和条件,选择适用的测绘方法。

例如,如果需要大范围的地理空间数据,可以选择卫星影像测绘技术;如果需要高精度的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可以选择激光测距技术。

2.制定详细的测绘计划在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之前,制定详细的测绘计划非常重要。

包括采集区域的范围、采集时间的安排以及测绘设备的选择等。

只有有了明确的计划,才能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3.加强数据处理与分析测绘技术获得的地理空间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地理空间大数据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崛起的一种重要数据类型,它涵盖了大量关于地球表面各种空间现象的信息。

测绘技术作为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在地理空间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空间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一、地理空间大数据的采集地理空间大数据的采集涉及到多种测绘技术方法。

其中,卫星测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手段。

卫星测绘通过卫星载荷系统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地理空间信息。

卫星影像数据的采集可以覆盖广大的地理范围,对于监测自然灾害、城市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现代测绘技术还包括航空摄影、激光雷达测绘、GPS测量等。

航空摄影是一种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的方法。

航空摄影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影像和三维模型数据,对于地理空间大数据的采集具有重要意义。

激光雷达测绘是一种通过激光束扫描地面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的方法。

激光雷达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可以用于制作数字地图、建筑物模型等。

GPS测量是通过卫星导航系统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方法。

GPS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位置数据,对于地理空间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处理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过程。

数据存储是指将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以供后续访问和处理。

在数据存储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结构、数据的索引和查询等问题。

数据分析是对地理空间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常常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来进行空间分析、属性分析等操作。

数据挖掘是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发现隐藏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在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处理中,数据挖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规律,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

三、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应用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信息采集
--地震勘探原理
第一章 引言
一、地球物理勘探概况 1、地球信息 2、地球物理勘探 3、地震勘探 二、国内外地震勘探简介 1、早期地震勘探 2、国内地震勘探发展 三、勘探地球物理的活动和相关文献
2
一、概述
1、地球信息
引言
人们生存在地球上,对能源、矿物的需求,就 需要对地球本身的了解,需要通过各种手段, 这就产生了各种学科。 了解地球信息的主要手段: 地质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 地球化学方法 (钻探方法)
26
数字记录相应的技术发展 波动方程偏移理论 室内处理∶ 将数字磁带上所记录数字信号
输入到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滤波、反褶积、 动校正、静校正、速度分析、水平叠加、偏移 (特别是波动方程偏移)。得到变面积叠加剖 面、偏移剖面。
室内解释∶ 对变面积偏移剖面进行解释,由
于偏移处理能使反射界面现归位,使变面积 偏移剖面能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17
1、光点记录
光点记录的野外记录仪器流程
光点地震仪 检波器 地震 信号 电信 号 检流计 光点 信号 照像记录 光点照 像记录
18
Mintrop制作的机械式地震仪
引言
箱体和惯性重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使铝制圆锥发生 倾斜,从而通过边缘细丝带动小镜子发生旋转
19
引言
20
光点记录
引言
第一个用于勘探的 反射记录胶片 E标识爆炸时间 R来自灰岩的反射, BP空气中的声波
31
5、三维地震勘探
从二维向三维地震勘探方向发展是地震 勘探方法的又 一次重大变革。 三维地震勘探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 的。 可以得到更清楚更正确的地质图象
32
二维和三维记录剖面对比
二维资料解释
三维资料解释
33
5、国内的地震勘探发展
我国的石油物探技术是从1939年开始发展的,翁文波 先生在重庆原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并首先开设了地 球物理勘探课程。 1945年9月,玉门油矿成立了第一个重力队,由翁老先 生任队长。 1949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地球物理研究室,并于1951 年3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震队,使用的地震仪是美国 轻便型24道光点记录仪, 到了50年代末,全国的物探队伍已发展到几十个。 1958年,由重力、电法和地震反射波法勘探技术发现 了大同长垣构造(今名大庆长垣构造)并定位了松基3井。 1959年松基3井钻探成功并于9月26日试油获工业油流, 从而发现了大庆油田。
引言
先激发地震波,然后测量出由源点传播到个各检波点 所需的时间。检波器通常摆放在由源点出发的一条直 线上。根据上述地震波到达各个检波器所需时间及地 震波速度,可以重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地下的构造 信息就是由重建的路征得到的。一般有两类主要的路 径,一是首波(head waves)路径或折射波 (refracted wave)路径,主要沿不同地层的分界面 传播,因而近似水平;二是反射波(reflected wave) 路径,反射波起始向下传播,然后在某此点上发生反 射,传回地表,因而整体上近乎垂直。不管沿哪一种 路径传播,波的旅行时间都与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地层 的产状有关。地震勘探的目标就是根据波的到达时间 及(一定限度上)利用振幅、频率、波形的变化来探 测岩石信息,尤其是推断地层的构造形态。
5
3、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
1.物探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也称之为物 理探矿。将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地学,发 展成了地球物理学;而其应用于找矿和勘探, 又发展成了应用地球物理学。 具体说来其基础理论包括:地磁场、地电 场、重力场、弹性波、放射性同位素等理论。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的是地球物理场或某些 物理现象,而不是直接研究岩石或地层,这是 完全不同于地质方法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不 仅可了解地表或近地表的地质现象,而且通过 场的研究,还可获得深部地质现象的信息。
23
模拟磁带记录相应的技术
叠加理论: 多次覆盖水平叠加理论 室内处理: 把模拟磁带地震记录回放为模拟电信 号,然后用模拟计算机进行处理—滤波、动、静 校正、水平叠加,再用变面积显示方法,得到变 面积剖面。 室内解释: 对变面积剖面进行构造解释。变面积 剖面最大特点是直观,能形象地反映出地下地质 构造形态和地层的接触关系。由于地球物理技术 的发展-特别是多次覆盖水平叠加技术的出现, 能够查明较为复杂的构造。
6
2.用物探方法解决一项地质任务时,要实现两 个转化,即先将地质问题转化为地球物理的问 题,再使用物探方法去得到所期望的物探异常, 最后根据物理现象与地质体间存在的特点关系, 把物探结果再转化为地质语言或图示,并赋予 地质含义,肯定其地质效果。 3.物探方法的结果存在多解性,表现在:其一, 不同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其二,地质 体的大小、形状、。度与产状等参数的不同组 合,可引起相同的异常现象。 4.每一种物探方法都有它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 围。由于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 条件经常因地而异,故影响方法的有效性。
4
2、地球物理勘探
引言
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电子 学和信息论等许多学科领域的新技术建立起来 的方法,简称物探方法。 地球由各种岩石和地质构造组成,依据它们之 间的物理性质不同来推断岩石性质和构造。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 地震勘探(岩石弹性的差别)—勘探地震学 重力勘探(岩石的密度差别) 磁法勘探(岩石的磁性差别) 非地震 电法勘探(岩石的电性差别)
10
地电测量——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或天然产生的直流电场 或电磁场在地下的分布规律来研究地球结构、 地质构造及找矿的一种物探方法。 电法勘探是以岩石或矿石的电性差异位基础的, 主要研究的电性差异参数包括:电阻率(ρ )、 激发极化率(η )、介电常数(ε )、导磁率 (μ )、电化学活动性等。 电法勘探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们广泛应用于金 属及非金属、石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勘 探研究工作中。
7
地震勘探与非地震法的比较
迄今为止,地震波是研 究地球内部最有效的工 具之一。右图给出了研 究地球内部问题时所用 的各种方法的大致比例。 由图中看出,基于岩石 中波传播性质的地震方 法是目前地球物理勘探 中最主要的方法。
各种勘探方法的比例
8
地磁测量—磁法勘探
在自然界中,由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许多 岩石或矿石都不同程度地被磁化而具有磁性。 具有磁性的地质体在其周围空间内存在一定特 征的磁场。这种由磁性地质体产生的磁场迭加 在正常地磁场之上而产生的磁场称为异常磁场。 磁法勘探的主要任务就是测定和分析研究各种 磁异常,找出磁异常与地下岩石、地质构造及 有用矿产的关系,作出地下地质情况和矿产分 布等有关结论。 磁测资料主要用来研究地质构造;研究深大断 裂;计算结晶基底的埋深;寻找油气、煤田的 构造圈闭、盐丘等,寻找磁铁矿床、金属和非 金属矿床等。
14
地震勘探原理示意图
15
地震勘探的三个主要环节
地震勘探要解决的问题: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提取有用信息 通过有用信息了解地层构造、岩石特性 相应地有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阶段 野外数据采集工作 第二阶段 室内资料处理 第三阶段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勘探在解决这些问题中不断发展
引言
16
第二节
地震勘探的发展
11
3、地震勘探方法
引言
在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 方法。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 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来 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 等)、考古位置,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所获得的资料,与其它的地球物理资 料、钻井资料及地质资料联合使用,并根据相 应的物理与地质概念,能够得到有关构造及岩 石类型分布的信息。
3
地质方法是研究成矿的地质条件、地质环境和地质作 用,从而进行找矿的一种方法,在矿产调查中常用。 地球物理方法是根据地下岩石或矿体的物理性质差异 所引起在地表的某些物理现象(表现为异常的现象) 的变化去判断地质构造或发现矿体的一种方法,包括 地震、重力、磁力、电法、地热、放射性及地下地球 物理测量等。 地球化学(化探)方法是对岩石、土壤、地下水、地 表水、植物、水系以及湖底沉积物等天然产物中一种 或几种化学特征作测定,再据测定结果所发现的化探 异常,实现找矿之目的,包括岩石地球化学方法(金 属量测量)、水化学方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等。
9
重力测量—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研究反映地下岩石密度横向差异引 起的重力变化,用于提供构造和矿产等地质信 息。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在接近较大密度的物体时, 其引力增大,反之引力减小,由此在地表上引 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异常的规模、形 状和强度取决于具有密度差的物体大小、形状 及深度。 重力勘探的任务是通过研究地面、水面、水下 (或井下)或空间重力场的局部或区域不规则 变化(即局部重力异常或区域重力异常)来寻 找埋藏在地下的矿体和地质构造。
30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是地震勘探技术
1.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提高地层分辨率的技术。 2.时间延迟地震(四维地震)技术 时间推移地震(Time Lapse Seismic,TLS)是不同时 间对油气田进行地震观测、监测油气开采状态、探明 剩余油气的分布、调整注采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的 一整套技术。时间推移地震(简称时移地震)观测时 通常以三维地震为基础,又简称为四维地震。 3.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深度域成像是复杂构造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
21
光点记录相应的技术
引言
组合理论: 包括检波器组合和爆炸点组合 室内处理: 光点照像记录是不可处理的 室内解释: 在光点记录识别有效波-反射 波,用人工绘图方法绘制反射地震剖面 光点记录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只利用反 射波旅行时T和波传播速度V确定构造 的深度和形态,寻找较为简单的构造。 我国的大庆油田就是由光点记录仪发现 的。
22
2、模拟磁带记录
引言
出现于1952年左右。磁带式记录的主要优点是在回放时 能够使用不同的滤波器。1955年,由于使用可动磁头, 才使对模拟记录做静校正及正常时差校正(动校正)成 为可能。 记录仪的改进推动了观测方法的发展,共中心点记录方 法(CMP)、CRP、CDP 磁带式记录方式还允许将地震道相加,因此可以使用小 药量激发,因为将几个弱震源激发得到的地震道叠加在 一起效果与强震源激发一样。 检波器 地震 信号 电信 号 模拟磁带 地震仪 模拟磁带 地震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