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 3环境认知共57页
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 PPT
绪论
绪论
基本任务
发展简史
研究对象
学科特点
1、环境心理学基本任务
• 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应用这方面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
• 最早:纪元前,希腊帕提农神庙的错觉校正Biblioteka 、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我说你猜!
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知觉以感觉的存在为前提,且与感觉同时发生 2、知觉并非感觉的简单总和,还需过去经验或知识帮助 3、知觉是整体的反映,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本区别) 4、个别属性越丰富越清晰,知觉越完整越准确
冷色为静感色彩,使人沉静 办公楼常以灰暗色调使人庄重沉稳
第一节 感觉
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
(三)感觉补偿 指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聋哑人的视力特别敏锐
盲人对听觉、触觉非常敏感
复习题
1、亚洲哪个国家的环境心理学起步最早?起步时间? 2、欧洲哪个国家的环境心理学起步最早?起步时间? 3、我国环境心理学研究何时起步? 4、“环境心理学”一词首先由谁提出? 5、举例说明什么是正后象、负后象? 6、什么是联觉?举例说明。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节 感觉
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的感觉刺激对婴幼儿尤不可或缺。
第一节 感觉
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
(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 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皮肤觉 运动觉、平衡觉
(二)感觉阈限 下绝对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上绝对感觉阈限:感觉的最大刺激量
第一节 感觉
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
《环境心理学》PPT课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
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 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 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 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总论
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已经明确指出,像天 气、声音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 很明显的影响。
总之:环境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 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 的必要条件。在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烈的今天,良好的环境甚至已经被提上了 的人们的消费日程。今天,科技高速发展, 人们也享受到了高度文明给生活带来的便 利,但是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却正在不 动声色的夺走我们的健康。
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去承载起人 生的价值,合理的设置好的舒适的生活环 境是非常必要的。
阳光明媚的天气总能够给人带来好心情。心理学 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阳光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比如,如果让自闭症患者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活, 其自闭行为就会减少很多,并且还会有积极参与 互动的行为,而长期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则会使 人变得孤僻,忧郁,且伴随着头痛、反胃等身体 不适反应。
影响因素之二:人口密度
研究表明:人口密度也是影响我们身心健康 的重要因素。
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感到拥挤,在心理上会 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为,拥挤破坏了一个主体 对领域和空间的需要,从而扰乱了正常的行为。
在人口高密度区,人们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这种空 间和自由,只能用冷漠来排斥他人,使他人和自 己保持一定的距离,调查显示,城市具名比较孤 僻和沉默寡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次数与方式, 要比郊区居民少的多。
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已经证实,人口密度越高,人 类患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的比例也越高。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概念: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目标:1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利用知识解决复杂多样的环境问题心理学发展:1 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德国科学心理学之父 1879年建立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心理学开始对经验的研究需从内容,经验,结构三个方面的内容 2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行为目的3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过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4格式塔心理学: 人的心理作为整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 精神分析: 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人的行为动力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焦虑等心理防御解释冲突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本善7认知心理学:思考是行为的结果和动机。
环境心理学起源: 产生于美国布鲁斯威克的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在构建环境时知觉起着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内部对环境的表征是决定其在生活空间运动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个体对物理环境的知觉。
巴克1947创建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研究机构-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
1993年是重要的一年,这门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
环境心理学理论模型:1刺激理论: 认为现实环境是我们很重要的感觉信息源环境刺激可以有两种变化:数量和意义数量: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和发生源的数目等明显的维度上的变化意义:是由我们对这些环境刺激的心理学评价得到的,如我们的想法,社会的交互作用。
工作的效能,情感甚至包括由于此刺激场和我们对它反应的方式所造成的健康问题基于刺激的理论:①适应水平理论:适应刺激②唤醒理论:我们的行为和经验与生理上如何被激发有关2.控制理论:①个人控制理论②边界调节机制(私密性)3行为场合:不关注相同团体中的个体差异。
在场所中的活动模式是固定的,规范的。
不随便改变4交互作用理论:人和环境是分离开的整体5操作性取向:改变个体的行为 6场所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控制),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和相关法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步骤:初测,选择与设立等组,施加影响,复测,对比分析调查法:①问卷法(常用)②谈话法③个案法相关法:借助测验与统计,寻找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环境心理学 3环境认知57页PPT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环境心理学 3环境认知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环境认知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环境认知
一、环境感知(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感觉:物体的个别属性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传入人脑所引起的 心理现象。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2)感觉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五感:视觉、听觉、嗅 觉、触觉、味觉。感觉保证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如 果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从 而给人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 事物的整体的认识。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 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同时需要过去的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平衡:心理结构或“图式”是不断变化扩展的,人们往往按已有的“图式”
去做,又力争增加自己的行为与图式的适应性,以达到平衡。
适应(adaptation):机体与环境持续的交往使心理结构不断发展而复杂化,
以便有效的应付环境的要求。适应的目的是达到人和环境的平衡。适应分 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assimilation)和调节(accommodation)。同化 指将新的信息吸收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调节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 应新的环境和信息要求。
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形象是指视觉所见的 具体刺激物,背景是指与具体刺激物相关联的其他刺激物。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1)、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 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2)、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 背景是包围着的较大对象。(3)、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 且形状类似时,图底关系可以相互转换。 良好图形规则: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强度较大、 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物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物体自身 的结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规律性等,使它们容易被选 择为图形。良好图形是容易被迅速而准确地知觉、记忆、描 述的图形。
环境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概念
环境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概念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们如何感知、理解、评价和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情绪和认知。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如何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环境心理学关注的是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环境因素,如物理环境(如温度、光线、声音等)、社会环境(如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和文化环境(如价值观、信仰等),都会对人类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明亮、整洁、舒适的环境可能会使人感到愉悦和放松,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而一个阴暗、嘈杂、拥挤的环境可能会使人感到焦虑和压力,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环境心理学还关注的是人类如何改变环境。
人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变环境,如建设、改造、装饰和规划等。
这些改变可能会对环境的质量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福祉。
例如,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的城市可能会提供一个更加宜居、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以及人类如何改变环境。
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如何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环境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概念人们如何感知、理解、评价和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情绪和认知。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如何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环境心理学关注的是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环境因素,如物理环境(如温度、光线、声音等)、社会环境(如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和文化环境(如价值观、信仰等),都会对人类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明亮、整洁、舒适的环境可能会使人感到愉悦和放松,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而一个阴暗、嘈杂、拥挤的环境可能会使人感到焦虑和压力,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环境心理学》课件
# 环境心理学 PPT课件 ## 概述 -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环境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
环境感知
外部环境感知 - 视觉
探索我们周围的美丽风景与景 色,视觉感知对我们的心理和 情绪有着重大影响。
外部环境感知 - 听觉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在森林的 沉默和鸟儿的歌唱中体验安宁 与宁静。
行为与环境的相互 作用
• 环境改变人的行为 • 人的行为影响环境 • 双向互动关系
环境干预
利用环境心理学知识进 行环境设计
通过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原理, 我们可以设计更加适合人们需 求和心理的环境。
环境干预的实践案例
借助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我们 可以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的实践,营造更好的生态环 境。
环境干预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干预将 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带来更 多的创新和改善。
结论
1 环境心理学对于人
类福祉的重要意义
通过理解人与环境的关 系,我们可以创造更加 美好、健康和宜居的生 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 活质量。
2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前景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个新 兴的学科领域,将持续 发展和壮大,为我们提 供更多的知识和见解。
外部环境感知 - 嗅觉
感受咖啡香气的浓郁和花朵香 味的芬芳,嗅觉是我们对环境 的另一种认知。
外部环境感知 - 触觉
感受雨滴轻拍在皮肤上的清凉, 我们通过触觉来感知环境的温 度和触感。
环境认知
空间感知
我们对于环境中的空间布局和方位的认知, 帮助我们在其中自如地行动和导航。
空间记忆
在我们大脑中建立对环境空间位置的记忆, 以便我们能够轻松回想和找到之前的地点。
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
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们通过对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认知和反应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优化环境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理论与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学科,关注环境对个体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它涉及到个体对环境的知觉、评估、喜好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1.1 知觉与环境个体通过感官系统获取来自环境的信息,经过加工与解释,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知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1.2 环境评估个体对环境进行主观评价,形成对环境的喜好或厌恶态度。
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光照条件、温度和声音等方面的好坏,会对个体的评估产生影响。
1.3 环境行为与适应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引导作用是环境心理学关注的内容。
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和适应能力,受到环境特征、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空间认知是环境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着重研究人类对空间的知觉、理解和记忆等认知过程。
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环境导航、地图认知、方向感知等方面。
2.1 空间认知与环境导航个体在环境中进行导航时,依靠对空间的认知来进行路径规划和导航决策。
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记忆,个体能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2.2 地图认知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传递工具,对个体的空间认知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地图对环境进行认知,结合地图上的符号、颜色等信息来理解环境的结构和属性。
2.3 方向感知个体的方向感知能力在空间认知中起到重要作用。
方向感知能力差的个体在空间导航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或走错路线,而方向感知能力强的个体在空间导航中更具优势。
三、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设计的应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研究成果在空间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环境心理学导论第3讲——环境认知
认知地图的关键维度
分析认知地图可能的错误
• 1)认知地图中有时会丢失 一些环境表征或表征不完 整的现象,这种错误被称 为简单化
• 2)失真,即地理特征、方 位以及距离上的不正确表 征
• 3)除减少、丢失某些成分 外,还会出现添加的错误
塞纳河蜿蜒缠绕于城市中心,但 市民常将其看成一条流经市区的 平滑曲线和直线的形状
环境认知——结点(通道)层面
2.认知地图
什么是认知地图?
• 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 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 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 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
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
• 1960,Kevin Lynch《城市意象》 • 波士顿、洛衫矶和泽西市市民的
认知地图是如何获得的
• 1)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 •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探索经验的增加,儿童逐渐
具有了参照系统 • 7岁左右开始具有了与成人差不多的认知地图 • 空间环境的表征需4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即注意并记住路
我们如何记忆认知地图
• 每个人的认知地图代表了他对环境的理解,物理环境的某 些特征可能使其知觉得更为重要或更加突出,于是也就更 可能在记忆中储存——“易辨认性”
• 认知地图如何表征?可从心理表征的确切形式和记忆、提 取过程的组织和结构上来讨论
• 对空间知觉的表征形式,在记忆中是环境的“心理意象” 或“心理图片”,即模拟的表征,就像环境的一些幻灯片 储存在我们脑中一样
环境心理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环境心理学》课件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心ຫໍສະໝຸດ 学应用案例公园设计依据环境心理学原理,合理规划 公园的布局、设施和景观,以满 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公园的
吸引力。
商业街改造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行 为特点,对商业街进行改造,优 化购物环境,提升商业街的吸引
力。
住宅区规划
结合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预期 ,合理规划住宅区的布局、绿化 和公共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
情感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驱动行为
情感可以驱使人们采取行动来改变环境,例如,当人们对某个环境感到不满或恐惧时,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改善 或逃避这个环境。
情感影响环境评价
情感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评价,积极的情感可能使人们对环境给予更高的评价,而消极的情感可能导致人们对 环境给予更低的评价。
环境对情感的影响
环境对情感状态的调节
04
情感与环境的互动
情感与环境的关系
情感与环境相互影响
情感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而 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情感状态。
情感对环境认知的作用
情感对环境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和认 知深度,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导致人们对环境的忽视或负面评价。
环境可以调节人们的情感状态,例如,美丽的自然风景或温 馨的室内环境可能使人们感到放松和愉悦,而嘈杂拥挤的环 境可能使人们感到焦虑和烦躁。
环境对情感表达的激发
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表达,例如,艺术作品或文化景观 可能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共鸣,而社交环境可能激发 人们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
05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环境与行为相互影响
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环境塑造和限制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人的行为也会 改变和塑造环境。例如,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居民的行为也会影 响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环境心理学
名词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类似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关系的认知,具体指示物的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在头脑中的反映两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领域性简答1、感觉的意义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3.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4.是人认识事物的开端,是知识的源泉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感觉主要以生理机能为基础,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因而有较小的个体差异。
而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3、举例说明园林绿化配置的视觉效果应用纺锤形与圆柱形可引导视线向上,低矮圆球形植物与水平展开形植物种在一起可形成强烈对比。
圆球形植物引导视线无方向性倾向,圆锥形植物的尖顶可作为景观的重点。
鲜艳色能使人轻快欢愉,深暗色则使人郁闷,深色植物过多会产生沉闷阴森感。
浅绿色植物能使空间产生明亮轻快感,深绿色植物则使空间坚实凝重;红、橙、黄、紫色、粉色和白色能为植物群体增添活力和兴奋感。
浅色植物远离观赏者,使人感到空间变大.深色植物亲和观赏者,使人感到距离变小适宜的尺度季相变化环境因素相互关系色彩4、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的条件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大、对比明显,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2.对象各部分的组合: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3.对象的运动: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5、举例说明人在外部空间活动参与程度的类型主动表演主动参与被动参与主动旁观被动旁观6、举例说明人在空间的流动特性两点间的直线位移(上学上班之类的)两点间的往返循环后去第三点(游园,购物等)两点间的曲线位移(散步)滞留7、举例说明园林绿化配置的听觉效果应用古典园林中常用松竹,荷花,芭蕉等植物,利用风吹树叶的声音或雨打荷叶,芭蕉的声音来营造出一种静谧感现代园林中常用植物借风、借雨来直接形成听觉景观或用植物吸引鸟类等来间接形成听觉景观论述减少风景园林设计中拥挤感的措施1.空间分隔•在所有信息中,视觉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感觉刺激,空间分隔是减少视觉刺激的最有效办法"无论在办公场所或居住环境中,在空间可资利用的条件下,适当的空间分隔可以使人/眼不见心不烦。
(整理)环境心理学导论第3讲——环境知觉的理论
第三章环境知觉的理论歌诗图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概率知觉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从多角度解释人对环境的知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主要介绍环境心理学中较流行的三种理论: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和概率知觉理论1.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1.1 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以最新崛起的力量妄图征服世界●哲学思想方面,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但不能对“物自身”有所认识,而对现象的认识必须通过先验的范畴●康德的“此岸”现象经过胡塞尔的阐发建立了现象学,主张以自然的观察去研究纯粹的意识●格式塔心理学就是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 1.2 学派的建立●1890年,德国心理学家爱伦费尔《论格式塔性质》●他指出,正方形由四条直线组成,但正方形的性质并不是四条直线的集合,因为四条直线本身只具有直线的性质,而正方形是经过重新组织结合而形成的崭新整体,具有新的、与四条直线集合完全不同的性质●把这种整体所具有的性质称为“格式塔”●似动现象●电影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摄制和放映的● 1.3 格式塔的含义●1)词义●德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英译为“configuration”或音译为“gestalt”,中译为“完形”或音译“格式塔”●2)术语●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总之,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现象● 1.3 格式塔的含义●3)引申●在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应用中,差不多把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性质●于是,凡能使某一感知对象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被称为格式塔,出现了“格式塔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良好格式塔”这类说法2.基本观点● 2.1知觉的整体性●认为人的知觉经验是完整的格式塔,不能人为地区分为元素●整体先于部分,并非部分之和而且部分也不含有整体的特性●例如,孩子不能认识单独显示的母亲的鼻子,因为母亲的鼻子是母亲整个脸部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个鼻子● 2.2同型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格式塔性质,具有两两对应的关系,因而他们都是同型的现象● 2.3场作用力●可看成是同型论的推论●该观点认为,既然物理现象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那么与之对应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当然也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即三者都具有相对应的完整的动力结构●所有这些力(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一场之中,被称为场作用力●与物理力一样,心理力也具有方向、量度和作用点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3.1图形与背景●在一定场内,我们并不是对其中所有对象都明显感知到,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有些凸显出来成为图形,有些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俗称图底之分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底之分是复明后视觉最早具有的反应,因此是先天赋予的,后天经验对此只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图形与背景的关系●1)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2)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背景是包围着的较大图像,一般人感知不到背景的轮廓●3)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且形状相似时,图底关系可以互换●图底关系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感知对象图底不分或难分,成为暧昧或混乱的图形,视觉就会忽略不顾或因暧昧造成的闪烁而感到疲劳●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不仅符合视知觉需要,而且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的主题●同时,环境中某一形态的要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它就会取得对背景的支配地位,使整个形态构图形成对比、主次和等级●反之,缺乏图底之分的环境易造成消极的视觉效果●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1)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当小面积采用对比色时尤其引人注目,如蓝天上的白云●2)单纯的几何形态易成图形●如卢浮宫前的金字塔,在复杂的建筑环境中以其单纯的几何形态吸引着游●3)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4)对称形态易成图形●5)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成图形●6)单个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对于凹凸连续的形态,图形与背景可以互换,此时,主体的经验及客体所包含的意义常成为判断图底关系的依据●7)动的形态比静的形态更易成为图形●8)整体性强的形态易成图形●9)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易成图形3.2群化原则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1)邻近原则●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这一原则体现了格式塔学同型论和场作用力的观点●当我们看到一系列类似物体时,我们倾向于以彼此距离很近的一些组或集来感知它们●2)相似原则●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这是人认识世界时通过分类简化刺激对象的方式●当相似和不相似的物体放一起时,会把相似的物体看成一组●真实环境中常常是邻近性与相似性共同起作用●3)连续原则●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连续性是感知对象的有序现象●从系统论观点来看,这样一组元素从混沌走向有序,产生了组织和结构,更易被看做有机整体●4)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作完整的图形●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连贯性的模式时,若某部分没有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它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这类所感知到的完整图形有时被称为“主观轮廓”●达到这种闭合的效果一般需2个条件:●不完整的视觉对象在完整时呈简单形状●这一简单形状具有某种合乎逻辑的连续性3.3简化原则●1)良好完形原则●视觉组织中,对于组成对称、规则、简单形态的一组刺激视为一个整体●2)简洁原则●为上一原则的深化,指知觉在组织空间位置相邻的视觉刺激时,具有使对象尽可能简单的倾向●格式塔组织原则从理论上阐明了知觉整体性与形式的关系,为“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一传统信条找到了科学而翔实的依据●由于这些原则出自图形实验,运用时易于掌握、操作和引申,对环境设计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上述原则主要适用于二维几何图形和视点静止的三维景观,有时对真实环境中的视觉难以作出满意的解释●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直觉,忽视后天经验和文化的影响,因而也难以对个人和人群的知觉差异作出恰当的反映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二节生态知觉理论● 2.1基本观点●该理论由吉布森提出,之所以被称为生态知觉理论,是因为强调人类的生存适应(如寻求生活资源及配偶、预防伤亡等)●包括以下两个基本观点:●环境提供●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1)环境提供●自然界中许多客体具有恒定的功能特性,吉布森称环境客体的这种功能特性为“提供”●人在观察客体时,看见不等于发现,善于发现和利用环境客体的功能特性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个体具有重要生存意义●例如一根树枝,你可把它当柴烧,也可作手杖,还可作防身武器●从生态观点来说,知觉就成为某一环境向感知者呈现自身功能特性的过程(合并)●当有关的环境信息构成对个人的有效刺激时,必然会引起个人的探索、判断、选择性注意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个人利用环境客体的有用功能(目标选择)●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吉布森还认为,感知觉是机体对环境进化适应的结果●机体的很多知觉反应技能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进化的结果●事实上,不少动物的知觉能力是先天遗传的,如小鱼一出生就会觅食,就知道钻入死亡软体动物的壳内躲避凶猛动物的伤害●人类不仅有原始的生态知觉,而且随着双手的解放、手脑的协调发展,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对客观刺激的判断和利用水平,远远超出生物本能●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选择与改善、对材料的利用和工具的创造,就是这种更高级的生态知觉的体现2.2生态知觉的意义●生态知觉理论并不否认学习对提高知觉有效性的重要作用,正因为人类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更需以伦理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万物相生相克构成了自然界的生存原则与生命链结构,过分的人类中心主义必将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并行退化,继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2.3生态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环境的物质特性与社会特性一旦向周围需要它的人们展示了它的功能意义,人们就会发现和利用它●因此,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常常是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发生什么样的行为,由不得我们主观上赞成还是反对2.3生态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正是建筑的这种功能意义说明了为什么在三伏天一大早有许多闲杂人员涌入图书馆门厅争抢沙发座位(出入自由,有舒适的沙发和免费空调,提供了避暑好去处)●面对类似现象,与其抱怨人们的素质差和不文明,不如主动从改变环境特征和完善制度方面找原因●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从环境“提供”的观点来说,很多行为现象都能从它的环境特征中找到原因●因此,观察和分析各种行为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对于改进环境设计和环境管理都会获得有益的启发●现实生活中,寻常百姓更多地关注衣食住行、娱乐、交往等环境的功能特性及其利用●然而在城市环境中,这些方面提供给居民的只是现成的有限选择,居民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关系着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到他们对环境的态度,这一切又反过来影响着物质环境的特性和社会环境的生态●第三节概率知觉理论●格式塔知觉理论主要强调视觉的直觉作用●生态知觉理论强调机体先天的本能和环境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由布伦思维克提出的概论知觉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经验和学习的作用3.1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布伦斯维克认为,环境知觉是人主动解释来自环境感觉输入的过程●他的观点与吉布森相反,认为环境提供给我们的感觉信息从来都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环境特性;事实上,这些信息往往是复杂的,甚至使人误解的环境线索3.2概率性的世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混沌把我们带入一个无序和有序的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统一,模糊中隐含着秩序的世界,即概率性的世界●我们肯定概率理论科学价值的同时,并不否认世界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因果关系是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链条●我国思想家荀况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人所认识的世界总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模糊性,是一个概率的世界●人的一生和人类历史就是在这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探索着前进,确定性指导着探索,不确定性吸引着探索,以了解和利用自然规律改变局部状态,使它适合人的目的3.3概率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的开发者、设计者和管理者来说包含两层含义:●●1)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承认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客观地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要●●实际环境中由于人的不同需要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场所,所有的场所需提供适当的复杂性、不定性甚至错觉以维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兴趣,如游览和娱乐场所●而有些场所需要提供较清晰的主角判断,强调简单性、确定性、便捷性,如医院、车站、机场、商场、交通要道等●●设计不当就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图底关系,及易形成“图形”的主要条件●●群化原则与简化原则●●生态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概率知觉理论与生态知觉理论的差异●●理解——●●生态知觉理论/概率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举例并分析。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交通规划应考虑行人和驾驶员的心理感受,如设置人行道、交 通信号灯、过街天桥等,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和舒适。
建筑设计
空间布局与利用
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利用应符合人 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以提高 居住和工作效率。例如,开放式 办公空间可以提高团队协作和沟
通效率。
自然采光与通风
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增强建筑的 舒适度,同时也有利于人们的身 心健康。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 然条件,减少对人工环境的依赖。
人与建成环境的互动
01 建成环境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需求而创造 的。
02 人与建成环境的互动体现在居住、工作、交通等 方面。
03 建成环境的设计和布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 响。
环境对人的影响
01
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如空间感知、情绪
、行为习惯等。
02
环境对人的认知和决策产生影响,如信息获取、判断
环境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环境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正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如城市拥挤、环境污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开始研究人与环境之间 的关系。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吸引了来自不同 领域的学者进行研究。如今,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学科,为解决 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PART 02
环境知觉与认知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觉与知觉
感觉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环境信息的过 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知觉
个体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形成 对环境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认知地图与空间认知
认知地图
人类环境心理学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人类环境心理学环境对心理的影响人类环境心理学: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之一。
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我们可以从生活、工作和教育等方面探讨人类环境心理学的主题。
1. 环境与情绪环境对人类情绪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宽敞明亮的房间或充满植物的办公室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改善心情。
相反,拥挤、嘈杂和污染的环境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疲劳和焦虑。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帮助恢复心理疲劳,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并减少压力和抑郁的发生。
因此,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对于促进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 环境与行为环境对人的行为也有明显的影响。
一个安静和整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相反,一个杂乱和嘈杂的环境会干扰学习和工作的进程。
在工作场所,良好的环境设计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效率。
例如,适当的照明和舒适的工作区域可以减少眼部疲劳和身体不适,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
此外,社区环境也对个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安全和友好的社区环境有助于建立社交支持网络,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3. 环境与认知环境对人类的认知过程同样具有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环境的布局和装饰可以影响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环境中的色彩和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力。
在办公环境中,合理的布局和装饰可以刺激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环境中的音乐和噪音也会对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
适当的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嘈杂和刺耳的噪音则干扰了个体的思维和专注力。
4. 环境与健康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心理状态。
研究发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自然环境中恢复的速度更快,心理健康得到改善。
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水平都与健康状况有关。
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增加了心理疾病的风险。
因此,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环境对于保持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心理学课件PPT优质资料
环境心理学研究行为与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心理学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这门学科还特别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
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 影响和反应。
2.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
美国医院联合会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相继开设了环境心理学的课程。 1968年纽约市立大学开始招收环境心理学的博士生。 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 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国际应用心
全球化的环境心理学
独特的历史,地理,社会变化和政治因素已经影响了环境行为 研究的方向。
3环)境研心究理反学映是出关日注前人工与作环所境用的的相多互重作方用法和,相涉互及关多系种的情学境科和。多样人群,特别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 者 如关何注形的 成焦 有点 效。 的政策,以减少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度消耗。 仿10型城心市理环学境及影其响应对用策、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
3)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涉及多种情境和多样人群,特别包 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4)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成员大约只占一半左右。
中国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1993年7月20日~25日中国在吉林市召开了“全国建筑 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倡导者有常怀生、蒋孟厚、 朱敬业、杨公侠、杨永生等。
1989—1994年间,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 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 从1989—1994这五年来,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