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心得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心得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无论是软件和硬件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在该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使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理论、方法和手段都需要时刻更新和发展。一、深备教材,透备学生
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备好教材。在备课中,教师应通读整套的教材,在头脑中建立整套教材的印象,这是备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在通览教材的基础上把握具体教材内容在整个单元,乃至在整个教学中的低位和作用,理清这一具体内容的前后联系,把具体内容的教学纳入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之中,精心统筹的规划和安排。
实际上教师往往需要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剪裁、组合改造,创新、重组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充分的材料。
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班上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现在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然而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电脑的基础知识基本上还是全无。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
乎都会了,都懂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现状的正确分析,所设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不吻合。所以我们应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
没有掌握的是哪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么样?那
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二、交流互动,碰撞提升
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其教学方法也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探讨信息技术特有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多年的学科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1.任务驱动,明确目标
在设计任务时应具体考虑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
有层次的、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并根据知识点来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的多样性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的周围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要预测学生对这些任务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反应,以便跟好地保障好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另外还要对各个任务进行系统化和层次化,对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教师演示,学生示范
在课堂上,老师免不了要进行讲解和点评,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当然按照教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己实践。同时,在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时候,教师应在学生间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时、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解答。每节课上,我都尽可能地留出点时间,利用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功能,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适时提出表扬和鼓励。这不仅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某些同学起到纠正错误的作用,能使得课堂效果大大提高。
3.分组合作,及时反馈
现代教学理论中的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完全是通过教师传
递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而网络的丰富资源和高度共享的功能为此创造了条件,由此发展了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是以分组教学为基础,通过网络使学习者之间互为学习资源,借助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知道协作小组借助于
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甚至竞争、辩论等。协作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是各教学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各种教学矛盾,它们时刻处于激活和不断转化的过程。反馈作用增强了教学矛盾内在转化机制及效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矛盾,促进其合理转化。合理的教学反馈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是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够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预见学生的信息反馈,并对信息反馈进行及时的处理,有的放矢,是教与学的过程不断得到优化。信息反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的信息反馈中得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依据;学生可以从教师对其信息处理的结果中获得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之外,没有了教师面对面的解释和演绎,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一样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方法提出问题,教师以同样的方法或异步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述的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要立足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
三、与时俱进,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领域宽广,发展变化迅速,光靠在学校学习是不够的,在未来,信息技术不仅是研究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终身学习的必备工具。因此,培养高中生对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教师在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