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二单元 第5讲科学探究的思想(免费下载)

合集下载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2.9 函数的应用2014高考会这样考 1.综合考查函数的性质;2.考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段函数及基本初等函数的建模问题;3.考查函数的最值.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讨论函数的性质一定要先考虑定义域;2.充分搜集、应用题目信息,正确建立函数模型;3.注重函数与不等式、数列、导数等知识的综合.1. 几类函数模型及其增长差异(1)几类函数模型函数模型 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模型 f (x )=ax +b (a 、b 为常数,a ≠0) 反比例函数模型f (x )=kx+b (k ,b 为常数且k ≠0)二次函数模型f (x )=ax 2+bx +c(a ,b ,c 为常数,a ≠0)指数函数模型f (x )=ba x +c(a ,b ,c 为常数,b ≠0,a >0且a ≠1)对数函数模型 f (x )=b log a x +c(a ,b ,c 为常数,b ≠0,a >0且a ≠1)幂函数模型f (x )=ax n +b (a ,b 为常数,a ≠0)函数性质 y =a x (a >1) y =log a x (a >1) y =x n (n >0)在(0,+∞)上的增减性 单调递增 单调递增 单调递增 增长速度 越来越快 越来越慢 相对平稳 图像的变化 随x 的增大逐渐表现为与y 轴平行随x 的增大逐渐表现为与x 轴平行随n 值变化而各有不同值的比较存在一个x 0,当x >x 0时,有log a x <x n<a x(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初步选择数学模型;(2)建模: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3)解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4)还原:将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以上过程用框图表示如下:[难点正本疑点清源]1.要注意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合理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解决函数应用问题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阅读理解、整理数据:通过分析、画图、列表、归类等方法,快速弄清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单位等等;(2)建立函数模型:关键是正确选择自变量将问题的目标表示为这个变量的函数,建立函数的模型的过程主要是抓住某些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函数式,注意不要忘记考察函数的定义域;(3)求解函数模型:主要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最大(小)值,计算函数的特殊值等,注意发挥函数图像的作用;(4)回答实际问题结果:将函数问题的结论还原成实际问题,结果明确表述出来.1.某物体一天中的温度T(单位:℃)是时间t(单位:h)的函数:T(t)=t3-3t+60,t=0表示中午12∶00,其后t取正值,则下午3时的温度为________.答案78℃解析T(3)=33-3×3+60=78(℃).2.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 000万元,并且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成本增加10万元.又知总收入K是单位产品数Q的函数,K(Q)=40Q-120Q2,则总利润L(Q)的最大值是________万元.答案 2 500解析L(Q)=40Q-120Q2-10Q-2 000=-120Q2+30Q-2 000=-120(Q-300)2+2 500当Q=300时,L(Q)的最大值为2 500万元.3. (2011·湖北)放射性元素由于不断有原子放射出微粒子而变成其他元素,其含量不断减少,这种现象称为衰变.假设在放射性同位素铯137的衰变过程中,其含量M(单位:太贝克)与时间t(单位:年)满足函数关系:M(t)=M02-t30,其中M0为t=0时铯137的含量.已知t=30时,铯137含量的变化率...是-10ln 2(太贝克/年),则M(60)等于( ) A.5太贝克B.75ln 2太贝克C.150ln 2太贝克D.150太贝克答案D解析∵M′(t)=-130M02-t30·ln 2,∴M′(30)=-130×12M0ln 2=-10ln 2,∴M0=600.∴M(t)=600×2-t30,∴M(60)=600×2-2=150(太贝克).4.某企业第三年的产量比第一年的产量增长44%,若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相同(设为x),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x>22%B.x<22%C.x=22%D.x的大小由第一年的产量确定答案B解析设第一年的产量为a,则a(1+x)2=a(1+44%),∴x=20%.5.某公司租地建仓库,已知仓库每月占用费y1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反比,而每月车载货物的运费y2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正比.据测算,如果在距离车站10千米处建仓库,这两项费用y1,y2分别是2万元和8万元,那么要使这两项费用之和最小,仓库应建在离车站( ) A.5千米处B.4千米处C.3千米处D.2千米处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y 1=k 1x,y 2=k 2x ,其中x >0,当x =10时,代入两项费用y 1,y 2分别是2万元和8万元,可得k 1=20,k 2=45,y 1+y 2=20x +45x ≥220x ·45x =8,当且仅当20x=45x ,即x =5时取等号,故选A.题型一 二次函数模型例1 某化工厂引进一条先进生产线生产某种化工产品,其生产的总成本y (万元)与年产量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y =x 25-48x +8 000,已知此生产线年产量最大为210吨.(1)求年产量为多少吨时,生产每吨产品的平均成本最低,并求最低成本;(2)若每吨产品平均出厂价为40万元,那么当年产量为多少吨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思维启迪:(1)根据函数模型,建立函数解析式.(2)求函数最值. 解 (1)每吨平均成本为y x(万元).则y x =x 5+8 000x -48≥2x 5·8 000x-48=32, 当且仅当x 5=8 000x,即x =200时取等号.∴年产量为200吨时,每吨平均成本最低,最低为32万元. (2)设可获得总利润为R (x )万元, 则R (x )=40x -y =40x -x 25+48x -8 000=-x 25+88x -8 000=-15(x -220)2+1 680 (0≤x ≤210).∵R (x )在[0,210]上是增函数,∴x =210时,R (x )有最大值为-15(210-220)2+1 680=1 660.∴年产量为210吨时,可获得最大利润1 660万元.探究提高二次函数是常用的函数模型,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可以求出函数的值域或最值.解决实际中的优化问题时,一定要分析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利用配方法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对称轴与给定区间的关系:若对称轴在给定的区间内,可在对称轴处取最值,在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另一最值;若对称轴不在给定的区间内,最值都在区间的端点处取得.某产品的总成本y (万元)与产量x (台)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 =3 000+20x -0.1x 2(0<x <240,x ∈N *),若每台产品的售价为25万元,则生产者不亏本时(销售收入不小于总成本)的最低产量是( )A .100台B .120台C .150台D .180台答案 C解析 设利润为f (x )万元,则f (x )=25x -(3 000+20x -0.1x 2)=0.1x 2+5x -3 000 (0<x <240,x ∈N *). 令f (x )≥0,得x ≥150,∴生产者不亏本时的最低产量是150台. 题型二 指数函数模型例2 诺贝尔奖发放方式为每年一发,把奖金总额平均分成6份,奖励给分别在6项(物理、化学、文学、经济学、生理学和医学、和平)为人类作出最有益贡献的人,每年发放奖金的总金额是基金在该年度所获利息的一半,另一半利息作基金总额,以便保证奖金数逐年增加.假设基金平均年利率为r =6.24%.资料显示:1999年诺贝尔奖金发放后基金总额约为19 800万美元.设f (x )表示第x (x ∈N *)年诺贝尔奖发放后的基金总额(1999年记为f (1),2000年记为f (2),…,依次类推).(1)用f (1)表示f (2)与f (3),并根据所求结果归纳出函数f (x )的表达式;(2)试根据f (x )的表达式判断网上一则新闻“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高达150万美元”是否为真,并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031 29=1.32)思维启迪:从所给信息中找出关键词,增长率问题可以建立指数函数模型. 解 (1)由题意知,f (2)=f (1)(1+6.24%)-12f (1)·6.24%=f (1)(1+3.12%),f (3)=f (2)(1+6.24%)-12f (2)·6.24%=f (2)(1+3.12%)=f (1)(1+3.12%)2, ∴f (x )=19 800(1+3.12%)x -1(x ∈N *).(2)2008年诺贝尔奖发放后基金总额为f (10)=19 800(1+3.12%)9=26 136,故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为16·12f (10)·6.24%≈136(万美元),与150万美元相比少了约14万美元,是假新闻.探究提高 此类增长率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常可以用指数函数模型y =N (1+p )x(其中N 是基础数,p 为增长率,x 为时间)和幂函数模型y =a (1+x )n(其中a 为基础数,x 为增长率,n 为时间)的形式.解题时,往往用到对数运算,要注意与已知表格中给定的值对应求解.已知某物体的温度θ(单位:摄氏度)随时间t (单位:分钟)的变化规律:θ=m ·2t+21-t(t ≥0,并且m >0).(1)如果m =2,求经过多少时间,物体的温度为5摄氏度; (2)若物体的温度总不低于2摄氏度,求m 的取值范围. 解 (1)若m =2,则θ=2·2t+21-t=2⎝⎛⎭⎪⎫2t +12t ,当θ=5时,2t +12t =52,令2t=x ≥1,则x +1x =52,即2x 2-5x +2=0,解得x =2或x =12(舍去),此时t =1.所以经过1分钟,物体的温度为5摄氏度.(2)物体的温度总不低于2摄氏度,即θ≥2恒成立, 亦m ·2t+22t ≥2恒成立,亦即m ≥2⎝ ⎛⎭⎪⎫12t -122t 恒成立.令12t =x ,则0<x ≤1,∴m ≥2(x -x 2), 由于x -x 2≤14,∴m ≥12.因此,当物体的温度总不低于2摄氏度时,m 的取值范围是⎣⎢⎡⎭⎪⎫12,+∞.题型三 分段函数模型例3 为了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某单位在国家科研部门的支持下,进行技术攻关,新上了把二氧化碳处理转化为一种可利用的化工产品的项目,经测算,该项目月处理成本y (元)与月处理量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可近似地表示为y =⎩⎪⎨⎪⎧13x 3-80x 2+5 040x ,x ∈[120,144,12x 2-200x +80 000,x ∈[144,500],且每处理一吨二氧化碳得到可利用的化工产品价值为200元,若该项目不获利,国家将给予补偿.(1)当x ∈[200,300]时,判断该项目能否获利?如果获利,求出最大利润;如果不获利,则国家每月至少需要补贴多少元才能使该项目不亏损?(2)该项目每月处理量为多少吨时,才能使每吨的平均处理成本最低?思维启迪:题目中月处理成本与月处理量的关系为分段函数关系,项目获利和月处理量的关系也是分段函数关系.解(1)当x∈[200,300]时,设该项目获利为S,则S =200x -⎝ ⎛⎭⎪⎫12x 2-200x +80 000 =-12x 2+400x -80 000=-12(x -400)2,所以当x ∈[200,300]时,S <0,因此该单位不会获利. 当x =300时,S 取得最大值-5 000,所以国家每月至少补贴5 000元才能使该项目不亏损. (2)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碳的每吨处理成本为 y x =⎩⎪⎨⎪⎧13x 2-80x +5 040,x ∈[120,144.12x +80 000x -200,x ∈[144,500].①当x ∈[120,144)时,y x =13x 2-80x +5 040=13(x -120)2+240, 所以当x =120时,y x取得最小值240. ②当x ∈[144,500]时,y x =12x +80 000x -200≥212x ×80 000x-200=200, 当且仅当12x =80 000x ,即x =400时,yx取得最小值200.因为200<240,所以当每月的处理量为400吨时,才能使每吨的平均处理成本最低. 探究提高 本题的难点是函数模型是一个分段函数,由于月处理量在不同范围内,处理的成本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也不同,故此类最值的求解必须先求出每个区间内的最值,然后将这些区间内的最值进行比较确定最值.(2011·北京)根据统计,一名工人组装第x 件某产品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为f (x )=⎩⎪⎨⎪⎧c x ,x <A ,cA ,x ≥A(A ,c 为常数).已知工人组装第4件产品用时30分钟,组装第A 件产品用时15分钟,那么c 和A 的值分别是( )A .75,25B .75,16C .60,25D .60,16答案D解析由函数解析式可以看出,组装第A件产品所需时间为cA=15,故组装第4件产品所需时间为c4=30,解得c=60,将c=60代入cA=15,得A=16.函数建模问题典例:(12分)在扶贫活动中,为了尽快脱贫(无债务)致富,企业甲将经营状况良好的某种消费品专卖店以5.8万元的优惠价格转让给了尚有5万元无息贷款没有偿还的小型企业乙,并约定从该店经营的利润中,首先保证企业乙的全体职工每月最低生活费的开支3 600元后,逐步偿还转让费(不计息).在甲提供的资料中:①这种消费品的进价为每件14元;②该店月销量Q (百件)与销售价格P (元)的关系如图所示;③每月需各种开支2 000元.(1)当商品的价格为每件多少元时,月利润扣除职工最低生活费的余额最大?并求最大余额;(2)企业乙只依靠该店,最早可望在几年后脱贫?审题视角 (1)认真阅读题干内容,理清数量关系.(2)分析图形提供的信息,从图形可看出函数是分段的.(3)建立函数模型,确定解决模型的方法. 规范解答解 设该店月利润余额为L ,则由题设得L =Q (P -14)×100-3 600-2 000,① 由销量图易得Q =⎩⎪⎨⎪⎧-2P +50 14≤P ≤20,-32P +40 20<P ≤26,[2分]代入①式得L =⎩⎪⎨⎪⎧-2P +50P -14×100-5 600 14≤P ≤20,⎝ ⎛⎭⎪⎫-32P +40P -14×100-5 600 20<P ≤26,[4分](1)当14≤P ≤20时,L max =450元,此时P =19.5元; 当20<P ≤26时,L max =1 2503元,此时P =613元.故当P =19.5元时,月利润余额最大,为450元.[8分] (2)设可在n 年后脱贫,依题意有12n ×450-50 000-58 000≥0,解得n ≥20. 即最早可望在20年后脱贫.[12分]解函数应用题的一般程序:第一步: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 关系;第二步: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第三步: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第四步:还原——将用数学方法得到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第五步:反思回顾——对于数学模型得到的数学结果,必须验证这个数学解对实际问题的合理性.温馨提醒(1)本题经过了三次建模:①根据月销量图建立Q与P的函数关系;②建立利润余额函数;③建立脱贫不等式.(2)本题的函数模型是分段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由于在不同的背景下解决的问题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不同范围中,建立函数模型也不一样,所以现实生活中分段函数的应用非常广泛.(3)在构造分段函数时,分段不合理、不准确,是易出现的错误.方法与技巧1.认真分析题意,合理选择数学模型是解决应用问题的基础;2.实际问题中往往解决一些最值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求得最值.失误与防范1.函数模型应用不当是常见的解题错误.所以,正确理解题意,选择适当的函数模型是正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2.要特别关注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合理确定函数的定义域.3.注意问题反馈.在解决函数模型后,必须验证这个数学结果对实际问题的合理性.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有一批材料可以围成200 m长的围墙,现用此材料在一边靠墙的地方围成一块矩形场地(如图),且内部用此材料隔成三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则围成的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为 ( )A .1 000 m 2B .2 000 m 2C .2 500 m 2D .3 000 m 2答案 C解析 设围成的场地宽为x m ,面积为y m 2, 则y =3x (200-4x )×13=-4x 2+200x (0<x <50). 当x =25时,y max =25×100=2 500. ∴围成的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为2 500 m 2.2. (2011·湖北改编)里氏震级M 的计算公式:M =lg A -lg A 0,其中A 是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最大振幅,A 0是相应的标准地震的振幅.假设在一次地震中,测震仪记录的最大振幅是1 00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为0.001,则此次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9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________倍.( )A .6 1 000B .4 1 000C .6 10 000D .4 10 000答案 C解析 由M =lg A -lg A 0知,M =lg 1 000-lg 0.001=3-(-3)=6,∴此次地震的震级为6级.设9级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 1,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 2,则lg A 1A 2=lg A 1-lg A 2=(lg A 1-lg A 0)-(lg A 2-lg A 0)=9-5=4.∴A 1A 2=104=10 000,∴9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10 000倍.3. 将甲桶中的a 升水缓慢注入空桶乙中,t 分钟后甲桶中剩余的水符合指数衰减曲线y =a e nt ,假设5分钟后甲桶和乙桶的水量相等,若再过m 分钟后甲桶中的水只有a8升,则m的值为( )A .8B .10C .12D .15答案 B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得a e 5n=a 2,e 5n =12.由a e nt =a 8,得e nt=18,所以t =15,m =15-5=10.4. 某汽车运输公司购买了一批豪华大客车投入营运,据市场分析每辆客车营运的总利润y (单位:10万元)与营运年数x (x ∈N *)为二次函数关系(如右图所示),则每辆客车营运多少年时,其营运的平均利润最大( ) A .3 B .4C .5D .6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得营运总利润y =-(x -6)2+11,则营运的年平均利润y x=-x -25x+12,∵x ∈N *,∴y x≤-2x ·25x+12=2,当且仅当x =25x,即x =5时取“=”.∴x =5时营运的平均利润最大.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5. 某种病毒经30分钟繁殖为原来的2倍,且知病毒的繁殖规律为y =e kt(其中k 为常数,t表示时间,单位:小时,y 表示病毒个数),则k =________,经过5小时,1个病毒能繁殖为________个. 答案 2ln 2 1 024解析 当t =0.5时,y =2,∴2=e 12k ,∴k =2ln 2,∴y =e2t ln 2,当t =5时,∴y =e10ln 2=210=1 024.6. 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起步价为8元,起步里程为3 km(不超过3 km 按起步价付费);超过3 km 但不超过8 km 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米2.15元收费;超过8 km 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米2.85元收费,另每次乘坐需付燃油附加费1元.现某人乘坐一次出租车付费22.6元,则此次出租车行驶了________ km. 答案 9解析 设出租车行驶x km 时,付费y 元, 则y =⎩⎪⎨⎪⎧9,0<x ≤38+2.15x -3+1,3<x ≤88+2.15×5+2.85x -8+1,x >8由y =22.6,解得x =9.7. 2008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4亿,如果人口的自然年增长率控制在1.25%,则________年我国人口将超过20亿.(lg 2≈0.301 0,lg 3≈0.477 1,lg 7≈0.845 1) 答案 2037解析 由已知条件:14(1+1.25%)x -2 008>20,x - 2 008>lg107lg 8180=1-lg 74lg 3-3lg 2-1=28.7,则x >2 036.7,即x =2 037. 三、解答题(共22分)8. (10分)某种出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为t ,市场价格x (单位:千元)与市场供应量p (单位:万件)之间近似满足关系式:p =2(1-kt )(x -b )2,其中k ,b 均为常数.当关税税率t =75%时,若市场价格为5千元,则市场供应量为1万件;若市场价格为7千元,则市场供应量约为2万件. (1)试确定k ,b 的值;(2)市场需求量q (单位:万件)与市场价格x 近似满足关系式:q =2-x,当p =q 时,市场价格称为市场平衡价格,当市场平衡价格不超过4千元时,试确定关税税率的最大值.解 (1)由已知⎩⎪⎨⎪⎧1=21-0.75k 5-b 22=21-0.75k7-b 2,⇒⎩⎪⎨⎪⎧1-0.75k 5-b 2=01-0.75k7-b2=1.解得b =5,k =1.(2)当p =q 时,2(1-t )(x -5)2=2-x, ∴(1-t )(x -5)2=-x ⇒t =1+x x -52=1+1x +25x-10而f (x )=x +25x在(0,4]上单调递减,∴当x =4时,f (x )有最小值414,故当x =4时,关税税率的最大值为500%.9.(12分)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已知AB =a ,BC =b (a >b ).在AB 、AD 、CD 、CB 上分别截取AE 、AH 、CG 、CF 都等于x ,当x 为何值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解 设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S , 由题意得S △AEH =S △CFG =12x 2,S △BEF =S △DHG =12(a -x )·(b -x ).由此得S =ab -2⎣⎢⎡⎦⎥⎤12x 2+12a -xb -x=-2x 2+(a +b )x =-2⎝⎛⎭⎪⎫x -a +b 42+a +b28.函数的定义域为{x |0<x ≤b }, 因为a >b >0,所以0<b <a +b2.若a +b4≤b ,即a ≤3b ,x =a +b4时面积S 取得最大值a +b28;若a +b4>b ,即a >3b 时,函数S =-2⎝ ⎛⎭⎪⎫x -a +b 42+a +b 28在(0,b ]上是增函数,因此,当x =b 时,面积S 取得最大值ab -b 2. 综上可知,若a ≤3b ,当x =a +b4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a +b28;若a >3b ,当x =b 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ab -b 2.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25分钟,满分:4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某公司在甲、乙两地销售一种品牌车,利润(单位:万元)分别为L 1=5.06x -0.15x 2和L 2=2x ,其中x 为销售量(单位:辆).若该公司在这两地共销售15辆车,则能获得最大利润为( )A .45.606万元B .45.6万元C .45.56万元D .45.51万元答案 B解析 依题意可设甲销售x 辆,则乙销售(15-x )辆,总利润S =L 1+L 2,则总利润S =5.06x -0.15x 2+2(15-x )=-0.15x 2+3.06x +30=-0.15(x -10.2)2+0.15×10.22+30 (x ≥0).∴当x =10时,S max =45.6(万元).2. 某厂有许多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铁皮边角料,如图,为降低消耗,开源节流,现要从这些边角料上截取矩形铁片(如图中阴影部分)备用,当截取的矩形面积最大时,矩形两边长x 、y 应为( ) A .x =15,y =12 B .x =12,y =15 C .x =14,y =10 D .x =10,y =14答案 A解析 由三角形相似得24-y 24-8=x 20,得x =54(24-y ),∴S =xy =-54(y -12)2+180,∴当y =12时,S 有最大值,此时x =15.3. 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路程s 看作时间t 的函数,其图像可能是( )答案 A解析 汽车加速行驶时,速度变化越来越快,而汽车匀速行驶时,速度保持不变,体现在s 与t 的函数图像上是一条直线,减速行驶时,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但路程仍是增加的.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 如图,书的一页的面积为600 cm 2,设计要求书面上方空出2 cm 的边,下、左、右方都空出1 cm 的边,为使中间文字部分的面积最大,这页书的长、宽应分别为____________. 答案 30 cm 、20 cm解析 设长为a cm ,宽为b cm ,则ab =600, 则中间文字部分的面积S =(a -2-1)(b -2) =606-(2a +3b )≤606-26×600=486, 当且仅当2a =3b ,即a =30,b =20时,S 最大=486.5. 某商人购货,进价已按原价a 扣去25%.他希望对货物订一新价,以便按新价让利20%销售后仍可获得售价25%的利润,则此商人经营这种货物的件数x 与按新价让利总额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y =a4x (x ∈N *)解析 设新价为b ,依题意,有b (1-20%)-a (1-25%)=b (1-20%)·25%,化简得b = 54a .∴y =b ·20%·x =54a ·20%·x ,即y =a4x (x ∈N *). 6. 某医院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对挂号处的排队人数进行了调查,发现:当还未开始挂号时,有N 个人已经在排队等候挂号;开始挂号后排队的人数平均每分钟增加M 人.假定挂号的速度是每个窗口每分钟K 个人,当开放一个窗口时,40分钟后恰好不会出现排队现象;若同时开放两个窗口时,则15分钟后恰好不会出现排队现象.根据以上信息,若要求8分钟后不出现排队现象,则需要同时开放的窗口至少应有________个.答案 4解析 设要同时开放x 个窗口才能满足要求,则⎩⎪⎨⎪⎧ N +40M =40K , ①N +15M =15K ×2, ②N +8M ≤8Kx . ③由①②,得⎩⎪⎨⎪⎧ K =2.5M ,N =60M ,代入③,得60M +8M ≤8×2.5Mx ,解得x ≥3.4.故至少同时开放4个窗口才能满足要求.三、解答题7. (13分)(2011·湖北)提高过江大桥的车辆通行能力可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 (单位:千米/时)是车流密度x (单位: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0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60千米/时.研究表明:当20≤x ≤200时,车流速度v 是车流密度x 的一次函数.(1)当0≤x ≤200时,求函数v (x )的表达式;(2)当车流密度x 为多大时,车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单位:辆/时)f (x )=x ·v (x )可以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精确到1辆/时)解 (1)由题意,当0≤x ≤20时,v (x )=60;当20≤x ≤200时,设v (x )=ax +b ,再由已知得⎩⎪⎨⎪⎧ 200a +b =0,20a +b =60, 解得⎩⎪⎨⎪⎧ a =-13,b =2003.故函数v (x )的表达式为v (x )=⎩⎪⎨⎪⎧ 60, 0≤x ≤20,13200-x , 20<x ≤200. (2)依题意并由(1)可得f (x )=⎩⎪⎨⎪⎧60x , 0≤x ≤20,13x 200-x , 20<x ≤200.当0≤x ≤20时,f (x )为增函数,故当x =20时,其最大值为60×20=1 200;当20<x ≤200时,f (x )=13x (200-x ) ≤13⎣⎢⎡⎦⎥⎤x +200-x 22=10 0003, 当且仅当x =200-x ,即x =100时,等号成立.所以当x =100时,f (x )在区间(20,200]上取得最大值10 0003. 综上,当x =100时,f (x )在区间[0,200]上取得最大值10 0003≈3 333, 即当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车流量可以达到最大,最大值约为3 333辆/时.(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步步高】高中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讲义课件 大纲人教

【步步高】高中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讲义课件 大纲人教
答案 AD
题型三 电势高低的判断
例 3 图 13 为地磁场磁感线的示意图,在北半球地磁场的竖
直分量向下.飞机在我国上空匀速巡航,机翼保持水平,飞
机高度不变.由于地磁场的作用,金属机翼上有电势差,设
飞行员左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 U1,右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
为 U2
()
图13
A.若飞机从西往东飞,U1比U2高 B.若飞机从东往西飞,U2比U1高 C.若飞机从南往北飞,U1比U2高 D.若飞机从北往南飞,U2比U1高

【高考佐证2】 (2009·浙江理综)如图7
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
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有一质量为m、
阻值为R的闭合矩形金属线框abcd用绝
缘轻质细杆悬挂在O点,并可绕O点摆
动.金属线框从右侧某一位置静止开始
释放,在摆动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中,
图7
细杆和金属线框平面始终处于同一平面,且垂直纸面.则
思考:请说明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关系.
答案 ①从研究对象上说,楞次定律研究的是整个闭合电 路,而右手定则研究的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即一段导线做 切割磁感线运动. ②从适用范围上说,楞次定律可应用于由磁通量变化引起感 应电流的各种情况(当然包括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的情况);右手定则只适用于一段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 运动的情况,导线不动时不能应用.因此,右手定则可以看 作楞次定律的特殊情况.
答案 D
2.在一根较长的铁钉上,用漆包线绕上两个线圈A、B,将
线圈B的两端接在一起,并把CD段直漆包线沿南北方向
放置在静止的小磁针的上方,如图16所示.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图16
A.开关闭合时,小磁针不发生转动 B.开关闭合时,小磁针的N极垂直纸面向里转动 C.开关断开时,小磁针的N极垂直纸面向里转动 D.开关断开时,小磁针的N极垂直纸面向外转动 解析 开关保持接通时,A内电流的磁场向右;开关断开 时,穿过B的磁感线的条数向右减少,因此感应电流的磁 场方向向右,感应电流的方向由C到D,CD下方磁感线的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小磁针N极向里转动. 答案 C

【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深度思考+考点突破+提能训练) 第十二章 实验十三 用单摆测

【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深度思考+考点突破+提能训练) 第十二章 实验十三 用单摆测

实验十三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考纲解读 1.知道把单摆的运动看做简谐运动的条件.2.会探究与单摆的周期有关的因素.3.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基本实验要求1. 实验原理当偏角很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 =2πlg,它与偏角的大小及摆球的质量无关,由此得到g =4π2lT2.因此,只要测出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就可以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 的值. 2. 实验器材带有铁夹的铁架台、中心有小孔的金属小球,不易伸长的细线(约1米)、秒表、毫米刻度尺和游标卡尺. 3. 实验步骤(1)让细线的一端穿过金属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 (2)把细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作上标记,如实验原理图.(3)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度l ′,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即得出金属小球半径r ,计算出摆长l =l ′+r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处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然后放开金属小球,让金属小球摆动,待摆动平稳后测出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计算出金属小球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即T =tN(N 为全振动的次数),反复测3次,再算出周期T =T 1+T 2+T 33.(5)根据单摆振动周期公式T =2πl g 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g =4π2l T2. (6)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值,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7)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规律方法总结1. 注意事项(1)构成单摆的条件:细线的质量要小、弹性要小,选用体积小、密度大的小球,摆角不超过5°.(2)要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能形成圆锥摆,方法是将摆球拉到一定位置后由静止释放.(3)测周期的方法:①要从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此处速度大、计时误差小,而最高点速度小、计时误差大.②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如在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以后每当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位置时计数1次.(4)本实验可以采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即用纵轴表示摆长l ,用横轴表示T 2,将实验所得数据在坐标平面上标出,应该得到一条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k =g4π2.这是在众多的实验中经常采用的科学处理数据的重要办法. 2. 数据处理处理数据有两种方法:(1)公式法:测出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t ,利用T =t N求出周期;不改变摆长,反复测量三次,算出三次测得的周期的平均值T ,然后代入公式g =4π2lT2求重力加速度.(2)图象法:由单摆周期公式不难推出:l =g4π2T 2,因此,分别测出一系列摆长l 对应的周期T ,作l -T 2的图象,图象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 =Δl ΔT 2,即可利用g =4π2k =4π2Δl ΔT2求得重力加速度值,如图1所示.图13.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悬点不固定,球、线不符合要求,振动是圆锥摆而不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等.(2)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上,因此,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计或漏计振动次数.考点一对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的考查例1(2012·天津理综·9(2))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图2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2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 0 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3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图3________mm,单摆摆长为________m.③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 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 5°=0.087,sin 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解析 ①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实验中,应使单摆在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而且摆长便于调节,故选项A 、C 正确,选项B 、D 错误. ②摆球的直径d =12 mm +0×0.1 mm=12.0 mm 摆长l =L -d2=0.999 0 m -0.006 0 m =0.993 0 m.③单摆振动的摆角θ≤5°,当θ=5°时单摆振动的振幅A =l sin 5°=0.087 m =8.7 cm ,且为了计时准确,应在摆球摆至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答案 ①AC ②12.0 0.993 0 ③A 考点二 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例2 下表是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1)图4(2)利用图象,取T 2=4.2 s 2时,l =________m .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 解析 由T =2π l g 得g =4π2·l T2或l =g4π2·T 2,所以图象是过原点且斜率为g4π2的一条直线.(1)l -T 2图象如图所示(2)T 2=4.2 s 2时,从图中画出的直线上可读出其摆长l =1.05 m ,将T 2与l 代入公式g=4π2lT2,得g =9.86 m/s 2.答案 (1)见解析 (2)1.05 9.86例3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5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 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如图6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图5周期为_______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中的Δt 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6解析 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挡光使得光敏电阻阻值增大,从t 1时刻开始,再经两次挡光完成一个周期,故T =2t 0;摆长为摆线长加小球半径,若小球直径变大,则摆长增加,由周期公式T =2π lg可知,周期变大;当小球直径变大时,挡光时间增加,即Δt 变大.答案 2t 0 变大 变大1.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A .适当加长摆线B .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 .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 .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________. 答案 AC解析 单摆实验的精确度取决于实验装置的理想化程度及相关物理量的测量精度.在摆角小于5°的条件下,适当加长摆线长度,有利于把摆球看成质点,摆球的空间位置变化较大,便于观察,选项A对.摆球体积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大,对质量相同的摆球其影响越大,选项B错.摆角应小于5°,选项C对.本实验采用累积法测量周期,若仅测量一次全振动,由于球过平衡位置时速度较大,难以准确记录,且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太短,偶然误差较大,选项D错.2.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明显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 ) A.测量摆长时,把悬挂状态的摆线长当成了摆长B.测量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记为第0次,此后摆球第30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读出经历的时间为t,并由计算式T=t30求得周期C.开始摆动时振幅过小D.所用摆球的质量过大答案 B解析由T=2πlg得g=4π2T2l,g值偏大说明l偏大或T偏小.把悬挂状态的摆线长当成摆长,会使l偏小,g值偏小,A错;摆球第30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实际上共完成了15次全振动,周期T=t15,误认为30次全振动,会使T变小,引起g值明显偏大,B对;单摆周期与振幅和摆球质量无关,C、D错误.3. 几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一山峰后,他们想粗略测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于是他们用细线拴好石块P系在树枝上做成一个简易单摆,如图7所示.然后用随身携带的钢卷尺、电子手表进行了测量.同学们首先测出摆长L,然后将石块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石块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电子手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图7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①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山顶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②若振动周期测量正确,但由于难以确定石块重心,测量摆长时从悬点一直量到石块下端,所以用这次测量数据计算出来的山顶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答案4π2n2Lt2偏大4. 某同学在正确操作和测量的情况下,测得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如图8所示.出现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摆球重心不在球心处,而是在球心的正____方(选填“上”或“下”).为了使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受摆球重心位置无法准确确定的影响,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图线上选图8取A、B两个点,找出两点相应的横纵坐标,如图所示.用表达式g=________计算重力加速度,此结果即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一样.答案下4π2L A-L BT2A-T2B解析作一条过原点的与AB线平行的直线,所作的直线就是准确测量摆长时所对应的图线.过横轴上某一点作一条平行纵轴的直线,则和两条图线的交点不同,与准确测量摆长时的图线的交点对应的摆长是准确的,与AB线的交点对应的摆长要小些,同样的周期,摆长应一样,但AB线所对应的却小些,其原因是在测量摆长时少测了,所以其重心应在球心的下方.设重心与球心的距离为r,则对A、B两点数据,由单摆周期公式有:T A=2πL A+rg和T B=2πL B+rg,解得:g=4π2L A-L BT2A-T2B,按这样计算,测量结果将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值相同.5.某实验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已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摆角小于5°;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球悬挂后图9 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L,再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读数如图9所示).(1)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周期为________.(2)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__.(3)从上图可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 mm.(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 )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B.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D.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答案(1)2tn-1(2)π2n-2L+d2t2(3)5.980(4)BD解析 (1)根据记数的方式可知 全振动的次数N =n -12所以周期T =t N =2tn -1(2)摆长l =L +d2,将T 和l 代入g =4π2lT 2得g =π2n -2L +d 2t2(3)直径d =5.5 mm +0.01×48.0 mm=5.980 mm.(4)根据g =4π2lT2知,当悬点松动后,摆线增长,则代入公式中的l 将偏小,故所测g值偏小,A 错误;对B 选项,T 变小,g 变大,B 正确;对C 选项,l 变小,g 应偏小,C 错误;对D 选项,l 变大,g 应偏大,D 正确.6. 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 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 与摆长L 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 2-L 图象,如图10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__(填“A ”或“B ”).另外,在南大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 、b 两个摆球的振动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两单摆摆长之比L a L b=________.在t =1 s 时,b 球振动方向是________.图10答案 B 49 沿y 轴负方向解析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得:T =2πL g ,解得:T 2=4π2g L ,即图象的斜率k =4π2g,重力加速度大,斜率小,我们知道北京的重力加速度比南京的大,所以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B ;从题图乙可以得出:T b =1.5T a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得:T a =2πL ag ,T b =2π L b g ,联立解得:L a L b =49;从题图乙可以看出,t =1 s 时b 球正在向负最大位移运动,所以在t =1 s 时b 球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7. 某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约为3 cm 、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代替小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 .将石块和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 ,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 点; B .用刻度尺测量OM 间尼龙线的长度L 作为摆长;C .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5°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D .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 ,由T =t30得出周期;E .改变OM 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每次相应的l 和T ;F .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 和T 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用的数据,代入公式g =(2πT)2l ,求出重力加速度g .(1)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________.(2)该同学用OM 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 答案 (1)BDF (2)见解析解析 (1)摆长应为石块重心到悬点的距离,故B 步骤错误;计时开始的位置应为摆球振动的平衡位置,故D 步骤错误;在用公式g =(2πT)2l 计算g 时,应先将各项的l 和T 单独代入求解g 值,不能先求l 、T 的平均值再代入求解.故F 步骤也错误.(2)因为用OM 作为摆长,比摆的实际摆长偏小,因此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比实际值偏小.可采用图象法,以T 2为纵轴,以l 为横轴,做出多次测量得到的T 2-l 图线,求出图线斜率k .再由k =4π2g 得g =4π2k.k 值不受悬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数学答案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数学答案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数学答案第一章:概率论基础1.1 集合与概率题目:设集合A={1,2,3,4,5},B={3,4,5,6,7},求A与B的交集、并集和差集。

答案:•交集:A∩B = {3,4,5}•并集:A∪B = {1,2,3,4,5,6,7}•差集:A-B = {1,2}1.2 条件概率与事件独立题目:某班级有40名男生和30名女生,从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求抽到男生的概率。

答案: - 总人数:40 + 30 = 70 - 抽到男生的概率:40/70 = 4/72.1 随机变量与离散型随机变量题目:设随机变量X表示投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求X 的概率分布。

答案:X123456P(X)1/61/61/61/61/61/62.2 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题目:设随机变量X表示一位学生的身高,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x) = 0.01,0<x<100,求X在区间[50,70]的概率。

答案: - X在区间[50,70]的概率:P(50<=X<=70) =∫(50,70)0.01dx = 0.01*(70-50) = 0.23.1 矩阵与线性方程组题目:解下列线性方程组: - 2x + 3y = 8 - 3x + 2y = 7答案: - 通过消元法可得:x = 1,y = 23.2 行列式与矩阵的逆题目:求下列矩阵的逆矩阵: - A = [1, 2; 3, 4]答案: - A的逆矩阵:A^(-1) = [ -2, 1/2; 3/2, -1/2]第四章:数学分析基础4.1 极限与连续题目:求极限lim(x->0)(sinx/x)的值。

答案: - 极限lim(x->0)(sinx/x) = 14.2 导数与微分题目:求函数y=3x^2的导数。

答案: - y的导数:dy/dx = 6x以上是《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中关于数学部分的答案,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顺利!。

2014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二单元第1讲普遍联系的思想(免费下载)

2014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二单元第1讲普遍联系的思想(免费下载)

第1讲普遍联系的思想普遍联系的思想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考纲能力要求。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组成生物体的结构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命题视角1在分子水平上,各种化合物相互作用,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细胞结构,从而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典例剖析如图为人体细胞中几种有机物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除相关元素外,大写字母代表大分子物质,小写字母代表小分子物质。

据图回答:(1)请在图中横线上补充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C的元素组成。

(2)B为__________,它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

(3)D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从c的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A的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题时先确定染色体的主要组成及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逆向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单位和元素组成。

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RNA。

由图中A、B、C的关系可知:A为DNA、B为mRNA、C为多肽、D 为蛋白质,a为脱氧核苷酸、b为核糖核苷酸、c为氨基酸。

除C、H、O外,组成a、b 的元素还有N、P,组成c的元素还有N。

B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磷酸、核糖和碱基。

蛋白质(D)的种类具有多样性,从c的角度分析,主要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有关;从A的角度分析,主要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有关。

答案(1)N、PN(2)mRNA磷酸、核糖、碱基(3)组成D的c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组成A的a的排列顺序不同备考指导1.熟记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单体通式、单体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式,理解多样性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数量关系。

2.强化比较记忆并用普遍联系的思想挖掘与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分子相关联的生物学知识,从而构建出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网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系统的整体性。

《步步高》201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word版文档】第九章_专题十_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

《步步高》201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word版文档】第九章_专题十_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

专题十 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考纲解读 1.会分析计算电磁感应中有安培力参与的导体的运动及平衡问题.2.会分析计算电磁感应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考点一 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1. 安培力的大小由感应电动势E =Bl v ,感应电流I =ER 和安培力公式F =BIl 得F =B 2l 2v R .2. 导体两种状态及处理方法(1)导体的平衡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理方法:根据平衡条件(合外力等于零)列式分析. (2)导体的非平衡态——加速度不为零.处理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动态分析或结合功能关系分析.例1 (2012·广东理综·35)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导体棒ab ,垂直放在相距为l 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上,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并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是水平放置、间距为d 的平行金属板,R 和R x 分别表示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计其他电阻.图1(1)调节R x =R ,释放导体棒,当导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求通过导体棒的电流I 及导体棒的速率v .(2)改变R x ,待导体棒沿导轨再次匀速下滑后,将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微粒水平射入金属板间,若它能匀速通过,求此时的R x . 答案 (1)Mg sin θBl 2MgR sin θB 2l 2(2)mBldMq sin θ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先电后力”,即:先做“源”的分析——分离出电路中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源,求出电源参数E 和r ;再进行“路”的分析——分析电路结构,弄清串、并联关系,求出相应部分的电流大小,以便求解安培力;然后是“力”的分析——分析研究对象(常是金属杆、导体线圈等)的受力情况,尤其注意其所受的安培力;最后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出正确的运动模型.突破训练1如图2所示,两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金属棒ab、cd与导轨构成闭合回路且都可沿导轨无摩擦滑动,两金属棒ab、cd的质量之比为2∶1.用一沿导轨方向的恒力F水平向右拉金属棒cd,经过足够图2长时间以后() A.金属棒ab、cd都做匀速运动B.金属棒ab上的电流方向是由b向aC.金属棒cd所受安培力的大小等于2F/3D.两金属棒间距离保持不变答案BC考点二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分析1.过程分析(1)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过程.(2)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必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因此,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必须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外力”克服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3)当感应电流通过用电器时,电能又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安培力做功的过程,或通过电阻发热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求解思路(1)若回路中电流恒定,可以利用电路结构及W=UIt或Q=I2Rt直接进行计算.(2)若电流变化,则:①利用安培力做的功求解: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能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②利用能量守恒求解:若只有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则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产生的电能.例2如图3所示,倾角为θ=30°、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相距L1=0.4 m,B1=5 T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质量m=1.6 kg的金属棒ab垂直于MN、PQ 放置在导轨上,且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其电阻r=1 Ω.金属导轨上端连接右侧电路,R1=1 Ω,R2=1.5 Ω.R2两端通过细导线连接质量M=0.6 kg的正方形金属框cdef,正方形边长L2=0.2 m,每条边电阻r0为1 Ω,金属框处在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2=3 T的匀强磁场中.现将金属棒由静止释放,不计其他电阻及滑轮摩擦,g取10 m/s2.(1)若将电键S断开,求棒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若电键S闭合,每根细导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6 N,求细导线刚好被拉断时棒的速度.(3)若电键S闭合后,从棒释放到细导线被拉断的过程中,棒上产生的电热为2 J,求此过程中棒下滑的高度(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图3答案(1)7 m/s(2)3.75 m/s(3)1 m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问题的分析技巧1.电磁感应过程往往涉及多种能量的转化(1)如图4中金属棒ab沿导轨由静止下滑时,重力势能减少,一部分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最终在R上转化为焦耳热,另一部分转化为金属棒的动能.(2)若导轨足够长,棒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做匀速运动,之后重力图4势能的减小则完全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2.安培力做功和电能变化的特定对应关系(1)“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2)安培力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安培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3.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包括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2)画出等效电路图,写出回路中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的表达式.(3)分析导体机械能的变化,用能量守恒关系得到机械功率的改变与回路中电功率的改变所满足的方程,联立求解.突破训练2如图5所示电路,两根光滑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导轨下端接有电阻R,导轨电阻不计,斜面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电阻可忽略不计的金属棒ab质量为m,受到沿斜面向上且与金属棒垂直的恒力F的作用.金属棒沿导轨匀图5速下滑,则它在下滑高度h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金属棒上各力的合力做功为零B.重力做的功等于系统产生的电能C.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D.金属棒克服恒力F做的功等于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答案AC1.模型概述“导轨+杆”模型是电磁感应问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基本道具”,也是高考的热点,考查的知识点多,题目的综合性强,物理情景变化空间大,是我们复习中的难点.“导轨+杆”模型又分为“单杆”型和“双杆”型;导轨放置方式可分为水平、竖直和倾斜;杆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非匀变速运动或转动等;磁场的状态可分为恒定不变、均匀变化和非均匀变化等等,情景复杂,形式多变.2.常见模型类型“电—动—电”型“动—电—动”型示意图已知量棒ab长L,质量m,电阻R;导轨光滑水平,电阻不计棒ab长L,质量m,电阻R;导轨光滑,电阻不计过程分析S闭合,棒ab受安培力F=BLER,此时加速度a=BLEmR,棒ab速度v↑→感应电动势E′=BL v↑→电流I↓→安培力F=BIL↓→加速度a↓,当安培力F=0时,a=0,v最大,最后匀速运动棒ab释放后下滑,此时加速度a=g sin α,棒ab速度v↑→感应电动势E=BL v↑→电流I=ER↑→安培力F=BIL↑→加速度a↓,当安培力F=mg sin α时,a=0,v最大,最后匀速运动能量转化通过安培力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动能克服安培力做功,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运动形式变加速运动变加速运动最终状态匀速运动,v m=E′BL匀速运动v m=mgR sin αB2L2解析(1)设甲在磁场区域abcd内运动时间为t1,乙从开始运动到ab位置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得L =12·2g sin θ·t 21,L =12g sin θ·t 22 解得t 1=Lg sin θ,t 2= 2Lg sin θ(1分) 因为t 1<t 2,所以甲离开磁场时,乙还没有进入磁场.(1分)设乙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 1,乙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1,回路中的电流为I 1,则12m v 21=mgL sin θ(1分) E 1=Bd v 1(1分) I 1=E 1/2R (1分) mg sin θ=BI 1d (1分) 解得R =B 2d 22m2Lg sin θ(1分) (2)从释放金属杆开始计时,设经过时间t ,甲的速度为v ,甲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回路中的电流为I ,外力为F ,则 v =at (1分) E =Bd v (1分) I =E /2R (1分)F +mg sin θ-BId =ma (1分) a =2g sin θ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F =mg sin θ+mg sin θ2g sin θL·t (0≤t ≤ Lg sin θ)(1分) 方向垂直于杆平行于导轨向下.(1分)(3)甲在磁场运动过程中,乙没有进入磁场,设甲离开磁场时速度为v 0,甲、乙产生的热量相同,均设为Q 1,则 v 20=2aL (1分)W +mgL sin θ=2Q 1+12m v 20(2分)解得W =2Q 1+mgL sin θ乙在磁场运动过程中,甲、乙产生相同的热量,均设为Q 2,则2Q 2=mgL sin θ(2分) 根据题意有Q =Q 1+Q 2(1分) 解得W =2Q (1分) 答案 (1)B 2d 22m2Lg sin θ(2)F =mg sin θ+mg sin θ 2g sin θL·t (0≤t ≤ Lg sin θ),方向垂直于杆平行于导轨向下 (3)2Q突破训练3 如图7甲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 、PQ 竖直放置,其宽度L =1 m ,一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导轨的上端M 与P 之间连接阻值为R =0.40 Ω的电阻,质量为m =0.01 kg 、电阻为r =0.30 Ω的金属棒ab 紧贴在导轨上.现使金属棒ab 由静止开始下滑,下滑过程中ab 始终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其下滑距离x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象中的OA 段为曲线,AB 段为直线,导轨电阻不计,g =10 m/s 2(忽略ab 棒运动过程中对原磁场的影响),求:甲 乙图7(1)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2)金属棒ab 在开始运动的1.5 s 内,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 (3)金属棒ab 在开始运动的1.5 s 内,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 答案 (1)0.1 T (2)0.67 C (3)0.26 J1. (2012·山东理综·20)如图8所示,相距为L 的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上端接有定值电阻R ,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 .将质量为m 的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当速度达到v 时开始匀速运动,此时对导体棒施加一平行于导轨向下的拉力,并保持拉力的功率恒为P ,图8导体棒最终以2v 的速度匀速运动.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P =2mg v sin θB .P =3mg v sin θC .当导体棒速度达到v 2时加速度大小为g2sin θD .在速度达到2v 以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R 上产生的焦耳热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答案 AC2. (2012·江苏单科·13)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发电装置,如图9所示.在磁极和圆柱状铁芯之间形成的两磁场区域的圆心角α均为49π,磁场均沿半径方向.匝数为N 的矩形线圈abcd的边长ab =cd =l 、bc =ad =2l .线圈以角速度ω绕中心轴匀速转动,bc 边和ad 边同时进入磁场.在磁场中,两条边所经过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始终与两边的运动方向垂直.线圈的总电阻为r ,外接电阻为R .求:图9(1)线圈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m ; (2)线圈切割磁感线时,bc 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 ; (3)外接电阻上电流的有效值I . 答案(1)2NBl 2ω(2)4N 2B 2l 3ωr +R (3)4NBl 2ω3(r +R )6. 如图6所示,两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MN 、PQ 固定在水平面上,相距为L ,处于竖直方向的磁场中,整个磁场由若干个宽度皆为d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1、2、3、4……组成,磁感应强度B 1、B 2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即B 1=B 2=B .导轨左端MP 间接一电阻R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细导体棒ab 垂直放置在导轨上,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导轨的电阻.现对棒ab 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使其从区域1磁场左边界位置开始以速度v 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并穿越n 个磁场区域.图6(1)求棒ab 穿越区域1磁场的过程中电阻R 产生的焦耳热Q ; (2)求棒ab 穿越n 个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拉力对棒ab 所做的功W ;(3)规定棒中从a 到b 的电流方向为正,画出上述过程中通过棒ab 的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4)求棒ab 穿越n 个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 的净电荷量q . 答案 (1)B 2L 2v 0Rd (R +r )2 (2)nB 2L 2v 0dR +r(3)见解析图(4)BLd R +r 或0。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课时PPT学习教案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课时PPT学习教案
第15页/共49页
【高考佐证2】 (2010·全国Ⅱ·20)频率
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
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
路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
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确定能否”)发生全
反射.
第20页/共49页
解析 (1)如图所示,单色光照射到EF弧面
上时刚好发生全反射,由全反射的条件得
C=45°

由折射定律得
n=ssinin9C0°

联立①②式得
n= 2.
(2)能
答案 (1) 2 (2)能
第21页/共49页
题型互动探究
第19页/共49页
【高考佐证3】 (2010·山东理综·37(2))如图10
所示,一段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玻璃棒,中间
部分弯成四分之一圆弧形状,一细束单色光
由MN端面的中点垂直射入,恰好能在弧面
EF上发生全反射,然后垂直PQ端面射出.
图10
(1)求该玻璃棒的折射率.
(2)若将入射光向N端平移,当第一次射到弧面EF上时
介质射向 光疏
介质.
(2)入射角 大于
临界角.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设光线从 某介质
射向 空气
时的临界角为C,则sin C=n1.
第4页/共49页
五、棱镜 1.常用的棱镜是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三棱镜,通常简
称为棱镜. 2.棱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
让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棱镜的一个侧面,光线经过棱 镜两次折射从另一侧面射出时, 将向棱镜的底部方向偏折,如

步步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十二章 第5课时 电磁波与相对论

步步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十二章 第5课时 电磁波与相对论

课堂探究
解析 无线电波的波长长, 易
【例 2】 关于电磁波谱,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 B.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低,长时 间照射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改善 身体健康 C.X 射线和 γ 射线的波长比较短, 穿透力比较强 D.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温 度较低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 ( AC ) A.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衍
发生衍射现象,A 正确.
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高,B 错. 任何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D 错.故选 A、C.
课堂探究
【突破训练 2】 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电磁波,下列 ( D )
解析 雷达是用微波测定物
A. 雷达是用 X 光来测定物体位置 的设备 B.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 技术叫做解调 C.用红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 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 可见光 D.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
课堂探究
【例 3】 如图 3 所示,考虑几个问题:
图3
(1)如图所示,参考系 O′相对于参考系 O 静止时,人看到的光速应 是多少? (2)参考系 O′相对于参考系 O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人看到的光速应 是多少? (3)参考系 O 相对于参考系 O′以速度 v 向左运动,人看到的光速又 是多少?
课堂探究
8 c 3.0×10 (2)①由 c=λf 可得:λ1= = m=1.5 m, f1 200×106 3.0×108 c λ2= = m=0.3 m. f2 1 000×106
故雷达发出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 0.3 m~1.5 m. ② 电磁波测距的原理就是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时间间隔来 vt 确定距离,所以可根据 x= 确定雷达和目标间的距离. 2
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电磁波与相对论

2014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12.2

2014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12.2

§12.2 古典概型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古典概型概率公式的应用;2.考查古典概型与事件关系及运算的综合题;3.与统计知识相结合,考查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掌握解决古典概型的基本方法,列举基本事件、随机事件,从中找出基本事件的总个数,随机事件所含有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复习时要加强与统计相关的综合题的训练,注重理解、分析、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1.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每次试验只出现其中的一个结果. (2)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1n;如果某个事件A 包括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 mn .4.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事件A 包含的可能结果数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概型才是古典概型.2.从集合的角度去看待概率,在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组成一个集合I ,基本事件的个数n 就是集合I 的元素个数,事件A 是集合I 的一个包含m 个元素的子集.故P (A )=card (A )card (I )=mn.1.甲、乙、丙三名同学站成一排,甲站在中间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13解析 甲共有3种站法,故站在中间的概率为13.2.从1,2,3,4,5,6这6个数字中,任取2个数字相加,其和为偶数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5解析 从6个数中任取2个数的可能情况有(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共15种,其中和为偶数的情况有(1,3),(1,5),(2,4),(2,6),(3,5),(4,6),共6种,所以所求的概率是25.3.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 ,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 ,则b >a 的概率是( )A.45B.35C.25D.15答案 D解析 基本事件的个数有5×3=15,其中满足b >a 的有3种,所以b >a 的概率为315=15.4.一个口袋内装有2个白球和3个黑球,则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的条件下,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 )A.23 B.14C.25D.15答案 C解析 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实质上就是第二次摸到白球的概率,因为袋内装有2个白球和3个黑球,因此概率为25.5.(2012·广东)从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的两位数中任取一个,其个位数为0的概率是( )A.49B.13C.29D.19答案 D解析 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则个位数与十位数中必有一个奇数一个偶数,所以可以分两类.(1)当个位为奇数时,有5×4=20(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2)当个位为偶数时,有5×5=25(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因此共有20+25=45(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其中个位数为0的两位数有5个,所以所求概率为P =545=19.题型一 基本事件例1 有两颗正四面体的玩具,其四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下面做投掷这两颗正四面体玩具的试验:用(x ,y )表示结果,其中x 表示第1颗正四面体玩具出现的点数,y 表示第2颗正四面体玩具出现的点数.试写出: (1)试验的基本事件;(2)事件“出现点数之和大于3”; (3)事件“出现点数相等”.思维启迪:由于出现的结果有限,每次每颗只能有四种结果,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所以是古典概型.由于试验次数少,故可将结果一一列出. 解 (1)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为 (1,1),(1,2),(1,3),(1,4), (2,1),(2,2),(2,3),(2,4), (3,1),(3,2),(3,3),(3,4), (4,1),(4,2),(4,3),(4,4).(2)事件“出现点数之和大于3”包含以下13个基本事件: (1,3),(1,4),(2,2),(2,3),(2,4),(3,1),(3,2),(3,3), (3,4),(4,1),(4,2),(4,3),(4,4).(3)事件“出现点数相等”包含以下4个基本事件: (1,1),(2,2),(3,3),(4,4).探究提高 基本事件的确定可以使用列举法和树形图法.用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给图中3个矩形随机涂色,每个矩形只涂一种颜色,求:(1)3个矩形颜色都相同的概率; (2)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的概率.解 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共有27个,如图所示.(1)记“3个矩形都涂同一颜色”为事件A ,由图,知事件A 的基本事件有1×3=3(个),故P (A )=327=19.(2)记“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为事件B ,由图,可知事件B 的基本事件有2×3=6(个),故P (B )=627=29.题型二 古典概型问题其中直径在区间[1.48,1.52]内的零件为一等品.(1)从上述10个零件中,随机抽取一个,求这个零件为一等品的概率; (2)从一等品零件中,随机抽取2个. ①用零件的编号列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 ②求这2个零件直径相等的概率.思维启迪:确定基本事件总数,可用列举法.确定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用公式 求解.解 (1)由所给数据可知,一等品零件共有6个,记“从10个零件中,随机抽取一个,这个零件为一等品”为事件A ,则P (A )=610=35.(2)①一等品零件的编号为A 1,A 2,A 3,A 4,A 5,A 6,从这6个一等品零件中随机抽取2个,所有可能的结果有{A 1,A 2},{A 1,A 3},{A 1,A 4},{A 1,A 5},{A 1,A 6},{A 2,A 3},{A 2,A 4},{A 2,A 5},{A 2,A 6},{A 3,A 4},{A 3,A 5},{A 3,A 6},{A 4,A 5},{A 4,A 6},{A 5,A 6},共15种.②“从一等品零件中,随机抽取2个,这2个零件直径相等”记为事件B ,则其所有可能结果有{A 1,A 4},{A 1,A 6},{A 4,A 6},{A 2,A 3},{A 2,A 5},{A 3,A 5},共6种,所以P (B )=25.探究提高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是求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和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这就需要正确列出基本事件,基本事件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列表法和树形图法,具体应用时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2012·上海)三位同学参加跳高、跳远、铅球项目的比赛.若每人都选择其中两个项目,则有且仅有两人选择的项目完全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答案 23解析 三位同学每人选择三项中的两项有C 23C 23C 23=3×3×3=27(种)选法, 其中有且仅有两人所选项目完全相同的有C 23C 13C 12=3×3×2=18(种)选法.∴所求概率为P =1827=23.题型三 古典概型的综合应用例3 为了解学生身高情况,某校以10%的比例对全校700名学生按性别进行分层抽样调查,测得身高情况的统计图如下:(1)估计该校男生的人数;(2)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5 cm 之间的概率;(3)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 cm 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求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 190 cm 之间的概率.思维启迪:先根据统计图确定样本的男生人数,身高在170~185 cm 之间的人数和概率,再确定身高在180~190 cm 之间的人数,转化成古典概型问题.解 (1)样本中男生人数为40,由分层抽样比例为10%估计全校男生人数为400. (2)由统计图知,样本中身高在170~185 cm 之间的学生有14+13+4+3+1=35(人),样本容量为70,所以样本中学生身高在170~185 cm 之间的频率f =3570=0.5.故由f 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5 cm 之间的概率p =0.5.(3)样本中身高在180~185 cm 之间的男生有4人,设其编号为①②③④,样本中身高在185~190 cm 之间的男生有2人,设其编号为⑤⑥. 从上述6人中任选2人的树状图为故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 cm 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的所有可能结果数为15,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190 cm 之间的可能结果数为9,因此,所求概率p 2=915=35.探究提高 有关古典概型与统计结合的题型是高考考查概率的一个重要题型,已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概率与统计结合题,无论是直接描述还是利用概率分布表、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等给出信息,只需要能够从题中提炼出需要的信息,则此类问题即可解决.一汽车厂生产A ,B ,C 三类轿车,每类轿车均有舒适型和标准型两种型号,某月的产量如下表按类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个月生产的轿车中抽取50辆,其中有A 类轿车10辆. (1)求z 的值;(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C 类轿车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将该样本看成一个总体,从中任取2辆,求至少有1辆舒适型轿车的概率;(3)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B 类舒适型轿车中抽取8辆,经检测它们的得分如下: 9.4,8.6,9.2,9.6,8.7,9.3,9.0,8.2,把这8辆轿车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从中任取一个数,求该数与样本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的概率. 解 (1)设该厂这个月共生产轿车n 辆, 由题意得50n =10100+300,所以n =2 000,则z =2 000-100-300-150-450-600=400.(2)设所抽样本中有a 辆舒适型轿车,由题意得4001 000=a5,则a =2.因此抽取的容量为5的样本中,有2辆舒适型轿车,3辆标准型轿车.用A 1,A 2表示2辆舒适型轿车,用B 1,B 2,B 3表示3辆标准型轿车,用E 表示事件“在该样本中任取2辆,其中至少有1辆舒适型轿车”,则基本事件空间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 1,A 2),(A 1,B 1),(A 1,B 2),(A 1,B 3),(A 2,B 1),(A 2,B 2),(A 2,B 3),(B 1,B 2),(B 1,B 3),(B 2,B 3),共10个. 事件E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 1,A 2),(A 1,B 1),(A 1,B 2),(A 1,B 3),(A 2,B 1),(A 2,B 2),(A 2,B 3),共7个.故P (E )=710,即所求概率为710.(3)样本平均数x =18(9.4+8.6+9.2+9.6+8.7+9.3+9.0+8.2)=9.设D 表示事件“从样本中任取一个数,该数与样本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则基本事件空间中有8个基本事件,事件D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9.4,8.6,9.2,8.7,9.3,9.0,共6个,所以P (D )=68=34,即所求概率为34.六审细节更完善典例:(12分)一个袋中装有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球,球的编号分别为1,2,3,4.(1)从袋中随机取两个球,求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概率;(2)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m ,将球放回袋中,然后再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n ,求n <m +2的概率.审题路线图(1)基本事件为取两个球↓(两球一次取出,不分先后,可用集合的形式表示) 把取两个球的所有结果列举出来 ↓{1,2},{1,3},{1,4},{2,3},{2,4},{3,4} ↓两球编号之和不大于4(注意:和不大于4,应为小于4或等于4) ↓{1,2},{1,3}↓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P =26=13(2)两球分两次取,且有放回↓(两球的编号记录是有次序的,用坐标的形式表示) 基本事件的总数可用列举法表示 ↓(1,1),(1,2),(1,3),(1,4) (2,1),(2,2),(2,3),(2,4) (3,1),(3,2),(3,3),(3,4) (4,1),(4,2),(4,3),(4,4)↓(注意细节,m 是第一个球的编号,n 是第2个球的编号) n <m +2的情况较多,计算复杂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计算n ≥m +2的概率↓n ≥m +2的所有情况为(1,3),(1,4),(2,4)↓P 1=316↓注意细节,P 1=\f(3,16)是n ≥m +2的概率,需转化为其对,立事件的概率n <m +2的概率为1-P 1=1316.规范解答解 (1)从袋中随机取两个球,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1,2},{1,3},{1,4},{2,3},{2,4},{3,4},共6个.从袋中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事件共有{1,2},{1,3}两个.因此所求事件的概率P =26=13.[6分](2)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记下编号为m ,放回后,再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记下编号为n ,其一切可能的结果(m ,n )有(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共16个.[8分]又满足条件n≥m+2的事件为(1,3),(1,4),(2,4),共3个,所以满足条件n≥m+2的事件的概率为P1=316.[10分]故满足条件n<m+2的事件的概率为1-P1=1-316=1316.[12分]温馨提醒(1)本题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细节,使解题过程更加完善.如第(1)问,注意两球一起取,实质上是不分先后,再如两球编号之和不大于4等;第(2)问,有次序.(2)在列举基本事件空间时,可以利用列举、画树状图等方法,以防遗漏.同时要注意细节,如用列举法,第(1)问应写成{1,2}的形式,表示无序,第(2)问应写成(1,2)的形式,表示有序.(3)本题解答时,存在格式不规范,思维不流畅的严重问题.如在解答时,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没有按要求列出基本事件.在第(2)问中,由于不能将事件n<m+2的概率转化成n≥m+2的概率,导致数据复杂、易错.所以按要求规范解答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1.古典概型计算三步曲第一,本试验是否是等可能的;第二,本试验的基本事件有多少个;第三,事件A是什么,它包含的基本事件有多少个.2.确定基本事件的方法列举法、列表法、树形图法.失误与防范1.古典概型的重要思想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一定要注意在计算基本事件总数和事件包括的基本事件个数时,它们是否是等可能的.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P(A+B)=P(A)+P(B)-P(AB).公式使用中要注意:(1)公式的作用是求A+B的概率,当AB=∅时,A、B互斥,此时P(AB)=0,所以P(A+B)=P(A)+P(B);(2)要计算P(A+B),需要求P(A)、P(B),更重要的是把握事件AB,并求其概率;(3)该公式可以看作一个方程,知三可求一.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011·课标全国)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A.13B.12C.23D.34 答案 A解析 甲、乙两位同学参加3个小组的所有可能性有3×3=9(种),其中甲、乙两人参加同一个小组的情况有3种.故甲、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P =39=13.2.(2011·陕西)甲乙两人一起去游“2011西安世园会”,他们约定,各自独立地从1到6号景点中任选4个进行游览,每个景点参观1小时,则最后一小时他们同在一个景点的概率是( ) A.136B.19C.536D.16答案 D解析 最后一个景点甲有6种选法,乙有6种选法,共有36种,他们选择相同的景点有6种,所以P =636=16,所以选D.3.(2011·浙江)有5本不同的书,其中语文书2本,数学书2本,物理书1本,若将其随机地抽取并排摆放在书架的同一层上,则同一科目的书都不相邻的概率是( )A.15B.25C.35D.45 答案 B解析 第一步先排语文书有A 22=2(种)排法.第二步排物理书,分成两类.一类是物理书放在语文书之间,有1种排法,这时数学书可从4个空中选两个进行排列,有A 24=12(种)排法;一类是物理书不放在语文书之间有2种排法,再选一本数学书放在语文书之间有2种排法,另一本有3种排法.因此同一科目的书都不相邻共有2×(12+2×2×3)=48(种)排法,而5本书全排列共有A 55=120(种),所以同一科目的书都不相邻的概率是48120=25. 4.一个袋中有5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有3个黑球与2个红球,如果从中任取两个球,则恰好取到两个同色球的概率是( )A.15B.310C.25D.12答案 C解析 从袋中任取两个球,其一切可能结果有(黑1,黑2),(黑1,黑3),(黑1,红1),(黑1,红2),(黑2,黑3),(黑2,红1),(黑2,红2),(黑3,红1),(黑3,红2),(红1,红2)共10个,同色球为(黑1,黑2),(黑1,黑3),(黑2,黑3),(红1,红2)共4个结果,∴P =25.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5.(2011·福建)盒中装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5个球,其中红色球3个,黄色球2个.若从中随机取出2个球,则所取出的2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35解析 从5个球中任取2个球有C 25=10(种)取法,2个球颜色不同的取法有C 13C 12=6(种),故所求概率为610=35.6.从长度分别为2、3、4、5的四条线段中任意取出三条,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34解析 从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有4种取法:(2,3,4),(2,3,5),(2,4,5),(3,4,5),其中能构成三角形的取法有3种:(2,3,4),(2,4,5),(3,4,5),故所求的概率为34.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五个点:A (0,0)、B (2,0)、C (1,1)、D (0,2)、E (2,2)中任取三个,则这三点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_(结果用分数表示).答案 45解析 从五个点中任取三个点有10种不同的取法,其中A 、C 、E 和B 、C 、D 共线.故能构成三角形10-2=8(个),所求概率为P =810=45.三、解答题(共22分)8.(10分)(2012·天津)某地区有小学21所,中学14所,大学7所,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些学校中抽取6所学校对学生进行视力调查. (1)求应从小学、中学、大学中分别抽取的学校数目.(2)若从抽取的6所学校中随机抽取2所学校做进一步数据分析, ①列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 ②求抽取的2所学校均为小学的概率. 解 (1)由分层抽样定义知,从小学中抽取的学校数目为6×2121+14+7=3;从中学中抽取的学校数目为6×1421+14+7=2;从大学中抽取的学校数目为6×721+14+7=1.故从小学、中学、大学中分别抽取的学校数目为3,2,1.(2)①在抽取到6所学校中,3所小学分别记为A 1,A 2,A 3,2所中学分别记为A 4,A 5,大学记为A 6,则抽取2所学校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 1,A 2},{A 1,A 3},{A 1,A 4},{A 1,A 5},{A 1,A 6},{A 2,A 3},{A 2,A 4},{A 2,A 5},{A 2,A 6},{A 3,A 4},{A 3,A 5},{A 3,A 6},{A 4,A 5},{A 4,A 6},{A 5,A 6},共15种.②从6所学校中抽取的2所学校均为小学(记为事件B )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 1,A 2},{A 1,A 3},{A 2,A 3},共3种,所以P (B )=315=15.9.(12分)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f (x )=ax 2-4bx +1.设集合P ={-1,1,2,3,4,5},Q ={-2,-1,1,2,3,4},分别从集合P 和Q 中随机取一个数作为a 和b ,求函数y =f (x )在[1,+∞)上是增函数的概率.解 分别从集合P 和Q 中任取一个数作为a 和b ,则有(-1,-2),(-1,-1),…,(-1,4);(1,-2),(1,-1),…,(1,4);…;(5,-2),(5,-1),…,(5,4),共36种取法.由于函数f (x )=ax 2-4bx +1的图像的对称轴为x =2ba ,要使y =f (x )在[1,+∞)上是增函数,必有a >0且2ba≤1,即a >0且2b ≤a .若a =1,则b =-2,-1;若a =2,则b =-2,-1,1; 若a =3,则b =-2,-1,1;若a =4,则b =-2,-1,1,2; 若a =5,则b =-2,-1,1,2.故满足题意的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2+3+3+4+4=16.因此所求概率为1636=49.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25分钟,满分:4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投掷两颗骰子,得到其向上的点数分别为m 和n ,则复数(m +n i)(n -m i)为实数的概率为( )A.13B.14C.16D.112答案 C解析 复数(m +n i)(n -m i)=2mn +(n 2-m 2)i 为实数,则n 2-m 2=0⇒m =n ,而投掷两颗骰子得到点数相同的情况只有6种,所以所求概率为66×6=16.2.宋庆龄基金会计划给西南某干旱地区援助,6家矿泉水企业参与了竞标.其中A 企业来自浙江省,B ,C 两家企业来自福建省,D ,E ,F 三家企业来自河南省.此项援助计划从两家企业购水,假设每家企业中标的概率相同.则在中标的企业中,至少有一家来自河南省的概率是( )A.45B.35C.12D.15答案 A解析 在六家矿泉水企业中,选取两家有15种情况,其中至少有一家企业来自河南的有12种情况,故所求概率为45.3.连掷两次骰子分别得到点数m 、n ,则向量(m ,n )与向量(-1,1)的夹角θ>90°的概率是( )A.512B.712C.13D.12 答案 A解析 ∵(m ,n )·(-1,1)=-m +n <0,∴m >n .基本事件总共有6×6=36(个),符合要求的有(2,1),(3,1),(3,2),(4,1),(4,2),(4,3),(5,1),…,(5,4),(6,1),…,(6,5),共1+2+3+4+5=15(个).∴P =1536=512,故选A.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2012·重庆)某艺校在一天的6节课中随机安排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文化课和其他三门艺术课各1节,则在课表上的相邻两节文化课之间最多间隔1节艺术课的概率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答案 35解析 6节课随机安排,共有A 66=720(种)方法.课表上相邻两节文化课之间最多间隔1节艺术课,分三类: 第1类:文化课之间没有艺术课,有A 33·A 44=6×24=144(种).第2类:文化课之间有1节艺术课,有A 33·C 13·A 12·A 33=6×3×2×6=216(种). 第3类:文化课之间有2节艺术课,有A 33·A 23·A 22=6×6×2=72(种). 共有144+216+72=432(种).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P =432720=35.5 .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O 是AC 与BD 的交点,P 、Q 、M 、N分别是线段OA 、OB 、OC 、OD 的中点.在A 、P 、M 、C 中任取一点记为E ,在B 、Q 、N 、D 中任取一点记为F .设G 为满足向量OG →=OE →+OF →的点,则在上述的点G 组成的集合中的点,落在平行四边形ABCD 外(不含边界)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34解析 基本事件的总数是4×4=16,在OG →=OE →+OF →中,当OG →=OP →+OQ →,OG →=OP →+,OG →=ON →+OM →,OG →=OM →+OQ →时,点G 分别为该平行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此时点G 在平行四边形的边界上,而其余情况的点G 都在平行四边形外,故所求的概率是1-416=34.6.若集合A ={a |a ≤100,a =3k ,k ↔N *},集合B ={b |b ≤100,b =2k ,k ↔N *},在A ∪B 中随机地选取一个元素,则所选取的元素恰好在A ∩B 中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667解析 易知A ={3,6,9,…,99},B ={2,4,6,…,100}, 则A ∩B ={6,12,18,…,96},其中有元素16个. A ∪B 中元素共有33+50-16=67(个),∴所求概率为1667.三、解答题7.(13分)(2012·北京)近年来,某市为了促进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三类,并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垃圾箱.为调查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现随机抽取了该市三类垃圾箱中总计1 000吨生活垃圾,数据统计如下(单位:吨):(1)试估计厨余垃圾投放正确的概率. (2)试估计生活垃圾投放错误的概率.(3)假设厨余垃圾在“厨余垃圾”箱、“可回收物”箱、“其他垃圾”箱的投放量分别为a ,b ,c ,其中a >0,a +b +c =600.当数据a ,b ,c 的方差s 2最大时,写出a ,b ,c 的值(结论不要求证明),并求此时s 2的值.(注: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其中x 为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解 (1)厨余垃圾投放正确的概率约为 “厨余垃圾”箱里厨余垃圾量厨余垃圾总量=400400+100+100=23.(2)设生活垃圾投放错误为事件A ,则事件A 表示生活垃圾投放正确.事件A 的概率约为“厨余垃圾”箱里厨余垃圾量、“可回收物”箱里可回收物量与“其他垃圾”箱里其他垃圾量的总和除以生活垃圾总量,即P (A )≈400+240+601 000=0.7,所以P (A )约为1-0.7=0.3.(3)当a =600,b =c =0时,s 2取得最大值. 因为x =13(a +b +c )=200,所以s 2=13[(600-200)2+(0-200)2+(0-200)2]=80 000.即s2的最大值为80 000.。

第十二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二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
秩序的演变
20世纪上半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其突出特征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并存。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两次世界大战使原有的世界体系遭到破坏和冲击,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1.政治
(1)两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它们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由此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遭受巨大灾难。

(2)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虽然它们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经济
(1)苏俄(联)社会主义探索:十月革命后,苏俄(联)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运动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取得重大成就。

(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国际关系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战后的国际关系。

该体系存在的矛盾无法消除,继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使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转变为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步步高·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配套课件:第12单元第5讲·科学探究的思想

步步高·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配套课件:第12单元第5讲·科学探究的思想
液1 mL,摇匀。③将5支试管加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
间相同且合适。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
匀。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
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
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 ),以便
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第三步:在光照强度、温度、湿度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30天。
第四步:每组选取相同部位、相同__________的叶片测定各生理
指标,求平均值。
剖析
实验中的自变量为CO2浓度,无关变量有叶片的数目、
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以
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造成干扰,根据题图可知,A组应提供
对因变量的影响。一定要辨别实验是属于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
验。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
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
结论。无论是哪种情况,文字描述应力求简练、准确、科学。
命题视角2 实验评价与修订 此类试题主要依据已知的实验 目的、原理、材料用具评价修订实验方案。要求学生依据所
③Rubisco 酶催化光合作用中 CO2 的固定过程,在体外一般
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其活性。
剖析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二氧化碳浓度
高会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会生成更多的葡萄糖,从而使
还原糖的含量增加;题图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气孔的开度减小; Rubisco 酶催化光合作用中 CO2 的固定过 程,可以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来表示其活性。 答案 ①高CO2浓度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气孔开度下 降 ③CO2的吸收速率(或单位时间CO2的减少量)

2014《步步高》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2课时 机械波

2014《步步高》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2课时 机械波

第2课时机械波考纲解读 1.知道机械波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会分析波的图象.3.理解波的干涉、衍射现象和多普勒效应,掌握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1.[波的形成与波的分类]关于波的形成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时,形成的波是纵波B.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时,形成的波是横波C.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D.波可以传递振动形式和能量答案ABD2.[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05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80 c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这列波有可能沿x轴正方向传播B.这列波的波长是10 cmC.t=0.05 s时刻x=6 cm处的质点正在向下运动D.这列波的周期一定是0.15 s答案 D解析由波的图象可看出,这列波的波长λ=12 cm,B错误;根据v=λT,可求出这列波的周期为T=λv=1280s=0.15 s,D正确;根据x=v t=80×0.05 cm=4 cm可判断,波应沿x轴负方向传播,根据波的“微平移”法可判断t=0.05 s时刻x=6 c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A、C错误.3.[波的图象的理解]如图2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P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10sin 5πt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这列简谐波的振幅为20 cmB .这列简谐波的周期为5.0 sC .这列简谐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5 cm/sD .这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质点偏离平衡位臵的最大距离即振幅为10 cm ,A 错;由该质点P 振动的表达式可知这列简谐横波的周期为T =2πω=2π5π s =0.4 s ,B 错;由题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 ,波速v =λT =40.4 m/s =10 m/s ,C 错;由质点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t =0时刻质点P 正在向上运动,由此可判断波沿x 轴正向传播,D 正确. 4. [波的干涉和衍射]如图3所示为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 和BD是两块挡板,AB 是一个小孔,O 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对波经过孔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图3B .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相等C .如果将孔AB 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 .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孔AB 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大,因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选项A 、C 正确;由λ=vf 知,v 不变,f 增大,只能使λ减小,故选项D 错;既然衍射是指“波绕过障碍物而传播的现象”,那么经过孔后的波长自然不变,故选项B 正确. 考点梳理1. 机械波的形成条件:(1)波源;(2)介质. 2. 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相同.(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 ,位移为零. 3. 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2)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 =fλ.特别提醒 1.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波速、波长都改变. 2. 机械波的波速仅由介质来决定,波速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大.波速的计算方法:v =λT 或v =Δx Δt . 4. 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5. 波的干涉(1)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2)现象:两列波相遇时,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振动总是减弱,且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3)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干涉来说,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加强;凡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6. 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7. 多普勒效应(1)波源不动⎩⎪⎨⎪⎧观察者向波源运动,接收频率增大观察者背离波源运动,接收频率减小(2)观察者不动⎩⎪⎨⎪⎧波源向观察者运动,接收频率增大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接收频率减小5.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应用]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4所示.则从图中可以看出( )A .这列波的波长为5 mB .波中的每个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为4 s图4C .若已知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此时质点a 正向下振动D .若已知质点b 此时正向上振动,则波是沿x 轴负向传播的 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波长为λ=4 m ,选项A 错误;波速未知,不能得出机械波的周期,选项B 错误;若已知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此时质点a 正向下振动,选项C 正确;若已知质点b 此时正向上振动,则波是沿x 轴正向传播的,选项D 错误.6.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应用]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的波形如图5所示,质点A 与质点B 相距1 m ,A 点速度沿y 轴正方向;t =0.02 s 时,质点A 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图5A .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 m/sC .从t =0时起,经过0.04 s ,质点A 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 mD .在t =0.04 s 时,质点B 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 轴正方向 答案 ABD解析 根据图象,由t =0时A 点速度沿y 轴正方向可判断,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 正确;根据题意,波长λ=2 m ,周期T =0.08 s ,波速v =λT =25 m/s ,选项B 正确;沿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而是在平衡位臵附近做简谐运动,选项C 错误;t =0时刻质点B 从平衡位臵向下振动,经过0.04 s 即0.5T ,质点B 处在平衡位臵,速度沿y 轴正方向,选项D 正确. 方法提炼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互判方法 (1)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运动,“下坡”的点向上运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如图6所示.图6(2)带动法如图7所示,在质点P 靠近波源一方附近的图象上另找一点P ′,若P ′在P 上方,则P 向上运动,若P ′在P 下方,则P 向下运动.图7(3)微平移法图8原理:波向前传播,波形也向前平移.方法:作出经微小时间Δt 后的波形,如图8虚线所示,就知道了各质点经过Δt 时间到达的位置,也就知道了此刻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图中P 点振动方向向下.考点一 波动图象与波速公式的应用1. 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质点离开平衡位臵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臵,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9: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 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2. 波速与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为:v =λT=λf .例1 (2011·海南·18(1))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图如图10所示.介质中x =2 m 处的质点P 沿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10sin (5πt )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0A .周期为4.0 sB .振幅为20 cmC .传播方向沿x 轴正向D .传播速度为10 m/s解析 由题意知ω=5π rad/s ,周期为:T =2πω=0.4 s ,由波的图象得:振幅A =10 cm 、波长λ=4 m ,故波速为v =λT=10 m/s ,P 点在t =0时振动方向为正y 方向,波向正x方向传播.答案CD突破训练1如图11所示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4 m/s,则()A.质点P此时刻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B.P点振幅比Q点振幅小C.经过Δt=3 s,质点Q通过的路程是0.6 m 图11D.经过Δt=3 s,质点P将向右移动12 m答案 C解析由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利用“带动”原理可知,质点P此时刻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选项A错误;沿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而是在平衡位臵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且各质点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选项B、D均错误;根据波形图可知,波长λ=4 m,振幅A=5 cm,已知v=4 m/s,所以T=λv=1 s,Δt=3 s =3T,质点Q通过的路程是12A=60 cm=0.6 m,所以选项C正确.考点二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2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 =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 )图12A .t =0.15 s 时,质点Q 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B .t =0.15 s 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了6 m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解析 A 选项,由乙图象看出,当t =0.15 s 时,质点Q 位于负方向的最大位移处,而简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为正向最大值;B 选项中,由乙图象看出,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 =0.20 s ,t =0.10 s 时,质点Q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由甲图可以看出,波的传播方向应该沿x 轴负方向,因甲图是t =0.10 s 的波形,所以t =0.15 s 时,经历了0.05 s =T4的时间,图甲的波形沿x 轴负方向平移了λ4=2 m 的距离,如图所示,因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则此时P 点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C选项中,由题意知λ=8 m ,T =0.2 s ,则v =λT =40 m/s.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0.15 s×40 m/s =6 m ;D 选项中,由图甲可以看出,由于t =0.10 s 时刻质点P 不处于平衡位臵,故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不为30 cm ,本题正确选项为A 、B. 答案 AB突破训练2 如图13所示,甲图为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是x =2 m 处质点P 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3A .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 m/sB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C .经过0.5 s ,质点P 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2 mD .若遇到3 m 的障碍物,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 AD解析 由题图可知,机械波的波长为λ=4 m ,周期为T =1 s ,则v =λT =4 m/s ,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 m/s ,选项A 正确;由乙图可知,t =0时刻质点P 经平衡位臵往下振动,由甲图可知,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B 错误;质点P 只在平衡位臵附近振动,不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选项C 错误;由于波长大于障碍物尺寸,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D 正确. 考点三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1. 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 (1)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 =nλ(n =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 =(2n +1)λ2(n =0,1,2,…),则振动减弱.(2)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 =(2n +1)λ2(n =0,1,2,…),则振动加强;若Δr =nλ(n =0,1,2,…),则振动减弱.2. 波的衍射现象是指波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大或者小于波长. 3. 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当波以速度v 通过观察者时,时间t 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N =v tλ,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频率.(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例3 如图14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 1、S 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c 和f 分别为ae 和bd 的中点,则:图14(1)在a、b、c、d、e、f六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____.(2)若两振源S1和S2振幅相同,此时刻位移为零的点是________.(3)画出此时刻ace连线上,以a为起点的一列完整波形,标出e点.解析(1)a、e两点分别是波谷与波谷、波峰与波峰相交的点,故此两点为振动加强点;c点处在a、e连线上,且从运动的角度分析a点的振动形式恰沿该线传播,故c点是振动加强点,同理b、d是振动减弱点,f也是振动减弱点.(2)因为S1、S2振幅相同,振动最强区的振幅为2A,最弱区的振幅为零,位移为零的点是b、d.(3)题图中对应时刻a处在两波谷的交点上,即此刻a在波谷,同理e在波峰,所以所对应的波形如图所示.答案(1)a、c、e b、d、f(2)b、d(3)见解析图突破训练3如图15甲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甲乙图15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答案AD突破训练4(2011·上海·10)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 图16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图16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答案 B解析由题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不同,在同一水槽中两波的波速相同,由v=λf知两波的频率不同,故不能产生干涉现象.高考题组1.(2012·天津理综·7)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9所示,M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 ,则t =140s 时( ) A .质点M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图19B .质点M 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C .质点M 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D .质点M 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答案 CD解析 当t =140 s 时,波传播的距离Δx =v t =40×140 m =1 m ,所以当t =140s 时波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M 对平衡位臵的位移为正值,且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选项A 、B 错误;根据F =-kx 及a =-km x知,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沿y 轴负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选项C 、D 正确. 2. (2012·安徽理综·15)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0时波形如图20所示,已知波速为10 m/s.则t =0.1 s 时正确的波形应是下图中的( )图20答案 C解析由题图知:波长λ=4.0 m,波在t=0.1 s内传播的距离x=v t=10×0.1 m=1 m=1 4λ,故将原波形图沿波的传播方向(即x轴正方向)平移14λ即可,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3.(2012·福建理综·1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21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图21A.沿x轴负方向,60 m/s B.沿x轴正方向,60 m/sC.沿x轴负方向,30 m/s D.沿x轴正方向,30 m/s答案 A解析由题图甲知,波长λ=24 m,由题图乙知T=0.4 s.根据v=λT可求得v=60 m/s,故C、D项错误;根据“同侧法”可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故A项正确,B项错误.模拟题组4.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S不断地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40 m/s,已知t=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3 m处,部分波形图如图2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2A.波源S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B.t=0.45 s时,x=9 m处的质点的位移为零C.t=0.45 s时,波刚好传播到x=18 m处D.t=0.45 s时,波刚好传播到x=31 m处答案AD解析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结合波形图可知,x=13 m处质点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所以波源S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A正确;由图可知,波长λ=8 m ,周期T =λv =0.2 s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可知,t =0时刻,x =9 m 处的质点正从平衡位臵向下运动,经过0.45 s =2.25T 即t =0.45 s 时刻,该质点位于波谷,选项B 错误;t =0.45 s 时,波刚好传播到x =13 m +v t =31 m 处,选项C 错误,D 正确.5. 如图23所示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2 m/s ,此时P 点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则( )图23A .该波传播的方向沿x 轴正方向B .P 点的振幅比Q 点的小C .经过Δt =4 s ,质点P 将向右移动8 mD .经过Δt =4 s ,质点Q 通过的路程是0.4 m 答案 AD解析 由P 点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可知波向右传播,选项A 正确.波传播过程中,各点振幅相同,选项B 错误.周期T =λv =42 s =2 s ,Δt =4 s 为两个周期,P 、Q 两质点完成两个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8A =40 cm =0.4 m ,位移为零,选项C 错,D 正确.(限时:30分钟)►题组1 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理解 1. 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 .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 .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BC解析 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不明显.只有当孔、缝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切不可把此条件用来判断波是否发生了衍射现象.2. 如图1所示,S 1、S 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 1、S 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 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A .P 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图1B .两波源之间的距离一定在2.5个波长到3.5个波长之间C .P 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D .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 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 点 答案 ABD解析 从S 1、S 2的中点起到向右三条虚线上,S 1、S 2的距离差依次为0.5λ、1.5λ、2.5λ. ►题组2 波的图象的理解和波速公式的应用3. 有一列简谐横波在弹性介质中沿x 轴正方向以速率v =5.0 m/s 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列波的波长为0.5 m ,频率为5 Hz图2B .t =0.1 s 时,波形沿x 轴正方向移动0.5 mC .t =0.1 s 时,质点A 的位置坐标为(1.25 m,0)D .t =0.1 s 时,质点A 的速度为零 答案 B解析 由波形图知λ=1.0 m .T =λv =0.2 s ,f =5 Hz ,A 项错.t =0.1 s 时,波传播的距离 x =v t =5×0.1 m =0.5 m ,B 项正确.在t =0.1 s =T2时,A 在平衡位臵,位臵坐标仍为(0.75 m,0),且A 此时的速度最大,C 、D 项错.4. 如图3所示,实线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 =0.2 s 时刻的波形图.该波的波速为0.8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这列波的波长是14 cm图3B .这列波的周期是0.5 sC .这列波可能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D .t =0时,x =4 cm 处的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知该波的波长λ=12 cm ,故A 项错误.由v =λT ,得T =0.120.8 s =1.5×10-1 s ,故B 项错误.因t T =0.20.15=43,故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所以C 项错误.由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可判定t =0时刻,x =4 cm 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故D项正确.5.如图4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4 m/s.图中“A、B、C、D、E、F、G、H”各质点中()A.沿y轴正方向速率最大的质点是D 图4B.沿y轴正方向加速度最大的质点是BC.经过Δt=0.5 s,质点D将向右移动2 mD.经过Δt=2.5 s,质点D的位移是0.2 m答案 A解析在平衡位臵的质点速率最大,又从传播方向可以判断,质点D向上振动,质点H向下振动,所以A项正确;在最大位移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大,加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B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向下,B项错误;质点只能在平衡位臵两侧上下振动,并不随波迁移,C项错误;波传播的周期T=λv=1 s,经过Δt=2.5 s=2.5T,质点D仍位于平衡位臵,所以位移为0,D项错误.6.如图5所示,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 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 m处.在x′=400 m处有一处于静止状态的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波源振动周期为0.1 sB.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C.t=0.15 s时,x=40 m的质点已运动的路程为30 mD.接收器在t=1.8 s时开始接收此波E.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运动,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可能为15 Hz答案ADE7.(2012·山东理综·37(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6所示,介质中质点P、Q分别位于x=2 m,x=4 m处.从t=0时刻开始计时,当t=15 s时质点Q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①求波速.②写出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图6答案 ①1 m/s ②y =0.2sin (0.5πt ) m解析 ①设简谐横波的波速为v ,波长为λ,周期为T ,由题图知,λ=4 m .由题意知t =3T +34T ①v =λT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v =1 m/s ②ω=2πT=0.5π质点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2sin (0.5πt ) m 题组3 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结合8. 一列沿着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 =2 s 时刻的波形如图7甲所示,则图乙表示图甲中E 、F 、G 、H 四个质点中哪一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图7A .E 点B .F 点C .G 点D .H 点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t =2 s 质点经平衡位臵往下振动,波沿着x 轴正方向传播,图甲中符合要求的是H 点,选项D 正确.9. 一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为T .在t =T2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8甲所示,a 、b 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乙表示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8A .质点a 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B .质点b 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C .t =0时刻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 的大D .t =0时刻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b 的大 答案 D解析 在t =0时刻,质点a 在波谷,质点b 在平衡位臵,振动质点位移增大时,回复力、加速度、势能均增大,速度、动能均减小,所以在t =0时刻,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b 的加速度大,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 的速度小,选项D 正确,C 错误.由图乙知,T2时刻图乙表示的质点在平衡位臵向下振动,故图乙既不是a 的振动图象也不是b的振动图象,选项A 、B 均错误.10.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2 m .位于原点O 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9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9图10A .在t =0.05 s 时,位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8 cmB .图10可能为该波在t =0.15 s 时刻的波形图C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0 m/sD .从图10时刻开始计时,再经过0.10 s 后,A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8 cm 答案 C解析 在t 等于14周期时,位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臵的位移是0,故A 选项错误.由公式v =λT 可知该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 ,C 选项正确.根据振动与波动之间的联系,可知B 选项错误.从题图10时刻开始计时,再经过0.10 s 后,A 点离开平衡位臵的位移是8 cm ,D 选项错误. ►题组4 振动和波动关系的应用11.如图11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的图象,A 、B 、C 是介质中的三个质点.已知波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波速为v =20 m/s.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1(1)判断质点B 此时的振动方向;(2)求出质点A 在0~1.65 s 内通过的路程及t =1.65 s 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答案 (1)沿y 轴正方向 (2)4.4 cm -0.4 cm解析 (1)因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根据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可知质点B 此时的振动方向为沿y 轴正方向. (2)由波形图可知该波波长为λ=12 m 根据波速公式v =λT,可得T =λv =0.6 s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4个振幅,即4A ,则质点A 在0~1.65 s 内通过的路程为s =4nA ,n =t T =1.650.6=2.75,所以s =11A =11×0.4 cm =4.4 cm ,由于t =0时质点A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故在t =1.65 s 时刻质点相对于平衡位臵的位移为-0.4 cm. 12. 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2所示.若波向右传播,零时刻刚好传到B 点,且再经过0.6 s ,P 点也开始起振,求: (1)该列波的周期T ;(2)从t =0时刻起到P 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 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 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 0各为多少?图12答案 (1)0.2 s (2)-2 cm 0.3 m 解析 由题图可知,λ=2 m ,A =2 cm.当波向右传播时,点B 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下,包括P 点在内的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为竖直向下.(1)波速v =x Δt 1=60.6 m/s =10 m/s ,由v =λT ,得T =λv =0.2 s.(2)由t =0至P 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经历的时间Δt 2=Δt 1+34T =0.75 s =(3+34)T ,而t =0时O 点的振动方向竖直向上(沿y 轴正方向),故经Δt 2时间,O 点振动到波谷,即: y 0=-2 cm ,s 0=(3+34)×4A =0.3 m.。

2014届高考(苏教版)生物大一轮课件:第5讲 细胞质和细胞器 (共114张PPT)

2014届高考(苏教版)生物大一轮课件:第5讲 细胞质和细胞器 (共114张PPT)
3.完善功能上的联系(如蛋白质的合成、分泌)
多肽
成熟蛋白质
考点二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4.生物膜的功能
物质运输
(1)
信息传递
各种生化反应
反应高效、 有序地
考点二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易 错 警 示
与生物膜有关的7个注意点
(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但获取某细胞结构时采用差速 离心法。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3.判断正误 (1)除上述细胞器外,细胞内能产生水和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场 所还有细胞核 ( √ ) (2)除上述细胞器外,细胞内没有其他场所能产生 ATP ( × ) (3)除上述细胞器外,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还有核膜 ( √ ) (4)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 同,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也不同 ( √ ) (5)细胞器的数量可因细胞种类的不同和生物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 √ ) (6)①和②发生的能量转换形式分别是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 热能和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 稳定的化学能 ( √ ) (7)在①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时产生了水 ( × )
答案
(1)g 细胞膜 (2)b、f (3)f 高尔基体 (4)蛋白质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技法提炼
1.细胞器问题的解答技巧 一是明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能够根据是否有膜、是单层膜还 是双层膜,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 功能及特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如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是 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 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主要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 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高 尔基体是单层膜细胞器、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和植物细胞 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完整版)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完整版)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实验基础知识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构造:如图1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图1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图2二、游标卡尺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图3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三、常用电表的读数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 V和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知道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 ,计算出横截面积S ,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 x ,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R =ρl S 和S =πd 2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4.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两种方法的比较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分流。

《步步高》2014高考物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二章 学案56 机械波

《步步高》2014高考物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二章 学案56 机械波

学案56 机械波一、概念规律题组1.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C.参与振动的质点群有相同的频率D.机械波是介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图12.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a、b、c为三个质元,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c正向上运动C.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D.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图2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的波形如图2所示,质点A与质点B相距1 m,A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t=0.02 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 m/sB.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从t=0时起,经0.04 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1 mD.在t=0.04 s时,质点B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负方向4.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有经验的战士利用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二、思想方法题组图35.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经过0.25 s图中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的位置,此后再经0.75 s,P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是()A.位移是2 cm,速度为零B.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的方向C.位移是-2 cm,速度为零D.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的方向6.如图4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则()图4A.f1=2f2v1=v2B.f1=f2v1=0.5v2C.f1=f2v1=2v2D.f1=0.5f2v1=v2一、波的形成及传播规律的应用1.波的形成及特点波源把自己的振动方式通过介质的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波.(1)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向前迁移;(2)介质中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3)每个质点的振动周期都等于波的传播周期,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传播一个波长;(4)波传播的是波源的振动形式和能量,也能传递信息.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内容图象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同侧法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线同侧微平移将波形图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平移,再由x轴上某一位置的两波形曲线上的点来判定法(1)关系式:v=λf(2)机械波的波速取决于介质,与波的频率无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机械波的传播是匀速的.(3)机械波的频率取决于波源振动的频率,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不变.(4)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其频率都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例1】(2011·北京·16)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 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规范思维]二、波动图象的应用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比较两种图象比较内容振动图象波的图象图象意义某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图象特点图象信息(1)振动周期、振幅(2)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加速度方向(1)波长、振幅(2)任意一质点此时刻的位移和加速度方向图象变化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原有图象形状不变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一完整曲线对应横坐标一个周期一个波长图5(2011·重庆·17)介质中坐标原点O处的波源在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0时刻传到L处,波形如图5所示.下列能描述x0处质点振动的图象是()[规范思维]三、波的多解性问题分析波的多解性原因分析:1.波的周期性:机械波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周期性.一方面,每经过一个周期T或nT,介质中的质点完成一次(或n次)全振动回到原来的状态,波形图线与原来的图线完全相同,这在传播时间与周期关系上形成多解,t=nT+Δt;另一方面,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推进λ或nλ,在波形图上,相距λ、2λ、3λ、…、nλ的质点振动步调完全一致,后面的质点好象是前面质点振动情况的“复制”,这在传播距离与波长关系上形成多解x=nλ+Δx.2.波的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当只知波沿x轴传播时,往往有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种情况.3.介质中质点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的不确定性已知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及某一时刻它们所在的位置,由于波的空间周期性,则两质点存在着多种可能波形.做这类题时,可先根据题意,在两质点间先画出最简波形,然后再作一般分析,从而写出两质点间的距离与波长关系的通式.图6【例3】 (2010·镇江模拟)如图6所示的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 s 时的波形图象.求:(1)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2)可能的周期(频率); (3)可能的波速;(4)若波速是35 m/s ,求波的传播方向;(5)若0.2 s 小于一个周期时,求波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规范思维]四、波的叠加和干涉1.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频率相同;有固定的相位差. 2.干涉区域内某点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的充要条件: (1)最强: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即Δs =nλ.(2)最弱: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s =λ2(2n +1).3.加强点的位移变化范围:-|A 1+A 2|~|A 1+A 2|. 减弱点的位移变化范围:-|A 1-A 2|~|A 1-A 2|. 【例4】 (2010·新课标卷·33(2))图7波源S 1和S 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 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 轴上的O 、A 两点处,OA =2 m ,如图7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 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1)简谐横波的波长;(2)OA 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基础演练】图81.如图8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小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对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图92.如图9所示,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生波甲,另一个波源在同一根绳的右端发生波乙,波速都等于1 m/s.在t=0时刻,绳上的波形如图中的(a)所示,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下述正确的是()A.当t=2 s时,波形如图(b),t=4 s时,波形如图(c)B.当t=2 s时,波形如图(b),t=4 s时,波形如图(d)C.当t=2 s时,波形如图(d),t=4 s时,波形如图(c)D.当t=2 s时,波形如图(c),t=4 s时,波形如图(d)3.(2010·天津理综·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到M点时波形如图10所示,再经0.6 s,N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和频率f为()图10A .A =1 m ,f =5 HzB .A =0.5 m ,f =5 HzC .A =1 m ,f =2.5 HzD .A =0.5 m ,f =2.5 Hz图114.(2011·天津·7)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A 沿y 轴做简谐运动.A 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时,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11所示,B 是沿波传播方向上介质的一个质点,则( )A .波源A 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B .此后的14周期内回复力对波源A 一直做负功C .经半个周期时间质点B 将向右迁移半个波长D .在一个周期时间内A 所受回复力的冲量为零图125.(2009·四川高考)如图12所示为一列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 =0.6 s 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 s ,则( )A .波的周期为2.4 sB .在t =0.9 s 时,P 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C .经过0.4 s ,P 点经过的路程为4 mD .在t =0.5 s 时,Q 点到达波峰位置 6.(2011·大纲全国·2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波长为1.2 m ,振幅为A.当坐标为x =0处质元的位移为-32A 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x =0.4 m 处质元的位移为32A.当坐标为x =0.2 m 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x =0.4 m 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A .-12A 、沿y 轴正方向B .-12A 、沿y 轴负方向C .-32A 、沿y 轴正方向D .-32A 、沿y 轴负方向 7.(2009·全国Ⅰ·20)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3甲所示,图中P 、Q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1.5 m 和x =4.5 m .P 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图13在下列四幅图中,Q 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图14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形管A和B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B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能力提升】图159.(2010·山东理综·37(1))渔船常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远处鱼群的方位,已知某超声波的频率为1.0×105 Hz,某时刻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波动图象如图15所示.(1)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画出x=7.5×10-3 m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至少一个周期).(2)现测得超声波信号从渔船到鱼群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为4 s,求鱼群与渔船间的距离(忽略船和鱼群的运动).10.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Q两个质点,它们相距0.8 m.当t=0时,P、Q两点的位移恰好是正最大值,且P、Q间只有一个波谷.当t=0.6 s时,P、Q两点正好处于平衡位置,且P、Q两点只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且波峰距Q点的距离第一次为0.2 m.求:(1)波由P传至Q,波的周期;(2)波由Q传至P,波的速度;(3)波由Q传至P,从t=0时开始观察,哪些时刻P、Q间(P、Q除外)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学案56 机械波【课前双基回扣】1.BC 2.AC 3.AB 4.ABD5.BD [若波向左传播,P 点此时向上运动,且经Δt 1=0.25 s =T4,P 第一次到波峰,可推知再经Δt 2=0.75 s =34T ,P 在平衡位置向上运动.若波向右传播,P 点此时向下运动.经Δt 1′=0.25 s =34T.P 第一次到波峰,可知再经Δt 2′=0.75 s =3×34T ,P 在平衡位置向下运动.由此可知选项B 、D 正确.]6.C [介质Ⅰ、Ⅱ中波的振源相同,所以两列波的频率相同,f 1=f 2,由图象知λ1=2λ2,又因为v =λf ,所以v 1=2v 2,选项C 正确.]思维提升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振源和介质,有波动一定有振动.波的频率决定于振源. 2.v =λf =λ/T.波速决定于介质,波长由介质和波源共同决定.3.简谐波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4.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是波特有的现象.5.多普勒效应:波源的频率不变,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核心考点突破】例1 D[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选项A、C错误.机械波可能是横波,也可能是纵波,故振动质点的振动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选项B错误.振动质点的振动是由波源的振动引起的,故质点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选项D正确.][规范思维]掌握振动与波动的区别和联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一同三不同”,即振动的周期或频率与波动的周期或频率相同;振动的方向与波动的方向不同;振动的速度与波动的速度不同;振动的路程与波动路程不同.例2 C[由波动图象可知t0时刻x0处质点正向下振动,下一时刻质点纵坐标将减小,排除B、D选项.x0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向下,故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 [规范思维]本题考查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相互转换问题,应从波的图象和题意中提炼出以下三点信息:①波传到x0之前,x0处的质点不振动.②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向下.③t0时刻x0处的质点正向下振动.例3 见解析解析(1)波的传播方向有两种可能:向左传播或向右传播.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3λ/4=(4n+3) m (n=0,1,2,…)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λ/4=(4n+1) m (n=0,1,2,…)(2)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3T/4得:T=4t/(4n+3)=0.8/(4n+3) (n=0,1,2,…)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T/4得:T=4t/(4n+1)=0.8/(4n+1)(n=0,1,2,…)(3)计算波速,有两种方法:v=x/t或v=λ/T向左传播时,v =x/t =(4n +3)/0.2=(20n +15) m/s.或v =λ/T =4(4n +3)/0.8=(20n +15) m/s.(n =0,1,2,…)向右传播时,v =x/t =(4n +1)/0.2=(20n +5) m/s.或v =λ/T =4(4n +1)/0.8=(20n +5) m/s.(n =0,1,2,…)(4)若波速是35 m/s ,则波在0.2 s 内传播的距离为x =vt =35×0.2 m =7 m =134λ,所以波向左传播. (5)若0.2 s 小于一个周期,说明波在0.2 s 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则: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 =3λ/4=3 m ;传播的时间t =3T/4得:周期T =0.267 s ;波速v =15 m/s.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λ/4=1 m ;传播的时间t =T/4得:周期T =0.8 s ;波速v =5 m/s.[规范思维]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考虑波传播的“双向性”,例如:nT +14T 时刻向右传播的波形和nT +34T 时刻向左传播的波形相同.其次要考虑波传播的“周期性”,时间、传播距离都要写成周期、波长的整数倍加“零头”的形式.例4 见解析解析 (1)设波长为λ,频率为f ,则v =λf ,代入已知数据,得λ=1 m.(2)以O 为坐标原点,设P 为OA 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 ,则两波源到P 点的波程差为Δl =x -(2-x),0≤x ≤2.其中x 、Δl 以m 为单位.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Δl =(k +12)λ,k 为整数 解得:x =0.25 m ,0.75 m ,1.25 m ,1.75 m.思想方法总结1.(1)由波的图象判断该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波的图象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沿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将波分为上坡段和下坡段,则位于上坡段的质点向下振,位于下坡段的质点向上振,即“上坡下振”,“下坡上振”.(2)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 =λf.另外,v =λ/T =Δx/Δt.2.对于已知波动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上某质点的振动图象的问题,往往是从波动图象上能读出波长,从振动图象上能读出周期,从而可以计算出波的传播速度;再根据某质点的振动图象上所描述的波动的图象对应的时刻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就能确定该波的传播方向.3.解决波动图象中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1)分析出造成多解的原因.①波动图象的周期性,如由Δx =nλ+x ,Δt =nT +t ,求v 出现多解.②波传播的双向性.(2)由λ=vT 进行计算,若有限定条件,再进行讨论.【课时效果检测】1.ABC 2.D 3.D 4.ABD 5.D 6.C 7.BC8.相同 等于零 等于原来声波振幅的两倍9.(1)见解析图 (2)3 000 m解析 (1)因为超声波的频率为f =1.0×105 Hz ,所以质点振动周期T =1f=10-5 s ,x = 7.5×10-3 m 处质点图示时刻处于波谷,所以可画出该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右图所示.(2)因为超声波的频率为f =1.0×105 Hz ,由波的图象可知超声波的波长λ=15×10-3 m ,由v =λf 可得超声波的速度v =λf =15×10-3×1.0×105 m/s =1 500 m/s所以鱼群与渔船间的距离x =vt 2=1 500×42m =3 000 m. 10.见解析解析 由题意λ=0.8 m(1)若波由P 传至Q ,由t =0.6 s =34T ,解得T =0.8 s. (2)若波由Q 传至P ,则t =0.6 s =14T ,解得T =2.4 s ,波速v =0.82.4m/s =0.33 m/s. (3)若波由Q 传至P ,则T =2.4 s ,从t =0时刻开始,每经过半个周期,P 、Q 间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即t =nT/2=1.2n s ,式中n =0,1,2,3,….易错点评1.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是波特有的现象,但它们的产生的条件不同,现象也不同.要产生稳定的干涉,需要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而要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需要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2.波动问题往往具有多解性,或因时间的周期性,或因空间的周期性,或因波的传播方向不固定.某些同学往往考虑不全,造成失误,比如第10题.3.对于波动和振动的综合性问题,把图象看错,符号不明意义,从波动图象想象不出振动过程是常见误区.。

《科学探究》 讲义

《科学探究》 讲义

《科学探究》讲义一、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的那些复杂实验,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解决各种疑惑、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比如说,当你好奇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然后你去寻找答案,这就是在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不是随意的猜测和想象,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活动。

它要求我们基于观察和证据,提出合理的假设,然后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探究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获取知识。

通过科学探究,我们能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事物的本质以及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不再对许多事情感到困惑和迷茫。

其次,科学探究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这些思维活动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敏锐和灵活。

再者,它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从电灯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从医疗技术的突破到太空探索的进展,无一不是科学探究的成果。

正是因为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探究,我们的生活才变得越来越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三、科学探究的步骤一般来说,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提出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问题可以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者已有的科学知识。

关键是要提出一个具体、明确、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植物在不同的季节生长速度不一样?”“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2、作出假设在提出问题后,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和假设。

假设要具有合理性和可检验性。

比如,对于“植物在不同季节生长速度不一样”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假设“植物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和光照时间有关”。

3、制定计划为了验证假设,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探究计划。

这包括确定实验的方法、步骤、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以及如何控制变量、收集数据等。

【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第5课时 科学探究的思想课件

【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第5课时 科学探究的思想课件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①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中的实验预测结果是错误的, 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去_尖_端_的_胚_芽_鞘_不_向_光_弯_曲,理由 是___生_长_素_不_会_向_背_光_一_侧。转移 ②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 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3补充完整: 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 结果预测图。
第十二单元
生物学科思想 案例解读
第 5 课时 科学探究的思想
科学探究思想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掌握相关 操作技能,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的考纲能力 要求。
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 的一种思维方式,追求知识的确凿性,用实验证据来证明。与 其他形式的思维相比,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 和敏捷性等特点;科学探究也是一种过程,有一定的活动程序 或阶段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 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若支持假设 则建立某一理论,若否定假设则改进实验设计再实验或重新假 设(可简单地用下图表示);在探究活动中除了遵循一定的步骤 外,还要采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
⑶科学探究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 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等过程。某同学 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与科学探究的一般 过程相比,缺少的是_①_④_。
解析 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第⑴个 问题中,缺乏的是对照实验,不足以说明是胚芽鞘尖端的生长 素在起作用,也有可能是琼脂在起作用,要排除这个可能性。 在第⑵个问题中,由于没有尖端,就不再感受光刺激了,所以 不管照不照光都是不起作用的,胚芽鞘的弯曲单纯取决于琼脂 块中的生长素。接下来的问题,要求补充出胚芽鞘尖端的设计 和放上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后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我 们在甲图中对胚芽鞘进行右侧光照射(也可以是左侧光照射), 则在A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高,B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低, 放到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后,含生长素多的琼脂块使去尖端的 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的程度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科学探究的思想科学探究思想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的考纲能力要求。

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追求知识的确凿性,用实验证据来证明。

与其他形式的思维相比,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等特点;科学探究也是一种过程,有一定的活动程序或阶段,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若支持假设则建立某一理论,若否定假设则改进实验设计再实验或重新假设(可简单地用下图表示);在探究活动中除了遵循一定的步骤外,还要采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

虽然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但高考试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程性探究实验的各个方面的可能性较小,而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的个别方面,也就是对某个局部进行科学的补充可能性较大。

命题视角1补充完善类实验——一般给出了具体的材料及条件,要求对已有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

常让考生补充实验假设、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或结论。

典例剖析研究表明,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细胞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

现以黄花豌豆幼苗切段为实验材料,请设计实验验证乙烯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

实验工具及材料:黄花豌豆幼苗若干、剪刀、刻度尺、培养皿、烧杯、培养液、五种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其中含最适浓度)、一定浓度梯度的乙烯、清水、滤纸等。

实验步骤: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取标号为A、B、C、D、E的五只培养皿,分别加入相同的培养液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将五组豌豆茎切段放入培养皿内,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再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五组;⑤取标号为a、b、c、d、e的五只培养皿,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豌豆茎切段分组放入培养皿内,将各组装置分别置于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并在与步骤②相同的条件下培养;3天后,测量茎切段长度,计算每组茎切段长度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下图所示曲线。

解析第一个空的填写受众多条件限制:题目要求以“黄花豌豆幼苗切段”为实验材料,因此必须对所提供的生长状况相同的黄花豌豆幼苗进行切段处理。

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切取的部位、长度都要相同。

由于步骤②中提到“将五组豌豆茎切段放入培养皿内”,说明分组必须在第一步完成,分组时要遵循实验的等量原则。

总体来看前两步,①取材分组→②施加实验条件,并培养,因此可以推断步骤③应该为观察记录,再结合最下面的题图可知,步骤③应该是“3天后,测量茎切段长度”,由于每组有多段茎切段,因此应取其平均值,或者说步骤⑤的处理也是一种“暗示”。

在确定出生长素溶液的最适浓度后,再“验证乙烯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因此,五只培养皿中应先加入相同的培养液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使茎切段处于最适生长状态,然后再添加不同浓度的乙烯,观察其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

答案①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五组③3天后,测量茎切段长度,计算每组茎切段长度的平均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适生长素浓度⑤相同的培养液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不同浓度的乙烯备考指导解答此类题时要紧扣题意,仔细结合上下文进行补充。

其突破方法是:(1)补充实验原理类:需要深入分析题目中与实验原理有关的内容,如对照组实验、重要实验步骤、重要实验装置、完善实验装置、完善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联系教材中相关联的原理、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归纳其原理。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原理深刻理解,能否对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否学会了类比迁移。

(2)补充实验步骤类:需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审读所提供的信息中是否准确控制了实验变量,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对此类问题的考查,主要是看考生是否知道实验变量的控制及实验原则的遵循。

(3)预测实验结果类:需认真分析实验目的和相关知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一定要辨别实验是属于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无论是哪种情况,文字描述应力求简练、准确、科学。

思想体验教师备用1.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

(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

)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

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

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1)实验材料和用具:胚根等长的萌发玉米种子,含EDTA的琼脂帽,含Ca2+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培养皿等。

(2)实验步骤:第一步:取若干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适量的萌发玉米种子,按实验一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进一步证实,根冠中生长素的分布受Ca2+浓度影响,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

请分析胚根的生长素分布与向重力生长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一: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实验二:(2)第二步:将培养皿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B第三步:在A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空白琼脂块,在B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含Ca2+的琼脂块(如图)第四步: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胚根的生长方向(3)实验结果:A组胚根水平生长,B组胚根弯曲向上生长(4)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则抑制生长。

对根来说,生长素的最适浓度较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慢;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快。

因而,胚根弯曲向下生长解析在解答实验一时,要准确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即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答题可就情境作答,答案便一目了然。

实验二在设计实验步骤时不能把琼脂块放在胚根的下面,因为对最终的实验结果(B组胚根向下生长)进行解释时,无法区别胚根向下生长是因为受Ca2+的影响还是受重力的影响。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要把握验证性实验的特点,即实验结果不具有开放性,并且和实验目的的形成呼应。

命题视角2实验评价与修订——此类试题主要依据已知的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用具评价修订实验方案。

要求学生依据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评价已知方案的优缺点,并说明原因或进一步修订原方案。

典例剖析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健康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并分别测量初始体温。

③把甲鼠置于0 ℃环境中,把乙鼠置于25 ℃环境中作为对照,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 h,每隔4 h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