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地区新生代层序划分表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侏罗统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357
图 1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地质简图 Fig.1 Geological map of southern Altyn tagh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对野外露头与钻 孔岩芯沉积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 侏罗统小煤沟组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 的岩相古地理,对沉积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原型 盆地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对该区侏罗系沉积展布的
认识程度,对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区域地质概况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具有典型中、 新生代内陆湖盆沉积特征,是中国重要的高原型陆相 含油气盆地。 与周围的构造单元均以大型断裂相隔, 北以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断裂为界,与南祁连褶皱系 相连;西以阿尔金山为界与塔里木盆地紧邻;东以鄂 拉山断裂为界与西秦岭造山带相邻;南以昆北断裂为 界与东昆仑造山带相接[10] 。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阿尔金山前,是茫崖 坳陷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 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山前 侏罗系出露良好,为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北西向延 伸部分。 区内侏罗系西起茫崖西山煤矿,呈长条带状 向北东断续延伸到金鸿山、幸福口一带[11] ,东西长约 150 km,南北宽约 20 km( 图 1) 。 晚三叠世末期的印 支运动,改变了柴达木盆地长期隆起的状态。 早中侏 罗世,研究区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之下,开始接受沉积, 其近 东 西 向 的 同 生 正 断 层 控 制 着 沉 积 体 系 的 展
第 37 卷 第 2 期 2019 年 4 月
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Vol.37 No������ 2 Apr.2019
第十八章新生代
柴 达 木 盆 地 综 合 地 层 表
三、西藏地区
▪ 始新世晚期,发生喜马拉雅运动。 ▪ 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俯冲于欧亚板块之
下,喜马拉雅褶皱成山。雅鲁藏布江俯冲带 上形成长条状分布的蛇绿岩套及混杂堆积, 有来自不同层位的岩块。 ▪ 由于两个大陆板块硅铝层的叠覆,西藏高原 区成为世界上硅铝层最厚的地区。
中国第四纪的沉积类型
一、青藏高原的迅速隆升及其影响 二、沉降、堆积持衡的黄土高原 三、中国东部的升降差异 四、海平面升降和海陆变迁
第四节 新生代的沉积矿产
▪ 古近纪、新近纪:主要有石油、煤炭及各种 盐类。
▪ 第四纪:砂矿、盐类及泥炭。 ▪ 南海诸岛、台湾省及其临近诸岛的鸟粪层,
可作磷矿开采。
第三节 第四纪的古地理、古构造
▪ 地史中最后一个纪的主要特征: • 人类出现和进化 • 冰川现象广布 • 大陆面积增大,升降差异明显 • 沉积类型繁多,大陆上主要为未完全固结 成岩的陆相松散堆积
中国的第四系
差异隆升强烈的 西北山系盆地区
风成作用显著的内 蒙古、晋陕高原区
整体抬升的 青藏高原
大面积沉降的 东部近海平原
上隆剥蚀的华南 中低山、丘陵区
▪ 印度板块继续向北俯冲,使得青藏高原急剧 抬升及其周围山系进一步发展,形成西部高 原、山系、盆地相间的地势。
▪ 太平洋板块向西继续俯冲,导致东部拉张断 陷的再次出现,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向的沉积 盆地、断块山脉和长白山等近期火山喷发。
▪ 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引起冰川型海平 面升降,造成海岸线的明显变化。
肉食类继续发展,如狗、狼、剑齿虎等均 很繁盛。动物群的总体面貌与现代更为接 近。
▪ 并角鹿 个头不大,象现在 的鹿和羚羊,四条腿细长, 表明很善跑。最奇特的是它 的鼻子上有一根长长的棒状 物,顶端开叉处又长出两只 羚羊角。
柴西红沟子地区晚新生界磁组构的特征和意义
o sen Qad m ai n h i s n f a c f wetr ia B sna d ter i i c n e g i
GAO u . ig LI S e gc a g ,F J n pn U h n —h n ANG a — n ,L —i Xiomi IAi n , y
摘要 :柴 西地 区发 育 良好 的新 生代 地 层 是 对 青藏 高原 隆 升 和环 境 变化 的 共 同 响 应 。 对 红 沟 子 剖 面 新 近 系磁 化 率 各 向异 性 的 测 量分 析 认 为 ,沉 积物 磁 组 构 参 数 既揭 示 了沉 积 盆 地 及 其 周缘 山地 的环 境 变 化 特
Ti e a e u a h i n io me a h ng s b tPl t a nd t ere v r n nt l a e .Theme s r me sa d a ay e n Ne c n g tc a i to c a u e nt n n l s so o e e ma ne i n s r py o i n g z e t u g s ha gn tcf b i a a t r o n y r v ae hee v r me t lc a e o h n Ho g ou is c i s g e tt tma e i a rc p r me e s n to l e e ld t n ion n a h ng ft e on s d me t r sn a d isp rp e i r ge i— et e i n a y ba i n t e i h rco o n c b ls,b tas e lce h o s r i to h e t n ce e so e u lo r fe t d t ec n t an ft et c o i v nt fs d. i n a y p o e a e t e i nta d r g o a nvr n n a h ng s me t r r v n nc o s d me n e i n 1e io me t 1c a e .M a y e i e c s i diae t tt r r n v d n e n c t ha he e we e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
阿尔金斜坡地区 中、 新生代的地 层均有发育 , 但研究
区范 围比较广 , 其内地 层发育的时间跨度 比较长 , 因此在
年代
各时段内地层的岩性 、发 育、剥蚀等情 况都 比较复杂。
1 1 1中生代地 层分 布 ..
( ) 系 Ma
地 层 系 统 统 组
段
地震 主 要 标准 层 标准化石带
系以逆冲作用为主 ,沉积、沉降中心相对稳定 ,是柴西主要烃源岩 发育区 ;上第三系以走滑 挠曲为主 ,沉积 、沉 降中心 沿阿尔金断裂带由西南 向东北明显迁移 。垂直阿尔金造山带 向盆 内区可划分为 山前高断鼻带 、中部低断鼻带 、 内下第 盆
三系冲断前锋和反冲带 。柴西阿尔金斜坡地 区现 今构造圈闭是多期冲断 、走滑 、掀斜隆升叠加作用的结果 ,发育构造 圈
的自 然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特征以及 目前仍在进行着 的地 貌一 地 质过 程被称 为世 界第 三极 。地处 高原北 缘
内部 的柴达 木盆地 的构 造形 迹不 仅是 高原变 形 与隆起 的 结果 ,也 是其 对印 度板块 与欧 亚板块 碰撞 过程 的 良
一
1 地质概况
柴 西 阿尔金 斜坡 地 区泛指 柴达 木盆 地西 部七 个 泉 月 牙 山地 区 ,位于 阿尔 金 山与 柴达 木盆 地的 结合部
小红山干柴沟北冲断造山带近东西向的线性特征和其两端阿哈提第三系平卧褶皱采石岭中生界的强烈南北向挤压变形以及位于小红山干柴沟北冲断造山带前缘的七个泉红柳泉冲断褶皱带都说明其为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北倾向南逆冲的断裂带具有明显的挤压动力学性质
维普资讯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 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
木 盆地 在空 间上相 互依存 , 在物 质上相 互补偿 , 在演化 上 相互 转化 , 在动 力上相 互转 换 , 柴西 沉积 , 是 构造 最
讲15 中-新生代地史
第三节 一、中-新生代的时限划分
第二十六章
中-新生代地史
显生宙地史
新 生 代
第四纪( ) 第四纪(Q)
显生宙地史
第三节 中-新生代地史 东部新生代地史概况 燕山运动后,在我国东部形成了一系列NNE向断陷盆地, 在这些断陷盆地中接受了少量新生界的沉积,喜山运动,喜马 拉雅海褶皱成山,使西部内陆盆地地壳大部分抬升,造成第三 系的缺失。 见图 见图 第四纪西部内陆盆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加上气候干燥, 接受了大量风成黄土沉积,而东部气候寒冷,发育大量冰川沉 积,第四纪晚期的喜山运动,使西部大幅度上升,而东部相对 处于稳定状态,从而造成了现在西高东低、百川东流的地理景 观 。 思考题: 思考题: 1.简述中生代生物界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生代生物界的基本特征。 1.简述中生代生物界的基本特征。 2.简述印支 燕山和喜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景观的影响。 简述印支、 2.简述印支、燕山和喜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景观的影响。
第二十六章
显生宙地史
第二十六章
第三节
中-新生代地史
显生宙地史
(二)新生界 1.无脊椎动物 中生代极为繁盛的海生菊石类已绝灭,海生、陆 1.无脊椎动物 生淡水型双壳类、腹足类等占统治地位。 2.脊椎动物 中生代的霸主爬行类动物大量绝灭,取而代之的 2.脊椎动物 是哺乳类。哺乳类在新生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种属繁多,所 以称新生代为哺乳动物时代。 新生代中晚期人类的出现和发展是新生代生物进化发展的 又一重大事件。 3.植物界 新生代以被子植物占统治地位,由于被子植物对环 3.植物界 境的变化有更强的适应性,所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裸子、 蕨类植物仅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三、中、新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中国北方三叠纪早期受印支构造运动的影响地 三叠纪 壳差异性升降运动加强,北方大片地区抬升为陆,沉积盆地向 西迁移,形成大型鄂尔多斯内陆盆地的陆相河湖沉积,沉积物 主要
新生代(地质年代)详细资料大全
新生代(地质年代)详细资料大全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 Era)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
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
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
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
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基本介绍•中文名:新生代•外文名:Cenozoic Era•宙:显生宙(Phanerozoic Eon)•起始时间:约6500万年前•持续时间:约6500万年前至今地质特征,地质运动,构造阶段,气候变化,中国地貌,时代划分,第三纪,第四纪,矿产资源,地质特征新生代有地球历史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
是继古生代、中生代之后最新的一个代。
新生代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
1760年,G.阿尔杜伊诺把岩石分成3个纪:第一纪为结晶岩;第二纪为含化石的成层岩石;第三纪是半胶结的层状岩石,常含海相贝壳。
1829年,J.德努瓦耶研究巴黎盆地时,把地层之上的松散沉积层称为。
第一纪、第二纪已废弃,第一纪大致相当,第二纪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
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古近纪、又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又分为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又分为更新世、全新世。
喜马拉雅山新生代开始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现代大,古欧亚大陆比现代小;古中国和古印度为古地中海所隔,古土耳其和古波斯为古地中海中的岛屿,这些陆块尚未与古欧亚大陆连线;红海尚未形成,古 *** 半岛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南美洲和古北美洲相距遥远,而古北美洲与古欧亚大陆接近,有时相连。
新生代开始后,地表各个陆块此升彼降,不断分裂,缓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
印度与亚洲大陆结合发生在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喜马拉雅山耸起则是200~300万年的事,与此同时或稍早,欧洲升起了阿尔卑斯山,美洲升起了落基山。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划分表
10~620
1000~ 1100 330~420 100~120
印支运动
260~280 海西期(无明 灰色、灰白色块状砂岩夹同色泥岩及砂砾岩。 显的构造运 下部紫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上部为棕红色含钙质结核。陕 250~280 动) 北具工业气流 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互层,夹薄层砂岩及粉砂岩,上部夹有 140~160 1~3层硅质层。 20~35 20~35 20~35 20~35 20~40 40~55 40~55 10~20 15~25 20~40 10~25 0~9 加里东运动 上部为桃花泥岩,下部为浅肉红色、浅灰色含泥细砂岩及泥 质砂岩。见含气层。 褐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浅灰色泥质砂岩,细砂岩 浅肉红色、褐灰色、浅灰色泥质砂岩、粉砂岩及中砂岩,含 气层系。 浅灰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中粗粒砂岩及灰绿色岩屑石英 盒8 段石 英含量最 砂岩(底部为骆驼脖砂岩)。主要含气层系。 灰色-灰黑色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含泥砂岩夹黑色泥 岩(底部为铁磨沟砂岩),含气层系。 灰色、灰白色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夹薄粉砂岩、 黑色泥岩及煤层(底部为北岔沟砂岩),主要含气层系 东大窑灰岩,6#煤层,斜道灰岩(有时相变为七里沟砂岩) 。 7#煤层,毛儿沟灰岩、庙沟灰岩。含气层系。 9#煤层,晋祠砂岩(有时相变为吴家峪灰岩),含气层系 铁铝土质岩和砂泥岩,局部夹生物灰岩(畔沟灰岩)。 灰色、深灰色灰岩和黑色泥岩。 灰色、灰褐色细粉晶云岩,深灰色泥质云岩夹黑色泥岩;黑 褐色云岩、深灰色含泥云岩,含气层系。 灰褐色、褐色细粉晶云岩,主要含气层系。 灰色、深灰色云岩、泥质云岩或灰质云岩夹黑色泥岩,底部 为凝灰岩。含气层系 深灰色、灰黑色含泥云岩、灰质云岩及黑色泥岩。 深灰色细粉晶云岩,灰黑色含泥云岩、灰质云岩及黑色泥岩 。含气层系。 灰色、深灰色角砾状云岩、泥质云岩及云质泥岩,间夹薄灰 岩层 灰色粉晶云岩(上部),灰黑色泥晶云岩与深灰色云质泥岩 、泥质云岩或灰白色硬石膏岩互层,底部为凝灰岩,含气层 系。 灰色含泥云岩,膏质云岩与泥晶云岩及泥质泥岩互层。 灰黑色泥晶灰岩夹黑色泥岩。 灰色、灰黑色云岩、泥质云岩。 深灰色块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浅灰色硅质灰岩 深灰、浅桔黄色块状白云质竹页状灰岩 深灰块状白云质灰岩及竹页状灰岩 浅黄、灰色块状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深灰色颗粒灰岩、鲕状灰(云)岩夹泥灰岩薄层 暗紫色泥(页)岩夹深灰色鲕状灰岩及云岩、薄层砂岩 本溪组和 山23段以 石英砂岩
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第4期,1998年7月A ct a Scientiar um Nat ur aliumU niv ersit atis Pekinensis ,V o l .34,N o .4(Jul ,1998)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371012)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1)谭利华 杨景春 段烽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摘 要 通过对活动构造、沉积地层和构造地貌的综合研究,以及运用绝对年代学和相对年代学方法得到的大量地层和地貌体的年龄数据,将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7个大的阶段。
河西走廊新生代强烈构造运动开始于渐新世初期(约37.7M a),盆地开始下沉并接受沉积,此后经历了渐新世中期(30.3~29.5M a )、渐新世末至中新世初期(24.5~22.2M a)、上新世中期(约466万年)、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期(约240万年)、早更新世中期(195~148万年)和中更新世以来等多次构造运动。
其中上新世中期的构造运动是区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盆地内开始接受砾岩堆积,此后构造运动明显增强;中更新世至今尤其是中更新世晚期(约15万年)以来,盆地南缘山边带及中部横向隆起区强烈隆升。
根据构造运动在各种地质地貌体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年龄测量数据,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又可划分为多次级或更次一级的构造事件。
关键词 河西走廊;新生代构造运动;活动阶段与次级构造事件中图分类号 P 546图1 河西走廊地质地貌平面略图F ig.1 Sket ch map o f geo lo gy and g eomo rpholog y o fHex i co rr idor ,G ansu pro vince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中西部一系列构造盆地的总称,是我国西北比较典型的挤压构造盆地。
自东至西依次为武威盆地、张掖盆地、酒东盆地和酒西盆地,整体呈左行雁列式分布(图1)。
青藏高原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来自柴西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制约
写一篇青藏高原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来自柴西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制约的报告,600字
青藏高原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来自柴西碎屑磷灰石裂
变径迹的制约的报告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东部,其北部正处于构造活动之中,称为新生代构造-热事件(NEODT)。
本文旨在介绍柴西碎屑磷灰石
裂变径迹(Chaici FPF BRs)对该区域的制约效果的报告。
Chaici FPF BRs是由柴西碎屑磷灰石(Chaici FPP)构成的大
概20 km x 15km的岩性结构,它位于藏东南部。
研究发现,
这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一直存在于该区域,而且它可能是藏东南部新生代构造-热事件(NEODT)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
在自2016年3月以来,柴西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Chaici FPF BRs)也被广泛应用在区域地质研究、构造热事件研究以及非常规油气勘探等工作中。
研究表明,柴西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Chaici FPF BRs)可以
有效限制青藏高原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NEODT)的
扩展,传播速度甚至低于想象。
它不仅可以有效减缓NEODT
的扩展速度,而且还可以限制NEODT的扩张范围。
这可以给
研究者提供有关NEODT扩展的重要参考,帮助测绘精确的NEODT扩展范围。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NEODT的构造演化,从而进一步改善NEODT的研究。
总之,柴西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Chaici FPF BRs)可以有效
的制约青藏高原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NEODT)的扩展,为NEODT的精细研究和更加精准的测绘提供了重要依据。
柴西南跃进斜坡区下干柴沟组层序地层研究
柴西南跃进斜坡区下干柴沟组层序地层研究王波;薛建勤;崔晓松;曹彤;丁旭光;郭少斌【摘要】采用钻/测井、地震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跃进斜坡区下干柴沟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下干柴沟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可识别出9个层序界面,进而划分出8个四级层序.根据岩心观察认为柴西南跃进斜坡区为辩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区主体处于辩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结合砂体展布、构造及地震反演,在下干柴沟组层序Ⅲ预测2个可能的岩性圈闭有利区带,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Sequence stratigraphic studies with high resolu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Lower Ganchaigou Formation in the Yuejin Slope of the Qaidam Basin by means of drilling/logging, seismic and natural gamma ray spec-trometry logging methods. The Lower Ganchaigou Formation was divided into 2 sections vertically. 9 sequence boundaries and 8 fourth-order sequenc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core observation, the Yuejin Slope was a braided-river delta, and the study area was mainly of braided-river delta front facies. Combined with the studies of sand body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nd seismic inversion, 2 possible favorable zones of lithologic trap were predicted in sequence Ⅲ of the Lower Ganchaigou Formation.【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2(034)004【总页数】6页(P383-387,394)【关键词】层序地层;有利目标;下干柴沟组;始新统;跃进斜坡区;柴达木盆地【作者】王波;薛建勤;崔晓松;曹彤;丁旭光;郭少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柴西南跃进斜坡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尕斯断陷亚区,北以红柳泉断裂为界,南为切克里克凹陷,东南深入扎哈泉凹陷,发育尕南、跃西、跃进二号、跃东、跃东东、跃进三号等构造(图1),其油气资源量达1.15×108t,已探明约 3000×104t石油地质储量。
9.新生代地史
二、新生代的生物界
新生代是生物界发展的一个最新阶段,是生 物界面貌逐渐接近现代的时期 以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大量繁盛为特征 第四纪以人类的出现为标志。
1 脊椎动物的变革与演化
2 被子植物的发展及地理分区
3 其他门类
1. 脊椎动物的变革与演化
• 以哺乳类、鸟类、真骨鱼类的繁盛为特征 • 哺乳类因演化迅速,化石丰富,具有更重
阶段的直立人。 最初人们认为人类起源于1Ma前,后来化石的发现 使人类开始时期推进到2-3Ma前。近年在肯尼亚 发现了早达四、五百万年的猿化石,我国山西垣 曲也发现古老的始猿化石。 所以人类与猿类的分界以及早期人类出现的年代, 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基础理论 课题。
•
“北京人”头盖骨
2) 直立人阶段(能人)
智人的一半;
• ★其中一部分古猿制造和使用最原始的石器(用动
物角、骨和齿制作原始工具),不会用火。相当于 考古学划分的旧石器早期的前一阶段,
• 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
• 南方古猿化石大部分在非洲发现,基本分属三个
种:
• 非洲南方古猿 • 粗状南方古猿 • 包氏南方古猿
• 可能只有比较进步的非洲南方古猿才进化为后一 •
– 北方:山顶洞动物群、萨拉乌苏动物群(赤鹿—最后鬣狗动物群) – 东北寒冷动物群——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 – 南方:柳江动物群、长阳动物群
• 中更新世:
– 北方:周口店动物群(北京猿人——肿骨鹿动物群) – 南方:万县盐井沟动物群(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动物群)
• 早更新世:
– 北方:泥河湾动物群(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 – 南方:柳城巨猿洞动物群。元谋动物群(元谋人,哺乳动物)
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及油气意义
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及油气意义邵绪鹏;靳久强;沈亚;孟庆洋;王鹏;伍坤宇;任灵【摘要】落实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对完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为勘探实践提供一种"构造找油"的新方法.利用柴西地区近几年最新采集的地震、钻井和岩心等资料,基于生长地层法,对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进行研究,并进行有利区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时序总体由SW向NE方向变新;新生代构造变形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的分布具有层次性,是构造位移沿着滑脱面递进传递产生的;英雄岭构造带西部与昆北、乌南地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阿拉尔、英雄岭构造带东部与柴西北地区北部为次有利勘探区,而鄂博山至黄瓜梁地区为风险勘探区.【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8(025)001【总页数】8页(P14-21)【关键词】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生长地层有利勘探区柴西地区【作者】邵绪鹏;靳久强;沈亚;孟庆洋;王鹏;伍坤宇;任灵【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甘肃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青藏高原隆升变形过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前人在此方面虽然做过很多研究,但在高原隆升变形时间、机制等方面尚存争议[1-5]。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最大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其新生界沉积厚度大,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6-7]。
前人主要针对柴达木盆地边界断裂或区域范围进行了构造变形过程的研究[8-12],缺乏对柴达木盆地内部局部构造变形的研究。
第九章_新生代的地层、古地理和古构造1
江汉,苏北 大幅度变迁的海岸线
44
2 中国第四纪沉积类型
(1) 风成黄土:内蒙古、晋陕高原,如:Q1 午城黄土(黄红色),Q2离石黄土(淡棕色), Q3马兰黄土(黄灰色) (2) 中低山、丘陵区洞穴堆积:如柳州Q1, Q3,周口店Q1-2,万县Q2 。 (3) 冰川沉积:庐山冰川,可分出鄱阳Q1 、 大姑Q2 、庐山Q3 、大理Q4冰期)
巨犀
10
巨犀
11
有胎盘哺乳动物 主要类别(目)
有袋类
袋熊
袋兔
袋貂
袋鼹鼠 负鼠
单孔类
鸭嘴兽
食蚁兽
哺乳动物在Cz 适应辐射,占 领各生态领域
第一节 新生代的生物界
(一)古近纪和新近纪 哺乳动物演化三阶段
1、E早期: 古有蹄类和古食肉类繁盛时期
(1)古食草类有蹄类个体小、四肢短粗、
48
3. 第四纪青藏高原的迅速隆升
希夏邦玛峰 N2含高山栎植物群(现代高山栎生 5900m 吉隆 活海拔高度2500m) 假定N2高山栎生活海拔高度与现代类 似: 5900m=2500m(/25-2Ma)+3400m(2Ma) 即在第四纪上升了3400m Tibet4300m
唐古拉山口
A
4000m
中 期
早 期
周口店动物群
泥河湾动物群
万县盐井沟 动物群
柳城巨猿洞 动物群
第四纪哺乳动物演化和分区
北方 寒冷气候 Q1 长鼻三趾马 南方 温暖气候 前东方剑齿象
Q2
Q3 Q4
披毛犀—肿骨鹿 大熊猫—东方剑齿象
鄂尔多斯大角鹿 大熊猫—东方剑齿象 与现代一致 与现代一致
从猿到人的演化
人科特征的出现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二)、内蒙古自治区固体矿产成矿区带划分方案 (Ⅱ、Ⅲ、Ⅳ、Ⅴ级)
见《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邵 和明2019.11图。 Ⅱ级:Ⅱ-2额济纳旗-兴安岭元古代华力西、燕山期
铜、铅、锌、金、银、铬、铌成矿区 (相当于全国的Ⅱ-2); Ⅱ-3华北地台北缘金、银、铜、铅、锌、铂、 钼、硼、石墨、滑石成矿区 (相当于全国的Ⅱ-3); Ⅲ、Ⅳ、Ⅴ级见图中文字。 ※以后以此划分方案为准
(三)、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1.程裕淇划分出五个构造单元: 西伯利亚板块 塔里木-华北板块 华南板块 藏滇板块 印度板块
内蒙古自治区跨 西伯利亚板块 (属准噶尔-兴安活动带) 塔里木-华北板块 (属天山-赤峰活动带)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板块构造略图:华北板块、 西伯利亚板块 哈萨克斯坦板块
注:板块缝合线 地台与地槽界线
1.古亚洲构造域(天山兴安地区) 2.塔里木—华北构造域(塔里木华北地区) 3.昆仑—秦祁构造域(昆仑秦岭地区) 4.古华夏构造域(华南地区) 5.特提斯构造域(川滇青藏地区)
中国各地区域划分图
(二)、中国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主要分四个阶段:
1.陆核发展阶段(古中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 2.陆块发展阶段(新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 3.陆缘发展阶段(新太古代晚期-古生代早期) 4.陆内发展阶段(中生代中期-第四纪)
⑥号,锡林浩特北缘断裂带;
⒆号,若羌-敦煌断裂带;
⑦号,扎鲁特断裂带;
⒇号,阿尔金断裂带;
⑩号,伊林哈别尔-西拉木伦断裂带;
华夏-滨西太平洋型断裂系统:
(41)号,大兴安岭-太行山断裂带;
(43)号,嫩江-青龙河断裂带;
内蒙古主要深断裂分布图(40条)
第八章新生代
2006-11-24
5
2006-11-24
6
N
2006-11-24
7
(一)大型近海断陷盆地的古近系、新近系
松辽平原、华北平原、苏北平原和江汉平原为中国 东部中、新生代的四大含油盆地。 渤海沿岸主要为湖相沉积,潮湿—半干燥—干燥气 候。 松辽平原、苏北平原,其沉积特征和渤海沿岸相似。 江汉平原干旱古气候环境,发育一套盐湖相含膏盐 及油气的沉积。
9
中国古近纪气候分带和古地理
2006-11-24
10
古近纪古地理和沉积类型
古近纪中国气候分带清楚,在东部可划分出四个带: 北部温暖潮湿气候带,中北部潮湿、半干旱气候带, 中南部干旱气候带,南部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带。 中国东部沉积类型: 1、潮湿含煤型:分布于南北两个潮湿气候带。 2、干湿相间含油型:分布于半潮湿、半干旱气候 带。 3、干旱红色碎屑膏盐型:分布于干旱气候带内。
2006-11-24
3
人类的发展阶段 早期猿人阶段 上新世——早更新世 晚期猿人阶段 中更新世 早期智人阶段 晚更新世早期 晚期智人阶段 晚更新世晚期
2006-11-24
我国的古、新近系有陆相和海相两种沉积。 陆相古、新近系在我国分布最广,构成许多大小不 同的沉积盆地和大型的冲积平原。 海相沉积则只限于局部地区。 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波及全国,使我国古、新近 系之间普遍形成不整合。 富含石油和天燃气。
2006-11-24 11
中国新近纪气候分带和古地理
2006-11-24
12
新近纪古地理和沉积类型
新近纪基本为潮湿半潮湿气候,广泛的煤层和沿海 地区的玄武岩的喷发。
柴西地区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柴西地区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张汪明;曾溅辉;李飞;赵芸黎;张译丹【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38)4【摘要】The chemical data collected from oilfield water of Paleogene and Neogene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formation water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ype of formation water is mainly CaCl2 composed of Na++K+;the salinity is high with the average of 166 g·L-1 ,and the lowest reaches 3.90 g·L-1;the formation water is highly concentrated,belonging to brine level;the main ions present increase-decrease alternately trends,and salinity firstly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depth,which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eastern basins ofChina;various maj or ion ratios including Na-Cl coefficient, metamorphic coefficient and desulphidation coefficient all reflect that the formation of western Qaidam Basin overall are closed well;the Ca2+accumulation at Upper and Lower Youshashan Formations is caused by dolomitization,which results in the poor of Mg2+,followed by calcite dissolution;there are only a few data points at Upper and Lower Ganchaigou Formations showing Ca2+ accumulation,which is caused by calcite dissolution and chloritization,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ack ofMg2+;the precipitation of a lot of gypsum and the reduction of largeamounts of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result in a loss of SO2-4 ;besides the HCO-3 produced by the reduction of SO2-4 ,CO2 and organic acids can be added to cause an increase of HCO-3 of formation water in the process of organic maturation.%在系统收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各主要油田古近系和新近系油田地层水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后,发现该地区地层水矿化度很高,均值为166 g·L-1,最低值达到3·90 g·L-1,具有高浓缩地层水特征,属卤水级,且主要是由Na++K+组成的CaCl2型水,反映封闭条件好。
年代地层表
(晚蓟县世)
1200
Jx2
Jx
Pt2
下蓟县统
(早蓟县世)
1400
Jx1
长城系
(长城纪)
上长城统
(晚长城世)
1600
Ch2
Ch
下长城统
(早长城世)
1800
Ch1
古元古界
(古元古代)
滹沱系
(滹沱纪)
2300
Ht
Ht
Pt1
2500
太
古
宇
(宙)
Ar
新太古界
(新太古代)
未再分系
2800
Ar3
太
古
宇
(宙)
宇宙
界代
系纪
统世
阶期
亚阶亚期
年龄
(Ma)
代号
阶
统
系
界
宇
显
生
宇
(宙)
PH
新生界
(新生代)
Cz
第四系
(第四纪)
全新统
(全新世)
0.01
Qh
Q
Cz
显
生
宇
(宙)
PH
更新统
(更新世)
2.6
Qp
新近系
(新近纪)
上新统
(上新世)
5.3
N2
N
中新统
(中新世)
23.3
N1
古近系
(古近纪)
渐新统
(渐新世)
32
E3
E
始新统
Ar
中太古界
(中太古代)
3200
Ar2
古太古界
(古太古代)
3600
Ar1
始太古界
内蒙古自治区及毗邻地区新生代地层表
内蒙古自治区及毗邻地区新生代地层表
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年(卷),期】2007(030)B10
【总页数】1页(P1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全球地层表与中国地层表:《英汉石油技术词典》地质年表订正 [J], 顾道源;徐论勋
2.东北北部地质构造反思录(三):东北与毗邻地区生物地层划分 [J], 马家骏
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和《国际地层表》简介 [J], 张增奇;刘书才;张成基;于学峰
4.内蒙古自治区中生界地层表 [J],
5.山东东营凹陷新生代天文地层表简介 [J], 姚益民;徐道一;张海峰;韩延本;张守鹏;尹志强;李保利;何青芳;边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