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面积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像的大小叫作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

(2)重叠法。

(3)同一物体度量法。

(4)数方格法。

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符号表示为:c㎡、d㎡、㎡。

2.认识面积单位。

面积计算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字母公式是S=a×b.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是S=a×a.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019年4月28日。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若干张。

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回答后紧接着问:如果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部分。

(板书:面积)[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

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1.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请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平面图形。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出示下面3个图形:提问:谁能比较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具体地感知面积的含义。

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较充分。

]2.教学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相同,长度略有差别。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面积单位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面积单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包括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2.让学生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单位的掌握和理解。

2.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面积单位的实物模型和图片。

2.面积单位换算的表格。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客厅、教室、操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面积单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面积单位的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面积单位的实际操作,如用尺子和平方厘米的模板测量和标记出不同大小的面积。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面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面积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面积的含义

★这篇《⼩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积的含义》,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本课程要引导学⽣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积的含义,初步学会⽐较物体表⾯和平⾯图形的⼤⼩,在学习活动中,要体会数学和⽣活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发展空间概念,激发进⼀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74-77《⾯积的含义》2、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第九单元《长⽅形和正⽅形的⾯积》的第⼀课时,是学⽣学习了长⽅形和正⽅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教学的。

教材通过学⽣观察,⽐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的⼤⼩来帮助理解⾯积。

⾯积的学习,是学⽣第⼀次接触,相对较难,学⽣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形、正⽅形、圆形等平⾯⼏何图形的⾯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标:(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积的含义。

(2)经历⽐较两个图形⾯积⼤⼩的过程,体验⽐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活,⽣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较物体表⾯和平⾯图形⾯积的⼤⼩。

⼆、说教法、学法:学⽣在⼆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真切感知过⾯是什么,也认识了长⽅形正⽅形平⾏四边形这样的平⾯图形。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认识“⾯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积⼜是学⽣进⼀步认识平⾯图形或物体的⾯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年级学⽣具有⼀定的动⼿操作能⼒,新旧知识迁移的能⼒,这些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本节课主要运⽤了⽐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或平⾯图形的⽐较,使学⽣认识到⾯积是有⼤有⼩的。

使学⽣在⽐较中理解⽐较⾯积⼤⼩的⽅法,教师引导与学⽣⾃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动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学会进行面积的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知识,但是对于面积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学会进行面积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学会进行面积的计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面积单位的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实践。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展示,如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

同时,讲解如何进行面积的计算。

无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说课稿

无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说课稿

无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面积》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以及应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知也有了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能够运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面积: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实物和工具测量和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探究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3.深化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面积的测量和比较方法,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面积》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教学难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2. 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面积单位的学习工具(如面积板、方格纸等)3. 实物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大小是如何描述的?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它们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描述。

二、探究面积的概念(1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正方形的大小与它的边长有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正方形的大小?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方形的大小可以用它的边长的平方来描述,这就是面积的概念。

5.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探究面积单位(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平方厘米就是描述这个正方形大小的单位。

4.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其他面积单位,如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四、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它的长和宽。

2. 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4. 教师出示其他图形,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面积单位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用面积单位来描述和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面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用面积单位来描述和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用面积单位来描述和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

2.操作活动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面积单位模型、实物模型、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工作纸、剪刀、胶水、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面积的概念。

例如,可以出示一个花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花园的大小。

引导学生知道,描述花园的大小需要用到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和模型,呈现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三种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面积》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面积》苏教版
此外,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对于面积计算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讲解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他们积极互动,课堂氛围良好。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部分孩子还是会出现错误。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案例,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面积计算方法。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孩子们的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围绕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面积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不过,我也注意到,部分孩子在讨论过程中较为内向,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多鼓励这些孩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举例:引导学生通过重叠、分解等方法,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从而进行比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面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情形?”比如,比较两块桌布的大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面积的大小和奥秘。
1.加强对面积单位的教学,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单位的应用。
2.设计更多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孩子们比较面积大小的能力。
3.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关注内向孩子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信心。
举例: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正方形、长方形面积与边长、长宽的关系,从而得出计算公式。
(3)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重叠等方法,比较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能力。
举例:提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它们的面积大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六册P80~81页上的教学例题,想一想,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教材简析]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认识。

通过学生已有的认知与实际解决问题之间的冲突激发认知的欲望,引出对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能在感知体会中合理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直接计量。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且感知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

②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例子,积累有关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应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作出初步的估计与判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锻炼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有圆、三角行,长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游戏复习1、考考眼力⑴想一想那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大?课件比较快的演示(1)一个圆里面包含一个三角行,三角形里面包含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里面包含一个正方形。

(2)几个不同的平面图形,通过移动,小的都被一个大的覆盖住。

定格2秒后隐去。

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比哪个大,怎样判断的?生:只要能说出例如:因为三角形在圆里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大或者正方形的平面盖住了其他的图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等类似的观察结果就可以。

⑵学生交流出判断结果后,课件演示确认!2、找一找,比一比学生找一找身边两个物体上的一个面,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

生:自由活动,相互演示,师巡视。

[评:本节课是这一个单元的第二教时,要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年级的孩子还是处于低年龄阶段,创设有趣的生动的导入手段是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前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12-118:56编辑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挖掘资源,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虽说学生对“面积”这一知识并非一片空白,会从平时家长的一些谈话中有所耳闻,但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产生联系。

因此,通过摸一摸自己手掌面,比一比手掌面得大小,摸一摸数学书封面、文具盒盖面、桌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2、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无论是“感知面积的概念”的环节,还是“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的大小”的环节,我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耳倾听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手掌、数学书、粉笔盒的面,感知物体的面,体验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这个大小就叫物体的面积;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案(南京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案(南京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案(南京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面积》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来描述物体的表面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面积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面积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来描述物体的表面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来描述物体的表面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究面积的测量方法。

3.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物、图片、面积测量工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面积测量工具,如尺子、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桌面、课本封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

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面积的概念。

同时,教师给出面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面积测量工具测量一些物体的表面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进行解答。

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面积》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面积》课件
认识面积
课本封面的面 比 黑板的面小
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
课本封面的面积
黑板的面积
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

宁夏 江苏 四川 湖南
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大?哪个省的面积小吗?
江苏省
宁夏回族 自治区
四川省
湖南省
量或数方格
16
15
17 20
重 叠
猜猜我是谁:
1、Hi,大家好,我身上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数学书封面的面
积那么大,你知道我是什么吗?
2、我身上的面积大约有八本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那么 大,你能猜出来我是什么吗?
葡 生活区
花坛 萄
综合楼
林 竹

教学楼 运动场 过 图书馆 道 办公楼
草坪
水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面积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面积丨苏教版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标准单位来测量面积。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面积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面积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来探究面积。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学会测量面积的方法。

### 教学难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学会测量面积的方法。

##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

2. 实际操作法。

3. 探究学习法。

##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面积测量工具(如直尺、方格纸等)。

3. 实物模型。

##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面积现象,如房间的面积、桌子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吗?面积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大小。

3. 讲解面积的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4. 演示如何用面积测量工具(如直尺、方格纸等)来测量面积。

### 三、实际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图形的面积。

2.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 四、探究学习(10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吗?2. 引导学生探究计算面积的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让学生尝试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并进行验证。

###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特征的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面积计算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例子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面积计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和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正方形的模型和图片,面积计算公式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尺子、圆规等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房间、土地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图片中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引发学生对面积计算的兴趣。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

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

(板书:面积)2.揭示课题。

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板书课题:认识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

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

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

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学生举例交流。

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自主学习单(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重量、货币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本章节通过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的计算以及面积的单位等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面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面积计算的工具,如尺子、剪刀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桌子、书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表面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和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面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桌布的大小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方便学生复习。

苏教版《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的比较方法,感受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朋友。

(板书:面积)什么是面积呢?让我们从生活中开始研究。

二、摸一摸、比一比,初步认识面积含义1.教学例1。

(1)摸一摸,感知面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将利用这些物体认识面积。

(补充板书:认识面积)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课桌面的面,课本封面的面,文具盒盖的面,认识面。

133(2)比一比,感知面的大小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3)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2.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围成的封闭图形更深入地了解面积。

ppt展示大小不一的封闭图形。

二、涂一涂、比一比,丰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1.出示教材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成红色,长方形涂成蓝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面积
主 讲: 吴 佳
课本封面的面 比 黑板的面小
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 课本封面的面积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 黑板的面积
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

宁夏
四川
湖南
江苏
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大?哪个省的面积小吗?
江苏省
宁夏回族 自治区
四川省
湖南省
量或数方格16Fra bibliotek1517 20
重叠
猜猜我是谁:
1、Hi,大家好,我身上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数学书封面的面
积那么大,你知道我是什么吗?
2、我身上的面积大约有八本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那么 大,你能猜出来我是什么吗?
生活区
花坛
运动场 草坪
葡 综合楼

林竹

教学楼 过
图书馆

办公楼
水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