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简介
末代皇帝——清朝溥仪的生平故事与历史意义
末代皇帝——清朝溥仪的生平故事与历史意义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皇帝溥仪则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他出生于1906年,是清朝的第十二任皇帝。
尽管他的统治时间非常短暂,但他的生平故事以及历史意义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溥仪的父亲是清朝的光绪帝,而他的母亲是珍妃,这让他在出生后便成为了清朝的太子。
然而,他的童年却是非常孤独的。
他被禁足于紫禁城中,接受的教育也非常有限。
在光绪帝去世后,他在仅仅三岁的时候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而在这个时候,清朝已经迎来了让它走向灭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已经走到了死胡同,而外来侵略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溥仪出生于这个时期,也同样无法摆脱它的影响。
在光绪帝离世后,溥仪成为了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并依次使用了同治、光绪以及宣统三个年号。
然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短暂的。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形势对清朝变得越来越不利。
在此时,清朝的精英们并没有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混乱中也难以掌握住局面。
1912年,清朝结束了它的统治,而溥仪也被迫退位。
而他的退位之后却充满了戏剧性。
他被关押在紫禁城中,成为了一名“监国”。
而当他长大之后,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复辟之旅。
然而,这个时期的事情并没有得到成功,而他最终也成为了一名流亡者。
尽管溥仪在历史上可以被归为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但他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
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对于现代社会缺乏了解,而他的统治时间也太短暂了。
其实,溥仪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他是清朝及封建制度的终结。
他的经历更多地展示了这个王朝在其灭亡过程中所承受的煎熬。
然而,溥仪的故事也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这种特点就是在这个时代中,封建制度不再符合时代的发展。
而在这个时代中,中国被迫面对越来越多的外来压力,并不得不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应对这个挑战。
因此,溥仪的生平故事以及历史意义都是非常深刻的。
他的经历与中国现代化和现代史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他的故事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落后性和中国的改革之路。
末代皇帝溥仪简介 溥仪的一生
末代皇帝溥仪简介溥仪的一生对于溥仪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随着各类有关他的影视剧的播出,溥仪末代皇帝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穿着西装,带着眼睛,看不出一点封建帝王的影子。
清朝末年的皇帝都是悲剧性的人物,特别是光绪和溥仪。
这两个醇亲王府的孩子,并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却仅仅因为慈禧太后的命令,而不得不进入那个吃人的皇宫,进而开始了自己悲剧性的一生。
不过溥仪比光绪帝稍好的,便是抚养他的是隆裕皇太后,至少给了他母爱,而光绪帝的一生则皆是悲剧的。
溥仪全名爱新觉罗溥仪,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1906年在北京醇亲王府出生。
溥仪字耀之,号浩然,乳名午格,年号宣统。
他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他的退位昭示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
溥仪和光绪帝同出醇亲王府,溥仪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之子,母亲是摄政王的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
溥仪被抱进皇宫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什么也不懂,实际上他的继位也是突如其来的。
维新变法之后,慈禧太后对光绪帝就已经很不满。
不仅是把他囚禁在瀛台,最重要的还是想要将他废除。
所以在光绪皇帝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慈禧太后一早就指定了一个孩子来接受皇位。
这个孩子却不是溥仪,而是载漪的儿子溥儁。
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8年,慈禧太后颁布懿旨,由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将来继承同治为嗣,兼祧光绪皇帝为嗣。
后来又不知是何原因,在光绪二十七年的时候,废除了大阿哥这个名号。
随着慈禧太后的年岁渐长,在光绪帝病重之时,因为无嗣,因此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
已经折了一个孩子进去那个吃人的皇宫,所以一听到要将溥仪抱入皇宫的消息,醇亲王府愁云惨淡。
溥仪的祖母老福晋,刚听完载沣带回来的的懿旨就晕厥过去。
但慈禧太后的旨意不能反抗,来接人的太监仍然进入了亲王府中。
也不知道是小小年纪对于离开亲人的害怕,还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预示,溥仪对来抱自己的太监连哭带打,不愿让太监抱走自己。
人物传奇----末代皇帝溥仪
人物传奇----末代皇帝溥仪(2023.2整理)坐在北京子午线的中心点上,他成了末代天子;站在时代变革的交叉点上,他只是匆匆的过客。
他终结了一个旧时代,也见证了一个新时代。
他就是爱新觉罗.溥仪。
对于这位清末皇帝,世人都存有不同的看法,或褒或贬。
对于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来说,他是有功之人;但从出卖国家利益,使东北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这点来说,他是历史的罪人。
人无完人,不管是谁,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溥仪的优缺点也常被人用放大镜来查看。
在我看来,溥仪也是一个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
混在旧社会与新时代的交叉点,他扮演的无疑是一个悲剧角色。
我看了很多人对溥仪的评论,大多数都是过分的抨击他的历史过失。
这对他是很不公平的。
作为一个新时代公民,我们应该持有公正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历史人物。
公元1908年12月2日,清朝的第十二代皇帝,也就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溥仪,坐上了北京子午线中心点上的龙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
从此便开始了他短暂的帝王生活,年号为宣统。
但不幸的是,三年后,袁世凯以《清室优待条件》为条件,逼迫隆裕皇太后签署并向全国发布了《逊位诏书》。
就这样,溥仪便拱手让出了皇位。
一位一生热衷于权力的瘦老太太-----慈禧,把溥仪推上了北京子午线上的龙椅,而一位同样一生热衷于权力的胖老头儿------袁世凯,又想方设法地逼他离开龙椅。
而他呢,作为一名无知孩童,稀里糊涂地被钦定而坐上皇位,但又稀里糊涂地被退了位。
这样稀里糊涂的三年帝王生活,让他成为了中国帝王史上的匆匆过客,留下一个亡国之君的骂名。
其实对于一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的小娃娃来说,溥仪本身并不存在着过错。
大清政权偃旗息鼓,源自于嘉庆后一代又一代腐败无能的最高统治者。
刚好又恰逢西方工业革命掀起的新时代革命浪潮,这就使得大清政权雪上加霜了。
也许,这是历史和溥仪开的一个玩笑吧。
作为一名被围困在大红宫墙内与世隔绝的皇帝,溥仪更多变现出来的是一个少年对宫墙外新鲜好玩的世界的向往和对新奇事物的孜孜不断追求。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爱新觉罗·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是清朝第十二位、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
祖父为醇亲王奕譞,其父是光绪帝的同父异母弟爱新觉罗·载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溥仪的生平简介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是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的儿子,被称为宣统帝。
1908年的时候,光绪帝病重,慈禧就下令把载沣的儿子溥仪养在了宫中,载沣府中一阵大乱。
不久之后光绪皇帝就去世了,溥仪也被慈禧下令过继给了同治帝。
次日,叱咤半生的慈禧太后也就去世了。
同年十二月,溥仪就登基为帝,裕隆皇后和载沣摄政。
1911年爆发了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了宫中,清廷大为震惊。
于是就派北洋军前去镇压,但是袁世凯一直都注意着朝中的一举一动。
武昌起义胜利之后,各国公使都要求清廷要启用袁世凯,但是袁世凯却故作推搡,最后和清廷做好协议要溥仪退位。
民国元年,裕隆太后颁布了溥仪的退位诏书,民国政府同意让溥仪暂时居住在紫禁城。
后来溥仪就在宫中学习、生活,宫中还是和以前一样,却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截然不同了。
北京政变发生之后,溥仪就搬到了之前载沣的住处居住,而后又逃到了日本公馆。
不久之后,溥仪就被日本人送到了天津。
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公元1945年,前苏联对日本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日本投降之后,溥仪准备潜逃去日本,但是却被苏联红军给抓住了。
后来溥仪被作为战犯,被送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劳改。
后溥仪经过全国人大的讨论和商议被特赦出了监狱,被分配到了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和卖票的工作。
1967年的时候,溥仪身患尿毒症,尽管周恩来总理著名的医生诊治,但是最后还是因病情危重去世了。
溥仪的死因六岁登基的溥仪,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与太监一起长大。
因为知道他是注定要成为皇帝的人,身边的太监们对这位小皇帝极尽讨好。
溥仪的一生
21岁时的决定,他以为自己可以复辟,
供万人敬仰,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傀儡, 没有任何宏图伟略的心胸,也没有任
何才华,注定一生只能做一个平庸和
任人摆布的人。
历史评价
结局最好的末代皇帝 溥仪一生经历三朝更迭, 内忧外患,风云变幻,但 能够全身而退,不在于他 有多么的聪明,能够呼风 唤雨,而在于人们知道他 是一个庸人,成不了气候。
溥仪出庭作证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 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此时,他的编号是981。
获 得 特 赦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隆重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 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 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
北京政变
津门风雨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 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政变”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对外界宣 布“容留”溥仪。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
溥仪在静园(1925)
溥仪の后半生
傀儡皇帝
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 八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 “皇帝”,改元“康德”。三月一日登基。还兼任伪“满 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仪式, 并与出任 “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示当场予以承认。 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
但往往正是这种庸人,才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爱新觉罗溥仪则是这个朝代的末代皇帝。
他的身份不仅仅是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名人,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爱新觉罗溥仪的背景以及他在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的双重身份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爱新觉罗溥仪的背景爱新觉罗溥仪于1871年出生在北京,是清朝的第十一代皇帝慈禧太后的皇孙。
他的祖父是清朝的道光皇帝,而溥仪的父亲则是辅政大臣奕劻。
由于出生在皇室家族,溥仪从小就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世界里,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然而,溥仪的童年并不像一般的皇子那样优越和幸福,他经历了清朝的兴衰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的未来感到忧虑和困扰。
二、清朝末代皇帝的角色1898年,慈禧太后退位,溥仪登基为皇帝,成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但他的统治时期并不长。
清朝末期,国内外形势紧张,国力衰退,社会动荡不安。
溥仪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一个被动的统治者,失去了真正的权力。
尽管如此,他仍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推动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他试图通过改良政策来改善清朝的局势。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溥仪的改革举措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溥仪只有三岁。
他的叔叔载湉成为临时摄政王,执掌朝政。
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清朝宣告结束。
从皇帝到庶民,溥仪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三、爱新觉罗溥仪的文化名人身份自退位后,溥仪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他离开北京,移居天津,开始了与封建王朝迥然不同的生活。
在天津,溥仪开始对艺术、文化和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学习了国内外的文化知识,尤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研究。
作为一位文化名人,溥仪活跃在社交圈和文化界,并广交文人墨客。
他与大批文化名人如梁启超、郭沫若、周作人等人保持联系,并积极参与文艺活动。
他撰写了大量的书信、诗歌和文章,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文学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溥仪的一生
溥仪的一生概述溥仪(1906年-1967年),字畲甫,满洲国末代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溥仪之子。
溥仪出生于北京紫禁城,自幼即为众多宫廷仪仗、宫女的簇拥下长大,从小就被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
他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战乱动荡,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本文将从他的童年、登基、被废到后来的人生反思等方面,对溥仪一生做简要梳理。
童年和登基溥仪的童年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幸福无忧。
他成长在一个政变频繁的时代,父亲清宣宗在1908年驾崩后,溥仪于次年登基,成为弘历皇帝(即宣统皇帝)。
然而,溥仪登基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即将灭亡。
虽然溥仪面临众多不确定的因素,但由于是年幼之故,权力实际上被维系在后位监国等多个宗室和权臣之手中。
被废和后来的人生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并在次年随清朝宣布宣告废黜,帝制政权彻底结束。
随后,溥仪离开紫禁城,全家被迫搬迁至北京郊外的景山后花园。
此后的溥仪开始了他的普通人生活。
然而,他的命运似乎无法摆脱政治,年轻时曾被冯玉祥招募参加直系军队,后又被日本利用成为傀儡统治的满洲国皇帝。
溥仪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无奈。
在满洲国期间,他沦为日本的傀儡,被剥夺了大部分的权力和尊严。
1945年,二战结束后,溥仪被苏联俘虏,并遭到起诉,被判刑五年。
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中国,接受新中国政府的审判和教育改造。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溥仪经历了苦难生活,并对自己的历史角色进行了反思和悔悟。
溥仪的人生反思在晚年,溥仪开始反思自己的历史角色和遭遇。
他对自己过去的错误和被动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对清朝王朝统治的不合理性和个人权力的腐败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表示愿意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并试图弥补。
溥仪在晚年前后出版了几本回忆录,向世人诚实地展示了自己的一生。
溥仪在1967年逝世,享年61岁。
他的一生经历了整个清朝和民国时期的战乱和动荡,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共和体制的变革。
溥仪的人生充斥着鲜明的矛盾和悲剧,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位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清朝的末代皇帝。
他在年幼时即被推举为皇帝,却在短暂的统治后被推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本文将探讨爱新觉罗溥仪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部分:爱新觉罗溥仪的早年爱新觉罗溥仪于1906年2月7日出生在北京紫禁城内,是奕詝(宣统帝)和孝仪文定皇后嫡长子。
在他四岁的时候,清朝即被推翻,他被迫离开紫禁城,开始了他流亡的生活。
在流亡期间,他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家族财富也逐渐消耗殆尽。
然而,爱新觉罗溥仪的学识和才华逐渐为人所知,并受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赏识。
第二部分:爱新觉罗溥仪的登基与统治1924年,爱新觉罗溥仪回到北京,并在一些知识分子的支持下,被推举为清朝傀儡政权的皇帝。
然而,他的统治并没有获得人民的广泛认可,许多民众对他持怀疑态度。
此外,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也给爱新觉罗溥仪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927年,北洋政府军队发动“反对权阉政策”,并成功推翻了爱新觉罗溥仪的傀儡政权。
从此之后,爱新觉罗溥仪被软禁,并开始了他的漫长流亡岁月。
第三部分:爱新觉罗溥仪的晚年生活被推翻后,爱新觉罗溥仪随即被软禁在宁夏银川,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之后,他又被转移到了石家庄,继续度过他的晚年。
然而,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让爱新觉罗溥仪感到无所适从。
1967年,爱新觉罗溥仪心灰意冷,离世于石家庄。
结论爱新觉罗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在他时代的政治环境下长期受制于外力,没有实际的掌权权力。
尽管如此,他的傀儡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体现了清朝的传统,维护了中国皇权的象征。
爱新觉罗溥仪的命运也是封建帝制终结的象征,他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历史。
他的经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近代史的深刻思考,也警示着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发展。
溥仪
2006年10月23日,末代皇后郭布罗· 婉容 的衣冠冢入葬清西陵。在与末代皇帝爱新觉 罗· 溥仪阔别六十余年后,婉容再次“ 回” 到丈夫身边。 而其遗物流传至今仅剩一面手镜,须留 作筹建溥仪纪念馆之用。因此,入葬这座衣 冠冢的,只有一张婉容生前照片。 末代帝后六十年后“团聚”
• 婉容弟弟郭布罗· 润麒的全权代理人黎园女 士悼词:“这既了却了郭布罗· 润麒先生和 后辈们六十年的心愿,也为婉容戏剧般悲 惨的人生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 婉容、文绣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后、皇妃, 且同时入宫,生活内容交叉。谭玉玲和李 玉琴是溥仪在伪满当“康德皇帝”时期册 封的伪贵人
5.李淑贤
• 李淑贤(1925年,一说1926或1927年生, 1997年6月9日卒),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 溥仪的第五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
•
李淑贤是汉人,曾经担任北京朝阳区 关厢医院护士,经朋友介绍后,李淑贤与 溥仪在1962年结婚,而她自己之前曾经结 婚二次。
•
李玉琴因为是贫农出身,虽然在同德殿里逐渐 变得满足、娇懒,但她在思想感情上和那些贵族 是不一样的,在新社会的影响和政府的帮助下, 她明白了许多道理。她参加了扫盲班,以后又回 到了东北,参加了工作,并于1957年和溥仪离了 婚。当时的溥仪正在抚顺接受改造。 • 李玉琴离婚后和当时在长春广播电台的一个 工作人员黄毓庚结了婚,重新建立起幸福美满的 家庭。
• 溥仪高兴时就让李玉琴唱歌给他听,或是 做体操给他看,不高兴时就申斥她,用笤 帚打她,发完脾气还要捧出“21条”不许 愁眉苦脸,强迫她破涕为笑。
• 日本投降以后,随着“满洲帝国”的垮台,李玉 琴生活在溃逃、流离和动荡的日子里。那时溥仪 已到了苏联。1946年解放长春以后,李玉琴回到 了娘家,由于娘家人的坚持,又把她送到了天津 溥仪的族兄溥修家里居住。溥修是个顽固的清室 遗老,他禁锢李玉琴如同囚犯一样。李玉琴在这 个封建家庭里生活了5年,做饭洗衣,如同奴仆, 还常常挨饿,连手纸都不给。天津解放后,玉琴 要求出去工作,溥修却说什么:“饿死事小失节 事大。”李玉琴只好靠织毛衣度日。
末代皇帝--溥仪
复辟期间曾有一架共和飞机在紫禁城 上空投下小炸弹,炸到了紫禁城东六 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 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 炸。
张勋(1854-1923)
溥仪成为伪满洲帝国皇帝
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在日军将领的帮助下,从天津逃离,来到满洲。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部地区建立“满洲国”。
特赦溥仪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明确提出溥仪等人是 “大蒋介石”,对他们处理方式,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简单地处决。从这 以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3年时光。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 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隆重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 的通知书。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 —1959年度赦字001号”,换句话说就是国内得到特赦的第一名战犯,竟是自己! 批特赦溥仪,不但出乎其本人的意料,也出乎同监战犯的意料,似乎战犯管理所 的干部,乃至更高层的负责同志,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后来的种种认识,正是毛泽 东在研究战犯处理问题的汇报会议上,首先提出了溥仪的名字,并认真听取了有 关情况以及溥仪本人学习改造的情况,据此作出了第一个特赦溥仪的决定。
溥仪的五位妻子之
中国末代皇妃文绣姓额尔德特,又名傅玉 芳。1909年12月20日,生于满洲镶黄旗的 贵族官僚人家。 1922年3月由逊帝溥仪亲 自阅看相片“钦定”,14岁的额尔德特· 文 绣得选为皇妃。 1924年11月5日,进宫做 妃子还不到两年的文绣,赶上了冯玉祥的 “逼宫事件”。
刀妃革命
在西元1931年8 月23日,溥仪的淑妃文绣 正式向溥仪要求离婚,原因是她再也承受 不了溥仪对她的冷落,和宫中的不自由。 这件事情对逊清皇室及前清王公大臣,还 有溥仪本身都造成相当大的震撼,这可以 说是对旧式文化的一种挑战,之后的两个 月,淑妃文绣坚持自我的想法,不顾家族 的反对和指责,也不理睬溥仪聘请的律师 所提出的和解方案,坚决的向天津地方法 院要求和溥仪离婚。
末代皇帝溥仪
第四个妻子:福贵人李玉 琴,她是溥仪坚决不要日本血 统妻子的产物。李玉琴曾经在 关东军大崩溃时,与溥仪一起 共同逃亡。后来溥仪在抚顺战 犯管理所期间,李玉琴曾多次 探望溥仪,通了许多信件。最 后,李玉琴还是向溥仪提出了 离婚。 最后的真爱:李淑贤, 她是作为公民的妻子而给溥仪 送终的,他们夫妇间温馨的感 情构成一幕永恒的喜剧,被这 喜剧折射着的,当然是全新的 时代、全新的社会和全新的观 念溥仪被特赦之后,作为普通 公民的溥仪与普通公民李淑贤 结婚。这是溥仪最后一位夫人, 这段婚姻一直延续到了溥仪去 世。
1967年,溥仪因患 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 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 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 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 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 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 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 山革命公墓。.骨灰奉 安处(在北京的八宝山 革命公墓)为"献陵"。
看看世人对溥仪的评价?
• 悲剧 ? • 懦弱? • 亡国之君 ? • 叛国罪人? • 良心泯灭? • 十恶不赦? • 失败者?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 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 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 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 特赦令从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
溥仪的感情生活
第一个妻子:皇后 婉容,婉容 猜嫉、排挤、诅咒文绣,虽然得逞, 却使溥仪心生反感。其后婉容与下人 李体育、祁继忠私通并生下一女,此 令溥仪大为恼怒,让人将新生儿填进 锅炉烧化。后来,婉容由于吸毒导致 病弱不堪,于日本投降的第二年病死 在长春。 第二个妻子:文绣,她不到十 四岁就来到溥仪身边当“宫妃”,后 来文绣冲破禁锢,历经艰难,与溥仪 实现离婚。这种“休夫”的胆气和行 为,在中国封建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例 子。 第三个妻子:谭玉龄,溥仪为 了惩罚婉容,把新贵人谭玉龄“像一 只鸟似的养在宫里”。后谭玉龄因其 天真直率的性格,赢得溥仪好感。谭 玉龄的突然病死,到底是得伤寒而死, 还是为关东军所害,至今还是个谜。
末代皇帝溥仪
父亲:爱新觉罗·载沣
? 1908年的满清皇 帝溥仪(图中站 着的小男孩为溥 仪)清光绪帝爱 新觉罗·载湉之 胞弟,宣统帝爱 新觉罗·溥仪之 父。
母亲: 苏完瓜尔佳·幼兰
? 同胞兄弟溥杰 ? 同胞姊妹韫媖、韫和、韫颖 ? 异母兄弟溥倛、溥任 ? 异母姊妹韫娴、韫馨、韫娱、韫欢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 10月17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为 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 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 12日)。其在大满洲帝国皇帝位时年号 “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 年)。
溥仪,是清朝第十一个皇帝,入关后的第 十任皇帝;也是中国的末代皇帝。通称宣 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字浩然,取自 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
张勋复辟
? 张勋复辟,是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 祺瑞的矛盾,率 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 于6月14日进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 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同月 30日,他在清 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 7月1日撵走黎元洪, 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 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 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封为 ‘弼德院'副院长。这就是史家称的‘张勋复辟' 或‘丁巳复辟'。结果复辟仅 12天破产。
复辟(12天)民国 ? 1932年3月1日—1934年2月28日任伪满
洲国执政(3年)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 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为伪满
洲国皇帝(11年)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末代皇帝-溥仪
毛泽东:迩者李守信卓什海向绥进迫,德王不啻溥仪,蒙古傀儡国之出演,咄咄逼 人。日本帝国主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周恩来: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两三岁,那时的事不能让你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是 要负责的。 喻大华: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 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 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
注:文本框可根据需求改变颜色、移动位置;文字可编辑
末代皇帝—溥仪
目录
1908-1911三岁登基的儿皇帝
1931-1945满洲帝国的康德皇帝 1950-1956战犯改造 1956-1967新时代的公民
溥仪简介:
爱新觉罗· 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乳名“午格”,字耀之,号 浩然,英文名Henry,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帝制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 帝,年号为“宣统”,故后世称之为”宣统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逊位, 清王朝正式结束了在中国的统治。之后溥仪经过了短暂的帝制复辟,1917年7月12 日复辟帝制宣告失败。1932年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和扶持下就任了伪满洲国 的“皇帝”,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1945年日本战 败,8月19日被苏联红军俘虏,五年后被遣返回中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1967年因病在北京去世,著有《我的前半生》 一书。
历史评价
阎崇年:宣统冲龄登极,成为大清末帝。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以降, 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经2132年,溥仪不仅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而且是中国 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 李淑贤:溥仪当过皇帝,而我却是个普通护士,然而我们真诚相爱,无论是溥仪所 在的全国政协,还是我所在的医院,人们都知道溥仪对我特别好。
溥仪简介-精品文档
回国改造
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中国,并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教 育和劳动改造。
婚姻与家庭
在改造期间,溥仪与李淑贤结婚,并育有一女。
溥仪的结局和影响
去世
1967年,溥仪因病去世,享年61岁。
影响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其经历和命运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转折。他的故事也成为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 容。
06
溥仪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溥仪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末代皇帝
01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
际统治权的皇帝。
历史见证人
02
溥仪见证了清朝的灭亡和中国的历史变迁,他的经历和视角为
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化符号
03
溥仪作为历史人物,在文学、影视等领域被广泛引用和改编,
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溥仪的退位和流亡
退位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溥仪被迫退位。
流亡
退位后,溥仪曾短暂居住在紫禁城,但后来被驱逐出宫。他先后流亡到天津、 东北等地,最终在日本投降后被遣返回国。
03
溥仪与清朝的灭亡
清朝灭亡的原因
社会矛盾激化
清朝末期,社会矛盾日益 激化,农民起义、民族矛 盾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清政 府。
02
溥仪的皇帝生涯
溥仪登基为帝
继承皇位
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1908年继 位,成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登基仪式
溥仪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登基仪 式,接受百官朝贺,正式成为皇 帝。
溥仪的统治时期
政治改革
溥仪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 ,试图挽救清朝的统治。
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
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
他出生在一个充满权力和荣耀的皇室家庭,却在年幼时被推上了皇位,成为了清朝的末代皇帝。
溥仪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故,他的故事也让人们对他产生了许多猜想和感慨。
溥仪在两岁时即被立为皇帝,但他的童年却并不幸福。
清朝的衰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得他失去了皇室的荣耀和权力,他成为了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却没有真正的统治权。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饱受着宫廷政治的挣扎和家族间的斗争,这些阴影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覆灭,溥仪被迫退位,他的一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先后经历了监禁、流亡和劳改,最终在北京逝世。
在流亡期间,他曾多次试图重返帝位,却都以失败告终,他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和无奈。
溥仪的故事,让人们对他的命运产生了许多猜想和感慨。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无法挽救清朝的命运;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受宿命束缚的可怜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
无论如何,溥仪的一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他的故事也让人们对权力、荣耀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溥仪的故事,也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反思。
清朝的覆灭和溥仪的命运,都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和变幻。
他的故事也让人们对封建王朝的兴衰、权力的腐败和历史的无情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最后,溥仪的故事也让人们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他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和无奈,他的命运也让人们对命运和自由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无论是作为一个皇帝,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溥仪的故事都让人们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和反思的故事。
他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和无奈,他的命运也让人们对权力、荣耀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他的故事也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和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的一生也让人们对历史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溥仪的故事,将会永远留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人们永远的反思和思考的对象。
历史人物宣统帝溥仪的介绍
历史人物宣统帝溥仪的介绍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历史人物宣统帝溥仪的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宣统帝溥仪的人物简介宣统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着非常强烈的戏剧性。
宣统帝出生于1906年,在1909年的时候被推上了皇位,当时年幼的他根本没有什么行为能力,所以把持朝政的是他的母亲和朝中群臣,而他更是小小年纪就因为辛亥革命之后的反清热潮在袁世凯等人的逼迫之下被迫退位,成为了清朝的末代皇帝。
虽然退位了,但是小皇帝的生活其实还不错,并没有就此沦为平民,依旧在紫禁城中享受着繁华的生活,并且还有一批死忠份子对他效忠。
后来在宣统帝12岁的时候,清朝的遗臣张勋发动兵变拥立宣统登基,但是这次的复辟只过了11天就再次下台,之后的宣统还是在紫禁城中好好的生活着,没事逛逛街,看看书,到有一种富家公子的感觉。
但是后来随着北京政变的发生,宣统不得不逃到了日本使馆,从此就沦为了日本人的傀儡。
在之后的日子里,宣统在日本人的.支持之下,建立了伪满政权。
在日本战败之后,宣统先是沦为了战犯,后来在监禁生活中受到了共产主义的感化,他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进步,所以被特赦出来,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过完了他的一生。
可以说宣统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试问历史上有几个人能够像他这样,做过皇帝,当过傀儡,受到过监禁,最后还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安享晚年。
宣统帝溥仪的儿子介绍众所周知,清朝的最后三个皇帝都没有后代,宣统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没有儿子,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情况很不可思议,皇帝又不是那种娶不到老婆的穷汉子,明明是妻妾成群,怎么会没有后代呢?是不是记录的人给记漏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虽说历史这种东西有时候很假,但是在皇帝的后代这种事情上,没有一个史官会少写,这种跟皇室传承有关系的事情,给他们再多的胆子也不敢漏写。
那么为什么宣统这么久都没有孩子呢?第一点和满清不正常不科学的通婚方式有关系,他们经常近亲结婚,可能因此留下了一种基因的遗传病。
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
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末代皇帝。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也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感。
他的故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传奇。
溥仪出生在清朝的皇室,是咸丰帝的玄孙,同治帝的弟弟,光绪帝的侄子。
他出生在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室家族,从小就被注定要承担起帝王的重任。
然而,正是这个注定,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挣扎。
1908年,光绪帝去世,溥仪登基为帝,年仅两岁。
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
然而,在他登基的同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
溥仪的皇帝生涯只持续了三年,他就被迫退位,清朝宣告灭亡。
在之后的岁月里,溥仪经历了许多沧桑和变迁。
他曾被软禁在紫禁城,过着名存实亡的生活。
后来,他被关押在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在这段时间里,他饱尝了权力的荒谬和生活的困苦,也体验了帝王荣华和失落的滋味。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伪满洲国灭亡。
溥仪被解放军俘虏,回到了北京。
他在审判中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
在狱中,他经历了身心的双重折磨,也思考着自己的一生。
1959年,溥仪获释出狱,他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在北京生活,过着平凡的日子,也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他热爱书法,喜欢收藏,也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晚年写下了自传《我的前半生》,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1987年,溥仪因病去世,终年61岁。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也承载了无数人的眷恋和思念。
他的故事,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深沉的人生传奇。
溥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帝王的荣耀和挣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人的悲欢和坚韧。
他的一生,是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他的故事,让我们反思历史,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溥仪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帝王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的一生,虽然跌宕起伏,却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末代皇帝——溥仪
谢谢观赏
成为公民
• 被释放后,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 1964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 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人民政协第四届全 国委员会委员
溥仪成为一名普通的公民
末代皇帝的逝世
•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 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 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 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 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 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
建立傀儡政府——伪满州国
• “伪满洲国”初期为“共和”体制,不久后以 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 “大同”,溥仪后称“皇帝”,年号“康德”。 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国发射的两枚原 子弹的攻击,苏联红军突袭了驻守在伪满洲国 的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1945年日本战败;同 年的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仪在通化临 江县(今属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 工培养所(日语:鉱山株式会社技术养成所, 今白山临江大栗子镇伪满皇帝溥仪行宫博物馆) 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伪 满灭亡
伪满洲国宣布成立
伪满洲国国旗
伪满洲国国徽
伪满洲国的钱币
日本管制下的伪满洲国教育
战败被俘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 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 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 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 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 令说:“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 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 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 规定,予以释放。”
溥仪的三件趣事
溥仪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 (1906年2月7日—1967 年10月17日),清朝末 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皇帝。
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回家还要钱
溥仪和朋友有一次逛 故宫,溥仪刚要进故宫时, 就被售票员拦住了,朋友 告诉他,进去要收费。溥 仪不高兴的说,回家还要 钱。但最后还是给了钱。
趣事二:书房回避
溥仪有一次带妻子去故宫时, 看到自己以前的书房,便向妻子 介绍。这时,有一个导游正在介 绍,溥仪马上停止了讲话。
趣事三:文物夜壶
溥仪又逛故宫时,管理员 正在介绍一个文物花瓶,溥仪 偷偷笑了,管理员得知他的身 份后忍不住大笑。原来溥仪小 时调皮,曾经将这个花瓶偷偷 地当夜壶。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这段简短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 溥仪的一生是十分跌宕起伏的。
溥仪从小朝廷中无所事事,大部分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 他的玩法是土洋结合,除传统的骄奢享乐外,还引进若干洋玩 意,如辟场地打网球、受洋教师庄士敦影响弹钢琴、养百余条 洋狗、为骑自行车方便而砍掉宫内的门槛、用重价购买玩具 和小太监们玩等等。在饮食上非常讲究,甚至超过慈禧当年的 排场。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加一桌火锅。还有各种点心、米饭、 粥品三桌和咸菜一小桌,一共大小七桌。据一份晚膳的菜单记 录有菜肴二十余品,蒸食十余种。另外还设有吃西餐的地方, 侍应西餐。在衣着方面,毫无限制,据一份旧账单所记,逊帝溥 仪在某年十月至十一月间的一个月内就做了皮袄十一件,皮袍 褂六件,皮紧身二件,棉衣裤和紧身三十件,共计五十余件。本 腐朽的宫廷生活,使溥仪养成了性格暴躁的脾气。 身工料不说,就算贴边、兜布、子母扣和针线等零星物品,就 花费了2100多元。1922年12月,溥仪与婉容大婚,民国政府派 步骑兵2000人作为仪仗队,以增声威,婚礼的费用达40万元,如 以当时面粉二元一袋的市价计,可购面粉20万袋,足供十万户 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 小朝廷如此浩繁的消费,又不事生产,民国政府的400万元 优待费,虽数目巨大,但也入不敷出,缺额较多,其惟一的生财 之道,只有盗运典卖内廷的珍宝文物。
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 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 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婉 容
文 绣
谭 玉 龄
琴李 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 淑 贤
婉容(1906年-1946年):达斡尔族旗人。1922年,她17岁跟溥仪结 婚,为皇后。父亲荣源为内务府大臣。起初夫妻关系尚好,溥仪在婉容与 文绣中明显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仪曾表现对婉容的信任,后天津时期 文绣出走后,溥仪迁怒婉容,婉容开始遭到溥仪冷落,染上鸦片烟瘾,满 洲国时期婉容并不愿去东北,却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带去,常年不堪忍受日 本人暴行而发疯。日本投降后,婉容被中共游击队俘虏,最后释放。烟瘾 发作,卒于中国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 文绣(1909年-1953年):满洲鄂尔德特氏旗人。1922年,她跟16岁 的溥仪结婚。溥仪首选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绣,但是父亲逝世后端康太妃为 首的四大太妃们,皆认为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让王公劝溥仪重选。 文绣被册封为淑妃。1931年文绣与溥仪离婚。 谭玉龄(1920年-1942年):北京满洲人,老姓他他拉氏。1937年, 经贝勒毓朗之女介绍下与溥仪结婚,封为“祥贵人”。六年后病故,由溥 仪追谥“明贤贵妃”。 李玉琴(1928年-2001年):吉林长春汉人。1943年,被日本官员挑 选入宫,封为“福贵人”。1957年5月,正式与溥仪离婚,后再嫁。文化大 革命期间,她因为曾作过溥仪的贵人而受到迫害。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李淑贤(1925年-1997年):汉族护士。1962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与 溥仪结婚。未育有任何子女。
溥仪在苏联赤塔和伯力的收容所被监禁了五年。 但是他的生活并没有很艰苦,甚至还十分的悠 闲。在起居上,收容所为溥仪准备了单间,还 专门安装了有线广播,播放音乐和俄语新闻等 节目。闲暇时间,溥仪等人不需要劳动,可以 散步、聊天。开始苏方对他们的活动范围还有 一定的限制,后来限制逐渐减少,溥仪可以在 山上、山下、河边、树林随便走走,活动范围 比他当“满洲国皇帝”时都大。更有甚者,当 苏方知道溥仪会弹钢琴,还将一架钢琴搬到了 他的住处。 这一切都使溥仪感到意外更有些忘乎所以。 溥仪对他带来的随从一直都端着“皇上”的架 子,天天接受他们的请安。他整日诵佛念经, 坐床修行,还让随侍放哨,好让他摆弄诸葛神 课、金钱卦等玩意儿,占卜自己的未知命运。 他的这些做法从未受到苏军的干预。
综观溥仪的一生,于国家于人民确实几无可圈可点之处,其逃 往东北当汉奸背叛国家更加令人不齿。但是,他的一生,是与他的 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大清帝国的皇帝身份,决定了他更加不 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自他三岁被慈禧确定为光绪的继承人始, 就决定了他 一生的命运的悲剧性。在他的身上,更多的被赋与了满 族人要恢复大清帝国的梦想,更多的被一班遗老遗少们赋与了艰巨 的历史任务。然而,历史的潮流是反封建的,所以这一点证明了溥 仪一生奋斗的悲剧性,即使是他内心中多么的不愿意,他也没有办 法去掉历史强加在他 身上的重任,这个重任,就是要恢复在他手上 丢掉的大清帝国的江山,从这一点上他没有错。只是这个错,乃是 与历史潮流相逆反的,更可悲的是这个重任牵扯进太多的"国"仇家 恨,为了取得复国的成功,他不惜与昔日自己祖宗的敌人结成联盟。 在东北,在名义上看,他似乎部分完成了恢复大清国的重任。但是 可悲的是,他的这个成功是建立在做日本人傀儡 上,建立在背叛这 个国家之上。他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无可避免地成为中国人的一份 子,而不单单只是一个满族人。他所建立的满洲帝国,也不是大清 国的一部分,却相反成了日本帝国的一部分。所谓的中国,在他眼 中俨然成为他的敌人,所以,在他的眼中,他决不是"汉奸",因为 他是一个满人,而不是汉人。因为汉人有负于他。他这样做的目的, 除了为了恢复大清帝国,或许更有一层,就是要复仇,向灭掉他国 家的"乱臣贼子"复仇,向失信于他的民国政府复仇。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作为战犯在抚 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学习。经过十年的 改造于1958获毛泽东特赦释放。从此, 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960年分配到北京植物园工作 , 一次,在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时,溥仪曾幽默地说: 1964\年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 “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 员会担任研究员并担任人民政协第四届 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 委员会委员。 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
丁巳复辟(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 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 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中国 北京复辟的 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因发生在丁 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1917年5月,黎元
洪总统府与主战的段祺瑞国务院针对是否参 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丁巳复辟’ 「府 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美等 支持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将段 祺瑞免 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 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 停。1917 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 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 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 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7月12日即结 束。
是幸运而又不幸的。作为一位襁褓之中初登皇位,少年 复位,中年再继位的末代皇帝,一生命运多舛。生于乱 世的他,已不再有中国历代皇帝的尊严和威信。代之而 来的是傀儡般帝王生活的屈辱和不幸,祖陵被盗,他无 能无力;被逼离宫,他无处安身。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 欲望,他出卖了一个国家,背叛了一个民族,甘为日本 侵略者的走狗。幸喜的是,人民政权成立后,他看到了 解放带给人民的欢乐,并且能悔过自新,自食其力,从 曾经的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变成为了一位普通而又合格 的公民。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 末代皇帝,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辛亥革命以后,宣布退位。其为清朝皇帝 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 日)。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伪康 德”,(1934年—1945年)。二战后, 由于抗战时充当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 皇帝,被国际军事法庭定为战犯,1950 年8月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 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 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 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 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1967年10 月17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我的前半生》。
伪宫的生活全无规律,这是由于溥仪打 乱了生活习惯,常常是晚睡晚起,没事的时 候王简斋就陪着溥仪打网球或高尔夫球。溥 仪这时的衣着一般以西装为主,打领带就是 那个时候学会的。然后就是打着进口发蜡, 将头发梳得整齐发亮,陪着溥仪和婉容去吃 西餐、冷食或逛商场、游乐场等。 溥仪经常打骂侍从,怕别人报复他,在 打完人以后总要派人去看看,有时候自己也 去看看,带些东西安慰安慰。也正是如此, 在伪满洲国,我不能干涉政事,不能随便外出走走,不能找个“大臣”谈 他就给侍从们定了很多规矩:不准彼此随便 谈,当关东军那边的电流不过来的时候,我就无事可干。我发展了迟眠晏起的 说话、不相互包庇袒护、不准舞弊赚钱、当 习惯,晚上总要后半夜,甚至过三点才睡,早晨要十一点起来,每日两餐,早 同事犯有过错时必须立即报告、下级对上级 餐在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一两点,下午四点到五六点睡个中觉,九至十一点吃晚 犯过的人必须在发现之后立即加以责打、放 饭,有时十二点吃晚饭。 松看管罪加一等。” ----溥仪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 月17日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去世13年后,党和政府为溥仪举 行了追悼会。 1995年的1月26日,溥仪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内崇陵 (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 易县清西陵陵旁边。 溥仪的逝世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的生命以及中国 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