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修复及其修复责任分析

合集下载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效果评价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效果评价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修复效果评价作者:王润珑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4期摘 ;要:土壤的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生态环保事业的重点任务,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土壤修复评价机制才能够降低这个行业的风险发生机率。

下文将对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以及主要修复技术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推动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引言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主要是指在人工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对于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调查以及修复,使其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保证周围生态系统的稳定利用。

下文将对具体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论述。

一、污染土壤修复标准污染土壤修复是土壤在污染物的长期影响下受到损害,在经过不同级别的修复技术作用之后重新回到原来水平的过程。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土壤修复评定准则,反应土壤在一些严重污染环境中受到的影响程度,建立标准系统主要考察污染物急性,亚急性毒性的危害以及主要作用,方案准则的建立主要参考如下三个因素。

首先分析土壤的背景值,即在沒有外力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土壤的背景值往往会因为外部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所以土壤修复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背景值的不同,并且尽可能地缩短修复标准的应用范围。

其次制定完善的土壤修复标准,还需要借助相关的科学技术设备完成土壤的分析、研发工作,相关技术团队同样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研发目标进行调整,才能够有效降低污染水平。

最后需要应用高科技修复技术水平,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正在提出更高的价值需求,不同类型污染土壤的发展变化比较迅速,因此对于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的政府都在尝试建立防污染的相关准则。

二、土壤修复技术介绍土壤污染的场地类型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以及其他小类,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首先明确土地的污染类型,然后按照相关修复原理采用物理,化学或者药学的手段进行修复。

(一)农耕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随着农药化肥的普及利用,当前农田中的重金属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因为农药化肥中带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如果没有被农作物充分利用将会严重影响土壤的内部结构,针对这一类的土壤类型主要采取农艺施工调整,化学施工调整以及添加农作物的几种修复方式,不同的农田类型往往需要借助不同的方法原理[1]。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摘要】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在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政策支持不足、技术研发不足、监管和责任界定不清以及土壤修复成本高等。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健全监管机制和责任界定,降低土壤修复成本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未来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关键词】污染场地修复产业, 现状, 问题, 政策支持, 技术研发, 监管责任,土壤修复成本, 政策支持力度, 技术创新, 监管机制, 降低成本, 环境保护1. 引言1.1 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重要性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它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导致了大量土壤、水体等环境资源的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污染场地修复产业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修复污染场地可以减少环境风险,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这也符合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加强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发展,提高修复技术水平,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培育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污染场地数量庞大,涉及工业、采矿、农业等多个领域,且大部分场地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急需修复。

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只有部分场地进行了修复,修复覆盖面仍较小。

在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存在着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主要以传统的土壤搬运、填埋等方式为主,缺乏创新技术和研发成果的应用。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以及修复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以及修复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以及修复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建设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加大对土壤的修复治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笔者将主要针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以及修复开展分析,分析当前管理与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修复我国目前的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土壤污染问题,对社会的发展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威胁着我国居民的生活健康。

只有加大对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才能有效解决污染问题,这也是当前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一、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以及修复中存在的问题(一)污染场地信息不够全面由于我国目前的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情况较为复杂,导致土壤污染的原因也较多。

一些化工厂和建筑工地在搬迁后对土地的污染程度也不同,严重的也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土壤环境。

因此,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当前污染情况复杂,污染地理位置不够清楚,在土壤形成污染后,各种污染物以及污染程度无法完全掌握,严重影响所制定的污染治理方案。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污染场地的信息不全面,阻碍了对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管理和修复工作的开展。

(二)缺乏健全的管理法律法规我国目前对环境保护工作虽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仍然欠缺,导致在实际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

在对污染物超标处理问题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实际的管理与修复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土壤环境治理工作,甚至存在监督不到位、修复不达标的情况。

因此,想要更好地提升土壤环境管理及修复的效率,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修复与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于一些污染地较为严重的地方,国家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并相应地出台一些管理与修复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对当前的土壤污染情况进行改善。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是针对现有污染场地中土壤的污染问题,制定的一系列修复与管理措施。

这些方案旨在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质量,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以下是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的分析。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应根据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程度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或物理修复。

修复方案还应考虑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以确保修复效果的最大化。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应包括环境监测和评估。

环境监测和评估是对修复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土壤污染物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修复方案。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还应考虑土壤保护和管理。

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壤、合理管理土壤和合理补充养分等。

保护和管理土壤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质量和功能,减少土壤的进一步污染和破坏。

第四,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要与其他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相衔接。

土壤修复与管理应与空气污染治理、水体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治理等措施相互配合,形成综合治理的效果。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还应考虑成本和可行性。

修复与管理方案要综合考虑土壤修复的技术、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的成本,确保修复与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是通过综合采取修复措施、环境监测和评估、土壤保护和管理、与其他环境治理措施相衔接等手段来恢复土壤功能、降低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该方案应根据具体的污染场地情况制定,并考虑成本和可行性。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涉及到我们生活环境的每一个角落。

污染物不仅影响了土壤和水源,更在我们身体健康上造成隐患。

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而周围的土壤却充满了重金属和化学品,那种无形的恐惧,真让人心头一紧。

为了应对这些环境挑战,咱们得从多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修复技术和过程监管的要点。

首先,咱们得了解修复技术的种类。

现代修复技术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

生物修复,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力量”来分解污染物,这就像请来了小帮手,悄无声息地把问题解决。

而物理修复,则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比如土壤置换、固化等,直接处理污染物。

说白了,就是将脏东西搬走或掩埋。

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定,这可不是随便来个方法就行的。

接下来,我们还得提到监管过程的重要性。

你可能会问,监管到底有多重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人盯着,修复过程就像无头苍蝇,随意而行。

监管机构需要对修复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各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这不仅保护了环境,还确保了周围居民的健康。

监管可不是个简单的工作,里面涉及到环境监测、数据记录、评估等多方面的内容。

每一步都得像走钢丝一样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修复失败,甚至造成二次污染。

然后,咱们再聊聊如何评估修复效果。

修复效果的评估就像一场考试,得看最终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评估修复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此外,还得考虑到修复后的生态恢复,比如是否能够重新种植植物,恢复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最终要达到的效果。

每一个数据都是对修复效果的证明,有时甚至能让人欣喜若狂,看到那些曾经污染的地方重新焕发活力,真是令人感动。

除了技术和监管,咱们还得关注公众的参与。

你可能不知道,公众的参与在污染场地修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社区居民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专家更好地了解污染情况。

此外,公众的关注和监督,可以促使相关部门更认真对待修复工作。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污染土地不仅对人民生活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也给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污染场地的修复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和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

在政策方面,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规定,如《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加大了对污染场地修复的管理和治理力度。

我国政府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扶持和引导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发展,如对于修复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等。

在技术方面,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市场方面,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政府政策的扶持,污染场地修复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

污染场地信息公开不够透明。

由于一些企业对土地污染的情况不愿意或者不敢公开,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污染场地的信息披露也存在不足,导致污染场地的检测和修复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现阶段,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主要以政府资金为主,企业对于污染场地的修复投入较少,这导致了部分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亟待创新。

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但是随着环境污染形势的日益严峻,已有的技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修复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

监管和治理不到位。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但是监管和治理工作依然存在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加剧了土地资源遭受的污染。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应该加强污染场地的信息公开工作,让公众能够了解到土地污染的情况,促使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污染问题采取更为主动的态度。

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于污染场地修复的投入,增加修复工作的推进力度。

污染场地修复实施方案

污染场地修复实施方案

污染场地修复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污染场地的修复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污染场地修复是指对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治理和恢复,以减轻或消除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二、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

1. 场地调查。

对污染场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场地的历史使用情况、可能的污染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等。

2. 污染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评估污染场地的污染程度和范围,确定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修复方案制定。

1. 目标设定。

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和修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修复目标和指标。

2. 技术选择。

结合污染场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

3. 实施方案。

制定详细的修复实施方案,包括修复工艺流程、工程量、工期安排、成本预算等。

四、修复实施。

1. 场地准备。

清理污染场地,清除垃圾和污染源,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技术应用。

根据修复方案,采用相应的修复技术,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治理和修复。

3. 监测评估。

在修复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修复效果评估。

1. 修复效果监测。

修复完成后,对修复效果进行全面监测,评估修复效果的达成情况。

2. 修复效果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修复效果的优劣,对修复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总结与展望。

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土地和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以上即是污染场地修复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治理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治理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治理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以及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工业企业搬迁和改造造成的污染场址数量显著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应重点解决的棘手问题。

为了及时缓解场地污染,国家政府部门对污染场地的整治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合理部署,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与土壤污染控制和整治有关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治理一、受到污染的土壤场地原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土壤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土壤污染有几个主要原因:第一,是管理不善。

污染处理不当和工农业废水、废气的排放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

在国家层面,忽视污染场地的整治,相关立法单位没有颁布相关法律,对场地污染的监管不到位,管理显得随随便便,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第二,缺乏资金。

地面污染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修复过程不是时间就能完成的,具有耗时、见效慢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正常运行,但相关管理单位规划未到位,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相关现场污染数据不完整,使监理工作不到位,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第三,其他因素。

地面污染涉及的主体有很多,如工业生产,企业为了省钱,没有任何处理随意排放废水排放,过度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农业企业的肥料浪费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到处扔垃圾,餐饮企业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等都是造成地面污染的原因。

土壤修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封堵法,切断“污染源-污染模式-易受污染”,恢复土壤的正常功能。

二、影响土壤修复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1.污染物的自身性质所决定土壤中常常存在着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性物质形态各异,植物受到化学作用出现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有效性特征。

不同污染物的单一性同时也决定了生物自身的修复性能不同。

在影响土壤修复效果的众多因素中,其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影响较大,污染物的有机污染结构出现差异,将直接影响土壤修复的实际降解能力。

浅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与修复技术

浅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与修复技术
! Q : !
Sc i enc e a nd Te ch no l o gy I n nov e t i o n Her a l d
环 境 科 学
浅析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过程与修复技术
安大力
( 沈 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辽宁沈阳
1 1 O 0 1国 经济的飞 速 发展 , 推 动了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与此同时, 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颁布实施 , 使全固范围内 很多 大中型城
1 我 国污 染 场地 的产 生 原 因分析
法 虽 然可 以 解 决 某一 个 场 地 的 污 染 问 题 ,
大 多数 情 况下, 污 染 场 地 都 是在 工业 或 但 是 却 仅 能 起 到 治 标 不 治本 的效 果 , 污 染 2 . 3 物 理 技 术分 离 便 会在 另 是 矿业 等 活 动过 程 中产 生 出来 的 。 就 我 国而 土 壤 从一个 地 方 被 转移 到 另一个 ,
和 矿 业 生 产 是 导 致 场 地 污 染 最 主 要 的原 因 之一 。 正因如此, 矿 区以 及一 些 重 污 染 行业 用各 类 微 生 物 对 污 染 土 壤 中的 有 机 物 进 行 是 污 染 场 地 分布 最为 集 中的 区域 , 如有 色金 降 解 , 在 这一 过 程 中, 微 生物 会将 土 壤 的有 属 矿 区、 黑色 金 属 矿 区、 石化、 冶 金、 电镀 、 o 和H: o 。 该 技 术 按 照处 理 方式 的不 同 , 机 械 加 工制 造 、 印 染以 及 制 造 等 等行 业 。 除 c
这 是 一 种 借 助植 物 对 土 壤 当中 的 污 染 物进行吸收、 转移、 降解的方法。 植 物 本 身

所 谓 的 微 生 物 修 复 技 术 实 质上 就 是 利 能 够 将 有 毒 的 有 机 化 合 物 矿 化 , 也 可 以 将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及修复对策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及修复对策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及修复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较多的土壤污染问题,土壤受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当前,有色冶炼、石油化工、造纸、农药化肥、电镀、采矿等行业对土壤环境的危害比较严重,各类工业废水、废渣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破坏土壤生态。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要加强管理,从源头避免土壤污染,还要实施末端治理,对土壤污染进行修复,降低各类污染的危害,提高土壤质量。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修复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各行各业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土地污染。

近年来,与土壤污染有关的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土地污染问题是环境污染中隐蔽性较强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污染,彻底防治极为困难。

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大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视,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利用,确保土壤安全。

1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简述和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性土壤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滞后性和地域性,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隐藏在被严重污染的土壤中。

土壤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能源是我国发展的主要消耗物质,无论是工业的建设生产需求还是人口的不断增加都导致社会对能源的使用需求和消耗量增加,而隐藏在能源消耗背后的是无尽的废水废物被源源不断投入周围的土壤环境中。

有害物质对土壤的伤害,使土壤中的有机养分不断流失,组织结构也遭到严重破坏。

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机制是对土壤污染进行修复,尽量还原土壤本质,实现对土壤污染的控制,其基本方式是根据物理、生物、生态学、化学原理,结合事前工作,充分了解被污染土壤的性质、物理形态、化学形态和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来实现污染净化。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虽然近几年我国土壤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土壤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土壤污染治理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耕地土壤污染较为严重。

污染场地的修复与治理

污染场地的修复与治理

污染场地的修复与治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区域地下、空气等环境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其中污染场地随处可见。

这些受污染的场地对人类健康与环境带来的威胁也愈来愈大。

因此,如何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和治理,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大难题。

一、污染场地专业词汇在开展污染场地的修复和治理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些相关专业词汇:1. 污染场地:在工业、农业、生活等过程中,因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重金属、病原菌等被不当排放、堆放或倾倒至土壤和地下水中,导致周围环境受到破坏的地点。

2. 修复:通过综合应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恢复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中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重金属、病原菌等污染物质达到法律、经济和环境效益三者协调的标准。

3. 治理:采用工程、科技和管理等手段,有效控制场地周围环境对污染场地的次生污染,满足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污染场地的分类污染场地的修复与治理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场地,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石化厂、化工厂等工业用地的污染场地;2. 罐区、储藏区等储罐场地的污染场地;3. 医疗机构等卫生设施场地的污染场地;4. 矿区、机场等特殊场地的污染场地;5. 农业用地、废弃地、垃圾填埋场等土地污染场地。

三、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1. 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是通过微生物或植物对有机物等污染物质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生物修复法具有修复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一些有机物、石油类污染场地的修复。

2. 物理修复法物理修复法是通过搬运、筛选等物理手段将含污物质的土壤、废弃物等物质分离开来,达到去除污染物质的目的,适用于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化学污染物质的修复。

3. 化学修复法化学修复法是通过化学吸附、氧化还原、沉淀等方法对污染物质进行分离和转化的修复方法。

化学修复法常用于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修复。

四、污染场地的治理技术污染场地的治理技术包括二次污染控制、地下水排放控制、覆土和管理等技术手段,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环境不受次生污染。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任务,目的是对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和管理,还原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健康。

该方案包括对场地进行详细勘测和污染评估,制定合理的修复策略和管理计划,实施修复和监测,并评估和总结修复效果。

本文就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场地勘测和污染评估场地勘测应包括土壤性质、地质特征、地下水水文地质情况、污染源的分布特征等详细信息,并收集与分析场地环境信息。

污染评估主要包括对各类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评估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

通过场地勘测和污染评估,可以对土壤污染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修复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修复策略制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制定合理的修复策略。

具体来说,针对不同的污染情况和修复目标,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等多种修复手段,如生物修复策略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方法。

在制定具体的修复策略时,应考虑修复费用、修复时间、修复效果等因素。

同时,在实施修复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二次污染和生态影响。

三、管理计划制定管理计划是场地修复和管理的关键部分,包括监测、管理、评估等三个主要方面。

监测方面,应建立长期稳定的监测系统,对修复效果和场地生态环境进行持续的监测和数据分析。

管理方面,应加强场地的日常管理,监督污染源和污染因素的控制,防止污染物的再次入侵和扩散。

评估方面,应定期对场地修复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不断完善管理计划。

四、实施修复和监测根据修复策略和管理计划,实施具体的修复方案,如植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等。

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防止二次污染和生态影响。

同时,应建立长期稳定的监测系统,对修复效果和场地生态环境进行持续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修复效果。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与管理已成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重点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原则1.综合治理原则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和管理应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蔓延。

2.可行性原则选用修复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包括技术成熟度、经济成本、修复效果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场地实际情况的修复技术方案。

3.保护环境原则在进行土壤修复和管理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确保修复与管理工作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挖掘、覆盖和固化等技术。

对于较浅层污染的场地,可以通过土壤挖掘的方式将污染土壤剔除,然后进行填埋处理;对于大面积污染场地,可以采用土壤覆盖的方式,即在污染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无机材料或植物覆盖层,减少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还可以采用土壤固化技术,通过在污染土壤中添加固化剂来稳定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不易迁移。

2.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氧化、盐基萃取等技术。

化学还原技术是指通过还原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化合物,减少其活性;氧化技术则是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减少毒性物质的危害;盐基萃取技术则是通过添加盐基萃取剂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转移到水相,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3.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土壤微生物修复等技术。

植物修复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蓄积作用来修复土壤污染,适用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场地;土壤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添加生物修复剂来降解或者修复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修复技术。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问题逐渐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在国际范围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多种修复方法和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等几大类。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挖掘换土、热解析、电动修复等,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或分离土壤中的污染物化学修复技术则利用化学试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如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土壤淋洗等生物修复技术则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联合修复技术则是将上述两种或多种技术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智能化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修复材料和技术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法规政策的完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更高的技术标准。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成功案例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背景:污染场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因生产活动、不当处理废物等行为而遭受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这些污染场地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且深远的影响,也对周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1. 引言1.1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等环境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导致大量的污染场地需要进行修复。

污染场地修复产业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承担着修复受污染土地、提升环境质量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问题。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修复效果和质量参差不齐。

产业主体多为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度不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

政府对污染场地修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面临着融资难、技术难、市场难等多重困境。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亟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拓展市场需求空间,才能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现状十分严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场地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污染场地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大部分污染场地处于未被修复的状态。

现阶段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存在着匮乏资金支持的问题。

由于修复成本较高,企业和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不足,导致很多污染场地得不到及时修复。

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也是当前污染场地修复产业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研发的投入,但是仍缺乏一套完善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

市场需求不足也是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污染场地修复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修复产业的发展。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亟需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2.2 产业问题分析1.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修复项目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过程监管要点分析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咱们的土地、水源,甚至空气,都被各种工业废物和化学物质侵袭。

要想恢复这些被污染的场地,咱们需要了解修复技术和过程中的监管要点。

第一,咱们得知道什么是污染场地修复。

简单来说,就是把那些受到污染的地方“治愈”回来。

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不同的污染源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就像生病,医生得根据病因开药。

修复技术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就像用吸尘器清理灰尘,把污染物“吸”出来。

比如,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抽水或者土壤置换来清理。

化学修复则是用一些化学药剂中和污染物。

比如,某些化学物质可以把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的。

生物修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用微生物来“吃掉”污染物,恢复生态平衡。

自然界可不是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微生物在这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第二,咱们再来说说监管。

修复过程中的监管可不能马虎。

每一个环节都得有人盯着。

咱们需要制定严格的监管标准。

这就像打铁,要趁热,抓紧时间。

先是对污染源进行评估,确认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然后制定修复计划。

这个计划得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确保科学有效。

修复过程中,还要进行监测。

比如,检测土壤和水源的质量,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

监测手段可以用传统的方法,也可以用现代的高科技设备。

可别小看这些监测数据,它们是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要是监测结果不达标,咱们可得重新调整策略,确保不走弯路。

第三,沟通也是关键。

修复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管部门和公众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这就像一家人,要彼此理解,才能和睦相处。

施工单位要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进展,确保信息透明。

公众也有权知道修复的进展,毕竟环境是大家的“家”。

参与方之间的沟通能有效减少误解,增进信任。

比如,在某个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中,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帮助施工单位更好地理解当地的环境需求。

这种互动让修复工作更加顺利,也提升了公众的参与感。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摘要: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到土壤中,严重破坏了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与修复措施,保护和恢复受污染土壤的环境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修复对策;政策法规;监测技术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

然而,我国目前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政策法规不完善、监测技术不够先进、污染源控制不到位等。

1 我国污染场地的现状我国的污染场地问题严重,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旧厂址和废弃矿山等地。

这些污染场地的土壤受到了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的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迅猛,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大规模开展了许多重工业和化工项目。

虽然这些项目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排放物,其中不少被排放到土壤中。

工业园区、旧厂址和废弃矿山成为了主要的污染场地,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1]。

在这些污染场地中,土壤遭受到了多种污染物的侵害。

重金属污染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铅、镉、铬等重金属物质的超标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对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此外,有机物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隐患,包括工业废弃物中的有机溶剂、石油烃类等。

同时,部分污染场地还存在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如铀、镭等元素的超标含量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风险。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受污染的土壤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和植被的减产,进而影响食物链的健康和稳定性。

此外,通过土壤的迁移和扩散,污染物可能进入地下水,对饮用水和生态系统造成进一步污染。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问题及策略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问题及策略

现状不容乐观,无机型土壤污染比较显著,南方土壤 污染情况要重于北方。
2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健全的土壤修复标准体系 当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缺少健全的修复标准
体系,这就导致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缺乏可 靠的支持。以场地内被污染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 调查、评估和检测,这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重要内 容,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成效 [1]。 但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多种多 样,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土壤在理化性质方 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对污染场地的修复研究起步 较晚,缺乏健全且有效的土壤污染修复标准体系。这 样就无法保证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质量和效果,给后
综 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ol.36,No.7 2018 年 7 月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问题及策略
赵茜瑞 1,石洪影 2
(1. 哈尔滨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10;2. 黑龙江中科瑞合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00)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 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环保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对污染 场地土壤进行修复势在必行。
2014 年 4 月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 主体有明确的规定,“谁污染谁治理”,也就是说污 染者要承担相关治理费用。对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来 说,这样能够有效解决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资金问题, 但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治理原 则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2]。首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的责任主体往往不明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水土保持法》等均未明确界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 责任主体。与此同时,由于区域内企业数量较多,企 业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很难明确区分场地土壤污 染的责任主体。同时,入驻企业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一旦污染企业搬迁且相关监督调查不到位,就无法准 确把握场地土壤污染的责任主体,这也会影响污染场 地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

当前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管理

当前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管理

当前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管理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

基于此,文章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优化对策,旨在为今后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惩罚体系;污染治理责任;公众参与力度;技术培训现阶段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周边生活环境的标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使得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但是现在的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使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工作顺利进行。

1.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1 治理责任不强随着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等工作的部署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已经开始。

从政策上,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等文件,明确指出需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对再开发场地进行场地环境调查。

但目前污染场地治理责任人较为分散, 据调查既有污染企业直接作为业主的, 也有企业的上级控股集团作为业主的, 对于关、破企业遗留污染场地的业主, 还包括土地储备单位和开发商。

现阶段法律对污染者责任的认定与追溯, 存在较大空白, 况且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费用高昂, 时间漫长,实际执行中也难以操作。

我国污染场地多集中在一批历史较久远的老工业基地, 这些企业目前大都面临能耗高、污染大工艺落后、经济效益不好的状况。

国家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既要解决城市发展所需的安全、环境及土地资源问题, 也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认定搬迁前的企业作为治理责任主体并要求企业在搬迁或搬迁后的生产恢复期承担高额的治理费用,极不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场地修复及其修复责任分析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探究【引言第一章】污染场地修复及其修复责任分析【第二章】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责任制度现状及问题【第三章】其他国家和地区污染场地修复责任制度的借鉴【第四章】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责任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结论/参考文献】土壤污染修复责任制度构建结论及参考文献引言土地是地球生命的支持系统,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因素。

然而,伴随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悠久的工业活动却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土地污染之殇。

2005 年前后,北京市宋家庄地铁站出现施工中毒事件,2006 年,武汉市三江地产高价拍得的土地却因土壤污染无法开发,2008 年,武汉市长江明珠小区土壤未经修复而交付于住宅居民,这些“ 毒地”事件动辄损失上亿元,而“毒地”背后,却无具体责任人承担修复责任。

从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来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均已实施多年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污染者的责任追究起到一定作用。

但土壤污染的单行立法尚属空白,现行有效的法律及规范性文件对于土壤污染责任追究及土壤修复都未能起到良好作用。

责任人不明确、监管失灵、资金不足制约着土壤修复的进程,是阻碍修复责任得以实现的三大症结。

因而,在未来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强有力的、行之有效的修复责任是重点,也是难点。

本文选取土壤污染的特殊领域--污染场地内的土壤污染为研究范围,以污染场地的修复责任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主义分析法对污染场地、修复责任的概念进行界定,运用比较分析法,考察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污染场地修复责任制度,进而总结一套适合本土的污染场地修复责任制度,以解决实践中“ 毒地”爆发却无人承担的问题。

第一章污染场地修复及其修复责任我国在“ 退二进三”进程中遗留了大批的污染场地,亟待修复,这些污染场地几经变迁,责任人的追究成为一项难题。

目前的修复主要由政府承担费用,无法对相关责任人形成威慑。

污染场地修复责任制度的不完善已经成为阻碍污染场地修复的症结,在未来污染场地相关立法中规定强有力的、行之有效的修复责任是重点,也是难点。

对此,笔者在本章中将重点分析污染场地修复责任的概念、性质与理论基础,为后文提供理论支撑。

一、污染场地修复责任明确的法律概念是研究的前提。

污染场地修复责任涉及污染场地的概念和修复责任的概念。

污染场地与农用耕地不同,修复责任也不同于传统的私法责任或公法责任,只有明确污染场地和修复责任的概念,才能针对其特点设计合理的法律责任。

对此,笔者在对比各国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污染场地的三个要素,并提出适合我国的污染场地概念;同时,重点探讨修复责任的性质,以此作为笔者构建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责任制度的重要支撑。

(一)污染场地的概念污染场地( contaminated site)源自美国1980 年《环境综合性反应、赔偿和责任法》①,按照该法规定,污染场地是指含有危险废物或其他污染物、致污物的未受控制的或遗弃的不动产。

实践中,美国的污染场地包括超级基金地块、联邦地块和棕色地块。

如果联邦政府参与或着手计划清理,则污染场地被称为“ 超级基金地块”,通常罗列在《国家优先权列表》中;联邦场地是所有权归美国政府、或由其利用的,可能由未爆炸军火、放射性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的地块。

棕地( brownfield )是特殊的污染场地,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不动产及其相关附属、开发地或再利用地。

② 在德国,污染场地是指“ 关闭的垃圾处理厂或处理、储存或填埋垃圾的其他场地以及造成土壤有害改变或其他有害于个人与公众的工业遗迹地。

德国通过以下三点确定污染场地:① 在废弃的工业场址中,污染物质被处理之后已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或者污染物质数量众多;② 在废弃的工业场址中,在操作、管理过程中发现土地中有重要物质因素输入;③ 在废弃的垃圾处理点,操作方式或者处理厂的停运时间显示垃圾未被合理运输、填埋或处置。

确定为污染场地的需要满足筛选值、触发值、预防值。

”① 英国没有对污染场地做出具体概念界定,而是基于风险评估理念,依据污染物质、承受人和途径三要素进行个案评估。

污染物质是在土壤中存在的足以对地块造成地表、地下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实际或潜在的危害的污染物或其他物质;承受人是污染的受体,包括人类、受保护的建筑、水环境等;途径是承接污染物质与承受人之间的某种联系。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污染场地的定义为:“ 因从事生产、经营、使用、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有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使土壤受到污染的土地。

” ② 同时,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环境保护部批准,于2014 年7 月1 日起实施的《污染场地术语》对污染场地的相关概念做了细致规定。

按照该术语导则,场地是“ 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③;潜在污染场地是“ 指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危险的场地” ④;污染场地是“ 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⑤ 由此可见,关于污染场地的概念,各国均有细微差别,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人类危险的工业活动,经过行政部门科学评估,确已在特定场址内产生污染结果,二是场地内土壤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三是此种污染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威胁或实质损害。

由此我们可以说,污染场地是指因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使得一定范围的土壤无法发挥其土壤资源价值功能并直接或者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正常生存的土地。

相较而言,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污染场地概念采用列举式,未能考虑到场地内地下水污染问题,而《污染场地术语》的概念综合了地表与地下,融合了将生态环境作为直接保护利益的理念,值得立法借鉴。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污染场地通常产生于工业化过程中经营者从事的危险活动,常见于城市或农村中的工业园区、废物处理厂、石油泄漏地等,这便与农业活动中使用农药所致的农用耕地污染有所不同①;第二,棕地是污染场地的特殊类型,是一些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但尚未开发的污染场地,棕地再开发要求其修复责任与一般的污染场地有所不同;第三,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密不可分,这要求我们在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要考虑这两种环境要素的整体性。

(二)污染场地修复责任的概念污染场地修复责任涉及到诸多新的法律概念,比如“修复”一词,它与传统法律中的“恢复原状” 有何区别?由此派生出的“修复责任” 与恢复原状的法律责任存在哪些质的区别,修复责任的性质又是什么?明晰这些法律概念是本文研究的前提。

1. 修复责任的概念在科学层面,“ 土壤修复( soil remediation )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或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满足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要求。

” ② 场地治理修复( site cleanup andremediation)是“采用工程、技术和政策等管理手段,将场地污染物移除、削减、固定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③.目前的修复技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原位修复、异位修复等。

在法律层面,修复( remedial action)是“ 美国环境法中(旨在使环境质量得到永久性恢复的)补救措施,尤指根据《超级基金法》的规定,在某种危险性物质已经或可能被排放进入环境中时所采取的、旨在使污染得到永久性治理的措施,以阻止其继续排放,使其对公众健康或环境的危害减少至最低限度。

” ④ “责任一词的含义为未能驳倒一项指控的人应对其行为承担受惩罚或者谴责的义务。

” ⑤ 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责任是第二性义务,“ 是由于侵犯法定权利或违反法定义务而引起的、由专门国家机关认定并归结于法律关系的有责主体的、带有直接强制性的义务,即由于违反第一性法律义务而招致的第二性法律义务” ⑥ 赵红梅教授认为,“法律责任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概念,违法者应否和能否承担法律责任,则属于法律责任主体的论题,法律责任的主体是具有责任能力的违法者(一部分违法者) 。

” ⑦修复责任(治理责任、整治责任、清理责任)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相关主体违法或者危险行为导致污染的,承担修复的不利后果(如昂贵的经费支出,甚至停产歇业),属于(第二性)义务,这是按照承担法律责任的内容作的分类。

修复责任的第二层含义是,修复行为的实施者应当按照预防原则的要求,谨慎修复,违反规定,造成场地内二次污染或人身及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的责任,该责任涉及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这两层涵义应当统一由法律加以规定。

综上,修复责任是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承担的需对指定的区域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并与相关生态系统协调统一的不利后果。

这种不利后果主要是提供修复资金、清理场地,除此之外,还包括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扩大、报告与信息共享等义务。

修复责任与恢复原状的概念易引起混淆,需明确区分。

从语义上讲,恢复是“回复到原来的状况” ①,修复是在恢复的基础上加以修整;从责任性质上讲,恢复原状是传统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类型,修复责任是社会法角度的环境法责任类型;从责任的实现上讲,环境要素很难恢复原状,土地保护的目的是实现土地的再利用,涉及未来土地的不同用途与标准,污染场地也无需“ 恢复原状”.(三)污染场地修复责任的性质修复责任与传统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区别更多体现在修复责任的性质上。

按照行为违法性质划分,大陆法系将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