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围魏救赵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解释及典故

三十六计解释及典故

三十六计解释及典故《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兵法著作,被誉为兵家经典之作。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六计,共计三十六计。

这些计策和典故在中国历史上广泛应用,并且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计:瞒天过海。

这个计策源于战国时期郭嘉瞒天过海的故事。

瞒天过海要求我们在战争中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采取虚张声势的手段,迷惑敌人。

这计策告诉我们,善于运用隐蔽、欺骗的手段,在关键时刻发起进攻,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第二计:围魏救赵。

这一计策出自战国时期韩信的故事。

围魏救赵劝我们善于利用敌人的势力,瓦解敌人的联盟关系,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这计策告诉我们,战争中能够灵活运用外交手段,争取与敌人的朋友结盟,削弱敌人的实力。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故事源于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关系。

借刀杀人要求我们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和纷争,让其自相残杀,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这计策告诉我们,善于观察敌人的矛盾和弱点,并运用正确的策略,可以瓦解敌人的力量,获得胜利。

第四计:以逸待劳。

这一计策出自战国时期孙膑与丁奉的故事。

以逸待劳要求我们运用巧妙的战略,消耗敌人的实力,待到敌人疲惫时再发起进攻。

这计策告诉我们,应该善于避实击虚,巧妙地利用敌人疲劳的时机,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第五计:趁火打劫。

这个计策源于战国时期吴起趁楚国失火的时机攻打楚国的故事。

趁火打劫要求我们善于抓住敌人危机的时机,采取激进的战略,取得最大利益。

这计策告诉我们,战争中应该善于洞察敌人的困境,并果断地采取行动,争取胜利。

第六计:声东击西。

这一计策出自西汉初期霍去病的故事。

声东击西要求我们采取假象、迷惑敌人的战术,使其分兵应对。

这计策告诉我们,战争中应该善于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的决策,让其陷入被动。

《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但作为现代人,我们需要将其用在适当的场合,比如商业、政治等领域。

同时,我们在学习《三十六计》时也不能只局限于策略的运用,更要注重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规范,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公务员考试成语常见100

公务员考试成语常见100

1.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不刊之论: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断论或者意见非常正确。

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高屋建瓴: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2.徒托空言:只说空话,并不实行。

纸上谈兵: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画饼充饥:没有实际行动,仅为空想。

坐而论道:坐在那里高谈阔论空洞的道理。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泛泛之谈:肤浅不深入。

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3.口若悬河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舌灿莲花: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美妙。

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一个接一一个。

字字珠玑: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声情并茂: (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语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4.振聋发聩:声音响亮,产生的作用足以唤醒麻木的人。

掷地有声: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铿锵有力: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朗朗上口: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脍炙人口: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5.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轻)6@公考平货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重6.横空出世:优秀的人或物突然出现。

异军突起: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力量一下子崛起。

悄然兴起:某样事物开始流行或兴盛起来。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

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

(中性词)甚嚣尘上:某种言论十分嚣张,贬义。

登堂入室: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沉渣泛起: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

风起云涌: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波谲云诡: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千姿万态,不可捉摸。

形容事物变幻莫测,常贬义。

苍黄翻覆:变化不定。

7.炙手可热:原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现可用于某人某事受欢迎、受追捧、很流行。

恒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贬义。

围魏救赵的内容

围魏救赵的内容

围魏救赵的内容
围魏救赵,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军事策略。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45年,当时赵国正面临强大的敌对势力魏国的围攻。

为了拯救赵国免于灭亡的危机,赵国君主采取了一项大胆而巧妙的计策。

赵国选择了各国之间相对弱小的燕国作为盟友,以其精锐军队对付魏国。

通过一系列的谋划和外交手腕,赵国成功地将各国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地方,转移魏国的注意力。

在此同时,赵国军队则进行着分兵进攻,以牵制魏国的力量。

为了进一步削弱魏国的力量,赵国派遣了一支特别行动小队,秘密渗入魏国内部,执行破坏任务。

他们奇袭了魏国的粮草仓库和军事据点,使得魏国军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这些破坏行动有效地瓦解了魏国的战斗力,使得赵国得以缓解被围困的压力。

与此同时,赵国继续利用外交手段,向其他国家施压,让他们从魏国撤军,削弱了魏国的盟友。

最终,赵国在各种内外因素的配合下,成功地解除了魏国对赵国的围困。

这个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展示了赵国君主的智慧和谋略。

通过利用外交手段、破坏行动和军事分兵,赵国成功地转移了魏国的注意力,最终保护了赵国免于灭亡。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策略中一项经典的典范,并在后世的军事思想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第一计:瞒天过海1.伪装成弱者,隐藏自己的真正实力,以迷惑对手。

2.驱使敌人产生轻敌之心,使其放松警惕。

3.利用敌人的轻敌,以出人意料的战术给予打击。

第二计:围魏救赵1.采取围而不歼的态势,消耗敌人的资源和士气。

2.逼迫敌人做出决策,然后利用战机抢救自己的同盟。

3.针对敌人的弱点,迎头痛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1.利用他人的力量去对付敌人。

2.运用外援,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和资源。

3.躲藏自己的意图,使敌人无法防备。

第四计:以逸待劳1.利用对手疲劳的时机发动进攻。

2.保存精力,等待对手暴露弱点。

3.以对手的劳累为机会,在其不备之间给予致命打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1.在他人掌握火势之时,出其不意地抢夺利益。

2.获取他人在混乱中的财富或资源。

3.在危机中抢夺利益,迅速行动。

第六计:声东击西1.制造分散的声音和信息,以迷惑敌人。

2.编造假象,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3.扰乱对手的判断,使其无从得知真相。

第七计:无中生有1.编造假象的情报,使敌人误判形势。

2.利用敌人对情报的过分依赖,制造假象。

3.以虚假情报达到迷惑敌人,令其不知自己的真实意图。

第八计:暗渡陈仓1.利用暗道或以秘密的方式潜入敌人的核心地带。

2.利用敌人对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突袭。

3.快速占领敌人的重要位置,使其手足无措。

第九计:隔岸观火1.在敌人两败俱伤之际,观望其动态。

2.不轻易插手争斗,等待双方衰弱后再出击。

3.在双方实力削弱后,选择对敌方损失最大的时机出手。

第十计:笑里藏刀1.表现温和而友善的一面,获得敌人的信任。

2.利用对手的轻信,秘密攻击其软肋。

3.以和平外表掩盖战略意图,让敌人防不胜防。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1.利用替身去引诱敌人的攻击。

2.利用他人的身份去捍卫自身的利益。

3.让敌人对敌友难辨,无从下手。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1.在逃离战场时顺势掠夺敌人的财物。

2.利用混乱局势,实施损人利己的行动。

3.迅速获得物资和资源,增加自身的实力。

历史人物成语

历史人物成语

历史人物成语1.暗渡陈仓(韩信)出处:《群音类选》:“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2.初出茅庐(诸葛亮)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在河南南阳的诸葛亮作军师。

曹操派大将夏侯淳领兵十万进军新野,诸葛亮派关羽、张飞领兵埋伏在博望坡一带,叫赵云、刘备引兵诱敌。

夏侯淳中诸葛亮的火攻围剿计大败而逃,诸葛亮取得首场胜利。

3.东窗事发(秦桧)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岳飞、李纲等坚持抗金,奸臣秦桧主张投降,就与夫人在东窗下密谋除掉岳飞。

后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不久秦桧与儿子病死,妻王氏请僧人做法事超度他们,法师说:“太师叫我转告,东窗事发了。

”4.刮目相看(吕蒙)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

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5.草木皆兵()清•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6.多多益善()西汉初期,韩信最初投奔项羽,没有得到重用,就去投奔刘邦,经丞相萧何极力推荐,才担任汉军的大将军。

一次刘邦问韩信能够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越多越好,因此得罪了刘邦。

中国象棋36计之围魏救赵

中国象棋36计之围魏救赵

中国象棋36计之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那么象棋中的围魏救赵你是否了解呢?下面是有中国象棋36计之围魏救赵,欢迎参阅。

中国象棋36计之围魏救赵讲解共敌不如分敌,我阳不如敌阴。

(译文)打击集中的强敌,不如把它调动分散以后再打,先兵出击不如后发制人。

(新解)此计源于战国时期的齐魏桂陵之战。

其基本思想是强调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攻其所必退,歼其退者,以达到趋利避害,机动歼敌的目的。

古人认为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

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用兵则要依据敌情的变化而决定其作战方针。

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若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孙子?虚实篇》中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 敌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意为: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紧教的地方,行动于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

……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深沟高垒,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

“围魏救赵”是攻其必救、以攻为守的计谋。

(棋解)象战中的“围魏救赵”。

一般都是指自己某一强子受困或某一侧垂危时,发现对方某一部位有隙可乘,于是避其锋芒,采取“捣虚”的方法,分导引流,“攻其所必救”,迫使对方进攻的强子回防救援,以达到解救自己受困的子力或垂危的局势的目的。

象战中使用“围魏救赵”计时,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一)目的要明确。

就是要通过“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战术,解救被对方重兵攻击的某一侧或被围困的某强子,在“调运”过程中歼灭敌人。

(二)方向要正确。

这就首先要求我们对双方子力与形势的判断要正确,根据双方作战地形的险易、远近、广狭、死生等情况作出判断,根据双方可能投入的兵力的多少、强弱,结合地形占领情况,衡量对比,对作战方向进行正确的选择。

三十六计记忆口诀

三十六计记忆口诀

三十六计记忆口诀一胜战计 [摇条韵]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西击东扰 [声东击西]二敌战计 [江洋韵] 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刀藏 [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顺手牵羊三攻战计 [人辰韵]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故纵欲擒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贼王先擒 [擒贼擒王]四混战计 [人辰韵] 釜底抽薪摸鱼水浑 [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捉贼关门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假道伐邻 [假道伐虢]五并战计 [姑苏韵] 偷梁换柱指桑骂梧 [指桑骂槐] 假痴不癫抽梯上屋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反客为主六败战计 [言前韵] 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注:一第六组可记忆为:《美空反,苦连环》,为言前韵。

二三十六计分六组,每一组设一个韵,把不押韵的字稍作调整,更换,既不改变原意,又可以朗朗上口,背诵如流。

但使用时一定要用原句,避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三十六计记忆方法,联想记忆1.瞒天过海:1铅笔,我用铅笔打天堵上,骑上铅笔过海。

2.围魏救赵:2鸭子,鸭子围着围裙,向着火的灯笼泼水。

3.借刀杀人:3山,我给山神一把刀,让他去杀山贼。

4.以逸待劳:4帆船,船上的水手用衣服来捕老虎。

5.趁火打劫:5屋子,一坏蛋坐上飞火轮到公安局打劫。

6.声东击西:6柳树,柳树东边站着一个白胡子神仙,西边的叶子上长着很多西瓜,神仙想吃西瓜。

7.无中生有:7拐棍,一个老头拿着拐棍从墙里头伸到墙外面的油缸里。

8.暗渡陈仓:8葫芦,我息了葫芦灯笼里的蜡烛,偷偷地跑进放着坏米的仓库里放了把火。

9.隔岸观火,9酒,我吃着酒,坐在岸边看对岸的篝火晚会。

10.笑里藏刀:10十字架,杀手想杀神父,因为有神的保护,不敢明拿刀,就把刀藏在衣服里面,对神父边笑边取刀子杀他。

11.李代桃僵:11筷子,我用筷子把李子夹进袋子里,用缰绳把桃子放进去。

12.顺手牵羊:12婴儿,我家的羊顺手就牵走了隔壁家的婴儿。

13.打草惊蛇:13医生,医生为了蛇胆,拿着一米长的注射器向草丛里的眼镜蛇打针。

部编语文五下田忌赛马课后练习(含答案)2

部编语文五下田忌赛马课后练习(含答案)2

部编语文五下田忌赛马课后练习(含答案)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硅谷文化的基础是创新制胜、甘冒风险的价值观。

许多企业家认为:______抓住机遇,敢于冒险,机会______会永存。

当然,______失败,也不必计较,______失败是成功之母。

A.只有……就……如果……所以……B.只要……就……即使……因为……C.只有……才……虽然……但是……D.只要……就……虽然……因为……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艘.(sōu)引荐.(jiān)矛盾.(dùn)咧.嘴(liè)B.吾.辈(wǔ)桅.杆(wéi)逗.弄(dòu)吓唬.(hǔ)C.弗.能应(fú)龇.牙(zī)航.行(hánɡ)钩.住(ɡōu)D.荣誉.(yù)帽.子(mào)撕.扯(sī)输赢.(yín)3.《田忌赛马》一文选自()A.《后汉书》B.《三十六计》C.《孙子兵法》D.《史记》4.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中“夫”的读音是“fū”。

B.“赢”为上中下结构的字,读音是“yínɡ”。

C.“桅”是左右结构的字,读音是“wéi”。

D.“誉”是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是“言”。

5.下面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B.“你饶恕我!”他又接着说:“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了。

”C.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D.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6.下列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介绍商品谱写乐曲舒展枝叶B.捐献图书推举新书借阅图书C.召开会议讨论问题交流思想D.回忆往事认识世界放飞思想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

围魏救赵哲学道理

围魏救赵哲学道理

围魏救赵哲学道理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赵国主力被秦国围困在长平,而魏国主力去攻打秦国旧都以此逼退秦军的战例,战后开创了战术转攻为守,攻敌之囊中取物的战例,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典故,具有独特的哲学意味。

这其中的哲学道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推己及人:与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尝试着站在他们的位置思考问题。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以怎样的方式采取行动?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中,赵国细致考虑了秦国国王的心理,进而制定出了成功的救国战略。

2. 扬长避短:不直接迎头硬拼,而是采取旁敲侧击、智取的策略。

在这个故事中,魏国没有和秦军应战,而是转去攻打秦国的都城,制造威胁,以此迫使秦国不得不放弃进攻赵国。

3. 制动策略:通过弱化、捣乱对手的后备力量,以阻止他们的侵批行为。

即从源头截断对手的能量供给,从根本上导其队应动之展开固
无以矣。

这不只应用于战争中,我们现代社会的政治博弈、商业谈判等等场合,其实也能运用到“围魏救赵”的智谋。

成语典故围魏救赵

成语典故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

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

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

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1、这两部分是围魏救赵的重要铺垫,充分反映了孙膑超群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精深的用兵计策。

2、眼见李思豪难逃金轮法王杀招,我情急智生围魏救赵,英雄剑从下挥出直削法王跨下。

3、中国雅虎的未来究竟如何,马云的围魏救赵之举能否带领中国雅虎走出困境,走向辉煌?4、教父使出围魏救赵之计,威胁杀害老潘的家人来解危。

5、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6、后来中国的军事家就用围魏救赵来说明类似的战法。

7、此战还有围魏救赵,官渡之战,火烧赤壁,淝水之战,黄天荡之战,万历援朝战争,赤嵌之战,萨尔浒之战,土木之变等战役。

8、围魏救赵看起来会有人道问题,但是在战争中,如此的战术却很常见。

9、这道剑气远非先前那些飘忽的剑气可以比拟,天无极知道单凭天师符法绝对挡不下这道剑气,明知这是围魏救赵之意,但也不得不撤招回保天幻。

10、现在如果请夷狄国前来帮忙,自然是远水不解近渴,但是,如果飞鸽传书,让他们在北边动手,围魏救赵,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11. 教父使出围魏救赵之计,威胁杀害老潘的家人来解危。

12. 说什么良策,这良策其实说穿了一文不值,那就是四个字,围魏救赵。

13. 大树又忙回援,却才发现突袭来的蛇发仅有数十根,见到大树的树根回援,立马又回缩到蛇发青年的头上,竟是围魏救赵之计。

古代智力破案故事成语

古代智力破案故事成语

古代智力破案故事成语
1、围魏救赵: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
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2、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
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三国演义的优美词汇100个

三国演义的优美词汇100个

三国演义的优美词汇100个1. 英雄豪杰2. 龙骧虎步3. 器宇轩昂4. 威风凛凛5. 相貌堂堂6. 一表人才7. 雄姿英发8. 羽扇纶巾9. 谈笑风生10. 义薄云天11. 忠肝义胆12. 智勇双全13. 神通广大1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5. 图谋不轨16. 狼子野心17. 心怀叵测18. 阴险狡诈19. 老奸巨猾20. 尔虞我诈21. 挑拨离间22. 混淆是非23. 分崩离析24. 朝三暮四25. 三心二意26. 心猿意马27. 优柔寡断28. 犹豫不决29. 见利忘义30. 贪生怕死31. 风声鹤唳32. 草木皆兵33. 兵贵神速34. 纸上谈兵35. 刀枪入库36. 马放南山37. 破釜沉舟38. 围魏救赵39. 暗渡陈仓40. 瞒天过海41. 借尸还魂42. 调虎离山43. 欲擒故纵44. 抛砖引玉45. 擒贼擒王46. 釜底抽薪47. 关门捉贼48. 远交近攻49. 假道伐虢50. 偷梁换柱51. 指桑骂槐52. 声东击西53. 无中生有54. 以逸待劳55. 趁火打劫56. 笑里藏刀57. 李代桃僵58. 顺手牵羊59. 打草惊蛇60. 隔岸观火61. 借刀杀人62. 苦肉计63. 美人计64. 空城计65. 反间计66. 连环计67. 走为上策68. 金蝉脱壳69. 浑水摸鱼70. 抛砖引玉71. 关门捉贼72. 远交近攻73. 假道伐虢74. 偷梁换柱75. 指桑骂槐76. 声东击西77. 无中生有78. 以逸待劳79. 趁火打劫80. 笑里藏刀81. 李代桃僵82. 顺手牵羊83. 打草惊蛇84. 隔岸观火85. 借刀杀人86. 苦肉计87. 美人计88. 空城计89. 反间计90. 连环计91. 走为上策9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9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94.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95.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96.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97.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98.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9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00. 兵不厌诈。

三十六计意思简短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十六计意思简短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十六计意思简短解释1.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的兵法经典,总结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和智慧。

2.第一计:瞒天过海,用假象来迷惑敌人。

3.第二计: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先削弱外敌实力。

4.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助敌人的力量来对付其他敌人。

5.第四计:以逸待劳,耐心等待时机。

6.第五计:声东击西,在一个方向上制造噪音,以分散敌人注意力。

7.第六计:无中生有,捏造虚假情报来搅乱敌军。

8.第七计:暗度陈仓,偷袭敌人的后方。

9.第八计:隔岸观火,观察敌人内部纷争,然后趁机袭击。

10.第九计:笑里藏刀,伪装和敌人友好,隐藏真正的目的。

11.第十计:李代桃僵,用他人代替自己面对风险。

12.第十一计:顺水推舟,利用趋势和环境来达成目标。

13.第十二计:舍生取义,舍小利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14.第十三计:金蝉脱壳,利用干扰和迷惑来逃避追击。

15.第十四计:关门捉贼,利用诱敌深入的策略来消灭敌人。

16.第十五计:远交近攻,在远处结交盟友,近处攻击敌人。

17.第十六计:假痴不颠,佯装愚蠢以麻痹敌人。

18.第十七计:上屋抽梯,断绝敌人的退路,迫使其无路可走。

19.第十八计:反客为主,利用敌人对我方的依赖,掌控主动权。

20.第十九计:美人计,用美人来引诱敌人,让其陷入困境。

21.偷梁换柱:比喻暗中把坏的东西换成好的,或者暗中把坏的人换成好的人,以达到欺骗或改善的目的。

22.指桑骂槐:比喻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暗中讥讽、羞辱对方。

23.借刀杀人:比喻利用他人的力量来除掉自己的敌人。

24.以逸待劳:以轻松舒适的状态等待疲劳的对手,然后趁对方疲惫时出击,取得胜利。

25.趁火打劫:比喻趁着别人灾祸时来抢夺财物,也可指趁别人疲劳、无法自保或思想混乱时出击。

26.声东击西:制造声音引起对方注意,然后自己迅速从另一边袭击对方。

27.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事实,虚构理由。

28.暗渡陈仓:暗中骗过敌人,迅速转移兵力或绕道而行,出其不意。

29.隔岸观火: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看着别人遭受灾难。

幼儿必读100个历史故事的名字有哪些?

幼儿必读100个历史故事的名字有哪些?

幼儿必读100个历史故事名1.《大禹治水》2.《神农尝百草》3.《夸父逐日》4.《精卫填海》5.《后羿射日》6.《嫦娥奔月》7.《女娲补天》8.《盘古开天地》9.《仓颉造字》10.《黄帝战蚩尤》11.《尧舜禅让》12.《大禹铸九鼎》13.《商汤灭夏》14.《伊尹辅政》15.《盘庚迁殷》16.《傅说拜相》17.《武丁中兴》18.《姜太公钓鱼》19.《武王伐纣》20.《周公旦摄政》21.《烽火戏诸侯》22.《齐桓公称霸》23.《管仲相齐》24.《尊王攘夷》25.《曹刿论战》26.《宋襄公之仁》27.《晋文公退避三舍》28.《楚庄王问鼎中原》29.《孙武练兵》30.《伍子胥过昭关》31.《勾践卧薪尝胆》32.《范蠡泛五湖》33.《三家分晋》34.《魏文侯用李悝》35.《西门豹治邺》36.《孙膑与庞涓》37.《田忌赛马》38.《围魏救赵》39.《商鞅变法》40.《秦孝公求贤》41.《苏秦合纵》42.《张仪连横》43.《屈原投江》4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45.《完璧归赵》46.《负荆请罪》47.《长平之战》48.《毛遂自荐》49.《信陵君窃符救赵》50.《孟尝君门客三千》51.《春申君黄歇》52.《平原君赵胜》53.《荆轲刺秦王》54.《秦始皇统一六国》54.《秦始皇焚书坑儒》55.《陈胜吴广起义》56.《巨鹿之战》57.《鸿门宴》58.《萧何月下追韩信》59.《暗度陈仓》60.《垓下之围》61.《霸王别姬》62.《汉高祖刘邦登基》63.《白马之盟》64.《萧规曹随》65.《文景之治》66.《周亚夫平七国之乱》67.《晁错削藩》68.《汉武帝抗击匈奴》69.《张骞出使西域》70.《苏武牧羊》71.《司马迁写史记》72.《霍光辅政》73.《昭君出塞》74.《王莽改制》75.《绿林赤眉起义》76.《光武中兴》77.《班超出使西域》78.《蔡伦造纸》79.《张衡发明地动仪》80.《黄巾起义》81.《官渡之战》82.《曹操统一北方》83.《三顾茅庐》84.《赤壁之战》85.《刘备入蜀》86.《诸葛亮七擒孟获》87.《曹丕称帝》88.《司马懿装病夺权》89.《司马昭之心》90.《晋武帝统一全国》91.《八王之乱》92.《永嘉之乱》93.《王与马,共天下》94.《祖逖北伐》95.《淝水之战》96.《刘裕代晋》97.《北魏孝文帝改革》98.《隋文帝统一全国》100.《隋炀帝修大运河》。

围魏救赵是谁的故事?围魏救赵发生在什么时期?

围魏救赵是谁的故事?围魏救赵发生在什么时期?

围魏救赵是谁的故事?围魏救赵发生在什么时期?本文导读: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大梁即现在的开封。

因魏国国都在大梁所以魏国也称梁国,其国君魏惠王也称梁惠王。

那时侯,天下大乱,战国七雄——秦、齐、楚、燕、韩、赵、魏诸侯纷争,各国君主穷兵黩武,向外扩张土地。

中原地区的兼并战争此起彼伏。

公元前365年,即位刚六年的魏惠王为避强秦的威胁,同时又觉得大梁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国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图霸争雄,便将都城自安邑、即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至大梁。

魏国在大梁经历了惠王、襄王、昭王、安釐王、景王、王假等六君,共140年。

公元前225年,秦大将王贲率兵攻魏,因久攻不下,便引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不得已出城投降,魏国灭亡。

魏惠王名莹,在位52年,“惠”是其谥号。

魏惠王当政时魏国是战国诸雄中最为强大且第一个自称为王的国家。

公元前354年,赵国国君赵成侯为了扩张势力范围,派兵攻占了自己的近邻——弱小的卫国的漆和富丘,企图迫使卫国臣服。

而此时的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如果赵国的企图得逞,则魏国的势力必将会缩小。

魏国岂能坐视不管,于是梁惠王便派大将庞涓率主力大军长驱北上,一举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腹背受敌,既要应付正面卫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又要应战背面来势凶猛的魏国的攻击,逐渐力不从心、难以招架。

为了摆脱困境,赵王急忙派人冲出重围,去齐国求援,为了促使齐国答应出兵相助,赵王来了点物质刺激,许诺把中山之地,也就是现河北省正定县一带,送给齐国作为答谢。

故事讲到这里,有必要把魏国人庞涓和他的同学齐国人孙膑作以交代。

庞涓和孙膑师从旷世奇人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王禅,学习兵法和纵横权谋。

学业结束之后,两人各奔东西。

作为魏国人的庞涓辞别了老师,回到了自己亲爱的祖国,当上了梁惠王的将军,且很受梁惠王宠信。

表面上庞涓十分风光、自命不凡,但内心一直有一种不安。

因为庞涓生性气量狭小,十分嫉妒孙膑的贤明与才能,他十分清楚自己在许多方面比不上孙膑,特别是他知道义兄孙膑对祖传孙子十三篇的学习比自己更得其要义,一旦有机会,便会比自己更胜一筹。

围魏救赵演讲稿200

围魏救赵演讲稿200

围魏救赵演讲稿200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围魏救赵,这个
典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一种思想。

围魏救赵的精神,不仅仅适用于古代战争,更适用于现代社会。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运用围魏救赵的智慧,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首先,围魏救赵告诉我们,要善于化解危机,善于应对挑战。

在现代社会,我
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甚至会陷入困境。

但是,我们要学会从容应对,善于化解危机,找到突破口,化解危机,扭转局面。

只有善于化解危机,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围魏救赵告诉我们,要善于借力打力,善于利用资源。

在古代战争中,
围魏救赵的策略就是利用各方力量,来对抗强大的敌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善于借力打力,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来实现我们的目标,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只有善于借力打力,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围魏救赵告诉我们,要善于变通,善于创新。

在古代战争中,围魏救赵
的策略就是善于变通,灵活应对,不墨守成规。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善于变通,善于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立于不败之地。

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典故,但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却是永恒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学习围魏救赵的精神,善于化解危机,善于借力打力,善于变通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谢谢大家!。

围魏救赵的句子

围魏救赵的句子

围魏救赵的句子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略行动,发生在战国时期。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位于北方,拥有强大的实力。

而魏国与赵国接壤,并一直是赵国的强敌。

当时,秦国正在不断向赵国进攻,为了解救赵国,赵惠文王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通过围困魏国的办法,迫使秦军撤退,从而实现救援赵国的目的。

以下是围魏救赵的句子,按照列表划分:1.情报收集阶段:赵惠文王派遣精明能干的谋士前往魏国,搜集情报,了解魏国的军事部署和地理环境。

2.军事准备阶段:基于搜集到的情报,赵国决定采用分兵截击的方法,将魏国的军力分散,削弱其战斗力。

同时,赵国还加强了军事训练,提高了士兵的战斗能力。

3.突袭魏国阶段:赵国先派出一部分兵力围困魏国边境的重要城市,迫使魏国的军队集中防守。

接着,赵国派遣另一部分兵力突袭魏国内部的主要城市,进一步削弱魏国的抵抗能力。

4.联军协助阶段:为了增强围魏的力量,赵国积极与其他临近国家进行外交斡旋,争取联军的支持。

在围困魏国的同时,赵国与其他国家展开了军事合作,配合作战行动。

5.持续攻势阶段:赵国采取持续的攻势,不断削弱魏国的战斗力,使其无法有效作战。

赵国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设伏埋伏,打击魏国的外围军事设施,进一步打击魏国的信心。

6.腹背受敌阶段:赵国围魏救赵的行动开始受到秦国的注意,秦军试图从容收兵,加大对赵国的攻击力度。

赵国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困境,但赵惠文王坚定了围魏救赵的信念,决意奋力一搏。

7.巧妙撤退阶段:赵国在持续攻势之后,伺机展开了巧妙的撤退行动。

通过虚张声势,假装撤退,吸引秦军追击,而赵军则趁机突袭秦军的后方,造成秦军的混乱。

8.战果收获阶段:经过艰苦的战斗,赵国成功地解救了被围困的赵国,秦军被赵国的围魏战术击退。

这一战斗对赵国和秦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国的地位提升,而秦国则对围魏救赵的策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围魏救赵的成功,展示了赵国在战略和战术上的高超能力,也体现了赵惠文王的智勇双全。

这一历史事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被后代各国军事家广泛研究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围魏救赵
司马迁①
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②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③。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④,居辎车⑤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⑥,救鬬者不搏撠⑦,批亢捣虚⑧,形格势禁⑨,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⑩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⑪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⑫大梁⑫,据其街路,冲其方虚⑭,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⑮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⑯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⑰,与齐战于桂陵⑱,大破梁军。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①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将:以……为将。

③谢:婉言推辞。

刑余之人:受过刑的人。

④师:此处指军师,和上文“遂以为师”的“师”不同。

⑤辎车:有帷的车。

⑥乱纷纠者不控卷:大意为解乱丝不能整团的抓住了去拉。

杂乱纷纠:指乱丝。

控:引,拉。

卷:指卷起来的乱丝。

⑦救鬬者不搏撠:大意为劝解打架不能在双方相持很紧张的地方去搏击。

鬬(dòu):斗。

撠(jǐ):
弯起胳膊去拉住东西。

这里指打架的人互相揪住。

⑧批亢:指打击要害处。

批:击。

亢:喉咙。

捣虚:指冲击敌人的空虚之处。

⑨形格势禁:是两个并列的主谓结构,指形式禁止相斗。

格:止。

⑩轻兵:轻装的士兵。

⑪罢:通“疲”。

⑫走:趋向,奔向。

大梁:魏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市。

⑬街路:指要道。

⑭方虚:正当空虚之处。

⑮是:这样。

⑯收獘于魏:对魏可以收到使它疲惫的效果。

獘:通“弊”,疲惫,指力量削弱。

⑰邯郸:赵的国都。

在今河北邯郸市。

⑱桂陵:魏地。

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

“围魏救赵”的事发生于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

根据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记载,在桂陵之战中庞涓被擒。

【揭示道理】
为了达到某个预定目的,如果直接去做可能会适得其反。

但是你从另一个角度去做,反而会得到好的效果。

【启示】
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
2.田忌欲引兵之.赵。

之:
3.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

去:
二、翻译下列各句。

1.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2.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三、“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中说‘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请翻译这两句话。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①共,集中的。

分,分散,使分散。

②敌,动词,攻打。

阳,在这里指敌人兵力布阵强盛之处;阴,指敌人的薄弱之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