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秦长文;李宏伟;蒋兵【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1【摘要】吐哈盆地是一个陆相含油气盆地,侏罗系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可将侏罗系划分为七个层序(SQ1-SQ7).层序SQ1相当于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SQ2相当于西山窑组一二三段,SQ3相当于西山窑组四段和三间房组一段,SQ4相当于三间房组二三段,SQ5、SQ6和SQ7分别相当于七克台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层序SQ1和SQ2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上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层序SQ1、SQ2、SQ3、SQ4和SQ5上升半旋回,层序SQ3、SQ4、SQ5下降半旋回和SQ6、SQ7层序是区域盖层发育的主要层位.【总页数】4页(P33-36)【作者】秦长文;李宏伟;蒋兵【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新疆,哈密,8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张冬玲;鲍志东;杨文秀2.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J], 张琴;朱筱敏;张满郎;况军;张年富3.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r与岩性圈闭勘探\r——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 [J], 杨占龙;沙雪梅;魏立花;黄军平;肖冬生4.“碟状”盆地沉积充填特点及油气聚集特征——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为例[J], 张尚锋; 张昌民; 李志军; 朱有信; 王捷5.沉积有机相在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及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世煤系为例 [J], 杨建业;任德贻;邵龙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哈油田胜南地区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系 。该 区 由于 地 层 抬 升 而 剥 蚀 掉
兰 旧 房 组
J . 2叠
J 1
Jx 2.
Ⅲ
上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 删 上 超
下 删 I
H8 T
T T 8
H8 T
西 山 窑 组
Jx 2I
Jx |
J x 2’
Ⅱ
T 8T
整个上 侏 罗 统 , 中侏 罗 统 也 遭 到 部分 剥蚀 ,致 使 中侏 罗 统 直 接 与 白垩 系 呈 不 整 合 接触 ,并 且 由东
向西 北 剥 蚀 程 度 加 剧 [ 。李 文 厚 1 ]
L T 8
T 8T
三 工 河 组
J1 1
八 道 漕 姐
兰 叠 纛
Jb .
T
上 起
LT S
圈 1 地 屡 屡 序 划分
等[ 以 四分 法 对 该 区 层 序 特 征 进 2 ]
行 如下概 述 :下侏 罗统 三工 河组 以及 八道 湾组 为 一个 层 序 ( ,中侏 罗统 西 山 窑组 为 一 个 层序 ( , 工) Ⅱ)
包含 板状 、块 状 和槽 状层 理 ,总 体上 为灰 色厚 层 细砂 岩且 砂 体厚 度较 稳定 。③基 准面 下 降后再 上 升 的不 对称 旋 回 。该 旋 回是 由于基 准面 的波 动造 成 的 ,其 中旋 回 中各 阶段沉 积 物供 应 的差异 可 以形 成 以下 降期
吐哈盆地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80
西部探矿工程
Nov . 2004 No. 11
要有 4 种类型: ( 1) 单峰粗孔型。毛管压 力曲线 具有明 显的倾斜 平台, 曲线
偏向图的左下方。孔喉分选系数 2. 31~ 4. 08, 平均为 2. 88, 排驱 压力低, 一 般< 0. 05M Pa, 饱 和度中 值压力 < 0. 1M Pa, 最大 孔喉 半径较大, 一般> 10Lm, 孔喉分布曲线形态为单峰负偏。
水下天然堤
65 5. 2- 14. 70/ 12. 48
0. 405- 223. 76/ 65. 36
河口砂坝
75 9. 2- 22. 70/ 18. 67
3. 10- 187. 56/ 135. 37
其孔隙以填隙物内溶蚀孔隙为主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中的分选差的不等粒岩屑砂岩和粉砂岩中孔隙以溶蚀粒间孔及填隙物内溶蚀孔为主这两种孔隙占总孔隙的90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中的分选差的不等粒岩屑砂岩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填隙物内溶孔复合型其孔隙以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填隙物内溶蚀孔为主此类孔隙占总孔隙比率90以上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中的分选差的中细粒岩屑砂岩和粉砂岩中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晶间孔复合型溶蚀粒内孔填隙物内溶蚀孔为主此类孔隙占总孔隙比90以上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和西山窑组中的分选差的砾状粗砂岩中储层物性特征411各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储渗性能好坏的最重要的二个参数根据对该凹陷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450块样品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统计结果见表66之间储层物性自上而下为七相碎屑岩沉积
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 产油量。 ( 4) 由于该串联式抽稠 泵泵筒 为/ 上大下 小0, 虽然 能起 到液
力反馈的作用, 增加抽油杆下行动力, 但由于下柱塞较小, 进油困 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泵的充满程度。建议在今后的 生产应 用中采用/ 上小下大0 的串联 式抽稠 泵, 并 改进泵 阀结构, 增 加油 流通道, 减小流动阻力。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_秦长文
作者简介: 秦长文( , 男, 甘肃陇西人, 在读博士研究生, 石油地质。联系电话: &’()$ ) "&"$)’*##%(’
・ ・ #)
新
疆
石
油
地
质
/11) 年
图 0 吐哈盆地侏罗系露头剖面地层基准面旋回的划分
窑组四段的底部, 西四段与三间房组一段构成了下部 的基准面旋回,该旋回底界 !"# 之上发育下切河谷。 与西山窑组沉积晚期的早燕山 ! 幕构造运动有关, 由 于气候潮湿,该幕隆升运动并未造成大面积暴露氧 化, 但却增强了河流的回春作用, 使三段顶部下切河 道十分发育, 并于基准面上升期间得以充填, 形成水 道充填沉积,下切河谷充填是层序边界的重要标志。 上部为滨浅湖$浅湖相, 以退积为主的灰绿、 深灰色泥 岩与浅灰色细砂岩, 代表了层序 !%# 基准面上升半旋 回沉积, 最大湖泛面 &’(# 位于湖相泥岩段附近, 越过 该面, 为一套灰绿、 紫红色泥岩、 粉砂质泥岩组成的滨 浅湖—滨岸平原沉积, 代表了层序 !%# 基准面下降半 旋回的结束, 层序 !%# 的顶界面 !") 位于红层顶部下 切河谷底部。 三间房组二三段构成了上部的基准面旋 回, 至顶部 !%) 底界面 !") 之上以下切河谷充填开始, 滨岸平原相红层沉积结束, 顶界面为 !"*, 最大湖泛面 灰绿色泥岩附近。 &’() 位于滨浅湖相浅灰、 七克台组岩性较细,以稳定的湖相泥岩为主, 仅 在底部零星地见到小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向上过渡 为河口坝、 湖滩及湖相泥岩沉积, 代表了层序 !%* 基 准面上升半旋回;最大湖泛面 &’(* 位于富含介形类、 双壳类及叶肢介化石的灰黑色浅湖相泥岩段附近; 越 过最大湖泛面过渡为灰绿色滨湖相泥岩, 顶部为紫红 色滨岸平原相泥岩, 砂岩少见, 代表了层序 !%* 基准 面下降半旋回, 顶界面 !"+ 位于红层顶部。 上侏罗统齐古组岩性较细,纵向上岩性变化不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吐哈盆地由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叠加复合而成,具有双层基底。
沉积盖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体。
按照“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四个构造区。
盆地构造特征具有初期伸展,主要成盆期压缩的特点。
构造演化分为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
标签:吐哈盆地;构造特征;构造演化1 概述吐哈盆地富含煤炭资源,埋深浅于2000m的资源量达5300×108t,并且是一个煤成油盆地,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并称新疆三大含油气盆地[1,7]。
自晚石炭世形成以来,经历多次构造运动。
为了全面、系统对吐哈盆地煤炭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这里对吐哈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构造演化史进行了详细分析。
2 构造单元划分吐哈盆地内,中、新生界地层倾角多在20°~60°之间,逆冲断层、纵弯褶皱等挤压性构造发育,构造线展布以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为主[2]。
以“南北分带,东西分块”为划分原则,可将吐哈盆地划分为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和四个构造区。
分布为吐鲁番坳陷构造单元、艾丁湖斜坡构造单元、了墩隆起构造单元、哈密坳陷构造单元和南湖戈壁隆起构造单元;喀拉乌成构造区、博格达构造区、哈尔里克构造区和觉罗塔格构造区(图1)[2-4]。
3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史吐哈盆地于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开始了盆地的发展,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表1),形成了中、新生代地层叠合的内陆盆地[5-8]。
3.1 晚二叠世-三叠纪挤压型前陆盆地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时期,我国西北地区处于强烈的区域挤压构造环境(晚海西期构造运动、印支期构造运动)。
在此作用下,晚二叠世时期,新疆的古天山隆起,盆地内出现了中高山地形,导致盆地周缘博格达、哈尔里克、觉罗塔格三个造山带隆升,成为物源区。
同时,晚二叠世、三叠纪期间的强烈持续区域挤压应力作用过程,致使造山带山体沿盆缘深断裂向盆地方向发生了强烈的冲断推覆作用,结果盆地基底受到了冲断构造负荷作用发生沉降成为沉积区,最后形成挤压型前陆盆地。
吐_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三叠纪末期, 吐 哈盆地整体抬升, 下侏罗统就是在这一背景上的充填式沉积。此时, 气候 温湿, 植物繁盛, 吐 哈盆地及其周围天山已基本上准平原化, 普遍出现沼泽。台北凹陷东段, 八道湾组在南缘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 北部则发育滨浅湖沉积, 在二相带交汇处有时发育辫状 河三角洲, 显示古水流方向为自南而北。台北凹陷西段的西北方向八道湾组发育曲流河沉积, 向东南方向则由漫滩沼泽、滨湖沼泽过渡为滨浅湖沉积, 物质供给指向为自西北向东南。其中 柯柯亚以西的煤窑沟和桃树园一带, 八道湾组主要为曲流河沉积, 砂岩的石英和云母含量可高 达 50 以上, 磨圆、分选较好, 三工河组沉积期, 台北凹陷主要发育滨浅湖相沉积, 砂岩碎屑组 分中含有较多的石英, 如煤窑沟剖面中的石英含量高达 40 ~ 50 。西山窑组总体为漫滩沼 泽含煤沉积夹河道砂坝砂岩, 沉积范围较下侏罗统有所扩大, 局部发育有由漫滩沼泽演化而成 的局限浅水湖泊沉积物。其中西山窑组一、二段除台北凹陷东部的北部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外, 其他地区均发育曲流河沉积, 漫滩沼泽相广布, 古水流指向为自南而北。西山窑组三、四段, 台 北凹陷南缘发育辫状河沉积, 辫状河入湖处则发育一系列辫状河三角洲, 盆地的主体部分以滨
高水位体系域( J3 q- J3 k) 沉积期, 地层以红色泥岩夹灰紫色砂砾岩为特征, 北部博格达山 前带发育冲积扇沉积, 湖区由北向南, 由东向西逐渐推移萎缩, 是凹陷的区域性盖层。
吐哈盆地西南部侏罗系时代划分
文 章 编 号 : 0 l 3 7 ( 0 2) 5 0 8 — 4 lH 一 8 3 2 0 0 — 3 5 0 D
吐 哈 盆 地 西 南 部 侏 罗 系 时代 划分
杨殿忠
( 工 业 北 京 地 质 研 究 院 , 京 10 2 ) 核 北 0 0 9
摘 要 : 究 了 采 自 吐 哈 盆 地 西 南 部 早 、 研 中侏 罗 世 的 植 物 化 石 , 鉴 定 其 种 属 的基 础 上 , 合 岩 石 地 层 学 和 层 序 地 层 学 在 结 方 法 , 述 了 早 、 侏 罗 世 的植 物 组 合 特 征 , 其 地 层 时 代 进 行 了新 的 厘 定 , 出 了新 的 地 层 划 分 方 案 。 新 的 划 分 方 案 描 中 对 提 不 同 于 前 人 的 划 分 结 果 , 方 案 一 方 面 依 据 了新 采 集 的植 物 化 石 资 料 , 时 考 虑 到 了 野 外 实 际 工 作 的 可 操 作 性 。此 外 , 新 同 还 提 出 了根 据 煤 层 发 育 程 度 、 物 化 石 群 、 整 合 面 和 岩 性 等特 征 , 别 标 志 层 的 方 法 。 生 不 识 关 键 词 : 哈 盆 地 ; 罗 系 ; 层 划 分 ; 物 ; 石 吐 侏 地 植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5 4 Q l. P3:91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l. 。 0煤 02m .
本 次 研 究 用 于 时 代 的 化 石 标 本 , 要 采 自吐 哈 盆 主 地 西 南 部 9个 钻 孔 中 及 2 1个 露 头 点 , 数 计 1 8块 。 总 0 受 埋 藏 和剥 蚀 条 件 所 限 , 头 点 化 石 为 零 星采 集 。钻 露 孔 中化 石标 本 为 由下 而 上 逐 层 采 集 。 石 经 笔 者 仔 细 化 研究 和鉴定 , 括动植 物 2 包 7个 属 ,3个 种 , 植 物 化 7 以 石 蕨 类 和 裸 子 类 为 主 , 为 我 国早 中侏 罗 世 地 层 中 常 多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¹ 由/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0开放基金项目(PLN9722)资助收稿日期:1999-05-21 收修改稿日期:2000-12-20文章编号:1000-0550(2001)02-0263-08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¹沈守文1 彭大钧2 颜其彬1 黄先律2 李志军31(西南石油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1) 2(成都理工学院 成都 610059)3(吐哈油田物探研究所 新疆哈密 839000)摘 要 吐哈盆地侏罗系是一个盆地充填层序(一级层序),包括4个构造层序(二级层序),分别与侏罗纪湖盆的4个演化阶段(稳定沉降阶段、短期收缩阶段、扩张阶段和萎缩阶段)相对应,其中又分为13个(三级)层序。
与海相地层不同的是,本区识别出了4种层序边界类型(A 型、B 型、C 型和D 型),其对应的层序本文分别称之为冲积层序、淹没层序、类Ñ型层序和类Ò型层序。
冲积层序形成于构造剧烈抬升时的盆地萎缩阶段,淹没层序形成于构造沉降迅速时的盆地扩张阶段。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可容空间 微量元素 侏罗系 吐哈盆地第一作者简介 沈守文 男 1958出生 副教授 博士 矿物岩石学和石油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P539.2 文献标识码 A1 地质慨况吐哈盆地是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简称,位于新疆东部,西起喀拉乌成山,东至梧桐窝子泉附近,北依博格达山和哈尔里克山,南抵觉罗塔格山(图1)。
东西长约600km ,南北宽60~130km,总面积约53000km 2。
吐哈盆地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北部坳陷带,艾丁湖斜坡和南湖隆起。
盆地基底为前二叠系,其上二叠系及中新生界沉积盖层发育齐全。
吐哈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已建成的吐哈油田其主体位于台北凹陷。
2 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根据陆相盆地的沉积特点,参照Van Wagoner 的层序级别划分112和李思田的陆相层序地层单元划分122,本文将陆相层序划分为6级。
吐哈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特征研究
吐哈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特征研究吐哈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准格尔板块东南端,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结合部位。
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和多旋回沉降,是一个叠合挤压型的含煤、石油、天然气的沉积盆地。
随着吐哈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吐哈盆地深部构造和地层发育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利用收集的重磁资料,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分析石炭-二叠系分布特征,为吐哈盆地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的地球物理依据。
本文利用已收集到的吐哈盆地重磁力资料,通过滑动平均、正则化滤波、解析延拓、水平一阶各方向导数、垂向二阶导数、总水平导数等方法对重磁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研究区地震、钻井资料和石油地质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研究区重磁力异常特征及成因,推断出研究区断裂构造,研究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特征,划分构造单元,预测油气有利区。
论文取得如下成果和结论:(1)吐哈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在南北向上呈“高-低-高”相间分布。
研究区内重力高与重力低反映了基底隆起与凹陷的构造格局。
重力低大多是由厚度较大的中-新生界引起,重力高则是由密度较大的基底隆起引起。
(2)吐哈盆地断裂发育、构造复杂。
断裂主要走向为东西向及北西向,次级断裂为北西向和北东向。
主要断裂规模大、延伸距离长,反映了研究区区域构造的走向,控制着研究区地层的发育。
次级断裂主要发育在沉积盖层内,规模小、延伸距离短,一般切断主断层。
(3)吐哈盆地新生界、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地层广泛发育,基底界面埋深差异较大。
盆地发育有两个沉降中心,即吐鲁番坳陷和哈密坳陷。
吐鲁番坳陷新生界厚度较薄,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沉积厚度较大。
哈密坳陷内构造复杂,新生界沉积较薄;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沉积厚度差异较大,中生界部分地区缺失。
(4)吐哈盆地可划分为吐鲁番坳陷、了墩隆起和哈密坳陷3个一级构造单元。
其中吐鲁番坳陷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北凹陷、托克逊凹陷和艾丁湖斜坡3个次级构造单元,哈密坳陷可进一步划分为三堡凹陷和南湖构造带2个次级构造单元。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作者:郭宏顾少顺范丽俊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13期摘要:吐哈盆地由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叠加复合而成,具有双层基底。
沉积盖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体。
按照“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四个构造区。
盆地构造特征具有初期伸展,主要成盆期压缩的特点。
构造演化分为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
关键词:吐哈盆地;构造特征;构造演化1 概述吐哈盆地富含煤炭资源,埋深浅于2000m的资源量达5300×108t,并且是一个煤成油盆地,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并称新疆三大含油气盆地[1,7]。
自晚石炭世形成以来,经历多次构造运动。
为了全面、系统对吐哈盆地煤炭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这里对吐哈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构造演化史进行了详细分析。
2 构造单元划分吐哈盆地内,中、新生界地层倾角多在20°~60°之间,逆冲断层、纵弯褶皱等挤压性构造发育,构造线展布以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为主[2]。
以“南北分带,东西分块”为划分原则,可将吐哈盆地划分为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和四个构造区。
分布为吐鲁番坳陷构造单元、艾丁湖斜坡构造单元、了墩隆起构造单元、哈密坳陷构造单元和南湖戈壁隆起构造单元;喀拉乌成构造区、博格达构造区、哈尔里克构造区和觉罗塔格构造区(图1)[2-4]。
3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史吐哈盆地于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开始了盆地的发展,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表1),形成了中、新生代地层叠合的内陆盆地[5-8]。
3.1 晚二叠世-三叠纪挤压型前陆盆地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时期,我国西北地区处于强烈的区域挤压构造环境(晚海西期构造运动、印支期构造运动)。
在此作用下,晚二叠世时期,新疆的古天山隆起,盆地内出现了中高山地形,导致盆地周缘博格达、哈尔里克、觉罗塔格三个造山带隆升,成为物源区。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下侏罗统储集层特征研究
,
2 储 层 岩 石 学 特征 与成 岩 作 用
2 1 岩 矿 特 征 .
据 K1 9井 、K2 0井 等 薄 片 资料 统 计 ,该 区 下 侏 罗 统 砂 岩 类 储 层 石 英 含 量 一 般 为 2 . 26
~
・
4 ・ 8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汉石油学院学报) 江
21 0 0年 8 月
侏 罗统七 克 台组 (z ) J q 、三 间房组 (。 ) Js 、水西 沟群 西山 窑组 ( ) Jx ,下 侏 罗 统 三工 河 组 ( ) 和八 道 Js
湾组 ( b J )等地层 。主要 目的层之 一 的 JS 性为 薄层 或 块状 细 砂岩 与灰 色泥 岩 和煤 层 互 层发 育 ;Jb 。岩 顶部 为浅灰 色泥 岩与煤 层互 层 , 中下部 为 浅 灰 色厚 层 中砂岩 、细砂 岩 与 灰 色 泥岩 互 层 ,夹 薄煤 层
砂 岩气 的形成机 理和勘 探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1 七泉湖 构造带; 一 2 恰勒坎构造带; 一 3 一北部山前带; 4 葡北 构造 带 ; 一 5 一雁木 西 南 胜 前 泉 构造带 ; 6 一火焰 山构造带 ; 7胜 北 构造 带 ; 一 8 红连 构造 带 ; 一 9 鲁 克沁 构造 带 ; 一 1 一 克 台构造 带 ; 0七 l一 1 柯柯亚. 丘陵构造带; l 一 吉 桑构造 带 ; 2温 1一 3 疙瘩台. 红台构造带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8 江 00 月 第3卷 第4 2 期 J unl f ia dG s eh ooy (.P ) A g2 1 V 1 2 N . ora o l n a cn l O T g JJ I u.00 o 3 o4 .
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旋回地层的初步研究
全球变化问题是当今国际科学界瞩目的重要课 题, 其中,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全球环境变迁有重要 的影响( 任振球等, 1990) 。本世纪初, 米氏提出第四 纪冰期成因的天文假说。地球绕日轨道的三个重要 参数: 偏心率( e) 、地轴倾斜角度或称黄赤交角 ( E) 和岁差( p) 是形成第四纪亚冰期和间冰期更替的主 要原因( 徐道一, 1989; W. Schw ar zacher, 1993 等) 。 后人把米氏旋回应用于沉积中, 了解地球绕日轨道 的变化, e 约为 100ka, E为 41ka 和 p 为 19~23ka ( Boer et al. , 1994 等) ( 图 1) 。沉积旋回往往是在时 间、空间等地质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并变化着的, 因 此, 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处理, 寻找出所需要的米 氏旋回。
井名 地理位置 构造位置
红南 4 井( HN4) 鄯善县连木沁乡东偏北约 9. 0km 处
台北凹陷红南—汗墩构造带 汗墩 1 号构造
表 1 吐哈盆地四口井的 基本概况
红台 203 井( HT 203)
台参 1 井( TC1)
哈密地区红台火车站东偏 北约 3. 0km 处
鄯善县火车站西南 10. 0km 处
质 七克台组 2919—3130. 5m, 厚度 211. 5m 三间房组
分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层
八道湾组
1700—3175m 1800—2696m
2990—4370m 3100—4170m
2900—4100m 2900—3995m
1800—2110m( 厚度 310m) 2110—2661m( 厚度 551m)
由旋回厚度确定旋回的时间需要先计算出旋回 的堆积速率( AR) 。从天文理论可推算出偏心率的长 期变化有几个优势周期, 其幅度最大的是 412. 9ka 周期, 而且可能是地质时期地球轨道中最为稳定的 周期。Olsen 等( 1996a, b) 发表了对北美东部的陆相 上三叠统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研究的详细结果, 主要 应用于 M cL aughlin 旋回的 413ka 偏心率旋回。
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沉积演化规律分析
主要分布于台北凹陷、哈密凹陷及托克逊凹陷。
盆地南部大南1 地质背景吐哈盆地位于天山北部造山带东部的山间坳陷中,其基底湖及沙尔湖一带缺失八道湾组沉积。
厚度变化为20 m~600 m。
是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晚古生代构造运动形成了盆地的八道湾组沉积期盆缘断裂活动较强烈,为吐哈盆地沉降初期,原型,中晚期煤层沉积继续加强,同时期间岩浆活动很强。
到地形高差较大,因此该时期的沉积物普遍较粗,主要为三角洲[2]体系的沉积。
二叠纪盆地继续扩张,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沉积盆地。
盆地经过分析表明,吐哈盆地八道湾组沉积期物源既有来自南北两燕山运动,侏罗纪早期和中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含煤盆地。
侧的。
其中来自盆地北侧物源发育的有柯尔碱三角洲、柯柯亚2 早中侏罗世地层特征三角洲、艾维尔沟三角洲。
来自南侧物源发育的主要有七泉湖吐哈盆地基底为一套变质、变形的以泥盆系-石炭系为主的三角洲、疙瘩台三角洲和七克台三角洲。
上古生界组成的褶皱基底,在此基础上,二叠纪-三叠纪分布在 3.2 早侏罗世三工河组沉积期盆地的哈密凹陷及南北凹陷,从侏罗纪早期到周围地区开始大三工河期为吐哈盆地大规模湖泊扩张期,在三工河期湖侵量沉积,并逐渐扩大。
侏罗纪至白垩纪晚期表现出沉降沉降的过程中,八道湾期发育的一些大型河流三角洲多已退缩或规模阶段,盆地内的沉积面积缩小,第三纪是盆地沉积的最长时减小,所以砂砾岩分布范围也变得局限,在早期三工河主要发期,在第四纪期间收缩并变小。
育一些水进型三角洲,晚期则主要为湖泊沉积(图2)。
侏罗纪是盆地中最完整,分布最广泛的沉积层组。
河流和湖泊相的碎屑岩主要是由沼泽相和湖泊相建造。
岩性主要是砂岩、砂砾岩、泥岩和煤层,它们与下伏地层处于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3 沉积演化3.1 早侏罗世八道湾组沉积期该组形成于盆地沉降初期的冲积和湖泊环境。
该期沉积体图2 吐哈盆地早侏罗世三工河组沉积相图系以三角洲为主,其中包括辫状三角洲和低弯度曲流河三角洲 1.水下三角洲;2.浅湖;3.半深湖;4.物源方向;5.岩相界线;6.隆起。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张元;李树新;郭翔;邓勇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卷),期】2005(040)B11
【摘要】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是该盆地最大的凹陷,由于该区地层层序受古构造背
景及沉积物补给控制,因而采用传统的地层对比方法难以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及勘探的成功率。
为此,笔者在台北凹陷对侏罗系沉积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通过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确定储层的发育层段,预测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分布层位和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带。
【总页数】6页(P102-107)
【作者】张元;李树新;郭翔;邓勇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乌鲁木齐分院,83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模拟研究 [J], 左胜杰;庞雄奇;姜振学
2.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 [J], 纪友亮;冷胜荣;陈丽华
3.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J], 张元;李树新;郭翔;邓勇
4.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J], 吴因业;薛叔浩
5.“碟状”盆地沉积充填特点及油气聚集特征——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为例[J], 张尚锋; 张昌民; 李志军; 朱有信; 王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哈盆地侏罗系含煤沉积层序特征研究
吐哈盆地侏罗系含煤沉积层序特征研究
吴因业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1995(022)005
【摘要】本文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方法对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层序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出三套层序和一套超层序。
对八道湾、西山窑和七克台这三套煤系及其相应的沼泽环境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5种沉积体系域,建立了6种体系域模式。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吴因业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吐哈盆地北部红旗坎地区侏罗系构造特征研究 [J], 吴勇;周路;季卫华;陈颖;龙飞
2.吐哈盆地侏罗系热模拟生烃演化特征研究 [J], 郭贵安;陈义才;张代生;涂小仙;王家辉
3.非海相前陆盆地含煤沉积层序地层分析——以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为例[J], 杨明慧;夏文臣
4.吐哈盆地及二连盆地侏罗系煤微类脂组分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研究及油气意义 [J], 刘德汉;孙永革;申家贵
5.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层序特征研究 [J], 张继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哈盆地南部前侏罗系地质结构与成藏条件
吐哈盆地南部前侏罗系地质结构与成藏条件
王武和;王加辉;梁浩
【期刊名称】《吐哈油气》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吐哈盆地南部主要勘探目的层为前侏罗系,包括C—P<sub>1</sub>、
P<sub>2</sub>—T<sub>1</sub>和T<sub>2</sub>—T<sub>3</sub>
三大构造层。
上二叠统塔尔朗组是主力源岩层,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储盖组合是目
前的主要勘探对象。
鄯南、塔南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良好,成藏期为晚印支期,控制成
藏的首要因素是圈闭的形成改造史。
该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鄯南凹陷北部、托克逊凹陷西南部是有利勘探方向。
【总页数】12页(P1-12)
【作者】王武和;王加辉;梁浩
【作者单位】[1]吐哈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吐哈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1;[3]新疆哈密 839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吐哈盆地大河沿区块东南部中生界有利成藏条件分析 [J], 刘庆敏
2.应用成藏门限理论评价吐哈盆地前侏罗系油气资源潜力 [J], 左胜杰;贾瑞忠;庞雄奇
3.吐哈盆地前侏罗系构造格局与油气成藏分布特点 [J], 李成明;苏传国;王文霞
4.吐哈盆地中央古背斜带地质结构与成藏模式 [J], 王武和;梁浩;杨珍祥;
5.吐哈盆地鄯善油田侏罗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过程 [J], 黄志龙;燕烈灿;冷胜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哈侏罗纪原型盆地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
吐哈侏罗纪原型盆地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刘玉虎;赵丹丹;刘兴旺;王亚东;郑建京【摘要】吐哈侏罗纪原型盆地演化主要表现为早、中侏罗世断陷盆地向晚侏罗世挤压再生前陆盆地转变.原型盆地演化控制了这一时期的大地构造格局,古地理环境发生改变,古气候条件相应调整,在这样特殊的古地貌背景下沉积了该时期重要的烃源岩层.早、中侏罗世,吐哈盆地沉积了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河湖、沼泽相层系,其中广阔湖相沉积的暗色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成为该时期最重要的烃源岩;晚侏罗世,盆地接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山麓河流相沉积,很少有烃源岩.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含煤岩系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至半深湖相沉积,是盆地内的次要烃源岩.%The prototype of Turpan-Hami Basin mainly evolved from the Early Middle Jurassic rift basin into Late Jurassic foreland basin during Jurassic period. The prototype of basin evolution of this period controlled the tectonic sedimentary patterns, changed the ancient geography, ancient climate conditions adjusted accordingly, and in this particular context of the ancient landscapes of the period deposit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Early in the Jurassic period, under the warm and humid climates, the Turpan—Hami Basin deposited rivers and lakes, swamp layer system, in which the vast deposits of dark lacustrine mudstone, carbonaceous mudstone and coal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rocks. Late Jurassic, the basin changed into the foothills and fluvial deposition under the arid climate conditions, with littl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 Lower and Middle Jurassic Badaowan and Xishanyao Coal Measures are the main source rocks of this period, MiddleJurassic Qiketai lacustrine deposition to semi-deep lake deposition, is a secondary hydrocarbon basin source rock.【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4)004【总页数】11页(P29-39)【关键词】原型盆地;侏罗纪;烃源岩;吐哈盆地;沉积体系【作者】刘玉虎;赵丹丹;刘兴旺;王亚东;郑建京【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62;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62;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刘玉虎,赵丹丹,刘兴旺,等.吐哈侏罗纪原型盆地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4):29-39.吐哈盆地位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及西伯利亚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属准噶尔—吐鲁番地块的一部分,盆地北部、东北部分别与博格达山和哈尔里克山相连;南部则与觉罗塔格山相接,东西长约600 km,南北宽60~130 km,总面积约53 000 km2,成为镶嵌在天山褶皱带中的大型山间盆地(图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吐哈盆地浅层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吐哈盆地浅层中的应用
李红哲;何琼英;吴青鹏;黄云锋;李在光
【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
【年(卷),期】2006(17)1
【摘要】运用C 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等时的基础上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白垩系-第三系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共划分出了2个超长期旋回层序和6个长期旋回层序,并将其中4个长期旋回层序进一步划分为16个中期旋回层序。
【总页数】4页(P102-105)
【关键词】吐哈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旋回;浅层
【作者】李红哲;何琼英;吴青鹏;黄云锋;李在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
【相关文献】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为例 [J], 张世广;卢双舫;张雁;柳成志;赵荣;仲维维
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J], 刘春慧;金振奎;张鑫;王铮;朱桂芳;伍虹霖
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叶泰然;郑荣才;文华国
4.小波分析在松辽盆地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 [J], 赵莹
5.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保山盆地永铸街凸起构造-沉积演化中的应用 [J], 汪彦;彭军;李凯军;游李伟;金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由“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PLN9722)资助收稿日期:1999205221 收修改稿日期:2000212220文章编号:100020550(2001)022*******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①沈守文1 彭大钧2 颜其彬1 黄先律2 李志军31(西南石油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1) 2(成都理工学院 成都 610059)3(吐哈油田物探研究所 新疆哈密 839000)摘 要 吐哈盆地侏罗系是一个盆地充填层序(一级层序),包括4个构造层序(二级层序),分别与侏罗纪湖盆的4个演化阶段(稳定沉降阶段、短期收缩阶段、扩张阶段和萎缩阶段)相对应,其中又分为13个(三级)层序。
与海相地层不同的是,本区识别出了4种层序边界类型(A 型、B 型、C 型和D 型),其对应的层序本文分别称之为冲积层序、淹没层序、类Ⅰ型层序和类Ⅱ型层序。
冲积层序形成于构造剧烈抬升时的盆地萎缩阶段,淹没层序形成于构造沉降迅速时的盆地扩张阶段。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可容空间 微量元素 侏罗系 吐哈盆地第一作者简介 沈守文 男 1958出生 副教授 博士 矿物岩石学和石油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P539.2 文献标识码 A1 地质慨况 吐哈盆地是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简称,位于新疆东部,西起喀拉乌成山,东至梧桐窝子泉附近,北依博格达山和哈尔里克山,南抵觉罗塔格山(图1)。
东西长约600km ,南北宽60~130km ,总面积约53000km 2。
吐哈盆地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北部坳陷带,艾丁湖斜坡和南湖隆起。
盆地基底为前二叠系,其上二叠系及中新生界沉积盖层发育齐全。
吐哈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已建成的吐哈油田其主体位于台北凹陷。
2 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根据陆相盆地的沉积特点,参照Van Wagoner 的层序级别划分〔1〕和李思田的陆相层序地层单元划分〔2〕,本文将陆相层序划分为6级。
由大到小依次为盆地充填层序、构造层序、层序、准层序组、准层序和小层单元。
其划分依据及特征见表1。
3 盆地充填层序(basin 2fill sequence )李思田等指出,盆地充填序列(层序)是沉积盆地基底以上的全部盖层充填〔2〕。
笔者考虑到世界上的多数大型盆地都是叠合盆地,即由一系列不同的盆地原型叠合而成。
这些盆地原型由于成因类型不同,导致层序样式及构造样式亦各不相同。
因此本文将组成叠合盆地的每一个盆地原型的沉积充填划归为一个盆图1 吐哈盆地地理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Fig.1 Location map of Turpan 2Hami basinand tectonic elements地充填层序。
吐哈盆地侏罗系地层代表了一个原型盆地的完整发育过程,构成一个盆地充填层序(一级层序)。
4 构造层序(tectonic sequence )构造层序类似于大地构造学中的构造层,与Exxon 术语体系中的supersequence (超层序)含义相近。
构造层序是被沉积盆地中大面积不整合面所分割的二级层序单元,它代表了在基本相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一套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系列,通常与一个盆地原型的不同成盆阶段相对应。
吐哈盆地侏罗系其底部和顶部分别与中上三叠统和白垩系呈区域性不整合接触,其内部还有西山窑组四段(J 2x 4)与西山窑组三段第19卷 第2期2001年6月 沉积学报ACTA SEDIMEN TOLO GICA SIN ICA Vol.19No.2J un.2001表1 层序级别划分及其特征T able 1 Def 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order sequences层序级别层序单元定 义成因时限/Ma 界面特征低频层序高频层序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盆地充填层序构造层序层序准层序组准层序小层单元原型盆地内的全部沉积地层充填序列由一级古构造运动面所划分的地层序列一套以不整合及与其对应的整合为界的相对整一的彼此有成因关系的地层以明显的洪泛面或与其可对比的界面为界的,彼此有成因关系的层序以洪泛面或与其可对比的界面为界的,彼此有成因关系的层或层组一套以侵蚀面、无沉积或与其可对比的整合为界的,彼此有成因关系的岩性层区域性的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气候变化视原型盆地延时而定>102~100.4~1.50.10.02~0.04不整合范围跨越盆地不整合分布于盆地大部分不整合分布在盆地局部区域主要洪泛面及古土壤洪泛面及古土壤侵蚀面或相变面图2 地震剖面T86—261构造层序解释Fig.2 Explanation of Seismic section (T86—261)(J 2x 3)之间、七克台组(J 2q )与三间房组(J 2s )之间、喀拉扎组(J 3k )与齐古组(J 3q )之间的不整合。
以这5个不整合面作为构造层序的界面(SSB1、SSB2、SSB3、SSB4、SSB5),将吐哈盆地侏罗系地层划分为4个构造层序。
即SS1、SS2、SS3、SS4(图2)。
它们分别对应于侏罗纪湖盆4个不同的演化阶段。
图3中所标注的5个构造事件,正好是本文构造层序边界所在的位置(5个边界限定4个构造层序),这反映了构造运动对构造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
构造层序Ⅰ(SS1)包括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以及中统西山窑组。
整个层序跨时约34Ma ,代表了侏罗纪湖盆演化初期(稳定沉降阶段)的沉积。
该层序形成的巨厚煤系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
构造层序Ⅱ(SS2),包括西山窑组四段和三间房组,代表了侏罗纪湖盆演化中期(短暂收缩阶段)的产物,跨时约13Ma 。
主要是以河流—三角州相为主的砂泥岩沉积。
该层序砂岩特别发育,是吐哈盆地油气储集的主要层段。
构造层序Ⅲ(SS3),包括侏罗系中统七克台组和上统齐古组,代表了侏罗纪湖盆演化中晚期(扩张阶段)的沉积。
整个层序跨时约17Ma 。
该层序七克台组时期曾发生过广泛的湖侵,所形成的厚层泥岩是良图3 吐哈盆地侏罗纪古气候、古地形等因素的变化趋势(据刘里斌等,1995)①Fig.3 Palaeoclimate and palaeogeomorphy of Turpan -Hami basin during J urassic (after Liu Libin ,1995)462 沉 积 学 报 第19卷①刘里斌等.吐哈盆地沉积特征及储层评价.科研报告,1995表2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划分及沉积特征T able 2 Sequences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Jurassic in Turpan 2H ami basin好的区域性油气盖层。
构造层序Ⅳ(SS4)位于喀拉扎组顶底不整合面之间,仅包含喀拉扎组地层,代表了侏罗纪湖盆演化晚期(萎缩消亡阶段)的沉积。
由于侏罗纪末期,博格达山逆冲推覆加强,沉积范围进一步缩小,加之气候日趋干旱,喀拉扎组沉积以紫红色的冲积扇、河流相砂砾岩为主。
该层序持续时间约9Ma 。
5 层序(sequence )笔者依据局部不整合、可容空间变化、沉积旋回、地震剖面及测井曲线特征综合分析,将吐哈盆地侏罗系4个构造层序划分为13个层序(表2),平均跨时约5.6Ma 。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少层序界面出现在地层单位“组”内部,也就是说不少层序打破了组的界线,这正是层序地层学研究层序与传统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沉积旋回和进行地层划分的不同之处。
对吐哈盆地侏罗系地层层序的仔细划分,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三间房组下段(J 2s 1)主要沉积为“红脖子”泥岩,中段(J 2s 2)和上段(J 2s 3)三角洲沉积发育。
按照前人的划分方案〔3,4〕,三间房组中段和上段为高水位体系域,其三角洲应为进积(水退)型。
而实际情况是“红脖子”泥岩之上有一个层序界面,在层序界面之上发育三角洲沉积,早期三角洲为退积型(水进、上超)(水进体系域),晚期为进积型(水退、下超)(高水位体系域)。
同样的道理,对于西山窑组四段(J 2x 4)地层,按照前人的划分方案,是高水位体系域,应发育进积型(水退)砂体,但在地震剖面上的实际情况是具有明显的上超特征,发育退积(水进)型砂体,是低水位体系域晚期的沉积,其上是三间房组下段(J 2s 1)的“红脖子”泥岩(水进体系域)。
由此看来,不同的层序划分方案,将导致对储集砂体分布形式的不同认识,从而影响岩性预测和油气勘探。
6 可容空间变化分析可容空间变化是形成沉积层序的本质因素。
在时间进程中,随着可容空间的周期性变化,沉积物的堆叠样式以及沉积体系域的发育也呈现为周期性的变化。
从理论上来讲,层序边界是在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相对缓慢期间形成的。
因此描绘可容空间的演化历史是划分层序级次、进行层序对比的一种较为客观的方法。
目前,分析可容空间的最重要方法是Fischer 图解法。
绘制Fischer 图解应注意两点:其一,Fischer 图解法要求地层剖面以旋回层序单元为基本单位,而不同的人在划分旋回层序单元时,因对旋回级次及成因等有着不同的认识,可能所划旋回数不相等。
P.M.Sadler 等人证明,在旋回数大于50的地层剖面上,即使不同的人所划旋回数有些差异,但图解的基本特征不会有太大变化。
其二:Fischer 图解法要求旋回层序单元厚度应为沉积时的厚度,以便真实地反映出沉积物实际可容空间变化。
本文将研究区参数井(TC2井)的侏罗系地层剖面,从层序S3(未见底)至层序S12划分出154个小旋回单元,并根据孔隙度—深度关系对各小旋回单元厚度进行了压实校正。
在求得各小旋回单元原始厚度后,绘制了Fischer 图解曲线(图4)。
从图4中可以明显看出,TC2井侏罗系存在4个大的可容空间变化旋回,平均跨时约18.2Ma ,由二级层序形成,与本文所划分的4个构造层序吻合,同时还存在10个次级旋回,平均跨时约4.2Ma ,分别与本文(三级)层序S3至S12吻合。
每个层序又包含10~30个小旋回单元(高频旋回),跨时20万年左右,介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的偏心率周期(40~10万年)之间,与天文驱动的古气候变迁所引起的湖平面高频振荡有关。
562第2期 沈守文等: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图4 TC2井侏罗系地层Fischer 图解(可容空间变化)曲线Fig.4 Fischer plot of J urassic Formations of WellTC2图5 TC2井侏罗系地层硼(B )与氧化钾(K 2O )比值变化曲线Fig.5 B/K 2O of J urassic Formations of Well TC27 地层微量元素分布的旋回特征在沉积作用过程中,沉积物与介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地球化学平衡,如沉积物与介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沉积物对某些元素的吸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