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1:大自然的启示学习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

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听新闻,带入情境①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

(电脑播放显示关于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研发出新式武器的报道。

如能选择近期“新闻联播”中的相关新闻更好)②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幺?③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阅读课文,了解大意①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②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殃帚腐壤翼略键鲸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③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幺?是怎幺归纳的?●依托课件,自主探究①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A。

“塬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B。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C。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请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②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各小组成员把阅读网络信息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不要完全脱离课本。

自己的启示和重要的信息资料还可在书旁批注。

●全班交流,畅叙感受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四年级上语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上语文课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3、白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4、白公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5、猫(第二课时)达标检测案班级姓名
观察图片配一段旁白。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2012-2013年度秋学期教学时安排计划四年级语进度安排周次日期题教时执行情况1824-828 一开校报到学前教育1师恩难忘(2时)2孔子和学生(2时)2831―94 一1语天地一习作(3时)2 古诗二首(2时)3 月迹(2时)7397―911 二1 飞向月球(2时)2 语天地二(2时)3 爱我中华(2时)机动(1时)74914―918 三1草原(2时)2 中国结(2时)3语天地三习作(3时)7921―92 四1落花生(2时)2拾穗(2时)3 语天地四(3时)7 6928―102 十一放假710―109 五1 飞夺泸定桥(3时)2 桥之思(3时)3 机动(1时)781012―1016 六1、语天地五(3时)2 美丽的集邮册(3时)3 机动(1时)791019―1023 六1 罗斯福集邮(2时)2 语天地六习作(3时)3 综合复习(2时)7101026—1030 期中复习考试411 1031―114 七1地名(4时)2囚歌(2时)3机动(1时)712117―1111八1晏子使楚(2时)2 为了他的尊严(2时)3 语天地八习作(3时)7131114―1120九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2时)2 月光曲(2时)3林中乐队(2时)7141121-112九1 语天地九习作(3时)2一枚金币(2时)3 散落的钞票(2时)711128―122十1 毽子里的铜钱(3时)2 语天地十(3时)3 机动(1时)716 12―129十一1 “扫一室”与“扫天下”(3时)2井底之蛙(2时)3“三颗纽扣”的房子(2时)7171212―1216十一1语天地十一习作(4时)2瑞雪图(2时)3 机动(1时)7181219―1223十六1下雪的早晨(2时)2语天地十二习作(3时)3 综合复习(2时)19 122―1230 总复习(7时)720 1230- 14复习考试7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教材结构和编写体例:第七册体例与三年级相同:仍然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共有12个单元(包括一个开放单元),每个单元分主体和“语天地”两个部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导学案

码头李镇第二小学四环节导学卡科目:语文课题:观潮(第一课时)定向自学一、学习目标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自学提示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自学提示中的内容,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展示反馈全班交流小组探究成果。

拓展提升1、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2、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_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

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

看看堤下,____________。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为之__________。

3、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科目:语文课题:观潮(第二课时)定向自学一、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提示1、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2、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

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自学提示中的内容,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展示反馈全班交流小组探究成果。

拓展提升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再近些,只见(),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四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四年级班教师姓名:时间:二〇一八年八月安定区西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进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教材简况:该教材为北师大语文第七册,教材秉承“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安排了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拓展阅读,语文天地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组成。

主体课文下设两个思考题(内容/形式)。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

“整体”的含义有两个: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

②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

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

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无论从课文内容的时空跨度,还是文化的含量以及文章的样式,都比第十册有所提高。

识字、学词、练句主要靠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提出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在阅读方面,课文提供了小资料以帮助学生学习,主要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鼓励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帮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

综合活动是学生参观调查、收集资料、口语交际和习作等各方面的活动平台。

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活动习惯,尤其是勤练笔的好习惯,练习给习作写评价意见,学做有心人。

从总体上讲,课本容量较大,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另外,课文还比较重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学段目标:1、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模板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模板
5、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知识延伸:小木偶几经挫折,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在他身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检查预习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体会
人物品质
交流所获
交流最后一段
话的理解
全班展示
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小组内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
交流展示
续编故事
知识拓展: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学习收获:
总结反馈
2分钟
课题11去年的树(第2课时)
班级:小组:姓名: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心情,由小鸟两次“看”体会小鸟对大树的情谊,认识到友情和诚信的可贵。
2、发挥想象,展开多方对话,对诚信有深入认识。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课型
课前准备
生: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师: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学习过程
导学
流程
独学
合学
展示

主、

作、

究:
预习任务:课前同学们都收集关于童话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结合自己读的童话故事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2)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生练读)
3)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
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完整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完整版)
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将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展示一:我是小小老师
我是小老师,带领大家扫清字词障碍,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
(可范读 领读 指名读 小组竞读 全班齐读……)
展示二:我是小小诵读家
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简单的说一说自己喜爱本段的原因,
并能在全班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可个人读 挑战读 齐读……)
复朗读!
1.运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
随堂笔记二
了什么内容?
2.按照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课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随堂笔记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级评定:_________
快乐
合作
展示
提升
A 小对子: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小对子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学 习 流 程
学 习 笔 记
随堂笔记一
一、理清段落顺序
我能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 3—4 段, 1.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找出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 观潮(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内容
环节
课型
精读
时间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doc

第一单元1.《观潮》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且能给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翘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与壮观,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

3、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第3、4自然段。

学习重点: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的景象。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我会自学。

1、请认读下面的字,然后写两遍组一个词。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2、我会读会写它们,还知道它们的意思。

宽阔笼罩薄雾沸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奔腾依旧恢复屹立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笼罩:屹立:鼎沸:漫天卷地:3、我会区分我会用。

men( ) hao( ) 若隐若现…闷号水天相接……men( ) ) 依旧……二、认真读文,感知内容。

1、我知道课文有( )个自然段,还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段意请写书上)2、我读课文后,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观看( )的盛况。

三、小组合作,理清顺序.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 _____ ) 先讲( )的景象;( _ )接着讲()的景象;( __ )最后讲( )的景象。

由此可知课文是按()、()、()的顺序叙述。

四、分段读文,感受奇特.第二课时一、小组探究,品味奇观.1、自渎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句子中的哪些重点词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怎样读出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方法:读文画句子写感浯2、小组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听到:看到:朗读时语气应由( )到( ),语音应由( )到( ),语速应由( )到( ).二、再次探究三四自段,感受奇观1、看看写潮来之时按从()到()的顺序,抓住潮的()、()写出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预学案导学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预学案导学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预学案导学单 1.观潮(预学案)1.识记生字。

(给加点字注音)盐.( ) 屹.( )立 昂.( )首 顿.( )时 人声鼎沸..( )( ) 浩.( )浩荡荡 山崩.( )地裂 地震.( ) 霎.( )时 余.( )波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薄{( ) ( ) ( ) 3.默写生字并组词。

cháo jù dī kuòpàn gǔn dùn zhújiàn dǔ yóu bēngzhèn shà yú我把难写或写错的字再写两遍: 4.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 )【答案】 自学字词1.yán yì áng dùn dǐng fèi hào bēng zhèn shà yú2.{b áo (薄雾)b ó(轻薄)b ò(薄荷)3.潮(潮水) 据(据说) 堤(大堤) 阔(宽阔) 盼(盼望) 滚(滚动) 顿(顿时) 逐(逐渐) 渐(渐渐) 堵(围堵) 犹(犹如) 崩(山崩地裂) 震(地震) 霎(霎时) 余(剩余)4.(1)屹立 (2)若隐若现 (3)人声鼎沸 (4)风号浪吼 内容感知 1.天下奇观 2.②③① 3.C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走月亮1.识记生字。

(给加点字注音)鹅卵.( )石风俗.( ) 跃.( )出稻穗.( ) 镀.( )亮田埂.( )闪烁.( )2.默写生字并组词。

táo qiānéluǎn kēng wātián zhuāng jiàsúyuèpúdào shú我把难写或写错的字再写两遍: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2023年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

2023年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

课题 1、观潮一、听写导入听写部分词语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旳“奇特”旳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旳“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旳响声,仿佛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旳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旳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旳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络“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旳情景谈感悟。

(奇:声音、形状)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诵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旳长。

你懂“横贯”旳意思吗?用自己旳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旳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旳场面。

潮水旳气势猛、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旳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旳声音,那时旳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旳气势呢?◆这三句话能调换次序吗?为何?(由远及近,点拨“移”字旳精妙)◆对话追问:假如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旳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朗诵:“潮来时”旳三、四自然段。

(语速由缓到急,语气由安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旳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课题 2* 雅鲁藏布大峡谷课题 3、鸟旳天堂课题 4* 火烧云课题语文园地一课题 5、古诗两首课题 6、爬山虎旳脚课题 7、蟋蟀旳住宅课题 8* 、世界地图引出旳发现课题语文园地二课题 9、巨人旳花园课题 10* 幸福是什么课题 11 去年旳树课题 12* 小木偶旳故事课题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习作课题 13 白鹅课题 14* 白公鹅。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课文朗读: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掌握课文的结构,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1.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

2. 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并指导。

3. 课文解析: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学生做好笔记。

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

2. 写作技巧: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分析课文主题。

2. 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能够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1. 课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学生做好笔记。

2. 写作技巧:教师讲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三、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 口语表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课堂讨论。

2. 作文指导: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进行课堂讨论。

2. 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口语表达:教师提出话题,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 作文指导: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四、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 作业讲解:讲解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2.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1. 讲解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1. 作业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2.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第五课时【教学内容】1. 课文复习:复习上节课的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表格版

人教版小学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表格版

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9巨人的花园课时2课时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10﹡幸福是什么课时1课时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11去年的树课时2课时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12﹡小木偶的故事课时1课时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13白鹅课时2课时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13白鹅课时2课时预习任务:1、会读本课的词语,勾划出文中的词语熟读。

2、把课文读通、读熟。

3、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勾一勾。

预习检测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腔调(qiāng qiǎng )考虑(lùlǜ)当时(dāng dàng )涟漪(qǐyī)掂量(diǎn diān )奔跑(bēn bèn )2、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从从容容不慌不忙层层涟漪作响细雨白雪自主、合作、探究:1、小组内互相抽读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白公鹅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的相似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的奇妙。

我来闯关:A、我会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一横。

勾当(gōu dāng gòu dàng)直奔鱼竿(zhíbēn yúgān zhíbèn yúgān)B、我会将词语补充完整。

慢条()()不慌()()车辙()()耀()扬()()()注目无()无()C、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白鹅在浅水滩里()身子、()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岸边的芦苇也会()。

D、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

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和平时的()两个方面来写的。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搜集写家禽类的文章读一读。

课题15猫课时2课时知识延伸:推荐阅读阅读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表格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表格式

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奇:声音、形状)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

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三、深悟“奇",回归整体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三课时一、读文,理清层次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21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21古诗三首
年级: 四 学科:语文 执笔:审核:
使用日期: 课时及内容 21《出塞》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认识“塞、秦、征、将”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塞、秦、征”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背诵并默写《出塞》。
〖学习过程〗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三、判断对错。
1.王翰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诗人。()
2.《凉州词》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3.《凉州词》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1.依据预习案,参考课本,完成练习。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3.限时 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出塞( )秦朝( ) 长征( ) 归还( )
2.如何理解题目 “出塞”?
3.本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我的疑惑〗: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在下面,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究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
探究1.前两句诗提到了那些景物?你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探究2.诗人为何会提到明月、边关呢?
探究3.站在这冷清的月光下,望着茫茫的黄沙,耳听着呼呼的风声,诗人和将士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在掌握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习使人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6.背诵古诗。
7.〖学习过程〗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4.依据预习案,参考课本,完成练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
六、拓展提高
七、反思小结
课题:《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授课人:第2课时(共2课时)
教学流程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一、情境导入
复习导入
二、目标展示
1、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我要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自学探究
1、我能描述火烧云的美丽景象。
2、我给大家介绍火烧云的成因等课前所了解的知识。
3、我学会了以下生字新词:
六、拓展提高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来到盐官镇观看了钱塘江大潮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七、反思小结
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授课人: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流程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一、情境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3、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四、点拨释疑
3、能说一说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4、你能收集到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或资料吗?
五、课后处理
闯关练习:
1、照样子积累词语
A、白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许许多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模板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模板

建筑工程,是 中华民族的伟 大创举,是世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2)远 界历史上的伟
2.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 的?“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3.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把长城比喻成长龙, 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看长城,具体介 绍了长城的构造 特点。 第三 部分(3)由看到
《17 长城 》
班级: 四( )班
小组:
姓名: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 学习目标 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出示相关报道。
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 方法: ⑴方法展

2.你有什么感受?
大。 2.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 示台:你是采用什
习。 什么? 3. 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
么 方 法 搜 集 资 料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板书: 二.
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的?遇到困难是怎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
二.积累对联 1.读对联。 么克服的? 教师 2.找出欣赏的句子讲讲对它的理解, 随机板书: 随时 3.读、记、吟。 4.另举几例对联。 摘抄、剪贴、或复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 每 个 景 点 的 什 么
哪里“留影”,就把描写那 里风景的段落练习有感情 地多读几遍吧! 学生自
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 特 点 来 向 大 家 介 主选择段落,练习感情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有三维目标_表格式)(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有三维目标_表格式)(1)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3、整体感知:
⑴ 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⑴ 读一读:
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二.(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
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导学
重、难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具
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目标展示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三、自学探究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四、点拨释疑(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五、课后处理闯关练习: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蒙:mēng()薄:bō()号:háo()méng()bāo()hào()měng()bò()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____。

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

看看堤下,__________。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为之_________。

六、拓展提高七、反思小结课题:《1、观潮》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授课人:第2课时(共2课时)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一、情境导入一、复习旧知。

二、目标展示1、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3、4自然段。

5、课文评价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

三、自学探究自主、合作、探究:1、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2、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

四、点拨释疑1、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2、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五、课后处理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再近些,只见(),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C、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六、拓展提高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来到盐官镇观看了钱塘江大潮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七、反思小结课题:《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授课人:第1课时(共1课时)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一、情境导入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二、目标展示1、认识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三、自学探究自主、合作、探究:1、文中有哪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2、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吗?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四、点拨释疑1、读完课文后,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特点吗?2、文中有哪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五、课后处理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

B、不同高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2、我也会。

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我也能用“从……到……”写一句话。

六、拓展提高七、反思小结课题:《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

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二、目标展示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4、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自学探究自主、合作、探究:1、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生字词?2、讨论交流: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什么时候去的?看到的景象一样吗?3、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四、点拨释疑3、能说一说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4、你能收集到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或资料吗?五、课后处理闯关练习:1、照样子积累词语A、白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许许多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商量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能把他们送回家。

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A、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B、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C、不忍舍弃或离开。

()D、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E、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F、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六、拓展提高七、反思小结课题:《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一、情境导入复习导入二、目标展示1、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自学探究1、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找出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文中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而有的地方又加了引号呢?四、点拨释疑1、合作完成: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2、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3、说一说: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五、课后处理闯关练习:1、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A、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

B、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你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了什么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力在颤动。

我体会到:六、拓展提高知识延伸:课后小练笔:学习作者的写法,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点。

七、反思小结课题:《4*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一、情境导入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展示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我要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自学探究1、我能描述火烧云的美丽景象。

2、我给大家介绍火烧云的成因等课前所了解的知识。

3、我学会了以下生字新词:紫檀()笑盈( )盈一模()一样庙()门凶猛()恍()恍惚()惚4、我读一读喜欢的语句。

四、点拨释疑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写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2、我们来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读句子、谈体会。

抓住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我们来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读句子,展开丰富的想象。

4、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五、课后处理闯关练习:1、照样子写词语。

葡萄灰:笑盈盈:2、我会背诵喜欢的段落。

3、我要学习《火烧云》一文中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展开想象,以《云》为题写一个片断。

六、拓展提高知识延伸:课后小练笔:学习作者的写法,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点。

七、反思小结课题:《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授课人:第1课时(共2课时)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一、情境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