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论概述与学术影响论文.
关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研究与分析
关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研究与分析一、历史渊源存在论美学观的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后期的德国哲学和美学思想。
尤其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漢威爾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强调存在是首要的,而非意识,他试图从存在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存在的实质和意义。
而漢威爾则提出了存在的“旅程”概念,认为存在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美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
这些思想为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二、核心观点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核心观点是将存在性和美的关系纳入哲学讨论范畴,试图从存在的维度来揭示美的本质和意义。
存在论美学观主张美是一种存在方式,是存在的表达和体现。
它不仅关注美的客观表现形式,更关注美的存在方式和意蕴。
当代存在论美学观试图从艺术、文学、音乐等美学现象中解读美的存在维度,揭示美的内在结构和存在方式。
存在论美学观还主张美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生命性的存在方式。
美不是一个静止的、孤立的东西,而是一种不断演变和变化的过程。
当代存在论美学观试图从历史发展和生命体验的角度来认识美,关注美的历史轨迹和生命脉动,探讨美的存在方式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它呼吁人们去重新审视美的历史性和生命性,从而重新认识和体验美的存在价值。
存在论美学观还主张美是一种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存在方式。
美不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存在,而是一种能够启发和挑战人类存在的方式。
当代存在论美学观试图从艺术实践和审美体验中揭示美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强调美对于人类存在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它主张人们应该积极参与美的创造和体验,发现美的启发力和挑战力,从而提升人类生活的品质和意义。
三、当代应用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存在论美学观推动了一种“存在化”的审美关怀。
艺术家试图通过作品来展现人类存在的现实情境和心灵经验,将个体的存在状态和情感反映在作品中,创造出更有深度和内涵的艺术作品。
这种“存在化”的审美关怀使得艺术作品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存在状态,引发更加深刻和真挚的审美体验。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及其影响
由于巴门尼德哲学的影响,在随后的时代,古希腊哲学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方向发展,而两者之动力皆源自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
沿着客观的道路发展,巴门尼德的“存在”演变为德莫克利特的“原子”;沿着主观道路发展,巴门尼德的“存在”则演变为柏拉图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集以往哲学之大成,对“存在”(“有”、“实体”、“本原”、“本体”、)作了详尽的研究。
他全面地揭示出了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思维与存在、理性与感性、潜能(即“可能”)与现实、不变与变等等的矛盾关系,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具有内在矛盾的思
想体系,致使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或思想派别,都能从这个思想宝库中受益。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成就与巴门尼德对“存在”范畴的提升和把握是分不开的。
在巴门尼德那里,就已经有了“存在”与“非存在”、“真理”与“意见”、“理性”与“感觉”等等成对的矛盾范畴。
而在方法论上,那种开一代先河的逻辑分析、推理方式可能对亚里士多德的启蒙更大。
什么是存在论
什么是存在论,我们如何理解存在论存在论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学科,它主要探讨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存在论是哲学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哲学问题,例如: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存在论的历史、主要概念、存在的本质、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存在论的历史存在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对存在的研究成为了存在论的开端。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存在是一种最基本的概念,所有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对存在的研究。
在中世纪,存在论成为了神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笛卡尔哲学中,存在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笛卡尔将存在作为思维的基础,认为存在是比思维更为基础的概念,是不可分割的。
在现代哲学中,存在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包括存在的本质、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关系、存在的意义等等。
二、存在论的主要概念在探讨存在论的主要概念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存在”的含义。
在哲学上,“存在”是指某个实体具有独立的存在状态,即它是一个实在的东西。
除此之外,“存在”还有其他的含义,例如:存在被认为是一种属性,是一种可以被赋予给事物的属性。
此外,存在还可以指存在的方式,即某个实体存在的方式。
在存在论中,存在论者通常使用“实在性”、“实体”、“存在”等概念来描述存在的本质。
其中,“实在性”指的是某个实体的真实存在状态,是一种对存在的确认。
“实体”指的是具有独立存在状态的事物,包括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实体。
“存在”则是指某个实体具有独立存在状态的概念。
三、存在的本质存在的本质是存在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存在的本质涉及到存在的各种形式和类型,包括物质存在、精神存在、自然存在、社会存在等等。
在存在论中,存在论者试图回答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即存在是如何存在的,存在的本质是什么。
存在论者认为,存在的本质是一种基本的现实,是所有实体共有的属性。
存在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概念,它是所有实体的共同特征。
存在本身并没有任何的属性或特征,它仅仅是一种基本的事实。
试论海德格尔元存在论概念的出现及其意义1
试论海德格尔元存在论概念的出现及其意义1作者:方向红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年第01期试论海德格尔元存在论概念的出现及其意义方向红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510275元存在论(Metontologie),是对基础存在论的翻转,与后者一起构成完整的形而上学。
元存在论的主题是存在者整体。
存在者整体具有两个方面的引导功能:一方面引导海德格尔将无从世界或存在者整体上剥离出来并与存在等同,引导他第一次提出“存在论差异”问题并对其作出明确规定,引导他对自由作出新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他认识到形而上学的这两个维度之间彼此不能相容、无法统一的特点,从而引发他为期十年的形而上学探索以及此后近四十年的克服形而上学的努力。
海德格尔;元存在论;存在者整体;形而上学B516.54A001108显而易见,Metontologie,应该是meta (后—)与Ontologie(存在论)的合成写法。
对于这一概念,国内学术界几乎不加关注。
据笔者的阅读,仔细讨论过这一概念的文字仅见于一本著作中,在那里,这个概念被译为“后存在论”①。
在下文中,笔者将这一概念汉译为“元存在论”并给出学理上的证明。
“元存在论”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海德格尔1928年夏季的马堡讲座中,该讲座在1978年以Metaphysische Anfangsgruende der Logik im Ausgang von Leibniz(《从莱布尼茨出发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始基》)(以下简称《逻辑学》)为题出版。
②根据学者们的考证以及笔者的有限阅读,“元存在论”概念在本次讲座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本文认为,重提这一概念,不仅可以纠正我们长期以来几乎一边倒的对海德格尔存在论乃至形而上学概念的片面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有可能还原海德格尔的学术思路,再现被海德格尔本人有意或无意模糊起来的思考道路上的路标,廓清其早期思想中的迷误,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演变过程。
存在即关系论证作文高中
存在即关系论证作文高中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the doctrine of existentialism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and freedom.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存在和自由的重要性。
Existentialists argue that individuals create their own meanings in life through their choices and actions. 存在主义者认为个人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创造了生活的意义。
This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challenges the idea of pre-determined fate and reveals the power of human agency. 这种哲学视角挑战了宿命的概念,揭示了人的能动性。
Existentialism invites individual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lives and create authentic experiences. 存在主义邀请个体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并创造真实的体验。
By embracing the idea that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individuals are encouraged to define themselves through their actions. 通过接受存在先于本质的观念,个体被激励通过他们的行动来定义自己。
The concept of existentialism can be applied to the realm of relationships, shedding light on the nature of human connections. 存在主义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关系领域,揭示人类关系的本质。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在现代哲学史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
他的哲学思想集中在存在论上,被称为存在主义的奠基人。
存在主义是一种重视人类个体存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现实,而存在的本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存在是一种既个体化又关联化的概念。
他认为,“存在”是人类个体内在的、强烈的、永恒的荣誉,是人类的真正价值所在。
对于这种存在,存在者是核心。
他将人类的存在分为两个要素,即“存在”和“存在状态”。
存在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存在状态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因此,通过对存在状态的探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海德格尔的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世界”。
他认为,世界是人类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存在状态的表现。
这种环境不仅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观念世界。
世界与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是存在状态的一个缩影。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世界不是一个依附于人类存在的外部世界,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类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人类的存在状态受到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世界。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还有一个核心概念,即“时间”。
他认为,时间是存在状态的一个基本属性,人的存在状态可以通过时间体现出来。
时间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不是一种客观的、线性的时间,而是被视为一种“时间性”,是一种超越世俗时间的存在方式。
他认为,时间是人类存在状态的一个基本属性,因为只有通过时间,才能真正体现出存在状态的转变和发展。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本质”。
他认为,本质是存在状态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存在状态的实质和特征。
本质不是一种外在的概念,而是在存在状态中体现出来的。
通过对本质的探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疏离”。
他认为,疏离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分离状态。
论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
论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摘要:巴门尼德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转折点,“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存在者存在”的思想是古代从朴素的感性思维方式向成熟的形式思维方式转变的开始。
关键词:存在存在论影响巴门尼德哲学的出现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和质的飞跃,它不只是对过去唯心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此前整个古希腊原始朴素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无论在哲学理论还是在思维方式上,他的贡献都是显著的。
他所提出的“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范畴。
他把“存在"规定为具有“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等特性.一、“存在"的语词分析巴门尼德同古希腊哲学前期的大多数哲学家一样,留给我们的著作很少,只有一些著作的残篇或后人的记述,巴门尼德最著名的著作是他的哲学诗《论自然》(Peri physeos ),这也是几乎仅有的研究巴门尼德哲学的原始的资料了。
在这部著作残篇里,巴门尼德借正义女神之口把真理和意见区分开来。
巴门尼德强调“存在者存在”的这个“存在"到底是什么?在希腊语中“存在”是estin,而estin又是eimi的现在陈述式主动语态第三人称单数,在英文中勉强译作It is或者being希腊语estin相当于一个简单句,表示“它是"或者“它存在"。
那么这个“它"是指什么?在希腊语中,“是什么”的本来含意就是“作为――而存在”它作表语,说明主语的性质、身份、种类等.随着这个语言抽象意义的不断加深,在赫拉克里特那儿获得了哲学上的意义,但也只是作为表语使用的,只是后来巴门尼德在进一步的意义上,把“存在”变成了独立的本体范畴。
可见,“存在"在巴门尼德哲学中不是一个具体的感性质的东西,它是对本体最普遍,最抽象的规定。
它既不同于朴素哲学家提出的“水”、“气"、等感性质的东西;也不同于在量上对本原有一定把握的“数”。
与朴素哲学相比,巴门尼德哲学在内容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不再沿着之前哲学把寻求世界本原的希望寄托于“水"、“气”等感性质的东西上, 而是寻求一种稳定的, 具有普遍性的规定,这个普遍性的规定巴门尼德认为就是“存在”。
从存在论的角度论述
从存在论的角度论述在当代社会,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展开了一场你争我夺的竞争。
如果他们也会相互依赖,那么这只是因为他们为了利益上的需要而暂时结合在一起。
他们构成了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显然不能被理解为利益共同体。
那么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是不是可以在非利益的基础上而结合在一起,甚至成为一种命运与共的结合体呢?这种结合究竟是如何可能的呢?在这里,笔者试图借助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方法来说明这种可能性。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视角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与时间》中所进行的存在论分析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比如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
在这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这两种方法,特别是他分析操劳时所使用的方法来解答我们的问题。
海德格尔借助于现象学方法来把握存在。
对于他来说,如果我们拘泥于存在者,那么我们就无法直接把握存在,要把握存在,我们就需要把存在者悬置起来。
而当存在者被悬置起来之后,我们究竟如何把握存在呢?这就要在他所说的那个世界中“理解”存在。
而这种所谓的“理解”就是要采用解释学的方法。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理解海德格尔所说的那个世界呢?海德格尔认为,我们生活在日常的世界中,按照主体操作客体的方法来认识和改造我们周围的东西。
但是,在这个世界中,还有一个世界,海德格尔称为“世界性”(weiltlichkeit)。
在《存在与时间》中,这个词被翻译为“世界之为世界”。
当然,这个“世界”不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之外,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之中。
只是因为我们沉沦在这个日常生活的世界中而无法直面这个“世界”。
这就如同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面对空间中的具体东西,并通过这些东西来把握空间。
但是由于我们总是在运动着的物质中理解了空间,我们从来没有直面空间本身,而要直面空间本身,那么我们就必须把空间中的东西“悬置”起来。
一旦空间中的东西被“悬置”起来,空间本身就在我们的思想中显示出来。
我们不能因为空间本身只是在我们思想中显示出来的,而认为这种空间是主观的。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
存在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本质,每个人都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
对于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有的人认为存在就是活着,有的人认为存在是做最好的自己。
然而,无论怎么理解存在,它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只有存在,才有可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我的生命中,我开始意识到存在的重要性。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我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认为存在的意义是要成为一个对这个世界有益的人,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让自己的存在成为他人生命的宝贵财富。
我相信,存在还意味着要不断地追求进步和自我成长。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
同时,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也会对周围的人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影响到别人的思维方式,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我的初中生活中,我不断地努力学习,追求自我成长。
我参加各种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同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会让我的存在变得更加有意义,让我成为一个对这个世界有益的人。
总而言之,存在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我们应该思考我们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努力成为一个对这个世界有益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六年级】存在,价值 议论文300字
【六年级】存在,价值议论文300字存在,价值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类思考的永恒话题。
人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了存在的价值。
存在的价值在于每个人都拥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个体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才能和潜能,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无论是在文学、艺术、科学还是其他领域,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取得成功。
这种个体性的存在,让社会变得多元化和丰富化,增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存在的价值在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自己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追求,每个人才会不断努力学习和进步,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提升了我们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努力和奋斗,我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
存在的价值还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社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我们的存在影响着周围的人。
我们的行动和言行,能够传递正能量和爱与关怀。
通过给予他人帮助和支持,我们能够改变他人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他人的生活质量,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存在的价值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独特个体性、努力奋斗和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我们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提升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存在,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物质存在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物质存在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本文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对物质存在论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说明。
以下为概述部分的内容:概述物质存在论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探讨了物质实体的存在和本质。
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物质存在论的概念、历史渊源及其哲学意义,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与展望。
物质存在论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结构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物质存在论对于提升我们的哲学素养和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对物质存在论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中,我们将对物质存在论的概念进行概述,阐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物质存在论的概念、历史渊源和哲学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个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探讨物质存在论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可以全面系统地探讨物质存在论的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清晰而连贯的阐述。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物质存在论的概念、历史渊源和哲学意义,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质存在论的内涵和重要性。
通过对物质存在论的全面讨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物质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其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通过对物质存在论的分析和解释,能够激发读者对于哲学和自然界的思考,为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启发。
2.正文2.1 物质存在论的概念物质存在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构成世界的根本实体。
它强调物质的客观性和实在性,认为物质是独立于意识存在的。
物质存在论的核心概念包括物质的本体论、物质的客观性和物质的实在性。
在物质存在论观点中,物质被看作是一种本体存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最新-存在论概述与学术影响 精品
存在论概述与学术影响巴门尼德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学派创始人。
爱利亚学派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城邦。
一般认为,爱利亚学派有四位代表人物。
克塞诺芬尼是他们的先驱,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和领袖,芝诺和麦里棱则起着捍卫、修正和发展巴门尼德的理论的作用。
该学派前后延续了一个世纪,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巴门尼德受克塞诺芬尼关于神是不动的一的理论影响,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
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是连续不可分的;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是可以被思想的;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是不能被思想的。
他是哲学史上最早提出思想与存在是同一命题的人。
著有哲学诗《论自然》。
巴门尼德的哲学诗《论自然》由三个部分组成序诗,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在序诗中,他借正义女神之口说道她执着我的手说年轻人啊,欢迎你由不朽的御手陪伴,乘着轩车来到我的庭院。
你走上这条道路,送你远行的并非邪恶而是公正。
在这里,你应当通晓一切事件,不仅有圆满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还有那些常人意见,全无真理可言。
这里,巴门尼德借正义女神之口,讲述了他思想的宗旨寻求由公正引导的道路,即追寻真理之路。
那么,怎样追寻真理之路呢?巴门尼德说来吧,我将告诉你,请你倾听并牢记心底。
只有哪些研究途径是可以思想的一条是存在而不能不在,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另一条是非存在而决不能是存在,我要告诉你,此路不通。
非存在你不认识也说不出,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这里,巴门尼德认为要达到真理就必须选择存在这条道路,因为只有存在才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对存在这条真理之路的认识呢?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范畴。
他把存在规定为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独一无二完整不可分等特性。
也就是说,在巴门尼德看来,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动的。
实际上,巴门尼德的存在,在一般人的眼中,在现实世界中,是找不到的。
最新-存在论概述及学术影响 精品
存在论概述及学术影响一巴门尼德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学派创始人。
爱利亚学派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城邦。
一般认为,爱利亚学派有四位代表人物。
克塞诺芬尼是他们的先驱,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和领袖,芝诺和麦里棱则起着捍卫、修正和发展巴门尼德的理论的作用。
该学派前后延续了一个世纪,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巴门尼德受克塞诺芬尼关于神是不动的一的理论影响,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
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是连续不可分的;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是可以被思想的;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是不能被思想的。
他是哲学史上最早提出思想与存在是同一命题的人。
著有哲学诗《论自然》。
巴门尼德的哲学诗《论自然》由三个部分组成序诗,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在序诗中,他借正义女神之口说道她执着我的手说年轻人啊,欢迎你由不朽的御手陪伴,乘着轩车来到我的庭院。
你走上这条道路,送你远行的并非邪恶而是公正。
在这里,你应当通晓一切事件,不仅有圆满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还有那些常人意见,全无真理可言。
这里,巴门尼德借正义女神之口,讲述了他思想的宗旨寻求由公正引导的道路,即追寻真理之路。
那么,怎样追寻真理之路呢?巴门尼德说来吧,我将告诉你,请你倾听并牢记心底。
只有哪些研究途径是可以思想的一条是存在而不能不在,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另一条是非存在而决不能是存在,我要告诉你,此路不通。
非存在你不认识也说不出,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这里,巴门尼德认为要达到真理就必须选择存在这条道路,因为只有存在才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对存在这条真理之路的认识呢?二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范畴。
他把存在规定为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独一无二完整不可分等特性。
也就是说,在巴门尼德看来,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动的。
实际上,巴门尼德的存在,在一般人的眼中,在现实世界中,是找不到的。
存在论概述及学术影响
存在论概述及学术影响存在论是哲学上的一个基本问题,探讨着什么是存在,存在的形态以及是否存在的问题。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有着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以及赫拉克利特的流变一说等众多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后来的存在主义者对存在论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成为了现代哲学中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的出现,对于哲学界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存在论的学术影响也与时俱进。
在本文当中,将从存在论的思想来源、历史演变以及对于现代哲学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存在论思想的起源存在论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以及赫拉克利特的流变一说等众多的思考,这些思想贯穿了人类思考存在的历史演变。
1. 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思想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存在论之父,他的存在论思想对于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就是实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每个存在的物品都有着它自己的独特特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实在性。
他通过对于存在的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系化的存在论思想,这个体系包括了“物质”、“形式”、“本质”、“属性”、“状态”等概念。
2.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思想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存在是时间和空间的幻象,物体的存在是一种永远变化的状态,并不是真正的实体。
他认为世界是分层次的,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是由理念世界折射而来的。
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柏拉图提出了一种新的存在方式——理念,即抽象事物的存在方式。
他认为,抽象与现实是不可分割的,抽象的存在为现实世界提供了纯洁高贵的价值。
3. 赫拉克利特的流变一说赫拉克利特的存在论思想与柏拉图的完全不同。
他认为,一切存在的物质都不停地在流动,变化是永恒的。
他提出了“不可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的思想,即事物在不断地变化过程之中,所处的位置已经不再是同一的位置。
他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存在主义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存在论思想的历史演变1. 存在主义的诞生与兴起存在主义的理论体系在20世纪初由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西塞罗提出。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存在——你踩在的土地存在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它原本是一个无神论哲学概念,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来描述我们所处的位置和我们周围的环境。
存在意味着我们处于某个特定的地方,这个地方同样属于其他人,而它又由更大的地方包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在观察环境时,常常会沉陷于它的纹理和气息。
它如此接地气,却又如此开阔。
在我居住的地方,街边摆着大大小小的垃圾桶。
它们的底部承载着我们平日里的生活垃圾,它们显而易见,但它们的存在却往往被我们忽略。
直到垃圾桶被丢满了,我们才会重新关注它们。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存在,同样被我们忽视和忘记。
比如一株植物,一块墙砖,一只小虫子。
它们周围的空气和光亮,使它们成为我们存在的一部分,但我们常常忽略了这种存在,去寻找更炫目的事物。
在实践中,存在变得更为微妙。
比如,我们与其他人共同使用的空气,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或者一种文化。
这些似乎是无形的存在,但它们却是构成我们共同生活的骨架。
就像我们机械地呼吸一样,不曾想过为之付出的代价。
在个人问题上,存在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我曾在某一个时刻,感到自己的存在被威胁了。
那是因为我迷失了自己。
我觉得自己的处境没有意义,我感到一直生活下去也不会有任何所得。
但是,当我开始寻找自己内在的动力和价值时,我才开始理解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通过重新找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感到自己的存在变得更为真实。
每当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我就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束缚。
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我开始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
存在不仅是群众普遍的生命状态,也是哲学名家要借用的概念。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必须是基于对自我存在的认识,即把自己看作整个西方哲学思想的意义和始源。
存在,贞子,注重业已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依赖于人类固有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的一种独特的心态和状态。
但人们存在时容易迷失方向,丧失自我的价值,失去自我认同或感到自己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同,这样就会经常陷入困惑和矛盾中。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存在是什么?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的思考。
对于这个抽象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
也正是因为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才让这个问题如此引人深思。
对于我来说,存在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存在感和生活轨迹。
存在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存在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感知方式,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存在感。
对于身处这个世界的每个人来说,存在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是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存在感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所区别,也使得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正因为存在感的独特性,才使得一个人与众不同,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存在是每个人的生活轨迹。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轨迹,这个轨迹是由每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所决定的。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选择和抉择,这些抉择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轨迹。
有些人选择走一条平凡的路,过着普通的生活;有些人选择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之奋斗一生;有些人选择在困境中坚持不懈,超越自己。
每个人的选择和决策不尽相同,正是这些不同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
这种独特性是每个人存在的证明,也是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存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价值所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所在。
无论是一个普通的市民,还是一个重要的领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任务。
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所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只有每个人都尽自己的责任,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存在存在是我们人类的本能和命运。
从古至今,人类就一直在探索着自己的存在意义,思考着自己的存在价值。
在这个懵懂的青春期,我们更是对存在有了很多独特的认识。
存在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该如何看待存在?存在对我们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
存在是一种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肩负着一定的责任。
我们要对自己的存在做出明晰地说明,要明确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我们的存在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快乐,是为了对他人有所贡献,还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白,我们自己的存在对我们自身和他人都是一种责任,我们不可能因为苟延残喘就消极地混日子;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短暂而毫无约束地纵欲放肆。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责任。
因为这是我们存在的必要性,是我们作为人的价值所在。
存在是一种精神。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会对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做出评价和看法,但是我们既不能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本质,也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坚定信念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沉默的存在是无意义的,虚伪的存在是可耻的,没有追求的存在是没有灵魂的。
无论困难与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渴望。
我们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去理解生活的意义,更加坚定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我们的精神也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去面对他人的评论和嘲笑,更加沉稳地去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和纷争。
无论我们的存在如何被看待和评价,我们都应该坚信,我们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意义上存在的根本。
存在是一种创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创造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改造自己的命运和环境。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
存在_初二议论文1200字存在中国词汇大辞典中解释着“存在”就是有实际的东西可以被人们所看到,摸到,闻到,思考到,而它具有严谨的定义“能够呈现或感知的事物”。
正如“有生命”的定义就是:“可呼吸、可思维、可行动的生物”,“身与心同在”才称为真正的存在。
事物本身的藏在我们周围,而我们要理性地思考,让我们到底是怎样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来的,又该如何去发现怎样活得有价值呢?我们必须肯定的是,我们是现实的,我们是有个体的存在。
我们不是不存在的、虚无缥缈的,而是真正的存在着的人。
而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自由意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我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还是思想的存在。
每个人都可以思考、思考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规则等等。
我们可以思考并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
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选择,并真正地活在当下。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不仅是个体的存在,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和其他人相互依存、相互合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能够满足他人的需要。
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社会,影响他人的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来改变社会的不公平,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权益。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力量,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和利益,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幸福和利益。
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乐于助人。
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存在和行动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来改变他人的生活,让他人感到幸福和快乐。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存在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存在即为有价值。
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意味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人,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论概述与学术影响论文2019-01-14巴门尼德(Parmenides)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学派创始人。
爱利亚学派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城邦。
一般认为,爱利亚学派有四位代表人物。
克塞诺芬尼是他们的先驱,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和领袖,芝诺和麦里棱则起着捍卫、修正和发展巴门尼德的理论的作用。
该学派前后延续了一个世纪,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巴门尼德受克塞诺芬尼关于神是不动的“一”的理论影响,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
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是连续不可分的;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是可以被思想的;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是不能被思想的。
他是哲学史上最早提出“思想与存在是同一”命题的人。
著有哲学诗《论自然》。
巴门尼德的哲学诗《论自然》由三个部分组成:序诗,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在序诗中,他借正义女神之口说道:她执着我的手说:年轻人啊,欢迎你由不朽的御手陪伴,乘着轩车来到我的庭院。
你走上这条道路,送你远行的并非邪恶而是公正。
在这里,你应当通晓一切事件,不仅有圆满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还有那些常人意见,全无真理可言。
这里,巴门尼德借正义女神之口,讲述了他思想的宗旨:寻求由“公正”引导的“道路”,即追寻真理之路。
那么,怎样追寻真理之路呢?巴门尼德说:来吧,我将告诉你,请你倾听并牢记心底。
只有哪些研究途径是可以思想的:一条是存在而不能不在,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另一条是非存在而决不能是存在,我要告诉你,此路不通。
非存在你不认识也说不出,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这里,巴门尼德认为要达到真理就必须选择“存在”这条道路,因为只有“存在”才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对“存在”这条真理之路的认识呢?“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范畴。
他把“存在”规定为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独一无二”“完整不可分”等特性。
也就是说,在巴门尼德看来,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动的。
实际上,巴门尼德的“存在”,在一般人的眼中,在现实世界中,是找不到的。
所以,缺乏一定思辨训练的人、缺乏一定哲学史背景的人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知道,哲学在古希腊是“爱智慧”的意思。
古希腊人把认识宇宙万物共同的本原问题、把寻找本原看成是最智慧的事情。
古希腊哲学家们都在不约而同地寻找万物的“本原”,当然他们在寻找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泰勒士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等等。
这些哲学家认作“本原”的东西不管在感性外观上有多么不同,但在他们的头脑中,积淀着一种共同的观念,即“本原”所产生的万物是多、是运动变化的、有生有灭的、有限的;而万物的“本原”则是“一”。
作为本原的“一”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所以万物才最终复归于它。
比如,主张本原是“气”的阿那克西米尼就认为本原始终是“气”,不可能把其他的那些有生有灭的事物说成是万物的本原。
即使是主张万物既存在又不存在的赫拉克利特也有一个本原的观念,即:那团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活火”。
这些哲学家首先形成了关于世界本原的观念,然后就在千变万化、复杂多样的外部世界中去寻找这一“始基”。
巴门尼德认为:这是一条向下的、向外的认识道路,从而使他们心目中的始基、本原始终纠缠于感官接触的事物现象,使得理性的东西纠缠于感性的东西,其结果,理所当然地导致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一场又一场纷争。
结束过去哲学纷争的,是在巴门尼德找到了“存在”范畴,建立了“存在论”哲学之后。
为了解决前人的纷争,也为了探寻纯粹“本原”、认识真正的“真理”,巴门尼德采取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向上、向内的认识道路,也就是他所说的“真理之路”。
巴门尼德为了克服“本原”纠缠于“杂多的”“变化无常的”事物现象;理性纠缠于感性的弊端,为了消除由此引起的纷争(他称之为“意见之争”),他严格区分了本质与现象、真理与意见,并让它们处处对立。
他要摆脱“多”、摆脱“个别”、摆脱感性事物,而专门研究他所“确信”的一般、本质的存在。
他通过对潜在于人们理性结构中的“始基”、本质观念的反思,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出“存在”的一系列基本特性―――唯一、不动、永恒等。
他所否定的只是过去哲学的“意见”,只是过去哲学所涉及到的感性的东西(“水”“气”“火”,等等),而对过去哲学所包含的“真理”的颗粒,则作了他所能作出的总结和概括。
这也是他对前人思想在批判基础上的某种继承吧!巴门尼德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观点: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区分“存在”和“非存在”,而“存在”这个概念,是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的一条主要线索。
那么巴门尼德眼中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呢?巴门尼德在以“存在”为认识对象的“真理之路”上,讨论了存在的特性及其与思想的关系。
他的观点大致如下:第一,存在是唯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
存在的唯一性或单一性在于它的连续性和不可分性。
按照他的观点,“存在不可分,因为它整个完全相同。
它不会这里多一些,这样便会妨碍它连结;它也不会那里少一些,存在充盈一切。
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因为存在只能和存在紧接在一起。
”第二,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也不灭。
对于这一点,巴门尼德提出了两方面的论证。
首先,从来源上看,存在无生成。
假如存在是生成的,只有两种可能,或生于存在,或生于非存在。
但这两种情况都不成立。
因为如果它生于存在,就预先假定了另一个存在的存在,违反了存在唯一的规定;如果它生于非存在,则更加荒谬,因为存在绝不可能由非存在生成。
其次,从时间上看,存在亦无生成。
所谓存在,既不是过去曾经存在过,也不是在将来才会存在,而是整个地现在存在着。
如果存在是生成的,就只可能在过去或将来生成,但这是于理不通的。
因为如果它在过去或将来生成,那它现在就会不存在。
所以无中不能生有,“生成是子虚乌有,灭亡同样不可言名”,存在只能是永恒的。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
“存在被局限在巨大的锁链里静止不动,它无始无终,因为生成和消灭已被真信念所逐,消失得无影无踪。
它保持着自身同一,居留在同一个地方,被在它所在的地方固定,强大的必然把它禁锢在这锁链中。
”第四,存在是完满的。
存在“有如一个滚圆的球体,从中心到每一边都距离相等,它不应当在任何地方多一些或少一些。
既没有什么非存在妨害存在的东西相联结,也不会在这里大一些那里小一些,它完全没有任何差别,从所有方面到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第五,存在是思想的对象。
一方面,思想的对象只能是存在,不能是非存在。
“作为述说、作为思想一定是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存在,而非存在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思想表达于其中的存在的东西,你便不会找到思想”。
另一方面,存在也只能由思想把握,靠感觉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既不要屈从来自众人的经验习惯,也不要“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和舌头为准绳,而要用理智把有关的争辩判明”。
由此,巴门尼德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命题:“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即是说,在感性认识中不可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唯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
这个命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对概念性认识的本质的第一次规定,而且后来被简化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哲学的经典公式。
在巴门尼德之后,古希腊哲学呈现为双向发展,沿着客观的道路,巴门尼德的“存在”演变为德莫克利特的“原子”;沿着主观道路,巴门尼德的“存在”则演变为柏拉图的“理念”。
从唯物主义这条线索来看,恩培多克勒“四根说”中的每一个“根”以及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都只是缩小了的“存在”,是那个不可分的、不变的“存在”。
原子论者的“原子”也是巴门尼德“存在”范畴的改装和变形,其“虚空”概念也源于“非存在”这一概念。
这些唯物主义者在客观世界中完善、充实和发展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使其不只是在思想中返回世界,而且还要在现实中返回世界,把哲学理论与现实统一起来。
从唯心主义这条线索来看,巴门尼德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
高尔吉亚的怀疑哲学产生于对巴门尼德存在论哲学的批判与否定。
高尔吉亚似乎看到了巴门尼德所谓“存在”的理念性、思辩性,他认为巴门尼德那个存在于头脑中的唯一、永恒、不动不变的“存在”是在空间之外的东西,因而并不真正存在。
高尔吉亚看到了思想与存在的相异性和矛盾性,看到了思想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他说:“如果我们所想的东西并不因此就存在,我们就思想不到存在”。
也就是说,既然思想不等于存在,那么就思想不到存在,或者说,存在就不能被思想。
当然,高尔吉亚和巴门尼德之间也有相通的地方,即:他们都肯定“存在”是思想性的.东西,是思想的目标。
不同只在于,巴门尼德认为:那个纯粹的一般、抽象的本质是存在的,只有这种“存在”才是被从前各个哲学家所言说、所思议的对象,只有“存在”才能被言说、被思想。
而高尔吉亚则否定“可以设想的东西就是可以存在的东西”,否定“能被思维者”同时也是“能存在者”。
苏格拉底曾与巴门尼德争论过。
巴门尼德贯彻始终的是他那个唯一的、不动的、永恒的“存在”,而苏格拉底则提出新的理念。
苏格拉底发现: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一个抽象,这种抽象是一种观念的存在,是与其他自然哲学家头脑中的“始基”“原子”性质差不多的东西,所以自古以来哲学家们所寻求的那种最初的也是最后的东西即本质性的东西,不在外面,而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才走上“认识你自己”的道路。
在苏格拉底看来,现实的、具体的道德行为是矛盾的,具有相对性,也就是既有善也有恶,比如:“盗窃”“欺骗”在一些情况下是“恶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是“善行”。
因而,具体的、有条件的善是不真实的。
但是,道德作为知识,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因为善的概念本身,即善之为善,乃是完全的、绝对的善,是绝不包含有任何恶的善。
所以,只有一般的善,才是真正的善行;只有永恒不变的、普遍的“善”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在苏格拉底那里,“理念”“自我”“至善”“真理”“美德”“知识”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对本质、共性、一般、普遍的强调。
他仍然是以“一”统“多”。
柏拉图把理念世界看作真正的存在,他将巴门尼德的思想发展为完备的两个世界理论―――“可知世界”与“可见世界”。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世界,是现象界的摹本,是一个有高低等级的共相世界并独立于现象界。
这样,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经过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再经过柏拉图将存在于人心中的“理念”客体化,世界的二重化就非常明显了。
这种倾向发展到极端就是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世界观,即:除了现实世界之外,还承认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的存在。
无疑,巴门尼德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史上一个伟大转折。
然而,由于不理解巴门尼德哲学,有人把它说成是人类认识史上,前进运动中包含着的后退;由于巴门尼德哲学不能解释一般人的常识,有人将它扣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