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性状观察

合集下载

腐败鸡蛋干中主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腐败鸡蛋干中主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摘 要: 通过对发 生腐败变质 的真 空包装的鸡蛋干 中微生物进行分 离、 纯化, 得到 2株特征性细 茵, 利用生化 分析 , 确
定 分 离 茵 的 鉴 定特 征 , 结 合 Bo g 生 物 自动 鉴 定 系统 ,得 出 2种 茵 的 鉴 定 结 果 为 , 菌 为 彭 氏 变 形 ( e e io 微 l A 印 肌 ∥ v l r )B茵为 奇 异 变形 茵 ( .i bl u ai ; g s Pm r is o a i 关键词 : 鸡蛋 干 ; 生 物 ; 离纯 化 ;il : 析 ; 定 微 分 Boo f g 鉴
( c o l f ie gn e n ,ih a ies yo ce c n gn e n , io g6 3 0 , ih a , hn ) S h o o o n ie r g Sc u nUnvri f in ea dEn ie r g Zg n 4 0 0 Sc u n C ia B i t S i
等, 营养价值颇高 , 深受广大 消费者 的喜 爱【 n 。 由于原材 料预处 理不合理 、 加工技 术 的限制 以及 包 装 的不完善等原 因 , 导致部 分鸡蛋干 在货架 期 内腐
败 变质 。本 文 旨在对 鸡蛋干 的污染微 生物进行 分析 , 为调查鸡 蛋干生产 的卫生状况 , 探求导 致鸡蛋 干变质
Ab t a t s r c :Th d ni e h r ce si so h s ltd b ce i sd tr n d , o g s lto ,p rf ain e ie t d c a a t r t ft e io ae a t ra wa e emi e t u h ioain u i t i f i c h i c o a d d s r o ftec ru t nDre g c r , v h r ce si a trawe eo ti e ; ybo h mia n lss n ip o f o r p i i de g u d f ec aa tr tcb ce i r b an d b ic e c a a y i, o h o i i l te a p as lma u la d c mp ei g i e t c to t oo ir b a uo tc l n l ss s se .T e h p r ia n a n o l t d ni ai n wi Bil g m c o ila t maial a ay i y tm h n i f h y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细菌分离提纯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单一的、纯净的细菌菌落。

这项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细菌分离提纯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取样、制备稀释液、涂布平板、培养菌落、筛选菌落、鉴定细菌。

首先,取样是细菌分离提纯的第一步。

当我们需要分离某种细菌时,我们需要从含有该种细菌的样品中取样。

比如,我们可以从水样、土壤样、食品样、人体样等中取样。

然后,制备稀释液。

我们对取样物进行稀释,使得其中的细菌数目降到一定范围内,以便于后续的细菌分离。

通常我们会选择使用生理盐水、缓冲液等来制备稀释液。

接下来,将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

我们通常会使用琼脂平板来进行细菌分离提纯实验。

将稀释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用培养皿盖好,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常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24-48小时。

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平板上出现的不同形态的菌落。

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来进行筛选。

一般我们会选择孤立的、圆形的、透明或者白色的菌落作为目标菌落。

当我们筛选出目标菌落后,我们需要进行鉴定。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来鉴定细菌的种属。

可以使用生理生化试剂盒、PCR技术、16S rRNA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

最终,根据鉴定结果,我们可以获得目标细菌的纯种菌株。

这些纯种菌株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如基因克隆、发酵生产等。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取样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采样器具的污染。

其次,涂布平板时要注意均匀涂布,以避免菌落的融合。

另外,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恒温,避免细菌在高温或低温下死亡。

总之,细菌分离提纯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细菌分离提纯技术,我们能够从混合菌液中得到纯净的细菌菌落,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可靠的菌种资源。

这项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对于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官异常番茄酱和杏酱中腐败细菌的分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感官异常番茄酱和杏酱中腐败细菌的分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准确称取 25g异常样品至盛有 225mL磷酸 盐缓冲液的无菌均质袋中,拍打 1~2min,制成 1 ∶10的样品匀液,将此匀液进行 10倍比稀释,稀
释至 10-7备用。取各稀释度匀液 1mL置于脑心 浸出肉汤和营养肉汤中,将培养物放置 36℃培养 箱进行培养,每 24h取上述培养物一环,接种至 脑心浸出琼脂和营养琼脂后放置 36℃条件下恒 温培养,共培养 96h(其中需厌氧培养的样品在 厌氧工作站中称取后装至厌氧罐使用厌氧产气袋 进行增菌和分离培养)。 124 DNA提取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乌鲁木齐 830063)
摘 要:【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新疆感官异常的番茄酱和杏酱中细菌进行快速鉴定。【方法】采用梯 度稀释法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对感官异常的番茄酱和杏酱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培养,通过 16SrDNA序列分 析并结合菌株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共获得 9株细菌菌株,其中番茄酱中的 5株菌 分别为:甲基营养性芽孢灰枣杆菌、枯草芽孢灰枣杆菌、地衣芽孢灰枣杆菌、沃氏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杏酱中 的 4株菌株分别为巴氏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沃氏葡萄球菌、类芽孢灰枣杆菌,鉴定结果与生化方法一致。 【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为番茄酱、杏酱生产企业有效防控产品污染保障质量安全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感官异常;细菌;培养;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S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330(2019)08-1495-07
1496
新疆农业科学
56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原料
分别选取新疆本地生产并加工的具有感官异 常现象的浓缩番茄酱和杏酱罐头。 112 培养基、试剂及引物
微生物实 验 所 需 的 增 菌 培 养 基 和 分 离 培 养 基、细菌(芽孢灰枣)染色液均购自北京陆桥技术 有限责任公司。日本 MGC厌氧产气袋购自青岛 绿谷商贸有限公司,OMEGA总 DNA提取试剂盒 购自赛默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所用 Premix TaqTM(TaKaRaTaqTMVersion20plusdye)购自天 翼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用的培养基和试剂都 在有效期内按要求配制、灭菌使用。所用的 16S 引物序列(5’-3’)为 F-AACTGGAGGAAGGT GGGGA和 R-AGGAGGTGATCCAACCGCA,引物 的合成及测序工作由天翼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 成。 113仪器设备

腐烂苹果中的细菌分离以及理化性质的检测

腐烂苹果中的细菌分离以及理化性质的检测

关键词: 腐烂苹果、 细菌、 平板直线划线法、 革兰氏染色、 水解淀粉、 分光光度法
Study the Bacteria of Rotten Applesin the Separation and Physical & Chemical Properties Lin jia-w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China )
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 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 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 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 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复红复染,就使革兰 氏阴性菌呈红色。 2.2 细菌水解淀粉实验原理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水解淀粉的淀粉酶,它能把淀粉水解为糊精、 麦芽糖、葡萄糖,再被细菌所利用。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产生透明圈。菌体培养后,平板上加上卢戈氏碘液,在淀粉发生水解 的地方,淀粉-碘复合物的蓝色特征就会消失。淀粉的水解发生在离 开菌落的一段距离, 这是因为产生的胞外淀粉酶渗入到周围的培养基 中所致。若无透明圈,表明该细菌无淀粉酶。 2.3 pH 影响细菌生长实验的原理 不同微生物对 pH 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它们只能在一定的 pH 范 围内生长,可分为生长最低 pH,生长最适 pH,生长最高 pH。 细菌一般在 pH4-9 范围内生长,生长最适 pH 一般为 6.5-7.5;在 实验条件下,人们常将培养基 pH 调至接近中性,而微生物在生长过 程中常由于糖的酵解产酸或蛋白质降解产碱而使环境的 pH 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3 实验步骤 3.1 配制培养基 3.1.1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鲜肉贮藏保鲜过程中腐败菌菌种分离与鉴定

鲜肉贮藏保鲜过程中腐败菌菌种分离与鉴定

鲜肉贮藏保鲜过程中腐败菌菌种分离与鉴定摘要:取临安本地三处主要消费市场购买猪肉糜真空包装冷藏进行发酵,对其导致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扩增,鉴定,测序。

以便于筛选出导致冷藏真空包装猪肉腐败的优势菌,为保证冷鲜肉品质,减少营养流失,延长货架期提供参考。

本实验从真空包装冷藏的猪肉中分离鉴定出7株清酒乳杆菌,7株乳酸乳球菌。

关键词:猪肉; 酵母菌; 乳酸菌; 分离; 鉴定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in the chilled porkAbstract:isolate:Take Lin'an local three major consumer market to buy pork vacuum packaged frozen fermentation, microorganisms which lead to spoilag were isolated, selection, ampl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strong spoilage bacteria leading to spoilage in the cold storage vacuum packaged pork ,to ensure the cold fresh meat quality, reduce the loss of nutri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to extend the shelf life. This experiment identified 7 strains of Lactococcus lactis and 7 strains of Lactococcus sakei from vacuum packaged pork in cold storage.Key Words: Pork, Yeasts, Lactobacillus,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目录1 前言12 材料与方法12.1 原辅材料12.2 实验试剂22.3 实验器材22.4试验方法22.4.1 发酵22.4.2 菌种分离22.4.3 菌种筛选及扩增22.4.4 保种32.4.5 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32.4.6 PCR及电泳42.4.7 测序43 结果与分析43.1 感官评价43.2 菌落形态53.2.1 酵母菌菌落形态53.2.2 乳酸菌菌落形态63.3 DNA测序结果83.3.1 酵母菌测序结果83.3.2 乳酸菌测序结果84 结论105 参考文献116 致谢121 前言我国每年都生产大量肉类,加工历史久远,肉制品消费和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然而我国肉制品消费主要集中在原料或初级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品附加值远远偏低。

食品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性状观察学习资料

食品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性状观察学习资料

食品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性状观察微生物学大实验食品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性状观察(标题小四黑体,正文小四宋体,段前、段后0,行距20磅)专业班级姓名同组人日期0 前言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例如温度,气体等)的影响,造成其原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实质上是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污染微生物的作用下分界变化、产生有害物质的过程。

本次实验以略微腐烂的苹果、栗子、香蕉,饮料为材料,运用三区划线、倾注、点植、涂布等方法从中分离出腐败菌,观察和分析其菌种及菌落形态。

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1试验材料食材:土豆、苹果、栗子、香蕉、饮料。

试剂:营养琼脂粉、麦芽粉、琼脂粉、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钠、溴麝香草酚兰溶液、草酸结晶紫、碘液、95%酒精、沙黄、生理盐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自来水等。

1.2仪器设备试验仪器:显微镜、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试管、酒精灯、接种针(环)、针、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三角玻璃涂布棒等。

2 试验方法2.1培养基的制备2.1.1营养琼脂培养基称取4.5克营养琼脂粉,加入100ml水加热溶解,分装,在121℃下蒸汽灭菌。

20min后取出导入无菌平皿中冷却凝固。

2.1.2土豆培养基将去皮土豆200g切成2cm左右小块加入1000ml水煮沸10min,过滤补充水份,加入20g琼脂粉,20g葡萄糖,加热溶化,分装,121℃下蒸汽灭菌20min。

2.1.3麦芽汁培养基称取5g麦芽粉加入100ml和2g琼脂,在115℃下蒸汽灭菌20min。

2.1.4糖发酵培养基的制备2.1.4.1葡萄糖发酵管取0.25g葡萄糖加入100ml的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2.1.4.2葡萄糖发酵管取0.25g乳糖加入100ml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2.1.4.3麦芽糖发酵管取0.25g麦芽糖加入100ml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2.1.4.4蔗糖发酵管取0.25g蔗糖加入100ml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2.1.4.5甘露醇发酵管取0.25g甘露醇加入100ml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注:糖溶液: 蛋白胨2g,0,04%溴甲酚紫水溶液2.5ml,蒸馏水100ml,调pH为7.4 分别吸取上述五种糖溶液5ml放在试管中,并放入一个小倒管.每种取两支试管.在培养箱中供糖发酵试验使用.2.2 分离方法2.2.1三区划线法使用接种环,将其烧灼,待冷却后,取菌。

山楂罐头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的研究

山楂罐头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的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1 增菌前检测及增菌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所用罐头密封性良好 ,放入水中并未见 气泡产生 。罐头内容物的 pH 经测定为 211,正常罐 头的 pH 为 217,两者有一定的差距 ,造成此种迹象的 原因可能由于罐头污染菌产酸 。因 pH 小于 416,所 以山楂罐头属于酸性罐头 。本次实验选用的样品胀 盖不明显 ,气体无法辨别 ,可能由于气体较少 ,收集 和鉴定不精确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收稿日期 : 2009- 06- 09 3 通讯联系人 作者简介 :闫训友 ( 1978 - ) ,男 ,讲师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食品微
生物检验 。 基金项目 : 2007 年 河 北 省 第 二 批 科 学 技 术 研 究 与 发 展 指 导 计 划
(07225541) ;廊坊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 (LSZZ200802) 。
A b s tra c t: Th roug h a c c um u la tion c u ltu re a nd is o la te d c u ltu re of the sp o ila g e m ic rob e s of d e te rio ra te d c a nne d haw tho rn, id e n tific a tion of c o lon ia lm o rp ho log y a nd b ioc hem ic a l p rop e ritie s, it c ou ld b e p re lim ina rily infe rre d tha t the c on tam ina tion in te s t sp e c im e n w e re L a c tob a c illus , S tap hy loc oc c us a nd W e is s e lla, w h ic h w e re a ttrib u te d to L a c tic a c id b a c te ria ( LAB ) 1Th roug h the re s e a rc h, a new te c hn ic a l ap p roa c h fo r te s ting m ic roo rg a n ism s in c a nne d haw tho rn w a s a ls o e s ta b lis he d 1 Ke y wo rd s: c a nne d haw tho rn; sp o ila g e m ic rob e s; is o la tion; id e n tific a tion 中图分类号 : TS295+ 1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2- 0306 ( 2010) 05- 0191- 04

真空包装低温熟牛肉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真空包装低温熟牛肉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2 . Co l l e g e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s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i n x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Xi n x i a n g 4 5 3 0 0 0 , Ch i n a ;
颜色等特 征,挑选差 别较 明显 的1 2株 菌。通过扩增 核糖体DN A ̄¥ J ] 性分析 ( a mp l i f i e d r i b o s o ma 1 D NA r e s t r i c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AR DRA)以及1 6 S r D NA序列 比对分析 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并结合菌株形态 和生理生化鉴 定确 定1 2株 菌所 属 的种 。结果表 明:所选 取的 1 2株 菌中 ,3株 为绿色魏 斯 氏菌 ,2株 为枯草芽孢 杆菌 ,2株为 巴黎链球 菌 , 2株为粪肠球菌 ,I 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1 株为特基拉芽孢杆菌 ,1株为嗜冷杆菌属 的P s y c h r o b a c t e r u r a t i v o r a n s 。
XU Y a me n g , J I A NG Xi a o b i n g , Y U T a o 一, J I A NG Xi a o j i e , Z HA NG Y i g e
( 1 . C c i e n c e s , H e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X i n x i a n g 4 5 3 0 0 7 , C h i n a ;
s p o i l e d c o o k e d b e e f s a mp l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c o l o n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T h e i s o l a t e s we r e t a x o n o mi c a l l y c l a s s i i f e d b y a mp l i i f e d

肉品香肠中腐败菌的鉴定

肉品香肠中腐败菌的鉴定

利描I分析与检测肉品香肠中腐败菌的鉴定□胡玲昌吉回族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香肠中腐败菌相,分离出一株主要腐败菌。

利用生理生化检验和16S r D N A序列分析对该菌进 行鉴定,结合生理生化检验结果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关键词:分离鉴定;腐败菌;16SrD N A当前还存在食源性微生物感染导 致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是_个巨大的、不断扩大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 题,即使是发达国家卫生情况相对较 为完善的情况下,每年也有很大一部 分人受到食源性病菌的困扰,带来身 体健康及经济财产方面的损失。

而微 生物有关的食品性污染,又呈现新旧 交替的趋势。

这些都需要人们去采取 措施进行监控。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肉类制品例如香肠,主要是以微生物 引起的蛋白质分解为其腐败变质特征,同时伴随着微生物引起的脂肪分解和碳水化合物分解。

一系列的微生物作用造成肉类制品失去营养价 值,产生臭味、毒素等。

当然,由于 肉类制品成分的分解过程和形成的产 物+分复杂,因此肉类制品腐败变质 的微生物测定成为研究和加快肉制品 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这项工作 中,菌种的分离鉴定是基础和重点。

本文就肉品香肠中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作一报告。

1结果报告以肉品公司提供的成品香肠为原 料,分离到两株菌,命名为h i、h2,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性状分析,结 合PCR技术对成品肉中污染微生物进 行分离鉴定,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提供依据。

香肠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兼性厌氧条件下,37 °C保存,随着 时间的延长,肉表逐渐变黏,产生气 体,并产生异味。

实验无菌取样,以 LB培养基制备菌悬液平板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的腐败菌的生理生化特征、菌落形态、细胞形态进行了分析,通 过PCR技术扩增16SrRNA基因,结 合菌株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作出 鉴定。

结果表明,菌株h i与产气荚膜梭菌同源性达到98%,初步鉴定鉴 定h i为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有待进一步肯定;h2 与尿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同源性达到100%,可以确定h2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〇2实验流程提取由肉品公司提供的香肠中未知腐败菌—菌种活化—稀释不同梯度—涂布于通用培养基中培养—分选纯种菌种—划线纯化培养2-3代—菌落形态观察〇革兰氏染色〇理化生化实验y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确定未知菌种类。

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紫薯腐败菌是引起紫薯腐败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它会导致紫薯表皮产生许多小黑斑点,然后逐渐扩大并进一步侵蚀薯肉。

对紫薯的腐败病害进行分离与鉴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特性,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关于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的详细过程。

一、分离紫薯腐败菌1. 菌种的准备:首先,需要准备一些患有紫薯腐败病的感染薯块作为菌种来源。

将感染薯块表面用75%酒精进行消毒,然后取出一部分感染区域的组织放入无菌玻璃皿中。

2. 细菌分离:用一根针或擀面棍在感染组织上划线,然后将划线部分切割下来,放入无菌培养基中。

接种的无菌培养基可以是肉汤琼脂培养基、黄豆琼脂培养基等。

3. 培养条件:将分离出来的菌株培养在28-30℃的恒温箱中,通常需要7-10天左右才能得到纯净菌落。

4. 纯化:从培养基上挑选出单一的菌落,然后用接种环沾取菌落转移到新的无菌培养基上进行连续传代,直至得到纯净的细菌菌株。

二、鉴定紫薯腐败菌菌种的鉴定包括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两个方面。

1. 形态学特征鉴定:(1)菌落形态:观察菌落的颜色、形状、质地、边界和表面特征等。

(2)细胞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3)芽胞形成:某些细菌可以形成芽胞,观察细菌培养基上是否有芽胞形成,并了解芽胞的形态。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运动性:观察细菌在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中是否具有运动性。

(2)产色素能力:观察细菌菌落是否产生色素。

(3)生理代谢:通过判断细菌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如对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明胶等的利用情况。

(4)酶活性:观察细菌对不同酶的产生情况,如淀粉酶、蛋白酶等。

(5)耐受性:了解细菌对温度、盐浓度和pH值等环境条件的耐受性。

鉴定的结果可以通过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已知的紫薯腐败菌相比较,从而确定是否为紫薯腐败菌。

在鉴定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扩增和16S rRNA基因测序,来进一步确认菌株的种属。

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在紫薯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腐败的情况,腐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细菌引起。

因此,对于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的材料如下:•紫薯•无菌大肠杆菌营养琼脂培养基(LB琼脂培养基)•无菌酵母提取物蛋白-葡聚糖琼脂培养基(YPDA琼脂培养基)•Na2HPO4·12H2O 3g/L•KH2PO4 1g/L•NH4Cl 0.5g/L•MgSO4·7H2O 0.5g/L•Glucose 10g/L•Agar 15g/L•蒸馏水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将紫薯去皮,去心,切成小块,然后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为1分钟。

2.细菌分离将处理好的紫薯块放入一个无菌的锥形瓶中,加入10 ml的0.9%生理盐水,用Vortex混匀均匀。

将混匀后的液体分别接种在LB琼脂培养基和YPDA琼脂培养基上,然后进行培养。

3.细菌鉴定将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落挑选出来,利用革兰染色法进行初步分析。

然后针对鉴定结果进一步进行分析。

4.鉴定方法4.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分析其细胞形态、菌落形态大小及色素鉴定等。

4.2 生化鉴定对细菌进行生化测定,利用生化反应的特性进行分类和鉴定。

4.3 分子生物学鉴定如有需要,可以对细菌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通过与数据库进行比对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生化鉴定,确定分离出来的细菌为紫薯表面一种属于芽孢杆菌科的细菌。

经过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一种菌株。

结论通过本实验,成功分离出了紫薯腐败菌,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证明了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一种。

这对于紫薯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腐败苹果中乳酸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腐败苹果中乳酸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果菜China Fruit &Vegetable综合利用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第43卷,第4期2023年4月收稿日期:2022-11-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398);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庆阳市科技支撑项目(QNKB2-11)第一作者简介:段春燕(1984—),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微生物降解方面研究工作腐败苹果中乳酸球菌的分离与鉴定段春燕1,宋曦2,王淑玲2(1.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2.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乳酸菌是健康人和动物肠道的优势菌群之一,对于维持肠道微环境的稳定与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开发和利用乳酸菌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对推动乳酸菌的基础研究、开发具有应用特色的乳酸菌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MRS 培养基(乳酸菌分离专用培养基)从腐败的苹果中分离得到乳酸菌,运用传统分离鉴定方法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硝酸盐还原试验、葡萄糖产气试验、6.5%氯化钠耐盐性试验等,该菌株被鉴定为乳球菌属,并通过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产酸量研究其生长状况和产酸能力。

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32h 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32~38h 趋于稳定,在培养38h 后开始衰减。

产酸量在培养36h 时达到最高,为34°T ,之后趋于稳定,在38h 后产酸量开始下降。

关键词:乳酸菌;分离;鉴定;苹果中图分类号:Q9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3)04-0038-06DOI:10.19590/ki.1008-1038.2023.04.008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Strain offrom Rotten AppleDUAN Chunyan 1,SONG Xi 2,WANG Shuling 2(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China;2.College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China)Abstract:Lactic acid bacteria are one of the dominant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healthy humans and animals,and play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and health of the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resources,as well as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m and the study of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basic research on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develop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products with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In this paper,a strai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tten apple by MRS culture medium.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nitrate reduction test,the test of gas production of glucose and 6.5%NaCl salt tolerance test.Its growth20世纪初,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俄国著名科学家梅奇尼科夫注意到,经常食用酸乳的巴尔干国家的居民寿命较长,因此提出了“酸乳长寿说”[1-3],而乳酸菌正是这类酸乳发酵食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微生物种群,其营养主要体现在对食品的发酵作用:食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使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分解为人体更易吸收的预消化状态,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增强食品保健作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4-5]。

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紫薯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引言紫薯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此外,紫薯还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及其他天然保健成分,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但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紫薯可能会遭受腐败和变质的问题,导致营养成分损失以及增加经济负担。

其中,腐败问题是导致紫薯损失最严重的问题。

紫薯腐败问题多由各种微生物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和真菌。

细菌属于单细胞微生物,能很快的繁殖,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急剧的腐败。

而真菌则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却是引起紫薯腐败的主要微生物。

因此,对紫薯腐败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紫薯腐败菌的分离和鉴定两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探讨。

二、紫薯腐败菌的分离1. 紫薯腐败微生物的样本采集为了分离紫薯腐败菌,需要从腐败的紫薯中采集微生物样本。

样本的采集应该考虑到样品的特殊性质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

在采集前,应首先清洗紫薯表面,去除表面上的脏物和有机物。

然后将紫薯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一个紫薯样本。

样本应该尽快送到实验室以保证样本的保存和细胞的存活。

2. 紫薯腐败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分离紫薯腐败微生物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通过分离单个质体或菌落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先将样品稀释到一定浓度,然后采用非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步培养,再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深度筛选。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有:青霉素-氯霉素琼脂、正丙醇琼脂、玫瑰果琼脂等。

在用琼脂进行筛选时,一般将紫薯切成小块,然后在琼脂表面放置小块,让其自行生长。

大约7-10天后,可观测到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落。

通过鉴别菌落形态、色泽、大小等进行初步鉴定,然后采用进一步的生化、分子和生理特征鉴定方法进行鉴定和分类。

三、紫薯腐败菌的鉴定1. 形态特征鉴定形态特征是紫薯腐败菌常用的鉴定方法,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

在形态特征鉴定方法中,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和水平生长等指标是判断其种类的重要依据。

香菇超高压保鲜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香菇超高压保鲜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香菇超高压保鲜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侯字;闫跃龙;冯杉杉;王贺祥;张国庆【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8【摘要】[目的]分离、鉴定香菇超高压保鲜食品中的腐败菌.[方法]以稀释平板法和划线培养的手段,对香菇超高压保鲜食品中的腐败菌进行分离和纯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鉴定、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从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芽孢菌,编号为MW1001;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比对,该菌株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99.55%和99.24%.[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改善香菇超高压保鲜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总页数】3页(P17563-17565)【作者】侯字;闫跃龙;冯杉杉;王贺祥;张国庆【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7【相关文献】1.瓶装醉螺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J], 周涛;王月红;胡容;俞水晶2.低糖腌制韭菜根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J], 胡秀虹;张廷辉;李建会;李培;王翔3.市售生鲜湿面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J], 王欢;李刚凤;夏欣欣;马莉敏;吴兴泉4.市售笋子烧牛肉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J], 甯雨荞;田靓;袁先铃;刘永明5.市售笋子烧牛肉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J], 甯雨荞;田靓;袁先铃;刘永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糖腌制韭菜根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低糖腌制韭菜根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低糖腌制韭菜根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胡秀虹;张廷辉;李建会;李培;王翔【摘要】以胀袋变质的低糖腌制韭菜根为材料,对贮藏过程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与鉴定.利用纯培养法共筛选出菌落形态差别较明显的优势细菌菌株4株,经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了各菌株的种属.结果发现,腌韭菜根中的主要致腐菌由1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 yticus)和1株莴苣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actucae)构成.【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9(044)006【总页数】4页(P92-94,108)【关键词】低糖腌制韭菜根;胀袋变质;优势腐败菌;分离与鉴定【作者】胡秀虹;张廷辉;李建会;李培;王翔【作者单位】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凯里556011;黔东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贵州凯里556011;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凯里556011;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凯里556011;黔东南民族药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凯里556011;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凯里556011;黔东南民族药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凯里55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腌韭菜根是用宽叶韭(Allium hookeri Thwaites)的肉质根拌以盐、糖等辅料加工制成的产品。

宽叶韭又称大叶韭,百合科葱属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是以根茎为主要食用部位的韭菜,原产于云、贵、川和西藏[1,2]。

贵州黔东南麻江县“坝芒”牌腌韭菜根是以糖粉、辣椒面等为辅料,在无任何防腐剂、色素添加下,经传统的腌制工艺加工而成,其营养价值丰富,具有特殊的辛香味,是一款本土特色食品[3]。

目前,腌韭菜根的生产还处于作坊式加工状态,生产环境条件差、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且缺乏相应的操作规范,故在加工生产中,往往易造成产品质量不统一、货架期短等问题。

生鲜湿面菌相分析及腐败菌分离

生鲜湿面菌相分析及腐败菌分离
生鲜湿面相对于干挂面来说,其含水量高,面条 基质条件如水分活度等改变,干挂面通常含水量控制 在小于≤ 14.5〔6〕,生鲜湿面难贮藏,在贮藏期极易受 到微生物污染。本研究表明,生鲜湿面未经保鲜处理 存放 24 h,菌落总数可达 5.8×104 CFU/g,存放 48 h 菌落总数更多,细菌和霉菌为主要菌群,食品厂退货 主要由霉菌引起;出现胖袋原因主要由细菌引起。有 研究认为〔7~8〕系大肠杆菌、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等污染。本研究认为,生鲜湿面贮藏期间采用具有 广谱杀菌性能抗菌保鲜剂可抑制细菌在生鲜湿面中 生长繁殖,未对导致生鲜湿面胖袋微生物进行分离鉴 定;而对导致生鲜湿面产生霉变和霉味的霉菌进行初 步鉴定。根据对霉菌菌落宏观形态和显微镜镜检结
知,生鲜湿面未经保鲜处理存放 24 h,菌落总数达到 5.8×104 CFU/g,存放 48 h 菌落总数更多,细菌和霉
菌为主要菌群,食品厂退货产品主要由霉菌引起,而
出现胖袋原因主要由细菌引起。
表 1 生鲜湿面微生物菌群基本构相
样品 **
菌落总数
霉菌
细菌
放线菌
菌落 (104CFU/g)(104CFU/g)(104CFU/g)(104CFU/g)
备用;生产中配备纯净水生产设备 1.2 培养基
MSA 培养基-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牛肉膏 1 g, 胨No.3 10 g,D–甘露醇10 g,氯化钠75 g,酚红0.025 g, 蒸馏水 1000 ml;调 pH 7.4,121℃,灭菌 15 min。(加 入 1% 酚红溶液 2.5 ml)
平板计数琼脂(PCA,Plate Count Agar)培养基: 胰蛋白胨5 g,酵母浸出物2.5 g,葡萄糖1 g,琼脂15 g, 蒸馏水 1,000 ml;调 pH 7.0,121℃,15 min 灭菌。制法: 将除琼脂外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 15% 氢氧化 钠溶液约 2 ml,調整 pH 至 7.2~7.4;如琼脂,加热煮 沸使琼脂溶化,分装于烧瓶内,121℃,灭菌 15 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大实验
食品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性状观察
(标题小四黑体,正文小四宋体,段前、段后0,行距20磅)
专业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日期
0 前言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例如温度,气体等)的影响,造成其原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实质上是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污染微生物的作用下分界变化、产生有害物质的过程。

本次实验以略微腐烂的苹果、栗子、香蕉,饮料为材料,运用三区划线、倾注、点植、涂布等方法从中分离出腐败菌,观察和分析其菌种及菌落形态。

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1.1试验材料
食材:土豆、苹果、栗子、香蕉、饮料。

试剂:营养琼脂粉、麦芽粉、琼脂粉、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钠、溴麝香草酚兰溶液、草酸结晶紫、碘液、95%酒精、沙黄、生理盐水、%吕氏碱性美蓝染液、自来水等。

1.2仪器设备
试验仪器:显微镜、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试管、酒精灯、接种针(环)、针、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三角玻璃涂布棒等。

2 试验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
2.1.1营养琼脂培养基
称取4.5克营养琼脂粉,加入100ml水加热溶解,分装,在121℃下蒸汽灭菌。

20min后取出导入无菌平皿中冷却凝固。

2.1.2土豆培养基
将去皮土豆200g切成2cm左右小块加入1000ml水煮沸10min,过滤补充水份,加入20g琼脂粉,20g葡萄糖,加热溶化,分装,121℃下蒸汽灭菌20min。

2.1.3麦芽汁培养基
称取5g麦芽粉加入100ml和2g琼脂,在115℃下蒸汽灭菌20min。

2.1.4糖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2.1.4.1葡萄糖发酵管
取0.25g葡萄糖加入100ml的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2.1.4.2葡萄糖发酵管
取0.25g乳糖加入100ml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2.1.4.3麦芽糖发酵管
取0.25g麦芽糖加入100ml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2.1.4.4蔗糖发酵管
取0.25g蔗糖加入100ml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2.1.4.5甘露醇发酵管
取0.25g甘露醇加入100ml已配置好的糖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注:糖溶液: 蛋白胨2g,0,04%溴甲酚紫水溶液,蒸馏水100ml,调pH为
分别吸取上述五种糖溶液5ml放在试管中,并放入一个小倒管.每种取两支试管.在培养箱中供糖发酵试验使用.
2.2 分离方法
2.2.1三区划线法
使用接种环,将其烧灼,待冷却后,取菌。

然后在酒精灯附近,将已沾菌的接种环在琼脂表面密集而不重叠的来回划线,面积约占整个平板的1/3-1/2,此为第一区。

再将接种环上多余的细菌烧灼,待冷后,在第一区划线末端,再划下一区域,面积约占1/4面积,此为第二区。

用同样方法划第三区,划满整个平皿。

2.2.2点植法
使用接种针,将其烧灼,然后在培养皿上点一下以降温,取菌。

然后在酒精灯附近,将已沾菌的接种针在培养皿中点上一点。

用相同的方法在培养基上点第二个点,直至培养基上呈现均匀的六个点。

2.2.3涂布法
使用三角玻璃涂布棒,在蒸汽灭菌锅内灭菌,待冷却后,取菌,然后将菌均匀的涂在培养皿上。

2.3 培养
2.3.1细菌
在37±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3.2酵母菌
在28℃恒温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

2.3.3霉菌
在28℃恒温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

2.4 鉴定
2.形态鉴定
①.细菌:做革兰氏染色试验。

a.涂片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做涂片,干燥、固定。

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
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b.染色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
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30s,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复染用番红液染1~2min,水洗。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

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②.酵母菌:
a.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按无菌操作法在营养琼脂培养基
上取培养48小时的菌种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b.盖玻片,放置3min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菌体形
态和出芽情况,同时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③.霉菌:制片观察,霉菌的组织状态及孢子形状。

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乳酸
酚用针挑取菌落周边放在乳酸酚中搅拌均匀,盖上薄片至于显微镜观
察.
2.4.2生理鉴定
细菌:糖发酵试验。

用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经灭菌后分别接种在五种糖溶液的试管中,在37±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其产酸产气情况
3 结果与讨论
细菌
3.1.1菌落的形态:
培养结果:如下图是香蕉培养菌落(图一)和栗子培养菌落(图二)
图一(涂布法) 图二(点植法)
结果分析: 香蕉中分离的菌落为微小较为规则的圆形,颜色为近似乳白色。

在37±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可嗅到一种特殊的臭味。

说明该细菌在温暖,富含有机物质的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的旺盛的生长。

栗子中分离的菌落为不规则椭圆形,颜色为乳白色和少许黄色两种,一部分表面干瘪无光泽且多褶皱,为菌落变老,中心隆起较高呈突脐状,直径在-1.0cm之间。

该菌在土豆琼脂培养基中繁殖旺盛,有嗜糖的特性,而且该菌落特征符合细菌菌落特征,因此初步判定该菌种为细菌。

3.1.2不同菌落革兰氏染色的结果
1)栗子中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在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如下图(图三):
图三
结果分析:在显微镜(油镜)下可清楚观察到该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现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且菌体均无芽孢,成短杆状,所以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2)香蕉中菌落经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如下图(图四):
图四
结果分析:革兰氏染色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该菌也呈红色,可判断该菌种为革兰氏阴性,且菌体较小无芽孢,成微小不规则杆状形,为短杆菌属。

酵母菌
3.2.1菌落的形态
培养的结果:从腐烂的苹果中经过麦芽培养基的培养分离得到的菌落形态如下图(图五):
图五(三区划线法)
结果分析:从腐烂的苹果中分离的菌落呈乳白色,较不透明整体颜色一致,菌落质地均匀边缘整齐,该菌落成圆形,表面湿润光滑,富有光泽,直径1cm左右。

该菌种在麦芽培养基中生长,主要用于鉴定酵母菌,而且菌落形态与酵母菌菌落形态相似,所以,该菌最有可能是酵母菌。

3.2.2显微镜观察结果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接种环灭菌后取该菌落在载玻片上,再滴一滴伊红美兰,盖片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的形态如下图(图六).
图六
结果分析:通过显微镜低倍镜可直接观察到该菌体,说明该菌个体形态较大。

且能被碱性美蓝染液染色成淡蓝色和蓝色.再通过油镜可明显观察到该菌具体形态,该菌落为均匀球型,综合上述特征可判断其为酵母菌
霉菌
3.3.1菌落的形态
从腐烂的苹果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经土豆培养基的培养形成的菌落如图(图七):
图七
结果分析:该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表面干燥且不透明呈棉絮状交织,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的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和构造较不一致,菌落直径在1.5cm左右.通过菌落形态基本可以确定该菌种为霉菌。

3.3.2显微镜观察结果
腐败苹果中菌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的结果如下图(图八、图九)
图八
图九
结果分析: 通过显微镜可直接察到该菌体之间如丝状交织在一起,个体粗而分化,所以,判断该菌为霉菌。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