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网络教学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库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库

第一章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教师、环境、资源、设计、过程。

3.以视听为基础的集体教学模式指在学校班级教学的基础上由视听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引入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4.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适合满足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

5.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模式:过程技术指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

这里“技术”指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式。

如程序教学、合作学习、讨论、游戏和模拟等。

6.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在地点上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渠道。

7.现代教育技术引起的变革: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以课本、课堂、教师为中心,运用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媒体);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8.教育信息化特征:从技术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从教育属性看——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

9.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

10.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最近的发展趋势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

11.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升。

特点:自主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情景性、多样性。

教师工作包括:观察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和评价学生学习等1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职前教育和入职教育、教师个人环境、自主发展意识、在职发展机会、组织环境等。

高等教育英语课程规范(2024年版)

高等教育英语课程规范(2024年版)

高等教育英语课程规范(2024年版)高等教育英语课程规范(2024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本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我国高等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高高等教育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含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和评价活动。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三条课程性质高等教育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为专业学习、学术交流和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第四条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满足专业学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五条课程内容1. 基础英语: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翻译等。

2. 专业英语: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

3. 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礼仪等,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英语听说:模拟真实场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第六条教学原则1. 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突出实用、实效。

2. 实践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 创新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条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基本知识,分析语言现象,进行技能训练。

2. 小组讨论:学生围绕特定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专业背景,分析英语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4. 网络教学: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学、资源共享等活动。

第四章教学评价第八条评价原则1. 过程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2. 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4章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4章数据链路层
24
❖ 循环冗余码 CRC码又称为多项式码。 任何一个由二进制数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由 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 对应的关系。
110001,表示成多项式 x5 + x4 + 1
25
循环冗余码 (CRC)
❖ 循环冗余码(CRC码,多项式编码) ➢ 110001,表示成多项式 x5 + x4 + 1
110101 111011 110101 111010 110101 111110 110101 101100 110101 110010 110101 01110 ← R 余数
30
发送方 接收方
举例: 1 0 0 0 0Q(1x) G(x) 1 1 0 0111 0 0 1 1 0 f0(x0.)xk0
01011010010 信 源 01011010010 信 源
➢ 随机性错误 前后出错位没有一定的关系
➢ 突发性错误 前后出错位有一定的相关性
(a) 理想状态
噪音干扰
(b) 实际环境
信 宿 01011010010 信 宿 01010010110
出错
14
2.差错控制的方式
❖ 反馈纠错 ❖ 前向纠错 ❖ 混合纠错 ❖ 反馈检验
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几乎都采用ARQ差错控制 技术。在采用无线电信道的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误 码率较高,大多采用HEC方式的差错控制技术。
18
4.反馈检验 反馈校验方式又称回程校验。
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序列原封不动地转发回发送端,发端 将原发送的数据序列与返送回的数据序列比较。如果发现错 误,则发送端进行重发,直到发端没有发现错误为止。
11001 10000 11001
1 0 0 1R(x)

好的网络课怎样课程设计

好的网络课怎样课程设计

好的网络课怎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网络课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学生能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包含学习目标、课程活动、互动交流和评价反馈的网络课程大纲。

3.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至少三种网络教学工具,增强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网络课程优劣的能力,能够针对现有网络课程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运用课程设计原则,独立设计出一节具有实践意义的网络课程。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网络课程的兴趣,认识到网络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

2. 学生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注重公平性和普及性,关注全体学生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3. 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培养自主探究、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课程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使用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和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课程设计的方法,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四章《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网络课程概述:介绍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定义及分类,使学生了解网络课程的基本概念。

2. 网络课程设计原则:讲解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学习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活动多样化等。

3. 网络课程构成要素:分析网络课程的五大构成要素,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互动交流和评价反馈。

4. 网络教学工具的应用:介绍常见的网络教学工具,如在线课程平台、直播软件、讨论区等,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学习管理规定(3篇)

网络学习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网络学习秩序,提高网络学习效果,保障师生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所有开展网络学习的师生,包括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网络教学平台等。

第三条网络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网络学习内容、方式、程序等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二)教育性原则:网络学习内容应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开放性原则:网络学习平台应向所有师生开放,提供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四)互动性原则:网络学习应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五)安全性原则:网络学习应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第二章网络学习平台管理第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网络学习平台,确保平台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第五条网络学习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一)课程资源管理:包括课程上传、审核、发布、更新等。

(二)在线教学:支持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教学形式。

(三)师生互动:提供讨论区、问答、投票等功能,方便师生交流。

(四)学习进度跟踪: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成绩管理:实现自动评分、成绩查询等功能。

第六条网络学习平台管理员应定期对平台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平台正常运行。

第七条网络学习平台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范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风险。

第三章网络学习课程管理第八条网络学习课程应遵循以下要求:(一)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应合理,便于学生学习。

(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应丰富,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

(四)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应合理安排,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第九条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网络学习课程方案,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

第十条教师应定期对网络学习课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非对称密码体制-第四章网络09

非对称密码体制-第四章网络09

11
4.2.1 RSA算法 算法
2、加密过程 、 的公钥: (1)在公钥库中查得用户 的公钥:PU={e, n}; )在公钥库中查得用户U的公钥 ; 使得0≤mi<n,i=1, (2)将明文分组 )将明文分组m=m1m2…mr,使得 , , 2,… ,r; , ; (3)对明文分组 i作加密变换: )对明文分组m 作加密变换: ci=E(mi) ≡ mie mod n, i=1,2,… ,r n, i=1,2, 传送给用户U。 (4)将密文 1 c2…cr传送给用户 。 )将密文c 3、解密过程 、 (1)先对每组密文做解密变换: )先对每组密文做解密变换: mi=D(ci) ≡cid mod n (2)合并分组得到明文 )合并分组得到明文m=m1m2…mr。
12
图4-3 RSA算法 算法
选取大素数p和q 令n=p*q,计算φ(n)
随机选取整数e 由e*d≡1(mod φ(n))计算d
将(n,e)作为公钥公开 将(p,q,d)作为私钥保密
用公钥加密 ci=E(mi)≡(mie mod n)
用私钥解密 mi=D(ci)≡(cid mod n)
13
【例4-1】选择素数: p=47 和 q=71,求出RSA 】选择素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 算法的公钥和私钥。 算法的公钥和私钥。
2
4.1 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概念
Diffie和Hellmna于1976年在《密码学的新方向》中 和 年在《 于 年在 密码学的新方向》 首次提出了公钥密码的观点, 首次提出了公钥密码的观点,即为每个用户分配两 个相互匹配又相互独立的密钥,其中: 匹配又相互独立的密钥 个相互匹配又相互独立的密钥,其中: 一个密钥被公开,称为公开密钥(公钥), ),用于 一个密钥被公开,称为公开密钥(公钥),用于 加密, 加密, 另一个密钥被保密,称为私有密钥(私钥), ),用 另一个密钥被保密,称为私有密钥(私钥),用 解密。 于解密。 所有用户的公钥均登记在类似电话号码簿的密钥本 当要给用户A发送加密信息时 发送加密信息时, 上。当要给用户 发送加密信息时,需要在密码本上 查找A用户的公钥 然后加密信息,并发给用户A。 用户的公钥, 查找 用户的公钥,然后加密信息,并发给用户 。 用户A接收到密文之后 接收到密文之后, 用户 接收到密文之后,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即可 得到明文。 得到明文。 1977年由 年由Rivest(李维斯特)、 )、Shamir(沙米尔) 年由 (李维斯特)、 (沙米尔) 和Adleman(埃德曼)共同提出了第一个公钥密码 (埃德曼) 算法( 密码体制), 算法(即RSA密码体制),是公钥密码中最优秀的 密码体制),是公钥密码中最优秀的 加密算法,被誉为密码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里程碑之一 加密算法,被誉为密码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此后, 此后,人们基于不同的计算问题提出了大量的公钥 密码算法。 密码算法。

网络教学管理制度

网络教学管理制度

参照一:XX学校网络讲课管理制度一、网络讲课是学校进行讲课手段和讲课模式改革的重要门路,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校网络讲课的研究、管理和培训者以及技术支持部门,应当努力研究和实行网络讲课应用。

二、学校教师要使用网络讲课平台或开发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须先报教务处申批经过。

由于网络讲课必然采纳实名制,教师还必然拥相关证件(教师证、院系证明)到教育技术中心办理受权、讲课内容上传等手续,并接受必需的应用培训,才能使用网络讲课平台,获得网络讲课资源上传的资格。

三、网络讲课资源应当切合国家的法律法例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教育技术中心应如期与不如期地对讲课资源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四、要及时对网上讲课资源进行整理和保护,保证讲课资源信息的圆满和讲课资源在网上阅读的畅达。

五、依据学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做好讲课资源数据库分类和编组的管理,使数据库建设条理有序、盘问快捷便利。

六、着力研究网络讲课的新模式和相关的讲课研究。

踊跃配合教务处进行网络讲课的质量评估和讲课监控;踊跃实行网络讲课应用,对教师进行网络讲课培训,包含对网络讲课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七、教师使用网络讲课平台时,应恪守相关网络安全法例,的确增强网络交互环节的管理,保证网络运转安全。

参照二:XX学校网络讲课建设与管理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利用和丰富学校网络讲课资源,推动学校教育讲课信息化和网络化,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网络讲课建设和管理工作,特拟订本方法。

第二条基本术语1、网络讲课是利用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赖专业的网络讲课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及时、互动讲课和学习的讲课模式,是“实地现场讲课”模式的强有力的增补,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整体趋向和目标。

网络讲课主要实现手段有:视频广播、 WEB教材、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BBS论坛、 e-mail 等。

2、网络课程是指经过网络技术表现的某课程的讲课内容及实行的讲课活动的总和。

网络课程由两个部分构成:按必然的讲课目标、讲课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讲课资源和网络讲课支撑环境以及在网络讲课平台上实行的讲课活动。

校园网络使用管理办法

校园网络使用管理办法

校园网络使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院网络管理,更好的为各部门、二级学院和广大师生提供网络服务,保障校园网络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管理、工作和生活秩序,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学院校园网安全管理规定》等条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学院网络,是指由学院网络设备、配套的网络线缆设施、网络服务器、工作站所构成的,为学院网络应用而服务的硬件、软件的集成系统。

第三条学院网络的所有管理者和使用者,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遵守社会道德和公共秩序。

第四条学院网络是为全院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其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快捷沟通和资源共享。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各部门、二级学院和全院师生。

第五条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利用学院网络危害国家安全、侵犯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章网络管理机构第六条学院校园网络由现代信息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运行控制与维护、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网络设备维护。

第七条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中心的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改变网络设备;不得改变其物理的位置、形态、性能;不得改变其连接关系、运行状态、系统配置。

第八条各部门、二级学院、教师公寓、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学生公寓等的上网均由中心负责规划和技术指导。

第九条学生上网的核准、审批工作由信息技术中心、学生处、各二级学院等共同负责。

第十条各楼宇的网络设备由安保处、后勤服务中心提供相应的安全和供电保障。

第十一条中心面向学生公开招聘网络维护员,协助中心教师做好楼宇网络设备及运行的管理工作。

网络维护员在技术上接受中心的指导并按要求做好网络运行的日常维护工作。

第三章用户接入管理第十二条学院校园网用户分为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

单位用户必须是学院各部门及二级学院,个人用户必须是学院的教职工、注册在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非全日制在校学生需经所在单位同意并集体办理入网申请)、大学生创业基地企业等。

《过秦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过秦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过秦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过秦论》的文意和主旨,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悉《过秦论》的文言文表达,理解文章的大意。

2.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 修辞手法分析:讲解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过秦论》的文意和主旨。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结构。

3.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修辞手法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文案写作,运用所学知识。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教学: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扩展知识面。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过秦论》的作者、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4. 修辞手法分析:讲解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进行文案写作,运用所学知识。

4.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过秦论》的作者、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4. 修辞手法分析:讲解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校网络使用制度规范

学校网络使用制度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网络管理,规范网络使用行为,保障网络安全,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师生员工以及访问学校网络的校外人员。

第三条学校网络是指由学校提供或管理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校园网、服务器、终端设备等。

第二章网络使用原则第四条网络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网络使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活动。

(二)安全原则:保护网络安全,防范网络攻击,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三)诚信原则: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传播虚假信息。

(四)效益原则: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网络使用规范第五条网络接入(一)学校网络接入实行实名制,用户需注册账号,填写真实信息。

(二)校外人员访问学校网络,需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批。

第六条网络行为(一)用户应遵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不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

(二)不得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如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

(三)不得恶意攻击他人网络,干扰他人正常使用。

(四)不得擅自修改网络设置,影响网络正常运行。

第七条网络资源(一)用户应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不得滥用、浪费。

(二)学校网络资源主要用于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不得用于商业活动。

(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下载、传播他人版权信息。

第八条网络维护(一)学校设立网络管理部门,负责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二)用户发现网络故障,应及时报告网络管理部门。

(三)网络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第四章网络安全第九条网络安全(一)用户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定期更改密码,保护账号安全。

(二)不得将账号密码告知他人,防止账号被盗用。

(三)不得使用他人账号登录网络,侵犯他人权益。

第十条网络监控(一)学校网络管理部门有权对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控,确保网络安全。

(二)监控内容不得泄露用户隐私,仅用于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应用ok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应用ok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应用
2013.6.18
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校园网的组成,熟悉校园网的教学应用 3.熟悉视听演示型教学系统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方式 4.熟悉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方式 5.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与微格教室设施的基本组成。 6.掌握微格教学系统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7.了解虚拟仿真型教学系统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 8.理解E-Learning教学平台的含义、特点及体系结构, 了解国内外产品。 9.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义、特点和应用环境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 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信息化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 中赖以持续的情况与条件。 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包括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两部分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类型
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物理教学环境、信息资源环境、 人力资源环境及人际关系环境等。 从技术和活动方式的角度看,信息化教学环境可以分 为课堂教学环境、视听传播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等类 型。 从教育传播的角度看,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一是时空 结构,二是空间容量,三是媒体装备。 具体来说,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有视听演示型教 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语言实验室、微格教 学系统、电视教学系统、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教学系 统、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等。
中央控制系统
屏幕
正投屏幕又分为软屏幕和硬屏幕,其中软屏幕包括白 屏幕、珠光屏幕和金属屏幕;硬屏幕包括平面屏幕和 弧形屏幕;背投屏幕也可分为软屏幕和硬屏幕,其中 硬屏幕用得较多。
二、视听演示型教学系统的主要设备
1.多媒体计算机 2.数字投影机 3.视频展台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标准(中职)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标准(中职)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标准(中职)第一章课程背景1.1 课程概述《服装生产管理》是面向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服装生产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服装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服装生产企业中实际操作和管理的能力。

1.2 课程意义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服装生产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课程的设立将有助于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服装生产管理人才,促进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3 课程目标通过《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服装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面料、服装结构、工艺流程等。

(2) 能够熟练运用服装生产的常用工具和设备。

(3) 具备服装生产管理的基本技能,包括计划安排、人员管理、质量控制等。

(4)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服装生产管理。

(5) 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应对服装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课程体系《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服装生产基础知识(2) 服装生产设备与工具使用(3) 服装生产管理技能(4) 信息技术在服装生产管理中的应用(5) 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2.2 重点内容(1) 面料、服装结构和工艺流程的学习(2) 常用服装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技能培养(3) 服装生产计划安排和人员管理技巧(4) 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5) 信息化技术在服装生产管理中的应用(6) 创新意识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服装生产的深刻理解,包括面料的特性、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生产工艺流程等。

3.2 实践教学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服装生产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服装设计、裁剪、缝制等环节的操作技能。

3.3 网络教学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上线教学和实训,提供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要求4.1 教学质量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B080209 【课程类别】必修【学分数】4【适用专业】网络工程【学时数】68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掌握局域网、广域网以及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实用技术,掌握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网络理论和实际工作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通信技术。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

了解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概论4学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2、因特网的概述和组成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难点:1、因特网的组成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教学要求:1、掌握:带宽、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

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1TCP/IP)o3、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分组交换的产生;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等。

(二)第二章物理层6学时教学内容: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3、传输媒体4、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5、信道复用技术6、宽带接入技术重点、难点: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物理层的传输标准3、信道的极限容量、极限速率计算4、信道复用技术教学要求:1、掌握:物理层的基本特性及完成功能;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奈奎斯特、香农定理);数字传输和模拟传输的基本原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的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 第四章 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 第四章 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名、移动文件夹或网址、删除文件夹或网址等操作。
网络教学资源的下载
二、利用下载工具下载网络教学资源 1.网际快车 默认下载、修改存放路径、存放类别、批量下载
实例:批量下载Authorware视频教程,并将其保存
在“D:\教程”目录下。
网络教学资源的下载
二、利用下载工具下载网络教学资源 2.迅雷 任务分类、更改存放路径、子分类
图片类素材:鼠标右击图片,单击【图片另存为】保存所需图片, 注意在保存过程中更改保存路径。 动画、音视频甚至是整个教学资源课件压缩包等其他素材:可以通 过对资源链接地址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目标另存 为】即可将资源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但是这类资源往往比较大, 采用此方法,有时速度会很慢,像Flash动画等素材还不能直接 用【目标另存为】的方法来下载。此时,就需要一些专门的下载 工具,如:网际快车、迅雷、网络蚂蚁、影音传送带等。
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
5. 高级搜索
(2)在某一类文件中查找信息 用法:“filetype”是一个非常强大实用的搜索语法,可以搜索 pdf、doc、ppt、xls、swf等不同类型的文档。新的文档类型 只要与用户的搜索相关,就会自动显示在搜索结果中,其中 最实用的文档搜索是pdf搜索。 例子:如搜索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pdf文档,需要输入“现代教 育技术 filetype:pdf”。
作用的关键字之间,不能有空格。比如“白洋
淀 - 旅游”,搜索引擎将视为逻辑“与”操作,
中间的“-”被忽略。
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
4. 字符串 用法:搜索英文关键字时,检索的关键词可以是词组(中 间没有空格),也可以是句子(中间有空格)。但是, 用句子g lon long ago”;
Google:“long long ago”

信息技术与教育基本知识点

信息技术与教育基本知识点

以 作为主信息技术与教育》基本知识点第一章 信息技术简介1、信息的基本特征: 可量度。

信息可采用某种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如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 进制。

可识别。

信息可采用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式来把握。

可转换。

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

如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 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和计算机代码。

可存储。

信息可以存储。

大脑就是一个天然信息存储器。

人类发明的文字、摄影、录音、 录像以及计算机存储器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存储。

可处理。

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

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 作、改进、发明、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

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可传递。

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

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 籍、广播、电视、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可再生。

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以其他形式再生。

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 言或图形等方式在生成信息。

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 图等方式在生成信息。

可压缩。

信息可以进行压缩,可以用不同信息量来描述同一事物。

人们常常用尽可能少 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征。

可利用。

信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利用性。

可共享。

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

2、信息科学的定义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 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 (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 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3、信息技术的概念: 从意义上说,信息技术泛指各种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

具体的定义有两种说法:(1)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信息技术是指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

4、信息技术的四基元(主要技术)(1)感测技术 (2)通信技术 (3)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 4)控制技术5、信息技术的发展6、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里的应用的三大因素:一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包括环境、硬件、软 件);二是教师的因素;三是学生的因素。

中学数字智慧校园管理使用制度

中学数字智慧校园管理使用制度

中学数字智慧校园管理使用制度中学数字智慧校园管理使用制度为了保障学校校园网络系统平安、促进学校校园数字化应用和开展、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为我校师生提供一个先进、可靠、平安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科研和办公环境,促进学校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资共享和科研合作,制定本管理条例。

第一章管理组织机构第一条校园网管理小组由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教诲处和学校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组成,下设校园网络信息平安小组。

第二条校园网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是:1、负责制定我校计算机校园网及信息化建立的中长期开展规划;2、统筹入网部门与校园网中心主结点的联接;3、监视校园网的运行及网络平安、保密事宜;4、研究和审定校园网建立和运行中的重大决策。

第三条校园网信息平安小组由分管副校长牵头,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本室的网络平安责任人。

第四条电教组网络中心在校园网管理小组指导下开展详细工作,负责校园网的短期规划、建立、日常技术运行管理。

第五条校园网的信息平安检查工作由学校网管中心负责。

第二章应用平安管理第六条学校校园网信息平安由学校网络信息平安小组负责。

第七条学校任何室和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平安、泄露国家机密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平安。

第八条校园网出口处应安装防火墙以便对有害连接和有害信息进展记录和过滤。

所有提供公开效劳的计算机上均应安装病毒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连接进展记录。

第九条校园网用户必须自觉承受并配合电教组网络中心进展的监视检查以及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第十条装备的防病毒软件必须是经过公安部门认证的产品。

对防病毒软件必须及时进展晋级和更新。

第十一条任何连入校园网络的计算机均须安装病毒防火墙。

重要部门的计算机,如图书管理系统、应当做到专人、专管、专用,防止穿插使用。

第十二条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软盘、硬盘及其它挪动存储器。

对外来光盘、软盘、硬盘及其它挪动存储器,使用前要进展病毒检测,确认无病毒方可使用。

第十三条如用户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必须马上将受感染的计算机与校园网隔离,防止病毒扩散,同时上报电教组网络中心,以便迅速对网络和所有工作站进展查毒。

网络教学管理制度

网络教学管理制度

络交互环节的管理,保证网络运行安全。

参考二:XX 学校网络教学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利用和丰富学校网络教学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网络化,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网络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术语1、网络教学是利用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教学模式 ,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的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 .网络教学主要实现手段有:视频广播、 WEB 教材、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 BBS 论坛、 e-mail 等。

2、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技术表现的某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网络课程由两个部份组成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分为网络辅助课程与网络实体课程两类.3、网络辅助课程是指依托于某一门课程,为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作业布置、辅导答疑和师生讨论的网络课程.4、网络实体课程是指教学活动彻底基于网络的课程。

学生在规定的时期内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网络实体课程要求具备教学大纲、教案、讲稿、教学视频、参考书目、阅读材料、课程作业和师生讨论等功能内容。

第三条网络教学建设目标是以学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以各级特色(重点)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力争全校通识必修课程、各专业主要学科基础课程都建有网络课程,建成一批能够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优秀网络课程.第二章网络课程的建设范围第四条各本科专业人材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及通识任选课程均可开展网络课程建设。

第五条省级及以上特色专业中的主干课程应率先开展网络教学.第六条校级及以上层次的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必须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第三章网络课程建设立项与验收第七条每年度教务处下达网络课程建设立项计划.第八条立项要求1、申请立项的课程必须是申报年度内能开课的课程.2、网络课程的建设期普通不超过 1 年,批准立项建设的课程必须如期完成,对于检查不合格或者未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课程,可延期验收,但延长期不超过半年。

学校校园网络服务管理办法

学校校园网络服务管理办法

学校校园网络服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校园网管理,科学合理调配网络资源,保障校园网的良好运行和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用户接入与服务第二条服务区域:在学校各校区内办公区、教学区和宿舍生活区等已有校园网布线或校园无线网覆盖的区域,用户均可接入校园网。

第三条服务对象:全校各二级组织机构,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和其他人员。

第四条用户类型。

根据用户身份及上网地点不同,将校园网用户分为四类:1.办公用户。

在学校从事教学、管理、科研工作的在职教职工,从事后勤服务且因工作需要使用网络的管理及服务人员。

2.单位用户。

以学校各二级组织机构身份办理登记的用户。

3.学生用户。

在校园网所覆盖的任何地点(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宿舍、课室、图书馆、专用房间等)使用学生本人拥有的或在非教学专用机房内使用的计算机,并且以本校注册学生身份登记的用户。

4.其他用户。

非学校在册的人员(含驻校外单位)。

第五条上网实名制。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对校园上网用户进行实名制管理,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上网账号分别与学号和教工号相对应,注册上网账号时需提交包括用户的学号或教工号、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不提供者不予注册。

第六条联入方式。

通过局域网或无线网方式接入校园网。

第七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网络中心”)是学校指定唯一提供校园网服务的部门(包含接入、用户服务、主机托管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供校园网服务。

第八条校园网的网络设备、光缆、楼内布线以及IP地址等均属于学校网络资源,主要服务于校内广大师生教学、科研、管理、学习及工作。

第三章用户注册与基本网络服务第九条入网注册。

使用校园网资源的所有校园网用户必须经过入网注册。

教职员工来校报到时,在网络中心直接注册并开户;学生用户按照学校学籍库中数据,由网络中心统一注册自主开户;其他用户必须到网络中心办理相关入网注册开户手续。

第四章基于网络学习

第四章基于网络学习

第四章基于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以远程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教学和学习活动。

网络学习的优点在于可以突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现代教育领域,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将探讨基于网络学习的教育模式及其影响。

一、基于网络学习的教育模式基于网络学习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MOOC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种开放式网络课程,可以为各种教育层次的学生提供在线课程。

它以大规模参与为目标,具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自由的学习形式,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课程,进行随时随地、自我归纳的学习。

2. SPOC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课程是小型私人在线学习课程,以少数人为单元进行。

它与MOOC相比,具有更高的互动性、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大的学习效果。

同时,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和学习资源。

3. PBL课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它是一种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真实的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4. E-learning课程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课程是一种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学习的方式,它可以提供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在线课程、电子书、音频和视频资料等。

这种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基于网络学习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基于网络学习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教育质量通过基于网络学习的教育模式,学习者可以获得多种学习资源和丰富的教育内容,可以得到更加贴近实际、更多元化的教育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Moodle 的主要课程活动模块及功能
网站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 协作模块、聊天模块、投票模块、论坛模块、测 验模块、资源模块、问卷调查模块、专题讨论模 块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
(1)课程管理模块
①教师可以全面控制课程的所有设置,包括对其他任课教 师权限的设置。
1. • 网络教学的含义、特点与形式 2. • 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3. • 网络课程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 4. • 常用的网络交互工具介绍 5. • 教学实践案例
1. • 网络教学的含义、特点与形式
1.1 网络教学的含义
网络教学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 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和 网络教学资源,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教与学的环 境,开展交互式的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模式,是对面 对面的传统教学的一种有利补充。
即时通信工具的优点: (1)直观、可信、快捷; (2)可以在线传统文件; (3)可以远程协作。
局限性: 交流双方要同时在线。
目前,在我国学校,使用较多的即时通信软件还是腾讯 QQ,其大致功能如下。
(1)辅助教育教学。对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的远程教育 来说,QQ 是实现交流和信息反馈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教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远 程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远程教育是指通过远程教学或远程学习实现的教育 (包括各类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和社会生活情 境中的教育)的总称。
狭义的远程教育是指通过远程教学或远程学习实现的各类 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也可以称为机构远程教 育或学校远程教育。
WiKi可以调动最广大的网民的群体智慧参与网络创造和互 动,它是web简易性、开放性、协作性、组织性
1.远程教育、远程教学、远程学习的定义; 2.远程教育发展的三阶段; 3.远程教育系统的构成(四个子系统); 4.网络课程和moodle网络课程平台; 5.网络交互工具及其教育应用。
2.4 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相对于早起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发生了质的飞跃。
(1)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学习者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时间进行交互
式的学习。 (2)改变了学习模式。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进行个别自主学习和协作
学习。 (3)扩大了学习群体,使受教育者扩展到了全社会。
2.2 远程教育的发展
2.3 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又称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这是随着计算机 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的高速 发展而出现的。
它是在利用印刷教材、录音、录像教材和卫星广播电视的 同时将计算机信息网络引入远程教育领域。
这一阶段的远程教育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双向 通信的实时交互(即同一时间的双向通信交流)。
(7)资源模块。
① 支持显示任何电子文档、Word、PowerPoint、Flash、 视频和声音等.
② 可以上传文件并在服务器进行管理,或者使用 Web 表 单动态建立(文本或 HTML)。
③ 可以连接到 Web 上的外部资源,也可以无缝地将其包 含到课程界面里。
④ 可以用链接将数据传递给外部的 web 应用。
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得学 习不受传统教育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优势使它成为终 身学习的重要手段。
(2)混合学习模式在现代远程教育中逐渐成为主流的学 习模式;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指把面授学习、依靠印 刷媒体自学、依靠技术手段自学和参加网上讨论等学习手 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1.3 网络教学的主要形式
(1)个别化学习。 这是网络教学中最主要的形式。 (2)网上集体教学。 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 (3)混合教学。 这种教学通过网络和面对面的混合形式来开展,将在线讨
论与面对面讨论相结合。
2. • 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2.1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也称为远距 离教育,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时空分离的情况下所 进行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需要依赖特定的教育 组织机构,采用特殊的课程设计、教学技巧、传 播方式、组织与行政管理配合才能实现。
电子邮件可以传递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
电子邮件的优点: 信息传递双方可以不用同时在线,不受时空限制; 信息传递速度快、使用方便、可以群发、转发信息; 交换的信息资料格式多样; 可发送加密邮件,安全性好。
局限性:不能进行实时交流和反馈。
电子邮件的教学应用:
① 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交互工具; ②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群发信息,如布置作业、提供学
5.7 WIKI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 发音 wiki, 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 “维客”。
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是一种超文本系统。 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
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 讨,共享知识体系。
Blog(博客)又称网络日志,由一系列网页构成,内容多 种多样。
Blog支持多种媒体信息的交流,如文本、图片、视频、动 画等,形式与内容丰富;
对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较少受到时空的限制。
Blog在教育教学中承担的功能:
作为积累材料的手段; 作为学习进程的记录; 用以创设高级思维的环境; 实现终身学习的助手; 作为交流的平台; 作为教育反思的手段; 成为师生沟通的途径。 /ewstudy
(3)聊天模块。 ① 支持同步的文本交互。 ② 聊天窗口里可以包含个人图片。 ③ 支持嵌入 URL、笑脸、HTML 和图片等。 ④ 所有的谈话都可记录下来供日后查看,并且也可以允
许学生查看。
(4)投票模块。 ① 可以用来进行对某件事表决之类的操作。 ② 教师可以在直观的表格里看到谁选择了什么。 ③ 可以选择是否允许学生看到更新的结果图。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特色:
① 简单轻便,兼容性高,技术门槛低; ② 教学模块搭建和设计简单有趣; ③ 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协作交流方便; ④ 在线活动记录得到详细呈现; ⑤ 开发的课程可以在其他平台使用; ⑥ 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模式,技术门槛低。
4. • 常用的网络交互工具介绍
5.1 即时通信工具(QQ) ICQ、QQ、MSN、新浪UC、网易POPO,多玩YY,飞信等
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 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 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3. • 网络课程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
3.1网络课程的概念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的定义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 教学活动的总和。
习参考资料、答疑等; ③ 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方式,如电子邮件形式的函授学
历教育。
5.3 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基于网 络的一种复合形式的 信息交流方式。
功能:多媒体资源管理、 双向实时交流、远程视 频会议、网络教育培训。
成本高、传输数据量大,效果不佳
5.4 BBS论坛
BBS(电子公告栏)是网上流行的公共信息发布和管理平 台。
② 可以选择课程的模式为星期、主题或社区讨论。 ③ 灵活的课程活动配置——论坛、测验、资源、投票、
问卷调查、作业、聊天、专题讨论。
(2)作业模块。 ① 可以指定作业的截止日期和最高分。 ② 学生可以上传作业(文件格式不限)到服务器。 ③ 可以在一个页面、一个表单内为整个班级的每份作业
评分(打分和评价)。
(2)建立群。如班级群,可方便班主任管理班级,与学 生交流,上传各种文件等;学习群,可引导具有共同爱好 的学习者;家长群,可方便班主任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 间的联系沟通。
5.2 电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 一种“存储转发式”服务,属于一对多的异步交互系统。
网络教学平台是依据各种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以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而构建的一种在线式教学 软件系统。
网络教学平台的种类,目前以 Moodle、WebCT、 Blackboard 等较为流行。
1.2 网络教学的特点 (1)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 (2)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共享; (3)网络教学的互动性。
(5)论坛模块。 ① 有多种类型的论坛供选择,如教师专用、课程新闻、
全面开放和每用户一话题。 ② 每个帖子都带有作者的照片,图片附件内嵌显示。
(6)测验模块。 ① 教师可以定义题库,在不同的测验里使用。 ② 题目可以分门别类地保存,易于使用,并且可以“公
布”这些分类,供同一网站的其他课 程使用。 ③ 题目自动评分,并且如果题目更改,可以重新评分。 ④ 可以为测验指定开放时间。
3.4 moodle网络课程平台
Moodle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之一。
Moodle 这个词是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 环境的缩写,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 Internet 的课程和网 站的软件包。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一般遵循: “需求分析-目标确定-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开发与实
施-评估与修改”
3.3 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图
确定 教学 大纲
确定 教学 内容
总体设计
网络软件 原型设计
脚素课 本材件 编准开 写备发
教学环境设计
原型 修改
征求意见
网络 课件
集成多媒 体课件
修改意见
修改
测试
教学活动设计
2.5 远程教育系统的构成
远程教育专家迈克尔∙穆尔((Michael G.Moore)在 1996 年提出的远程教育系统结构图。
2.6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