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民族法制保障研究

合集下载

青海涉藏维稳工作总结报告

青海涉藏维稳工作总结报告

青海涉藏维稳工作总结报告
青海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藏区地域较广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随
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青海涉藏地区的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加强对青海涉藏地区的维稳工作,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基层治理,巩固社会稳定。

在青海涉藏地区,基层治理是维稳工作的基础。

各级政府加强了对藏族地区的
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了村级自治组织和管理体制,加强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

通过加强基层治理,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社会的稳定。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意识。

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青海涉藏地区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
活动,提高了当地民众的法治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同时,加强了对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三、依法打击犯罪,确保社会安全。

公安机关加大了对青海涉藏地区的治安管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控,有效地防范了境外恐怖势力和非法移民的渗透,确保了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

四、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各项民族团结活动,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
交往。

通过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了青海涉藏地区的和谐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青海涉藏维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青海涉藏地区的维稳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青海涉藏地区的长期稳定和安宁。

藏区稳定保证措施

藏区稳定保证措施

藏区稳定保证措施近年来,中国藏区的稳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确保藏区的安全与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措施,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以下是针对藏区稳定的几个重要标题。

标题一:加强维稳力量建设为了保证藏区的稳定,必须加强维稳力量的建设。

这包括增加警力数量,提升警察的专业素养以及加强警方的装备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安部门与军队的合作,构建一体化的维稳工作体系。

只有在充分发挥各项维稳力量的作用下,才能更好地维护藏区的安全和稳定。

标题二:加强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是保障藏区稳定的关键。

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与选拔,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同时,在加强社区建设方面,应注重提升居民的参与度,激发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通过建设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标题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与宗教管理在藏区稳定保证的过程中,民族团结教育和宗教管理不可忽视。

应加强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促进了解和互信。

同时,要对宗教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打击极端宗教行为的蔓延。

只有在维护民族团结以及宗教和谐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藏区的稳定。

标题四:加强边境安全防控藏区的边境安全是保障其稳定的重要方面。

为了加强边境安全防控,需要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巡逻力度,升级边境巡逻设备,完善边境监控系统。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和非法移民。

只有确保边境的安全与稳定,才能保证藏区的整体稳定。

标题五:加强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是维持藏区稳定的重要基础。

应加大对藏区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民生条件。

同样重要的是,要加大对藏区的扶贫力度,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夯实藏区稳定的根基。

通过加强维稳力量建设、加强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与宗教管理、加强边境安全防控以及加强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藏区的安全与稳定。

多民族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问题与对策分析

多民族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问题与对策分析

发展 。 因此 , 必须从 落实科 学发展 观入手 , 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 民族地 区经济社会 发展 的战略和策略 , 加强 民族 团结 , 维护社会
稳 定 和 国 家统 一 , 着 力 推 进 民族 地 区和 谐 社 会 构 建 。 关键词 : 民族聚居 区; 和谐 社 会 ; 构建 ; 对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D 6 3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9 2 2 7 ( 2 0 1 3 ) 0 4— 0 0 7 8— 0 3
问 的和谐 、 人 与 自然之 间 的和谐 以及 人 自身 的 和谐 , 涵盖 社会 的 政 治 、 经济 、 文 化和 E t 常生活诸多方面 。 结合 我 国 当前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 注重 多 民族 聚居 区 和
谐社 会 的建设 显得 尤 为重 要和 紧迫 。

地民族师范学校 的毕业生 , 教师的汉语水平参差不 齐, 在专 业 知识 的教授 方 面显 得尤 为 吃力 。
和谐 是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核 心 理念 与 根 本精 神 。
所谓“ 和谐社 会 ” , 是 一 种美 好 的社 会 状 态 和 社 会 理
济 发育 不够 完善 , 阻 碍 其 经 济 社 会 参 与 更 大 的市 场 竞 争 。少 数 民族 之 间 由于 民族 传 统 和受 教 育 程 度 不 同等 因素 的 作 用 , 在 利 益 分 配 上 无 法 处 于完 全 平 等 地位 , 造 成有些 地 方 的分配 不 平衡 , 甚 至造 成 一 些 民

存 在 的 问题
( 一) 民族聚 居 区经 济不 平衡性 问题 较 为 突 出
多 民族 聚居 区生 存 环 境 相 对 较 差 , 大 部 分 地 区 自然条 件受 干旱 影 响 , 农耕 无 保 障 , 生 产力 水 平 相 对 低下 , 经 济发 展水 平 不 高 。以甘 、 青、 宁 三省 区为 例 ,

西藏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西藏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西藏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祖国的重要边疆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藏地区的大力支持和投入,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西藏地区的平安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民族宗教因素、边境治安等问题仍然存在,对西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一定影响。

因此,制定西藏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于维护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西藏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工作重点1. 加强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工作,促进各民族、各宗教和睦共处,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 加强边境地区治安防控工作,严密防范境外恐怖势力的渗透和破坏行为,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

3.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提高社会面防控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5.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工作措施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规范管理。

2. 加强边境地区的巡逻防控,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提高边境地区的治安防控水平。

3.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增加公共安全设施,提高社会面防控能力。

4.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

五、工作保障1. 加大对西藏平安建设工作的财政投入,提高对西藏地区的支持力度。

2. 建立健全西藏平安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工作实绩进行及时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加强对干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干部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藏族习惯法与甘南藏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藏族习惯法与甘南藏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法, 部落受成文法和“ 教合一制 ” 各 政 的影 响较 深 , 在 立 法 、 其 司
南藏 区法制环境 的完善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法制; 藏族 习惯法; 南藏 区 甘
中 国 的法 制 建 设 是 一 条 “ 引法 入 国 ” 路 , 一 条“自上 而 之 是
法和监督保证机制方面规定简约 , 执行的随意性较强。 藏区习惯 法主要靠盟誓方式约定,足靠部落头领的强制力保证在部落 内 部实施的行动 中的法。随着藏区社会的逐步开放与民主法制建 设 的深入 , 加快藏族习惯法的转型, 调适其 中落后封建 的部分 ,
将 习惯 法 中 的优 良部 分与 国家 法 有机 结 合 起 来 , 已成 为 藏 区 法 制 改 革 的关 键 。
下” 之路 , 随着依法治国和保障人权理念的倡导, 中国的法制进
程 长期 致 力 于 民主 、 治和 人权 的实 现 和保 障 。 在 司 法 实践 尤 法 但 其是 少 数 民族 地 区 薄 弱落 后 的 法制 环 境 中却 仍然 存 在 民 问法 和 国家 法 的现 实 冲 突 。 西部 民族 地 区受 地 形 、 候 条 件 的 影 响 , 气 经 济 发 展 和教 育 水 平落 后 , 民 间法 、 使 习惯 法 成 为 当地 调 解 纠 纷 的 主 要 规 范 。 区 习惯 法 是藏 人 长 期积 淀 下 来 的文 化 心 理 习 惯 , 藏 并 世 代 延续 形 成 的 强大 思 维 定 势 ,不 能 脱 离藏 区特 定 的 地 理 环 境 而 存在 。 甘南 藏 族 自治 州统 辖 一 市七 县 , 族 习惯 法 也 成 为 甘 南 藏 民族法 制 体 系 中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促进 了甘 南 社 会 的 安 定和 团 结。 由于藏 族 习惯 法 固有 的 民族 性 和 等 级特 权 色 彩 , 其 在具 体 使 实施 中不 可避 免 的与 国家 法 产 生冲 突 。如 何 建 立 适 合藏 族 地 区 和谐 稳 定 的 多元 法 律 文化 , 使其 既 能 体现 藏 族 习惯 法 的 优 势 , 又 能倡 导 社会 主 义 法 治精 神 , 已 日益 成 为 构 建 甘 南藏 区和 谐 社 会

青海省涉藏地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

青海省涉藏地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

青海省涉藏地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青海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青海省因其重要的区位地理和多民族聚居等社会特点,在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青海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普遍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混淆的情况多年以来,青海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手段,在积极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青海改革开放和涉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藏族群众的普遍认识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等同起来,一谈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便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二者等同起来,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等同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成果。

归根其原因,民族团结进步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有联系也有区别,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始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青海省具有历史延续性和明确的目标性,青海省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不断丰富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内涵,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内涵丰富、外延广博。

二者没有清晰的界定,将会大大影响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甚至淡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影响民众对“五位一体”“五个认同”丰富内涵的认识。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宣传方面青海省在涉藏地区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方面思想宣传工作。

但是涉藏地区基层宣传工作仍然面临着难以落地的问题。

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宣传资料中涉及专业术语太多。

涉藏地区的藏族群众文化程度不高,加上语言不通,宣传资料中有很多新名词新术语,使藏族群众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更使藏族群众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舆论宣传兴趣寥寥。

虽然全省针对藏族群众在理解方面的困难,组织了各种思想政治,但是其效果欠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保障民族平等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保障民族平等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2011年 科研热词 散居民族 综述 研究 选举权平等 结果公平 经济发展方式 繁荣发展 社会排斥 社会和谐 环境统筹 环境差距 特点 特别保护 激励机制 法律认定 法律法规 法律平等 民族识别 民族平等 民族地区 民族关系 构建 权益保障 机会公平 散杂居民族政策 政策限度 平等就业权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 少数民族人权 少数民族 实质平等 城乡差距 均等博弈 国际经验 国际人权法 同等保护 区域发展权 区别对待 包容性增长 内驱统筹 保障 代表名额分配 人口较少民族 云南 事实平等 主要内容 临时特别措施 (亻革)家 "污染天堂" 推荐指数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西北地区 自然观 统一战线 结构与模式 生态价值 民族制度 新时期 少数民族 后现代主义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邓小平 藏族聚居区 稳定发展 社会制度 理论研究 法治思考 民族政策监督制度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关系 构建和谐新疆 政策运行效率 建立 和谐 发展 利益 人权思想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依法治藏实施方案

依法治藏实施方案

依法治藏实施方案依法治藏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治理和管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有效实施依法治藏,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依法治藏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治藏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和科学性。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广大西藏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依法治藏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西藏地区居民的法治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西藏地区的宪法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宪法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三、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

依法治藏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

要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四、推动依法治藏的经济社会发展。

依法治藏的实施方案还需要推动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要加大对西藏地区的经济投入,支持西藏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西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社会管理工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五、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工作。

依法治藏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工作。

要积极开展各项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活动,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总之,依法治藏的实施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工作。

只有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法治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依法治藏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和谐社会视野下藏族习惯法化解纠纷作用的实证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某村的个案为例

和谐社会视野下藏族习惯法化解纠纷作用的实证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某村的个案为例

[ 中图分类号】D 1 9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8-03 21 )2 o6_3 0 - 5 (01 1—05_0 0- - - 4

所谓和谐社会 , 是指构成 社会 的各个 部分 、 种要 素 就 各
处 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 和谐社 会是社会 资源兼容共生 的

通过个案分析藏族 习惯 法化解纠纷的作用
“ 我们无法忽视现实社 会 中实 际存 类社 会资源互相促进 而又互相 制衡 的经纬交织 的公 民社会 ; 和谐 社会 是社会 结构合 理 的社会 ,
社会结构合理 , 社会距离适当 , 社会矛盾 相应 会减 小 ; 和谐 社 会是社会运筹得 当的社 会。在藏族 地 区既有 国家 民族 区域 自治制度所赋予 的地方 自治 的权力 , 也有藏族 习惯法在社 会
历 史的支配力 , 有可能超过逻辑 的或纯粹理 性的支配力” 。
I 收稿 日 】 0 1 0 - 1 期 21 - 5 2 [ 作者简介] 李 虹 (9 6 ) 女 , 17 一 , 甘肃民族师范学 院教师 。
[ 本 文系甘肃 省教育厅 2 1 年度 甘肃省商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 目阶段性成果 ,项 目 注】 00 ( 编号 :o2一 8 l1 o )
也就没有根基 , 法治也无从谈 起。 社 会生活 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决定 了法律过 去不是 、 将来 也不可能是社会秩序惟一 的规范基础 , 无论 国家在制定 法中 对社会发展 寄予 了怎样 的期望 , 它都不 能完全取代社 会 自身 运行所产生 的 自然秩序 , 法治也不能排斥 民问 自发秩序 的存 在和合理性 。从 目前 的现实和研究 理论 状况表 明 , 藏族 习惯 法依然在藏族地 区鲜 活存在 , 尤其对解决 当地 民间纠纷起着 不容忽视 的作用 , 这与藏族地区特殊 的地理 环境 和经 济发展 水平 、 民族心理上对习惯法的认 同以及 历史文化 方面有直 藏 接 的联 系。正如卡多佐所 说 : 某些法 律 的概念 之所 以有它 “ 们 现在 的形式 , 这几 乎完全 归功 于历 史 , 了将 他们视 为 历 除 史 的产 物之外 , 我们 无法理 解它 们 , 些原 则 的发展 过程 中 这

涉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涉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涉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一、背景介绍1. 藏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涉藏问题一直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

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藏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涉藏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

3. 涉藏问题不仅关乎西藏地区的发展稳定,更是关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二、涉藏问题的现状分析1. 藏区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多变,自然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

2. 藏区民众以藏族为主,同时还有多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和民俗习惯,民族融合和共同体建设面临一定困难。

3. 涉藏问题不仅有地方性的特点,更具有国家战略意义,需要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调合作。

三、涉藏问题的解决之策1. 扶持地方经济发展,改善藏区基础设施,提升民生水平,是解决涉藏问题的关键路径。

2.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推进多民族融合,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3. 坚持依法治藏,加强对涉藏地区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四、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1. 涉藏问题的解决,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一部分。

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中央政府需要加大对涉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涉藏问题的解决,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民族团结和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3.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结语1. 涉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不仅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需要,更是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我们应当团结一心,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六、加强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在解决涉藏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藏区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多变,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

民族法与法治社会建设

民族法与法治社会建设

民族法与法治社会建设近年来,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国积极推进对民族法的研究和实践,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法是指为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而制定的法律规范体系。

它既是我国基本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法律保障。

一、民族法的意义与目标民族法的核心意义在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平等交往、和谐共生。

它旨在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法律地位,促进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二、民族法与法治社会建设的互动关系民族法与法治社会建设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法治社会的建设必须通过法律的力量,保障不同民族的合法权益。

而法治社会建设,又为民族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促进民族法在实践中的有效运行。

民族法覆盖面广,涉及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法治社会建设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制度创新与民族法的完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制度创新应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针对当前社会民族问题的新变化、新特点,修订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民族团结维护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

2.加强民族自治地方制度的建设:深化民族自治制度改革,完善自治地方的自主权和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和民族团结。

3.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协调:在民族法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坚持以法治国,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与法治社会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加强法治社会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建立多元文化的教育体系,提高各族群众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各民族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质。

西藏地区的政治治理与文化传播

西藏地区的政治治理与文化传播

西藏地区的政治治理与文化传播在西藏地区,政治治理和文化传播一直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因此需要特殊的政治管理和文化传播策略。

首先,政治治理方面,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治藏”的原则。

通过实行严格的法律体系,保证了西藏地区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同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等,以提升人民的福祉和满意度。

这些政策的实施还为西藏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加快了西藏经济的发展速度。

其次,文化传播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西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西藏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政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加强对西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许多文化交流机构和项目,以促进西藏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

这些举措有助于激发人们对西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推动了西藏文化的传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西藏地区的政治治理和文化传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西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交通不便,给政府的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西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与内地地区存在差异,政府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

此外,西藏地区也面临着民族文化保护和外来文化冲击等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力度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要开放接受其他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综上所述,西藏地区的政治治理与文化传播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通过依法治藏、加强民族团结等措施,保证了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同时,在文化传播方面,政府通过宣传推广、文化交流等方式,积极弘扬西藏文化,促进了西藏文化的传播。

然而,这些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政府需要适应当地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推进西藏的发展和文化传播。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24•【字号】藏政发[2008]59号•【施行日期】2008.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藏政发〔2008〕59号)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为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区党委七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要求,着力改善民生,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西藏发挥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设。

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和支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2.城乡统筹,标准有别。

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既要考虑城乡的共性,又要突出各自特点。

社会救助标准既要城乡有别,又要相互照应。

3.依法救助,规范管理。

制定和完善社会救助的各项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做好各项政策措施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规范救助程序、救助行为,使社会救助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4.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健全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动态管理,将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城乡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应保尽保。

(三)总体目标到2010年在全区建立健全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和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临时救济、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行有序、保障有效、救助水平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长效帮扶机制。

整合藏族地区多元化法律制度的理念基础

整合藏族地区多元化法律制度的理念基础
效 合 法 地 解 决 一 定 的 纠 纷 , 是 需 要 在 藏 区 加 强 有 关 的 还
实及其背景心知肚明 , 于谁 是知情人 , 的证 言更可信 对 谁 已经掌握 , 因此 , 藏区多元 化纠纷解 决方 式的确立有其 深 厚的社会基础 , 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机制 。
二 和 谐社 会 理 念
族的特点变通适用 国家 的制度 和法律 , 可以制定 符合 也
本民族实际情况 的自治条例 、 单行 条例 , 这在 一定 程度上 为整合藏 区多元化 的法律 制度 , 协调好 国家 法与 民间法 提供 了制度上 的保障 , 在藏区的纯牧 区和偏远地方 , 但 人 们从观念和纠纷的解 决 中依 然有 自己特定 独行 的方式 。 因此如何真正发挥 民族 区域 制度 的优越性 , 又能及 时有
诉讼在保 障社 会成员 权利 的 同时 , 容易激 化 当事 也 人 的矛盾 , 消耗当事人的时问 、 精力 。而通过 民间调解 可 能上午发生 的纠纷 , 中午通过权威 人士的调解 , 晚问干戈 也许就变为玉 帛。节省 了时间 、 精力和金钱 , 同时保持 了
熟 人 之 问 的 关 系 不 受 破 裂 。权 威 人 士 对 于 纠 纷 发 生 的 事
如 : 村 因 出现 越 界 放 牧 而 引 发 矛 盾 纠 纷 , 政 府 为 了双 两 乡
准, 避免过高估计 纠纷和诉讼 的价值及 司法 的功能 , 以减 少 纠纷带来 的社会风 险和成 本 , 防止 对秩序 带来过 大的
冲击 。从 上 述 关 于 和 谐 社 会 的 社 会 理 想 界 定 和 最 新 的 最
的解 决机 制必 须 将 社 会 稳 定 与和 谐 作 为 最 重 要 的 价 值 标
如: 在某村发生牲畜越界践踏庄稼或越界放牧 , 会按 照习 惯法惩罚牲畜主人一定 量的青稞 , 这对 民事 纠纷 的解决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摘要]西藏的长治久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实践,也是西藏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

要实现西藏的长治久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本保障,因此,西藏民族自治地方应从实际出发,勇于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完善自身地方立法体制、强化自治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监督环境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发展,以有力推进西藏社会局势长治久安的形成。

[关键词]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长治久安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在这期间,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跨越,所取得翻天覆地历史性巨变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齿唇相关。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西藏跨越式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西藏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战略部署。

因此,我们要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西藏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实行人民民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抓好、办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西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以有力推进西藏实现长治久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长治久安的牢固基础西藏的长治久安,要靠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种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要全方位地保障西藏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更好实现,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作为一种基本政治制度所应有地位和权威。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长治久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社会局势的长治久安,首要的一点就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表现在民族地区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充分发展和完善。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就是在西藏民族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让西藏各族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藏族管理制度有哪些

藏族管理制度有哪些

藏族管理制度有哪些藏族管理制度的组成藏族管理制度是藏族长期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制度方面,藏族实行的是国家法律制度与藏族传统法律的结合,实行“两套法”并存的制度。

国家法律主要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条文,而藏族传统法律则主要由藏族自治区的各级人大制定,包括玉昂、县、乡、村等各级人大。

社会制度方面,藏族实行了世居和地居制度,即根据家族的世世代代传承和地域来进行相互管理。

经济制度方面,藏族实行了家族经济共同体制度,即家族成员之间进行共同经济活动,共同享有农田、牲畜和房屋等财产。

文化制度方面,藏族实行了宗教文化保护制度,即保护藏传佛教等宗教文化传统。

藏族管理制度的特点藏族管理制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套法”并存的制度。

藏族实行的是国家法律制度与藏族传统法律的结合,这种制度体现了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有利于保持族群的民族特色,维护族群稳定和谐。

二是世居和地居制度的结合。

藏族实行了世居和地居制度,并将这两种居住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维护家族的世世代代传承和地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家族经济共同体制度的存在。

藏族实行了家族经济共同体制度,即家族成员之间进行共同经济活动,共同享有农田、牲畜和房屋等财产,这对于发展藏族的农牧业经济非常重要。

四是宗教文化保护制度的建立。

藏族管理制度中包括了宗教文化保护制度,即保护藏传佛教等宗教文化传统,有利于保护和弘扬藏族的宗教文化。

藏族管理制度的作用藏族管理制度在维护族群和谐、保障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维护族群和谐。

藏族管理制度有利于保持族群的民族特色,维护族群的和谐与稳定。

二是保障社会秩序。

藏族管理制度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定。

三是促进经济发展。

藏族管理制度有利于发展藏族的农牧业经济,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四是保护宗教文化传统。

藏族管理制度内容

藏族管理制度内容

一、政治管理制度在藏族地区,政治管理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藏族地区政治管理制度的特点是既有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又兼顾当地的地方文化和传统习俗。

在藏族地区,政治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藏族地方政府的组织与管理。

在藏族地区,地方政府是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机构。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人大、政府和政协,人大是地方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政府负责行政管理,政协则是开展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机构。

地方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既有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又兼顾当地的地方文化和传统习俗,体现了党的一切工作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则。

2.宗教管理制度。

在藏族地区,宗教是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宗教管理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藏族地区,宗教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宗教领导人选举制度、宗教活动管理制度、宗教场所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了当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3.民族团结管理制度。

在藏族地区,民族团结是追求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利益,是实现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了保障民族团结,藏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民族团结管理制度,包括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实施民族宗教政策等。

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得不同民族在藏族地区生活和谐、共同发展。

二、经济管理制度在藏族地区,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加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藏族地区,经济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牧业管理制度。

在藏族地区,农牧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提高农牧业的生产力和效益,藏族地方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农牧业管理制度,包括农牧业投入支持政策、农牧业技术培训政策、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

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2.资源环境管理制度。

在藏族地区,资源环境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保护资源环境,藏族地方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包括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资源环境执法监管政策、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

西藏维护稳定工作总结六篇

西藏维护稳定工作总结六篇

西藏维护稳定工作总结六篇一、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在于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

在西藏,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妥善处理群众关切的问题,提升民生水平。

我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各级人民调解机制,加强对辖区内关键人群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努力打造和谐、文明、守法的社会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民族认同感西藏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优秀的藏传佛教文化、藏戏文化等民族文化,让广大民众了解和认同西藏本土文化。

同时,我们还加强对中央的政策宣传,为西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意识健全法律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西藏,我们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

我们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还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水平。

四、加大对极端思想的打击力度极端思想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西藏,我们坚决打击各种非法组织和极端思想,牢牢掌握社会稳定的主动权。

我们加强对“藏独”、“东突”等极端分子的打击,清除境内的暴力和渗透性行为。

同时,我们还加强宗教管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

五、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就业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在西藏,我们积极推进经济转型,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就业。

我们突出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提高当地民众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消除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同时,我们还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助力就业。

六、依法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犯罪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西藏,我们加大对各种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

我们加强公安机关的建设,提高公安力量的素质和水平,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我们还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帮助罪犯重新回归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探究-环境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探究-环境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探究-环境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不仅为藏族先民的生存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现代藏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活动直接作用并影响着自然环境。

虽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并非我们所期望的发展模式。

因此,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维护好自然环境不受破坏成为现代-后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对地区藏族环境习惯保护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一些资料进行梳理,意在通过对环境保护背后因素的探析,寻找到一种解决生态破坏问题的可能对策。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作用机制和原理,以形成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制度结构,为保护好的生态环境,完善地区环境保护相关制度,促进和谐发展做出一些可能的贡献。

本文采用的是文献阅读法、社会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林芝、日喀则等政府机关和寺庙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效果调研。

关键词: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法律制度目录摘要第一章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概述1.1 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导论1.1.1 选题背景及来源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3 国内研究现状1.2 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的定义1.2.1 什么是习惯法1.2.2 什么是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第二章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来源与发展2.1 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来源2.1.1 对于自然的禁忌是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重要来源2.1.2 宗教文化是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另一来源2.2 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历史发展2.2.1 吐蕃时期2.2.2 割据时期2.2.3 教派时期第三章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主要内容3.1 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主要内容3.1.1 与土地相关的环境保护习惯法3.1.2 与水相关的环境保护习惯法3.1.3 与山林相关的环境保护习惯法3.1.4 与动植物相关的环境保护习惯法3.2 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特点3.2.1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具有历史性3.2.2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具有民族性3.2.3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具有地域性3.2.4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具有义务性3.2.5 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具有宗教性第四章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表现形式4.1 不同时期地区所颁布的法律4.1.1 法王创制并颁布的法律4.1.2 喇嘛颁布的法律4.1.3 各时期政权颁布的法律4.2 藏族部落习惯法对于藏族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4.2.1 关于草原轮牧制、管理制度4.2.2 关于农田的保护制度4.2.3 关于森林保护制度4.2.4 关于狩猎、采集禁许制度4.2.5 关于对草地的保护4.3 寺庙对所属林地草地的保护性规定第五章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对现代环境保护法的启示5.1 地区藏族环境保护习惯法是国家环境保护立法资源5.2 地区藏族环境习惯法有助于国家环境保护法的实施5.3 地区藏族环境习惯法与国家环境保护制定法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结语参考文献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金项 目】 文为 西藏民族学 院校 级科研项 目“ 本 中国的民族 区域 自治与藏族地 区民族 立 法”0MY 2号) (5 0 部分 成果。 【 作者 简介 】 朱玉福 (92 ) 男, 尼族 ,-南绿 春人 。 17一 , 哈 L - 西藏 民族 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究生导 师 , 研 主要 从事 民族 经济与 法制建 设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2 期
V0 . 12 4 NO 2 .
阿 坝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ABA EACHERS COI T 工EGE
20 0 7年 6月
J n2 0 u .0 7
藏族地 区构建和谐社会 民族 法制保 障研究
法 、 法 法 等 法 律赋 予 的 民族 立 法 权 , 照本 地 实 际 , 立 依 加
少数 民族 人 口为 58 9 7 . 万人 . 中藏族 人 口约 为 4 9 万 8 其 5. 3
人, 占全 国 自治 地方 少数 民族 人 口的 58 .%。I 。 ㈣
由于历 史 和现 实 的原 因 ,藏族 地 区尚 属我 国的 后进 地 区 ,是 我 国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 会 的重 点 和 难 点 区域 。下 面 , 们 以藏 族 地 区 20 年 的农 牧 民人 均 纯 收 入 、 均 我 03 人 国民生 产 总值 为例 . 分 析藏 族地 区的 发展差 距 。一 是 简要 农 牧 民人均 纯 收入 的差距 。 0 3 1 个 藏 族 自治 地方 的 20 年 3
重视 民族 法制 建设 ; 立法治理念 ; 树 制定 实施 《 民族 区域 自治法》 的地 方法规规 章 ; 强和 完善 自治 法规 建设 ; 加 普及 法律知识 , 强 民族法制 加
的 实施监督 力度等方 面, 讨 了如何 保障藏族 地 区构建和谐社 会 的民族 法制。 探
【 关键词 】 藏族 自治地方 ; 建和谐社会 ; 构 民族法制保 障 【 中图分 类号 】 97 C 5 【 文章编 号】 A 【 文献标 识码 】084 4 (070 — 0 0 o 10- 1220 )2 0 2 一 4
朱 玉 福
( 西藏 民族 学院 政法 学院 , 陕西 成 阳 7 2 8 ) 1 0 2
【 要 】 3个藏族 自 摘 1 治地 方是我 国建设全 面和谐 小康社会 的重点和难点 区域。民族 法制 、 民族 区域 自治制度在 藏族地 区半 个多世 纪
的 实践和藏族 区要 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 的战略 目 , 标 离不 开民族法制 的强 力保 障 。 本文从
研 究。
维普资讯
民族 自治 地方 总 面积 的 3 .%;总 人 口约 为 7 44万 人 , 85 2.
社会 主 义 现代 化进 程 中至关 重 要 的环 节 。藏 族地 区要实 现 构建 和谐 社 会 的战 略 目标 .除 了 国家 法制 的保 障 支持
外, 离不开 自身民族法制的强力保障。针对当前藏族地区 民族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 务必根据宪法 、 民族 区域 自治
【 收稿 日期 】 07 , 1 2o—0 一o
海 海南 州 、 西 州 外 , 它 l 个 藏 族 地 区 的农 牧 民人 均 海 其 1 纯 收 入 与 20 年 民族 自治 地 方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的平 均 03
数 19 8 5元 尚有 一定 差 距 ;3个 藏族 地 区 的农 牧 民人 均 纯 1
新世 纪 伊 始 ,中 华 大地 实施 了声 势浩 大 的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构 建和 谐社 会 和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的 系列
战 略 。全面 构 建和 谐 的小 康 社会 是 中华 民族 伟大 复 兴 和
族 自治 县 。除青 海海 西 州是 藏族 和蒙 古族 自治 , 四川阿 坝 州是 藏 族 和 羌 族 自治外 ,其 余 l 个 自治地 方 为 藏 族 自 1 治 。1 个 藏族 自治地 方都 位 于西 部 , 2 0 年底 总面 积 3 在 03 约为 257 万 平 方 公里 , 3. 7 占全 国总 面 积 的 2. 占全 国 4 %, 6
区构 建 和谐 社 会 ,必须 从 以下几 方 面巩 固和 夯实 民族 法 制基 础 。


42 甘孜 州 13 元 , 南迪 庆 州 l1 元 , 肃 01 云 l6 甘 藏族地区是我国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 坝州 12 元 、
甘南 州 14 3 1元 , 海 玉树 州 19 青 4 6元 、 南州 2 8 海 0 4元 、 黄 南 州 13 5 8元 、海北 州 10 7 5元 、果 洛州 1 9 6 7元 、海 西州 23 3 8元 , 四川 木里 县 13 3 6元 , 肃 天 祝 县 1 5 甘 4 0元 。 除青
农 牧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分 别 为 : 藏 自治 区 19 元 , 川 阿 西 61 四
强 民族法制建设 ,保 障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合
法 权 益 , 藏族 地 区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 为 构建 和 谐社 会 和 建 设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保 驾 护航 。笔 者认 为 , 要确 保藏 族地
重点和难点区域
根 据 宪法 和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 度规 定 , 族 地 区有 1 藏 3
个 自治 地 方 , 即西 藏 自治 区 、 海 玉树 、 南 、 南 、 北 、 青 海 黄 海
果 洛藏 族 自治 州 和海 西蒙古 族 藏 族 自治 州 、甘 肃甘 南 藏 族 自治州 、 云南 迪 庆藏 族 自治州 、 四川 甘 孜 藏族 自治 州 和 阿 坝 藏族 羌 族 自治 州 、 四川 木里 藏 族 自治 县 、 肃 天祝 藏 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