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总复习课
传感器技术全套课件
A
T
hf
I G
B T0 热电偶
mV
光电池 R R U0
f
Q
+ –
+ –
+ –
+ –
+ –
RT
R0
压电传感器
Ui 热敏电阻传感器
1.3 传感器的分类与要求分类
一.分类 1.按输入量分类 常用的有机、光、电和化学等传感器。 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温度和流量传感 器等 2. 按输出量分类 参数式:电阻、电感、电容、频率和离子传感器 发电式:压电式、霍尔式、光电和热电式传感器 3. 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 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
人与机器的机能对应关系图
外 界 对 象
感官
人脑
肢体
传感器
微机
执行器
例2 粮仓温度、湿度检测
无论是金属粮仓还是土仓,为防止霉变,粮 食都是分层存放,仓内温度和湿度不能过高,为 此,需在各层安放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装有 温湿度探头的粮仓示意图如下。
将各层探头输出接至温湿度巡检仪上,通过 巡检仪监视器监视各点温湿度情况。通过通风口 保持温湿度在要求范围内。
二. 一般要求
1、稳定性、可靠性 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稳定性、可靠性。 在计量、工业生产等领域中稳定性、可靠性至关重 要。 2、静态精度 测静态量,传感器精度应满足系统的精度要求。 3、动态性能 测动态量,如响应速度、工作频率、稳定时间等。 4、量程 测量被测量的范围。一般量程越大,精度越低。
用辐射温度计测量热轧带钢表面温度的方法巳被广泛 采用。从加热炉出来的钢坯最后到卷取机之前的整个 轧制线上,如加热炉出口、粗轧机的入口和出口、精 轧机的入口和出口以及在卷取机之前都设有辐射温度 计,用以测量各阶段带钢的表面温度。并用此温度信 号来控制轧制速度、轧辊压下力和冷却水流量等。
传感器技术基础课件重点
R
dt
式中,R-介质的热阻; C-热偶的比热。
若令τ=RC,上式可写为:
T0 Ti q热流
dT0 dt
T0
KTi
2022/9/13
41
例4,弹簧-阻尼器组成的机械系统如图,也属于一阶 传感器系统。其微分方程为
c
dyt
dt
k
yt
b0
xt
式中,c-阻尼系数; k-弹簧刚度。
上式可写为:
2022/9/13
1
n
K0 2
2
j
n
幅频特性: A(w)
K0
[1 n ]2 [2 n ]2
相频特性:
(w)
arctg
1
2
n
n 2
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参见教材P20图1-10。
2022/9/13
44
例5,质量-弹簧-阻尼器组成的机械系统如图,属于 二阶传感器系统。其微分方程为
m
d
2 yt
dt 2
c
dyt
y(S) x(S )
b0 a0
K0
2022/9/13
39
2.一阶环节:
微分方程:
a1(dy/dt)+a0y(t)= b0x(t)
dy dt
yt
K0 xt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Y(S) K0
X (S) S 1 Y ( jw) K0
X ( jw) jw 1
时间常数 τ越小, 20系22统/9/1的3 频率特性越好
an
dny dt n
an1
d n1 y dt n1
a0 y
bm
dmx dt m
bm1
d m1x dt m1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对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潜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熟悉不同领域的传感器应用案例- 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系统三、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传感机制- 传感器的特性与性能参数- 传感器的灵敏度、分辨率和稳定性等参数的含义和评价方法3. 传感器应用案例- 温度传感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 压力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案例- 光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案例4. 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 传感器接口与信号处理- 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实现与调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传统课堂教学,介绍传感器的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传感器进行实验,加深理解- 讨论与案例分析,分析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设计与实现小组项目,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期末考试占40%,考查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传感器技术基础》刘振山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参考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裴庆荣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张守巡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等相关基础知识,建议学生预先学习相关课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1检测一个圆柱体的直径,请想出尽可能多的检测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中的误差影响因素和大小。
答:a、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误差主要为人手安放直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b、使用软绳沿直径轴向缠绕,多绕几圈求平均值,利用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计算,误差主要是缠绕绳与轴线的垂直情况,与游标尺相比,减少了单个测量的误差;c,采用标准件,使用磁力表架进行测量,此种测量精度较高,一般在0.02mm。
2请举例说明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的区别。
答:动态特性的函数与时间相关,即时间不同,特征值不尽相同;而静态特性与时间无关。
如,温度传感器的线性度是通过一定时间稳定后才测量温度,而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传感器发生变化的滞后则属于动态特性。
3说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a、不断拓展检测范围,努力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b、传感器逐渐向集成化、组合式、数字化方向发展;c、重视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d、检测系统智能化。
4说明频率域分析能解决的问题。
答: 频域描述反映信号的频率组成及幅值、相位关系。
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往往需要掌握信号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而可采用不同的信号描述方式。
例如,评定机器振动烈度,需要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作为判据,而在寻找振动源头时则需要掌握振动信号的频率分量,需要采用频域描述。
项目一1设想一个方案使用光电接近开关检测转速。
答:在转轴上粘接一个小面积的反光板,试验光电接近开关的敏感距离,安放光电接近开关,这样,转轴每转一圈,光电开关输出一个脉冲,利用计数器表头,或者人工计数,计量转动圈数的时间,利用转速公式获得转速。
2使用数显表配合接近开关,设计一个方案,检测传送带上的输运物料的个数。
答:在传送带边上设计一个接近开关,并测试其对物料的敏感距离,然后将其信号线按照实训任务中的方法连接,即可在数显表上显示来料个数。
3上网查找一个接近开关的生产厂家,并介绍其生产接近开关的型号和应用场合。
答:/products.asp?id=65,上海巨马。
_现代传感技术_复习要点--2016
4.1 应变效应和应变式传感器何为电阻应变效应?电阻丝阻值公式,由哪些参数决定?电阻丝灵敏度系数由哪两部分构成?与电阻丝材质的关系?温度如何影响应力传感器的输出电阻?应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哪些?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常用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2 电容、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的公式,由哪些参数决定?常见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差动结构的优点有哪些?描述常见电感式传感器工作原理(自感式、差动变压器式、电涡流、压磁式传感器)。
4.3 压电效应及压电式传感器什么是压电效应?石英晶体内部存在哪三种压电效应,有何特点?4.4 电磁效应及磁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的线圈感应电动势取决于哪些参数?磁电式传感器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4.5 热电效应和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如何工作(热电势和温度有何关系)?在热电偶回路中引入各种测量仪表、连接导线,会对热电势有何影响,为什么?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处理方法有哪些?4.6 光电效应及光电式传感器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有何区别?MOS光敏元如何存储电荷?CCD全称是什么?三相CCD中,信号电荷在不同MOS光敏元间如何转移?CCD电荷的注入方式有哪些?面阵CCD传感器的类型及对比?可以通过哪些参数评价CCD的性能?PSD相对于象限探测器,有何优点?结合示意图,描述PSD的工作原理。
4.7 磁光效应及磁光式传感器结合原理图,说明什么是法拉第效应?克尔效应和法拉第效应的区别?结合示意图,说明法拉第效应测导线电流的工作机理?克尔效应可分为哪几类,电场和磁场方向的对应关系?塞曼效应主要应用?磁致双折射效应的两种类型是什么,分别对应那种铁磁介质?4.8 湿敏传感器什么是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各自单位是什么?湿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典型湿度测量方法的工作过程?(伸缩式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和露点计)湿敏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参量有哪些?常见湿敏传感器的工作机理。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件——初识传感器
三 传感器国内外市场
下图为国内各大传感器厂商及产品领域
四 产业上下游
根据中国高端芯片联盟和中国信通院发布关于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地图,产业链具体包括研 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软件、芯片及解决方பைடு நூலகம்、系统/应用这八个环节,各环节的技术壁 垒高。
四 产业上下游
三 传感器国内外市场
2019年国内企业产值约为37亿美元,预计 2022年国内产值将达到 9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 为37%。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预测,2022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 137 亿美元,意味 着本土化率将从 2015 年的 13%提升到 2022年的 46%。
三 传感器国内外市场
(2 ) 汽车电子:智能驾驶 ADAS 系统带动摄像头和雷达市场增长。预计 到 2022 年,国内摄像头市场规模将达278 亿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 371 亿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 275 亿元。
(3 ) 工业电子:智能机器人传感器全球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快,2022年将 超 207 亿美元。
(4 ) 医疗 电子:医疗传感器市场空间巨大,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增至 185 亿美元。
全球市场的众多产品中,CMOS图像传感器市占率最高,占据全球近 45%的市场份额,其次 是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射频识别传感器,三者市占率均为 9%。
三 传感器国内外市场
根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s 最新的数据统计, 2015 年,美洲地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最大份 额,亚太地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位居第二,占领了 23%的市场份额。美洲 地区预计在 2022 年前将一直主导智能传感器市场。而亚太地区由于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等下游 产业的带动,则成为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地区。
《传感器教案》
《传感器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提高学生对传感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2)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传感器的应用案例分析;(4)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以及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感器的作用;3. 动手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等;2. 实验器材:各种传感器、实验板、导线等;3. 计算机及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传感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以及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感器的作用;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实验报告;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4. 提出至少两个关于传感器应用的创新想法,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创新想法。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2. 传感器的分类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4.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5.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分类;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2. 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传感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安装和选用传感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传感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传感器案例,加深学生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传感器选用与安装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 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 传感器的校准方法3. 传感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4. 传感器的误差分析5. 传感器的数据处理与显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2. 教学难点:传感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传感器的误差分析;传感器的数据处理与显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和校准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传感器故障案例,帮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 复习课
操作过程
发送者 接收者
TPSN时间同步协议(1)
目标:
提供全网范围内时间同步;
根节点
与外界通信获取外界时间的节点称为根节点;
操作过程
层次发现阶段/同步阶段
基于发送者-接收者
TPSN时间同步协议(2)
层次发现阶段
目标是形成一个层次型拓扑结构; 通过洪泛方式在网络中广播“级别发现”分组,分组 包含发送节点的ID和级别号; 根节点发起,级别号为0; 每跳级别号加1; 节点级别号确定以后,忽略其他的分组;
部件故障检测
2)不需要地理位置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正常节点都能侦听到邻居发送的消息。节点可以依 据侦听到的邻居数据来判断自己测量值是否正确,判断策略可以分为多数 投票策略、均值策略和中值策略。 多数投票策略是通过与邻居节点测量值进行比校,得到与自己的测量值相 同或差距在允许范围内的邻居测量值个数,如果个数超过邻居数目的一半, 则判定自己的测量值为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均值策略是计算邻居测量值的平均值,然后比较这个均值和自己的测量值, 如果它们差距在允许的范围内,则认为自己的测量值为正确的。 中值策略利用邻居测量值的中值与自己的测量值比较,如果它们差距在允 许的范围内,则认为自己的测量值为正确的。
故障级别 故障表征 故障检测 修复机制
部件
故障节点能够正 常通信,但是测 量数据是错误的 故障节点不能与 其它节点进行通 信
检测出错误的测 量数据
舍弃或校正出错 的测量数据
节点
通过询问或重新 路由等方法检测 故障节点
通过移动冗余节 点弥补形成的连 接和覆盖问题
网络级的故障是指在某个区域内的节点都出现了故障,造成部分 网络停止工作。
无线传感器网络 复习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3版)》教学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掌握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了解各种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一份完整的、系统的教案,来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将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朋(第3版)》的教学教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讲解。
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了解各种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能够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3.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能够进行传感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3.各种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5.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仔细学习和掌握。
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学生理解和应用灵活。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原理。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传感器的灵敏度、分辨率、动态范围等性能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和线性化技术3.各种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接触式检测技术(2)非接触式检测技术(3)图像检测技术(4)声波检测技术(5)其他新型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1)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2)传感器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3)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4)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传感器的选型原则(2)传感器系统的设计步骤与方法(3)案例分析:传感器系统在XXX领域中的应用六、教学评价与考核1.课堂小测验2.实验报告3.设计作业4.期末考试七、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1.实验室设备2.实验指导书3.参考书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3版)》4.网络资源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复习要点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复习要点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一、传感器的概念及其作用:传感器是将一种物理量(温度、压强、
电压、加速度等)转换为另一种物理量(电流、电压、力等)的装置,从
而实现检测环境或机械参数变化的目的。
它的作用是将外界的信息转换为
可测量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用于系统控制、测量和分析。
二、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电气传感器、机械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电子传感器等几大类。
电气传感器是指将物理或化学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变化的装置,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机械传感器是指以机械变化为基础的传感器,它可以感知和检测物体
的运动、位置、频率、位移等,如磁传感器、编码器、传送器、力矩传感
器等。
光学传感器是指利用光学或光电的原理,通过感受光的位移、亮度、
颜色等特征,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形状、运动、温度等特性。
例如光学编
码器、光纤传感器等。
化学传感器是指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传感器,它可以检测温度、pH
值、电导率、湿度、氧气浓度等参数的变化,如气体浓度传感器、pH传
感器等。
电子传感器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说课》课件
优势:提高医疗效 率,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
基于传感器的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类型: 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空气质量传感
器等
应用领域:气 象监测、空气 质量监测、水
质监测等
工作原理:通 过传感器采集 环境数据,传 输至数据处理 中心进行分析
和处理
应用案例:智 能温室、智能 城市、智能交
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采集、处理 和分析数据,提高自动化程度
传感器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比较
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 数据准确,智能化程度高
传统技术:人工监测,数 据误差大,智能化程度低
传感器技术:适应性强, 可应用于各种环境
传统技术:适应性差,只 能在特定环境下使用
传感器技术:维护成本低, 使用寿命长
传统技术:维护成本高, 使用寿命短
少污染
安全性:传感 器技术将更加 安全性,能够 提高系统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
传感器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技术瓶颈:传感器技术需要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提高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成本问题:传感器技术需要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以适应市场需求 应用领域:传感器技术需要拓展应用领域,如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 信息安全:传感器技术需要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传感器技术说课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传 感 器 技 术 概 述
03 传 感 器 技 术 的 应 用
领域
05 传 感 器 技 术 的 实 际 应用案例
04 传 感 器 技 术 的 特 点 和优势
06 传 感 器 技 术 的 未 来 发展前景和挑战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认识常见的传感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
《认识常见的传感器》教学分析一、引言传感器是摩登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将各种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成电信号,为各种智能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
因此,对于传感器的认识和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认识常见的传感器》这一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种类、原理和应用。
二、教材内容概述《认识常见的传感器》这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常见的传感器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起首,教材列举了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然后,教材详细诠释了每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途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功能。
三、教学分析1.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教材内容设计合理,层次清晰,从传感器的种类到工作原理再到应用途景,按部就班,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每种传感器的详细诠释,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今后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教学方法多样教材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文字说明、图片示例、实验演示等,能够满足不同砚生的进修需求。
通过图片示例和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增强进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知识点扩展性强教材中的知识点扩展性强,不仅介绍了常见的传感器种类和工作原理,还提供了相关的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感器在摩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传感器,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途景。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科技比赛或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认识常见的传感器》这本教材内容丰富,设计合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感器的种类、原理和应用,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教材。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能够对教师和学生在传感器教学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结课总结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结课总结在本学期的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制作、应用和性能评估等内容。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传感器的特点和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总结:首先,课程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感知和测量环境参数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磁、电学、光学和力学等多种物理现象。
了解这些原理是学习传感器的基础,也帮助我理解和解决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其次,课程介绍了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传感器可以根据感知参数的类型分为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等。
每种传感器都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第三,课程让我了解了传感器的制作过程和技术。
无论是传统的电阻传感器还是最新的MEMS技术传感器,都需要经过工艺流程和精密的制作技术。
课程中的实验操作让我亲自动手制作传感器,了解了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第四,课程介绍了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无论是工业领域、医疗领域还是智能家居领域,传感器都有广泛的应用。
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案例让我了解了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最后,课程还教授了传感器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传感器来说,准确性、灵敏度、响应时间等参数都十分重要。
课程中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让我学会了如何评估传感器的性能,从而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还学到了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性能评估的方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可以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总之,本学期的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使我对传感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传感器技术,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同样重要的是,我将继续跟踪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紧跟科技创新的步伐。
22版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践大纲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课程目标要与人才培养方案对应,且要支撑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能力达成。
三、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2 实践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四、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1.课程考核方法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包括平时考核、现场考核和课程实验报告考核三部分。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堂讨论、操作技能等相结合的方式;现场考核包括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现场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完成效果、答辩情况等;课程实验报告考核包括实验的报告内容、图表数据结果、文字表达等。
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现场考核成绩和课程实验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现场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均为百分制,在总评成绩中,平时考核成绩、现场考核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所占的权重分别为30%、50%、20%,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在10%~30%、50%~70%和10%~30%间进行调整。
表3 各考核结构的主要考核方式注:1.学习结果载体一般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考试、项目或课程报告、论文、汇报PPT、现场汇报或演讲录像等;2.考核方式有考试、作业、报告、展示、实验、论文等,用√表示选择相关评价方式。
2.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考核方法表4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注:1.各考核项的具体评价标准可另附上附件;2.评价方法是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有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成绩分绩法×%+问卷调查法×%、其他间接评价法等。
五、开课条件需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具备)附录一:考核评估标准考核项目1:实验预习(6%)注:学生课前必须预习,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预习效果。
根据老师检查的预习效果打分。
考核项目2:课堂表现(9%)考核项目3:操作技能(15%)考核项目4:实验报告(20%)注:实验共7次,全批全改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取7次实验成绩的平均分,缺交一次实验该次实验成绩记为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辨力(分辨率) 分辨力是指在规定测量范围内能测出的输入量的最 小变化量。有时用该值相对满量程输入值之百分数 表示,则称为分辨率。分辨力与精度和灵敏度不同。
1.2 传感器的特性与指标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阈值 阈值是指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 小被测输入量值,实际上是零位附近的分辨力。 稳定性 又称长期稳定性,即传感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 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稳定性用一段时间后的传感器输出与起始标定时 的输出之间的差异来表示,有时也用标定的有效 期来表示。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阶跃响应特性
对传感器进行动态标定需要对它输入一标准激励信号,常 用的标准激励信号分为两类: 周期信号:例如正弦波,三角波 瞬间信号:例如阶跃波,半正弦波
第2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1电阻应变计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2.1.1 导电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即导体或半导 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 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效应”。 如图2-1所示,一根长 l ,截面积为A的金属电阻丝,在 其未受力时,原始电阻值为: l R
2. 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压阻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semiconductor material),当某一轴向受 外力作用时, 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
d E
式中:π——半导体材料的压阻系数;σ——半导体材料的所受应变力; E——半导体材料的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ε——半导体材料的应变。
1.2 传感器的特性与指标
ww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漂移
漂移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的输出量存
在与被测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漂移包括零 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 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又分为时间漂移和温度漂 移。
1.2 传感器的特性与指标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 的输入输出关系,也即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 这一关系就称为静态特性。静态特性主要考虑非线性和随 机性等因素。 线性度
线性度又称非线性,是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 拟合直线(作为工作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通常 用相对误差来表示线性度误差,即
重复性是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 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 程度的指标。 重复性误差反映的是校准数据的离散程度,属随机误差 。
a max eR 100% y F .S .
1.2 传感器的特性与指标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灵敏度
当电桥平衡时 U 0 0
2.5测量电路
和差特性
U R1 R2 R3 R4 U U 0 R R R R 4 K (1 2 3 4 ) 4 1 2 3 4
• 只有ΔR很小时,桥路的输出才为线性 K为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3.2 自感式传感器
第二节 自感式传感器
一.工作原理与输出特性
如前所述,自感式传感器(self inductive sensors)实质上是一个带气隙的铁芯(iron core)线 圈(coil)。按磁路几何参数(geometric parameter) 变化形式的不同,目前常用的自感式传感器有变 气隙式(variable air gap)、变面积式(variable area) 与螺管式(solenoid)三种;按组成方式 (composition method)分,有单一式(single)与差 动式(differential)两种。
Lmax eL 100% y F .S .
1.2 传感器的特性与指标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回差(滞后、迟滞) 回差是反映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 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的指标。(请 注意回差与线性度的差别) 重复性
H max eH 100% y F .S .
2.2 电阻应变计的主要特性
横向效应(transversal effect)
由于传感器是多线的,线与线之间连接部分不在测量方向 上,引起横向效应。
对横向效应分析结果的应用之一是箔式应变计,另外,应 变计的长度要长、横栅要小。
2.3 电阻应变计的温度效应及其补偿
基本定律和法则
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量守恒 场的定律 利用场的定律构成的传感器,其形状、尺寸(结 构)决定了传感器的量程、灵敏度等主要性能,故 此类传感器可统称为“结构型传感器” 物质定律 基于物质定律的传感器可统称为“物性型传感器” 统计法则 统计法则把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联系起来
Chapter0: Preface
广义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 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device)或装置(apparatus)。 狭义定义:将外界的输入信号变换为电信号的一类元件 (element)。 来自外界的信号
传感器
电信号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Sensing element)、转换元件 (Transducing element)、转换电路(Transforming circuit)三部分组成:
2.5测量电路
应变电桥(strain bridge)
直流电桥(DC bridge)与交 流电桥(AC bridge) • 直流电桥只接入电阻 • 交流电桥可接入LCR 平衡电桥(balanced bridge) 与不平衡电桥(unbalanced bridge) 全等臂(full equal arm)与 半等臂(half equal arm)
3.1 传感器线圈的电气参数分析
课本65页图3-1为一种简单的自感式传感器,它由线 圈(coil)、铁心(core)和衔铁(armature)等组成。当 衔铁随被测量变化而上、下移动时,铁心气隙、 磁路磁阻(reluctance)随之变化,引起线圈电感 (inductance)量的变化,然后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 与位移成比例的电量,实现了非电量到电量的变 换。可见,这种传感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变气 隙(variable air gap)的铁心线圈(iron core coil)。
2.1电阻应变计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21
2. 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Piezoresistive Effect) 通过上面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到:
dR (1 2 E ) R
由于π E>>(1+2μ ),因此半导体丝材的Ks≈π E。可见
,半导体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主要基于压阻效应。通
常Ks≈100Km。
K (R / R)
U 单臂测量时输出: U 0 K 4 U 双臂差动时输出: U 0 K 2
全桥差动时输出: U 0 UK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3.1 传感器线圈的电气参数分析
图3-1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
图3-2 自感传感线圈的等效电路
L-线圈电感(inductance);R-线圈铜耗电阻(copper loss resistance);Re-铁心涡流损耗电阻(eddy current loss resistance);R-磁滞损耗电阻(magnetic hysteresis loss resistance);C-线圈的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y of the coil)
Chapter0: Preface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大致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发现新效应,开发新材料、新功能。 集成化,多功能化,微型化。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智能传感器 向未开发的领域挑战—生物传感器。
第1章 传感器技术基础
1.2 传感器的特性与指标
A
图2-1 导体受拉伸后的参数变化
2.1电阻应变计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2.1.1 导电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
当电阻丝受到拉力 F 作用时,l将伸长 dl,横截面积相应 减小dA ,电阻率因材料晶格发生变形等因素影响而改变 了 d ,从而引起电阻值相对变化量为:
dR dl dA d R l A
通常把单位应变能引起的电阻值变化称为电阻丝的灵敏 系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应变所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量,其表达式为 :
(dR / R) (d / ) K 1 2
灵敏系数K受两个因素影响: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即
1+2μ;材料的电阻率发生的变化, 即(dρ/ρ)/ε。
2.1电阻应变计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2.5测量电路
直流电桥及其输出特性 电桥平衡的条件:
R1R3 R2 R4
R1 R4 R2 R3
电压输出桥的输出特性 输出电压:
R3 R1 R3 R2 R4 R2 U0 U ( ) U R3 R4 R1 R2 R3 R4 R1 R2
(dl / l )
为材料的轴向线应变
dA/ A
为电阻丝截面积的相对变化量,设r为电阻丝的半径,则
dA dr 2 2 A r
其中 r ——导体的半径,受拉时r缩小; μ——导体材料的泊松比
2.1电阻应变计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dR d (1 2 ) R
2、桥路补偿法 (2)补偿块(compensation unit)法
使用两个相同的应变计。 R1贴在试件上,接入电桥工 作臂, R2贴在与试件同材料、 同环境温度,但不参与机械应 变的补偿块上,接入电桥相邻 臂作补偿臂,补偿臂产生与工 作臂相同的热输出,通过电桥, 起到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