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工艺及其发展史
搪瓷及制品简介介绍
![搪瓷及制品简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1e85e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5.png)
VS
辅助材料包括用于制胎的粘合剂、用 于上釉的溶剂等,需根据生产工艺要 求进行选择。
制胎
• 制胎是将金属板材加工成所需形状的过程,通常采用冲压、 切割、焊接等机械加工方法。制胎过程中需保证胎体形状符 合设计要求,表面光滑、无毛刺,以提高搪瓷制品的质量和 使用寿命。
烧成
• 烧成是将搪瓷釉料与金属板材结合的过程,通常在高温下进行 。烧成过程中,搪瓷釉料熔融后均匀覆盖金属表面,形成一层 光滑、坚硬的搪瓷层。烧成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搪瓷制品性能的 重要因素,需根据釉料配方和金属板材的特性进行控制。
搪瓷压力锅
具备高压烹饪功能,能缩 短烹饪时间,保留食物的 营养成分。
搪瓷卫浴用品
搪瓷浴缸
表面光滑,不易沾污,清 洁方便,且有较好的保温 性能。
搪瓷马桶
釉面光滑,易清洁,有效 防止细菌滋生。
搪瓷淋浴房
提供安全、舒适的淋浴环 境,设计美观且耐用。
搪瓷装饰板
搪瓷装饰板具有丰富的色彩和 图案选择,可广泛应用于室内 外墙面、地面及家具的装饰。
上釉与烧成
• 上釉是将搪瓷釉料涂覆在金属表面上的过程,可以 采用喷涂、浸涂、刷涂等方法。上釉过程中需控制 釉料的厚度和均匀度,以保证搪瓷制品的外观和性 能。上釉后需进行烧成,使搪瓷釉料熔融并牢固结 合在金属表面上。
05
搪瓷制品的应用领域
搪瓷制品的应用领域
• 搪瓷是一种将无机玻璃质材料通过熔融凝于基体金属上并与 金属牢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合材料。搪瓷制品不仅具有金 属的强度和刚性,还兼具玻璃质材料的耐腐蚀、抗冲击、易 清洗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搪瓷及制品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搪瓷概述 • 搪瓷制品的种类 • 搪瓷制品的特点与优势 • 搪瓷制品的生产工艺 • 搪瓷制品的应用领域 • 搪瓷制品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
那些年的搪瓷记忆——搪瓷与新中国
![那些年的搪瓷记忆——搪瓷与新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e3597df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d.png)
老照片
THE OLD PHOTOGRAPHS 它是荣誉的承载——先进工作者的“奖杯”;它是喜庆的象征——结婚必备的锅碗瓢盆;它是好客的代表——装满糖果的大茶盘……对于新中国来讲,一个搪
瓷制品,就是一段故事,一个搪瓷制品,就是一个历史横断面。
综合整理\
本刊助理主笔 李岩——
搪瓷与新中国
那些年的搪瓷记忆
1951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某部创建
了一家搪瓷厂,生产了72万只搪瓷“慰问杯”,由中央慰问团带给正在朝鲜战斗一线的战士们
1956年,轻工业部颁布搪瓷制品标准,正式拉开了日用搪瓷“家家有,人人用”的序幕
71
1955年,我国搪瓷面盆和水杯的产量就分别达到1500万个、3000万个
20世纪90年代,不锈钢、塑料等日用品开始抢占搪瓷
市场,
“家家有,人人用”的搪瓷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日用搪瓷工业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我国现代搪瓷产业始于英国人麦克利1916年在上海虹口区开办的搪瓷工厂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搪瓷产业,仅上海就先后建立了7家搪瓷厂
国企管理
2024.3
72老照片THE OLD PHOTOGRAPHS。
搪瓷工艺
![搪瓷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4b40996a7e21af45b307a80f.png)
铁搪瓷1.铸铁搪瓷发展历史简介搪瓷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3至11世纪,搪瓷的基体主要是青铜。
我国的搪瓷大约出现在公元8世纪,基体也是铜。
到了公元15世纪(明代)有了著名的景泰蓝。
世界上搪瓷的工业化大约开始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初有了搪瓷厂。
当时没有什麽密着剂,在比较粗糙的铸铁表面上能够获得比在光滑的其他金属表面更好的搪瓷密着效果。
而且受冶金技术的限制生产不出优质钢板,搪瓷工业(并非艺术品)以铸铁为基体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选择。
因此可以说搪瓷的工业化生产是从铸铁搪瓷开始的。
1990年以前我国的搪瓷工业以钢板搪瓷为主,铸铁搪瓷也有一些,主要是撒粉法生产的卫生洁具(如铸铁浴缸),而湿法搪瓷工艺生产的铸铁搪瓷制品几乎没有。
因此,在2000年以前出版的几本搪瓷工艺的书(包括2001年版《中国搪瓷手册》)中,可以看到的有关铸铁搪瓷只是浴缸的撒粉法工艺,湿法铸铁搪瓷工艺的内容仅仅一带而过。
1990年以后随着台湾铸铁搪瓷企业迁入大陆,湿法涂搪工艺的铸铁搪瓷壁炉、炊具、盥洗器具形成了越来越大的生产规模。
2000年前后,广东地区开始向欧美大量出口烧烤炉,带动了黑色一次搪铸铁搪瓷烧烤用具的快速发展。
与钢板搪瓷相比,铸铁搪瓷有其独特优点。
例如:铸铁表面比钢板粗糙,可以与瓷釉形成更好的密着;受到一般外力冲击时,坯体不会变形,故瓷层也就不会轻易脱落,比钢板搪瓷更加耐用;与钢板相比,铸铁即使不涂装保护层也很少锈蚀,像浴缸、壁炉这样较大型器具只要单面搪瓷即可满足使用要求;铸铁搪瓷器皿热容量大,用铸铁搪瓷锅煲的汤,上桌很久也不会凉,比钢板搪瓷锅更受欢迎。
2.搪瓷用铸铁铸铁是含碳量在2.1%以上的铁碳合金。
工业用铸铁一般含碳量为2.1%~4%。
碳在铸铁中多以石墨形态存在,有时也以渗碳体形态存在。
2-1铸铁的种类a.灰口铸铁含碳量较高(2.7%~4.0%),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呈灰色,简称灰铁。
浇铸凝固时收缩量小,减震性好。
b.白口铸铁碳、硅含量较低,碳主要以渗碳体(Fe3 C)形态存在,断面呈银白色。
中国搪瓷工业60年
![中国搪瓷工业60年](https://img.taocdn.com/s3/m/93484686b9d528ea81c77900.png)
中国搪瓷工业60年2010-01-06 13:24:00 来源:中国轻工业信息网作者: 【大中小】浏览:79次评论:0条中国的现代搪瓷工业起源于上海。
解放初,上海在产品生产、人才凝聚、专业协作配套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代表性。
当时还有一些城市如天津、广州、沈阳等有搪瓷厂。
搪瓷厂的形式多为作坊式私营企业。
解放后随着国家对私营搪瓷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深入,1960年以前完成了搪瓷工业的公私合营。
并针对上海搪瓷厂过于集中的状况,进行大规模的工厂外迁工作。
先后迁往长春、合肥、福州、开封、兰州、济南、南昌,形成全国搪瓷行业较为合理的发展布局。
中国搪瓷工业在解放初期和计划经济年代为轻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城乡人民的生活消费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搪瓷工业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
搪瓷企业经受了市场的锻炼与考验,在产品结构、技术进步、经营销售、体制改革、产业分布等方面出现新的局面。
一、搪瓷行业六十年的发展与变化中国搪瓷工业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由解放初期的30多家,到计划经济时期的80家定点企业,发展到现在的600多家。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搪瓷行业在企业结构和产品应用范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企业结构从国有企业发展到现在全部是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产品范围从传统的日用搪瓷发展到家电产品(电热水器、微波炉、烤箱等)、建筑装饰搪瓷平板(地铁、隧道、公交站亭、公共设施的外墙装饰等)、工业搪瓷(各种化工医药食品用的反应釜、搪瓷管道、阀门、电厂脱硫装置的传热元件等);从普通的日用产品(面盆、口杯、杂件)发展到高档的环保卫生的家庭厨房用品、卫生间用品和户外休闲产品(烧锅、炖锅、橱柜、户内外烧烤炉、高档浴缸等)。
1、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搪瓷行业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搪瓷制品的生产得到迅猛发展。
50年代,除开发生产一系列日用搪瓷新产品外,还形成了医用搪瓷制品、铸铁搪瓷浴缸、工业搪瓷制品的生产能力。
表面技术-搪瓷
![表面技术-搪瓷](https://img.taocdn.com/s3/m/b3374e69011ca300a6c39002.png)
【表面技术】搪瓷搪瓷(enamel)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或数层瓷釉,通过烧成,两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牢固结合的一种复合材料。
旧称珐琅。
有金属固有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又有涂层具有的耐腐蚀、耐磨、耐热、无毒及可装饰性。
搪瓷起源于玻璃装饰金属。
古埃及最早出现,其次是希腊。
六世纪欧洲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相继问世。
八世纪中国开始发展珐琅,到十四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十五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十九世纪初,欧洲研制出铸铁搪瓷,为搪瓷由工艺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铸造技术落后,铸铁搪瓷应用受到限制。
19世纪中,各类工业的发展,促使钢板搪瓷兴起,开创了现代搪瓷的新纪元。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各种不同性能瓷釉的问世,钢板及其他金属材料的推广运用,耐火材料、窑炉、涂搪技术的不断更新,加快了搪瓷工业的发展。
搪瓷种类繁多,按用途可分为艺术搪瓷、日用搪瓷、卫生搪瓷、建筑搪瓷、工业搪瓷、特种搪瓷等。
搪瓷生产主要有釉料制备、坯体制备、涂搪、干燥、烧成、检验等工序。
对于艺术搪瓷、日用搪瓷、卫生搪瓷、建筑搪瓷等,为了外观装饰和使用的需要,还需经过彩饰和装配。
工业搪瓷设备则需经检测后再进行组装。
铝搪瓷釉料的一般工艺各工序工艺:1、清洗:要求用喷淋清洗。
工序一般为:碱性清洗剂(浓度5%~10%,40℃,或参照清洗剂厂家的要求)——清水——冷硝酸(20%)——清水——热水(40℃)本工序比较关键。
终结要求是:洗干净,无有机类附着物和砂粒、杂粒等。
为保证清洗要求,有厂家还加入了一些其他的方法和工序。
生产厂家须根据其结果情况调整,确定工艺。
2、烘干温度一般不超过150℃。
3、铝搪瓷料的配比为:GL4317: 100份CMPD31: 14份色素: 8~14份(视具体情况)水: 38~42份4、球磨:料浆的细度要求一般为:0.5g/325目/100ml,比重1.80~2.0。
搪瓷业在中国的发展
![搪瓷业在中国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5be663f67ec102de2bd89e9.png)
搪瓷业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搪瓷工业起步较晚,而且一直在外国资本的欺压下坎坷发展。
1878年,清光绪四年,开始有外国的日用搪瓷品输入我国,主要是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产品。
1914年,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无暇顾及中国市场之机,大肆向中国倾销日用搪瓷品,中国市场基本被日本产品所垄断。
1916年9月,英国商人麦克利在上海闸北开设搪瓷厂——广大工场,生产口杯、牌照、证章等。
一般都认为,这个搪瓷厂是中国搪瓷第一厂。
2年后这个工厂由华商徐道生筹资接盘,改名为铸丰搪瓷。
1917年,由留奥学美术珐琅的刘达三与沪商姚慕莲合资开设了中华美术珐琅厂,这是中国本土资本开设的第一家搪瓷厂。
以后几年,搪瓷业发展较快,各种搪瓷厂纷纷设立,计有:1919年,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内立珐琅科,并附设实习工场;1920年董吉甫、董希英设立益丰搪瓷厂,同年,方剑阁等集资成立中华珐琅厂;同一时期创办的搪瓷厂还有兆丰珐琅厂、协丰搪瓷厂,到1928年,上海最大的四家搪瓷厂铸丰、益丰、中华、兆丰的产量已占全国搪瓷制品总产量的90%以上。
本文由江西金阳钢艺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搪瓷钢)提供。
值得提出的是中国搪瓷业的发展是在与国外搪瓷品的倾销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1925年五卅运动前,中国民族搪瓷业发展十分缓慢,五卅运动后全国掀起了抵制洋货运动,为民族搪瓷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当时,益丰搪瓷厂创制一种纪念五卅运动白脸盆,盆底喷印“毋忘五卅”,盆边喷有“一片冰心盟白水,满腔热血矢丹忱”的爱国诗句,市民竞相争购。
尤其是193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将搪瓷品的进口税从5%提高到12.5%,遏制了外货的输入,第二年全国搪瓷业营业总额为法币600万元,外货就只占166万元,洋货输入额比上一年降低一半。
而国货营业额中,上海为410万元,占全国营业额的94.5%。
在这种有利形势推动下,上海搪瓷厂开始向全国发展,益丰搪瓷厂除了在市内增设3个分厂外,还在广州、香港设分厂,中华搪瓷在汉口、杭州、南京设发行所。
搪瓷工艺
![搪瓷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d9c535976c66137ee0619c0.png)
铁搪瓷1 •铸铁搪瓷发展历史简介搪瓷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3至11世纪,搪瓷的基体主要是青铜。
我国的搪瓷大约出现在公元8世纪,基体也是铜。
到了公元15世纪(明代)有了著名的景泰蓝。
世界上搪瓷的工业化大约开始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初有了搪瓷厂。
当时没有什麽密着剂,在比较粗糙的铸铁表面上能够获得比在光滑的其他金属表面更好的搪瓷密着效果。
而且受冶金技术的限制生产不出优质钢板,搪瓷工业(并非艺术品)以铸铁为基体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选择。
因此可以说搪瓷的工业化生产是从铸铁搪瓷开始的。
1990年以前我国的搪瓷工业以钢板搪瓷为主,铸铁搪瓷也有一些,主要是撒粉法生产的卫生洁具(如铸铁浴缸),而湿法搪瓷工艺生产的铸铁搪瓷制品几乎没有。
因此,在2000年以前出版的几本搪瓷工艺的书(包括2001年版《中国搪瓷手册》)中,可以看到的有关铸铁搪瓷只是浴缸的撒粉法工艺,湿法铸铁搪瓷工艺的内容仅仅一带而过。
1990年以后随着台湾铸铁搪瓷企业迁入大陆,湿法涂搪工艺的铸铁搪瓷壁炉、炊具、盥洗器具形成了越来越大的生产规模。
2000年前后,广东地区开始向欧美大量出口烧烤炉,带动了黑色一次搪铸铁搪瓷烧烤用具的快速发展。
与钢板搪瓷相比,铸铁搪瓷有其独特优点。
例如:铸铁表面比钢板粗糙,可以与瓷釉形成更好的密着;受到一般外力冲击时,坯体不会变形,故瓷层也就不会轻易脱落,比钢板搪瓷更加耐用;与钢板相比,铸铁即使不涂装保护层也很少锈蚀,像浴缸、壁炉这样较大型器具只要单面搪瓷即可满足使用要求;铸铁搪瓷器皿热容量大,用铸铁搪瓷锅煲的汤,上桌很久也不会凉,比钢板搪瓷锅更受欢迎。
2.搪瓷用铸铁铸铁是含碳量在2.1 %以上的铁碳合金。
工业用铸铁一般含碳量为2.1 %〜4%。
碳在铸铁中多以石墨形态存在,有时也以渗碳体形态存在。
2-1铸铁的种类a. 灰口铸铁含碳量较高(2.7 %〜4.0 %),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呈灰色,简称灰铁。
浇铸凝固时收缩量小,减震性好。
搪瓷工艺资料
![搪瓷工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07c0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e.png)
搪瓷制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搪瓷制品的检测方法
• 外观检查 • 尺寸测量 • 材质分析
搪瓷制品的质量控制
• 严格原材料把关 • 控制生产工艺 • 提高检验水平
04
搪瓷制品的分类与欣赏
按用途分类的搪瓷制品
日常生活用品
• 餐具、茶具 • 花瓶、摆件
工业用品
• 化工设备、制药设备 • 锅炉、管道
艺术品
• 壁画、雕塑 • 工艺品、收藏品
搪瓷文化创意产业
• 整合资源、打造品牌 • 提高产品附加值
搪瓷工艺在未来生活中的展望
搪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 挖掘传统技艺 • 融入新材料、新技术
搪瓷制品的未来趋势
• 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03
搪瓷制作工艺与技术
搪瓷制品的设计与制作流程
搪瓷制品的设计
• 考虑用途、功能和审美 • 注重材质和工艺的结合
搪瓷制品的制作流程
• 瓷胎制作 • 瓷釉制备 • 搪瓷烧制 • 表面处理与装饰
搪瓷表面处理与装饰技术
搪瓷表面处理方法
• 磨光、抛光 • 喷砂、酸洗 • 激光切割等
搪瓷表面装饰技术
• 彩绘、镶嵌 • 堆花、刻花 • 镂空、烧金等
工业领域
• 化工设备、制药设备等 • 需具备耐腐蚀和耐磨性能
艺术领域
• 壁画、雕塑等 • 体现艺术家个性和审美观念
搪瓷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搪瓷材料的新型研发
• 提高性能、降低耗、减少污染 • 提高资源利用率
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
•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 提升产品附加值
搪瓷历史及发展前景
![搪瓷历史及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fe4e1e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c.png)
搪瓷历史及发展前景搪瓷是一种瓷器的特殊类型,它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瓷釉,并在高温下焙烧而制成。
搪瓷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代,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材料。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搪瓷在设计和应用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其未来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搪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最早的搪瓷是在汉朝时期制作的,那时人们开始将瓷器用于在铜、铁和铜合金表面涂覆釉料,以提高其耐用性和装饰性。
搪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用于餐具和容器,还被用于制作艺术品,如花瓶和文物。
在搪瓷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一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隋唐时期,搪瓷在中国达到了顶峰,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而且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宋朝时期,搪瓷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了中国制瓷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搪瓷逐渐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18世纪,欧洲成为了搪瓷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
法国搪瓷是最著名的欧洲搪瓷之一,其瓷器不仅在装饰上独具特色,而且具有极高的质量和耐用性。
近年来,搪瓷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其在家居用品上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
搪瓷锅、水壶和餐具等被广泛应用于厨房和餐桌。
搪瓷具有坚固耐用、易清洁、耐腐蚀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此外,搪瓷还常被用于制作艺术品和装饰品,如画作、花瓶和摆件等。
搪瓷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搪瓷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力。
搪瓷的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废水,因此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此外,由于搪瓷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耐腐蚀的特点,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在技术发展方面,搪瓷的工艺和设计也在不断改进。
通过新的窑炉技术和材料,可以增加搪瓷产品的质量和美观性。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可以将搪瓷与其他材料和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样化和创新的产品。
总之,搪瓷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具有创新潜力的材料,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搪瓷陶器瓷器
![搪瓷陶器瓷器](https://img.taocdn.com/s3/m/e883d01f0242a8956aece490.png)
生产方法
▪ 主要包括釉料制备、 坯体制备、 涂搪、干 燥、烧成、检验等工序。有些制品如艺术 搪瓷、日用搪瓷、卫生搪瓷、建筑搪瓷等, 为了外观装饰和使用的需要,还经过彩饰 和装配。工业搪瓷设备则需经检测后再进 行组装。
发展趋势
▪ 随着钢铁工业对搪瓷用优质钢板的研制和生产, 化学工业使搪瓷用各种化工原料品种的更趋完善, 日用搪瓷制品种类越来越多,瓷釉涂层的性能向多 功能方向发展。工业搪瓷和具有各种性能的特种 搪瓷,具有复合材料的优越性能,在现代工业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很多稀有贵重原料, 对发展各种功能搪瓷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搪瓷将 更多地被用来代替昂贵的合金耐腐蚀性金属材料, 用在石油、化工、食品、造纸、采矿、建筑、动 力、电子以及国防等各个领域。
由此发展到用玻璃质涂烧于贵金属上,作
为装饰材料的艺术搪瓷。古埃及最早出现 搪瓷,其次是希腊。 6世纪,欧洲相继有
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 琅、画珐琅等问世。中国在8世纪开始发展 珐琅工艺,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 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 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青花瓷等
▪ 依照瓷器出产地点也有不同的分类。如中国浙江 越窑(秘色瓷)、江西昌南、河北定瓷以及日本 在10世纪后转肩发展的特色瓷器:近江、甲贺的 信乐烧(shigarakiyaki)、长崎有田烧(aritayaki)、 冈山县备前烧(bizenyaki)等。
▪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釉上彩:将未上色的瓷胎途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 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 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 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会导致表面磨损,导 致颜色脱落。
搪瓷历史及发展前景
![搪瓷历史及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89c9fb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1.png)
搪瓷历史及发展前景搪瓷是一种由瓷器和铁器制成的材料,具有瓷器的精细和耐用性,以及铁器的坚固和耐热性。
它首次出现在中国,后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许多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
搪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当时中国南部的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吴越文化中出现了搪瓷。
搪瓷最初的发展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浙江、江苏和福建等地。
在唐宋时期,搪瓷生产技术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社会上重要的产品。
据史书记载,搪瓷具有保温、防火和耐酸等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烹饪、饮食和医药等领域。
同时,搪瓷在宫廷和寺庙中的使用也非常普遍,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
从18世纪开始,搪瓷在欧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陶瓷和金属器皿,成为主要的使用材料。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搪瓷的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
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搪瓷得到了大规模生产,大量进入市场。
同时,搪瓷的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应用于烹饪、家居、卫生和建筑等领域。
20世纪,搪瓷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种颜色和花纹的搪瓷产品。
通过使用不同的釉料和印刷技术,可以在搪瓷表面制造出各种具有装饰性的图案和图像。
这为搪瓷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且增加了消费者对搪瓷的兴趣和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搪瓷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搪瓷具有优良的耐用性和耐用性,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其次,搪瓷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酸性,适合于烹饪和食品加工。
此外,搪瓷还具有防菌和易清洁的特点,使其成为健康和安全的选择。
最后,搪瓷的装饰性也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使其广泛应用于家居、卫生和建筑等领域。
总的来说,搪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独特而高贵的材料。
在当今社会,搪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产品适应了现代人的需求和追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推进,相信搪瓷将会在未来展现出更加多样和创新的形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业搪瓷知识点总结大全
![工业搪瓷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e4003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7.png)
工业搪瓷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部分:概述搪瓷是一种利用特殊工艺将搪瓷釉料涂覆在金属表面并高温烧结而成的耐酸碱、耐腐蚀、耐磨损的陶瓷涂层。
搪瓷制品通常具有亮丽的表面光泽、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不锈钢器皿、卫浴设备、厨房用具、炊具、燃气具、仪表、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表面保护。
搪瓷涂层的主要成分是硼酸钠和二氧化硅,经过一系列的炼胚、涂料制备、成型、烧结等工艺制成。
搪瓷制品主要有搪瓷平板、搪瓷钛丝网及不锈钢搪瓷器皿等。
第二部分:搪瓷工艺与设备1.主要搪瓷工艺:(1)预处理:包括表面清洗、除油、水洗等工序,以保证搪瓷釉料能够完全附着在金属表面。
(2)涂覆:将搪瓷釉料均匀涂覆在金属表面,釉料的成分及配方对产品的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3)烧结:通过高温烧结过程,使搪瓷釉料与金属表面形成化学结合,使搪瓷涂层具备耐腐蚀及耐磨损的性能。
(4)修整:对于杂质、气泡等缺陷的修补处理,以保证搪瓷表面完整性和美观度。
2.搪瓷设备:(1)搪瓷生产线:包括预处理设备、喷涂设备、烧结设备等,根据生产规模可选用手工生产线、半自动生产线和全自动生产线。
(2)喷涂设备:包括喷枪、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喷漆系统等,有效控制涂料的厚度和均匀度。
(3)烧结炉:主要是炉体、恒温系统、加热元件等部分组成,保证高温均匀及稳定,保证搪瓷涂层的性能。
第三部分:搪瓷技术关键1.搪瓷釉料与涂覆技术(1)搪瓷釉料:硼酸钠、钾长石、石英、硼砂及其他助剂混合而成,具有高温烧结、耐腐蚀、耐磨损等性能。
(2)涂覆技术:涂覆工艺直接影响着搪瓷涂层的厚度、均匀度及附着力,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搪瓷烧结工艺搪瓷涂层的质量和性能主要取决于烧结工艺,包括烧结温度、时间及烧结气氛等因素,对产品的性能、外观及成本均有重要影响。
3.搪瓷修整工艺对于搪瓷涂层的缺陷,如气孔、崩裂等,需要进行修正处理,以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第四部分:搪瓷应用及发展1.搪瓷应用领域(1)厨房用具:如炒锅、汤锅、炖锅、烤盘等,具有耐腐蚀、耐磨损、易清洁等特点。
搪瓷
![搪瓷](https://img.taocdn.com/s3/m/a621d77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e.png)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精美搪瓷制品(5张)从搪瓷工业发展的百年历史,可以看到,搪瓷工业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受到激烈的市场竞 争,其它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和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不断前进的。搪瓷工业就是凭着自身的技术进步,同强大的塑 料制品工业、铝制品工业和不锈钢制品工业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 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搪瓷工业的发展逐步具备了两大特征:一 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等高科技同搪瓷制品的结合,赋予搪瓷制品以电脑化、程控化等新的功能;二是塑料制品、 铝制品和不锈钢制品等其它行业产品同搪瓷制品的结合,使搪瓷制品成为功能全面、应用宽广的复合品。总而言 之,是以搪瓷为主体的多种材料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有机复合。上述两大特征的形成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现代搪瓷工 业的发展趋势,使搪瓷制品拥有了技术含量高、质量档次高、附加价值高、应用领域广等新的特点,并促成了搪 瓷发展历史的两个转变,一是使用性能方面的变革,搪瓷制品由容器型变为功能型;二是单体构成方面的变革, 搪瓷制品由纯制品变为多种材料的组合制品。两个转变的实现,赋予了搪瓷制品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加强大的竞 争能力,标志着搪瓷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符合两大特征的新型搪瓷制品,也即代表搪瓷工业 发展趋势的多功能复合品,搪瓷的发展有如下几种趋势。
谢谢观看
涂搪
将釉粉或釉浆均匀涂敷在金属坯胎上,经烧成后再涂敷面釉。涂搪方法有浸渍、浇注、喷雾、洒粉法等。洒 粉法是在灼热底釉上洒上干的面釉粉,使涂搪和焙烧合为一项操作,也是铸铁大件(浴盆、反应锅等)必用的方 法。此外,还有静电涂粉和电泳法涂搪等。
制品烧成
已涂搪瓷釉的坯件置于箱式炉、转盘炉或隧道炉中烧成。含密着剂的硼硅酸盐底釉,烧成温度约为880~ 930℃,为使其能在坯体表面形成氧化铁层,有利于瓷层同坯体(钢材)良好密着,故须采取氧化气氛。面釉烧 成温度略低,用锑乳浊色的锑面釉为850~900℃,钛面釉为820~860℃。为使面釉具有良好乳浊和鲜艳色彩,并 与底釉紧密结合,要严格控制烧成时间和炉中气氛,铸铁坯体若用锑釉和钛釉则对气氛尤为敏感。
搪瓷第一章
![搪瓷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641cbfc9b89680203d825f6.png)
1.7 搪瓷的发展
搪瓷工业的发展逐步具备了两大特征: 一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等高科技同搪瓷制 品的结合,赋予搪瓷制品以电脑化、程控化 等新的功能; 二是塑料制品、铝制品和不锈钢制品等其它 行业产品同搪瓷制品的结合,使搪瓷制品成 为功能全面、应用宽广的复合品。
搪瓷的发展有如下几种趋势:
1.3 搪瓷的历史发展(2)
19世纪中,各类工业的发展,促使钢板搪瓷 兴起,开创了现代搪瓷的新纪元。 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各种不同性能瓷 釉的问世,钢板及其他金属材料的推广运用, 耐火材料、窑炉、涂搪技术的不断更新,加 快了搪瓷工业的发展。
1.3.1 珐琅
一指产地: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
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 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 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 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 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 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 的同义词。
二指釉料:中国人习惯于将涂饰在金属器物 表面的玻璃质称为珐琅釉。珐琅又称佛郎、 拂郎、发蓝,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 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 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 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 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 称为“珐琅”。 三指工艺与制品: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 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 和,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 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其珐琅工 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 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珐琅制品。
搪瓷釉的基本成分有下列5种: 基体剂:占瓷釉总量的40~60%,是决定搪瓷釉主 要性能的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钛等。 助熔剂:促进搪瓷釉熔融,改善其工艺性能和物理 化学性能。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硼等。 乳浊剂:赋予坯体以良好的遮盖能力。有氧化钛、 氧化锑、氧化锆、氧化锶等。 密着剂:使瓷釉同坯体牢固结合。有氧化钴、氧化 镍、氧化铜、氧化锑、氧化钼等。 着色剂:赋予搪瓷釉以各种颜色,以达到彩饰效果 的成分。有氧化钴,呈鲜蓝色;氧化铜,呈绿色或 红色;氧化铬,呈深绿色;氧化铁,呈赭红色等。 这类氧化物的用量一般为0.1~2.5%。
搪瓷的发展历程
![搪瓷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38487502768e9951e7383e.png)
搪瓷的发展历程搪瓷起源玻于璃装饰金属。
古埃及最早出现,其次是希腊。
6世纪欧洲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相继问世。
8世纪中国开始发展珐琅,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19世纪初,欧洲研制出铸铁搪瓷,为搪瓷由工艺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铸造技术落后,铸铁搪瓷应用受到限制。
19世纪中,各类工业的发展,促使钢板搪瓷兴起,开创了现代搪瓷的新纪元。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各种不同性能瓷釉的问世,钢板及其他金属材料的推广运用,耐火材料、窑炉、涂搪技术的不断更新,加快了搪瓷工业的发展。
使用搪玻璃反应罐时应该注意到的几点:1、搪玻璃反应罐的搪玻璃层严禁热冷介质直接冲击及其金属基体反面,温度的急冷急热很容易导致搪玻璃层爆瓷.标准规定搪玻璃层应能经受120℃的热冲击和110℃的冷冲击.但是,多次的频繁的大幅度的温度冷、热急变还是造成搪玻璃层爆瓷的致命原因.因此,应尽量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2、严禁夹套内高温蒸汽和冰冷介质直接冲击罐体或一开始就最大量的通入夹套升温或降温.有时,制造厂家在组装夹套时会忘记装冲击挡板,这样热或冷介质就会直接冲击到罐体上,引起局部温度急变而爆瓷.3、在给夹套内通入高温蒸汽或冰冷介质加热或冷却时,先少量加入,等设备温度升高或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再大量通入,避免夹套内温度急变而引起爆瓷.有时,为了降低急剧升高的温度而不得不大量通入冷冻介质时,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多次发生,建议选购一支带快速测温头的温度计套管,以便快速准确地了解罐内温度.特别是罐内介质反应比较剧烈或工艺温度的控制要求严格的设备.普通温度计套管由于搪玻璃层导热系数差,测温滞后性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50年代火爆一时的搪瓷,为何现在却很少见了?
![?50年代火爆一时的搪瓷,为何现在却很少见了?](https://img.taocdn.com/s3/m/42c5a4d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3.png)
50年代火爆一时的搪瓷,为何现在却很少见了?50年代火爆一时的搪瓷,为何现在却很少见了?其实,记忆中的搪瓷并没有消失,如今已经成为“锅中爱马仕”,一个能卖上千元!搪瓷是如何做到的?搪瓷最早出现于6世纪的欧洲,在8世纪传入我国,到了19世纪,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钢板搪瓷也迅速兴起,国内引起一波搪瓷热潮。
其实,搪瓷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历史,只是并不普及,在上世纪50年代大火以前,搪瓷被人们称为“珐琅”或是“景泰蓝”。
在古代,珐琅更多是作为工艺品,直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开辟了新的工艺手法,内部是金属材料,外层则是一层薄薄的瓷釉,自此,国内的搪瓷,也由工艺品逐渐转为,家家户户都必备的日用品。
上个世纪,国内搪瓷大火的时候,无论是洗脸盆、杯子、饭碗还是痰盂,统统都有搪瓷的,记忆中,自己家里熬出的猪油,也会用一个大大的搪瓷碗装起来。
搪瓷制品的表面,总会画上喜庆的鸳鸯、色彩艳丽的花卉等图案,在喝水的杯子上,还会印上“劳动人民最光荣”、“努力奋斗”等各种振奋人心的口号,至今仍然是一代人的记忆。
搪瓷的硬度很高,几乎没怎么听过有人能把搪瓷碗,摔成两半的。
而且,搪瓷非常的耐高温、耐腐蚀,非常实用。
但为什么,搪瓷却慢慢消失在了大众视野里了呢?用过搪瓷的人一定都深有体会,搪瓷虽然很耐摔,但是经常碰摔或者剐蹭的话,表皮的瓷釉很容易就会被磨掉,不但影响美观,而且搪瓷杯和搪瓷碗被刮掉的表层,还很容易被小朋友误服,所以家长一般看见这样的搪瓷,就不让孩子用了。
只要瓷釉一掉,金属材料就会裸露在外,经过氧化后,就会变成暗红色的锈,越是蹭,掉得也就越多,还容易刮到人。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不锈钢和塑料制品的产品越来越多,这些产品不但价格更低更低,而且也更耐摔,所以搪瓷缸也被人逐渐替代。
不过,导致搪瓷逐渐退离市场的,是人们认为:“搪瓷有毒。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搪瓷表皮脱落以后,内部的金属很容易就会被腐蚀和氧化。
用搪瓷的杯子喝水是没有什么危害的,但如果用来喝咖啡、柠檬水等酸性饮品,就会释放出有毒的金属物质。
珐琅搪瓷工艺
![珐琅搪瓷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9adf57e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6.png)
珐琅搪瓷工艺珐琅搪瓷工艺是一种古老而又精湛的工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的古埃及。
珐琅搪瓷是一种将金属和玻璃熔合在一起的工艺,它可以制作出色彩鲜艳、光泽度高、耐用性强的器皿和装饰品。
在欧洲,珐琅搪瓷工艺在18世纪达到了巅峰,成为了贵族和王室的珍贵收藏品。
如今,珐琅搪瓷工艺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美丽和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珐琅搪瓷工艺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准备好金属基材,通常使用的是铜或铁。
然后,将金属基材进行打磨和清洗,以确保表面光滑无瑕疵。
接下来,将珐琅粉末和颜料混合在一起,制成珐琅釉料。
珐琅釉料的颜色和质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制作出不同的效果。
制作珐琅搪瓷的关键步骤是将珐琅釉料涂抹在金属基材上。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和精确,因为一旦涂抹不均匀或者出现气泡,就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涂抹完成后,将金属基材和珐琅釉料一起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珐琅搪瓷产品进行调整,以确保最终的效果完美无缺。
珐琅搪瓷工艺的最大特点是色彩鲜艳、光泽度高、耐用性强。
这些特点使得珐琅搪瓷成为了许多人钟爱的收藏品和装饰品。
在欧洲,珐琅搪瓷工艺曾经是贵族和王室的专属收藏品,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餐具等领域。
除了美丽和精湛的外观,珐琅搪瓷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点。
首先,它非常耐用,可以经受住时间和使用的考验。
其次,珐琅搪瓷非常容易清洁,只需要用温水和肥皂就可以轻松擦拭干净。
最后,珐琅搪瓷还具有防腐蚀和防火的特性,使得它在建筑和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珐琅搪瓷工艺是一种古老而又精湛的工艺,它的美丽和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多道工序的精心制作,珐琅搪瓷可以制作出色彩鲜艳、光泽度高、耐用性强的器皿和装饰品。
如今,珐琅搪瓷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餐具等领域。
无论是从美学还是实用性的角度来看,珐琅搪瓷都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工艺,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工艺技术解放前,上海各私营搪瓷厂的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下料用剪子,磨粉用碾子,酸洗木槽子,搪烧土炉子。
”描绘了当时行业的面貌。
解放后,上海搪瓷业为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作出了艰苦的努力。
1958年4月27日,国内第一座搪瓷自动窑在上海诞生,标志着上海搪瓷业的落后生产方式开始改变。
随着生产联动线和流水线的建立,使制坯工序首先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工艺大为简化。
80年代,随着一系列新门类、新用途、中高档产品的开发以及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进一步促进了搪瓷业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发展,但仍属劳动密集型行业。
搪瓷业的主要生产工序有制坯、酸洗、脱脂、搪烧、饰花等。
搪瓷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一、制坯民国5~13年,上海搪瓷业的制坯工序都以手工敲制为主,故产品规格小、产量少、质量低,造型为摊边或直边的圆桶形,大部分无制坯能力的厂则向日商购买铁坯,即使有制坯机械的厂,其冲、轧床也相当简陋,轧床为手扳螺杆式,需4人扳动运转。
民国14年后,益丰、铸丰、中华等大厂相继购置机器轧制面盆、痰盂等产品,出现了曲线型的品种。
民国18年,华丰厂从德国、日本引进全套制坯机械,制坯技术在当时搪瓷业首屈一指,但大多数小厂仍为手工制作。
1955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通过对制坯协作厂的归口管理及行业的裁并改组,使原来缺乏制坯能力的厂都具备了制坯能力。
同时,上海搪瓷业推广了剪卷合一操作法、口杯一次压成法等先进生产技术,各厂还研制出半自动研光机、卷边机、送片机等。
至1957年底,除部分医用器具及壶类产品仍需借助手工敲制外,其余产品均为机制。
1958年,各厂相继革新成功自动砑光机、剪卷机、碰焊机、三联冲弯杯机、四雄头轧坯法等。
1959年9月底,顺风搪瓷厂(今上海搪瓷三厂)率先建成杯子制坯自动流水线,将口杯2次轧制改为1次加工完成,并将切片、卷边、焊接等分散工序联接成线。
之后,各厂也相继建立了杯子、面盆、洗手碗、有脚碗、饭碟等产品的制坯生产联动线及流水线,使工艺得到简化,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1962年后,随着医用器具生产采用滚焊技术,壶类生产自动灌沙机、弯管联合机的革新成功,手工制坯全部被机器轧制所取代。
1963~1968年,各厂又革新成功国内首创的痰盂自动制坯流水线、茶桶制坯流水线、壶类制坯流水线等。
1973年,上海搪瓷二厂研制成功面盆无皱撑光轧坯工艺,建成生产流水线后减少劳动力2/3。
80年代,各厂对制坯流水线及生产工艺、技术作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面盆制坯采用无皱轧坯,省去了砑光工序,进一步简化了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减少生产场地,同时,烧锅大量生产后,产品的切边技术发展为冲压切边,并将冲压、砑光、收口、焊接配件等工序联接成流水线作业。
[30年代益丰搪瓷厂珐琅粉磨制车间][益丰搪瓷厂的铁坯、砑磨、卷剪工序]二、脱脂民国5年以来,上海搪瓷行业对铁坯油污及铁锈的处理长期采用在炉窑中烧去油污、用稀酸除去铁锈的方法,劳动强度大,操作者手戴橡皮手套,用手工在酸洗池、清水池、中和碱水池中将铁坯捞进捞出,散发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并且耗能大、产量少、质量低。
1958年后,酸洗脱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出现了变化。
自动烧油炉和烘床的革新成功,提高产量3倍以上,并降低劳动强度;碱性脱油法和化学脱脂法的研制、推广,替代了原来的烧油方法;电动葫芦和行车的应用,结束了手工操作的历史;排酸雾设备安装,保证了工人的健康。
至1965年,上海搪瓷业全部采用化学脱脂酸洗和电动行车吊运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操作者比原来减少27.8%,并从三班制改为二班制生产,铁坯瘪膛从20%下降到1~2%。
1977年后,酸洗脱脂工序开始向流水线和自动化发展。
上海搪瓷二厂建立了面盆酸洗脱脂生产线,并与上、下工序相连形成同步。
1990年,华丰搪瓷厂建成了国内首创的电脑控制、封闭式的全自动酸洗脱脂流水线,首尾与上、下工序相连,并安装先进的酸碱废水处理设备,强化了搪瓷铁坯的表面处理。
[30年代益丰搪瓷厂工人在人工酸洗]三、制釉上海搪瓷业创建初期,各厂均无自制搪瓷瓷釉的能力,所需瓷釉向日商制釉厂购买。
民国13年,国人创办的大钧琅粉厂问世,打破了日商垄断中国搪瓷瓷釉的局面。
此后,上海的益丰、铸丰、中华、华丰搪瓷厂陆续添置制釉设备(混料机、熔炉、球磨机、泥浆泵),自制搪瓷瓷釉,逐步形成具有制坯、制釉、搪瓷、饰花生产能力的全能搪瓷厂。
解放后,为提高搪瓷产品的质量,1964年上海市玻璃搪瓷工业公司投资165万元筹建专业生产搪瓷瓷釉的晶成搪瓷瓷釉厂。
是年9月建成全国搪瓷业第一座熔制瓷釉的池炉。
当年瓷釉产量达1986吨。
1966年晶成搪瓷瓷釉厂更名为上海搪瓷瓷釉厂,并统一了各厂原来瓷釉的配方和品种名称,研制一系列高质量的新品种,开发了新用途的瓷釉,并以瓷釉的熔块供应业内外各厂所需的各类瓷釉。
四、搪烧解放前,上海搪瓷业的搪烧工序以手工为主,在高温下操作,生产技术全凭经验及熟练程度。
解放后,上海搪瓷业为改变手工涂搪和烧成的落后生产技术进行了革新改造。
在涂搪方面,先后革新成功了自动烘床,光电控制的自动揩边机,适合杯类、壶类、碗类、锅类等产品的传动式海绵揩边机以及部分厂为单一品种而研制的自动滚边打印机,洒花机,双头汤盆电光控制揩边机,汤盆自动滚边打印机,咖喱锅、洗手碗揩边打印滚边机等,使涂搪辅助环节的工艺技术有了发展。
在烧成方面,相继出现了改单人为双人的叉烧、在炉门前放置一块耐火砖作为钢叉支点的搁叉烧、属全国首创的利用杠杆原理的吊烧,烧成辅助环节的生产技术也出现了变化,用传送带输送烧成后的产品并使之逐步冷却,改变了原来手工用鸭嘴钳取烧得通红的产品;用脚踏压塔和气动压塔对较大规格产品烧成后进行整形,取代原用手工甩铁板整形等。
一系列项目的革新成功及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因受品种结构、机械技术、生产场地等局限,手工涂搪和手工叉烧产品的状况未能得到完全改变。
1956年,上海搪瓷业推广华丰搪瓷厂砌炉工秦唐生创制的“秦唐生砌炉法”,各厂对炉窑结构作了改进,使炉龄延长6个月以上。
1958年,华丰搪瓷厂徐建民等4人经过3次试验创制了全国搪瓷业第一座搪瓷自动窑,提高产量2.6倍。
此后,各厂相继制造了吊式上传动、下传动、圆型下传动、向阳式、摩擦式下传动、圆型底传动等各式自动窑。
其中,顺风搪瓷厂的圆型下传动自动窑被轻工业部定型为“顺风式炉窑”在全国推广。
自60年代~80年代中期,搪瓷行业自动窑的造型、结构、燃料等又取得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义生搪瓷厂首创了国内第一座以电为能源的电热马蹄型连续式自动窑,华丰搪瓷厂建成了燃煤的马蹄型自动窑,久新搪瓷厂建成了带立式烘干室的马蹄型自动窑,上海搪瓷五厂建成了国内首创的燃油马蹄型自动窑,华丰搪瓷厂建成燃油隧道式带立式烘干室的隧道式自动窑,锦隆搪瓷厂建造了带桥式烘干室的马蹄型自动窑等。
至1980年,除久新搪瓷厂保留一座土窑外,行业各厂其他炉窑均改为马蹄型或隧道型自动窑,结束了手工推烧的历史。
1986~1990年,华丰、久新、益丰搪瓷厂先后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使烧锅和大面积搪瓷平板的涂搪率先实现了自动化。
[华丰搪瓷制造厂工人在烧坯(左)、喷坯(中)、搪坯(右)的情景]五、饰花早期生产的搪瓷产品均为素色。
民国13年,益丰搪瓷厂首创堆花技术,对食篮进行饰花。
次年又率先以喷花技术喷饰产品,初为单版单色的单喷,后发展为双版双色和多版多色的复喷。
其他厂也于民国15年开始对产品堆花、喷花。
民国16年,益丰搪瓷厂将陶瓷贴花纸移植搪瓷制品上,并另设工厂专制贴花纸。
喷花产品色泽鲜艳,不会磨损,故喷花为各厂重点采用的技术。
但喷花为手工操作,因无吸尘设备而粉雾弥漫,使工人患上矽肺职业病。
民国23年后,搪瓷行业饰花方法有喷花、贴花、堆花、喷贴花、刷花、涂金、油绘7种,其中喷花发展到6~8套色的彩喷,并由美术家专门绘制各种艺术图案,使花样绚丽多彩,更为精致。
50~70年代,搪瓷产品饰花技术仍以喷花为主,而生产条件、辅助环节的设备以及花样图案等有了发展。
1952年,花样套版已增至12套以上;1954年,采用氯化铁溶液腐蚀溶化套版,代替了手工敲凿的工艺;公私合营后,各厂喷花车间全部装置了吸尘设备,从而控制了矽尘的危害;1958~1960年,益丰、华丰搪瓷厂革新成功喷饰单色图案的自动印光机、外花机、内花机以及旋转式喷花台等。
为了改变手工喷花,益丰搪瓷厂历时三年于1974年研制成功程序数控自动喷花机,但因设备性能不稳定、图样简单、艺术性差等原因,1977年后下马,喷花仍采用手工。
随着贴花工艺的崛起,使饰花技术出现了突破。
1973年,上海搪瓷二厂试制平板搪瓷贴花纸成功,但因装饰效果欠佳,于1980年停产。
是年2月,华丰搪瓷厂为提高烧锅的档次和扩大出口,开始研制国际上流行的丝网印搪瓷贴花纸,历时半年经过314次试验而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使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场地减少50%,每套烧锅喷花耗粉从120.8克下降到5克。
次年,该厂建立了生产贴花纸车间,并率先以贴花全部取代喷花。
上海搪瓷二厂也于1982年采用该项工艺。
1987年华丰搪瓷厂引进了日本全自动丝网印刷机、显影机、制相版机、连晒机等设备,改变了原来手工印刷的方式,提高了贴花纸的质量及产品档次。
丝网印贴花与喷花相比,画面色彩丰富、图样逼真清晰,美术设计人员能突破喷花工艺的局限,将各种流派的图画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在搪瓷产品的装饰上;操作人员在恒温室将浸在水中的贴花纸揭去衬纸,取出纸膜贴在产品表面,揩干水份即成,不仅杜绝了粉尘的危害,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至1990年,除华丰搪瓷厂专业生产贴花烧锅外,益丰搪瓷厂、上海搪瓷二厂、三厂、锦隆搪瓷厂、久新搪瓷厂都在喷花车间建立了贴花小组,贴花产品也从烧锅扩展到痰盂、杯子、贮存碗、菜锅、有脚碗、搪瓷壶、圆盘、搅拌碗、咖喱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