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研究生政治中特课参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铭记中国当代的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是国家发展的主题,一个国家发展的主题总是和该国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当完成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的。
从历史逻辑上看,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共富这一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历史前提,其目的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它把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因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
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富民强国路。
这条道路全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它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逐步走向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三、怎么样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首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
其次要坚持解放思想。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其三要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
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逻辑关系:“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这就保证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5、如何认识并切实抓住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的大格局没有变。
第二,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生的深刻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第三,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条件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
一是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明显优势。
二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大幅度增强。
三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加快发展。
总体来说,我国有机遇,有挑战,还是机遇大于挑战
6、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现阶段的重要意义。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相互交融并且紧密联系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这个目标的完成是为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积累宝贵的经验,奠定扎实的基础,这对于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至关紧要的。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的地位。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
所谓的全面小康,包含三点含义。
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指的是“五位一体”都要全面进步,不仅经济要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进步。
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要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全面小康决不能是城市繁荣而农村荒芜,农村贫困地区也得实现小康。
7、判断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依据是什么?
三个显著的标志:
第一个标志,改革开放的整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人们对改革的认知度和共识度在大大下降。
中国的“双转”(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在快速推进,但也积聚了很多社会矛盾和冲突。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是中国的形象不断被西方国家所误解误读,这背后更多的是大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博
弈。
第二个标志,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直接表现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
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第三个标志,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有增无减。
当前中国至少面临四种风险,一是经济风险,二是社会风险,三是信任风险,四是政治风险。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主要包括:
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
6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
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
8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一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既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结构的变化,又涉及经济政策的调整。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于增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具有直接的作用。
二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次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提出来的。
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经济的稳定性。
三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解决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能力。
10、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资。
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请谈谈我国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的要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转型过程中的结构调整产生再生生产力。
根本原因之二,转型对人的主体性的解放。
根本原因三,转型使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创业潮。
根本原因之四,转型中的制度融合。
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加强经济立法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中外的合作。
1.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
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互派、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竟争的新优势。
2.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主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11、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要正确认识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速度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是速度背后结构的变化、增长动力的变化。
引领经济新常态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根本动力。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需要主动作为,而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是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对此,在战略上要保持平常心态,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
12、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对提升中国开发型经济水平的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对于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的建设重点是构建陆上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经济的合作走廊,从而实现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借助一些金融机构的资本运作,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经济合作,我国的开放性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
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
1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一、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14、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1一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
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压迫,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从政治上争得了自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就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能够以平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
因此,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它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电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
人民当家做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利益和意愿,离开人民当家做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会脱离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5、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鼎立”?
三权分立制度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一、我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者之间那种深刻的利益对抗关系,因而在国家政治形式和党派制度上,没有必要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各种不同利益的政治对手。
二、我国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
如果放弃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三、我国实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
这种制度使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不同,国家最高权力是一元的、统一的。
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的政权组织形式,本质上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
16、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
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是不是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并不等于指导思想就要多元化。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化,但并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地位,没有也不能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就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是不是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呢了?要看到,利益关系多样化也是很多国家、很多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当代中国,只有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或主张,能够最广泛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进步,这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17、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个民族的生命基因,熔铸着文化的力量,一个民族前进的每一行足印,都闪耀着文化的光芒。
3.当今世界各国,除了经济、科技、军事力景等"硬实力的比拼,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为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
4.中国的和平崛起决不能止于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更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和壮大。
5.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6.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8、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
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的愿望,把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事业等有关民生方面的投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増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有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
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4.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积极解决涉及
19、当前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有分配公平了,蛋糕分配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
请结合实际评析上述观点。
蛋糕做大是前提,蛋糕分好是基础。
市场注重效率,主要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政府注重公平,主要考虑将蛋糕分好。
从长远角度来看,要有两个原则结合在一起,才标志着社会进步与和谐。
一个原则是追求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即把蛋糕做大;一个原则是追求分配的公平化,即把蛋蛋糕分好。
分配注重公平原则是。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一个一般原则。
在不同时期,对这个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要从实际出发,目标是要追求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结合。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首要的是解决效率问题,把蛋糕做大,当然也不能忽视公平。
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平问题就突出来了。
当前,要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分配公平对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突出地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问题。
解决的出路是,在坚持效率优先,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逐步加重公平的分量,努力兼顾公平,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最后,牢牢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率,实现财富的最大化,是解决分配公平化的根本前提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