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大学生数学建模C题浅析
数学建模国赛c题思路
数学建模国赛c题思路
数学建模国赛C题思路涉及多个领域和复杂的数学模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路和技巧,供您参考:
问题分析: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问题的背景、目的和要求。
对于C题类型的问题,往往涉及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对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需要对问题中的变量、参数、约束条件等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数学建模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因此,需要收集和整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实验数据、调查数据、历史数据等。
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预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型建立与求解:在问题分析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
常见的数学模型包括优化模型、统计分析模型、概率模型等。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并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在求解模型时,需要采用适当的算法和技术,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和解释:在得到结果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对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说明。
同时,需要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报告撰写:最后,需要将整个建模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撰写成完整的数学建模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问题的背景、目的和要求、数据收集和整理、模型建立与求解、结果分析和解释等部分,并注意表达清晰、准确和完整。
以上是数学建模国赛C题思路的一些常见技巧和步骤。
具体应用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同时,需要注意团队协作和沟通,以确保整个建模过程的顺利进行。
200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题各类优秀论文简介
飞越北极的数学模型钟绍军,骆凤银,王国刚本文针对扬子晚报提出的飞机飞越北极的最节时航线问题作了详尽、细致、深入的分析 ,从而验证了在将地球考虑为球体和椭球体两种情况下,“飞机从北京直飞到底律特要节省 4小时”的结论 .文中利用微分几何的知识建立了合理解释该报道的数学模型 ,解决了空间任意两点间的曲面最短距离的算法问题 ,同时又阐述了求曲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特别是椭球面 )的近似计算方法 :压缩比率法、曲线射影法和模拟搜索法 .另外 ,本文针对空间曲面上的最短程问题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求解出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飞越北极的数学模型.pdf (394.87 KB)“飞越北极”的数学模型仲银花,李利军,张琴本文将“飞行时间节约 4小时”的问题 ,在飞行速度恒定的条件下 ,转化为计算飞机航程的问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两个模型 .在球体模型中 ,利用几何知识推出飞机航程和经纬度之间的直接关系 ,进而算得飞行节约的时间为 4 .0 50 4小时 .在旋转椭球体模型中 ,解法利用测量学中的贝赛尔方法 ,给出了飞机航程的近似计算公式 ,算得飞行节约的时间为 4 .0 4 1小时 .解法则构造了一个简单的弧长作为两地间的近似航程 ,利用积分给出了弧长的精确计算公式和近似计算公式 ,算得飞行节约的时间分别为 4 .0 535小时和 4 .0 531小时 .这些结果解释了原题中“节约 4小时”的估计 ._飞越北极_的数学模型.pdf (330.03 KB)飞越北极何永强,陆新根,沈重欢本文对“飞机从北京出发、飞越北极直达底特律的所需时间 ,可比原航线节省多少时间”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将航线选择归结为寻求曲面上的最短弧 .应用“ 曲面上最短弧为测地线”的事实进行了讨论 .模型 (一 )假设地球是球体 ,我们可通过单位向量的点乘与夹角的关系 ,加以解决 ;对于模型 (二 )设地球是旋转椭球体 ,我们利用微分几何学中测地线方程加以解决 ,并且把球面的纬度转化为旋转椭球面纬度 .对于 4组较特殊的点 ,纬度几乎相等或相近 ,或者两者之间的经度差过大时 ,用测地线计算比较困难 ,我们用椭圆弧 (长 )代替测地线长 ,结合数学软件 Mathematica的数值积分功能 ,可求得测地线长飞越北极.pdf (301.38 KB)航程计算的数学模型谭永基本文对飞机航线飞行距离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概述 ,并对 2 0 0 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 C题答卷进行了评述航程计算的数学模型.pdf (175.79 KB)。
2000年大学生数学建模C题浅析
2000年大学生数学建模C题浅析
胡文红;杨志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1(013)001
【摘要】通过对2000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的大专组C题——“飞越北极”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椭球上面弧线长的计算方法,并在计算机上用工程计算及数值分析软件MATLAB进行计算,得出了较满意的结果.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胡文红;杨志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经济与信息工程系,浙江杭州 310016;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经济与信息工程系,浙江杭州 3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42
【相关文献】
1.浅析2010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 [J], 刘颖
2.北极航线模型 --200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参赛论文改进 [J], 何波;龙兵;龚奇
3.飞越北极直通北美--200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 [J], 向红军;王金华;何艳
4.SPSS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应用举例r——以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 题为例 [J], 王兵兵
5.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信贷决策研究--以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为背景 [J], 刘新颖;张子怡;刘雨情;李梦洁;姚京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般的数学建模c组题型讲解
一般的数学建模c组题型讲解
【实用版】
目录
一、数学建模 C 组题型概述
二、数学建模 C 组题型的解题方法
1.层次分析法
2.灰色关联分析法
3.微分差分法
三、结论
正文
一、数学建模 C 组题型概述
数学建模 C 组题型是数学建模竞赛中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参赛者对给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从而检验参赛者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组题型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因此,要求参赛者具备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二、数学建模 C 组题型的解题方法
在解决数学建模 C 组题型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以下介绍三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来确定各准则的优先级,从而解决多准则决策问题。
该方法适用于明确问题的决策要素和决策层次的情况。
2.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它通过计算
各个变量之间的关联度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数据不完整、不确定和模糊的情况。
3.微分差分法
微分差分法是一种基于微分方程的建模方法,它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来描述问题的变化规律。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连续变化的动态问题。
三、结论
数学建模 C 组题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参赛者具备全面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微分差分法等。
数学建模c题思路
数学建模c题思路摘要:一、数学建模c 题概述二、解题思路及步骤1.题目分析2.建立数学模型3.求解数学模型4.结果分析与验证三、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数学建模c 题概述数学建模c 题是指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c 类题目所涉及的数学建模问题。
这类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参赛选手具备较高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以一道典型的数学建模c 题为例,介绍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二、解题思路及步骤1.题目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题目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明确题目所给出的背景、条件和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挖掘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建模和求解。
2.建立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抽象出关键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变量:根据题目中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变量来表示问题的各个方面。
(2) 建立关系式: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3) 确定模型类型: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属于确定性模型还是随机性模型。
3.求解数学模型在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法求解问题。
这可能包括微分方程、概率论、矩阵论等数学知识。
对于复杂的数学模型,可能需要采用数值计算、模拟仿真等方法进行求解。
4.结果分析与验证在得到数学模型的解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以判断解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结果解释:根据数学模型的解,解释问题的结果,并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
(2) 结果验证:将数学模型的解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验证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 结果优化:根据结果分析,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效率。
三、总结与展望数学建模c 题作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的一种挑战性题目,对参赛选手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000年全国数学建模C题
第31卷第1期2001年1月数学的实践与认识M A TH EM A T I CS I N PRA CT I CE AND TH EO R YV o l131 N o11 Jan.2001 5 模型的评价(略)参考文献:[1] 姜启源1数学模型(第二版)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2]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1高等数学(第四版)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3] 武汉测绘学院控制测量教研室等1控制测量学(下册)1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1[4] 孔祥元,梅是义1控制测量学1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1[5] 杨 珏,梅是义1控制测量学1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1The mathematical M odels of Fly i ng over the North Pole ZHON G Y in2hua, L I L i2jun, ZHAN G Q in(L ianyungang Co llege of Chem ical T echno logy,L ianyungang 222001)Abstract: T h is paper in tends to exp lain the p rob lem of saving fligh t ti m e by fou r hou rs, w h ich is converted in to the p rob lem of the fligh t distance in a con stan t flying speed.U nder these conditi on s,tw o m athem atical models are estab lished.(1)In the spherical model,the direct relati on betw een the fligh t distance and th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are clarified by app lying the know ledge of geom etry.Fo r the model of revo lving elli p so id,the Bessel T heo ry is app lied to w o rk ou t the app rox i m ate fo rm u la,by w h ich the fligh t ti m e is calcu lated fo r saving41041 hou rs.(2)A si m p le cu rve is con structed,w h ich is adop ted as the app rox i m ate fligh t distance.By the app licati on of in tegrati on,2fo rm u lae,app rox i m ate and accu rate,are estab lished so the fligh t ti m e save410535and410531hou rs,respectively.T he calcu lati on resu lts exp lain the p rob lem of fligh t ti m e.飞 越 北 极何永强, 陆新根, 沈重欢指导老师: 数模组(浙江万里学院,宁波 315101)编者按: 若将地球视作旋转椭球,飞机的航线应为长、短半轴分别为6388和6367千米的椭圆旋转而得的旋转椭球面上过给定两点的短程线即测地线.本文应用微分几何知识,给出了测地线满足的微分方程,并借助数学软件求得多数航线段的长度.该方法有一定的特点,是可取的.我们选取了论文的这一部分内容,予以发表.若使计算更加精确,应将地理纬度转化为归化纬度(详见本期《飞越北极的数学计算模型》一文).摘要: 本文对“飞机从北京出发、飞越北极直达底特律的所需时间,可比原航线节省多少时间”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将航线选择归结为寻求曲面上的最短弧.应用“曲面上最短弧为测地线”的事实进行了讨论.模型(一)假设地球是球体,我们可通过单位向量的点乘与夹角的关系,加以解决;对于模型(二)设地球是旋转椭球体,我们利用微分几何学中测地线方程加以解决,并且把球面的纬度转化为旋转椭球面纬度.对于4组较特殊的点,纬度几乎相等或相近,或者两者之间的经度差过大时,用测地线计算比较困难,我们用椭圆弧(长)代替测地线长,结合数学软件M athem atica 的数值积分功能,可求得测地线长.1 问题的重述(略)2 模型一(略)3 模型二311 假设(1)地球为旋转椭球体;(2)为简化模型,设赤道半径+飞行高度为单位长度1;(3)所给纬度为理想球面上的纬度;(4)从北京到底特律中途不需加油.312 参数说明a :为子午线半径与飞行高度之和跟赤道半径与飞行高度之和的比值(a =6367 6388);Η:为经度数值,单位为度;Υ:为纬度数值,单位为度;L :为弧长,单位为公里.313 模型解答首先,飞机的航线一定是曲面上两点(站)之间的最短曲线,那么航线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求测地线及其弧长的问题.根据[1]中定理2114,“在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曲线C 必为测地线”,用参数曲面方程来表示旋转椭球体可表示为[详见[2]P 169]:r ο=(ΛCo s Η,ΛSin Η,f (Λ))其中Λ=1 1+tg 2Υ a 2,(因为tg Υ=f (u ) u =a 1-u 2 u ,因为都是北纬,tg Υ取正数值).因为椭圆上的标准式为:u21+f 2(u )a2=1,f 2(u )=(1-u 2)a 2,故: f ′(u ) =au 1-u 2,于是,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为:I =[1+f ′2(u )]d u 2+u 2d Η2[详见书[2]P 169例题或该书第三章第三节]其中E =1+f ′2(u );F =0(正交);G =u 2.若在曲面上有一条曲线C ,它的方程是关于参数t 的函数:u =u (t );Η=Η(t );(t 0≤t ≤t 1)则它的弧长公式就为:1111期何永强等:飞越北极L=∫t1t0E(u(t),Η(t))d u d t2+G(u(t),Η(t))dΗd t212d t 令u=tΗ=Η(u),则dΗd t=dΗd u;L=∫u u01+f′2(u)+u2dΗd u212d u=∫u u01+(au)21-u2+u2dΗd u212d u(1) 根据[2]P170公式(10),测地线满足下面方程:dΗd u =c1+(f′(u))2u u2-c2=c1+(au)21-u2u u2-c2(c:为常数)(2)把(2)代入(1)式得L m in=∫u u01+(au)21-u2+c21+(au)21-u2u2-c212d u(3) 现在,我们先来确定常数c.由(2)式得Η=c1+∫u u0c1+(f′(u))2u u2-c2d u 取u=u0,c1=Η0,所以Η=Η0+∫u u0c1+(f′(u))2u u2-c2d u=Η0+∫u u0c1+(au)21-u2u u2-c2d u其中u=1 1+tg2Υ a2(Υ是纬度).特别当u=u1时,Η=Η1,于是有方程Η1=Η0+∫u1u0c1+(au)2 1-u2u u2-c2d u 因为,各点的Η、Υ的值是确定.于是,可以通过M athem atica数学软件中的F indRoo t 命令输入式,可得以下数据:常数 C 单位椭球时的弧长L′弧长L(单位:公里)北京→A10.371057L′1=0.174480L1=1114.58A1→A20.786575L′2=0.275349L2=1758.93A2→A30.600374L′3=0.723465L3=4621.49A3→A40.350192L′4=0.209363L4=1337.41A4→A50.417523L′5=0.100230L5=640.27A5→A60.304690L′6=0.084212L6=537.946A6→A70.314597L′7=0.101895L7=650.903A7→A80.489572L′8=0.0778326L8=497.195因为其余四组:A8→A9,A9→A10,A10→底特律,北京→底特律之间的纬度相等或相近,或者两者之间的经度差过大,经过计算验证,上述方法对此四组数据无法处理,所以在计算此四组数据时,由于测地线计算的困难,我们考虑经过两点、以球心为中心的椭圆,并以两211数 学 的 实 践 与 认 识31卷点间的椭圆弧(长)代替测地线(长).椭圆弧长设球面上两点(向量)A =(x ,y ,z ),B =(x 3,y 3,z 3),则连接它们的大圆圆弧的方程为r ο(t )=t A ψ+(1-t )B ψ t A ψ+(1-t )B ψ (0≤t ≤1)即r ο(t )=tx +(1-t )x3t A ψ+(1-t )B ψ ,ty +(1-t )y3t A ψ+(1-t )B ψ ,tz +(1-t )z3t A ψ+(1-t )B ψ 曲线C 的弧长公式为L ′=∫1x ′(t )2+y ′(t )2+z ′(t )2 下面的映射将球面变成旋转椭球面,(x ,y ,z ) →(x ,y ,az ).如图,球面上点的纬度7和变换后旋转椭球面上点的纬度Υ满足7=arctg (tg Υ a ),而经度不变.由球面曲线的弧长公式,可得旋转椭球的弧长公式为L =∫1x ′(t )2+y ′(t )2+(az ′(t ))2d t 利用M athem atica 软件的数值积分功能,可得单位弧长L ′弧长L (单位:公里)A 8 A 9L ′9=0.0356*******L 9=227.695A 9 A 10L ′10=0.4397685785L 10=2809.24A 10 底特律L ′11=0.05091055547L11=325.217北京 底特律L ′=1.669532606L =10665.0 综上所述,可得从北京飞经十站到底特律的距离为:S =611i =1L i =1452019(公里),因此可得节约时间为:31935小时.314 模型二的总结由计算可知,模型二所得结果比模型一更为合理,所节约时间更多,更符合实际情况.如考虑中途停靠加油,所节约时间将不止此数.参考文献:[1] 方德值.微分几何基础,科学出版社,1984.[2] 陈维桓.微分几何初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 陈省身,陈维桓.微分几何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M artin M ,杨正清、李世杰、黄锦能译.微分几何的理论和习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Fly over the Arctic C irellH E Yong 2qiang , LU X in 2gen , SH EN Chong 2huan(Zhejiang W an li U n iversity ,N ingbo 315101)3111期何永强等:飞越北极第31卷第1期2001年1月数学的实践与认识M A TH EM A T I CS I N PRA CT I CE AND TH EO R YV o l131 N o11 Jan.2001 Abstract: A s to the p rob lem of the ti m e needed fo r an airp lane to start from Beijing,fly overarctic po le,and reach D etro it,th is article discu sses how m uch ti m e can be saved in the modelsthat estab lished in the article in comparison w ith the o riginal fligh t rou te.A nd it summ arizesselecti on of the fligh t rou te fo r search ing the sho rtest arc in the su rface.D iscu ssi on is based onthe fact that the sho rtest arc on su rface is geodesic.M odel1is on the assump ti on that theEarth is a sphere.It can be so lved by the relati on betw een inner2p roduct and included angle oftw o un it vecto rs.M odel2is on the assump ti on that the Earth is a revo lving elli p so id.It can beso lved by the geodesic equati on in differen tial geom etry,w h ich tu rn s latitude of the Earth in tothat of elli p so id.Fo r the4pairs of special po in ts,their latitudes o r longitudes are too clo se tocalcu late geodesic,so w e rep lace geodesic w ith elli p se arc,and u se softw are M athem atica toob tain the length.航程计算的数学模型谭永基(复旦大学,上海 400433)摘要: 本文对飞机航线飞行距离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概述,并对200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C题答卷进行了评述.假定飞机保持飞行高度10千米作匀速飞行,忽略起飞、降落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C题可以归结为求飞越通过指定各点的球面或旋转椭球面上的短程线(或测地线)的航线与飞越直接连结北京上空10千米至底特律上空10千米的经过北极圈的新航线的时间差.又由于假设飞机作时速为980千米 小时的匀速飞行,问题又可归结为求相应的航程差.1 地球为球体的情形取直角坐标系如下:以球心为原点,z轴指向北极,x轴通过赤道上经度为0°和180°的两点,正向指向0°,y轴垂直于x轴和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在半径r=6381(千米)的球面上建立球面坐标系(Υ,Η),由于航线在北半球,我们取Υ和北纬度一致,Η和东经度一致.因此航线上某处的地理坐标为(f,l),可用以下方法得到对应的球面坐标(Υ,Η):Υ=f×Π 180Η°=l,l为东经360-l,l为西经Η=Η°×Π 180应有。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综合评析
社会热点
叶其孝、周义仓
开放性强、社会关注性强,突出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结论解释的合理性
数据收集与处理、问题的分析与假设,初等数学方法、一般统计方法、多目标规划、回归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灰色预测
2009年
A题: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
工业问题
方沛辰、刘笑羽
问题具体、专业性强,要花时间读懂、理解清楚问题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
孟大志
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
边馥萍
易拉罐形状和尺寸的最优设计(C题)
叶其孝
煤矿瓦斯和煤尘的监测与控制(D题)
韩中庚
2007年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唐云
乘公交,看奥运
方沛辰、吴孟达
手机“套餐”优惠几何(C题)
韩中庚
体能测试时间安排(D题)
刘雨林
2008年
数码相机定位
谭永基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叶其孝、周义仓
地面搜索(C题)
肖华勇
NBA赛程的分析与评价(D题)
姜启源
2009年
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
方沛辰、刘笑羽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吴孟达、毛紫阳
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C题)
周义仓
会议筹备(D题)
王宏健
2010年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韩中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杨力平
输油管的布置(C题)
1
6
8
付鹂
重庆大学
1
6
9
姜启源
清华大学
4
3
10
陈叔平
浙江大学、贵州大学
2
5
11
00年以来数学建模真题以及优秀论文所用到的方法
数学建模题目以及所用到的方法2000年 A题 DNA序列分类(数据分类型的题目)积分模型神经网络模型B题钢管订购和运输(最优解问题)线性规划二次规划(灵敏度分析)2001年 A题血管的三维重建方法:傅立叶变换,相关操作.三维重建连续模型;离散模型;尖端特性B题公交车调度运筹学多目标规划运行模型多目标规划2002年 A题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线光源;数值模,优化设计模型;线光源;最佳长度;最小功率B 彩票中的数学彩票方案;中奖概率;心里曲线;吸引力,层次分析;合理度2003年 A题 SARS的传播微分方程;概率平均;龙格一库塔方法;曲线拟合;数学模型;预测;B题露天矿生产的车辆安排NP完全问题:组合优化,;整数规划2004年 A题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拓扑结构;电路模拟:消费流量;人流;非线性脱划,经验概率分布B题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输电阻塞;单目标规划;最小最大法;理想点法;加权法2005A题: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水质污染方面)归一化;水质综合评判指标函数;反应扩散方程:回归分析自净系数一次累加拟合模型时问序列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005B题: DVD在线租赁随机服务模型;0-1整数规划;多目标规划:抽样统计;VIP机制数学模型网络流最小费用最大流2006年 A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多目标决策,无量纲化,灰色预测B 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二次曲线,多元方差分析,增量成本—效应模型2007年 A题:中国人口增长预测丁克现象,人口发展偏微分方程,人口区域结构向量模型,生存分析,计算机模拟Logistic 模型灰色预测动态模拟 Compertz 函数B 乘公交,看奥运合集求交算法,搜索方法,凸轮模型,算法复杂性,BFS算法,公交路线选择点搜索线搜索双目标优化2008 A 数码相机定位小孔成像,变换矩阵,公切线,计算机模拟B 高等教育学费的优化二八原则法,个人期望收益,加权满意度,成本分担2009 A题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制动器试验台等效转动惯量惯性模拟电惯量 PID 算法神经元模型2009B题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合理度;C语言仿真;数据搜索;流程图;优先级;M/M/1排队模型优先值分配计算机仿真模拟卡方拟合检验2010年 A题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多重积分、分段函数、切片、体积标定、随机数据检验、数字式油量计B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Mann-Whitney检验回归拟合层次分析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收益分析方法影响力因子2011年 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三维插值与拟合地质累积指数聚类分析偏微分方程地统计内梅尔指数因子分析扩散模型回归分析B题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线性回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静态规划 Dijkstra矩阵算法。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c题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c题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C题是关于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与鉴别的问题。
题目要求对玻璃文物的表面风化与其玻璃类型、纹饰和颜色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玻璃的类型,分析文物样品表面有无风化化学成分含量的统计规律,并根据风化点检测数据,预测其风化前的化学成分含量。
解题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包括玻璃文物的类型、纹饰、颜色、表面风化程度、化学成分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参观博物馆、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获得。
2. 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目的是找出玻璃文物表面风化与其类型、纹饰、颜色以及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预测风化前的化学成分含量。
4. 模型建立: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便对未知的玻璃文物进行预测和鉴别。
5. 模型评估与优化: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考虑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助熔剂的不同会对玻璃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
2. 考虑到玻璃类型、纹饰和颜色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尝试通过特征提取和降维的方法,将高维度的数据转化为低维度的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建模。
3. 在预测风化前的化学成分含量时,需要注意控制变量和误差项的影响,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最后,需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外部测试,以评估其泛化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般的数学建模c组题型讲解
一般的数学建模c组题型讲解数学建模C组题型主要涉及一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建模C组题型及其讲解:1.优化问题:优化问题是数学建模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涉及到最小化或最大化某个目标函数,同时满足一些约束条件。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使用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牛顿法等来寻找最优解。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目标函数的可导性、约束条件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算法的收敛速度等。
2.微分方程问题:微分方程问题也是数学建模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涉及到微分方程的建立、求解和验证。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使用数值方法,如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来求解微分方程。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微分方程的类型和初值条件,选择合适的数值方法和步长,以及验证解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概率统计问题:概率统计问题也是数学建模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涉及到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等方面。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使用概率模型、统计方法和随机过程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模型的假设和检验、以及结果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
4.线性代数问题:线性代数问题也是数学建模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涉及到线性方程组、矩阵运算和特征值等方面。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使用线性代数方法和理论来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矩阵的奇异值分解、特征值的计算和稳定性、以及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等。
5.多目标规划问题:多目标规划问题是数学规划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多个目标函数的优化和决策变量的选择。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使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和理论来寻找最优解。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目标函数的性质、约束条件的类型和数量、决策变量的选择和结果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建模C组题型及其讲解,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问题需要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和理论来解决,因此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数学工具和建模方法,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数学建模比赛c题
数学建模比赛c题
数学建模比赛C题一般指的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的C题。
这道题通常是涉及优化、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参赛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建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具体而言,C题通常需要分析大量数据,找到其中的模式和规律,然后根据这些模式和规律进行预测或决策。
在解决C题时,需要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优化算法等相关知识,通过对数据的清洗、处理和可视化,挖掘出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和价值。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问题的约束和限制,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和优化。
因此,解决数学建模比赛C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同时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数学建模竞赛c题目及解析
数学建模竞赛c题目及解析一、题目假设你是一位乡村教师,班级里有很多学生,你想利用数学知识为他们设计一个游戏,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技能。
请你选择一个具体的数学主题,设计一个游戏,并说明如何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题目解析这个题目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数学知识和教育心理学来设计解决方案。
在解析这个题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1. 数学主题:题目中提到了具体的数学主题,即乡村教师和班级学生。
这为我们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点提供了方向。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如数列、几何、概率等。
2. 游戏设计:题目要求我们设计一个游戏,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游戏的规则、难度、奖励机制等因素。
游戏的设计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够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学习效果:题目中提到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和技能。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点,并设计合适的游戏规则和奖励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关键点,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析题目:1. 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点:考虑到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选择数列、几何、概率等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
2. 设计游戏规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闯关游戏,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关卡中完成数学任务,如数列计算、几何图形识别、概率事件分析等。
每个关卡都有相应的难度和奖励,学生完成每个关卡后可以获得积分或道具奖励。
3. 制定奖励机制:我们可以设置多种奖励方式,如积分兑换奖励物品、积分兑换学分、完成特定任务后获得额外奖励等。
这些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测试和调整:在游戏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测试和调整。
测试可以包括邀请学生试玩、收集反馈、调整游戏规则和难度等。
通过测试和调整,我们可以确保游戏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技能。
数学建模c题思路
数学建模c题思路摘要:一、数学建模C 题背景与概述1.数学建模C 题来源与意义2.题目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二、数学建模C 题思路分析1.题目理解与问题拆解2.关键变量与参数确定3.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4.计算过程与结果分析三、数学建模C 题案例解析1.案例背景与数据介绍2.模型应用与计算过程3.结果分析与结论阐述四、数学建模C 题总结与展望1.题目难度与解题技巧2.模型拓展与应用前景3.对参赛者的建议与启示正文:数学建模C 题是每年数学建模竞赛中的一个重要题目,它旨在考察参赛者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分析和解决能力。
为了更好地完成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对题目的背景、思路、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一、数学建模C 题背景与概述数学建模C 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参赛者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
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同时也为参赛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综合能力的舞台。
二、数学建模C 题思路分析在解决数学建模C 题时,首先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理解,明确问题的关键点和求解目标。
然后,将问题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和求解。
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变量和参数的确定至关重要,它们将直接影响到模型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是解决数学建模C 题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阶段,参赛者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自己的知识背景,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计算过程要求step-by-step,保持逻辑清晰,以便于评委理解和评分。
结果分析与结论阐述是数学建模C 题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一阶段,参赛者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提炼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和结论。
同时,还要注意模型的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方向,以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数学建模C 题案例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建模C 题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学习。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参赛者如何根据题目背景和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
全国数学建模c题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C题通常涉及水资源管理和分配的问题。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800字的数学建模论文,对C题进行阐述:水资源管理:C题——水资源分配与优化一、问题概述C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水资源分配和优化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问题的背景和目标,以及水资源的分布和可用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建模和分析,找出最有效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二、模型假设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做出以下假设:1. 所有地区的水资源可用量是有限的;2. 每个地区对水的需求是已知的;3. 我们可以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或调整使用方式来改变水的分布;4. 所有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都是一样的。
三、变量定义为了描述水资源分配问题,我们需要定义以下变量:1. 水资源总量(Water_Total):所有地区的水资源总存量。
2. 水资源分配比例(Water_Ratio):各地区分配到的水资源量占总量比例。
3. 水资源需求量(Water_Demand):各地区的水资源需求量。
4. 水利工程数量(Project_Count):用于改变水资源分布的工程数量。
四、模型构建基于以上变量,我们可以构建以下模型:目标函数:最小化总成本= 水利工程数量×工程成本+ 缺水地区的惩罚成本。
约束条件:1. 水资源总量约束:总水量不能超过总存量;2. 需求量约束:各地区的水资源需求必须得到满足;3. 比例约束:各地区分配到的水资源量占总量比例之和必须等于1。
五、模型求解通过使用优化算法,我们可以求解上述模型,得到最优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该方案应满足所有需求,同时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数量和总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影响、社会接受度等。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模型求解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水资源分配方案应尽可能满足所有需求,同时考虑水利工程的成本和可行性;2. 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应优先考虑分配更多的水资源;3. 通过合理规划水利工程,优化水资源分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4.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5.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应对水资源的突发情况。
数学建模历年国赛c题
数学建模历年国赛C题1. 引言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种学科交叉。
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数学建模竞赛,其中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是最高水平的竞赛之一。
本文将对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历年的C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为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与指导。
2. 国赛C题概述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的C题是一道较为综合性的题目,通常涉及到多个数学领域的知识和技巧。
C题的解答过程往往需要多个步骤和推理,并且对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下面将对历年的C题进行概述,给出简要的问题描述和解题思路。
2.1 C题年份1问题描述:该年的C题是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的问题。
给定一个城市的道路网络图,要求设计一种最优的交通规划方案,使得城市中的交通流量最大化,同时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和减少环境污染。
解题思路:该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最小费用流问题,通过对道路网络图进行建模,确定各条道路的容量和费用,然后使用最小费用流算法求解最优的交通规划方案。
2.2 C题年份2问题描述:该年的C题是关于电力系统的问题。
给定一个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图和负荷需求,要求设计一种最优的供电方案,使得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最大化,同时满足负荷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的能量损耗。
解题思路:该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图进行建模,确定各个电力节点的供电能力和负荷需求,然后使用整数规划或者动态规划等方法求解最优的供电方案。
2.3 C题年份3问题描述:该年的C题是关于物流配送的问题。
给定若干个配送中心和客户需求,要求设计一种最优的物流配送方案,使得客户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行驶的总路程。
解题思路:该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带约束条件的最小路径问题,通过对配送中心和客户需求的位置和距离进行建模,可以使用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求解最优的物流配送方案。
3. 解题方法与技巧国赛C题作为一道较为综合性的数学建模题目,解答过程通常需要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技巧。
200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2000网易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大专组)C题飞越北极今年6月,扬子晚报发布消息:“中美航线下月可飞越北极,北京至底特律可节省4小时”,摘要如下:7月1日起,加拿大和俄罗斯将允许民航班机飞越北极,此改变可大幅度缩短北美与亚洲间的飞行时间,旅客可直接从休斯敦,丹佛及明尼阿波利斯直飞北京等地。
据加拿大空中交通管制局估计,如飞越北极,底特律至北京的飞行时间可节省4个小时。
由于不需中途降落加油,实际节省的时间不止此数。
假设:飞机飞行高度约为10公里,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980公里;从北京至底特律原来的航线飞经以下10处:A1 (北纬31度,东经122度);A2 (北纬36度,东经140度);A3 (北纬53度,西经165度);A4 (北纬62度,西经150度);A5 (北纬59度,西经140度);A6 (北纬55度,西经135度);A7 (北纬50度,西经130度);A8 (北纬47度,西经125度);A8 (北纬47度,西经122度);A10 (北纬42度,西经87度)。
请对“北京至底特律的飞行时间可节省4小时“从数学上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分两种情况讨论:(1)设地球是半径为6371千米的球体;(2)设地球是一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子午线短半轴为6357千米。
D 题 空洞探测山体、隧洞、坝体等的某些内部结构可用弹性波测量来确定。
一个简化问题可描述为,一块均匀介质构成的矩形平板内有一些充满空气的空洞,在平板的两个邻边分别等距地设置若干波源,在它们的对边对等地安放同样多的接收器,记录弹性波由每个波源到达对边上每个接收器的时间,根据弹性波在介质中和在空气中不同的传播速度,来确定板内空洞的位置。
现考察如下的具体问题:一块240(米)×240(米)的平板(如图),在 AB 边等距地设置7个波源P i (i =1,…,7),CD 边对等地安放7个接收器Q j (j =1,…,7),记录由P i 发出的弹性波到达Q j 的时间t ij (秒); 在 AD 边等距地设置7个波源R i (i =1,…,7),BC 边对等地安放7个接收器S j (j =1,…,7),记录由R i 发出的弹性波到达S j 的时间τij (秒)。
数学建模c题思路
数学建模c题思路【最新版】目录一、数学建模 c 题概述二、解题思路分析三、具体解题步骤四、总结正文一、数学建模 c 题概述数学建模 c 题是指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第三个题目,通常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参赛者运用较高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求解。
这类题目不仅要求参赛者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某年份的数学建模 c 题为例,介绍如何进行解题。
二、解题思路分析在解决数学建模 c 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 c 题的题目描述较长,需要参赛者耐心阅读,提炼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以某年份的数学建模 c 题为例,题目描述了一种疾病的传播过程,并要求参赛者预测疾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传播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微分方程模型来描述疾病的传播过程,并运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三、具体解题步骤1.阅读题目,提炼问题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实际背景和要求。
2.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和要求,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这可能涉及到对问题进行抽象、理想化和量化等操作。
3.运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这可能包括解析求解、数值求解等方法。
在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数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问题。
4.根据求解结果,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
在撰写论文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清晰地表述问题的求解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解决数学建模 c 题需要参赛者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以及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最后,要撰写一篇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论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数学建模历年国赛c题
数学建模历年国赛c题一、引言数学建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历年来,国内外的各类数学建模竞赛都备受青睐,其中国赛C题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数学建模历年国赛C题进行回顾与分析,并总结其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二、数学建模历年国赛C题回顾1. 20XX年国赛C题:XXX在这一年的国赛C题中,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来解决XXX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背景、观察问题特征,并引入一些适当的假设,我们得到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
接下来,我们采用了XXX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该年的国赛C题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20XX年国赛C题:XXX本年度的国赛C题涉及到XXX,我们需要利用已有的数据和信息,构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该问题。
通过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推导,我们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考虑到XXX的特点,并在求解时给出准确的结果。
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还结合了XXX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3. 20XX年国赛C题:XXX这一年的国赛C题要求我们应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XXX问题。
我们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在求解过程中,我们遇到了XXX困难,但通过反复推敲和不断调整,我们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该年的国赛C题提示了数学建模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使我们对数学建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数学建模C题的经验与技巧1. 深入理解问题:在解决数学建模C题时,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
这包括对问题背景、要求和约束条件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准确无误。
2. 合理建立数学模型:在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来描述问题。
在建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要灵活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提出新颖的数学模型。
2000年大学生数学建模C题浅析
要满足软约束条件, 即资源分配效果最佳。遗传算法在进化 过程中, 以个体适应度大小为依据来获取下一代种群的。适 应度函数设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能否 找到最优解。本文适应度函数的设计思想是由于排课问题的 软约束有多个, 即优化目标有多个, 因此采用多目标化化和适 应度函数相结合的个体适应度函数。 (1) 重要的课程尽量安排在教学效果较好的节次。用
2 本文排课问题的数学模型 2.1 数学模型描述
假设学校有 C 个班级, G 位教师, L 门课程, R 个教室, T个 时间段, 该模型具体描述如下: 班 级 集 合 C= {c1 c 2 c c cC} , 每个成员为一个班 级。各班级分别有 {k1 k 2 k c kC} 人。 教师集合 G= {g1 g 2 g g gG} , 各教师对应课程数
入遗传算法来加以解决, 设计了多种改进方案: 新的二进制编码方案、 初始种群生成方案、 适应度函数设计方案、 群体优势策略、 自适应交叉概率和自适应变异概率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高校排课问题的多重约束条件, 能更有效地解决高 校排课问题。 关键词: 高校排课问题; 遗传算法; 二进制编码; 群体优势策略 DOI: 10.3778/j.issn.1002-8331.2011.10.064 文章编号: 1002-8331 (2011) 10-0233-0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TP301
对组合规划问题如果想找到最优解, 必须有相应的约束条件 来实现 [8]。可是, 对于部分属于人文范畴的排课问题, 不可能 找到充足的约束条件, 而且由于课表方案优劣差异的融合, 能 够找到的解将不可避免的是一个解集合, 这个集合中的所有 解都是可行的。 因此, 本文放弃了寻求 “绝对最优” 的企图, 除了基本的 “教师、 班级、 教室在任意时间的安排只能出现一次” 的硬约束 条件外, 课表能够满足人工排课中的 “合理、 实用、 有特色” 的 要求, 就认为被安排的课表是可行的并且相对占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染色体的二进制编码图
其中横轴代表节次, 纵轴代表星期, 纵横交叉的值表示某 班级的某课程在此时间段是否安排了课程。 0 表示未安排课 程, 1 表示在此时间片上课。
2.2
G L
模型中的硬约束条件
同一时间, 一个班级不能同时有一门以上的课程, 即
R
其 中 c = 1 2 C ; t = 1 2 T å å å cc g g ll r r tt £ 1 , g = 1l = 1 r = 1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47 (10)
233
基于群体优势遗传算法的高校排课问题研究
李红婵 1, 户 刚 2, 朱颢东 1 LI Hongchan1, HU Gang2, ZHU Haodong1
1.郑州轻工业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郑州 450002 2.郑州轻工业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郑州 450002 1.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2.College of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LI Hongchan, HU Gang, ZHU Haodong.Research of UTP based on population dominant 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1, 47 (10) : 233-236. Abstract: University Timetabling Problem (UTP) is analyzed detailedly, and an optim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UTP is established.The framework structure to solve UTP is founded.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UTP, Genetic Algorithm (GA) is introduced, a variety of improved schemes are designed, which include new binary code scheme, initial population design scheme, fitness function design scheme, population dominant strategy, adaptive crossover probability and adaptive mutation probability design schem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GA can satisfy multiple constraint conditions and can resolve UTP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University Timetabling Problem (UTP) ; Genetic Algorithm (GA) ; binary code; population dominant strategy 摘 要: 深入分析了高校排课问题, 建立了高校排课问题的数学优化模型, 构建了基本求解框架。针对高校排课问题的特点, 引
2 本文排课问题的数学模型 2.1 数学模型描述
假设学校有 C 个班级, G 位教师, L 门课程, R 个教室, T个 时间段, 该模型具体描述如下: 班 级 集 合 C= {c1 c 2 c c cC} , 每个成员为一个班 级。各班级分别有 {k1 k 2 k c kC} 人。 教师集合 G= {g1 g 2 g g gG} , 各教师对应课程数
分配的教室 r r 可容纳人数 x r 应该大于等于上课的班级 c c 的学生人数 k c , 即 xr ³ kc 。
2.3
模型中的软约束课程授课效果与授课节次紧密相关, 在课程编排
1.4
排课的求解目标
排课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多约束、 多目标的组合规划问题,
随着大学的扩招, 学生数量大幅增长而教育资源却相对 稀缺, 这使得课程编排成了高校教务中最棘手和最费时的工 作之一 [1]。排课问题是一个多约束、 多目标的组合优化问题, [2] 已被证明是一个 NP-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 人们已提出了许 多算法来解决, 例如分支定界算法、 分组优化决策算法等等[3], 这些算法虽然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但是却存在以下 不足: (1) 专家系统技术虽然可以对排课的规则知识进行有效 组织, 但是排课过程中需要的各要素关联规则很难获取, 而且 求解结果也不理想。 (2) 课表的优劣判定标准较少, 算法只能 在问题的某一方向进行求解, 不可能对问题的多方向同时进 行优化。 由于遗传算法在进化过程中仅需要影响搜索方向的目标 函数和相应的适应度函数, 其整体搜索策略和优化搜索方法 在搜索过程中不依赖于梯度信息或其他辅助知识, 并且它还 不依赖于问题的具体领域, 对问题的种类有很强的鲁棒性 [4]。 鉴于此, 本文采用遗传算法来解决排课问题。
234
2011, 47 (10)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其中 r = 1 2 R ; t = 1 2 T 。教室 å å åcc g g ll r r tt £ 1 , c = 1g = 1l = 1
r r 在 时 间 tt 由 教 师 g g 给 班 级 cc 讲 授 课 程 ll , 表示为 c c g g ll r r tt =1, 反之为 0。
1 排课问题 1.1 排课目标
排课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资源分配问题, 也即在满足一
收稿日期: 2010-08-04; 修回日期: 2010-09-28
作者简介: 李红婵 (1983—) , 女, 硕士, CCF 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 智能信息处理; 户刚 (1958—) , 男, 工程师; 朱颢东 (1980—) , 男, 博士, CCF 会员。
c c g g ll r r tt =1, 反之为 0。
3.2
适应度函数设计方案
排课问题既要满足硬约束条件, 即资源分配不冲突外, 又
。班
级 cc 在 时 间 tt 、 教 室 r r 中 由 教 师 g g 讲 授 课 程 ll , 表示为 同一时间, 一个教师不能同时有一门以上的课程, 即
c = 1l = 1 r = 1
对组合规划问题如果想找到最优解, 必须有相应的约束条件 来实现 [8]。可是, 对于部分属于人文范畴的排课问题, 不可能 找到充足的约束条件, 而且由于课表方案优劣差异的融合, 能 够找到的解将不可避免的是一个解集合, 这个集合中的所有 解都是可行的。 因此, 本文放弃了寻求 “绝对最优” 的企图, 除了基本的 “教师、 班级、 教室在任意时间的安排只能出现一次” 的硬约束 条件外, 课表能够满足人工排课中的 “合理、 实用、 有特色” 的 要求, 就认为被安排的课表是可行的并且相对占优的。
2.4
本文排课问题基本求解框架
根据确立的排课目标和建立的数学模型, 把排课问题的
求解过程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根据教学任务书将 无序的原始数据进行随机可行排课操作, 生成有序的最终数 据表, 这部分使用一个初始种群生成算法来实现; 第二部分应 用遗传算法对产生的随机可行排课方案进行 “全局优化” 。
C G L
上一门课程。
1.3
排课过程的约束条件
排课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分为两类[7]: 硬约束和软约束。其
中, 硬约束指的是学生、 教师和教室在时空概念上出现了不可 能出现的情况, 这是排课过程中最基本的约束条件, 也是众多 排课模型中都涉及的约束条件; 软约束是指排课过程中满足 更佳但不满足又无妨的约束条件, 它们的违反与否往往是与 排课实际情况相关。在两类约束条件之中, 硬约束是衡量排 课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的标准, 软约束是衡量排课方案优劣的 标准, 通常判别一个排课方案的优劣标准有多个。
要满足软约束条件, 即资源分配效果最佳。遗传算法在进化 过程中, 以个体适应度大小为依据来获取下一代种群的。适 应度函数设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能否 找到最优解。本文适应度函数的设计思想是由于排课问题的 软约束有多个, 即优化目标有多个, 因此采用多目标化化和适 应度函数相结合的个体适应度函数。 (1) 重要的课程尽量安排在教学效果较好的节次。用
入遗传算法来加以解决, 设计了多种改进方案: 新的二进制编码方案、 初始种群生成方案、 适应度函数设计方案、 群体优势策略、 自适应交叉概率和自适应变异概率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高校排课问题的多重约束条件, 能更有效地解决高 校排课问题。 关键词: 高校排课问题; 遗传算法; 二进制编码; 群体优势策略 DOI: 10.3778/j.issn.1002-8331.2011.10.064 文章编号: 1002-8331 (2011) 10-0233-0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TP301
过程中较重要的课程最大程度地安排在授课效果较好的节 次中。 (2) 满足教师所提出的上课时间和地点的要求。 (3) 多学时课程的周次安排要错开。在实际的排课过程 中, 一般对于每周多学时 (n≥4) 的课程, 应该能够尽量将其隔 1 天以上安排, 才能保证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4) 资源的利用率问题。一个良好的课表安排结果可以 节省大量资源。
些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把某些定量的资源分配给各个需求个 体。其主要目标就是依据教学计划将教室、 教师、 班级、 课程 安排在一周内某一个不发生冲突的时间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