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阙题二首》全诗赏析

合集下载

十首冷门但绝美的诗词,每一首意境都很美,让人读了又读不能自拔

十首冷门但绝美的诗词,每一首意境都很美,让人读了又读不能自拔

十首冷门但绝美的诗词,每一首意境都很美,让人读了又读不能自拔诗词是真的好美啊,或清丽,或潇洒,或疏狂……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确实,作为流传千古的诗人,我们读过太多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知名诗人的作品,其实,还有许多冷门诗人、冷门诗词,亦是佳作,一眼就惊艳千年。

下面10首惊艳的冷门诗作,一起来读一读吧!1.《宿洞霄宫》林逋〔宋代〕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秋天的大涤山,美景无限,我难以一一游览;秋天的大涤山,引起我无限遐思,更难一一形诸笔端。

你看,那碧绿的山涧,泉水奔流,带来了片片红叶;青葱的树林上空,朵朵白云萦绕飘荡。

一只飞鸟不知从何处飞来,扑腾腾地冲进了树阴;夕阳西下,满山的知了,不停地鸣唱。

我想,这美妙的夜晚,雨打芭蕉,声声点点,是那么的悦耳;有谁,将与我一起,在枕上细细地聆听,联翩浮想?这首诗写景抒情,明净美丽而轻盈活泼:第一联由山之大引出思之无垠;第二联写碧涧红叶,青林白云,有流水有飞鸟,写出秋容之鲜艳动感,毫无枯淡之色;第三联对仗工整,写景明净简淡;尾联遐思悠悠,意境优美,空山寂静,无人与作者享受夜雨芭蕉的情韵。

2.《水槛遣心二首》杜甫〔唐代〕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草堂远离喧闹的城郭,庭院开阔宽敞,四周没有村落,放眼一望无边。

碧澄江水,几乎淹没两岸;葱茏树木,黄昏盛开鲜花。

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熙熙攘攘;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清闲自在。

这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绮丽的蜀地风光和娴雅的草堂环境,表现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的闲适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唐代〕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王维诗词大全100首

王维诗词大全100首

王维诗词大全100首1.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画》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0.《秋夜曲》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1. 《观猎》唐朝·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2.《杂诗三首》王维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1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4.《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5.《送别(其一)》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6. 《送别(其二)》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17.《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五言古诗60首必背

五言古诗60首必背

五言古诗60首必背1、《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阙题》唐代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4、《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5、《古朗月行》唐代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6、《春远》唐代杜甫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7、《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代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8、《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9、《中秋》唐代司空图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10、《侠客行》唐代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11、《沙丘城下寄杜甫》唐代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12、《夜宿山寺》唐代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代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4、《官宅》唐代白居易红紫共纷纷,只承老使君。

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

水色窗窗见,花香院院闻。

恋他官舍住,双鬓白如云。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阙题①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缺少题目。

原有题目因故失落,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试题]1.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A.山居即兴B.咏物寄意C.暮春思归D.青溪怀古2.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

(40字以内)3.就诗中画线的句子,从情景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参考答案]1.A2.答案示例:青溪蜿蜒,两岸弥漫的是青草绿叶,繁花点缀其间,春意浓郁,仿佛与溪水一样悠长。

3.诗句描写了一幅静美的春景:对着山路的门无人打扰,读书堂坐落在柳荫深处。

这样的景色寄寓了作者闲适淡泊的情怀。

【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D(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作者简介]刘眘(shèn)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江东(今浙江一带)人。

少时即善作文,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及第。

一生仕途坎坷,曾任崇文管校书郎,夏县令。

性高古,与王昌龄、孟浩然等友善;与贺知章、包融、张旭齐名,并称“吴中四友”。

其诗工于五言,多为山水隐逸之作。

《全唐诗》存其诗十五首。

王维

王维

• “‘亦官亦隐’说是颇值得怀疑的。这是因 为,这种说法,既有违于唐王朝‘干部政策’ 的历史真实,亦与王维生活的历史实况相去 甚远。” 其理由大致是:一、李唐无“亦 官亦隐”之例;二、唐代并无“干部”可以 “带薪隐居”的规定;三、唐代的休假制度 与“亦官亦隐”也相矛盾。
• 我们在说王维的“亦官亦隐”时,绝大部分 情况下是指他那种带着隐者的出世思想,做 着人间的世俗官僚,既不违背儒家人伦大道, 而又能全身远害的生活态度。王维的“隐” 有回归山林的事实一面在,并且也有物质和 时间上的保证;但其“隐”更多的还是指其 收视返听、身心相离、不问世事的人生态度。 从这一角度出发,“亦官亦隐”恰恰是王维 后半生的生动写照。
• (七)唐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为王维的亦官亦隐提 供了时间保障。 供了时间保障 • 按唐制,官员的休假大致有四种,一曰:旬休, 即每十日给假一天;二曰:节令假,包括春节七 天,寒食、清明四天,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 各一天,中秋节三天,另外有时还于每年五月份 给田假十五日、九月份给授衣假十五日;三曰: 定省假,此假每三年一次,共三十五天;四曰: 丁忧,按例三年。王维的辋川别业距长安虽只有 百里,但如果没有这些假日的时间保障,作为需 要上朝、值宿的台省官,王维要想不时回归山林 是不可能的。因为按唐制,旷职、违假轻则罚俸, 重则解职。

·明·锺惺:“王、孟并称,毕竟王妙于孟,王能兼孟,孟 不能兼王也。”谭元春:“杜秒于李,王妙于孟,刘 妙于钱,白妙于元,勿以齐名,遂忘责实也。” (《唐诗归》卷八) ·清·叶燮:“孟浩然诸体似乎淡远,然无缥渺幽深思 致”,“后人胸无才思,易于冲口而出,孟开其端” (《原诗》) ·清·王士祯:“汪钝翁琬尝问予:王孟齐名,何以孟 不及王?予曰:正以襄阳未能脱俗耳。汪深然之,且 曰:他人从来见不到此。”(《带经堂诗话》卷一) 问:“王孟诗派假天籁为宫商,寄至味于平淡,格调 谐畅,意兴自然,有无迹可寻之妙。二家亦有互异处 否?”答:“譬之释氏,王是佛语,孟是菩萨语。孟 诗有寒俭之态,不及王诗天然而工。惟五古不可优 劣。”(刘大勤《师友诗传续录》)

描写春天的诗20首附赏析

描写春天的诗20首附赏析

描写春天的诗附赏析描写春天的诗20首附赏析春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新年的希望,给大自然带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是个多么美好的季节,以至于古人们也爱玩弄笔墨把春天写成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描写春天的诗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赏析: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

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

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

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词讲究。

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

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赏析: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野草离离,生生不已。

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

4、《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这首诗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织起来进行描写,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

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5、《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

古诗阙题·道由白云尽翻译赏析

古诗阙题·道由白云尽翻译赏析

古诗阙题·道由白云尽翻译赏析《阙题·道由白云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脊虚。

古诗全文如下: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前言】《阙题》是唐代诗人刘慎虚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56卷第11首。

[1] 阙题,即缺题。

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此诗所描绘的景物及其所表达的意境来看,不是写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使读者仿佛随着诗人走访了这位隐者的别墅。

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注释】阙题:“阙”通缺,即缺题。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翻译】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赏析】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慎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王维阙题二首其一唐诗赏析

王维阙题二首其一唐诗赏析

王维阙题二首其一唐诗赏析【作品介绍】《阙题二首·其一》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66首。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原文】阙题二首·其一作者:唐·王维荆谿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释】①苏轼《书摩洁蓝田烟雨图》云:“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摩诘之诗也。

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东坡题跋》卷五)又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录此诗第一首,作“王维摩诘《山中》诗”;录此诗第二首,作“舒王《百家夜休》”。

按:舒王即王安石。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七0有《离升州作二首》,《百家夜休》即其第一首。

由此可知,《阙题二首》其二非王维所作。

②荆溪:即长水,又名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北,经长安县东南入灞水。

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

③元:原。

【赏析】此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荆溪”发源于秦岭山中,流至长安东北汇入灞水。

诗人的别墅也在秦岭山中,此诗所写应是其别墅周边的一段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次句写山中红叶:天气业已寒冷,但山林间仍点缀着稀疏的红叶。

从天寒而红叶犹未尽落,表明天气是初冬时节。

在以上两句诗中,诗人以“白石出”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

不过诗人接着就在第三、四句诗中告诉人们,上述景象并不是此时山景的全貌,此时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众多苍松翠柏等终年长青的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即一望无际的空明的翠绿色。

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翠绿所包围,山林间的空气本就湿润,而空明的翠色则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虽然未曾下雨,却不由产生了衣裳被淋湿的感觉。

在此,诗人通过一个似幻似真的“湿”字,巧妙地显示出山中“空翠”色彩的浓烈。

《阙题》刘昚虚古诗原文及译文

《阙题》刘昚虚古诗原文及译文

《阙题》唐代: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
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鉴赏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关于唐代唐刘慎虚《阙题》阅读答案解析

关于唐代唐刘慎虚《阙题》阅读答案解析

唐代唐刘慎虚《阙题》阅读答案解析关于唐代唐刘慎虚《阙题》阅读答案解析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唐代唐刘慎虚《阙题》阅读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代唐刘慎虚《阙题》阅读答案解析篇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4分)阙题①(唐)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3分)参考答案:(1)(1分)幽(2)(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唐代唐刘慎虚《阙题》阅读答案解析篇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唐代诗人刘眘(shèn)虚。

生卒年不详。

江东人。

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

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唐才子传》作“开元十一年徐徵榜进士”。

据徐松<登科记考>,徐徵是开元二十一年状元,则“开元十一年”当为“开元二十一年”之误),调洛阳尉,迁夏县令。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早年逝世。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阙题二首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阙题二首

古诗文系列:阙题二首
赏析:
这幅优美的风景画极具冬的情韵,却无冬 的肃杀,而仍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 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 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 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 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 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古诗文系列:阙题二首
阙题二首:
荆谿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语罢更携手, 月明洲渚生。
谢谢!
古诗文系列:阙题二首
赏析:
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 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 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 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 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 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 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 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 意感受。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 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 它的全貌。
古诗文系列:阙题二首
赏析:
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 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 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 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 “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 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 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 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 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 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 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
古诗文系列:阙题二首
赏析:
从天寒而红叶犹未尽落,表明天气是初冬 时节。在以上两句诗中,诗人以“白石出” 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 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不过诗人接着 就在第三、四句诗中告诉人们,上述景象 并不是此时山景的全貌,此时山景的基本 面貌,乃是由众多苍松翠柏等终年长青的 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即一 望无际的空明的翠绿色。

《阙题》赏析

《阙题》赏析

《阙题》赏析《阙题》赏析1《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创作背景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

盛唐人殷�[《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作为诗名。

赏析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s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

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

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

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

形容秋之斑斓的诗句

形容秋之斑斓的诗句

形容秋之斑斓的诗句: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刘眘虚《阙题》译文及赏析

刘眘虚《阙题》译文及赏析

刘眘虚《阙题》译文及赏析刘眘虚《阙题》译文及赏析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⑴阙题:“阙”通缺,即缺题。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⑵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⑶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⑷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⑸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⑹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翻译: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刘眘虚,唐代诗人。

字全乙,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

少时聪颖,九岁就会写文章,上书朝廷,被召号,授给他“童子郎”称号。

公元723年(开元二十一年)中进士。

又考中博学宏词科。

入第后,做过宏词科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以后又转崇文馆校书郎、秘书郎,还做过洛阳尉和夏县(今属山西省)县令。

他精通经史,诗多幽峭之趣,风格近似孟浩然、常建。

他为人较淡泊,交游多为山僧道侣,今存诗仅一卷,其诗多写山水隐逸之趣,尤工于五言。

赏析: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失落了。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阙题》阅读答案

《阙题》阅读答案

《阙题》阅读答案《阙题》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阙题》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阙题》阅读答案1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长安。

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

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

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萧萧:随风摇动的样子。

太华:指华山。

迥:远。

河:黄河。

帝乡:京城长安。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答案:(1)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爽感; (2分)诗人的情绪也从离愁别苦中陡转过来,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2分)(2)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2分)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2分)《阙题》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①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

②太华:华山。

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③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8.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9.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刘眘虚《阙题》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刘眘虚《阙题》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刘眘虚《阙题》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阙题》是唐代诗人刘眘虚的作品,阙题也就是缺题的意思,这首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阙题》原文
唐代: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
1.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2.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3.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4.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5.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6.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作者简介
刘昚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

盛唐著名诗人。

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

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
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

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

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

阙题[唐] 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分类标签: 描写春天作品赏析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

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

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

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

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

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

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

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

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

古诗中描写秋字诗句加解析

古诗中描写秋字诗句加解析

古诗中描写秋字诗句加解析1.有关秋天的古诗加赏析,10首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2.古诗中含“秋”字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阙题二首》全诗赏析
王维《阙题》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

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赏析:
此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荆溪”发源于秦岭山中,流至长安东北汇入灞水。

诗人的别墅也在秦岭山中,此诗所写应是其别墅周边的一段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次句写山中红叶:天气业已寒冷,但山林间仍点缀着稀疏的红叶。

从天寒而红叶犹未尽落,表明天气是初冬时节。

在以上两句诗中,诗人以“白石出”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

不过诗人接着就在第三、四句诗中告诉人们,上述景象并不是此时山景的全貌,此时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众多苍松翠柏等终年长青的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即一望无际的空明的翠绿色。

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翠绿所包围,山林间的空气本就湿润,而空明的翠色则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虽然未曾下雨,却不由产生了衣裳被淋湿的感觉。

在此,诗人通过一个似幻似真的“湿”字,巧妙地显示出山中“空翠”色彩的浓烈。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选择白石散露的小溪,山林间稀疏点缀的红叶和一望无际的翠绿色,用一条山径和一位行人把它们联接起来,构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中初冬风景画。

这幅优美的风景画极具冬的情韵,却无冬的肃杀,而仍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

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

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

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

“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

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

“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

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