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学——第七章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学——第七章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ec7cf325a8102d276a22fa7.png)
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Animal Model)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是指利 用健康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病相似表现的疾病模型。兔甲状旁腺分布比 较分散,位置不固定,有的附着在主动脉弓附近,摘除甲状腺不影响甲状旁腺功 能,是摘除甲状腺实验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如沙鼠缺乏完整的基底动脉环,左右 大脑供血相对独立,是研究中风的理想动物模型;鹿的正常红细胞是镰刀形的, 多年来被供作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研究;兔胸腔的特殊结构用于胸外手术研究比较 方便。但这类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人员应加以分析比较。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特点在于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容易控制,复制的模型 符合研究目的,短时间内可以复制大量的动物模型,特别适用于药物筛选。但其 不足之处是诱发性动物模型与自然疾病存在着某些不同,例如诱发性肿瘤与自发 性肿瘤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且有些人类疾病不能用人工方法诱发成功。
2.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自发性动物模型是指实验 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动物自然发生的疾病,或由于基因突变,通过遗传育种 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突变系的遗传疾病模型和近交系的肿瘤疾病模 型。
(1)遗传疾病动物模型。 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很多,可分为代谢性疾病、分子 性疾病、特种蛋白合成异常性疾病等,如裸鼠、肥胖小鼠、高血压小鼠等。
(2)肿瘤疾病动物模型。 近交系肿瘤动物模型随实验动物种属、品种不同, 肿瘤的发生类型和发病率有很大差异。
常用实验动物模型
![常用实验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1bd02c75a8102d277a22fd5.png)
【模型评价】
EMP实验利用啮齿类动物对新异环境的探究特性和对高悬敞开 臂的恐惧心理,形成矛盾的心理应激,较好地模拟了焦虑样症状。 该模型操作简单,能够简单直观地反映动物的焦虑状态,是一种 较为成熟经典的焦虑动物模型。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实验动物】
雄性SD大鼠,200g左右。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大鼠每日腹腔注射D-半乳糖400mg/kg,连续8周;小鼠每日 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20mg/kg,连续注射6~8周 (各报道略有不同)。
【模型评价】
使用Morris水迷宫,染色及生化指标等,可测试出该模型小鼠 的学习和记忆缺陷、胆碱能系统变化,以及脑组织神经元的丢失 和线粒体膨胀呈空泡样变性的现象,这与老年动物的生理表现一 致。该模型造价低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模拟损伤较为全 面。
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同时从右侧颈总动脉放血,可选择在放血 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解除左侧颈总动脉结扎, 同时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停止放血。可将放出的血液经股静脉输回 体内,以继续观察。
【模型评价】
本手术全部在直观下进行,一边从右侧颈动脉放血,一边将放 出的血液从股静脉输入,既能直接观察,又能方便地控制分流量 和速度,较为实用。
【操作方法】
测试前把动物放于盛水玻璃缸中游泳15min,要确保动物不能 逃脱。15min后将动物取出置于加热的环境(32℃)中干燥 15min,再放回各自的笼子。24h后再次将动物分别放入水缸中, 强迫游泳6min。当动物停止挣扎漂浮在水中,只做必要的轻微 动作保持头在水面上的时候,被认为是不动。记录后4min的不 动时间。在抑郁症的药理学和行为学的干预存在下不动时间将会 明显减少。
常见药理动物模型
![常见药理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392a9c58bd63186bcebbc5d.png)
一、复制方法和应用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
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
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
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
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
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
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
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
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
100例动物仿生设计
![100例动物仿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32ca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9.png)
100例动物仿生设计1. 鸟类仿生设计: 高效飞行机器人2. 蜘蛛仿生设计: 粘性爪足机器人3. 蚂蚁仿生设计: 自组织机器人4. 萤火虫仿生设计: 光控灯具5. 海豚仿生设计: 水下机器人6. 蝴蝶仿生设计: 自由飞行机器人7. 蛇仿生设计: 灵活机器人8. 熊猫仿生设计: 可爱智能玩具9. 蚊子仿生设计: 无声风扇10. 马仿生设计: 高速交通工具11. 蝙蝠仿生设计: 夜视装置12. 鲸鱼仿生设计: 海洋清扫机器人13. 孔雀仿生设计: 装饰性顶盖材料14. 毛毛虫仿生设计: 移动机器人15. 蜜蜂仿生设计: 自动采蜜机器人16. 鳄鱼仿生设计: 机器人底盘设计17. 猫仿生设计: 柔软机器人控制技术18. 蝴蛾仿生设计: 高效光伏电池板19. 蟋蟀仿生设计: 超声波传感器20. 螃蟹仿生设计: 自适应机器人手爪21. 蜘蛛猴仿生设计: 灵活运动机器人22. 火箭虾仿生设计: 水下推进器23. 刺猬仿生设计: 防爆材料24. 马鞍螺仿生设计: 软体机器人25. 犀牛仿生设计: 装甲车设计26. 鳄鱼皮仿生设计: 防水涂层材料27. 珊瑚仿生设计: 高效过滤装置28. 蝠鲼仿生设计: 高效船体设计29. 雏菊仿生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30. 百灵鸟仿生设计: 声学材料31. 乌龟仿生设计: 增强型防护壳32. 海胆仿生设计: 自动清洁机器人33. 孔雀蛇仿生设计: 弯曲性传感器34. 蜜蜂虾仿生设计: 微型水下探测器35. 海星仿生设计: 粘附材料36. 姬鱼仿生设计: 水下通信设备37. 猫头鹰仿生设计: 高清红外摄像机38. 刺鼠仿生设计: 防刺高温手套39. 瓢虫仿生设计: 粘性抓取机器人40. 螳螂仿生设计: 自动调整机器人身体41. 象鼻虫仿生设计: 抓取动作优化机器人42. 长颈鹿仿生设计: 高空工作机器人43. 青蛙仿生设计: 弹性跳跃机器人44. 蜜蜂猴仿生设计: 树木攀爬机器人45. 蚌仿生设计: 高强度材料46. 蛤蜊仿生设计: 水下钻探机器人47. 信天翁仿生设计: 高效蓄电池技术48. 鲸鱼胸骨仿生设计: 高张力建筑材料49. 星鼠仿生设计: 灵敏的机器人眼睛50. 海狮仿生设计: 水下侦查机器人51. 雄鹿角仿生设计: 高强度骨材料52. 盾虫仿生设计: 自动消防机器人53. 海豚耳朵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声波传感器54. 比目鱼仿生设计: 底部清扫机器人55. 青蛙腿仿生设计: 弹性跳跃机器人56. 飞鱼仿生设计: 高速水中滑翔机器人57. 斑马仿生设计: 捷足先登的机器人腿部设计58. 圆蛛仿生设计: 高强度特种丝材料59. 雁形飞行仿生设计: 群体飞行机器人60. 灾难蜡螟仿生设计: 原子力反应堆核辐射检测机器人61. 狒狒臀部仿生设计: 进阶型机器人底盘设计62. 神鹿仿生设计: 高武器系统装甲设计63. 地瓜田鼠仿生设计: 土块剥离动作优化机器人手臂64. 狐狸仿生设计: 植物生物感应器件65. 信天翁洗澡行为仿生设计: 水上清洁机器人66. 后拖鱼仿生设计: 极速水面滑行机器人67. 海带藻仿生设计: 太阳能电池板68. 燕子核心仿生设计: 灵活紧凑安全电瓶包69. 梅花鹿仿生设计: 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设计70. 萤虫尾巴仿生设计: 高亮度照明系统设计71. 浪花翼仿生设计: 高稳定运动控制系统设计72. 雨燕翅膀仿生设计: 高效升力翼型设计73. 狐狸耳朵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声音刺激传感器设计74. 壁虎趾端仿生设计: 高粘附力摩擦材料设计75. 鸳鸯种羽仿生设计: 羽翼颜色变化机制设计76. 热带鱼尾巴仿生设计: 高灵活性水下推进系统设计77. 七彩鸟喉管仿生设计: 高保真声音发射器件设计78. 鳄鱼皮纹仿生设计: 高稳定性摩擦防滑面设计79. 高傲公牛头角仿生设计: 高耐压碰撞材料设计80. 鸵鸟腿部仿生设计: 高刚性高柔韧动力传输设计81. 鱼鳞片层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压力传感系统设计82. 玲珑蜗牛壳仿生设计: 高强度材料83. 螳螂虾钳部仿生设计: 高力保持高速振动剪断系统设计84. 野猪皮毛仿生设计: 高耐磨、高阻尼振动吸收体设计85. 蟾蜍吸盘趾端仿生设计: 高粘附力、高稳定附着体设计86. 蜡螟亮光引诱行为仿生设计: 高功率、大范围、高安全红外波段激光发射设备设计87. 鹦鹉嘴部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高耐用性声音、触摸、颜色识别传感器设计88. 长腿鹬蚌足部仿生设计: 高远距离、高精度动力传输与定位系统设计89. 熊猫大眼仿生设计: 高感光度、高分辨率、超广角监控影像传感器设计90. 巴布亚毒蛙皮肤仿生设计: 高化学品清洁能力、高抗紫外线诱变性材料设计91. 秘鲁蓝螳螂翅膀仿生设计: 高稳定紧凑卷曲柔性整平翅膀设计92. 丹尼尔汤姆逊仿生设计: 高抗压衬垫材料93. 缅甸天鹅粳稻仿生设计: 高产性、高耐盐碱地稻种设计94. 特罗索瓦尔传感行为仿生设计: 高帧率、高清晰度、自适应设计95. 牙脂鱼雷舰、救援仿生设计: 高速潜航、高载重、自修复材料设计96. 南极海冰王仿生设计: 高稳定性、高沉降速度、低海底地会材料设计97. 纹饰盾甲游击队仿生设计: 高强度、高韧性、高可调节冰、石子、球体防护材料设计98. 阿尔巴尼亚包层蜂巢电源仿生设计: 高容量、高输出、无线充电电池设计99. 玫瑰鹿长喉口鼻部仿生设计: 高无线电接收性能、高传感性、高体积、高定位精确度传感器设计100. 金头挂科蛤组织仿生设计: 高透明度、高防摔、高适应性蓝光屏材料设计。
实验的动物模型
![实验的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ec85e0276c66137ee06194d.png)
实验的动物模型免疫低下易发生口腔溃疡,用免疫诱导口腔溃疡动物模型更接近临床,但这种方法伤害性较大,所以不适合单纯性口腔溃疡;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口腔溃疡,创伤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较为适合创伤口腔溃疡动物模型:用乙醚麻醉豚鼠,将一小棉球置于直径为5mm的玻璃管一端(使之与管口平齐),再将玻璃管塞棉球一端蘸900g/L苯酚溶液,灼烧豚鼠口腔左侧面颊60s,24h后观察,豚鼠口腔黏膜上均出现直径5mm的溃疡;空白组豚鼠麻醉后,用塞棉球的玻璃管蘸生理盐水后放在豚鼠口腔左侧面颊60s.建立口腔溃疡模型。
组别: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西瓜霜喷雾剂,0.25g/mL),给药对照组(0.5g/mL,0.3g/mL,0.1g/mL,溶剂:灭菌水)体重:270g--300g给药方式:涂抹,一日三次,每次2mL检测指标:1,豚鼠外观、精神状态及食量、饮水量、体重、粪便的观察与测定每日测定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观察粪便性状变化并记录。
2,苯酚损伤后24h及每日观察大鼠颊囊损伤粘膜部位的改变,包括病变出现的时间、性质、口腔溃疡面积等。
3,组织病理学检查。
4,TNF一a、VEGF检测: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组织病理学检查。
1. 切片制作取豚鼠的口腔溃疡黏膜组织及对侧正常组织0.5cm×0.5cm×0.1cm,尽可能新鲜,PBS(磷酸盐缓冲液)洗,用4%多聚甲醛(0.1MPBS,PH7.2~7.4含0.1%DEPC)进行固定,系列乙醇脱水(75%乙醇 30min→85%乙醇 30min→95%乙醇(I)30min→95%乙醇(II)30min→100%乙醇(I) 30min→100%乙醇(II)30min)二甲苯置换至石蜡包埋(1/2 二甲苯20min→二甲苯 I20min→二甲苯II10min),浸蜡、包埋。
颊舌向连续5µm 厚石蜡切片,45℃水浴展片,用涂有蛋白甘油的载玻片选择完整的切片进行捞片。
动物模型(定义、分类及注意事项)
![动物模型(定义、分类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ecbb43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4.png)
动物模型(定义、分类及注意事项)动物模型是指使用动物作为实验对象来研究人类疾病、药物疗效和生物学机制的科学实验方法。
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定义、分类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动物模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动物模型是指使用非人类动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操作,模拟和研究人类疾病、药物疗效、生物学机制等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推动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
二、分类:1. 哺乳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猫、狗、猪、猴等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因为哺乳动物与人类在基因、生理、解剖等方面有较高的相似性,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
2. 禽类模型:如鸟类模型,主要用于研究鸟类特有的疾病和生物学机制。
3. 无脊椎动物模型:如果蝇、线虫等无脊椎动物模型,由于其生命周期短、繁殖快以及基因组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基因功能的研究。
4. 鱼类模型:如斑马鱼、鲈鱼等鱼类模型,主要用于研究鱼类特有的疾病和生物学机制。
三、注意事项:1. 遵循伦理规范: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必须遵循伦理规范,确保动物的福利和权益不受损害。
研究人员应该尽量减少动物数量,采取无创伤性的实验方法,以及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和环境。
2. 合理选择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是进行动物模型研究的关键。
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选择与人类相似度高的动物模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控制实验条件:在动物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饲养环境等,以减少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4. 数据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进行动物模型实验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多次实验验证,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5. 替代方法的使用:在进行动物模型实验时,应尽量使用替代方法,如体外细胞模型、计算机模拟等,以减少对动物的使用,并提高实验效率和可行性。
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模型分类
![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模型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1b69d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7.png)
实验动物学
自发性动物模型
一、自发性模型的定义
指不加任何人工诱发,在自然条件下动物自然产生 的疾病,或者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 留下来的动物疾病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病因学研究。
自发性动物模型
二、自发性模型的优缺点
• 优点:减少了人为的因素,更接近自然的人类疾病。 在遗传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等的研究上得到了 广泛应用。
+寒冷共同作用产生的。
实验动物学
诱发性动物模型
四、常见的诱发性动物模型
• 肝硬化(大鼠)——四氯化碳 • 胆石症(豚鼠)——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 • 慢性胃炎(SPF小鼠、悉生仔猪)——幽门螺旋杆菌 • 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 • 肾炎(兔)——鸡卵白蛋白 • 慢性支气管炎(小鼠)——化学物质(SO2、Cl2、NH3 )、
实验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概述
实验动物学
动物模型的概念
动物模型:是指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理或 建立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 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学
动物模型的意义
1)人类的替难者,避免了在人身上进行 实验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外伤、中毒 、肿瘤)。
2)缩短研究周期,提供发病率低、潜伏 期长和病程长的疾病材料。
诱发性动物模型
一、诱发性模型的定义
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手段,人为地造 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形成类似某种人类疾病的动物 模型,在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上产生与人类疾病类似 的改变。
实验动物学
诱发性动物模型
二、诱发性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可以人工控制,且重复 性好,从而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疾病模型样品。主要 用于传染性疾病、免疫学、肿瘤学研究,以及药物筛选 和毒理学研究。
动物模型(定义、分类及注意事项)
![动物模型(定义、分类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6ca84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e.png)
动物模型(定义、分类及注意事项)动物模型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从定义、分类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动物模型进行介绍。
一、定义动物模型是指将动物用于科学研究的实验对象。
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观察,科学家可以推断出与人类相似的生理、病理过程,从而为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模型一般包括小鼠、大鼠、猪、狗、猴等。
二、分类动物模型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动物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疾病模型:用于研究特定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过程等。
例如,研究心脏病可以选择猪、狗等动物建立相应的心脏病模型。
2. 行为模型:用于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学习记忆等。
常用的行为模型有小鼠、大鼠等。
3. 转基因模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导入动物体内,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常见的转基因模型有小鼠、猪等。
4. 药物毒性模型: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
常用的药物毒性模型有小鼠、大鼠等。
5. 发育模型:用于研究胚胎发育、器官发育等。
常见的发育模型有小鼠、斑马鱼等。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动物模型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伦理问题:动物实验涉及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确保动物受到适当的保护和关爱。
2. 选择合适的动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确保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样本数量:确保样本数量足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4. 控制实验条件: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优化实验方案:尽可能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优化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提高实验效率。
6. 数据分析和解读: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解读,避免主观臆断和错误推论。
总结:动物模型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知识。
常用实验动物模型共49页
![常用实验动物模型共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61de6ac910a6f524cdbf8500.png)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药物研发中常用的动物模型
![药物研发中常用的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75ca9a6fd0a79563c1e72b9.png)
一、常用肿瘤模型实验动物介绍:1、BALB/c 小鼠(近交系)特性与用途:◇其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
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
◇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的发生,对放射线极度敏感。
易患慢性肺炎。
◇多数个体于6月龄以后出现免疫球蛋白过多症。
主要是IgG1和IgA量的增加。
◇免疫球蛋白的绝对量依饲养条件而异。
腹腔注射矿物油后可引起浆细胞瘤。
◇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研究和生产等。
2、DBA/2 小鼠(近交系)特征与用途:◇免疫:在普通饲养条件下三月龄鼠血清免疫球蛋白量为1000ug/ml左右,仅相当C57BL/6,C3H/He和BALB/c的1/2。
其中,IgM值较高,而IgG为低值。
在IgG各亚类中,IgG1最高,IgG2最低。
缺乏补体C5。
对鼠斑疹伤寒补体C5较敏感。
◇肿瘤:对DBA/1 的大部分移植瘤有抗性。
雌鼠白血病发病率为34%,雄鼠为18%,经产母鼠乳腺癌发生率为50- 60%,雌雄鼠中均有淋巴瘤生长。
◇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疟原虫、利什曼原虫有抗力。
对猫后睾吸虫、曼氏血吸虫较敏感。
对白色念球菌有抗力,由于具有Hc0等位基因,对新型隐球菌有抗力。
◇生理:红细胞多。
血压较低。
维生素K缺乏,氯仿和氧化乙烯引起的死亡率高。
肾上腺脂质贮存少,心脏有钙盐沉着。
具低嗜酒性及吗啡嗜好。
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病理:听源性癫痫发作率在35日龄时为100%,55日龄时为5%,约一半动物肝可出现由巨噬细胞构成的蜡样质的肉芽肿。
3、ICR 小鼠(封闭群)特征与用途:◇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
◇雌鼠自发性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0%~1%,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发时,11~16天胚胎期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5.9%,离乳个体管状腺瘤和囊瘤发生率为30%,孕鼠为3%。
◇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封闭群又称远交群,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
实验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实验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77940e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0.png)
实验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和生物学的重要工具。
它们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系统在人类健康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应用。
动物模型最广泛地应用于开发和评估药物疗效、了解病理生理学和为临床试验提供基础。
常见动物模型:常见的实验室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和兔子等。
由于它们的身体大小、生命周期和品系的稳定性,小鼠和大鼠是最常用的模型。
构建实验室动物模型的方法:构建实验室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人工建立遗传突变、药物诱导和基因敲除技术等。
通常,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来制造特定基因的突变体,并分析这些突变如何影响生理过程和疾病。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离体或体外培育方法来研究细胞生长和传递。
应用实验室动物模型:实验室动物模型的应用很广泛,包括了解疾病的发展和进展、评价药物的疗效和毒性以及研究疾病机制等。
这些研究活动不仅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还使我们对人类生理学和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疾病的发展和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实验室动物模型研究疾病的发展和进展。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转基因小鼠模拟人类乳腺癌、阿尔茨海默症、大脑退化等多种疾病,并探究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
实验室动物模型不仅让研究人员理解疾病发生的机理,而且还可以为发现新的预防、治疗和诊断方法提供基础。
评价药物的疗效和毒性:使用实验室动物模型还可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毒性,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通过使用实验动物模型,可以评估药物使用后对机体的影响、药物的剂量和时机以及药物治疗的优点和缺点。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药物研发团队更好地了解药物规划,从而为未来治疗提供更好的引导。
研究疾病机制:实验室动物模型也被广泛用于研究疾病机制。
通过使用研究动物,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以及病变的发展情况。
这些信息为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疾病提供基础,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实验室动物模型的优势:相比于人类研究,实验室动物模型具有以下优势:1.受控环境下进行研究,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
大创研究常见模型动物种属
![大创研究常见模型动物种属](https://img.taocdn.com/s3/m/df9b31d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1.png)
大创研究常见模型动物种属引言: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使用一些特定的动物种属作为模型动物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生理、行为、发育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模型动物种属,包括果蝇、线虫、斑马鱼、小鼠和大鼠。
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之一。
它们生命周期短,容易培养,且基因组较小,具有丰富的遗传工具和技术。
果蝇的胚胎发育过程非常清晰,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调控和发育过程。
此外,果蝇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可以用于研究记忆、学习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二、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线虫是另一个常用的模型动物。
线虫具有简单、透明的体型结构,全身只有959个细胞,其中302个细胞的神经元结构已经被完整地解析出来。
线虫的发育和生命周期也非常短,容易培养和观察。
由于线虫的基因调控网络相对简单,研究者可以通过遗传和基因敲除等手段研究基因调控和发育过程,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三、斑马鱼(Danio rerio)斑马鱼是一种热带鱼,也是常见的模型动物之一。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迅速,透明度高,易于观察。
此外,斑马鱼的基因组已经被完整测序,并且具有丰富的突变体资源,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调控、发育和疾病模型等方面。
斑马鱼的心脏和血液系统结构相似于人类,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研究。
四、小鼠(Mus musculus)小鼠是哺乳动物中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之一。
小鼠的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相似度高达90%以上,因此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小鼠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可以进行长期观察和实验。
此外,小鼠容易培养和繁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敲除、基因编辑和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五、大鼠(Rattus norvegicus)大鼠也是常用的模型动物之一。
与小鼠类似,大鼠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较高,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容易培养和繁殖。
大鼠的体型相对较大,适用于行为学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
医药实验常用动物模型及特殊实验技巧
![医药实验常用动物模型及特殊实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c6bbd576529647d26285238.png)
大鼠颈静脉、十二指肠双插管模型(JVC&DC)
大、小鼠神经采集
大、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
荷瘤鼠实验、肿瘤原位构建或移植模型(PDOX 模型)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活体成像;荷瘤鼠活体成像实验
犬、大鼠:血清、血浆(K2抗凝)、胆汁
大、小鼠尾静脉插管infusion及其样品采集
大鼠颈动脉插管模型(CAC)
大、小鼠足背静脉给药及尾静脉采血
大鼠股静脉插管模型(FVBiblioteka )大、小鼠下颌静脉连续微量采血
大鼠肝门静脉插管模型(PVC)
大、小鼠perfusion及其脏器采集
大鼠十二指肠插管模型(DC)
大鼠、小鼠、家兔的CSF采集
大鼠胆管插管模型(BDC)
戊四唑惊厥(抗惊厥)
绝经期抑郁症
坐骨神经结扎
鱼藤酮诱导帕金森模型
癫痫模型
大、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模型
STZ诱导诱导I型糖尿病
STZ、高脂饲料诱导诱导II型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
IgA大鼠肾病
毒理试验
啮齿类急性毒性试验
啮齿类亚急毒试验
专业模型动物以及特殊技术服务
模型动物
特殊技术服务
大、小鼠颈静脉插管模型(JVC)
大、小鼠胆汁/粪便/尿液等代谢产物的收集
大鼠淋巴插管模型(LVC)
大、小鼠鼻腔滴注实验
大鼠颈静脉、股静脉双插管模型(JVC&FVC)
大、小鼠空肠局部给药实验
大鼠颈静脉、肝门静脉双插管模型(JVC&PVC)
大、小鼠胶囊灌胃实验(肠溶,含进口仪器及胶囊)
大鼠颈静脉、颈动脉双插管模型(JVC&CAC)
动物医学专业的实验动物模型与研究方法
![动物医学专业的实验动物模型与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b960d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a.png)
动物医学专业的实验动物模型与研究方法动物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理、病理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学科,而实验动物模型是在此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
本文将介绍动物医学专业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研究方法。
一、大鼠(Rat)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体型适中、繁殖力强、易于饲养和管理,并且具备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使其成为广泛应用于动物医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在临床研究中,常用大鼠模型研究治疗药物的效果、疾病机制的探究以及手术操作的训练等。
二、小鼠(Mouse)小鼠是另一个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其基因组与人类相似度较高,使其成为研究人类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小鼠模型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疾病模拟、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
不仅如此,小鼠的生命周期短、易于培育和繁殖,也成为其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医学实验中的原因之一。
三、猪(Pig)猪作为大型哺乳动物,在体型、解剖结构以及药物代谢等方面与人类更为接近,因此在某些研究领域中,猪也是极为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
在外科手术、器官移植、创伤模拟等研究中,猪模型的应用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人体的反应和疗效,因此其在动物医学研究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四、绵羊(Sheep)绵羊是另一种常用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其体型、恒温机制和某些生理特征与人类较为相似。
绵羊模型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生殖医学、癌症研究等方面。
由于绵羊的心血管系统与人体更为接近,因此在心血管病理机制及药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猴(Monkey)猕猴、恒河猴等灵长类动物在动物医学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发现,由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基因结构、解剖和生理方面具有更高的相似度,因此猴模型在神经学、免疫学、疫苗研究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除了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研究方法的合理应用也是动物医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1. 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体外实验方法,通过将动物的细胞分离培养,可以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药物效应等。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ca3413508a1284ac9504363.png)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作者xxxx------------------------------------------日期xxxx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
(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
常见的IDA 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
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
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
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
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生物学实验教学自制标本、模型一览表.
![生物学实验教学自制标本、模型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8cc21162524de518964b7d9d.png)
生物学实验教学自制标本、模型一览表自制标本中文名称科名产地花背蟾蜍蟾蜍科枣庄金钱蛙蛙科枣庄北草蜥蜥蜴科枣庄赤链蛇游蛇科枣庄鳖鳖科台儿庄运河白条锦蛇游蛇科枣庄鳜鱼鮨科微山湖团头鲂鲤科微山湖乌鳢鳢科微山湖鲶鱼鲇科微山湖大蟾蜍蟾蜍科台儿庄蝮蛇蝰科枣庄黑眉锦蛇游蛇科枣庄黄黝鱼塘鳢科台儿庄运河黄鳝合鳃科微山湖鳊鱼鲤科微山湖鲇鱼鲇科微山湖罗非鱼鲇科微山湖鲤鱼鲤科微山湖鲢鱼鲤科微山湖草鱼鲤科微山湖青鱼鲤科微山湖自制模型和仪器名称单位数量肠绒毛组织模型件 1中枢神经传导电动模型件 1 透明电动脑干模型件 1 自主神经电动模型件 1 人体全身骨骼模型件 1 颅骨色分离模型件 1蝶骨放大模型件 1颞骨解剖放大件 1 筛骨放大件 1 女性骨盆件 1 男性骨盆件 1 凤蝶科20种套 2 蛱蝶科45种套 2 粉蝶科25种套 2 眼蝶科20种套 2 灰蝶科20种套 2 弄蝶科10种套 2 斑蝶科5种套 2 环蝶科5种套 2 中国蝴蝶50种套 2 小田鸡件 1 彩鹬(雌) 件 1 彩鹬(雄) 件 1 林鹬件 1 鹤鹬件 1 矶鹬件 1 牡丹鹦鹉件 1 乌鸫件 1 斑鸫件 1 叉尾太阳鸟(雄) 件 1 叉尾太阳鸟(雌) 件 1 珍珠鸟件 1 七彩文鸟件 1 白腰文鸟件 1 斑文鸟件 1 黄雀件 1 硫黄鹀件 1 田鹀件 1 小鹀件 1褐马鸡件 1水雉件 1牛蛙件 1中华鳖件 1灰鼠蛇件 1 铅色水蛇件 1 环纹海蛇件 1鱼游蛇件 1草游蛇件 1 环纹游蛇件 1 (中国)水蛇件 1 沼蛙件 1 三索锦蛇件 1 红点锦蛇件 1 绣链游蛇件 1 福建丽纹蛇件 1 竹叶青件 1 凹甲陆龟件 1 鱼解剖浸制色素注射件 1 蛙解剖浸制色素注射件 1 蜥蜴解剖浸制色素注射件 1 鸽解剖浸制色素注射件 1 兔解剖浸制色素注射件 1 脊椎动物五纲心比较件 1 脊椎动物五纲脑比较件 1 蛙消化泄殖系统件 1 鸽消化泄殖系统(雌) 件 1 鸽消化泄殖系统(雄) 件 1 兔生殖系统(雌) 件 1 兔生殖系统(雄) 件 1 兔消化系统件 1 兔神经系统件 1鸽神经系统件 1鱼神经系统件 1蛙神经系统件 1 鸽气囊件 1河蚌解剖件 1蚯蚓解剖件 1 狐件 1水貂件 1 花卉植物保色浸制标本(观赏套 1 3瓶,珍贵2瓶,药用4瓶)组合型花序植物(7瓶) 套 1 组合型花冠(科)植物(10瓶) 套 1 褐藻(4瓶) 套 1红藻(4瓶) 套 1自制显微镜厨件 1自制蒸馏水器件 1 动物生理学标本厨套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
(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
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
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
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
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
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
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
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
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
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1) SCID-hu小鼠:CB-17 scid/scid 繁殖的近交小鼠(SCID),6~8周龄时用抗生素处理。
在无菌条件下,从19~23 妊娠周龄的胎儿取出股骨和胫骨,剪成5mm×5 mm×l0 mm的骨片,植入SCID小鼠皮下,并从每个胎儿供体制备胸腺细胞用于检测同种异体HLA。
(2) 白血病细胞注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0.4~2) ×104个活细胞(常用冻存解冻后的细胞)悬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20 d,用微注射器将细胞悬液直接注射人6~8周前植入SCID-hu小鼠的人胎骨片内。
选择移植骨与白血病细胞的供体是HLA同种异型,便于追踪人肋骨移植片中细胞的来源。
白血病细胞的体内传代:将已生长有白血病细胞的骨移植片再制备细胞悬液,取(0.5~2)×106个活细胞,注入第2个SCID-hu受体小鼠的移植骨片内。
处理小鼠MHC-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抗原的单抗,直接与染料荧光素异硫氰化物或藻红蛋白结合,用流式细胞仪将细胞分类并分析细胞来源。
胎骨植入后2~3周时,骨片内有坏死与纤维化,CFU-GM与BFU -E减少,未见造血中心;移植4~5周时,骨片内出现由淋巴系与未成熟的髓系细胞组成的造血中心;6~8周后,植入胎骨片结构与正常胎儿造造血骨髓类似,并能维持正常造血达20周。
用MEM-43(人类细胞抗原的特异抗体)与Ly5.1(小鼠血细胞的特异抗体)检测,植入骨片的细胞中人类细胞占70%以上,而小鼠细胞仅占5%~20%。
胎儿骨片内的人类基质细胞可刺激人的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维持正常造血。
将人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注入SCID-hu小鼠的一块胎骨片内,4~6周后,胎儿骨片内的正常造血细胞被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所取代,而且还选择性地转移到植入的其他胎骨片内。
该模型是人类白血病细胞生长在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因此能更精确地用来研究人类自血病发病机制与对新疗法的评价,是目前研究白血病的最佳动物模型。
该模型的建立原理与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白血病与恶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但应注意植入小鼠的胎儿骨片与成人骨舱造血钉些不同。
三、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结构重建的疾病。
对于敏感的人群,这种炎症引起喘鸣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尤其好发于夜间或清晨。
这些症状常与广泛而有变动的气道阻塞相关,也可因气道对某些刺激物反应性增高而发生。
国内目前使用的动物模型多数是卵蛋白致敏的豚鼠哮喘模型, 卵蛋白作为致敏原进入动物体后,其可溶性抗原成分可以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使机体致敏。
当动物再次接触卵蛋白时,由IgE介导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炎症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化学物质,作用于支气管引起哮喘。
实验对象:雄性豚鼠建模方法:1.抓取豚鼠,腹腔注射10%卵清蛋白1ml/只致敏(由实验技术室老师在实验进行前15天预先注射)。
2.致敏后第15天,雾化吸入1%卵清蛋白(最好是当天配制)60s激发,观察动物呼吸和一般情况,有无咳嗽、呼吸加深加快、烦躁不安等症状。
随后继续吸入10~30min,直至出现上述症状为止。
3.把动物放入含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用凡士林涂在瓶塞周围,塞紧瓶塞,连通水银检压计。
记录时间和室内温度,每隔3min记录水银面刻度1次,直至动物死亡。
记录死亡时间,计算出耗氧率。
4.迅速从缺氧瓶中取出动物,仰卧固定在大鼠手术台上。
在颈部正中做切口,用止血钳分离气管周围组织,下面穿线备用。
在气管甲状软骨下作倒“T”字型切口,插入连接三通管的气管插管并结扎固定。
5.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4ml,从气管插管的三通管处注入肺部,改变豚鼠体位,尽可能使生理盐水冲洗到每一肺叶。
然后回抽,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6.将收集到的BALF放入小试管,2000r/min×5min离心。
弃去上清,用1 ml生理盐水重新溶解沉淀,并轻轻摇晃混匀,进行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观察指标:1.观察动物呼吸情况和一般状况,有无呼吸加深加快、咳嗽、呼吸困难和烦躁不安等。
2.BALF中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3.测定豚鼠耗氧量。
四、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常见的感染性休克是由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并通过大量产生的内毒素导致休克。
本实验通过静脉注射内毒素,导致动物急性感染性休克。
实验对象:家兔建模方法:1.抓取家兔并称重,3%戊巴比妥钠1ml/kg耳缘静脉麻醉,仰卧固定在家兔手术台上。
2.剪去颈部被毛,作颈正中切口,分离气管,做气管插管。
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颈外静脉,穿线备用。
3. 剪去下腹部被毛,切开皮肤,沿腹白线打开腹腔。
暴露膀胱,分离两侧输尿管,结扎尿道口并进行膀胱插管,连接上记滴器。
打开电脑,启动BL-420E生物机能记录系统,选择实验模块:“泌尿实验”中的“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进行每分钟尿量记滴。
4.从耳缘静脉注入1%肝素1ml/kg,进行全身肝素化。
5.在右侧腹直肌旁做纵形切口,钝性分离肌肉,打开腹腔。
将一段游离度较大的回肠袢轻轻拉出,平展于事先已注入37℃生理盐水的观察微循环的恒温灌流盒内,用显微镜观察肠系膜微循环。
6.进行右侧颈总动脉插管,连接BL-420E生物机能系统1通道,记录血压。
7.进行左侧颈外静脉插管,插管约插入5~6cm。
通过三通管连接压力传感器,如果观察到压力数值降为负值且随呼吸上下波动,记录数值,为中心静脉压。
三通管另一侧连接静脉输液装置。
稳定5min,记录一段正常各项指标。
8.静脉注射精制内毒素(E coli 0111B4)1ml/kg或粗制内毒素(灭活的大肠杆菌E)8000亿细菌/kg,观察并记录注射后5min、10min、15min、20min、30min、60min各指标变化。
9.60min后,快速从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0ml/kg,并在生理盐水中加入654-2 5mg/kg,观察并记录各指标变化。
观察指标:呼吸频率与幅度、血压、皮肤粘膜颜色和小血管、中心静脉压、尿量、肠系膜微循环(包括:微循环中微血管的流速,口径和每个低倍镜视野下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
五、肝硬化动物模型选体重150-200g的Wistar大鼠,将D-氨基半乳糖配制成10%的生理盐水溶液,用1NNaOH将pH调节至7.0,以250mg/kg的剂量行腹内注射,每天一次,每周6天,约半年左右即可形成肝硬化。
在复制过程中,自股动脉取血作肝功能试验,包括血清蛋白测定、浊度试验、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单胺氧化酶(MAO)、5'-核苷酸酶(5'-N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胆硷酯酶。
分批处死动物进行尸解,观察腹水,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形态,用4%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5微米,进行HE、网状纤维(Gordon与Sweet法)、胶原纤维(Van Gieson 法)及弹力纤维(Weiger法)染色。
在采用上述剂量D-氨基半乳糖长期多次注入大鼠腹腔时,动物耐受性较好。
逐渐出现进食活动减少,有时解稀糖大便,腹部较为膨隆。
半年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重平均增长显著延缓。
尸检时可见腹腔内有腹水,0-20ml不等。
心、脾、肺、肾、无明显改变。
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肝明显增大、重量增加,色泽较灰黄,以后体积逐渐缩小,质地变硬,边缘较钝,肝表面可见弥漫性分布的细颗粒状结节,结节大小不一,直径约为0.5-1.5mm,结节间可见弥漫分布的纤维间隔,间隔一般较细小,其凹凸程度随病变而加深。
切片HE染色、光镜下检查,在注射氨基半乳糖5个月后,肝小叶结构开始紊乱,形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有的仍见好的中央静脉,但其周围门脉区胆管上皮高度增生,其间夹有残留的个别肝细胞及少量单核多核白细胞及褐色素沉着。
随着病程的延长,增生的胆管及纤维母细胞向四周呈星芒状伸展,有的与中央静脉相连。
一般肝细胞变性坏死少见,大多呈增生表现。
Gordon与Sweet 法染色显示肝细胞团中网状纤维少见而周围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疏松的网状纤维。